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间有正道-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娥啐了他一口,真诚地说:“倒过来了,说我对不起你才是。”她顿了顿,眼睛不望出奇,但却十分认真地说,“这些年我算想明白了,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人。人要有良心。有良心的人是好人,有良心的人最美。长得如何只是一张壳,说不上什么美或丑。只看面貌不看人心的人是糊涂人。不是你,我美娥早死了;不是你,我的山珍也早死了;不是你,我母女不会有今天;不是你,我美娥能这样体体面面活在人前?从昨夜起,你就是我美娥最恩爱的丈夫,谁不承认,我美娥同他拼命!”
(本章完)
………………………………
第250章
贾出奇哭了,放声痛哭了一会,弄得山珍茫然不知所措,只是呆呆地望望父亲,又呆呆地望望母亲。但她知道父母不是在吵架,从记事起,她从没看到父母生过气,吵过架。
山珍八岁的十月里,李美娥的肚子又显出来了。贾出奇就怕美娥吃不好、睡不好,更怕她干活有闪失,家里家外的活他全包了。他成天不知疲倦,总是乐呵呵的,有一点闲空就拉着山珍陪美娥说闲话,逗得她母女哈哈笑。
第二年四月中旬,正是布谷鸟满天叫的农忙时节,李美娥生了个胖小子。是三爷爷大媳妇接的生。又是整整一个月,贾出奇不让李美娥出大门。贾山珍成天不离她小弟弟。为了不忘江村人的恩德,贾出奇给儿子取名小江。小江出生的第二天,贾出奇给江村每家送了十个染红的鸡蛋;小江三十天的时候,贾出奇办了一桌丰盛的家宴请了每家的女主人。
贾小江九岁时,李美娥又生了个胖小子,取名小村。还是三爷爷大媳妇接的生。贾出奇还是给各家送喜蛋,还是请各家主妇喝满月酒,满脸喜气,浑身是劲。
贾小村四岁的腊月里,二十岁的贾山珍被老奶奶大儿子要去做了孙媳妇。
贾山珍三十一岁的春天,贾小江娶了三爷爷的孙女儿江梅做妻子,年底就添了个男婴。李美娥给他取名念甄。
贾念甄五岁的夏天,李美娥得伤寒病去世。去世前三天,李美娥抓着贾出奇的手,声音微弱,但很坚定地说:“我美娥今生有你做丈夫,是我美娥天大的福气。我死后,让山珍、小江姐弟俩留在江村,你还是带小村去马村找我小姨夫马知孝,请他老人家给你父子俩作个安排。年年清明、冬至,你带小村上我父母坟、烧点纸钱吧!”贾出奇哭着说:“你别瞎想,等你好了,我俩带小村去马村找你小姨夫。”李美娥只是摇了下头,此后再也没说话。李美娥走完她人生五十五个年头驾鹤西去,江村一片哭声,全村人出动,送她上山,为她筑了一座高大的坟,上面铺了一层草皮。第二年春天,整座坟成了绿茵茵的绿毡包。
为李美娥守了一年坟,李美娥祭日那天,贾出奇领着子孙们上坟哭祭了一番。贾出奇对着绿坟说:“念甄奶奶,你在下面不要累,要吃好,不要怕花钱,山珍和小江、念甄他们都留下来为你护坟、烧纸钱。我明日就同小村去马村,一定按你吩咐的去做。我只要活着,每年来给你烧一次纸钱。”
第二天一早,贾出奇就同小村告别江村,踏上回归的路。贾出奇父子俩一人一个大包袱进了马村马知孝的家。马知孝一眼就认出贾出奇,他叫贾出奇父子不要自我介绍,而是亲自把马知书找了来。知孝、知书两人将贾出奇拉到房里,知孝告诉贾出奇:“那年贾有仁尸首殡葬后,贾传礼执掌贾家大权。他知道你俩失踪后,就断定你是凶手,日夜派人查访你和李美娥。不久,贾传礼派人暗杀了李美娥的父母、哥嫂和两个小侄子,夺了李美娥家四亩麦稻两季的田。去年贾传礼的三儿子贾庆发中了举,贾传礼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城堡式的贾府庄园,把贾传礼家左右十几户姓贾的人家全部迁到卧马山西麓山脚下建立了一个新村,叫做小贾村。你大伯家是小贾村东头第一家,好认得很。如今贾传礼家武师、打手一百多人,势力大得很。贾传礼二儿子贾庆祥在上海、亢州、高城开了六七家贾家茶庄,钱多得很。你一旦被贾府人认出,你父子必死无疑。”
贾出奇听了既恨又怕,大骂一声:“拼了,杀掉****的贾传礼!”“不可!”马知书对贾出奇说,“你姨父是我嫡堂兄长,你且说贾有仁是怎么死的,这些年你和李美娥是怎么过来的,现在有如何打算?”贾出奇将贾有仁如何强奸李美娥,他如何砸死贾有仁,如何跟在美娥身后跑进北大山,如何在江村落脚添了三个孩子,如何遵照李美娥遗言领小村来马村找姨父安家等等经历细细说了一遍。马知孝、马知书都泪流满面。马知书忿然说:“贾有仁死有余辜,只是苦了你们了。我和你姨父立马满村凑钱,今夜送你父子去小贾村找你大伯,在那里安家立命吧。”
