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我是马超-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陇城,古时也称作“龙城”,相传人类始祖女娲就出生在陇城,故陇城素称“娲皇故里”。其城内外多有女娲之庙,官府来年加以修缮,一年四季也是香火鼎盛。而陇城地处古丝绸之路上,是自古长安经关中,通过关东南大道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重镇,历来是商贾云集、交通便利的通衢要道和驿站当然是从西北整体来说的,不可同中原相比而从宏观上看,陇城西控凉州,东扼三辅,也算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至于郡县的人口,更远非武威所能及:据记载武威原本是匈奴休屠王旧都,汉初武帝北征匈奴之后下令将中原二十万囚犯及无业者迁徙至西北,武威当时规模稍大,因而民众大多聚集于姑臧,当时大约武威一郡便有七八万人口而后数百年之内又慢慢向东迁徙转移,时至今日,武威人丁仅仅不足六万,汉阳一郡却已有三万余户,人口十五六万,几乎三倍于武威,而作为治所的陇城,便有近五万人口。

    民众多繁华,繁华则富裕,富裕必为官之宝地。

    故凉州十二郡国,论富裕繁华,首推汉阳十五六万,其次武都十万,而无论武威七八万或是金城,都只是下等郡而已至于张掖敦煌等地,越往西看领地越大,但人口也只有三四万罢了,何况土地贫瘠,异族聚集,羌胡之人屡屡侵扰,最为下等。

    所以如果原本为中原郡县长官,升迁到西北为郡守,虽然名为升迁,实则连平调也不如,简直就可以称得上发配。

    当然如果升到刺史州牧一级别的,待遇会适当提高一些,只要你功夫做得足,任期内也没有发生重大错失,皆有机会平调到中原富庶的郡国,虽名为平调,但看历来官员,哪个不是屁颠屁颠的跑去的?远的例子咱举了也不熟悉,就举一个最近才调走的大爷吧。

    最佳范本案例就是咱董卓爷爷了。董爷爷当年一路升到凉州刺史,然后跑到河东当太守,河东算是个好地方了,尤其在1800年前的现在,六十多万人口的大郡,依山傍河,山中能产煤产铁,话说这个时代的煤炭有没有称为重要的生活生产必需品呢?暂时不管煤炭了。而铁呢,这个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了,争夺天下能缺了这个?兵器甲胄,军马弓矢,岂能少得了铁?而且有不小规模的盐池,盐可是珍贵资源,尤其是现在海盐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卖往全国绝对赚翻,大头可都在朝廷和地方官员手上。

    再说董将军吧,做了几年河东太守的相对肥差之后黄巾之乱就爆发了,原本剽悍英勇的仲颖竟然连续吃了几次败仗,这这真是不可思议啊!看来黄巾军刚开始时战斗力很强大嘛,或者说董老贼势力根本就不堪一击带领着凶狠壮实的西北大汉组成的地方精锐竟然还灭不掉身无钱粮手无利器的一群面黄肌瘦的老百姓?你活该被贬回老家去!

    尝过几年好地方甜头的董老贼怎么可能安于贫瘠的老家?他正在踌躇着如何再揽权力之时,韩遂这二五仔就拉起老爹叛变了,朝廷惊动,西北郡守或败或死或降,叛军已经威胁到长安,朝廷一时间也找不到适合的将领前去作战,只能再次提拔董卓,汉灵帝封董卓为前将军,和左将军皇甫嵩率军攻击韩遂与老爹的乌合之众,大胜之后得到重赏。

    不断升迁的董卓势力急速膨胀,朝廷为了遏制董卓权势继续滋长和蔓延,于中平六年征董卓为不掌实权的少府。董卓明白朝廷用意,便婉言拒绝,不肯就任。灵帝病重,急忙召见董卓,拜他为并州牧,所属部队隶属皇甫嵩。野心勃勃的董卓自然对朝廷如此安排和任命不满,便回奏灵帝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拒绝交出兵权。随即率领自己所属部队进驻河东,以观时变。

    灵帝翘掉之后,首都洛阳内外一片大乱,十常侍、何进争权夺利大打出手,却便宜了董卓,以三千凉州兵入城的董卓迅速掌控了京城的大部分军队,他拥幼帝、早声威、植势力、手党羽,继而进一步独揽中央政权,朝廷上下之人,若稍有忤逆,并立拔除。而至于后面各位所熟悉的废掉少帝另立献帝的段子,此时还没有讲到。

