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官说这些都是苦力不是清军。

    朱敬伦说他们投降了,已经被清军收编,现在是大清军队。

    军官说朱敬伦没有接收文件。

    朱敬伦逼视着他,问他能不能承担起再次挑起英国和大清战争的责任,或者对方想用这么点人跟自己火并。

    两千苦力乌压压一片,打是打不过的,于是军官在朱敬伦的逼视下选择了退让,反正都是要交出去的东西,他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就这样朱敬伦抢了英军的军火库,还真别说,真是一笔大财,五千支崭新的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
………………………………

第六十八节 援兵来了

    。去年洋人打来的时候,城内上万八旗绿营和乡勇都不堪一击,这回黄大人派兵攻城,竟打破了城墙,虽说有大人指使小人在城内里应外合,但小人看那乡勇手里添置的那一批洋枪也是功不可没啊。”

    乡勇手里不知道从哪里买来的洋枪,这却是真事,别说广东了,就是在上海,做军火生意的洋人都多了去了,别说广东的乡勇可以买到,太平天国装备的洋枪都有很多。

    柏贵点点头,他明白了朱敬伦为什么要抢这些枪了。

    但仍然不满意:“老夫让你招降了两千苦力,你拿两千支枪也够了,怎的全都拿走,惹的那华庭杰在老夫耳边聒噪不休。回头清点一番,多的就给了他吧。”

    朱敬伦却是一支步枪都不想交出去,虽说乡勇也装备了这些线膛步枪,可是完全发挥不出威力,没有正规的训练步枪也就是一根烧火棍。更何况朱敬伦深刻的体会到,抓在自己手里的实力才是本钱,多一分都不多,五千支步枪还远远不能满足朱敬伦的胃口呢,还想让他交出去,门都没有。

    于是道:“大人,我听说华知县可派人去抄了夷人的银库,凭什么他能抄银库,我们就不能抄兵械库。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听华庭杰抄了银库,这事柏贵更感兴趣,前些日子为了保命,他前前后后撒出去十几万两银子,这些年的搜刮一大半都没了,回想起来很是心痛。

    就问道:“此事当真?”

    朱敬伦道:“千真万确,小人是从两个洋人口里听到的,据说为了抄银库,华知县的人和李知县的人还差点打起来了,洋人说起此事是好一番讥讽。”

    柏贵哼了一声:“丢丑!”

    朱敬伦赶紧在添一把火:“况且小人要这些枪也是为了以防万一,过几日洋人打回来,我们也好有一个傍身的家伙。”

    柏贵刚刚还在想银子,一听洋人,险些坐了起来:“你说什么,你说洋人还会打回来?”

    柏贵算是怕了洋人了,他这辈子差点就栽在洋人头上。

    朱敬伦道:“那是自然。这些日子,城里的夷人就等着北上的夷兵主力回援呢,小人派人造谣说夷人在上海跟太平天国的发逆打起来了,英夷看不到救援的希望,这才答应投降,但这都是小人造谣,算算日子,英夷主力差不多该到香港了,没准援兵现在就在路上。”

    柏贵彻底坐不住了:“这如何是好。”

    他是真慌了,洋人要是再一次占了广州城,他都不想折腾下去了,在折腾一回,他这条老命就受不住了。

    朱敬伦道:“所以我们得早点准备,洋人来的时候,手里有硬家伙,才好应对,就算在出城招募乡勇,我们手里有枪,也能抓一只自己的队伍,不会像这回这么被动。”

    柏贵脑子已经有些乱了,回想自己这大半年来过的日子,真是想要流泪,华庭杰他们在城外练兵到时逍遥了,自己夹在洋人和乡勇中间,真是里外不是人啊。如果这次洋人打来,他一定第一时间选择逃出城去,也像华庭杰他们那样,招募乡勇跟洋人对抗,这么说来手里有这些军火确实能解燃眉之急。

    “好好,这事你不用管了,我会跟华知县解释的。”

    其实华庭杰也就是那么一说,事实上银库的事情已经让他惹上麻烦了。

    因为根本就对不上账目,几个官员已经吵了起来。

    首先是黄宗汉,他来之前得到广州官员给他交代的一些账目,告诉他广州府库中一百多万两银子都被洋人给抄走了。但是这笔钱现在不翼而飞,洋人表示他们根本就没见过这些钱,洋人还说他们的银子都清清楚楚有账目为证,全都移交给了大清军队。

