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远侯班超-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隐忍,剑劈红烛明誓,尤先治河而后伐北,实诚不得已尔!”

    他特别强调了“不得已”三字,忽然话锋一转道,“今天下百年大旱,饿民遍地,春荒即至,天下震动。北匈奴去年三月犯西域,都护五月亡,戊已校尉不过将数百人,已历年余,即便城在,人亦亡矣。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先帝大行,今又天下缺粮,臣以为,朝廷不能两面开战,当先赈灾后发兵!”

    第五伦贵为三公,位高权重,他的话自然与窦固一样有份量。他说完后,刘炟在珠帘后频频颔首。窦固本想驳斥,他扭头看一眼赵熹、牟融和鲍昱这三个老东西,见他们安坐在坐床之上,依然在作闭目沉思状,便也暂时隐忍不言。

    倒是侍中骑都尉周泽沉不住气了,他出班先向玉帘内的刘炟鞠躬,然后面向第五伦责问道,“西域失,则河西必动荡。河西动荡,则北塞不宁。国内不宁之时,更不能允外敌窥伺。请问司空,如边讯频起,北匈奴人举国再来,朝廷何以赈灾,国又何以自安?!”

    周泽白须飘逸,不修边幅,却德高望重,他是先皇大行前诚恳挽留下的诤臣,他与侍中骑都尉孙堪二人,当年可是连汉明帝刘庄的话都敢顶。在整个永平时代,周泽、孙堪与司徒长史吴良(注:永平末年卒于任上)、原大司农常冲四人,是有名的诤臣,敢于直谏,汉明帝刘庄是既“恨”又离不开他们。有时“恨”及,甚至会收拾、教训一下,但四人从不收敛,直谏如故。

    当年,汉明帝曾重用周泽,一度拜其为司徒。可周泽性格直爽,不修仪表,颇失宰相威仪,尤其是不管大事小事,事事必与皇帝较真,与司徒长史吴良一个德行,常常令刘庄在朝堂上下不来台,最后汉明帝不堪忍受,终于又打发他回太常寺,重任太常卿。

    现在周泽说完了,第五伦面色酡红一片,自知辩不过这个猛人,便缄口不言。见司空第五伦明显气馁未敢对辩,周泽又转向刘炟,抱拳躬身道,“陛下,老臣以为,赈灾不能缓,然亦不能向北匈奴示弱,发兵西域乃国家大事,断不能迟误须臾啊!”

    ——————————————————

    注①:伊尹为殷商初年丞相,汤王长孙太甲继位后失德,伊尹废太甲三年,待太甲改恶从善后才还政于太甲,并继续辅佑太甲。霍光是霍去病异母弟弟,汉武帝临终指定其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等共同辅佑年幼的汉昭帝。汉昭帝驾崩后,霍光迎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即刘贺)即帝位,但二十七日之后被废,又从民间迎回武帝曾孙刘病已即帝位,即汉宣帝。霍光与伊尹行废立之事,后人合称“伊霍”。

    注②:伊尹曾著《咸有一德》,分析说夏朝所以灭亡是因夏王“弗克庸德”,商汤所以能代夏是因汤王“眷求一德”,以此教育太甲。霍光之所以短短二十七日即废刘贺帝位,理由则是刘贺“**无道”,失德于天下。其实,短短二十七日,便能断定**、无道、失德,未免夸张了些,难免弄权之嫌。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灭,长安城中受牵连先后被族灭的有数千家,惨烈异常。
………………………………

第十三章 鲍昱两问

刘炟惶惶然,一时难以表态,便带着同情从帘内望着身形略显佝偻的第五伦。第五伦没有和周泽辩论,深谙为官之道的他断然不会与闻名天下的诤臣们结冤。况且,还有一个硬骨头孙堪正蛰伏着呢,一旦周泽落了下风,孙堪必会杀上前来,令他更加难以招架。

    这景象令窦固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先帝到底英明,似乎他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局面,故而提前在朝廷内埋了几颗硬子,关键时刻竟然能令乾坤倒悬!

