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远侯班超-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臣激烈争吵,广德越听越烦恼,又问大都尉休莫广鵛,“宁弥城外隐伏五百重骑,此事外泄否?”
休莫广鵛道,“本将以为,张望按焉渑令秘密进入宁弥城外国兵大营,汉人斥侯未必探得。班超兼程远来,欲速至西城,定抄近道走南线山脚戈壁之上,吾以为其必遭张望暗算……”
“唉,本王感到可惜……”广德叹息一声道,“大汉战神,一代名将,上应星缩呐……罢了,天欲亡班超,吾于阗小国又能奈何?按呈侯意办罢,便让汉朝皇帝刘庄、汉军主将窦固将帐都记在呼衍獗、石亀、焉渑这些猛人头上好了……”
廷议结束,众臣都一一退出王宫,广德却又将呈于霸留了下来。他看出呈于霸似有话未说出,等堂上仅有二人时,才恭敬地颔首问道,“呈侯似有未尽之言?”
………………………………
第二十四章 精绝小城
呈于霸冷着脸道,“大王既知石亀在宁弥城藏匿奇兵欲伏击班超,何能装做不知?倘若真不知便也罢了,既知之则非同小可。汉人举国尚武,自前汉武帝时代起,汉朝从不会咽下苦果,诸国凡反汉者,最终莫不灭亡。试想,倘班超果真为石亀所害,焉知大汉不问罪于大王乎?”
广德不解,“伏兵乃石亀所派,与于阗何干?与本王何干,汉朝须怪不得我尉迟氏……”
“大王此言差矣!”呈于霸痛不欲生地打断广德,怒斥道,“大王掌国日久,却尤视汉人如三岁小儿乎?汉朝地大物博、国力雄厚,从来后发制人,岂不闻‘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乎?国王果如此想,则于阗国离败亡已不远矣!”
这话从臣子口中说出,太重了。可呈于霸为国之重臣,当年在乱世中扶国王广德继位后,十余年来可谓忠心耿耿、从无贰念。此时呈于霸的话重重地击中了广德,他震惊地看着这个老臣,“呈侯试请一言,难道吾措置有误?”
呈于霸道,“于阗国内,汉人屯民之后数千人,聚集在吴太公、锦太公周围,其势不可小觑。彼虽忠于王室,可别忘了,毕竟是汉民。况且,呼衍獗有监国史住于阗,于阗国内岂会少了大汉斥侯?呼衍獗、石亀有伏兵在宁弥,不管大王知与不知,班超如亡,其罪过便有大王一份。刘庄智力过人,窦固天下名将,汉军皆虎狼之辈,岂会善罢干休?!”
“呈侯所言有理,有理……”广德惊出一声冷汗,“本王即秘派使臣,送信于班超……”
“大王!”呈于霸凄厉地一声断喝,生生打断国王广德,声音中隐隐有恨铁不成钢味道,“大王,班超可非寻常汉使,其在拘愚城已斩杀北匈奴与于阗国近二百骑,为防焉渑派人截杀,彼定然隐身西来,戈壁大漠之上,大王如派使者又如何能找到?老臣以为,为今之计,惟有速派使臣,将消息传给韩苑,吴太公、锦太公虽女流,且忠于于阗,然彼亦必有渠道报班超。即便其报不到,将来也能证明大王曾想救班超!”
“谢呈侯点拨……”广德恍然大悟,姜还是老的辣啊,呈于霸果然够狠毒!
尉迟广德丝毫不敢耽搁,迅速派出王宫信使,急驰昆仑山下的韩苑,将张望欲在宁弥城伏击汉使团的绝密军情,通报给了韩苑家主吴太公。
其实,此时的韩苑内吴英与锦娘也正一筹莫展。以韩苑的道行,她们早已经得到这一情报,并紧急派出数个驿骑前出鄯善国且末州与精绝州,试图找到胡焰与肖初月,截住汉使团。吴英甚至已经向拘弥国派出两支商队,七十余名镖师已经进入拘弥国。危急时刻即便韩苑昆仑屯二百镖师尽亡,也绝不让张望得逞!
王宫内,广德刚向韩苑派出信使,大都尉休莫广鵛急匆匆进宫禀报,言北匈奴监国史屈绝贤已带使团二百骑在西城内外大开杀戒,他们包围了权氏货栈,并击杀了百余名汉军斥侯,“真惨哪,货栈已血流成河,惟有其首领因负伤被俘,更奇者此人乃是年二十余女人……”
“女人?”休莫广鵛未说完,王妃南耶恰好进入堂上,闻言急道,“大王,此人得救……西城权氏货栈仅有帐头蒲柳一人是女的,就算送给汉人一个天大人情,此人亦非救不可!”