知孝、知书在村里借了一个时辰的钱,只借了二两多银子,递给贾出奇时,很难过地说:“实在对不起姨侄女婿呀!”贾出奇说:“我也带了五两多银子,我父子俩有的是力气,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晚饭后,两位老人亲自送贾出奇父子俩去了小贾村。
贾大伯去世多年了,他儿子贾老好见到贾出奇就抱头痛哭。他俩哭了一会后,贾老好对马家二位老人千恩万谢,说了不少感激的话。瞅了瞅小村,他说小村像他妈。知孝、知书说到贾出奇父子俩安家生活的事,贾老好说:“莫愁,莫愁,贾大人一家去江南落户了,四间屋的钥匙丢给了我,开的六亩荒也给了我,床铺、衣柜、桌子、板凳、锅瓢碗盏、要用的农具,统统齐全。只是要置办夏天的蚊帐、簟子,冬天的被褥。米、油、盐、柴草暂在我家拿。”知孝、知书、出奇、小村听了都十分高兴。
知孝、知书临走时,都发愁地说:“天长日久,就怕贾传礼这个老狗得了消息,贾出奇父子就危险了啊!”“放心,放心!”贾老好肯定地说,“小贾村去年被逼搬迁时,人人痛骂贾传礼要绝子绝孙,发誓不与贾传礼家来往。当年传说贾出奇杀了贾有仁,我们小贾村这些姓贾的个个高兴,背地里都夸贾出奇是好汉,为大甄村人出了口恶气。李美娥一家人被灭后,谁不咬牙切齿咒骂贾传礼?小贾村人要是晓得贾出奇回来了,还不把他捧上天?”知孝、知书两位老人见如此说,也就放心地走了。
(本章完)
………………………………
第251章
贾出奇为防意外,就是从地里到家里,从家里到地里,从不外出。每年清明、冬至,他总是夜里上坟、烧纸钱。整个村庄人都十分爱护贾出奇,无人提贾出奇的事,时间长了,小字辈们竟都不知道贾出奇的那些事。
落户小贾村这年腊月二十六日,贾出奇领着小村回江村过年,上了美娥的坟,诉说他和村儿已在小贾村安家落户,生活可过,并告诉美娥:他决心让小江改姓李,续李家香火,也告诉她,他和小村再也不回江村看望了。之后他挨家挨户拜望谈心,大年初四就同小村回了小贾村。
刚出正月十五,贾老好女人把三哥的小女儿汪传凤讲给贾小村做媳妇,后十月里,两人就结了婚。第二年八月底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取名怀李。贾出奇和贾小村都暗暗称奇,说他极像他奶奶美娥。贾出奇把他当作活宝贝,但从不给他讲自己和美娥的事,也不允许小村给家里人说这些事。
贾怀李十八岁的夏天,贾出奇病重,他反复给小村说:“决不能让怀李知道我你妈的事。出了小贾村,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我的名字,有人问,就说我叫贾老好。”三天后就闭目西去,被葬在卧马山下贾氏老茔地。
贾怀李二十岁那年娶了个外来户的女孩杨月英作妻子,生了个儿子叫贾大宝。贾大宝貌似其父,精明活泼。
马小福说到这里,深深叹了口气说:“民国元年,我把女儿菊花嫁给了贾大宝。”听到这里,人们都呆了,贾忠已伏在桌上哭得不能抬头了。
人们忘了喝酒吃饭了,人们都沉浸在贾忠家几代人那喜怒哀乐的故事里。
好一会,马大文揩着泪眼问贾忠:“你怎么去了贾家茶庄呢?”贾忠抽泣着说:“也就是结婚那一年清明,贾庆祥在老茔地见到了我。他说我英俊精明,就要我携妻子去亢州做他随身使唤的听差。我那时就想出去见见世面,又贪图每月四块银元的薪水,欣然应允。贾庆祥要我尽快去亢州贾家茶庄找他。我回家同爷爷、父母亲商量,他们认为不能子子孙孙缩在小贾村,完全同意我夫妇俩去亢州。我夫妇又去马村,岳父一家也都同意,只是要我事事小心谨慎。我夫妇去了亢州贾家茶庄,梅晓丹一见大喜,安排马菊花下厨房,安排我作贾庆祥夫妇的听差。几个月下来,梅晓丹觉得我办事勤快利索,将我改名叫贾忠,每月加了一块银元。”贾忠悔恨地说,“马菊花只是说贾府人心恶,我还不信。要不是她昨晚要同我翻脸,今天我还不愿来。我险些成了梅晓丹的帮凶,对不起甄家,对不起我的曾祖父母,更对不起曾祖母的娘家一家!”说着,他又号啕大哭地说,“我曾祖父、爷爷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些呀?天啦!”
