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我是马超-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贫僧贫僧不敢妄语。”看到老蔡须发飞张的模样,年轻的小和尚们吓得垂下了头。

    蔡邕定了定神:“这事立刻要告诉张公,哦,还有皇上。”

    听到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头提起了皇帝,和尚们更是闭嘴不敢插话。

    “你们现在要去哪里?”蔡夫人看着三个可怜的小和尚。

    “贫僧的师祖出自白马寺,听说洛阳已经安稳,故而想来白马寺继续修行。”

    “白马寺?”我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在哪里?”

    蔡琰拍了我一下:“便在洛阳西南一角,距此不过十里之地,你来到洛阳也已经几个月了,竟然不知道这天下第一寺?”

    我耸耸肩:“我又不是和尚,知道这么多寺庙做什么?”

    三名和尚又施礼道:“诸位施主如无事情,贫僧等告辞了。”

    “等下,”我急忙叫住了他们,“你们是不是学过什么武艺?”

    和尚点头答道:“贫僧师兄弟自幼出家,随着师父练过一些拳脚。”

    “都有什么名目?”我睁大了眼睛,易筋经?九阳神功?七十二绝技?

    “贫僧练武只为强身健体,从而更好的修行悟佛,也不知道学的是什么功夫,”和尚弯腰低头道,“施主见谅。”

    破功夫!还敝帚自珍!我失望地摆了摆手,让他们离去。

    蔡邕显然有些心不在焉坐卧不安。

    我笑了笑:“岳父身子是否不舒服?”

    “老朽一听刀兵将起便难以安宁啊。”老蔡叹气。

    “急也不在一时,今天是休沐之日,明日朝议时您老上奏一声就行了。”我不以为意,这乱世才刚刚开始,刘岱?桥瑁?这两个渣滓一样的人物,根本就不入老子的法眼。要是刘备曹操吕布之流的我还会重视一下,这些蝼蚁谁管他们!

    “这是大事啊,岂能耽误分毫!”蔡邕已经坐不下去了,“你们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告诉张公,让他早作准备以防兖州事变。”

    不等我们答应,他便蹬上布靴钻进车内匆匆离去。

    “岳父也太心急了。”我摇了摇头,示意其他人不必理会。

    “超儿有个事情你岳父不让我讲”蔡夫人有些迟疑。

    “岳母有事尽管吩咐,小婿尽力而为。”

    “你岳父有几个学生,这两年都避祸在外,现在吧,想寻个事情做”

    这么直白的话我当然能够明白:“我懂了,但是不知道岳父的这些弟子,愿不愿意在我手下屈就?”

    蔡夫人急忙点头:“他们现在也是一文不名,只要有碗饭吃就不错了。”

    我暗自叹气:这下我的卫尉寺里有一半人手都是三公九卿百官们安插的亲戚了。

    还好汉朝君主比较崇尚黄老之术,做事也不紧不慢,我的属下大多也还有点才学,日常性的工作还可以胜任,不然我还真想不出办法来。

    暖风夹杂这微润的湿意吹拂在脸上,我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喝下半浓不淡的一杯茶水,我展了个懒腰,平平躺倒在地上。

    夏日浓郁的青草气息扑鼻而入。
………………………………

第173章 老人们的会议

    “今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交恶,兖州人心不定,恐祸乱将起,请陛下明断。”第二日朝议之上,太尉张温向刘协汇报并请示。

    “那刘岱是否宗室子弟?”刘协听后抬头问道。

    话说你问这种问题干嘛?宗室子弟就可以欺负其他大臣?

    但我想起不久前刘焉一案的审判过程,就知道宗室子弟确实高人一等。

    宗正刘艾出列:“正是,刘岱为悼惠王一脉,其父刘方,祖父刘丕。而刘岱胞弟刘繇,正是扬州刺史。”他就是负责宗室子弟的管理,看起来也十分熟悉。

    咦?这刘家的人很多嘛!我在心里默默算了算:幽州刘虞被罢免益州刘焉被问罪荆州刘表扬州刘繇后来被孙策灭掉兖州刘岱,好像下场也一般。全国十三州你们刘家人曾经占据了五个,太不像话了!

    刘协一边思索一边征求意见:“诸位公卿有何对策?”

