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爱妻入骨情何堪-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瞿W拥钩隼吹摹

    明恋一见,慌忙迎上前去。她含着笑,亲切的叫道;崔莹,崔莹。

    那女子回过头来,微微一笑。你叫我啊?您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你们?

    一听这话,二人傻了眼。明恋又上下翻飞的打量一遍,心里想,莫非认错了人?不可能呀。 这分明就是崔莹呀。那么她为什么要说不认识我们呢?莫非是她看到我和洪峰在一起,争风吃醋,不愿相认?想到这里,又道;崔莹,你怎能说不认识我们呢?你忘了我们还是好姐妹哩?他是你的同学,你的朋友……………洪峰啊。

    那女子摇了摇头。我真的不认识你们?你说的崔莹是干什么的?她是哪里人?

    闻听此言,洪峰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他想,崔莹呀崔莹,你怎么能说你不认识我们呢?在学校,我们谈了三年的恋爱,恩爱有加。彼此怎能忘记学校里的林荫路,相思亭?那些爱的往事,难道你都不记得吗?他不知崔莹今天是怎么了?为何患上了失忆症?他想,难道是崔莹气他,恨他,才故意这么说的?还是她看到明恋在此,故作不识?其中的原委,对他来说,好像一团迷雾;一座未被揭晓的星球;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明恋望着那女子,责怪道;崔莹,我们才半年没有见面,奥,你就装作不认识了?你还说我们做好姐妹,好朋友呢?你这样背信弃义,怎么做朋友?

    一听这话,那女子急躁起来;你们说的话,真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崔莹,谁是崔莹呀?你说的这些话,我不懂。我根本就不认识你们啊。

    洪峰见那女子真的不是崔莹,就抱歉地说;对不起,是我们认错人了。

    天底下竟然有这般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奇怪,真是奇怪啊。明恋也疑惑起来。

    二人摇着头自言自语。真是太像崔莹了,仿佛二人流淌着同一种血脉,难道是同父异母所生?

    哼,真是一对二百五! 那女子看了他们一眼,怨恨的走了。

    这真是;二人如同一澈出,

    好似同根又同母。

    人像虽有千千面,

    貂蝉转世戏公主。
………………………………

第二百五十四章;爱情的结晶

他们猜的没错。原来这女子和崔莹是同父异母所生。书中暗表,崔父以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劝导崔莹放弃对洪峰的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这其中的原委,倒有一段故事可讲。

    那是在1968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崔父和他的同学…………………罗敏,一同被安插在兰考县三义寨乡插队落户。那时候,崔父二十岁,罗敏十九岁。两人同在郑州市第八中学上学。崔父家境一般。父亲是邮电局一般职员;罗敏家父是郑州市公安局长,自然家境富裕。二人在学校同窗二年,彼此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中学二年级的时候,她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报名,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它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毛主席的这一指示如同在熊熊燃烧的火苗上浇上了油,顿时爆发为燎原大火。1968 年12 月22 日晚上8 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了这一指示后,所有机关、单位、学校、街道的群众照例立即集合上街游行,好不热闹。新华社是这样报道的:

    从昨夜到今天,全国各大城市、中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的革命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一片欢腾,纷纷冒着严寒和风雪,敲锣打鼓,集会游行,最热烈地欢呼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发表。

    在震撼夜空的欢呼声,锣鼓声和鞭炮声中,各地军民抬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画像和最新指示的语录牌,挥动红色宝书,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在欢腾的海洋里,人们写出了热情洋溢的诗歌:

    北京传来大喜讯,最新指示照人心。

    知识青年齐响应,满怀豪情下农村。

    接受工农再教育,战天斗地破私心。

    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

    那一天,最新指示一发表,全国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的各级革命委员会立即行动起来,发动群众,进行动员,开展革命大批判,继而就是组织报名、登记、欢送等事宜。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指示,成了各级各类组织做上山下乡工作的尚方宝剑和冲破一切阻力的锐不可挡的武器。

    郑州市也不例外。开始罗敏的父母想不通,反对女儿下乡去。后来在罗敏的哭闹下,在领导和同事的劝导督催下,也只好同意了。

    刚参加劳动的几天,二人热情饱满,干劲十足,大有扎根农村,干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可是,没过几天,她们就败下阵来。崔父累的东倒西歪;罗敏累的病倒在床。那年月,生活十分艰巨。群众吃的都是红芋干面。队里为了照顾二人,特意给他们磨了玉米面。补发一些粮票。二人啃着玉米面饼子,真是难咽呀。尤其是罗敏,更是吃不下去。你想,她身为局长之女,贵如千金小姐,怎能受得了这种罪?她端着菜汤碗,哭着说;亲爱的,我们回省城吧,别在这里受罪了,这里不是人呆的地方。

    不,我们要扎根农村,改造思想,改造世界。崔父坚决的说。人家农民不怕吃苦受累,我们年轻力壮的怕什么?罗敏见崔父十分坚决,不容改变,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于是,二人就在三义寨生活起来。