    然后是布政使等人对不上账目,就算按照洋人的账目明细依然对不上,洋人银库中有四十万银元,可是现在仓库中连一半都没有,那一半银元跑去了哪里,不管是华庭杰还是李福泰都说不清楚,但银库是他们的人查抄的。

    乡勇入城,抄了银库,如果没有中饱私囊的才怪,冲着那群乡勇刚进老城就忙着抢劫的作风,能给他们留下一小半,已经不错了。

    这官司打了两天,就不得不中断了,因为珠江江面上出现了四艘洋人的军舰,冒着滚滚黑烟,拉着呜呜的汽笛,在距离炮台三里外停了下来,虎视眈眈一副要择人而噬的模样,可把一杆广州官员吓到了。
………………………………

第六十九节 对你很失望

    。

    在张磐眼中,一开始对方山相当敬重甚至是崇拜,因为方山交代是他参与劫持了巴夏礼,在张磐眼中,这是难得的英雄好汉啊,但是后来方山又向洋人招出了城外乡勇的据点,这就让张磐看不起了。

    方山保密了几日后,觉得事情差不多了,直到最后洋兵撤走,犯人们都在想办法砸开牢房的时候,方山才告诉张磐,自己上演的是一出反间计,告诉洋人那些地方,是自家大人想要打洋人的埋伏。

    张磐是半信半疑,当他们出了监牢,发现乡勇已经把洋人打到了北城去,城里根本就找不到一家馆子让他们喝酒,这群乌合之众就散了一些,但仍然有上百人,找一些空房子窝在一起,张磐派人回家要了一些粮食,暂时解决了这些人的口粮问题。

    一直到大局已定,洋人投降的消息传遍了全城后,方山才告诉张磐,他是听命于朱敬伦的,也就是那个用表兄身份看望过张磐两次的人。

    张磐这时候异常的震撼,等到朱敬伦的身份传开之后,他对方山已经异常的崇拜了,不提方山之前做的劫持巴夏礼等事情,光是在监牢中还能配合朱敬伦设计伏击洋人这一点,方山觉得就能写进传奇演义中,编成评书到处讲的。

    虽然对自己那个莫名其妙的“表兄”也相当好奇,但是因为跟方山深处一个地牢,他对方山处变若惊还能智计百出的风度异常的崇拜,直夸有古大将之风,拉着方山要结拜兄弟,方山马上就婉拒了,他拉拢张磐开始是因为张磐跟朱敬伦是表兄弟关系,他跟张磐结拜了,岂不等于也是朱敬伦的兄弟了,这不符合上下尊卑的身份。

    张磐还要拉着那些一同坐牢的‘好汉’一起结拜的事情,方山也劝阻了,悄悄告诉他,这些人虽然也是好汉,但还算不得真英雄,告诉张磐如果跟这些人结拜,是降了自家身份,张磐既然跟朱敬伦那样的真英雄是表兄弟,就不方便与这些人结拜。

    事实上方山担心的是惹麻烦,大清律明确禁止结拜异性兄弟,对那些歃血为盟的帮会,惩罚的力度很大,哪怕仅仅是异性结拜,也是禁止的,明文有“止序齿结拜弟兄。聚众至四十人以上。为首者拟绞监候。”张磐要结拜一百号人,都够砍两次头还多。

    当然法律条文是一回事,具体执行上,中国的文官向来都是难得糊涂,所以条文早就沦为一纸空文了。但如果被人揪出来,总是麻烦事情,如果他们是江湖人物,倒也不在乎,可是方山以为朱敬伦是官府中人,所以还是不想给朱敬伦惹上这样的麻烦。

    张磐想了想也有道理,就熄了那结拜的心思,但是继续跟这些人聚在一起,整天厮混,城里很混乱,倒是方便了他们这批乌合之众行事,要是能在一些废墟中找到一些酒,那就更美了。

    可方山却觉得如果一直这么下去,他们这帮子乌合之众迟早会给官府给剿灭了,即便没有打家劫舍的事情,光是一群自诩为英雄好汉的家伙聚集在一起,就足够官府有理由收拾他们了,最后为首者自然是绞刑,从众则一概发配云贵了事。