    王允当仁不让:“启禀陛下,老臣以为,当令朝中德望兼备之重臣,奉旨持节巡视山东州郡,宣示圣上意旨。如此,刘岱、桥瑁当有所收敛。”

    “他们会依吗?”刘协有些不自信。

    我也觉得王允有些书生气了,地方势力火拼时,谁会管你这个有名无实的幼儿皇帝的旨意?

    “可请张公引兵屯于中牟,以作威压。”王允弯腰拱手。

    中牟?我对这些地名毫不知情,只好侧身向后看去。

    紧挨我的当然是贾诩叔叔:“中牟紧邻兖州,距离昌邑约四五百里。”

    昌邑又是什么地方?我只记得以前有个昌邑王刘贺的

    “昌邑便是兖州的治所。”贾诩无奈地补充。

    我点头表示明白:五百里的距离,够你跑上三五天了,有个毛的威慑作用啊!

    “张公以为如何?”刘协请示太尉张温。

    重兵在手的张温毫无倨傲之色:“老臣以为,王公之策可用。”

    “荀公有何意见?”刘协询问司空荀爽。

    荀老头一向低调,也不喜欢多话:“老臣附议。”

    刘协用眼神扫视了殿下的百官群臣们。

    诸位臣公都是拱手挺腰:“臣等附议。”

    “如此应派哪位爱卿前往宣诏?”刘协目视王允。

    王允早就思考周详了吧:“老臣以为,太常马日磾、太仆韩融二位大人,皆是本朝勋老,德高望重,可以代天子出使宣诏。”

    “唔,”显然刘协也想不到更好的人选了,他点了点头,“马卿,韩卿,你二位意下如何?哪位愿意前去?”

    马日磾和韩融看样子也做了心理准备了,齐声道:“老臣愿往。”

    见到臣下如此积极,刘协忍不住笑了声,他看了看马日磾垂垂老矣的模样,拍板道:“马卿年岁大了,受不得车马奔波,还是让韩卿辛苦一趟吧。”

    韩融与马日磾一齐施礼。

    这时却听王允又奏:“陛下,吕布盘踞河内,老臣时时担心此贼南下,洛阳粮少兵寡,大部分又是新军,不得不防啊!”

    刘协一惊:“朕几乎把这贼子给忘了!那张公是否多留些兵马驻守洛阳?”

    张温一脸难堪,可怜京城只有六七万兵马,若是带的少了,对刘岱的威压还有作用吗?

    “老臣的意思是,可否拟一道诏书,将吕布调离河内?”王允建议。

    刘协一脸不信:“此贼狼子野心,怎么会听从朕的调遣!”

    王允淡淡一笑:“正因为吕布野心昭昭,便不会长期居于张杨之下,陛下将他调走,或许他和张杨都要感念陛下大恩呢!”

    刘协皱眉思索了片刻:“王公之意,将他调到何处?”

    “并州太近,幽州太远,冀州黄巾贼党尚有残余,不如将吕布调到”王允飞快地回忆了一下大汉地图,“中山国?”

    我对河北的地理更是一窍不通,干脆听他们说天书。

    果然小皇帝也是一脸呆相:“这中山国在何处?人户有多少?”

    王允对答如流:“中山国位于冀州最北部,西邻常山,南依巨鹿,东靠河间,北接幽州,距离洛阳一千四百里,近十万户,共六七十万人,但这都是二十年前的户口数目了,恐怕如今可能会少两三成。”司徒大人说得很保守,黄巾暴乱时张角最初的根据地就是巨鹿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山自然首当其冲,据说大战之后常有大灾,能留下一半人口就算不错了。

    “中山乃大国,交与吕布恐怕不妥。”说话的是杨彪。

    “杨公以为该让他去何处?”王允看了看他,脸色如常。

    “并州人户较少,山壑极多,又紧邻戎狄,老臣建议让他去五原,”杨赐弯腰,“五原距离司隶更远,户不满五千,口不过两万,常受羌胡侵扰,吕布是员猛将,正好可以令其为陛下守边。”

    这老杨说的话倒是很妙:一个人口两万的破郡,让你征兵你能征多少?撑死两三千,想再多些?谁给你种地纳税养活你?再加上少数民族频繁入侵,你抵挡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心思图谋中原?什么,你打算舍弃这里直接南下烧杀抢掠?你忘记了刚刚上任的并州刺史皇甫嵩了么?他手下怎么也有一两万人马,本人又身经百战懂些兵法,别怪我没提醒你。

    王允皱眉:“吕布便是五原人,如何能任五原太守?”