广德瞬间便明白南耶之意,如果班超被杀,等汉朝重兵问罪之时,救了他们一个重要斥侯,其意义便大了。于是,他迅速令王妃南耶前往馆舍找屈绝贤要人!
……
且末州馆舍上旌旗招展,这座原且末国的外交馆舍,现在是汉使团的居处,不但为且末州的吏民、贾胡们瞩目,北匈奴西域都尉府焉渑夫人手下的斥侯们也牢牢盯着这里。
或许是连日在夏日的大沙漠中行军太苦,汉使团到了且末州后便在这里安安稳稳地住了下来。且末州的州长、州尉每天必在馆舍内举大宴,钟磐齐鸣,鼓乐齐奏,歌舞喧哗,钟鸣鼎食,隆重招待汉使团。且末小城内的酒肆、伎户们更是乐翻了天,每天晚上,汉使团的士卒们涌进欢场,吃花酒,嫖胡伎,出手阔绰、流连忘返。
其实这不过是假象,流连欢场的士卒并非使团刑卒们。早在“且末定策”后的第二天凌晨前最黑暗的那一刻,一支巨大的驼队路过且末州馆舍后门,头驼则顺着街道出了西城门,然后穿过且末绿洲,逶迤进入沙漠。这正是“帐头”丘庶的驼队,经过馆舍时,汉使团悄然出了馆舍顺利融入了这支驼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了且末城。
离开且末绿洲,两名丘庶麾下的鄯善国辎重兵在前面担任向导,庞大的驼队则顺着商道次第进入沙漠深处。他们没有顺着南山脚下的大戈壁向西南方向的戎卢国走,而是直接向正西方向大沙漠中间的精绝城走去!
驼铃叮当,大漠赤日炎炎,此时的汉使团已经化身为一个中规中矩、声名远播的西城商队。由于且末州州长循玉亲自为汉使团准备了充足的粮秣、草料、淡水,现在驼队有整整三百余峰驼,近百匹高大的战马,百余匹役马,“镖师”近四十名,驼倌、役夫十余人。高大健壮的头驼、尾驼和驼队的正中位置都插着红色的商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吴”字。
这是胡焰、肖初月当年在西域大沙漠上“跑驼”、“做生意”时的商旗,打的其实是于阗国韩苑的旗号。在西域各城邦国,看见这面鲜艳的商旗,吏民和商贾们便会肃然起敬,便知道这是于阗国韩苑的商队,没人会怀疑、会招惹吴太公、锦太公的商队。
这面商旗的真正主人,其实正是被胡焰、肖初月当年从呈于霸洞房内救出的汉人女子吴英、锦娘。十几年时间,利用胡焰、肖初月积累的财富起家,吴英与她的侍女锦娘团结前汉屯卒和都护府属吏后人,从惨淡经营起家,慢慢从任人欺负的弱女子变成于阗国绿洲不大不小的牧主豪强!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吴英崛起后,她的老巢韩苑与呈于霸的呈侯府、张成菩(注:休莫霸时期的辅国侯、大都尉)的张侯府曾有几年时间势不两立,两方私兵曾在戈壁和沙漠上血腥火拚过数场,韩苑死伤惨重。胡焰、肖初月大怒,便将麾下的沙匪们断了呈于霸十余支商队的财路,捏住了呈于霸的卵子。不得已,于阗国国王广德只好亲自出面调停,只到前几年北匈奴人控制了于阗国后,这两家才井水不犯河水,表面相安无事,一致对外!