    所以当洋人投降之后,方山就一直在寻找朱敬伦,朱敬伦也在找他们,最后是通过胥民头目才联系上了双方。

    当双方见面的时候,张磐见到朱敬伦竟然古怪的扭捏起来,即崇拜,又自卑,方山则询问能不能收下这些人,告诉朱敬伦这些人都是敢打洋人的好汉。

    朱敬伦连那些苦力都要,更不要说这些人了,在怎么差这些人也总比那些大烟鬼强些,只是张磐竟然也要跟着朱敬伦。

    朱敬伦可不想要这种纨绔子弟,告诉他他爹张千山就在城外守炮台,可惜张磐竟然死活都不去,非要跟着朱敬伦。

    尽管打心里看不上这种纨绔子弟,但是一想张千山这次立了大功,帮了自己大忙,这种人物值得继续拉拢,就表示暂时收下,不过得跟张大人说明一下,警告张磐,如果他爹反对,自己是不敢收的。

    把这些人收下,安排他们在南城找空房子住下,把他们放在乡勇把持的北城,朱敬伦担心他们跟乡勇起冲突。

    之后朱敬伦跟方山好好谈了一下。

    “我对你很失望!”

    朱敬伦第一句话就把方山吓的脸都白了,低着头不言语。

    “好了,别装了。”

    第二句话让方山尴尬起来,这种老江湖,还不至于这么不堪。

    “你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第三句话才是重点。

    方山直接跪在地上:“小人自行其是,给大人添麻烦了。”

    他也很干脆,不提自己在牢中也帮朱敬伦做事了,直接把自己的过失说出来。

    朱敬伦还是比较满意的,此人算是自己拉拢到的难得的聪明人。

    “你知道自己错了,这就还有救。”

    方山那次喝酒强闯墨琴房间,巴夏礼被抓后,他被当作嫌疑犯关进了大牢中,让朱敬伦很是担心了一些,幸好此人没有出卖自己,不然就坏了大事。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他的忠心,起码能经受严刑拷打而不卖主求荣。但如果有的选,朱敬伦更喜欢那些不会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的聪明人。

    方山还跪在地上,一副等待发落的架势。

    朱敬伦叹道:“要是真心跟着我,以后把酒戒了吧。”

    方山心中认为自己那天冲击洋人,其实根本就不是因为喝醉酒,而是想要帮朱敬伦,但是他也没有还嘴。

    只说:“小人今后一定滴酒不沾。”

    “好了,起来吧。先给你安排件事,在城里找些布,给这些人做一身勇服。今后他们就是我手下的民勇了。”

    这群乌合之众穿着破衣烂衫的,在城里出没容易被当成盗匪给剿了。

    至于民勇,朱敬伦现在还没有编练民勇的差事,不过他知道会有的,先把人收下再说。
………………………………

第七十节 帮办团练

    处理完张磐聚拢的这批乌合之众后,当夜张千山就请朱敬伦赴宴。

    城南的英军投降,法军出城之后,守卫炮台的张千山就调防了,炮台交给了林福祥来把守,张千山的部队调进城内,暂时听候两广总督钦差大人调遣,他自己当然也要回家了。

    朱敬伦本来想拉着张磐一起去他家的,但是张磐这个纨绔竟然死活不回去,也不知道张家这对父子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竟导致如此的隔阂。最怪异的是,张千山是一个强势的武官,竟然能容忍儿子的行为。

    朱敬伦弄不明白,也没兴趣搞明白。

    城里还不太平,官府刚刚收回整个广州城,虽然张贴了安民告示,但是空屋太多,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藏匿的地点,一时间还难以肃清,朱敬伦带着四个壮汉保护才来到张家。

    这四个人正是胥民头目黑狗和他的三个兄弟,尽管作为胥民,在过去的官府眼中,是犯罪的潜在怀疑对象,平时对他们不管不顾,一旦出事往往还容易联想到他们,可是黑狗对跟官方人物交往却有浓厚的兴趣,是求着侯进帮他引荐朱敬伦的,见面后就跪在朱敬伦面前,要给朱敬伦当跟班。

    要不是无人可用,朱敬伦绝对不会要这种人,大烟鬼烟瘾犯了,那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忠诚可言,染上那种东西,即便有坚定信仰的革命战士都有些扛不住,更不用说这些帮会分子了。

    张千山的宴席也不怎么样,几样素菜,肉食只有猪肉,但是目前这样的席面,已经十分难得了。

    “朱先生真是让在下刮目相看啊!”

