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远侯班超-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松之弟梁竦,是当朝大儒,却郁郁不得志,其妻子生下三男三女后,便抛下子女,随梁竦发配九真(注:即今越南北部)。其嫂舞阴长公主不仅以自己的俸钱供养梁家诸门,而且收养了梁竦的三个女儿。从小失去阿母护佑的梁璧、梁琬,在舞阴长公主的精心抚育下,琴棋书画,无所不晓。一对玉人,温仁雅静,冰清玉洁,气质高雅。

    自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窦融入京起,河西集团、陇右集团便势不两立。永平年间,虽然汉明帝刘庄密诏窦融谋划破匈奴国策,但却同时因子孙嚣张雒阳而重治窦氏、梁氏罪,梁统长子梁松贵为辅政大臣因罪死在狱中,后窦融一子两孙也因罪死在狱中,河西集团坠入谷底!

    而以三辅马氏为代表的陇右集团,却从光武末年伏波含冤的惨淡境地彻底走出,成为汉帝国的世族之首。只是令他们遗憾的是,刘庄与马后都严厉管束外戚,不允外戚参仕朝廷中枢。因而历永平一朝,马氏虽宠而未荣,再未出一个象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的朝廷栋梁!

    沘阳公主刘小翰本以为自己已经穷途末路,谁料峰回路转,二个小女顺利进宫,让她不禁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窦固和刘中礼老俩口任凭风浪起,袖中乾坤壶里明月,悠哉乐哉间却胸怀天下大事。这让她隐隐有感觉,似乎窦固与皇帝一道,正在合力下一盘天下大棋!

    可果真是下棋,那对手是谁?她不敢再往深处想了,越想越觉得糊涂。自己虽生皇家却不是纵横天下那料,便别去操天下的心了。天塌了自有高个顶着,姑姑刘中礼是长公主、窦氏的管家婆啊,姑姑不急便是心里有数。

    现在她在心里不断给自己的两个小女鼓劲,只要自己的小女能得到皇帝宠爱,窦氏、梁氏必一飞冲天,成为大汉世族显族,自己重振窦氏的多年抱负便将成为现实!

    与窦氏的殚精竭虑不同,现在的马氏一族除深谋远虑的马严外,其余皆沉浸在富贵和太平假象之中。窦氏、梁氏后人同时进宫,心机绵密的马严瞬间警觉,感受到了潜藏的威胁。可马氏世族长门马廖醉心于书斋之内,沉浸在虚无缥缈的道德修行中。而马防、马光等沉湎于奢侈的世族之梦,在一帮霄小之徒环绕之下飘飘然,乌烟瘴气,奢侈嚣张。

    人到陈留后,马严又字斟句酌,酝酿再三,专门给太后和皇帝刘炟分别上了三道更加严厉的奏章,集中火力将矛头*裸地对准了窦氏。

    在给太后的奏章中他再一次忧心忡忡地写道,“臣严至陈留,夜而难寐,哭而三奏:先帝当年,穷治窦氏,天下始得永平。今窦女、梁女进宫,窦氏倘得为贵戚,窦宪之辈将渐成朝廷大患,他日马氏后人必无存身之所!”

    在给刘炟的奏章中,他最后更加直白地道,“先帝重刑治吏,曾屡兴大狱,陛下兴政宜宽。窦固屡进策北征,致使糜费过甚,空耗国力,天下怨声日重。今固已为大鸿胪,大旱之时犹进言西征,且对陛下施宽宏仁政多有微言。窦氏出于三辅,兴于河西荒蛮之地,窦融曾孙窦宪辈等均虎狼之人,祸大汉者必窦氏也!陛下宜严治窦氏,稍纵必成朝廷大患!”

    在此时的马严眼中,窦氏、梁氏二族中,他更恐惧的便是窦氏。

    窦氏后人佼佼者窦宪,性格暴戾,目光阴鸷,却智勇双全。熟谙《军礼司马法》,得老匹夫窦固真传,对羌胡战法研习多年,北军历次对策,汉军诸将鲜有能过其右者。如此人物,如潜龙隐池,但有机缘,定能一飞冲天。大汉已三百年,贵戚从无二家,窦氏、马氏又是世仇,窦氏得势,马氏必坠深渊!