    不过算算时间,或许已经不远了罢,可怜的少帝最多也只能做四个多月的儿皇帝,然后被废,随机又被董卓斩草除根如果历史不产生什么变化的话,就应该是这样发展的吧。

    何况,以现在我们这点实力,根本不可能千里奔袭一路高歌凯奏杀入洛阳,且不说长安内重兵云集,就是洛阳一城,怎么也不堆放四五万禁卫兵御林军什么的?就算都是老弱病残,人家是以逸待劳,我老远跑过去不是找打嘛?何况洛阳那固若金汤的规模,我连个攻城器械都不带,攻得下来?

    所以,我无法有所动作。

    况且就算我一时冲动想带兵去攻洛阳马腾让我去?有那个兵会跟我去!老爹不同意,就算有兵跟我去,谁给我补充补给提供后勤支持?让我带上两个馒头去送死!

    所以,我还是在家里慢慢练练拳脚棍棒促进发育吧。

    另外,浑身乏力的现象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那就好好静养吧,享受一下靠近中原的小康生活。

    或许以后很难再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了。

    “九月甲戌,董卓废帝为弘农王。

    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

    乙酉,董卓自为太尉,加斧钺、虎贲。”

    “自六月雨,至于是月。”

    “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

    天要变了么?

    十二月初六,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

    老爹收到了一封信函。

    帖上有一个赫然灿灿的署名:

    “车骑将军领渤海郡太守,汝阳袁绍”。

    这天老爹彻夜未眠,始终端坐着床头,整夜反复读着这封密信。
………………………………

第42章 天下豪杰出

    陇城是我这一辈子所见到的城池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了。

    只是,它仍只不过是一座小城罢了。

    若是与数百里外的那座城池比起来的话,陇城?那只是一个乡镇罢了。

    那座城池,曾有个古老的名字,咸阳。

    曾目睹并断送了一个极其鼎盛而辉煌,却又同样极其奢华而腐朽的短命帝国秦。

    而汉高祖建国之初,也曾召集群臣商议国都的位置,秦都咸阳,而高祖有意河南洛阳,然拥有绝世洞察的开国重臣张良,凭借其影响促使高祖更改本意,仍是定都咸阳,但改咸阳为长安,盖取“长治久安”之意。

    大汉建国之后,虽然屡有动荡:先有吕氏专权、七王之乱,继而昌邑不肖、霍光废立,后出权臣王莽、嚣横乱政,甚而篡位更号、践踏汉祚,但毕竟还是几经艰辛、光武中兴了虽然这中兴之后十余位帝王都只是庸庸之辈没有任何值得书表的丰伟功绩,但勉强又维持了近两百年的相对稳定,这已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不过,时至今日,这四百年勉勉强强维持下来的悠长国运似乎也终于到了尽头,现有黄巾大乱席卷八方,倾全国之力勉强镇之后又有外戚宦官擅主朝政乱国乱民当二者一场乱斗死伤殆尽之后,却又引出了在北方虎视眈眈的豺狼。

    帝昏则臣强,这个规律似乎也一直在历代王朝的权力游戏历史中反复出现,所有参与者都乐此不疲地演出着。

    似乎从来无人厌倦。

    治世之中的能吏贤臣历代都不会缺少,而乱世里的枭雄奸臣也更会层出不穷。董将军便是绝好的例子,人家在西北当土豪当腻了,然后就跑出来从军从政了咱做不了肱骨贤良,咱难道还做不了权臣?好歹两千年来威名赫赫,而且仍在各种影视作品和游戏里不断丑化中,即使前世翻案成风,但极少有人为董太师正一正历史和文学形象的,大概也是因为太师功高盖世,成就和声名都过于显赫,无人能够抹杀的缘故吧。

    太显赫了,总会有人来挑战你的权威的。

    这与你是否贤良倒是没有绝对的关系。

    你永远不能征服所有人。

    所以需要消灭。

    于是,天下诸侯皆动。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牧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桥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凉州牧马腾。

