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捣乱天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是皇上对臣下人品的高赞誉,历朝没几个大臣能够得到这样的赞誉,老贾诩乐开了花。

    庞统在一旁看到后,直趔趄。面皮一阵抽搐,心说大叔太无耻了。我昨天看到了,是他家的下人赶着马车去的,什么自己扛的。蒙蔽圣听,卑鄙!

    不过嘛,老贾诩所说,极具代表性。谁家不添大件?又时候还是好几件。这扛着钱去,累不说,也不安全,在家里存着也不安全。

    尤其是大商贾之间的交易,拉几十车钱去做买卖的,数不胜数。

    带这么多钱,无奈招摇过市,迟早是要出事情的。

    “皇上……。”群臣眼巴巴的看着,期盼皇上能够琢磨出一个圣人的点子来。

    哎呦呦。这样孺慕的目光,弘威大帝顶不住,于是,便沉思起来,大殿一时间平静。

    “有了!”

    群臣就要打瞌睡的时候,秦峰大喜道。

    “有了!皇上有喜了!皇上真厉害,又有皇子了!”半迷糊的庞统,喃喃嘀咕道。

    老贾诩急忙捂住了庞统的嘴,心说你小子不要命了,顺嘴瞎胡咧。瞌睡状态的庞统,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清醒了过来。

    皇上有国策了!

    皇上的国策那都是圣人论,群臣顿时来了精神,荀攸敬佩道:“不知是何国策,解决交易难的问题。”

    程闵面前的珠帘噼里啪啦乱响,笑道:“纸钞!”

    “纸钞!”荀攸一愣。

    荀彧抱着朝板走了出来,躬身道:“皇上,何为纸钞?”

    程闵顿时不悦,心说你们这些英才,纸钞都不知道是啥?他也只好解释清楚,“就是,就是纸做的钱……。”

    制作的钱!

    纸钱!

    群臣立刻就想到的:那种白白的,圆圆的,中间有一个方窟窿,死人的时候满天飞。“这钱能用?”

    “啊!”

    “啊!”

    “呃!”

    “哦!”群臣受惊,一阵东倒西歪,上了岁数的已经是捂住了胸口。

    昏君!群臣心中惊人一致的想法。用“纸钱”当货币,不是昏君是什么。

    “衍圣公”孔融,当时扑通就跪出来了,仰着头望向龙台。悲呼道:“皇上,不可。不可用纸钱,有损国体!”

    郭嘉、庞统、沮授、田丰等人接连走了出来。拜道:“皇上,这纸钱虽然轻便,但造假太多,不能用啊!”

    程闵一阵尴尬,起身摆手道:“不不不不,此纸钱非彼纸钱。是一张特制的纸,刻画些东西在上面,一贯、十贯……。”程闵也是越解释越混乱。

    这还是纸钱啊。

    “皇上,不能用啊!”群臣都跪了。

    不是经济学毕业的弘威大帝“大怒”。心说跟你们这群老顽固解释不清楚。

    “退朝!”三德子高呼声中,弘威大帝拂袖而去。
………………………………

第三百五十七章 程闵的纸币

    御书房。

    商部尚书,华夏商会会长陈登,小心翼翼猫着腰走了进来,立刻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弘威大帝也就放下了写写画画的邺都纸,他回来后也是想通透了,便拿起茶润了润喉咙,这才说道:“元龙呀。朕这边给你一个任务,你去华夏科学院,去找马钧和黄承彦。让他们调集篆刻大匠,制作纸钞的模板。”

    陈登上午下了朝。就在琢磨这件事情。在他看来,弘威大帝这个国策十分精妙,难点就是在防伪上。看来解决的办法。就是在这模板上了,“皇上。何为模板?”

    随着程闵一一道来,陈登也就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简单点说。就是运用道家的雕版印刷技术,而这模板自然就是雕版。弘威大帝特别指出,用最好的工匠,雕刻不同的位置,极尽可能的精益求精,再加上个人独有的暗记。

    印刷术来源于道家雕版印刷,活跃于隋朝,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

    于是,程闵便将活字印刷术的技术理念,一并告诉了周山。

    “啊!单个字,框架组合!”周山被震惊了,这看似简单,但蕴含了大道理。搞印刷的人多了去了,没有一个人想到,却是被皇上想到了:“皇上圣明!”

