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捣乱天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夏侯惇的一声令下,左近箭台上,所有弓箭手,全部瞄准了冯山。

    嗡嗡……,震耳的弓弦之声。

    咻咻……,箭如雨。

    城楼下,死死抵挡敌人一波又一波冲击的程军战士,齐声惊呼:“将军!”

    而此刻,曹军也同一时间住手,双方的目光,全部汇聚在城楼廖化的身上。

    这时候的廖化,已经开始攀爬第三层,距离顶端只剩下一丈的距离。

    然而。

    噗

    噗

    噗

    只是一瞬间,如蝗而至的箭矢,插满了他的背部。

    廖化的身上插满了箭矢,他举动早就吸引了敌我双方士兵的注意。

    而此刻,廖化已经成为敌我双方士气消长的关键点。

    他手中的军旗,是否能够插在城楼之上?

    这已经关系到敌我双方,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

    敌我双方的士兵,下意识中停止了交手,而他们的目光全部汇聚在城楼二层与顶层间的冯山身上。

    夏侯惇眼见冯山中间,目中投出狂喜,因为他深深知道,此刻这名程军军官,已经是整个程军士气的关键。他倒下,军旗就倒下,没有军旗就没有军魂,一支没有军魂的军队,随意就能够摧毁。

    而此刻,廖化的身上少说插着十几支利箭,“他死定了!”夏侯惇得意的说道。

    这时候的廖化,他强壮的身躯在颤抖,锋利的箭头刺入他壮硕的肌肉,入口处外翻,可以看到猩红的血肉在突突的动。由于身受重创,他身体本能的反应,停下了攀爬。

    剧痛,令廖化的意识短暂的迷失,然而他的目光很快坚定了起来。那胸前反射着光芒的紫金勋章,仿佛在为他注入不死的活力,“坚持住,我一定能够将军旗,插上敌人的城楼!”

    惊呼声中,廖化的脚步再一次移动。

    城下,廖化的眼睛已经湿润,在他思想当中只存在于影视上的壮烈场景,出现在现实中的时候。他的心已经被震荡。

    而城楼另一侧的夏侯惇震惊了,他无法置信。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竟然能够支撑一个人如斯。“十几箭不倒,不可能,这不是真的!”夏侯惇劈手夺下身旁一名士兵的弓箭,亲自弯弓搭箭。

    咻……,出自无双猛将之手的利剑,带着呼哨,仿佛流星赶月。直奔廖化而去。

    噗……。

    利箭穿胸而过。

    廖化闷哼一声,他的意识在这短暂的一刻,无法避免的对身体失去了联系。

    城上城下几十万士兵的惊呼声中,廖化倒下了。

    他下坠的速度仿佛很慢,又只是一刹那。摔在第二层的响动微不足道,但在这一刻,震颤所有人的心灵。

    “廖化!”程闵激动中在马上站了起来。

    紧跟着。数万敌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而我军的士气为之一窒。

    “哈哈哈哈哈……!”夏侯惇疯狂的大笑,只因胜利就在眼前。

    廖化静静躺在第二层的城楼上,他的眼睛虽然怒睁,但身中十几箭的他,此时已经完全昏迷了过去。他炙热的眼神,开始褪去。当胸一箭。拇指粗的血洞,咕咕向外冒着血液。

    在廖化混沌的意识中,时间已经停滞。

    也不知什么时候,廖化的眼前出现了程闵的身影,他刀削的面庞。说着真挚的话语,“廖化。你是我程闵最忠实的战士,我为拥有你这样的勇士而感到骄傲!”

    “皇上!”廖化已经开始死去的眼神,突然有些许多神采。

    程闵的面庞渐渐刚毅,他大声的鼓励着,“起来,廖化!站起来!将我们的军旗,插在敌人的城上,让敌人知道,我程军是这天下最精锐的战士。”他手中金色的土豪金枪,指向欢呼的敌人,枪芒散发着毫光,喝道:“我们为我们的父母,后辈,为我北方数千万人民而战!”