    我隐隐记得似乎有个惯例,不能担任本地的长官。

    荀爽咳嗽了一声:“王公忘记了?几年前蔡邕大人上书,先皇已经废除了三互法。老朽以为杨公之言,可以一用。”

    王允一向倔强,但看到荀爽与杨彪这两位比他资历还深的老一辈都是这么说,也不再坚持。

    刘协脸色有些怪异:“那便敕封吕布为五原太守,月内赴任,此事重大,三公谨慎处理。”

    张温、王允、荀爽齐声应了。

    退朝之后,张温笑着将我拉在一边:“贤侄啊,现在两宫守卫的人手还充裕吗?”

    他这么亲切地称呼我,却问工作正事,让我有些搞不清状况:“人手足够了。”

    “你原来的士卒,是否都已经撤下?”他笑眯眯地问。

    你倒是知道得挺清楚嘛!“不敢隐瞒张公,基本已经撤下来了。”我只得坦白。

    张温拍了拍我的肩,看样子对我的态度还算满意:“西北的骑兵,都是精锐铁骑啊!老夫两三个月之间,也只能练出几万步卒,骑兵还差得远啊!”

    我不知道怎么接话,只能任由他拍打我的肩膀。

    “贤侄,要不要随我去兖州走上一圈?”他终于吐出了这次谈话的目的。
………………………………

第174章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

    货车撞倒了门口电线杆悲催

    “我也可以去?”我惊讶地问道。

    “你为什么不能去?”张温反问道。

    显而易见啊,你怎么能装傻?

    “晚辈身负卫尉之职,怎能离开?”我又不是你太尉,平时没什么固定的工作,我每天名义上还得巡视宫殿,一天都离不开啊!

    张温古怪地笑了一声,他神目如电直视着我的眼睛:“你倒是尽职尽责。”

    做贼心虚的我避开了他凛凛的目光:“不瞒张公,晚辈其实也不愿意整天做些看家护院的事情,如果能够出去当然求之不得。”

    “看家护院?”他忍不住又笑,“堂堂九卿之一的卫尉,在你眼中就是看家护院?”

    我只能央求他:“张公见笑了,您真能带我出去?”

    “当然,你看家护院的活可以交给手下嘛!”他摸了摸下巴,“我看那徐晃就不错,沉稳不惊,又忠于职守,很是难得啊。”

    我只能笑笑:这太尉还真有些本事,把我的部下都研究得很透彻嘛。

    “张公,您说这次会不会打起来?”我向他打听道。

    张温捻着胡须:“该打就打,能停就停,哟,高常侍。”

    高寿迈着小碎步走了过来,对张温笑道:“张公打扰了,皇上让老奴召卫尉大人。”

    “好好好,那老朽就先走了,”张温用力在我背上一拍,“贤侄记住老朽刚才的话。”

    “张公慢走。”我目送着他离开大殿,而后随着高寿向侧殿走去,“高公公,皇上有什么事情?”

    高寿低声道:“老奴不知,但陛下有些不快。”

    不快?今天朝议之上,事情不多,解决得也十分顺利,有什么不高兴的?

    我昂首阔步踏入侧殿,深深一礼:“臣马超拜见陛下。”

    “你坐吧。”刘协示意高寿退下。

    我拱手谢恩,一撩下摆坐了下来:“陛下有何吩咐?”

    刘协脸色确实有些阴沉:“你也看清楚了,今日朝议之上,那些老臣如何欺朕!”

    我忍不住一怔:“陛下臣不明白。”他们哪里欺负你了?

    “所有政事,张温王允都是商议完毕之后才在朝堂之上装模作样地商议,这种朝议,朕已经看了两年了!”小皇帝有些发怒。

    我叹气:“陛下,您太过于心急了吧。”

    刘协咬了咬牙。

    “您刚刚年满十岁,那些须发花白的老臣也只是一心辅佐幼主而已,陛下实在不必埋怨。”我安慰他道。

    “但朕一直以来都只是乖乖坐在大殿之中,每次都只是问张公如何王公如何,诸位爱卿如何实在无趣之极啊!”