正是夏季旺水季节,冰雪融化汇成的大洪水不时从昆仑山上奔腾而下,从且末州至凯度多州不过七八百里,其间便有十几道较大的河流(注:今日仍存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喀拉米兰河、安迪尔河和牙通古斯河,今日新疆汉唐考古成果证实,三条河早在两汉时代便已存在),河畔会有细长型的小块绿洲,河两岸有胡杨林带伴随。这些河流全都在发大水,洪水冲毁了河畔的农田、房舍,也延缓了驼队的行程。
走在夏日的沙漠里,最怕的是悬挂头顶的太阳。天空无语,烈日如火,红红的日头像一盆燃得彤红的炭火,爆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无风时,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大铁锅闷热难耐,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有风时,滚滚热浪,热风烫得人脸剧痛。远处的地平线则如流火一般在扭曲舞动着,令人头晕目眩。
为了防范烈日将皮肤烤脱,驼队在烈日下行军时只能光着身子穿着宽大的白色长罩袍,还得用细绢裹着脑袋,再戴上芦苇编织的大斗笠。刑卒们每天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虽然有河流可以补充淡水,但携带的水总是有限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白天烈日暴晒,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宿营时凉爽了一些,可夜里更可怕。夜晚的沙漠上刚开始是闷热异常,半夜时寒风劲吹,又如进入隆冬一般寒冷难耐,冻醒后裹着毡毯都被冻得瑟瑟发抖。大漠无边无际,驼道边、河边、水潭边,不时出现的人和动物枯骨,让人倍觉这死亡之海凶险莫测、危机四伏。
第六天,驼队接近凯度多州绿洲。远远望去,西边天宇下一座高高矗立的大佛像,离城十几里便能看到。渐渐的,几座高大的寺院,也慢慢露出了身影。刑卒们连欢呼的劲头都没有了,每一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肚子火,沿途未出现匈奴或于阗国的沙漠巡哨小队,就想痛痛快快地砍杀一顿才解气。
与且末城一样,精绝城也是一座绿荫覆盖的沙漠绿洲城池。只不过不同的是,这个绿洲太小了,它位于沙漠小河精绝河(注:即今尼雅河)西岸的低洼湿地上。小河自昆仑山蜿蜒而下,一直流向沙漠腹地。
这可是大沙漠中间的一块燥热的低洼湿地,胡杨、黑柳茂盛,农舍、围栏零零落落。城外的田地四周、草场洼地上长满了芦苇和白草,洼地便是戈壁沙漠中的一块孤岛,一个世外桃源,它的四周便是滚滚的无边流沙和一座座高耸入云、无边无际的大沙丘,沙丘层峦起伏,闷热异常,令人生畏。
进入绿洲时傍晚时分,班超向西南眺望,只见巍峨的昆仑山与南山(注:精绝人眼中的南山即今阿尔金山)相连,暮色中隐隐可见一座座雪峰耸立云端之上,而那巍巍昆仑之下,便是他的目的地——于阗国!
………………………………
第二十五章 夜袭古城
随着班超的汉使团即将进入于阗国,需要先介绍一下昆仑山!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祖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但《山海经》中对昆仑山的描述语焉不详,“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昆仑山的具体位置,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争论不休,从未有过定论。张骞出使西域前,对河西走廊以南之祁连山、鄯善和且末以南之阿尔金山、于阗国以南之昆仑山等,当时的人们广义上通称为南山。
到了汉武帝时代,由于汉帝国使者张骞的出使见闻,汉武帝刘彻便按照《山海经》之描述,将南山在于阗国以南至葱岭这一段,称为昆仑山。因此在后世唐宋明时代史籍中,地理上的昆仑山便指这一段,它就来自于汉武帝时代。
其实,《山海经》中所述之昆仑山,主要指西起葱岭(注:即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二千五百公里的这条大山脉。从地理上分辨,今日之阿尔金山、祁连山均为昆仑山之支脉,而阿尔金山与昆仑山的相交点,则大约在东汉时西域小宛国、戎卢国之间的位置。
火炉一般的精绝小城其实十分精致,城内仅有数百吏民,两条十字交叉形的主街道。吏民以羌人为主,小城四周的绿洲上人口也仅有两千余人。精绝地当商道要冲,干净狭窄的街道,高耸云天的大佛像,交替相连的夯土房屋,小城内外的市井、客栈、酒肆、伎坊十分发达,整个小城都是黄色的泥土格调。
驼队在精绝城外一个大客栈悄然住下,一如寻常驼队一样,以周令为首,刑卒们顾不得沙漠行军之苦,当晚便涌到城内的酒肆、伎户。对从夏日大漠深处走出的驼队而言,再没有什么能比女人的温情能令他们有重回人间之感,搂着身材高大、丰满美艳的胡姬,小城的夜色变得激情飞扬!
班超、淳于蓟和中军众将却在这个小城紧张万分,他在客栈内等了整整一夜加一个白天,可望眼欲穿的接头人并未出现,摩释迪派出的向导也未能与汉使团汇合。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信号,于阗国内有变,权氏在于阗国西城的人马出事了!