    廖化猛然睁开了眼睛,凛冽的呼声灌入他的耳中,而程闵的话语依旧在他的心头回荡。力量在他的身体汇聚,在双方士兵的惊呼声中,他支撑着颤抖的身体,带着满身的箭矢,站了起来。

    这一刻。

    痛已经不在。

    死已经无惧。

    廖化的所有意识中,只有一个念头。

    “皇上,我军的军旗,一定会插在敌人的城楼上!”他背上的军旗,依然是他的第二条生命。

    没人能够想到,廖化会站起来。

    当他再一次奋力攀爬的时候,敌人的欢呼沉寂。

    而猖狂大笑的夏侯惇,仿佛被人狠狠的,狠狠的扇了一个耳光。这位历史上武力绝人的大将,此刻无边的羞怒。他疯狂的咆哮起来,“给我放箭,射死他,射烂他!”

    然而,无人回应。

    只因,廖化的举动摄人心魂。

    人们潜意识中,想要看看,看看这名插满了箭矢,洞穿的胸口还在咕咕冒血的战士。他,是否能够爬上这许昌城的最高点!

    从疯狂中反省过来的夏侯惇胆寒,他慌张中弯弓搭箭。

    咻咻……

    咻咻……

    慌乱,胆寒,令这位射手大失水准。

    当一枚枚利箭,从冯山四肢擦过,带起血雨的时候,城上城下几十万士兵声声惊呼。

    仿佛经过了千百年,又仿佛只是一瞬间。在双方将士的心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廖化晃动的身体,已经出现在了城楼的顶端。也许,他本就一直在哪里站着。

    此刻,廖化的面庞投出狂热,他猛然将曹字的军旗拔下,扔了出去。又将手中的程字军旗,重重插在了敌人的城楼上。

    当黑色的曹字军旗,遮盖住夏侯惇头顶天空的时候。

    鲜红的程字军旗,已经在咧咧的风中,在敌人的城楼上,飘扬。

    生命,已经渐渐走到了尽头。

    然而。

    廖化苍白的脸上,升起潮红,他坚定的目光望着城上城下我军二十余万将士,奋起最后的力量,振臂高呼,“战友们,为了皇上,为了你我的父母,为了我们的人民能够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战胜敌人,消灭敌人。冲锋……。”

    “冲锋!冲锋!冲锋!”呼声,在肃杀的战场回荡。洗涤着每一位程军将士的心灵。

    而敌人,已经在这呼声中丧胆。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兵进长安

    “冲锋!”

    “战胜敌人!”

    “消灭他们!”

    程军将士士气暴涨,他们从未有过的坚定。望着敌人的双眸,透出弑神戮佛的光芒。他们心中响起一个声音,那就是战胜他们,战胜所有的敌人,为皇上而战,为自己的人民而战。

    在我军军旗的照耀下。士兵们对敌人发起了决死的冲锋。那高举起的战刀,斩下敌人的头颅。那锋利的枪尖,刺穿敌人的胸膛。当敌人的鲜血,喷洒在战士的身上,那是破阵的荣耀,那是勇士的荣光。

    二十余万程军将士“疯狂”了,他们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蜂拥上城头。

    屠杀。

    宰割。

    屠宰着敌人。

    而敌人,依然丧胆。

    肝胆俱裂的曹军士兵,在十里的城头上四散溃逃。一些人,宁肯从十余丈的城头跳进城中,也不愿面对我军的战士。

    夏侯惇脸色大变,他大声呼喝。

    然而。败象已经,已经不是夏侯惇能够挽回的。

    杜袭仓皇而来,叫喊着,“将军,撤退吧。撤吧!”

    从事陈矫,早就吓破了胆。他只是看了一眼城楼上站立的廖化,便飞快收回了眼神,哆嗦道:“将军,快撤吧!”

    “不,本将军没有输!许昌城内有数之不尽的物资……,本将军有城池之利……。”夏侯惇咆哮着,他用大刀砍杀着每一个从身边逃走的本方士兵。

    然而,就算如此,他也无法阻止士兵的溃败。

    陈矫猛打眼色,杜袭抓住机会,与左右的近卫兵,一起控制住了发疯的夏侯惇,将其拖下了城头。

    程军追杀着敌人,下了城头,打开了城门。

    武勇的陷阵铁骑,早已经憋得发疯了。

    令大地震颤的铁蹄声,当第一名陷阵勇士,冲入许昌城中的时候……。

    夏侯惇口中,程军十年也别想攻破的兵城许昌要塞,陷落。

    程闵带着焦急的心情,策马疾驰入城。

    “主公,夏侯惇……。”

    程闵顾不上任何事情,第一时间登上了城头,“廖化……,一定要活下去!”