    拜托!这是研究政事,你想多有趣?你自己不学无术导致胸无计策,反而怪三公九卿抢了你的台词!

    我只好实话实说:“陛下,依您现在的年纪,也行本来就该如此吧?天子年幼,国家多难,这些重臣们没有学习董卓趁机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已经很善良很忠诚了,作为皇帝,您目前的任务便是学习,学习一下他们处理政事的方法与手段,直到他们让你亲政。”

    刘协怔怔地坐着。

    “情急之下,臣妄自言语,陛下恕罪。”我装模作样地请罪。

    “你说得对。”他忽然同意了,小脸上露出悲戚的神情,“朕和皇兄一样,都不过是个傀儡而已,现在能保住性命,已经是天赐的福气”

    这孩子怎么忽然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了

    我安慰道:“陛下不必担忧,朝中大多臣子还是忠诚之士,等到陛下年岁再长几年,必然能够顺利亲征,到时候,这些老臣也剩不下几个啦,您没必要和他们赌气,反而应该敬他们一分。”

    这些从董卓手中幸存下来的老臣们,劳苦功高任劳任怨为年幼的皇帝谋划江山,反而要被多疑的皇帝视作眼中刺,真是没天理啊。

    “我还能等到亲政之时吗?我能活到那个时候吗!”刘协情绪激动地吼叫着。

    我他娘的怎么知道!谁知道哪个大臣野心勃勃看你不顺眼哪天面圣时一刀把你剁了。

    我只能干巴巴地说道:“陛下,你太过忧虑了。”

    “是么?”他忧心忡忡。

    “现在两宫护卫充足,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你了。”我在心里说道:至少没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皇宫行刺你。

    “你不会害我,但张温呢?”刘协问,“张温手握几万兵马,谁知道他会不会胁迫我!”他彻底放弃了“朕”这个称呼。

    “我虽然只有几千人马,但护卫陛下绰绰有余。若有人敢胁迫你,哪怕是张温”我笑了笑,“我即使是单枪匹马,也要为陛下取他项上人头!”

    他喘了口气,终于稍微平静了一点:“但京畿大军全部集中在一人之手,终究不妥。”

    “此次兖州事情完结之后,可令河南尹赵戬,司隶校尉黄琬等各持兵马,以为牵制。”我的智商也只能想这么一个点子了。

    “这样,只不过增加了两只部队而已,不如直接由我掌控。”

    我忍不住想扬起眉毛:你屁大一个孩子,如何掌控数万大军?

    “我要重组御林军,人数一万,从张温新军中拨调过来,至于统领嘛”他缓缓说道,“就由你来担任吧。”

    我默然,而后死死地看着他:这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绝非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够想到。

    “是否有他人为陛下献策?”我直接问。

    刘协也不隐瞒:“是黄门侍郎所言,你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吗?”

    黄门侍郎?我仔细想了想:“是荀攸?”

    “正是此人。”

    他妹啊!你有荀攸为你策划了还来找我作死啊!你是不是故意来恶心我的!

    我连连点头:“这个黄门侍郎还真是个人才,陛下可以试试。”

    刘协点头。

    “哦对了,刚刚张温对我说,这次我也要随他一起出兵向东。”我向他禀告。

    “去吧去吧,真羡慕你,能够领军游战四方,我只能缩在皇宫之中啊。”他少年老成感慨连连。

    我辞了刘协,急忙窜了出来,将经过全盘告诉贾诩。

    贾诩诡异地笑了笑:“原来荀爽也并非安于现状之人呵。”

    “此话怎讲?”我倒觉得荀爽这个老头十分低调,平常朝议之时很少发言,他最多说的词语就是“附议”。

    “荀攸之计,摆明了是要让陛下与张温之间生出嫌隙,而王允平日便刚烈雷行,不知进退,皇帝本来就不喜欢他,如此便只能依靠荀爽了。”贾诩捋了捋山羊胡子。

    “如果张温不同意拨调人马呢?”

    “不同意?”贾诩冷笑,“陛下还会信他!”
………………………………

第175章 出征之前

    “你又要出征?”蔡琰很不放心,“我们成婚不过几日,难道就不能推掉吗?”