贾忠主张立即回小贾村种田,李传根不同意,要他仍回高城做生意,继续敷衍梅晓丹,等待时机再说。马小福吩咐将菜饭加温加热,大家胡乱吃了一些。
民国十二年,甄念祖送信去华章武馆,被一个武馆徒弟叫花大平的带去彭湃主持的农讲所听了一次课,虽然似懂非懂,但是感到十分新鲜。他回到独大院偷偷告诉了念平,念平说给怀关听时被甄思李听到了,他严肃告诫念祖、念平不得外出活动,说时局****,免惹灾祸。赖晴莲、武迎春知道了很害怕,一再告诫念祖、念平不得外出惹祸。但甄思李似乎想到了什么,除要念祖他们苦练功夫外,还要他们拆枪、组装、上弹,在地下仓库里练习射击,练跑射、空中翻身射。说练枪是为了保护独大院、武馆,但不能被外人知道。
再说李守诚和妻子康英奉师傅赖无忌指令去了高城。一路上,农村凄凉,城镇萧索,满目吃讨,行人稀疏。李守诚夫妇无意观望,一心赶路。
这一天黄昏时分,夫妇二人问到了大肚汉饭店。李爱武正站在门口看着一辆马车进院子,同车上下来的李传根、马大文、贾忠、马菊花、贾小莉打着招呼,李守诚问他老板李传根,以及李爱武、甄思兰是否在店里?李爱武瞅了他俩一眼,说他就是李爱武,反问他俩尊姓大名,因何找他?李守诚报了姓名,说他俩从广州来,有情况向他们通报。李爱武抱拳作揖,连忙请他俩进店,领他俩去了他的小客厅,同时招呼李传根等都跟了来。
喝茶时,李守诚将汪立人一家人去广州买动军官刺杀甄思李未成,汪立人及其把兄花有艺反被郭敬廉所杀;甄思李一家及武迎春母子秘密地住进郊区独大院,以及革命军准备同北军开战等情况,详详细细说了一遍。最后,康英说:“师傅吩咐,现在时局动荡,而贾家寻仇之心不死,不知何时又会卷土重来,对老家兄弟们很不放心,所以特意命我夫妇前来通报情况,建议你们告诉龙村、大王村、蛇滩,时刻严防贾家以及官府的毒手,轻易不要外出活动,要静观时局变化,待机行事。并要求老家同广州武馆一有重大情况,要及时互相通报,以便决定举止。”
李传根叫贾忠将亢州梅晓丹派他一家定居高城,打探甄家派何人刺杀了贾一枫、贾云,以便寻机报仇的事对他俩说了一遍。接着贾忠又告诉大家,梅晓丹派女婿汪立人去广州暗杀甄思李一家和派贾忠回高城打探刺杀贾家叔侄的凶手之前,已要贾云的夫人伍艳携子北去京城,伍艳登车时表示抚养儿子成人,寻机报仇,一旦有机会,立即派人南下亢州通知婶母。
酒席上,康英感慨地说:“大诗人白居易说‘害人掠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贾家掠民害民就是豺狼,走的是邪道;甄家忘命地保护贫苦的庄稼人,走的是正道。善良的人们总是忘命地帮助甄家,狠杀贾家。贾家每次网罗恶徒,勾结官府,杀害甄家人,每次反是死更多的人,损更多的财。贾家越斗越冷落,甄家越斗越兴旺。天主正道啊!”