    她们住在同一个院落。罗敏住在堂屋,崔父住在东屋。有一天,下大雨。雷公闪将,空中爆发出轰隆隆,卡擦擦的响声。那电闪一道紧接一道;雷鸣一声大似一声。吓得罗敏直叫;我害怕,我害怕。

    崔父来到堂屋,看到吓得畏缩一团的罗敏,上去抱住了她。罗敏,别怕,别怕,有我哩。

    罗敏哭着抱住崔父,依偎在他的怀中。娇柔的说;亲爱的,我好害怕,你得陪我。

    崔父答应着,就同罗敏亲吻起来。那一晚,崔父没有回他的住室,而是在罗敏的屋子里过了夜。你想,两人一个是青春,一个正年少,怎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彼此相爱,翻上倒下,折腾了半夜,没想到崔父一炮打中,罗敏怀了身孕。

    自此,二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崔父对罗敏照顾倍加。九个月后,生下了这名女子。由于当时的环境所致,这女子无法养育,就把她给了开封市里一家工人收养。

    抱她那天,罗敏哭的是百泪不止,雨露千行。真是母女情深呀。她把女孩搂在怀里,亲了又亲,吻了又吻。嘴里不住的声的说;孩子,你别怪妈妈心狠,我是实在无法养你,今天把你给了人家。望你长大后,知道了此事,也别怪妈妈啊,我和你爸实在没有办法。迫不得已才把你给了人家。她哭着不放手,最后还是崔父从她手里夺走的。那一晚,她整整的哭了一个夜晚。

    后来,罗敏在他父亲的照顾下,先返回了郑州,被安排在银行上班。崔父仍然留在了三义寨乡。事过半年,罗敏因父母反对他们的婚事,也就和崔父分了手。

    1970年,崔父被安排在商丘市电业局上班。后来就找了崔莹的母亲。这些情况,你想洪峰和明恋怎会知晓呢?二人望着那女子远去的背影,抱怨着,只好叹息在心里。

    洪峰抱怨说;崔莹呀崔莹,你咋长的和那女子一模一样呢?在这世界上,我真的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你…………………正是;

    异乡奇缘遇故人,

    千思万念表寸心。

    岂知姐妹异母生,

    万念俱灰难知因。
………………………………

第二百五十五章;饱览商城美

一;二人在心中感叹没有话表。他们来到火车站搭上西去的列车,九点钟便到了美丽的商城…………………郑州火车站。

    出离了地下道口,来到广场上。抬头一望,火车站四周,高楼林立,马路宽广,。在看广场,条石铺地,宽广壮观。人头攒动,汽笛鸣叫。真乃是人们休闲,娱乐,观景的好地方。二人在广场四周走了一阵。随后就来到二七广场。

    她们首先观看了二七纪念塔。那塔高耸入云,巍峨屹立在二七广场上。纪念塔六十多米,上下十三层。底层用汉白玉栏杆环绕,平面为两个五角形并连的双塔。塔顶装有闹钟一座。每到半点或整点时,大钟就凑起东方红乐曲。钟声如雷,老远就能使人听到。

    明恋望着那塔,有些不懈的问;哎,洪峰,你说这塔为啥叫二七纪念塔?

    这个吗?洪峰笑了笑,随后像一个讲解员似的说开了。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在林祥谦,施杨的带领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者的侵落,举起了罢工义旗。二月七日,在郑州成立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总工会。这次罢工,波及全国,震撼世界。虽然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绞杀了大罢工,但他们的精神却是炳传千秋,永不磨灭。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纪念在罢工中牺牲的先烈们,修建了这座砖塔。故名叫二七纪念塔。

    明恋听了,深受教育。赞叹道;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成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真是可歌可泣呀。

    是的,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那些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洪峰十分感慨的表示;你我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明恋同意的点了下头。她们攀着臂膀,随后就走进了人民公园。

    二;园中花木成畦,柳木成荫。小桥流水,碧波荡漾。尤其是那些针叶松,修剪独特,呈龙显凤,大有苏州园林的气派。

    我喜欢秋天中银杏叶的黄,尤其是在路灯照耀下的那种色彩。在黑夜的映衬下,那种黄不是金灿灿的,黄得有些娇嫩,黄得有些含蓄。路上的行人很少,那路灯照着的银杏树就像画在画布上的油画,很美。我还喜欢枫叶的红,红得热烈,没有哪一种颜料能调出如此浓烈的色彩。我在设想着哪一天我能去一个很大的枫林,独自在枫林中徜徉,让枫叶的红流进我的血液。此时,我想起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想必古人对枫叶也是情有独钟的。

    二人在一片花海中停了下来。洪峰赞叹似的背起了唐朝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溪,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恋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洪峰背完,刚想评论几句,明恋却又问道;哎,洪峰,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不是还学过杜甫的同一首诗吗?

    是啊。那首诗也叫《江畔独步寻花》。

    你还记得吗?