    议郎杨终见司空遭到当面诘问,脸早气白了。他腾地站起,出班奏道,“陛下,吾闻《司马法》云,‘国虽大,好战必亡。’社稷之基,民也。试问,与劳师远征救助几十个士卒比,赈灾救千万吏民于水火,何为重、何为轻?故臣以为,司空大人所言,乃谋国之虑也,朝廷当以赈灾为先……”

    “哼!”与第五伦比起来,杨终人微言轻,难以影响朝政大局,周泽、孙堪轻拂白须,安然入坐,以他们身份地位自然不屑与杨终之流辩论。

    赵熹、牟融、鲍昱三位宰辅也都不约而同地睁开老眼,象看一个天上来的异人一样看着这个面色白净、清秀儒雅、身材斫长的校书郎。而窦固、耿忠、耿秉等一班武将,则都怒视着这个迂腐儒生,恨不得一拳将滔滔不绝的大论砸回他的肚中。

    一派胡言,这分明是公报私仇!校书郎班固正在往笏板上写要点准备发言,闻言惊得手中狼毫顿然脱手,他屁股已抬离脚跟,仓皇间就差要打断杨终的话,幸好御史中丞薛池以严厉目光制止,班固才硬着头皮重新坐到脚跟上,听杨终滔滔不绝地说下去。

    是啊,朝堂之上,言者无罪,你能不让人把话说完么?

    杨终长篇宏论倾洒而出,等他洋洋洒洒终于言毕,还未坐下,班固出班奏道,“陛下,杨终大人阅《司马法》,只取其首为其所用,不能为其所用则尽去之,实为误国之言。《司马法》还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汉匈战于西域,关系天下安危。况此时边郡并不太平,便能忘战乎?臣以为,救助西域将士刻不容缓!”

    杨终见是班固发难,便抱拳向班固鞠了一躬,并未反击。

    建初四年(公元79年),杨终上书建议仿孝宣帝甘露石渠故事(1),裁定经义。后杨终因放纵族人犯法而连坐,被雒阳令周纡投入雒阳诏狱。当年十一月间,刘炟拟在白虎观大会天下群儒,以敲定五经异同。因杨终是提议者,且本身即是大儒,不可或缺,故而校书郎班固、贾逵联名将其担保出狱,使其得以参加了白虎观朝议(2)。

    杨终虽然礼让班固,但奉车都尉韦彪、尚书侍郎周道子、尚书陈宇等一班主和大臣迅即出班奏议,于是双方唇枪舌箭,互不相让。

    等众臣辩论得差不多了,太尉牟融慢腾腾地站起,象征性地轻抚了两下长袖,这才颤巍巍地出列。堂上刹时安静下来,众臣都看着这位大汉能臣。

    牟融走到帘下,面向刘炟额手奏道,“陛下,北匈奴为吾大汉国患,先帝所定‘断匈奴右臂’国策,实汉人千秋万代之大计也,岂能轻言废止?先帝两伐白山,北匈奴败亡已不远,又岂能半途而废?贤者曰,孝子无改先父之道。先帝大行不远,国策不宜回异。将士危难而国不救,自高帝以来,未尝闻也!”

    扛鼎重臣牟融连发两问,可谓掷地有声,朝堂内顿时为之一凛。

    司徒鲍昱性耿直,牟融刚坐下,他便起身奏道,“陛下,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纵蛮夷之暴,内伤死难将士之心,诚令他时,北匈奴复犯塞寇边,陛下将何以遣将用兵?!请问杨大人与诸位大人,北胡、西羌、西南夷乱心未止,他时朝廷又如何退敌?!”

    鲍昱也是两问,他故意停顿一下道,“戊已校尉二部兵各数十,北匈奴围之却历年不下,是其寡弱而不能为也。老臣以为,将士危难绝域苦战,救急如救火。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具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

    “老臣亦以为然也!”两位重臣说完,闭目沉思状的太傅赵熹站起身,大幅度地点了点头又坐下。一边的窦固见这三个老狐狸终于一锤定音,第五伦等反对救援的一派文臣,再无复敢辩,心里不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朝堂上瞬间成了一边倒之势,杨终、周宇等人急得脸彤红,他看看司空第五伦,又看看自己的一派众臣,见众人都低着头故作沉思状,他们嘴张了张,终于恨恨地未敢再辩!

    鲍昱与牟融一样,根本不屑与杨终之流辩论,尤其是鲍昱两问可谓声色俱厉,令众臣为之一振。试问,你杨终之流一群腐儒,除了巧舌如簧,误君误国,有何能耐为朝廷拒敌御边?!

    刘炟心里大为不爽,太傅、太尉、司徒均支持大鸿胪窦固出兵之议,此时,他不是不想反对,而是不能反对。司徒鲍昱一句“北匈奴复犯塞寇边,陛下将何以遣将用兵”,让他听得战战兢兢的。他一时一刻也不敢忘了先皇既定国策,他望着帘外的朝堂下窦固那伟岸、苍老的身影,一时心里五味杂陈。

    沉吟了一会,他还是咬牙下了决心,在帘内轻声说道,“众卿所言,甚合朕意。着各府各衙,赈灾事不得懈怠。然西域军情,也缓误不得。朕将禀明太后,拟令太尉府统筹一切,筹划远征!”