    第十三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四镇,祁乡侯勃海太守袁绍。

    第十五镇,奋武将军曹操。

    共十五路兵马,所带士卒,多者两三万,少则七八千,共推袁绍为盟主,相约攻董。

    根据我那可怜的要死的历史知识如果能称作“历史知识”的话演义中是号称十八路诸侯联合勤王的,其中也包括了素有人望的北海太守孔融、携带刘关张三人的北平太守公孙瓒、还有一个不记得,本来据说马腾也不在历史所载的勤王诸侯之中的,我想也是:本来若是不吞并韩遂兵马的话,韩遂势力相对来说更为强大,而且韩遂马腾此时应该是不敢违背董卓的意愿的,只敢在董卓挂掉后合兵攻击长安,结果还被董卓部下的李傕和郭汜击退了,何况韩遂马腾本来都属于反贼,虽然被反击后又勉强恢复平静,但肯定为袁绍这些名门望族所鄙视,要联军也不太可能。

    但现在,老爹确确实实收到了邀请函。

    哦不,正式的说法是:“讨董檄文”。

    这应该完全是托了金城大捷的福了。

    金城城下,两军阵前,身为武威太守马腾的长子,我先斩敌方主将长子,再而一鼓作气诛杀主将,之后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整团收编允吾城中两万降卒,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西北霸主。虽然陇西郡的羌汉聚集区仍然算是董卓的势力范围,但若是全力开战的话,至少董卓势力在兵力上已构不成绝对的压倒性优势了。

    其实,原本属于董卓绝对领导的兵马并不会太多,曾经有一个老故事讲的就是董卓入京时因为兵马不够担心对群臣构不成震慑,从而命令部队每天晚上都悄悄出城,隔日早晨再次大摇大摆进城,从而造成后援军源源不断的假象。当然这是他入主朝廷初期的情况,而后他迅速清除阻碍安插心腹,已经基本上控制住了司隶的所有军队,但在现在的凉州范围内,已经是马家的天下了。

    但是让老爹有些为难的是,我们并没有培养过自己真正的心腹与部属,以前至少还有庞翼堪称文武全才,不论让他去领兵出征或是张榜安民,都是一个比较放心的人选,只不过只有他一人罢了,而且还早早地挂掉了,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十九一个十七,也只能算勉强脱离少年期而已,还不能完全委以重任,至少郡守重职是不可能交给他们去做了,庞德只能勉强带领一队兵马,而庞柔也只能辅助老爹处理政务,都还在学习阶段。

    虽然理论上凭借州牧的声名与数万的军队已可以掌控整个西凉,各个郡县的太守县令暂时是无法安插亲信了,这也是潜伏的危机与不稳定因素,只是我们只能无奈,毕竟我们不可能随便从马府家丁群中抽取人员让他们上山下乡安排他们从事政治军事工作吧。

    至于我的身边,还不至于随便抓一个贴身小兵就能上阵蹂躏十八路诸侯各员猛将。呃错了,我干嘛要去打十八路诸侯?这些现在还扮演着勤王义师的正面角色,虽然他们迅速就会撕破脸皮露出各自的丑恶嘴脸开始互相兼并,但我们貌似现在还算盟友,我们的敌人是董卓啊!董卓才是现阶段的头号阶级敌人!

    董卓么,就好办多了,手下大将数来数去就那几个人。

    首先,当时是吕布。这这个不用我来解决,不是还有刘关张三只小强么什么?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纯属演义yy的桥段?对对对,公孙瓒没参加这次大战,更何况他手底下的刘关张三人了此人,待议。

    其次,论名号和实权应该是猛将华雄。这个人是个可怜的角色,虽然声名赫赫,但明显就是给后来的英雄们当做垫脚石的,在三国志里面有孙坚杀他,在三国演义中更有关二爷温酒斩华雄,我何必操心。

    再次,轮到吕布手下的张辽及高顺诸人,这几个曹操和袁绍手下不是猛将如云嘛?到你们出场的时候了!

    接下来的是谁?李傕?郭汜?张济张绣?徐荣樊稠?李蒙牛辅胡轸?王方段煨杨奉韩暹胡才李乐?怎么突然冒出十几个人来了!不过还好,都是三线人物,山东诸侯难道不能解决么?