    落席后张千山开始恭维起来。

    也不知道是怎么的,朱敬伦的名声就传开了,这倒不是他有意为之。一开始只是亮明了身份,在赫德和英军军官错愕的神色中,朱敬伦坦白他一直是一个密探,接着大家就知道他是一个间谍的故事。

    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真相也越挖越深,人肉这种东西,看来不止后世有,清朝也很流行了。连官面上都知道了有朱敬伦这一号人物,就有些不太正常了,后来才知道,是柏贵在帮他扬名。当然柏贵所说的,肯定是他安排朱敬伦做这样一些事情的。

    同时城外乡勇哪里也守不住秘密,朱敬伦可是向林福祥和林庄承认过,是自己点火炸了波罗庙的大殿的,乡勇同样知道劫持巴夏礼的事情,朱敬伦参与极深。

    短短几天时间,朱敬伦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了,当然也让他更深的跟柏贵联系到了一起,现在演变的风声,一开始还有人说朱敬伦是林福祥的密探,但是很快就被柏贵安插在英夷身边的死间的身份取代,显然这是有柏贵在后面推波助澜的结果。

    跟柏贵牵扯越深,当然越能得到柏贵的提拔,可现在柏贵之所以如此卖力的宣传,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自身的危机还没有接触,皇帝的旨意传到广东之前,柏贵自己都不敢确定还能不能在广东待下去。

    而跟柏贵关系越深,就跟两广总督的关系越恶劣,朱敬伦心中明白,但是却没办法改变身上打上浓厚的柏贵标签。

    “张大人客气了,在下不过在后方听命行事,哪里有张大人出生入死让人敬重啊。”

    朱敬伦客气道,老实说对于张千山能拿下炮台,他真是刮目相看,当时就是在赌,赌张千山敢拼命,朱敬伦心中始终清楚,英军的战斗力依然远超英军。

    张千山摆摆手:“这年月的事儿啊,还就是文官提起笔武官累死马的事情。我们这些卖命的人,命不值钱,不值一提。”

    后世说领导动动嘴,下面跑断腿,这事古来有之。

    朱敬伦笑道:“张大人谦虚了。若是没有张大人冒死攻炮台,英夷哪里会投降啊,说句犯上的话,没有你张大人,就是十个巡抚大人单骑入城,怕也无法让英夷缴械。巡抚大人能成事,那都是因为有张大人你这样的武将站在他后面啊。”

    俩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吃着菜,还算客气。

    可是张千山突然话锋一转,变得有些锋利起来:“本官也不虚套,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知道。我四百弟兄来广州,还能蹦达的,就剩下了三百。朱先生你说,如果有人想让他们白死,我能答应吗?”

    朱敬伦听出味道来了,这些人的命,就是张千山上进的本钱,这些人不白死,也就是张千山升官发财,如果张千山没能升官发财,这些人就白死了,听张千山的口气,是有人想要昧他的功劳。

    朱敬伦接话道:“张大人答不答应在下不知道,但是天都不会答应啊。”

    张千山笑道:“朱先生说的对,天公地道啊。可这世上偏偏就是有人总跟天过不去,还记得当年老子杀了十几个发匪头。老子也是明白人,给长官送了大礼,但最后硬是被人夺了老子的功劳。”

    朱敬伦点着头继续听着。

    张千山笑道:“你知道最后怎么了吗?”

    朱敬伦摇头。

    张千山道:“这也是奇了。那收本官前的提督家的老管家,竟然莫名其妙的死在了城里的阴沟呢,所以啊这天公还是地道的。”

    朱敬伦笑了两声,总算是知道这个张千山手里有那么强的兵马,四百个生死兄弟在手,不至于只做区区一个千总,感情这是不太会做官啊。此时竟然就开始威胁起朱敬伦来了,要是他这次还不能升官,怕是天公也会让朱敬伦躺在阴沟里了。

    朱敬伦只笑了笑,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张勇那个老家伙进来了,在张千山耳边耳语几句。

    张千山一愣:“女儿家家的,不好好待在闺房,要见什么客?”