    朝会散了后,刘炟急坐辇车赶到永安离宫,向太后禀报朝会议定的出征大事。

    对外用兵可不是小事,刘炟未敢说是廷议定策,但太后已经得到消息。儿子竟然把是否求援西域汉军弄上朝堂上去廷议,太后恨其不争,怒声斥责道,“兵者国之大事,人君者国之主也。将士为国流血舍命,汝竟然犹豫救与不救?还要弄上廷议决断?身为皇帝,汝就不怕寒了千万汉军将士的心哪?!”

    受到太后一顿训斥,刘炟一句话不敢顶。他虽憋了一肚子气,但还是不敢犹豫了。晌食后便在宣明殿小朝堂内召见各府衙臣僚,发布出征令!

    “令骑都尉耿秉为征西将军,屯酒泉,行酒泉太守事,调度节制救援西域将士。令酒泉太守段彭、敦煌太守王遵、谒者王蒙、谒者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七千余人,速出玉门以救之。”

    “臣等领旨!”

    牟融、耿秉、王蒙、皇甫援等人均领圣旨,接受了兵符。一边的大鸿胪窦固嘴张了张,还是将话忍了回去。作为曾经的汉军统帅,他窦固无疑是最好的远征人选,他和耿秉也一直在筹划再征天山。可皇帝却命牟融的太尉府主持远征,而耿秉居酒泉不能出塞,只让段彭、王遵、王蒙、皇甫援四将出塞救援。

    牟融、耿秉被明令不能出塞,段彭、王遵是边将,熟悉西域军情,而王蒙、皇甫援均是第一次出塞。如此安排,说白了,刘炟这是向各府衙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汉军远征的任务只是救人,救了人便应迅速撤军,此次远征不承担“北击匈奴、经营西域、并断匈奴右臂”的战略任务。

    窦固默默地闭上眼睛,再未出言。御史中丞薛大人分明看到,老将军跪坐案后,昂首向天,双目微闭,眼角两滴混浊的老泪一齐飘然落下。

    当天散朝后,窦固不再返回北军大营,也没有返回鸿胪寺,而是告假直接返回窦府。汉廷五日一休沐,今天并非休沐的日子,平时官员都是住在官署中。

    他已经不是汉军统帅,远征已经与他无关。

    当天晚上,他与公主相顾无言。班超独撑西南半壁,耿恭孤悬天山以北,匈奴人举国前来,局势万分风险,可把他们带入西域的他窦固却只能置身事外。这令两个老人万千挂念,如惊涛骇浪一般,几乎痛不欲生。

    无以寄托,便只能一爵接着一爵,把自己灌得大醉。

    夜里二更时分,耿秉从北营返回城内,直接驰入窦府。

    挟着一阵寒风,耿秉进入厅内,先向长公主行了礼,这才焦急、悲痛地对窦固禀报道,“都尉,今接曹钱将军密报,柳中城已校尉关宠将军已殁……”

    窦固酒意未消,却摆摆手,制止耿秉继续说下去。两人目光交流一下,耿秉读懂了窦固的目光,原来,窦固未离窦府,却对西域情况是了如指掌。

    耿秉不解,“都尉既已知情,今日朝堂上为何仍言救两校尉……”

    “呈不知情——”窦固请耿秉进入书房,这才断然说道,“吾已为大鸿胪而非都尉,岂能知情哉?吾以为,汝所知也未必是实情,曹钱所报仍需要证实!”

    耿秉看着窦固,瞬间便明白了他的心思,便坚定地点点头!

    长公主亲自带人将酒菜搬进书房内,又给铜盆内添了炭,待火苗跳跃起来这才退出室外,并随手关上门。耿秉端起爵痛饮一顿,直言道,“都尉与太傅,先帝系于重托,形同托孤重臣。今日朝堂之上,圣上分明要改弦更张,都尉何故不争?先帝定下国策,莫非就此中途而废么?”

    耿秉没有称大鸿胪,却仍称都尉,这让窦固心里大为不满。

    “汝不该来吾府中,吾已不领军,这是犯忌之事。此次远征,汝为征西将军,责任便重于天。”说着,窦固掉头看一眼身后墙上的大幅黄色缣图,长叹了一声,端起手中爵一饮而尽,并重重地掷于案上,“耿将军此番北征,必能救耿恭、关宠出孤城,然今日西域最难者,乃是班超、曹钱也。”

    耿秉道,“难道皇上会招回汉使团、宜禾都尉,拱手放弃疏勒国?!”