胡焰则通过一支栗弋商队之口,得知于阗国大旱的消息。“昆仑山融水无穷,又是春夏水旺季节,于阗国有白王、墨玉二河穿越绿洲后汇成于阗河,旱又能如何?”蒙榆对于阗也十分熟悉,见胡焰愁容满面便不解地道。
胡焰道,“自吾进入西域起,从未闻于阗国整整一年无雨。夏季河水固旺,可绿洲地域广大,吏民七万余人,靠担水能种多少地?今冬明春,于阗必大荒,可苦了国王广德了!”
“哼,这是报应!”这个断耳贼的话中分明有怜惜广德的味道,拘愚城受的窝囊罪蒙榆仍耿耿于怀呢,闻言便怒哼一声。全西域不缺雨,偏于阗大旱,汉使团下于阗后不但要与呼衍獗、焉渑斗,看来还得与荒年斗,胡焰的话也让班超心里有一丝十分不好的感觉!
生死攸关之时,现在班超、淳于蓟最需要的便是时间。他们没有退路,只有抢在匈奴人搞清汉使团动向之前,一往无前地隐秘袭夺鹫巢,才能为汉使团夺得一线生机。否则,或是隐在精绝小城这座小火炉内进退不得,或是陷入呼衍獗精心设置的迷局之中不能自拔,无论那一样后果都不堪设想!
汉律严峻,容不得失军机者。如果出使半途而废,虽有军功可免一死,但他班超或要将雒阳诏狱牢底坐穿,或要被削去功名终老班府,没有第三种结果!
班超迅速令胡焰、肖初月悄然前出黑沙城绿洲(注:即今达里雅布依绿洲),摸清黑沙城、圆沙城守敌详情。汉使团在精绝小城仅仅呆了一天加两个晚上,象征性地交换了点货物,补充了淡水、栗米、草料及装备,第二天后半夜,驼队便无声地启程离开凯度多州,毅然决然地进入漫漫戈壁黄沙之中,向黑沙城绿洲逶迤行去!
不过二百余里,两天后,驼队便进入一个巨大的绿洲。扑面而来的黄色、绿色相间的丛林长廊,无边无际的茂密丛林、红柳、荆柳、芦苇、槁草,令驼队每一个人都大为震撼。无数以胡杨木为支撑,以红柳、芦苇编织为墙的房屋,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绿洲之上。
这条巨大的绿色长廊、绿洲,从昆仑山上的发源地一直到大河的尾闾,千余里延绵不绝,成为大漠上一道宝贵的生命长廊。沿河流两岸,有无数的部族小城堡、村落、农田和牧场。而位于古河道边的黑沙城(注:即今喀拉墩遗址)和园沙城(注:即今圆沙城遗址),则是其中两座较为坚固的城堡。
正是昆仑山洪水暴发的季节,一条大河,没有河堤,只是在沙漠中静静地流淌着。黄浊的河水慢慢悠悠地北去,安静地流向遥远的沙漠深处。这条大河便是著名的拘弥河(注:即今克里雅河),没有石头,没有河床,没有河道,河两岸全都是细细的沙子。没有湍急的涌流,没有咆哮的浪花,河水就象一个失去青春的妇人,静静地坐在房前,享受着无聊的阳光,任时光无情的流走。
从东汉初至今已近两千年,今日的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的乌斯腾格山,全长三百四十公里,是昆仑山脉发源注入沙漠的一条较大河流,也是新疆于田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它从于田县向北流了二百七十公里后,便无声地消逝在浩瀚、饥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克里雅河两岸生长着大面积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荒漠植被,形成一条东西宽二到十五公里,南北长三百四十公里的绿色长廊。河尾闾处是一个面积达三十二平方公里的绿色三角洲,即著名的达里雅布依绿洲,也是世界上最为罕见的绿色长廊和沙漠绿洲。
现在的绿洲内,胡杨林、红柳林面积近五十八万亩。每年秋冬季节,胡杨林、红柳林火红一片,非常壮美,被称为“世界沙漠旅游景观之最”,既有“死亡之海”的壮美,也有沙漠绿洲的绮丽,更有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如果你是个行者,不妨到这个神奇的绿洲一游,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拘弥河在遥远的两汉之前直通北河(注:即塔里木河),今日著名的喀拉墩古城遗址和圆沙古城遗址,其位置便在河边。到了两汉时代,拘弥河(注:即克里雅河)的尾闾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东移,约在今圆沙古城东北方数十公里处。沿大河两岸,都是宽达数十里的绿洲,
天上白云翻卷、赤日炎炎,大地热浪滚滚、闷热炙人。秋老虎在逞威,火红的烈日下,大团大团茂密的胡杨树林,半人深的白草、茅草,无数牛羊在悠闲地啃食着青草,让绿洲上生机盎然。在商道两侧的这片巨大的绿洲(注:即今达里雅布依绿洲),原来属于拘弥国地盘,现在已经成了于阗国的一个州——即黑沙州。
吴氏大商队自汉朝河西满载而归,受到黑沙州吏民热烈欢迎。驼队便在午后令人难耐的燥热中,在大客栈前的胡杨绿荫下摆开了场子,与国民们交易开了。胡焰、肖初月已经为驼队包下整整两座大客栈,以胡杨为干、树枝纺织成的高大房屋,有遮阳棚的巨大围栏,令经过死亡行军后的驼队迅速恢复了生机。
绿洲内的气氛也令班超、淳于蓟感到庆幸,殚精竭虑的呼衍獗可谓百密一疏,黑沙城、圆沙城绿洲连一丝战争的味道都没有。与精绝小城相似,这里就如同沙海之中的一片孤岛,或许呼衍獗和焉渑判断汉使团不可能来袭击这两座孤处沙漠深处的孤城、小城,因为即便班超袭取了这二城,也对破解于阗危局毫无助益!