    可马严的焦虑,始终未得到太后与皇上刘炟的共鸣。关系马氏生死存亡,此时的马严岂会收手。人虽到陈留郡,但他通过信使,仍遥控着朝局,马氏、窦氏这世族争斗便慢慢从文斗走向血腥!

    窦老夫人病倒已经一个多月,本来已经渐好,可是闻窦妤、窦洇两个曾孙女被选进宫,天大的喜事,老夫人病情未见好转,却越发加重,近几日更是几近迷离。这天朝食之前,窦固刚来给老夫人请过安,宫中小黄门便冒雨来了,皇上急召大鸿胪窦固进宫。

    在这段关系窦氏生死存亡的严峻时期,躺在病榻上的老夫人依然是窦府定海神针,病情却迅即加重,已常处迷离昏睡状。这天午间她突然醒来,先睁开了昏花老眼,反常地挨个瞅瞅众人,见病榻前只有内黄公主刘文灵、长公主刘中礼、沘阳公主刘小翰三个公主和众婢女,便沙哑着嗓子令道,“速传孟孙……”

    “老祖宗勿急,吾马上派人进宫,召回孟孙……”长公主刘中礼见状,知道大事不妙,便令刘小翰喂食羹汤,自己不敢耽搁,赶紧冲出内室来到堂中安排。

    老夫人可是原河西大将军夫人,窦融当年曾割据一方,位列诸侯,地位尊崇无极,刘中礼不敢隐瞒,便专门派窦戈冒雨进宫向内廷通报老夫人病危。又令门客、家奴分头通报雒阳城内的故朋亲旧同僚,并向老家三辅平陵族人报丧。

    同样情景已经经历过多次,最严重的是七月份那一次,但老人似割舍不下一般,还是一一硬挺了过来。这一次刘中礼有预感,老人怕是捱不过去了!

    这段时间,刘炟与窦固一直在章德殿内的书圃中密商西域、陇右战事。等宗正刘轶、少府丁鸿二臣匆匆前来禀报“原河西大将军窦融夫人病危”时,刘炟急命窦固返回府中总理家事,并令宗正府、少府按照诸侯丧事规制,提前准备。又赐朱棺、银缕玉衣,命将作大匠至六安国备茔筑祠,一旦老夫人崩则全力襄助窦氏治丧。

    窦固返回窦府时,班氏、邓氏、薛氏、耿氏等世族大人都已经赶了过来。此时,又一阵劲雷滚过,房屋都瑟瑟发抖,窦老夫人恰在此时又醒来了。她将窦固叫到面前,战栗着抬起瘦骨嶙峋的右手抓着窦固的手,拚着最后一口气叮嘱道,“管束窦府子孙……勿做世族之首……呵护妤儿……铲灭北虏……”

    言未毕,老夫人在隆隆的雷雨声中溘然长逝,享年八十八岁。

    ~~~~~~~~~~~~~~~~~~~~~~~~~~~~~~~~~~

    求收藏
………………………………

第十四章 耿恭自荐

    少府迅速按照圣上刘炟诏令,以国葬仪制助窦府治丧。太后、新皇刘炟、太傅和三公九卿、百官、列侯、四小侯、各大世族均亲临窦府拈香吊悼,帝都吏民纷纷自发前往吊唁,整个雒阳城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

    天地同哀,老夫人过世的这几天,天空也象被捅漏了一般,滂沱大雨又整整下了数日,雒阳城内外一片泽国。窦固便在这连天大雨中为老夫人办了丧事,幸好将作大匠亲赴六安国提前备茔,这才顺利地将老夫人归葬窦氏封地六安国,与窦融老大人合冢安葬!