    然而,当他来到城楼前的一刻,看到的是不屈凝视的眼神,和那永不倒下的身影。

    廖化与程军的军旗,互相支撑着彼此,他的眼中是对胜利的渴盼。军人的刚毅,永远留在了他的脸上。烈士心中的热血,全部流淌在城楼上,那鲜红的色彩已经与城头上战友的鲜血融合在了一起。

    这位程军最英勇战士的鲜血,与失去战友的鲜血融合。

    他们的血,将会铸就程军的军魂!

    程闵就静静站在城楼下,他望着顶端不倒的战魂,留下了血泪。他用后世的军礼,致敬,“廖化,我,为有你这样的战士,而骄傲。我程军,为有你这样的士兵而自豪!你的精神,就是我程军的军魂!”

    很长,很长时间……。

    二十余万程军汇聚在城楼城下,他们学着程闵的样子,敬礼。他们发誓,若是有一天,他们也要同廖化一样,用自己无畏的战斗精神,壮大程军的军魂,成为一名真正不败的战士!

    军魂!

    一个没有军魂,没有铁血精神的部队,又怎么配称作强军!人亡旗不倒,血可流干,然死战不休!

    这一刻起,强大的程军,用自己的鲜血铸就了军魂。一支拥有强大军魂的军队,足以横扫八荒,席卷天下!

    从此以后,程军内,便不再用东汉的军礼,而是开始沿用后世我军的军礼。

    ……

    程闵入城,他第一个命令,就是好生收殓我军阵亡的将士。更特别指出,将廖化的遗体,送回邺都,用最高的礼仪埋入烈士陵园。要将英雄的牌位,安放在纪念堂最高规格的祭台上。要让英雄的事迹,万世传唱。

    弘威二年十一月,程军攻克许昌。

    中原一统。

    然,曹丕已经逃入长安,并调集重兵在潼关。

    许昌攻克,程闵真正意义上一统中原。

    消息传来,八州欢庆,人民载歌载舞,庆祝程军取得中原决死战的最后胜利。

    朝廷之上,一片赞颂,百官弹冠相庆,大赞皇上的英明神武。

    程闵统一中原,统治八州之地的程势力,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庞然大物,它已经无所畏惧,可以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天下震动的消息中,过去了十天。

    许昌城暂时作为了程军的屯兵之地,来年开春,才会安排离开的许昌百姓回乡。

    程闵得到了许昌,他解救百姓送出的300万粮草,完璧归赵。有了这些粮食,程军的粮草储备再一次充足起来。这让程闵,能够更好的完成其他战略规划。

    许昌城,曹丕府邸。

    “咦,曹子恒这议事厅中,怎么一见器物都没有?”程闵摸了摸面前的案几,红木,材质倒是不错。

    原本的侍从小心翼翼,惶恐不安中跪倒:“皇上,那曹贼脾气不好,都给砸了!”

    “哦!”秦峰猜想一番曹丕砸东西时的场景。不免发笑,道:“想不到这不孝子,也有这样的嗜好!”

    “是。是!”侍从满头大汗。

    这时,身边值守的许褚说道:“皇上,您终于一统中原了。俺听孔融他们说过,谁能占据中原。谁就有是真正的皇帝,看来曹丕、诸葛亮、孙权他们都是假的,皇上才是真皇帝!”

    程闵闻言流汗,心说你这许褚,心眼到是直。

    秦峰是从后世的来的,千百年中阴沟翻船的经典故事比比皆是,所以稍微有后世的记忆划过,就不会让他被一时的胜利蒙蔽了心智。因此,他没有当下时代之人的局限性。从而就能够一直时刻提醒自己。“兢兢业业,才能走到最后。”

    这时。郭嘉、荀攸一起来到了议事厅,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只因,这天下最强大的对手,已经被主公击倒。如今,能够打败己方的,恐怕也只有胜利后的惰性了。

    所以,当大军在许昌有了十日后,两位军师就坐不住了。

    “皇上。”

    行礼后,郭嘉就迫不及待的说道:“皇上,当年成皋之战前,汉高祖刘邦曾一度夺取了战略要地彭城,将项羽逼入了绝境。但是,之后,刘邦满足于表面上的胜利,不思进取,置酒作乐,疏于戒备……。”

    程闵哑然一笑,道:“后来,项羽奇袭彭城,打的汉家的祖宗扔了老爹和妻子跑路了。而如今曹丕败退入长安,当下的形势,与当时仿佛。”

    郭嘉与荀攸闻言对视一眼,满脸尴尬,但心中欣慰。看来主公已经有了主张,自己等人过度担忧了。

    荀攸这时说道:“如今主公统治八州之地,霸业已成,然不能给宵小机会。是否尽快出兵长安,夺取这座西都?”