呼衍獗的这一疏漏,恰好为班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战机进一步显现!
夜里三更,班超亲自带着胡焰、肖初月、班秉、华涂四人,隐秘地袭击了毫无防备的黑沙城。黑沙城很小很小,是一座方形军屯城形状的堡垒,长宽不过二十余丈,城墙三丈余高。城中没有一户居民,仅有二十余龟兹老卒据守。
城池东门开着,甚至无人值守,只有两条看门犬在看门,令班超大感意外。听到犬吠声,胡焰、肖初月同时掷出石子,二犬倒下。几人悄然进入城内,将龟兹人一一斩杀在榻上。又将尸体运到城外埋进沙子中,再由丘庶带着辎重队进入城中,穿上龟兹人甲服据守。
淳于蓟又带着蒙榆、周令、班驺、甘英、刘奕仁五人,奔袭北方数十里外的圆沙城。这座小城内是三十余名龟兹老卒驻守,与黑沙城一样,这同样也是一座不设防的城池。这种暗夜袭击,汉使团众刑卒最是得心应手。淳于蓟等人未费力气便将这些老卒全部斩杀,再从城内关上城门,并牢牢栓住,再从城上翻出,返回黑沙城。
呼衍獗的漏算付出了代价,黑沙州悄然易手,出击鹫巢的路径骤然洞开了!
………………………………
第二十六章 于阗河畔
su jul 3 06:00:00 st 206
月亮藏匿进云层,天上看不见一颗星星,只有远处的驼道上孤零零的一点鬼火在慢慢移动。暗夜行走在这朦朦胧胧的沙漠上,有一股阴森森的感觉,如同走在一座座巨坟之间。怪不得叫圆沙城,这里的沙丘可不就是一座座环形的庞大沙堆,与黑沙城所在的黑沙丘完全不同。
黎明之前,胡太公的驼队便早早启程了。黑沙城绿洲的国民们惊异地发现,胡太公的大驼队一分为二,一部分驼、马进入了黑沙城。而胡太公自己则仅率着数十峰驼、几十匹役马,顺商道向西远去。
从黑沙城至于阗河的红白山不足三百里,驼队急着赶路,没想到就这二三百里沙漠行程竟然变成了一趟生死旅程,驼队竟然在这里遇到了一次商队最恐怖的夏季大漠风暴。
第二天约到了饷午后时分,突然天上褐色的云团翻滚而来,刹时黄沙扑面,遮天蔽日,犹如人间末日。戈壁上黄沙被晒得滚热,坐在上面烫得人直哆嗦,时间长了能将人屁股烫熟。骆驼、马匹就卧于这滚热的黄沙之上。刑卒们不得不垫着货物,伏于骆驼之后。这场沙暴来得快去得也快,等沙暴过去,刑卒们抖落身上的黄沙,牵着马匹、骆驼继续前进。
沙暴改变了地貌,胡焰带着驼队进入比针尖还细的流沙中。骆驼队安步当车,可负重的战马有时一脚能踩进膝盖深,刑卒们深一脚浅一脚,走得战战兢兢。有些地段,看似别无二样,可地表下面都是松软的流沙,如一个黑暗的无底洞一般。人马一旦陷入,便会瞬间没顶,连叫喊一声都来不及。
当天晚上,便歇息在这空旷的流沙之间。。36。》最新最快更新
胡焰、蒙榆、肖初月、周令四人虽然熟悉沙漠习性,他们在前面引路,测定方向,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