    也就在窦氏战战兢兢的这个八月份,陇右羌乱的风声已越来越紧。

    大雨过后,雒阳天空突然放晴,连着十数日都是艳阳天。但八月这个断葫季节,对关西的三辅和关东的雒阳吏民们来说,先雨后晴,更是提心吊胆的一个月。早在暴雨还未停歇时,陇右各郡驿吏们便冒雨纷至沓来,将边警不断驰报朝廷。

    “五百里加急,烧当羌寇抄金城郡,洛都谷告急!”

    “五百里加急,封养羌击破望曲谷,临洮城被围!”

    “六百里加急,参狼羌侵略武都郡,上禄、河池二城失陷……”

    驿吏们顶风冒雨飞驰而过,风驰电挚地驰奔雒阳。形势渐渐趋紧,驿马溅起的泥水令人惊心动魄。陇右大地正遍地风烟,战火愈烧愈烈,已经接近汉中郡,眼看着就要烧到三辅,危及西京长安!

    汉中郡可是汉帝国的粮仓,关西正在大旱,汉中郡如果再遭兵祸,那可就不得了了。雨虽然终于停了,但三公、九卿和尚书台众官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刘炟也沉不住气了。如果再不派出王师平定羌乱,陇右不保,将祸及凉州,延及三辅。而西京一危,势将危及函谷关东中州,使得京畿震荡!

    此时,出征已经是迫在眉睫、压倒一切的大事,朝野都在猜测皇帝会让哪位大将领军出征。

    由于耿忠、刘张两位骑都尉已年长,且都身带伤病,再无法出征。塞北主将秦彭、张掖太守邓鸿资力稍浅,难掌帅印。现在朝中诸将,只有耿秉、窦固、耿恭三员大将深孚众望。

    但是,耿秉早在建初元年就去了辽东担任度辽将军,大鸿胪窦固因窦老夫人刚刚过世,且已古稀之龄,皇帝断然不会令其出征,因此朝野普遍猜测,惟有汉军战神、北大营长水校尉耿恭是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

    不仅朝野众望所归,耿恭自己也这样认为,西羌大乱的驿报不断传来,到八月中旬时,他实在憋不住了,经过几天长考后,便主动给朝廷上了一道请战疏。奏章递进宫中,果然引起了皇帝与三公的注意,第二天晚尚书台便传诏令耿恭着甲胄佩剑,到北宫宣明殿御书房见驾。

    当内侍郑众将一身甲胄、身材高大威武的耿恭带进书房时,很多尚书郎都是第一次直面这个耿氏家族的新人、孤军守疏勒城的汉军传奇英雄!

    耿恭身长八尺余,头戴铺霜耀日兜鍪,上缀红缨,兜鍪下一双鹰目炯炯有神。身被铜缀金装鱼鳞两裆重甲,两肩和前后覆铮兽面掩心、护肩镜,腰系红牛皮甲带,左悬银柄长剑,右插铜柄护身短刀。上身笼一领绛色无领花衫,垂着条紫绒飞带。下著赤色大口裤褶,脚登一双黄皮衬底胡马靴。名将风采,威严逼人,令御书房内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一震!

    刘炟也抬头颇为欣赏地看了一眼,便又低头奋笔疾书!

    耿恭是第一次进入皇宫,更是第一次进入朝廷中枢并见到皇帝。他跟在内侍郑众进入御书房朱红雕花木门时,只见宽大的书房内东西两壁是高高的书架,上面堆满了简册。地面铺着红色条支麂毯,东边书架下是太傅、三公和尚书令五个大案,四位须眉皆白的当朝辅臣和尚书令郑弘都和善地看着他。

    西墙边的书架下,是十几张小案,十几位冠服严整的尚书正在秉笔疾书,无暇抬头向他看一眼。而北面墙上,是一幅与墙壁一样大的巨大黄色缣图,天下大势一目了然。缣图下坐北朝南,是皇帝的朱红御案,一位清秀少年书生端坐案后,微皱眉头,右手握朱笔停在半空,双目正冷冰冰地瞅着案上摊开的简书。

    在刘炟御案两边的墙边,两座金黄色的博山熏香炉正飘出缕缕幽香。面对皇帝与国相、台官,耿恭略显紧张,他面向御案,摘下兜鍪置于左手端于左胸前,右手平伸胸前,头上戴着青色平巾帻,躬身俯首向皇帝行被甲军礼,“末将参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低着头的耿恭先听到轻微搓手的动静,然后是刘炟年轻但却绵软疲惫的声音,“耿卿起而说话!”