    程闵经常盗版了,脸皮厚实,谦虚的笑了笑,心说爷不圣明,也只是站在了圣人的头上而已。于是说道:“拿着诏令,去吧。”

    陈登就此告退,快马一鞭,去找黄承彦、马钧。

    邺都,南郊。

    集中了能工巧匠,还有读书之外,专门研究各种自然学科的“怪人”。这些人,若是近代,那都是化学家,物理学家等等。而由于古代以儒家的读书习字,治国方略,吟诗作赋为正道,所以这些人被称为“怪人”。

    然而弘威大帝很喜欢这些“怪人”,这些怪人,将来一定是近现代科学的鼻祖。总有人喜欢研究自然,所以,弘威大帝就将其中佼佼者、爱好者招募入科学院,一代代坚持研究下去,一定能够收获丰厚的成果。

    这一天,陈登、马钧、黄承彦,围着一大一小两张图纸。小的,类似于后世的钞票。大的,类似于后世的银票。一大一小,画工细腻,有精明的花纹。别小看这些花纹,十分有规律。精工巧匠看到就眼晕,只有顶尖的大匠,才能篆刻出来。

    “用大的还是用小的?”马钧道。

    黄承彦摸了摸胡子,“大的雕刻起来,就算是特别加大了难度,也相对小的较为容易。”

    陈登根据他商人的角度,道:“大的不容易携带,还需折叠。折叠的次数多了,就容易损坏。”

    “那就小的。”三人作出了决定。

    “难度能不能再加大一点,篆刻如丝,最好。”陈登又从当朝重臣,从龙第一元老的角度开始考虑,又说道:“另外,这银票是皇上明的,你们这篆刻年号什么的不太好。若是皇上百年之后,如何篆刻?千秋万代后,谁还记得皇上的功绩?”

    “是是是……,陈大人所言甚是。”马钧抹了抹汗,心说这是疏忽了,皇上这千秋功绩,岂能抹杀。

    黄承彦重重点头,“陈大人说的太好了,一定要想一个办法,在这银票上体现出来。便是千百年后,人们一看到银票,就能够想起皇上。还有皇上的丰功伟绩……。”

    “后来,一定有程室后来者的年号,那么,该怎么办,才能让千百年后的人一看到银票,就能想到咱们皇上呢?”

    三人琢磨了起来。

    三天后,邺都,紫禁城外城,御书房。

    弘威大帝猛的就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什么!将朕的头像,印在钞票上!”

    这只有伟大领袖才有的待遇,如今轮到他的头上,令他大惊失色。

    “是!”陈登叩首,抬头的时候,目露敬仰,道:“皇上开创千秋大业,世人不能遗忘皇上的功绩。另外,用顶级画师画像,在让顶级的大匠篆刻成模板,如此双重保险,一定无法伪造。”

    钞票最怕造假。程闵一琢磨,也是这个道理。古代大画家的作品,便是到了后世,高科技也做不到十成模拟,加上大匠的篆刻,这保险绝对到位。然而程闵却是连连摆手,“不不不,只有真正伟大的人物,才能够如此流传千古。朕虽然有些成绩,但也不足以如此。”

    陈登心急叩首道:“皇上征北方、扫中原、收江南、荡南蛮,平草原、灭贵霜。他人江山万里,华夏江山何止十万里。如此功绩,便是三皇五帝加在一起,也无法相提并论。怎能说没有功绩呢?若是皇上这样的功绩无法流传千古,谁人的功绩可以流传呢?”

    “皇上,您要是不答应,天下人痛心啊。”

    “这……。”程闵挠了挠鼻子,心说爷有这么大功绩吗?好像是有……。他不禁露出笑意,然而很快就收了回去,颇为无奈道:“既如此,就按照爱卿的意思办吧!”