    当年的曹操坐拥九州过半之地,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而如今,程闵还有半个司隶就能达到九州之地,马上就能追上当年曹操鼎盛的时期。所以,现阶段,程闵是不会有任何松懈的。

    然而郭嘉还有另一个战略等待程闵抉择,只听他说道:“皇上,还可以攻打扬州南部,拿下长江以北所盘踞的半部扬州,从而可以真正以长江为防线,雄视江南了。”

    程闵思考了一番便说道:“饭要一口一口吃!当先拿下西都,再言其他。”

    就此,三日后。

    程闵带领大将赵云、许褚、高顺等,军师郭嘉、荀攸等起兵十二万,马步兵各半,过武关进兵长安。

    而其余兵马,一方面要维持新得之地的稳定,另一方面则是要防备西蜀诸葛亮,东吴孙权。所以,程闵留下十余万大军来收服。

    弘威二年十二月,程闵带领大军,穿越一马平川的关中大平原,汇合函谷关的张辽部,大兵十五万,来到了潼关下。

    长安城,曹丕府邸。

    曹丕焦头烂额,他本以为,夏侯惇在许昌能够拖住程闵一两年,而一切也是在向这样的目标迈进。谁知程军突然发了飙,攻克了许昌。当许昌被破,还有廖化的事迹传到的时候,曹丕也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了。

    好在,夏侯渊和夏侯惇这两员大将平安归来。

    如今,堂下,文有司马懿、徐和、刘晔、满宠,武有夏侯惇、夏侯渊、曹洪这样的大将,还有心腹曹休、夏侯恩等人,曹丕一方还算是人才济济。

    但光有大将谋士,没有兵也是无用,此刻手上只剩下六万多一点人的曹丕,焦头烂额,道:“诸位,如今程闵大军已经到了潼关,如何应对?”

    众人不免向司马懿望去。

    司马懿的脸色也是不好,不是他无能,只怪程军太狡猾,他说道:“当派使者去见吕布,邀请吕布在邺城造反,并且出兵来潼关共同对抗程闵。”

    曹丕这人疑心大,智慧也足够,所以总是能够想到一些,担忧道:“仲达,若是吕布喧宾夺主?”

    司马懿微微一笑,他屡次败给程闵,是因为程闵方面的智计总量,的确胜过曹丕一方太多。但他败给程闵,并不代表他真是无为。此刻,司马懿的谋略开始展现,笑道:“大势面前,吕布若当真出兵,便不会自毁盟友。待得程闵兵退,只需如此如此,保管主公坐据雍凉!”

    曹丕闻言大喜过望,立刻封锁此次会议的所有内容,开始了谋划。

    统一中原的程闵,起兵十五万,兵临潼关下。

    西陲二州为之震动,天下侧目。

    潼关建设于东汉末年,关城建设在黄土塬上,地处黄河上游重要的渡口。位置在后世晋、陕、豫三省之要冲,乃是扼守长安至洛阳的重要通道,是进出三秦之锁钥。

    所以,东汉末建关以来,历来是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的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也就是说,拿不下潼关,根本无法兵进雍凉。同样,拿不下潼关,想要进入中原,也跟没说一样。

    如今,这座西北第一关隘,落在了曹丕手里,他因此拥有了抵挡程闵的资本。

    然而曹丕如今只有六万人马,说什么也是挡不住程闵的,所以只能希望被程闵囚禁在邺城的吕布,能够在邺城造反作乱,可是他太小看程闵了,程闵将邺城防护的水泄不通,曹丕的人到了邺城,李儒的情报系统就已经知道了来意。