    “干嘛要推掉?”我反问道,“我现在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快闲出鸟来了,正好出去溜达溜达,省得我手下的弟兄们连弓都拉不开、马都上不去了。”

    “你还是嫌弃我!”她开始酝酿悲情的氛围。

    “你说说看。”我饶有兴趣地看她表演。

    “哪有刚结婚就把新婚妻子一个人丢在家里的!”她埋怨道。

    “但军旅艰苦,我更不可能将新婚妻子带到军中去吧?”我故作无奈。

    “谁要跟你一起去军营了!”她对我的故意卖傻十分不满,埋怨道,“你向张太尉道个歉,让他稍稍体谅一下嘛!反正他有五六万大军了,也不缺少你这两千人马。”

    “但是”我摊开了双手,“我非常想去啊!”

    蔡琰愤怒的一拳捶打在我宽厚的背上:“我不管,你绝对不能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你不是一个人啊,小岱也不会出门,让他陪你吧。”

    “我是你的妻子吧!才不要他陪我!”她恨不得将我掐死。

    “那你回娘家呆两天吧。”我挡开了她气势汹汹的五指,“为夫很快就能回来,这次又不是什么大战,只是威慑一下而已。”

    “多久?”她十分警惕。

    “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半年。”我沉着冷静地回答。

    腰间如掉了一块肥肉一般,我忍不住惨叫了出来。

    一旁看情景剧的小昭、双儿和小娥一起偷偷笑了起来

    “话说小昭啊,”我使劲在腰间受伤处抚了抚,转头向她看去,“我想带你一起去,给我铺个床暖个被洗个衣服也方便些,就是军营太苦,又都是男人,我怕你受不了。”

    小昭脸上满是惊喜,她看了看仍然嘟着小嘴的蔡琰,低声道:“公子不嫌弃小昭,小昭就心满意足了”

    我满意地点头:“那就好,我的饮食起居总算有保障了。等下你也去后院选一匹小马,我们毕竟是军营,不可能给你备车。”

    她十分为难,“小昭不会骑马”

    “装个门面罢了,你当然和我骑一匹马咯。”我也是以防万一,如果真有出阵的机会,我不可能同时带着她去拼杀吧?

    小昭乖巧地点头:“小昭这就给公子收拾衣物。”

    我挥了挥手:“辛苦你啦。”

    双儿气鼓鼓地向我开火:“公子你太偏心啦,凭什么不带双儿!”

    “带你去干什么?你不会洗衣做饭,你只能浪费粮食!”我捧起一杯清茶,吞了一口茶水。

    “双儿会”她费劲地找了一项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暖、暖床!”

    我紧紧将嘴闭起来,防止将刚刚咽下去的茶水喷出。

    蔡琰悠悠叹气:“现在是夏天,需要暖床么”

    双儿赤红着小脸:“不是要出征半年时间么?半年就冬天了,刚好可以暖床”

    “暖床要你姐姐就行了,你还是跟着你琰姐姐在家里好好长身子吧。”我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她娇小的身躯,一如既往的平坦。

    她窘迫地缩了缩肩膀,转向姐姐求救:“姐姐你带我去嘛!双儿离不开你”

    小昭很是为难地看了看我:“公子是领兵出征,不是四处游玩,你就听话呆在家里陪夫人吧。”

    双儿明知没有希望出门,只好跑到蔡琰身边:“夫人他好坏都不带双儿”

    蔡琰抚摸着她的头发:“双儿乖,陪我在家中读几天书吧”

    双儿仰起头:“读书?”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读一些诗词啊什么的”

    我知道她在打什么主意,但只能默许,还好我的文选始终只有最初的几十篇她可以看懂。

    之后我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徐晃与马岱的职位关乎天子安危,不能调动,也只有徐晃才能稳守宫廷,此二人不动。

    为此小岱很不乐意地向我抱怨:“自十三岁开始,每次出战小弟都冲锋在前未曾逃避,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却让我继续看门护院?”

    有徐晃在,我很快以大义和责任这两个关键词说服了他。

    赵承正值如胶似漆地时候,我不忍阻碍人家的好姻缘,干脆让他继续留守。

    孙坚与手下韩当、程普、黄盖三将皆随我出征,孙静暂代其位。

    卫尉寺中,我嘱托卫觊带领众人用心做事,挑选了杜畿与张机随我出征。

    我也曾征求贾诩的意见,他料想此次只是小打小闹,因此也懒得动弹,反而贾穆强烈要求出去见识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