    怎么不记得?洪峰笑了笑,随口背了出来。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东风。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迖送青睐。

    夫君记性真好。明恋赞扬着,深情的望着洪峰。

    那是啊,我是谁?洪峰自我陶醉一番。二人看了一会林踉满目,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又爬了一会儿假山,这才走进动物园里。

    这里简直就是动物世界,那些见也没有见过的珍稀动物,名目可多了。什么狮子,豹子,老虎,狗熊,还有国宝大熊猫。以及那些唧唧喳喳,鸣叫不止的小鸟,更是琳悢满目,举不胜举。简直让人看的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他们听着那鸟语花香,看着那翠绿的美景,更感恋人游山玩水的甜蜜美好。彼此心中充满了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感。

    郑州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有着美丽的商都之称。1加上介绍;

    二人走在大街上,观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汽车,还有那披着彩虹的楼房,以及那优美如画的立交桥,一排排悬在半空中的霓虹灯……………

    所有这一切,都使二人沉醉其中。明恋兴奋的说;峰,我们要是能够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该有多好啊。

    洪峰宽慰道;放心吧,我们会的。

    明恋叽笑的说;你工作在农村,有什么能力住在城市里?别自吹自擂了。

    洪峰自信的望着远方。如今党的政策搞改革开放,不如不要工作,来这座城市做生意。

    一听这话,明恋极力反对。不行不行,做生意有赚有赔,哪有工作保把?洪峰看到前面黑压压的站着一片人,不知是干什么的,就走过去看热闹。

    一看才知,原来是商家在搞促销活动。歌舞团在街上演出,大跳钢管舞。二人看了一会,随后走进了工人文化宫。在文化宫里,正赶上书法大展览。洪峰是一个爱好书法的人。他拉住明恋的手,买了门票,随后就欣赏起名家手笔真迹。看着那些大家仿写的王羲之,以及柳公权等人的书画,真让他高兴万分。

    看了一阵,明恋有些失意的说;峰,咱不看了好吗?我看不懂。

    洪峰向她解释;这字体呀,可分为;宋体字,行书字,隶体字,草书字,还有篆体字…………

    明恋不愿看,就心不在焉的哼哼着。

    洪峰抬腕看了看手表,见时针才指到十二点。就提议说;明恋,反正时间还早,不如我们去登封少林寺观赏观赏,一饱眼福。

    好啊。明恋欣然同意。她因上次没到少林寺,心里十分遗憾。她想,这次有了机会,说什么也得到少林寺一游。

    于是,二人就坐车去了少林寺。

    这真是;饱览商城郑州地,

    古今昔变数第一。

    八大古都名列榜,

    留连戏蝶更觉奇。
………………………………

第二百五十六章;盛赞李世民

一;二人兴高采烈的来到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嵩山西麓。嵩山在登封县境内,属伏牛山脉,东西绵亘近百公里,为我国五岳之一。有72峰,峰峰有名。东为太室山,有太白、望都、玉女等36峰;西为少室山,有望洛、罗汉、钵盂等36峰,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492米,像横卧中原的巨人。嵩山先后建有72座寺院。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北魏嵩岳寺塔,最早的禅宗寺院少林寺,规模宏大的塔林,最著名的元代观星台,最有史料价值的汉三阙(太室、少室、启母阙),规模宏伟的中岳庙,古朴雅致的嵩阳书院。

    但见这少林被嵩山环抱,坐落在半山腰上。它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原有印度佛教弟子牟迦释尼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登封县城西北角五乳峰下。南有少室山,好似绿色屏障,端端正正的立于门前,四面山岭环抱,丛林茂密。1加上少林介绍。

    二人买了门票,欢喜的走进少林寺里。看着那错落有致,建筑独特的戒律院,禅房,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叠缀在山腰的平地上,禁不住让人想起唐王李世民借兵少林的故事。

    明恋,你知道唐王…………李世民吗?洪峰问道。

    知道,上中学学习历史课时,老师曾经给我们讲到过他。只是对他的故事了解很少。不妨夫君讲给我听听。。

    说起唐王………………李世民来,那可是雄才大略,治国有方的一代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位期间,其对唐朝的建立与国家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爱好文学与书法,并有墨宝传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明君。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於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洪峰像一个历史讲解员,滔滔不绝的给明恋讲述起来。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陇西贵族李渊于太原起兵,在短短四个月内,便占领了关中,进驻长安。当时李渊的亲表弟隋炀帝杨广正在游幸江都,李渊便立杨广之孙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隋恭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己为大丞相、唐王。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江都发生兵变,杨广被杀。同年五月,李渊便要求杨侑禅让,自己做了皇帝,是为唐高祖。唐朝由此建立。李渊膝下四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吉;四子元霸。在立国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功不可没,是他四位弟兄中,骁勇善战,善于用兵,善于用人的一个。

    明恋听到这里,插言问道;这李世民又是怎么做的皇帝?

    洪峰笑了笑,又讲起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李世民立的战功最多。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

    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是唐太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