    他见曹丕的奸细面见了吕布,再联想到如今的战事,也就猜测出了这奸细的来意,立刻找到了荀彧研究了一下。

    “曹丕派来奸细见面了吕布,想必……”李儒说道。

    “哼哼!前方皇上战事越发顺利,如今曹丕已经穷困潦倒,被困在长安了,如今派奸细来找吕布,恐怕是想让吕布造反作乱,他好趁机翻盘!”荀彧笑道。

    “不错,如今我们应当如何?”李儒说道。

    “加强对吕布的监视,吾也叫人严加看守,你立刻用飞鸽传讯给皇上,看看皇上有什么计划吧!”荀彧思考了一会说道。

    “不错,皇上最喜欢用奇谋,说不定这吕布能用派上大用处呢!”李儒瞬间就想到了,程闵的为人。

    “其实,如今的形势好大,我军只需要稳扎稳打,拿下长安可谓是轻而易举,根本没必要再用什么奇谋,不过皇上一向宅心仁厚,不忍将士死伤,有妙计可用,皇上必然不会放弃的!”荀彧叹息一声说道。

    “是啊,皇上一向如此,也正因为如此,你我才会辅佐皇上,天下有才德之人才会愿意辅佐皇上!”李儒也难得说了那么多话。

    然而就在他们两人研究来研究去的时候,门外下人来报:吕布求见。

    听说吕布两个字,荀彧和李儒顿时一愣,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俩还在研究如何对付吕布呢,吕布就自己上门了,这确实是让他们俩人吃惊不已,直接导致日后最流行的一句话,换了一个主人公。世界上跑的最快的是谁,答吕布,说吕布吕布到。

    当然这不是真的!
………………………………

第二百八十章 吕布的抉择

    吕布一进门,就看李儒跟荀彧在一起,愣了一下,随即想到李儒主管情报系统,恐怕早就知道曹丕有奸细混进邺城,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来意,如今来到吕布的府邸,所以找荀彧研究一下这奸细来邺城的目的。

    想到此吕布心里一惊,还好劳资站队没站错啊,“吕布见过荀令君,李大人!”

    荀彧、李儒二人马上起身说道:“飞将军不必多礼,不知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想必二位已经知道了吧?曹丕有奸细来到了邺城,刚刚来过奉先的府邸,他们想让奉先在邺城造反作乱,囚禁皇后及皇子,来要挟皇上!”吕布淡定的说道。

    荀彧、李儒二人顿时心惊,他们心惊的不是曹丕派来奸细的计划,而是吕布居然如此坦诚,把曹丕的计划都说了出来,这吕布怎么可能如此坦诚?他有这么忠义么?他不是见利忘义、恩怨部分、反复无常么?总之荀彧、李儒二人真是惊呆了。

    吕布见二人如此,也能猜想到怎么回事,“二位,我吕奉先少年之时,确实见利忘义、恩怨部分、反复无常,但是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如今吕奉孝一年过四十,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野心,如今程文杰坦诚相待,我吕奉孝又怎么可能背叛?”

    吕布说的极度诚恳,荀彧二人也不知如何是好,所幸先让吕布离开,再传讯给程闵,让皇上决断吧!

    ………………

    潼关下,程军大营。

    程军十万大军,兵进黄土高坡下,而潼关则是在黄土高坡上。

    大风从坡上刮过。遮天蔽日的黄尘散去后,秦军已经布下了严谨的战阵,刀枪如林,旗帜飘扬。

    本阵门旗开处。程闵金甲持大枪,策踏马雷霆而出,两侧赵云、许褚、张辽、陈到、黄忠、徐荣等将领拱卫。

    程闵遥望关城之上。便见曹丕站在城墙之上。他土豪金枪一指,道:“你这不小子。你跑的倒是够快!”

    曹丕闻言,黑脸一沉。心说打死都不跟程闵讲话了,谁讲谁倒霉。

    反正曹丕已经做好决定了,死守不出,他就不信死守不出程闵也能打进来。

    然而程闵没让他失望,程闵命令镇守凉州的庞德抄后路攻击围困长安,自己出兵攻打通关。

    一连攻打了一星期,程军日夜不停的攻击着潼关,两军损失惨重,曹丕如今已经有点顶不住了。

    如今的曹丕可谓是四面楚歌,前有狼后有虎,顾前不顾尾,虽然潼关凶险易守难攻,但是后面还有围困长安的庞德,曹丕如今难受的要死。

    然而司马懿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不如我们退兵吧!”

    “退兵?”见到这命令,夏侯惇竟然多少松了口气,心说退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