(本章完)
………………………………
第252章
贾忠激动地说:“我险些帮着豺狼吃人,我要赎罪。我一定按李老板说的去贾家做眼线,为我曾祖母报仇!我原想还叫贾大宝,现在不想改了,就叫贾忠,忠于曾祖父母,忠于小贾村人!忠于甄家人!与贾府势不两立!”李守诚夫妇很是不解,李传根作了简要的介绍。李守诚怒骂:“真是坏种传代,一代比一代坏。坏种不绝,善人受害。我此生坚决跟着师傅杀坏种,刀斧加颈也不变!”一时间,人人发誓,快人快语,义薄云天。可见人心还是厌恶喜善,激浊扬清的。中国总会有“大道之行”那一天!
第二天李爱武夫妇驾马车去了大王村、龙村。李守诚夫妇休息了一日,即动身回广州。
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于北京病逝。
对于一系列的政局改变,胆小守旧的赖无忌害怕了,他对子女、徒弟们说:“国事难料,非凡夫俗子所能知。郭敬廉就是聪明,他离开了李旅,回到了他的家,耕耘度日,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练武人的宗旨是保身保家,也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但不是打倒一个政府,建立一个政府。这样做,要杀戮好多人,而这成千上万的被杀的人,个个皆是恶人?不明所以就杀人,杀了善良的人是罪过呀!何况枪弹难防,不可作无谓的亡灵。”接着他严厉禁止徒弟外出,采购生活必须物资者除外。私自离馆者,作自动退馆论处。独大院当然也在赖无忌所论之列。
贾敬梅呢,既不愿卷入革命大潮,也不愿闭门修身,她全身心沉入于报杀父杀兄杀夫之仇中。仇恨使她蒙住双眼不看世事,仇恨使她不愿料理家务、教育儿子,仇恨使她叛经离道忘掉贞操。自丈夫汪立人死后,她没有听蒙面人的告诫回亢州安身,而是反其言而行之,坚决带儿子留在广州,想独自闯荡,了却复仇之愿。
为了复仇,贾敬梅决心豁出去,什么也不想顾了。她重新雇了个三十岁的女人来家专职服侍九岁的汪子华,雇了个四十岁的女人买菜、做饭、扫地、照料门户。她自己则终日思考着报仇的事。
她认为丈夫走黑道、白道的路子是正确的。只是时运不济,贾家南下,甄家北归。可汪立人、花有艺到底为何人所杀呢?说是甄家,甄家不可能知道汪立人来广州,更不可能杀掉花大哥,最不可能的是留下贾敬梅母子。华章武馆所为?不可能。汪立人来广州从未与武馆人打过交道,何以招致杀身之祸呢?是黑道吗?汪立人从未与花有艺联手对付过黑道上人呀?是官府上人吗?更不可能。汪立人从没有得罪过任何部门的人,而且若是官府所为,官府可以寻个借口冠冕堂皇地将汪立人逮捕入狱,何必派人刺杀,而且连花有艺也杀了呢?她想,杀手极有可能来自军队,很可能是军队里参与筹划者因汪立人、花有艺赠重金而诱发他杀人劫财。那么,既为金钱,杀手为何不在两家搜掳金银呢?是否因汪立人、花有艺赠金不公,而引发筹划者某某怒杀呢?贾敬梅的思路在此凝滞了,觉得很有可能,于是她想去找军队。可是军队驻扎哪里,这几个人是何面貌,她一无所知。她只知道营长张求贵、排长杨大吉、副排长郭敬廉这几个人的名字。她恨自己那时为何不见见他们,为何不同丈夫一道去军营了。在万分苦恼中,她突然想到仇长河,对,是仇长河出面找张营长的。而仇长河同花大哥情深意笃,常去花家喝酒,常如锦肯定同他忒熟。想到这里,她立马去见常如锦了。
花有艺被杀后,常如锦除买菜、买米、买油盐外,闭门不出。她想到了好几个恨花有艺的人,但总觉得他们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本事杀花有艺,而且连她与花有艺同床都没有被惊醒。当她得知汪立人与丈夫同夜被杀,她对刺杀丈夫的真凶的猜想,更是坠入雾里云里。她不想报什么杀夫之仇了,她想凭家里的积蓄舒舒服服过完此生算了。
这日上午十点钟,常如锦刚漱洗完毕,沏一壶茶边喝边吃糕点时,贾敬梅拍门了。她想,是谁呢?多日不见有人来呀?心里想着,脚步移动着,慢慢地开了门。两人见过两面,今日一见,玉口未开,珠泪双双滚落。常如锦插上门闩,搀着贾敬梅进入客厅。往事不堪回首,提起各自的丈夫,两人伤心地哭了起来。好一会,贾敬梅告诉常如锦:“大婶,那个杀千刀的杀了我丈夫,还警告我带孩子回亢州。我偏不离开广州,我要报杀夫杀父杀兄之仇。我不信女人就不能报仇!”贾敬梅两眼喷着仇恨的火焰。