    但不知怎么想的,张千山看向朱敬伦说:

    “朱先生也不是外人,见见也是无妨的。”

    张勇马上就出去了,不等张勇再进来,一个女孩儿自己就跑了进来,就站在门口,看着朱敬伦,似乎想说什么,脸都憋红了,没说出来,嗤嗤一笑,回头跑了。

    莫名其妙。

    这女孩儿自然是张家大小姐,算是对朱敬伦有救命之恩,当然这个救命之恩仅限于把他带进张家没有抛弃在外面,真正的自救还是朱敬伦身体里的机械体,可外人不知道啊,因此张柔就是朱敬伦的救命恩人无疑。

    只是这清代的女孩儿,朱敬伦还是真的摸不透,上次这个女孩也是突然跑进来,好像想跟朱敬伦说话,但最后脸憋得通红,在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跑了,这次没有吐唾沫,却嗤嗤一笑,傻不拉唧的。

    张千山也莫名其妙的呵呵笑了起来。

    向朱敬伦敬酒赔罪:“小女顽劣,自幼疏于管教,失礼之处先生勿怪。”

    朱敬伦道:“岂敢岂敢。”

    女孩的心思难猜。

    朱敬伦哪里知道,张柔本来是想跟他道歉的。

    上次张柔本打算骂朱敬伦一顿,因为他当时以为朱敬伦是投靠了洋人的汉奸,当时没有骂出来,可是她心里恨了,后来当得知朱敬伦不是汉奸,而是一个冒死潜伏的死间的时候,她竟没来由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委屈了朱敬伦,所以就想道歉。

    可是上次没能骂出来,这次又没有道歉出来,让她十分的不高兴,觉得自己很没用。

    回了闺房就开始生闷气。

    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是一个奇怪的道理,没有内忧外患本应是好事,却可能亡国,但孟子这句话还真挺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是这样,两千年后还是这样。

    原因说起来丢脸,一切都源于中国人热衷于内斗的性子,至于原因是什么不用深究,这确实是一个现象。

    只不过在有外患的时候,中国人有时候反而会在外部压力面前团结一致,例子太多了,不用多举,国共那种生死仇敌都能合作,就很说明问题了。丢人的是,一旦这种外患解除,内斗立马又会重新开始。

    广州这两天就极好的诠释了这个情况,当大家都想攻打广州城的时候,反而能有限度的合作,洋人投降了,马上就开始各种内斗,华庭杰和李福泰都惹上了麻烦,他们俩人因为接收银库的事情,现在让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个闲散大员揪住不放。

    柏贵跟黄宗汉的权力之争更加的激烈,柏贵求见黄宗汉,想给一些人请功,这其中就包括朱敬伦,对于柏贵要保举朱敬伦帮办团练一事,黄宗汉严词拒绝,而且态度强硬,表示广州的乡勇已经够多了,根本就没有粮饷养活。

    皇帝想要限制乡勇这倒不是假的,当然粮饷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皇帝不放心这些乡勇。历史上,后来的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乡勇就裁撤了一半,尽管三大乡绅等人并不乐意裁撤手中的兵力,但是还是无奈将其裁撤。
………………………………

第七十一节 敌国外患者

    在对乡勇问题的看法上,柏贵是能理解皇帝的心思的,所以他不愿意把举荐朱敬伦跟裁撤乡勇一事画上等号,只说朱敬伦能力出众,应该为国举荐人才。当然黄宗汉就偏要把朱敬伦跟乡勇混为一谈,认为此时举荐朱敬伦帮办团练,等于扩大了乡勇的势力。

    朱敬伦的事情,只是黄宗汉和柏贵俩人权力争斗的一部分,这场争斗还牵连到了张千山的功绩,张千山是朱敬伦假借柏贵的名义招来的,因为后来攻占炮台立下大功,柏贵是乐意事后背书的,乐意承认是在他的安排下招张千山入援广州的。同样,黄宗汉依然要反对,坚决拒绝承认张千山的功劳,不是完全否认,而是认为张千山入援广州不合调兵章程,如果给他请功,就是乱了朝廷的法度,相比一个小小的千总立下的功劳,维护朝廷法度更重要。

    双方都打着各种大义的旗号,其实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权力增加筹码,权力这种东西,虽然有明确的制度分化,可是事在人为,有的地方巡抚就是做的比总督牛,因为制度给你的权力,会用跟不会用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柏贵跟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