    “谢陛下!”耿恭抬起头,左手一直端着兜鍪,恭敬地看一眼年轻的皇帝那清秀苍白的面容。刘炟并没有抬起头,“耿卿稍待……”他嘴里一边说着,一边握着朱笔奋笔疾书。

    耿恭又面向四位宰辅和众台阁郎官们鞠躬行礼,“见过各位大人!”

    赵熹颔首道,“将军乃吾汉军战神,令单于闻风丧胆,吾等有礼了!”五位大人同时俯首致礼。耿恭自谦道,“谢太傅抬爱!”而另一边,十余位尚书郎们也一齐向耿恭躬身致礼,耿恭赶紧又鞠躬还礼。

    刘炟一段话终于写完了,他放下朱笔,近侍刘喜则将简册收起,又摊开一卷简册在他案头。只到这时,刘炟才抬起头来看着传奇战将耿恭。

    四目相对,耿恭看到的是一双亮晶晶的年轻的黑眸。眼前的少年,身穿纁色直裾缎袍,头扎纶巾,那双带着笑意的眸子透着敦厚睿智,面庞肤色苍白,似带着一丝疲惫或初病愈一般,仿佛雒阳街头那些求学中的少年世子,处处透着青春气息。但一想到他是当朝皇帝,耿恭便赶紧低头看着御案前地面的银兽镇毯。

    刘炟从御案后站起身,走到壁上的黄色缣图前背手看着。刚才与耿恭对视的一刹那,他看到的是刀削一般坚毅的面庞和一对桀骜不驯如鹰目一样的眸子。他心里漾起一片感叹,对平复羌患不禁信心倍增。这可是行伍世族耿氏的后起之秀,这是令蒲奴单于二万大军奈何不得的汉军战神,是吾大汉朝的勇将啊!

    这时,赵熹与三公也一起走到刘炟的身后。

    刘炟看着缣图上的陇右和高原,沉吟一番未扭头却问道,“耿卿折中言‘平羌非为难事,治羌非为易事’,余深以为然,耿卿请上前试再言之!”

    “臣遵旨!”

    耿恭遵令也走到刘炟和宰辅们身边,他右手接过郑弘递过来的银柄竹杆指着图上陇右的崇山峻岭道,“陛下,羌乱纷起,高原众羌国同反,致陇右遍地烽烟,然众羌国真正有战力者惟烧当羌与封养羌也。烧当羌有兵五万,封养羌归附烧当羌后聚兵四万。封养羌地处陇右东部,只要汉军击破封养羌,烧当羌则必败!”

    “末将以为,陛下宜遣一将统王师出陇右,先令护羌校尉傅育严守安夷城与临羌城间防线,截断烧当羌归高原木乘谷之路。吾西征大军则出临洮,击破封养羌、夺取望曲谷、逼降封养羌后,再长途转进至安夷城,夹击烧当羌迷吾本部人马。只要此二羌一败,其余众羌必作鸟兽散,陇西羌乱则平矣!”

    耿恭讲完,刘炟默默无语,半晌才扭头看着众臣,“耿卿所言,众卿以为如何?”

    司徒鲍昱道,“陛下,臣以为以重兵各个击破,先东后西,耿校尉此计甚妙。不知依校尉所见,出征大军需要几何?”

    耿恭抱拳道,“回司徒大人,吾北军五校有铁骑八千骑,皆随大鸿胪、度辽将军北征漠北之百战精兵。北军五校只需出五千骑,再辅以郡兵、胡骑与积射士,在长安细柳营成军,吾出征大军三万人足也!”