    窦固道,“新皇甫立,天灾不断,国内动荡,民不聊生。皇上宅心仁厚,民惟国本,灾情比天大,自然以赈灾稳定国内为至要。然既赈灾又北征,势难两全,难说皇上不会暂时全部放弃西域。因此……”

    ——————————————————

    注(1):西汉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汉宣帝时,为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诏令萧望之等天下大儒,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汉宣帝刘洵亲自裁定评判。石渠讲论的奏疏经过汇集,辑成《石渠议奏》一书,又名《石渠论》。

    注(2):建初四年(公元79年)十一月,汉章帝刘炟效仿石渠阁论经旧事,下诏令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儒大会雒阳北宫的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由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由汉章帝刘炟亲称制临决。白虎观会议历时一个多月,最后班固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议奏》(即《白虎通德论》,又叫《白虎通义》)。
………………………………

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

“果如此,吾该如计奈何?”耿秉急道,乱麻一团,他理不出头绪。

    窦固从案后坐床上起身,右手端着火烛走到墙面的织图前,左手食指指着图上的伊吾庐城,接着自己的思绪道,“此番远征,不能违背帝令,当以救人为主。将军居酒泉,可令酒泉太守段彭、敦煌太守王遵率军出昆仑塞,从伊吾绿洲进入车师前国,骤围交河城。正隆冬时节,如兵出神速,定能斩杀大批北虏,并越天山救出耿恭!”

    耿秉也起身走到绢图前,为难地道,“吾不能出塞,可汉军救耿恭后,就这么退回河西么,汉军撤回,班超麾下南道诸国完全洞开,单于必举国往攻!另倘若皇上命放弃西域,曹钱必遵令东返,而班超定然抗命。伊吾一失,班超孤军绝地,岂能不败?!况班超不归,皇上如恼怒,班氏一族亦或有大祸……”

    “伯初切记,汝乃镇西将军,是西域主帅,而不是将!”

    窦固面露不悦,骤然声色俱厉地打断耿秉的话,“为将者身背矢石,将万千士卒冲锋陷阵,是为本分。而为帅者,居河西帷幄之中,调度四面八方,定略万里之外,为三军致胜造势夺势是为本职。皇上既令汝居河西,掌五郡,经略西域,便是份内事。既放弃西域,要镇西将军何用?!”

    耿秉痛苦地道,“都尉,汝知吾性急不擅为帅,吾宁愿在都尉麾下运筹帷幄、建功远域。今头绪纷乱,吾究竟该如何办……”

    窦固摆摆手再一次打断耿秉的话,他顺着自己的思路道,“先皇得仲升,朝廷之幸也,国家之幸也。仲升有大志,不达目的,绝不会回头,即便陛下也难命其东返。夺西域断北匈奴右臂者,必班仲升也。今上命汝居酒泉,汝至河西可速开府,并于星碛山(注:即今猩猩峡)屯兵,策应宜禾都尉府。伊吾存,则单于必不敢放手西进围攻班超汉使团,此为大计!”

    耿秉又问道,“倘若圣下令宜禾都尉撤回河西,吾当奈何?”

    窦固虎目圆睁,声色俱厉地道,“先皇宾天之前,定然已有遗诏。‘断西域右臂’乃既定国策,今上断不会改变。汝需切记,曹钱和汉军可以回,然伊吾庐断不能丢!倘若丢失伊吾庐,汝便是大汉之罪人!”

    “啊?既撤回汉军,伊吾如何不丢,都尉之意是……”耿秉倒吸一口凉气,一时未反应过来。这怎么可能,难道指望羸弱的蒲类国以伊吾营千余弱旅和一座孤城伊吾庐,拒单于数万大军?

    “在班超稳固西南之前,伊吾断不能丢失。”窦固指着缣图面授机宜,“只要班超不离开疏勒国,汉使团便仍然将南道鄯善、于阗、疏勒三国,汉军便仍有西域半壁。班超乃谋全局之高手也,以班超之能,必令鄯善国为蒲类国后盾,守护伊吾庐城。故而,汝可于星碛山隐秘屯兵策应,单于便不敢放手袭夺伊吾,此乃全局之根本。西域不失,则河西可安。河西安,则天下固!”