    “遵旨!”陈登大喜而去。

    五天后。

    陈登、马钧、黄承彦。围着一张大供桌,仰慕的瞅着数张面额不等的钞票原型。后世钞票般大小。

    只见这钞票之上,有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还有代表华夏诸民族的多重纹章。有弘威大帝独创的“数字”,和大写汉字的面额,自然少不了发型年号。这些都是在四外边上。

    两侧,有代表华夏权力中枢的紫禁城各殿。一贯面额,五贯,十贯面额直至百贯大额,依次是天坛、乾清宫、保和殿、太和殿等等。还有一文到百文的。无一例外的,这些宏伟建筑的中间,就是华夏开国皇帝。弘威大帝的头像了。

    这头像画的微妙微翘,栩栩如生,头发丝都能够数清楚,而领口上的金龙图案,栩栩如生。另一边,大秦的国徽、国旗都是有的。

    “就是这一套了,看着就带劲!”陈登拍了板。

    于是,三人一方面找来大匠,开始刻制钞票模板。另一方面。又寻找钞票的纸张。

    最终确定,用华夏特殊的一种纸张,“桑皮纸”为载体。桑皮纸呈淡黄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可见明显的纤维结构。明清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基本上为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观及手感美观。

    有着千年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程闵之后的后世记载。桑皮纸,古时又称“华夏纸”。起源于华夏帝国时期。其以桑树皮为原料,主要产于华夏内地的中原地区。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华夏年间,扬州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该纸因时代而名,称为华夏纸。

    就此,程闵调集了九九八十一位雕刻顶级大匠,每人负责图案的一部分。机关大师黄承彦,亲自操刀,手法更是独到,专做暗记。就此,制作出了一文……一贯、十贯、……,到百贯的钞票模板。

    之后,程闵下达诏令,九九八十一位大匠制作模板有大功,赐予勋爵位,赏赐豪宅家丁侍女金钱无数,个个让他们提前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整日里黑衣卫在内守着,情报卫在外盯着。直到这些大匠死去,就在也没人能够制作出一模一样的模板。而人们用惯了之后,稍微鉴别,就能分出真假。

    五月初,大朝会。

    皇帝老儿还没有来之前,以徐庶为首的文臣,便议论纷纷起来。

    “皇上若一意孤行,要用纸钱做交易的货币,咱们就死谏!”

    “对,死谏!”

    群臣义愤填膺,实在无法忍受,用粗陋的纸钱当货币。用金块子,银块子也行啊。就连军师们,也是无法理解。

    当然,军师们并没有冒然参与,他们多想的是,这白花花的纸钱,太容易假冒了,这不是明着将华夏经济往火坑里面推吗。

    这边罗马的经济没有崩溃,华夏的经济,就要被弘威大帝的奇思妙想搞垮了。

    赵云、典韦这些带兵的将军们,不考虑这些繁琐的政务。他们只考虑一件事情,皇上说打谁的时候,怎么打,才能将谁打的更惨,打的合皇上的心思。

    “皇上驾到!”总管三德子这一嗓子,将议论皇上怎么昏的文臣们吓了一跳。

    庄严的乐声响起,程闵穿着明黄的龙袍,皇冕珠帘稀里哗啦声中,上了五丈高的龙台。心说这看着恢弘气派,可这每天都要爬五层楼,谁爬谁知道。

    他这边坐定,龙台下,大殿中,文武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万岁。”

    这边武将一个个站了起来,对面文官没一个站的,个个脸红脖子粗。

    “怎么个意思?”程闵心里嘀咕了起来,“这是跟谁干仗了?”

    就见儒家第一人,衍圣公孔融首先爬了出来,抱着朝板,抬头望去,一脸激荡,“皇上,您还要发行纸钱吗?”

    程闵一皱眉,心说好呀,这是跟朕干仗了!“不是纸钱,这跟烧纸的冥币不同。这是钞票。活人用的。”

    “活人用的纸钱,这更了不得了!”孔融一阵哆嗦。“皇上让活人也用纸钱,这颠倒阴阳。成何体统。若是皇上要用此国策,臣一死……。”

    “臣也情愿一死!”

    于是,文臣群情激动,个个抱着朝板,要去死。

    武将立刻就傻了眼,心说这些读书人都神经了不成?这钞票挺好的一个国策,以后不用抱着大木箱子上街买东西了,不是挺好嘛。

    文臣手舞足蹈,军机处的军师则是垂着头。跪着不说话。

    程闵面皮一阵乱颤,心说你们都死了,合着就朕是天下第一昏君,你们都是名垂青史的诤臣!