常如锦颓然地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无力报仇了,等我到阴间向他请罪吧。”顿了顿,她叹了口气说,老花命中注定打那一劫死,是躲不掉的,我认了。”贾敬梅心里很恼火,觉得这个老女人不可理喻,不想同她谈了,强忍着气说:“我来,是想问大婶:仇长河家住哪里?”常如锦骂道:“这个东西真不是个东西!老花走了,他一次也不来看我,什么东西!”贾敬梅又问了一遍,“噢,噢,对”,常如锦似乎在气愤的情绪中清醒过来,“那东西家很近,从我家出去向东,遇第一个路口向南,过十一个门面就是他家,门前有两棵冬青树,像两片大绿尿布把着门,好认得很。”贾敬梅急忙告辞,常如锦也不留她,贾敬梅后脚刚跨出门,门就“啪”的一声关了起来。
仇长河的家确实好认,贾敬梅没问人就找到了。贾敬梅轻轻敲着铁皮包着的双扇院门,门开了,一个较有风度的四十来岁的男人惊疑地问她找谁,她说找仇长河先生。仇长河见她二十几岁,模样俊俏,举止文雅,言语礼貌,陡然生起特别的好感。连忙请她进了客厅,并很快给她沏了一盏加盖的龙井茶。待他知道她就是汪立人的夫人贾敬梅时,他万分悲哀,真诚地陪着贾敬梅流了一会泪。
(本章完)
………………………………
第253章
贾敬梅揩干眼泪,向他打听张求贵他们的住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仇长河坚决否定,说张营长和两位排长根本不会对汪立人的赠金有什么想法。说张营长接了银子,首先给情报排以及他的二营官兵补发了三个月的欠饷,其余银两交他表弟杨大吉保管,嘱咐他按月发饷。张营长二千两,两个排长各五百两,都是汪立人当众赠送的。人人都知道张营长私自调兵遣将担着极大的风险,谁也没有异议。而且当时郭排长还没有点兵,知道这事的就是张营长、杨排长、郭排长、花有艺、汪立人和他六个人。张营长和杨、郭二位排长对汪立人无比感激,又没有计较银子多少的意思,决不会加害花有艺、汪立人二人。
贾敬梅一听确实在理,只是自言自语的发问:那凶手该是谁呢?仇长河问:凶手身高、面相、口音如何?贾敬梅说:“蒙了脸,中等身材,极其矫健,是本地口音。他没有伤害我母子,也没有索求银子,还要我母子卖掉房屋、茶庄回亢州。”仇长河愣了好大一会,说“此人非恶徒,杀花有艺、汪立人必是除仇无疑。”贾敬梅说:“仇大哥,说句不该说的话,是不是张营长等拿了银子后不想动用兵士而杀人灭口呢?”“不会,不会,张营长和郭排长夜探华章武馆,发现甄家人去楼空,当即捉了个武馆账房唐先生核对,证实甄思李一家回老家陪老娘度日去了。你想,这一切不足以证明张营长等人是在尽力而为吗?岂有得了钱财杀人灭口之意?”贾敬梅无言以对,喝了两口茶,要求仇长河带她去见张营长。仇长河说:“十天前,张营长已奉命率领情报排离开广州了。”贾敬梅悻悻地走了。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后,仇长河一家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广州。贾敬梅只好忍气吞声巴结常如锦。她每次去都要带礼物去,有时带件把衣料去,只字不提报仇的事,口口声声说她在广州举目无亲,唯有常大婶是她的亲人。常如锦开始喜欢她了,认为她知书明理,很懂得体贴孝敬长辈,觉得一个年轻女人领一个孩子在广州立足真不容易。于是她嘱咐贾敬梅要把她家当作自己的家,把她当作亲婶娘,有空就常来。贾敬梅亲昵地说:“啊哟哟,你老到现在还看不出来?小女子早就把你当亲娘待了,还当作婶娘呢!”把个无儿无女的常如锦高兴得泪如雨下,把贾敬梅送出门外好几十步。
端午节这一天上午十点,贾敬梅左腋挟着一套衣料,右手拎着一只母鸡,叫开常如锦的院门。常如锦一见就嗔道:“每次来都要带许多东西,不花钱吗?又不是到外人家!”贾敬梅甜甜地笑着道:“娘真是老了,花一个钱两个钱是女儿的一点心意呀!”常如锦咧开了嘴,把东西接过来,连催她进了客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