    太尉牟融道,“汝意是用三万人击破封养羌,可迷吾素来反汉,其麾下烧当羌人战力甚强,如果彼执意西归,定然突破傅育的临羌防线逃回高原,如此岂不放虎归山,又当奈何?”

    耿恭道,“回太尉大人,烧当羌虽素反汉,然迷吾父滇吾、兄东吾皆因反汉为汉军所杀,大鸿胪窦固大人两征烧当羌,烧当羌人已然丧胆,绝无与吾王师对阵勇气。见王师至,必竭力攻击临羌城防线,试图经煌水谷退回高原。即便护羌校尉傅育大人堵不住,彼退回高原,数万人在西海(注:即今青海湖)雪原绝地无法生存,亦只能退回龙耆城与木乘谷、写谷。吾大军毕至,彼亦只有归降一条路!”

    ~~~~~~~~~~~~~~~~~~~

    求收藏
………………………………

第十五章 马防征西

    耿恭对陇右作战的思考与建言,让刘炟与赵熹、牟融、鲍昱等重臣大受震动。只有司空第五伦,自始自终,愁眉紧锁,脸上透着浓浓的忧虑。

    召见已经结束,刘炟赞赏地看着耿恭,“卿所言甚合朕意,卿且回营,抓紧筹备。朕将择将领军出征,北军五校当随时为国出征!”

    耿恭闻言心里感觉有些心凉,还是鼓足勇气主动请缨道,“陛下,末将愿随大军为朝廷出征,定然平息羌乱,必保陇右平安!”

    “如此甚好……”刘炟闻言明显愣了一下,他听明白耿恭是在自荐,便又问道,“以耿卿看来,朝中众将谁可为朕执钺西行?”

    这回轮到耿恭愣了一下,刘炟的话再明白不过,他不明白皇帝为何就看不上他,他想都未想便脱口而出道,“皇上,原大司空窦融大人长期镇服西羌、漠北,关西羌人归心。大鸿胪固乃窦融大人之侄,素谙边务,羌胡敬畏之。且窦固大人为汉军主将,领军西征不日便可扫平羌患!”

    听了耿恭的话,刘炟返回御案后坐下,什么表示都没有。此时耿恭心里已经张皇起来,皇上虽然年轻,但却城府太深,让他有一股深不见底的感觉。

    刘炟略一沉吟便道,“卿且归北营,朕已有主帅人选!”

    耿恭惴惴不安地返回北大营,第二天皇帝的诏书便到了,只是这封诏书令朝中众臣与北大营众将下巴掉了一地。诏书明明白白地写着,“令中郎将、城门校尉防行车骑将军事,长水校尉耿恭副之,将北军五校兵、各郡积射士、胡骑共三万众,择日出陇右平羌!”

    诏书一下,满朝震惊。谁都清楚,马防虽是名将马援之子,贵为城门校尉,但为人奢侈,门下宾客众多,且从未做过封疆大吏,更未统率过三军出征,刘炟的这一诏令让很多人费解。国家对外用兵,岂能儿戏!

    但上至太傅、三公九卿,下至北营各校尉司马,朝中各府衙大臣很快便从这份不同寻常的诏令中反过味来!

    这一段时间汉宫很平静,众臣都以为太后与新皇刘炟母子情深,封赏外戚之争或已经烟消云散。谁知刘炟却一直抓住太后“无功不侯”这句话动心机,这是要让舅父马防建功啊。只要马防打赢陇右这一仗,封侯便水到渠成,太后即便再强势也没有理由阻止!

    更厉害的还不仅于此,以此为突破口,太后将彻底失去对朝局的控制!

    不得不佩服这个年轻皇帝的心机和韧劲,这分明是剑走偏峰。只是对德高望重的太后而言,刘炟身为儿子这么做未免太残酷了些。可掉过头来想,此事似乎也不能全怪刘炟。历朝历代,皇权之争莫不如此!