    门都没有!程闵大手一挥,“要死的等一会再死,先跪一边去!”

    群臣有些傻眼,本以为自己这边要死,皇上一定会宽慰,收回诏令。没想到还来了等会再死的口谕。顿时一个个心慌慌,擦着地板爬到一边跪着去了。

    军师们则依旧是垂着头,跪着没动地方。

    “传,陈登、马钧、黄承彦上殿。”秦峰说道。

    不一会。三人来到,行礼、起身。

    程闵便让陈登,拿出已经制成的钞票。给要死要活的文臣们看。又让马钧,拿去给武臣们瞧。

    “孔老大人唉。这就是新的货币、钞票。可不是白花花的纸钱……。”陈登递过去说道。

    孔融接过来看的时候,身后、四周突然伸出来一圈脑袋。同瞧。

    “咦,这钞票真好看,做工精致!”

    “呀,还有皇上的头像!”

    “好好好,人们花钱的时候,就能想到皇上的功德,不错不错。”

    群臣发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并不是圆圆的,中间一个方窟窿,粗制滥造的纸钱。他们没见过钞票,顿时生出想要花一花的念头,也就开始接受这钞票。

    赵云接过钞票,摸着上面的纹路,赞叹道:“实在太好了,有了这些钞票,民间的交易就能够方便很多。”

    “就怕仿造……。”跪着的郭嘉提醒了一下。

    于是,黄承彦就亲自来解说,“钞票绝对不会出现假冒的。因为这些参与制造的大匠,每个人都有独到的刻法,就如同每一片叶子不同一样,其他人就算是模仿,也模仿不了真髓,一看就知真假。”

    “并且,皇上还由此想到了活字印刷。有了这活字印刷术,就能够大规模的印制各种各样的书籍。以往不是活字印花,都是只能用一次的雕版。以往每印刷一页,由于文字的不同,就需要雕刻一版。工作量极大,还是一次工。”

    贾诩大声道:“皇上英明,之前的书籍都是手抄的,所以书籍昂贵,普通人买不起。有了这活字印刷,天下人都可以买得起书,家中有自己的书,那才叫读书人。”

    孔融大喜过望,那我儒家就不是弟子遍天下了,而是天下人都是弟子,这可了不得了。他又爬出来拜道:“皇上发明的这活字印刷术,能够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皇上宣教的功德,比我祖先孔子还大,皇上才是真正的圣人再世,教化万民。“

    群臣不免想到,孔子教化万民成圣,皇上这国策一出,可就将孔子比下去了。

    “皇上教化天下,圣人在世……。”群臣一起拜道。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开银行

    程闵哈哈一笑,心说:“朕这圣人可是“大水”呀。”他便对跪着的孔融等人道:“怎么,朕的诤臣们,不寻死觅活了?”

    “啊!”孔融老脸一红,道:“只以为是白念念粗制滥造的纸钱,原来真是此钞票非彼纸钱。臣愚钝,一开始会错了意,皇上恕罪。”

    一见衍圣公都请罪了,其余等人个个“哭天抹泪”,呼道:“臣被误导了,请皇上赎罪。”

    孔融气的一阵哆嗦,心说你们这些小王八蛋,有事的时候求老夫顶,出事的时候全推到老夫身上,亏着你们每天还拜我祖先。

    然而没有办法,谁让孔融挑的头。

    而群臣不免想道:“您老人家是孔子的嫡传,那孔圣人就是免死金牌,皇上一定不会将您老怎么样的。这黑锅我们可没有免死金牌,还是您老自己背了吧。”

    其实呢,程闵也是知道,孔融等人也就害怕是“那种粗制滥造的钱”,容易造假,也有失国体,所以反对。这边既然不反对了,程闵也就饶恕了他们。

    后来,百姓们用上了钞票,见到有弘威皇帝的头像,便亲切的叫做“程大头”。后来呢,小一辈的成长起来,便感到程大头虽然亲切,但不够尊重伟大的太祖老人家。于是就改了称呼,叫做“程爷爷。”这“程爷爷”就很尊重,很和蔼,很亲民了。于是,就沿用到了很久很久以后。