    “此实高棋,高棋啊!星碛山在河西境内,吾屯兵圣上亦无话可说,昏了头,吾怎么没想到……”耿秉恍然大悟,一颗悬着的心也才放了下来。

    窦固道,“伊吾孤城,是守不住的。然要尽可能掌握在汉军手中,令班超有时间巩固南道各国!”

    “谢都尉——”耿秉躬身向窦固长拜道,“难怪先帝以都尉为朝廷柱石,秉已深深体会之,都尉韬略,吾诚不及也。吾居河西,还请都尉续谋全局,襄助班仲升功成!”

    “勿要自轻——”窦固在火盆上烤烤手,“谋全局吾不如汝,谋一隅汝不如吾!”

    第二天,耿秉信心满满地带着越骑校尉孙彪、越骑司马楚良等十数名亲信随从人员,穿崤函古道,过三辅,经河东,一路向西疾驰而去。途中各州府郡县衙迎送,礼节备至,但耿秉一概不停,仅于驿置中小歇,终于在十二月十七日,风尘仆仆到达积雪覆盖的酒泉边塞下的昆仑塞,与王遵、郑众和段彭汇合。

    此时,河西酒泉、武威、张掖各郡已集结六千余骑于昆仑塞。敦煌郡派出的则是中郎将郑众麾下精锐,由秦惇、秦褒两司马领军的玉门关营和阳关营。

    玉门营、阳关营是郑众来敦煌郡后精心训练出的沙漠劲旅,每营各一千骑,领军之将秦惇、秦褒是亲兄弟,他们的兄长便是大汉赫赫有名的骑都尉秦彭。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秦彭曾作为驸马都尉耿秉的副将出征北匈奴。此时,秦彭已进入塞北,接替刘张成为塞北军主将,秦惇、秦褒兄弟二人便皆以司马之身随段彭、王遵远征!

    耿恭的部下军候范羌正在军中,耿秉详细听取了范羌的禀报后,迅速将一千劲卒交给越骑校尉孙彪、越骑司马楚良,命其成立镇北屯骑营,先行离塞,至星碛山筑塞屯守,策应伊吾庐城汉军。并在星碛山建立兵站,储存粮秣武备,为征北大军提供粮秣保障。

    等两将接过兵符,耿秉又庄重密令道,“吾征西将军府掌河西五郡,为汝二人后援。不管伊吾庐守将为何人,伊吾庐城丢失,汝二人都需提头来见!”

    二将愣了一下,他们这才知道自己肩上真正的使命,怪不得要在星碛山建兵站,孙彪道,“请将军放心,吾二人定与汉军伊吾守将保持驿传,互相策应,确保伊吾庐城万无一失!”

    等孙彪出发后,耿秉才正式接过了酒泉太守印绶。并迅速开府升帐,命征北大军以谒者王蒙为先锋,以原酒泉太守段澎为主将、敦煌太守王遵为副将,以谒者皇甫援为后军,大军即刻出发,出星碛山,从伊吾绿洲秘袭车师。

    耿秉确定的主要策略为二路夹击,一路由谒者皇甫援率玉门关营、阳关营二千骑,出玉门关,经蒲昌海,公开过白龙堆,越过墨山国,直出车师前国柳中城。以酒泉太守段澎、敦煌太守王遵率领前军、中军,在军候范羌引导下,出昆仑塞,过星碛山和伊吾庐,直达车师前国交河城。

    耿秉强调,“匈奴呼衍部惯于骑射和野战,不擅守城与攻城。故吾两军要调整速度,务于建初元年正月十五日午时前,同时发起攻击。务求在阵战或野战中,歼灭呼衍部有生力量,解救戊已校尉于水火!”

    散帐后,谒者皇甫援率麾玉门营、阳关营二千人马迅速出玉门关,进入茫茫的大沙漠。

    二天后,即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二日晨,酒泉太守段彭、敦煌太守王遵率汉军主力自昆仑塞北上,出星碛山(注:即今星星峡),进入西域茫茫的大沙漠中。

    虽然关宠已殁,窦固与耿秉都已得到密报,但是,他们制定的北征部署,仍是先击车师前国,再出天山之北救耿恭。这是一出由将帅主导的大棋,是确保汉军此次远出,不但能救出耿恭,而且还必须与经略西域的北匈奴主力南呼衍部决战,消灭其有生力量,最大限度地减轻位于葱岭之下的班超汉使团的压力。

    历史应该牢记,大汉军事战略家窦固虽然已经卸去战袍,成了专管外交事务的最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