    等下,我好像忘了谁谁谁了,感觉挺熟悉的一个人啊,好像还是前世的老乡来着想一想经典战棋曹操传吧,徐晃?对了,就是他了,原本是杨奉手下的,游戏里在迎献帝那关里登场的,不过兵种是弓箭手,又被我强大的压级给压下去,完全不曾施展就被夏侯惇捅死了。这个人应该可以和张辽列入一类,不过他并不出名,而且还在杂兵杨奉的手下,比起张辽来却有所不如了。

    综上所述,我把吕布交给强大的杂兵,而将华雄张辽徐晃让给夏侯兄弟或者颜良文丑孙坚孙策,其它的小角色,就让正在成长期间的庞二哥来练练手,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于是,我们也准备启程了。

    仅仅生活了个三个月的陇城渐渐被抛在身后了。

    这一天,是正月初四。

    我在马背之上。

    在这群人马的最前方。

    而在我前面的,只有一个人。

    是马腾。
………………………………

第43章 英明的马腾

    老爹并未当场表态,也一直不曾回信答复过袁绍等人。

    这无疑是明智之极的决定。

    敌明我暗,这才是理想的境界。

    何况又有袁绍他们正面作战,我马家何必抛头露面。

    最重要的是,他在东,我在西,根本无法合兵一处,若是公然响应,无疑是把我们一家暴露在单独的一侧,从洛阳到长安,再从长安直到陇西,这一线都是董贼势力,尤其长安更是西北重镇,至少也屯驻精兵三四万,如果要正式地包围起来而后攻城的话,估计没有五六万拿不下来,要知道长安城那数百年古都的规模,绝对是城高墙厚池子深,城里又广积粮草,岂是一时半会就能随便攻克的。

    时间证明了老爹这个决定是前所未有的英明,堪称马腾一生计谋之绝唱尽管我不认为他事先会思虑得如此深远。

    去年十二月十七八日的时候,老爹再次接到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竟以金线穿边,封皮也是灿灿的一层金光,至于信纸根本就不是我所认识的纸张种类,虽然我这十余年来舞文弄墨也接触过不少纸张,但这种纸张绝对不是我马家所能用的,必为皇家用纸。其文意大略如下:

    “郎中令李儒代相国董卓言:

    韩遂勾结西羌祸乱凉州,为时久矣,先朝廷虽屡屡征讨,然逢黄贼猖獗,力所不逮,连战不克。而相国临朝,以将军之英武,一战围而剿之,其乱党部属,悉数重归大汉,上不胜欣喜。又闻山东郡县有贼将起,恐向西掠,洛阳京畿之兵,不敢妄动,唯望将军亲率精兵而讨之。胜,则保汉第一功败,则相国于洛阳为汝阻挡之。相国亦亟盼与凉州子弟相见。”

    信写得不错,既贬低了朝廷和韩遂,也赞扬了董卓和老爹,而后对临时建立统一战线做了说明,而且特意说明要“亲率精兵”,言下之意不就是让我们去当炮灰去损耗联合军的有生力量,肯定全军覆没啊!而后董卓一声令下吕布华雄率军冲杀,什么好处都留给他们了,最多给我马家挖几个好一点的大坑,树立几块值钱点的墓碑罢了。

    老爹十分客气地招待了信使,酒菜和跑腿费自然是不在话下,口中对于董卓所要求的援兵也是一直应是。

    酒足饭饱圆满完成任务的三名信使很高兴地纵马东归。

    我们从西方向远处眺望着,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天边。

    我暗暗地笑了笑,心中颇为满足。

    但是老爹却没有任何表示。

    他仍是高居马背,默默凝望着天边。

    他的坐骑安静地立着,轻轻地抖动着颈边的鬃毛。

    “爹?”我忍不住出声。

    老爹缓缓回过头来,他的眼眸之中荡漾着些许的诡异。

    “嘿嘿,”马腾忽地也笑了,他伸手摸了摸颌下的须髯,“老子怎么会这么聪明!”

    我眨了眨眼问道:“啥事情?”

    老爹捋着短须得意地说道:“我当初并未答应袁绍他们要联合讨伐董卓,真是绝世的妙棋哇!”