    然而,这是后来了。程闵这边还没有来得及发行“程爷爷”,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弘威大帝发行新式货币钞票,百姓交易便利。又创出活字印刷术,人人有书读。真乃利国利民,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群臣激荡,大唱赞歌。真想马上将弘武大帝的画像,往那孔圣人画像上面一挂,也好每日顶礼膜拜。然而想想还是算了,这样的事情,还是等弘威大帝驾崩后再说吧。

    “臣庞统,有本启奏!”众人大唱赞歌的时候,庞统却是一副办事的模样。

    老贾诩一摸胡子,心说这小子开窍了,皇上最不喜欢的就是拍龙屁,最喜欢的就是办实事的臣子。

    果然,弘威大帝程闵不去回应大唱赞歌的臣子,只是对庞统道:“庞爱卿,你有何事启奏?”

    庞统这边袖子一甩,朝板一举,道:“皇上,微臣负责刑部一来,各地的治安是好的,刑事案件发生率很低。然而随着商业快速发展,许多人想要经商或是扩大规模,就四处借债。就出现了专门放债的,然而利息很高。稍有差池,一段时间还不上,就是利滚利。因此,各地这样的借债案件发生率很高。”

    “高利贷!”程闵十分不悦,“这样的人要严厉打击。”

    “皇上所言甚是,这样的人是要严厉打击的。但是,双方都是有文书画押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许多人因此也没脸来告官,他们“地下交易”,各地衙门很难察觉。”

    弘威大帝闻言点头,这高利贷,后世法律十分健全的年月。还屡禁不止,就别说古代了。

    庞统就又说道:“臣就想。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商人们周转。或是百姓创业,都有作难的时候。若是有个什么国策,能够惠及到他们。有个公平公正的举债渠道,一定对国家的商业发展是有大好处的。”

    群臣闻言点头,心说不亏是凤雏。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对快速发展下,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于是,群臣脑筋开动了起来。“公平公正的举债?”

    “这无利不起早。谁不想多赚钱。”

    “让借债的放低利息,不现实呀。”

    群臣一阵头大,琢磨不出来。

    随后,弘威大帝哈哈一笑,道:“这个小问题太好解决了!”

    这牵扯到整个商业的问题,竟然是小问题,还太好解决了!群臣惊悚,然而他们又一想,皇上是圣人。咱们是凡人。凡人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在圣人眼里,那都是小问题。

    于是乎,群臣一起躬身道:“恭听圣训。”

    程闵笑道:“开银行!”

    “开银行!”

    “啥是银行?”群臣蒙叨叨。

    程闵心说古人真是太可爱了。啥也不懂。能够令英才们发晕,弘武大帝很有感觉,笑道:“华夏皇家银行!”他拿起御书案上的“程爷爷”。心说无巧不成书,发行货币也是需要银行的。他扬了扬道:“专门发行货币钞票的机构。朝廷担保,百姓有余钱的时候可以存进银行。给利息。兑换的时候,正好给与这种纸币。百姓缺钱的时候,可以来银行借贷。”

    朝廷担保,那就是十万里河山的华夏帝国担保,那就是弘威大帝担保。那别说一张钞票了,便真是一张冥币。华夏朝廷说它有多少价值,它就有多少价值。

    有朝廷担保,弘威大帝担保,这货币就能够顺利发行,并被华夏百姓认同。这个道理,百官是懂得。

    文武百官一开始有些傻眼,当琢磨一番后,震惊了。

    群臣一开始还在担心货币的推广,现在好了,有了银行,又能发行货币,又能借贷。既解决了货币的发行问题,又解决了百姓借债的闻听,一举两得,实在是玄妙。

    弘武大帝随口道来,就解决了涉及国本的大问题,圣人也无法这么快解决,只有神人才有这能力。

    群臣佩服的六体投地,呼道:“皇上真乃神人也!”

    得,弘威大帝又升级了。

    “皇上圣明!”

    “英明!”

    群臣喜悦又有好国策诞生,将来发展,功绩大大滴,一个个大唱赞歌。

    然而,当大殿充满赞誉声音的时候,陈登却是一脸担忧的走了出来,奏道:“皇上,若是给利息,岂不是要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