    唯一让众臣稍感欣慰的是,刘炟令汉军战神耿恭给马防做副将,便确保了西征不会有失。此时北大营五校人马整整八千骑,都是窦固、耿秉精心训练多年,准备用来埋葬北匈奴的汉军精锐之师。以这样一支百战之师,再编以各郡积射士、南匈奴和鲜卑、乌桓的胡骑,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战争机器,去征伐高原羌人之乱,似乎有点牛刀宰鸡的味道。

    赵熹、牟融、鲍昱等主战大臣们忧心忡忡,主和的第五伦等大臣更是如丧考妣,而惟有身为大鸿胪的窦固,却仿佛置身事外完全不为所动。

    诏书已下,全国各郡国的郡兵和南匈奴、鲜卑、乌桓的胡骑已经向长安西郊细柳营集结,箭已在弦,朝中主和大臣已不好再反对,但司空第五伦仍专门上疏反对用兵!

    第五伦是主和派、绥靖派之首,历来反对对外用兵。当西域惨败、北匈奴犯边、西羌反叛、南夷暴乱等一系列边警已经危及帝国存亡,皇帝与众臣寝食难安、陇右各郡已经陷入动荡,第五伦的绥靖、安抚政策本已经彻底破产,但刘炟出兵诏令刚下,第五伦便连夜写好奏章,深夜亲自急呈章德殿刘炟书房。

    刘炟在章德殿御书房内阅了他的奏章,只见上面写道,“陛下,老臣愚钝,以为贵戚可以封侯以使其富贵,然不应委以要职。何者?一旦有错,绳以法则伤恩,私以亲则违宪。今贵戚马防将率军西征,臣以为太后恩仁,陛下至孝,恐因些小差错,而伤及亲情。”

    “汝亦知迂腐愚钝!”刘炟看了一遍便将奏章扔到一边,内侍郑众便将其束之高阁。

    北大营内,马防和耿恭已经开府,短短数日,洛阳市丞石修、雍营司马张封、范羌、太轼等跟随耿恭从疏勒城走出来的十三名生死弟兄,便齐聚北大营。马防有开府之权,但长水营是耿恭说了算,这十三名弟兄便重入耿恭麾下,全部担任屯长以上军职,被时人称为“十三国士”。

    汉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八月下旬,从全国各郡调集而来的两万余人已经全部到位,行车骑将军事、中郎将马防与长水校尉耿恭率领北军五营共三万大军,顺着崤函古道浩浩荡荡西进,经过长途跋涉,至长安城外的细柳营与郡兵、胡骑编组完成后,汉军前锋于九月上旬来到了汉阳郡首府冀县(注:即今甘肃甘谷县东南)城下扎营。

    此时烧当羌王迷吾闻汉军朝廷大军已至陇右,正如耿恭所预料的那样,他害怕与汉军主力正面交战,便未知会寇掠武都郡和陇西郡的封养羌,紧急率本部五万人马撤离金城郡枹罕城(注:即今广河县西)、枝阳城(注:即今皋兰县西南)、破羌城(注:即今乐都县东)等广大地域,转而向西攻击汉军护羌校尉傅育构筑的安夷城至临羌城防线。

    傅育的武威军势单力薄,激战后双方伤亡惨重,迷吾最终突破临羌防线,南渡湟水逃回木乘谷,回到了老巢尕让(今青海省贵德县)、龙耆城(注:即今海晏)。

    武威军则全军向西追击,虽然没有堵住迷吾于安夷城以东,但却顺势占领了战略要地临羌城(注:即今西宁市),接着又连下湟水(注:即黄河)以北的归义城、建威城,截断了迷吾的烧当羌主力下高原后攻击陇西战略要地金城郡的通道。

    自此,烧当羌王迷吾与封养羌首领布桥的两支羌军主力,被分割成地隔千里的东西两大集团,从而为马防的汉军主力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刘炟接到傅育的战报十人恼怒,他立即下诏,太尉府派出专门信使,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