    “妙棋?”周围的庞家二兄弟和马岱也听到了老爹莫名的傻笑,微微靠了上来。

    “意思就是我们可以两面都不得罪,伺机而动么?”庞柔的意思大概是让我们坐山观虎斗,或者也可以称为“墙头草”。

    “墙头草?没这个必要吧!”我脱口而出。

    “你知道为夫的用意?”马腾本来颇为得意的神情稍微有些收敛,惊奇地问道。

    “董贼祸国乱民,天下豪杰聚而讨之,正是消灭他的好时机,若能一举灭了他,我们也再不用担心他在陇西的那些族亲势力了,凉州才真正属于马家。”我也只是说出一个小实情罢了,董卓本来就抵挡不住联军,我们没必要再观望了。

    “哦我父子所想,倒是相同。”马腾点了点头,“董贼逆天而行,我马家名门之后,正义之师,怎么可能对他俯首贴耳?”

    庞家两位哥哥都深表同意,我当然不以为然:势力弱的时候屁都不敢放一个,现在翅膀稍微硬一点了,看到别人组团来打bss的时候就屁颠屁颠地来抢经验了?

    当然什么正义之师和名门之后这个称号我并不想轻易否认,毕竟我们现在明明就是正义嘛!刚刚才推翻了反贼逆贼韩遂团伙,将数万十西北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连朝廷都表彰了我们,理所当然是正义!名门之后么我们确确实实都姓马,毫无篡改痕迹,刘备能认皇宗为亲家,我们就不能追认一下祖上是一代名将马援?虽然我本来完全不知道伏波将军马援到底搞过什么活动。

    老爹说的没有错,我们马家很幸运,有一个有些名气的祖宗,在此时此刻,我们也完全可以和袁绍袁术曹操一样,挺直了腰板说我们堂堂正义之师勤王之师,决意为了解放皇帝而不懈奋斗直至全军覆没,虽万死而犹未悔。

    于是,这两万五千堂堂之师继续向东挺进。

    两万五千?

    没错,就是这个数字,这便是我军的大半实力了。

    在占据允吾之前,光凭武威一郡,能够养起来的士卒不足两万,连年不断的小规模冲突又不断抵消着偶尔加入的新兵源在招降金城之后,对降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挑选,勉强凑够了三万然后胜利之后又有少量的新兵慕名入伍,在陇城的月余时间也招揽了一两千士卒,因此,从数量上来看,我们的总兵力大约在三万五千左右,号称四万虽然不知道这号称四万究竟是来威慑谁的。

    这实在是太为难了。虽然凉州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东汉十三州府之一,但有记载的户籍上总共也只有十万户,不到五十万的人丁,若比起豫州、冀州的一郡甚或一大县都不如,再加上西北荒芜,耕地少,耕农更少,可利用资源不多,煤铁盐都没成规模的出产地,乱世之中招兵不难,养兵才难,而凉州养兵最是不易。我也实在是难以想象韩遂大叔是怎么凭靠贫瘠的金城郡养活三五万士卒的。

    什么?三五万是虚数?这种虚数太不可信了?

    咳咳咳,虚数也要有个概念的,前几年不是才发生的事情么,韩遂联合马腾合并侵扰三辅,锋芒直逼京城洛阳,当时朝堂震恐手上没将手下没兵的,只能让在河东手握几万兵马的董卓走马上任充当第一线的剿匪总指挥。

    董贼手下都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亲兵了,更是他纵身政坛的资本,后来皇帝临死前让他交兵权都死活不肯交,自己当然是格外珍惜兵马了,应该说是比较精锐的,他和皇甫嵩与韩遂马腾大战了数场,算是勉强击退了韩马双方,可是在追击韩遂的时候却陷入了骁勇悍然的金城羌族人的伏击,伤亡不董卓自己是施展疑兵之计逃窜了回来,回来后也的的确确升官了,可以理解,毕竟保卫了首都的安全嘛。

    这场祸乱应该不没有两三万人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声势,即使韩遂三五万的数是虚数,最多也就几千的零头是水分了。所以我才疑惑:如此庞然大军,他如何支撑这么久?

    庞柔却告诉我,答案最简单不过:只有掠夺。

    掠夺?

    这的确是简单又实惠的方法。

    尤其是黄巾此起彼伏的时候,朝廷早已腐朽,能苟延残喘已是万幸,边境的小打小闹它根本无力管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