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族第一帝-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能初步掌握并且加以利用。

    苏辰看的很认真,逐字阅读,不断在另一张空白折子上写下批阅和建议,足足半个时辰,他才看完了折子的全部内容,

    “不错,这三人不负朕所望。”

    苏辰满意的吐出一口,灵气运转,手掌微微一捏,在灵气的作用下,整个折子顷刻间化为粉末,洋洋洒下。

    这等机密,自然要妥善处理,不能轻易泄露。

    而且今天送来这份折子的人也不是外人,而是郭嘉本人。

    “去,你亲自把这份批阅送到郭嘉手上。”

    苏辰将自己写好的批阅递给了离捻子。

    “喏。”

    离捻子慎重的接过折子,在几名御林军的保护下匆忙离开皇宫。

    一个时辰后,离捻子回来了。

    “帝君,折子送到了,万无一失。”

    “嗯。”

    “帝君,老奴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需禀告。”

    “说。”

    “老奴在回来的路上,途径军机阁,正巧看到了管夷吾大人,他说是有话转告帝君。”
………………………………

第一百零五章 秋会大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

    “什么话?”

    苏辰抬起头来,看向离捻子。

    “管夷吾大人说,今日恰好是秋会举行的日子,问帝君有没有兴趣驾临秋会观赏。”

    管夷吾原本正好是要去御书房面圣,正好看到了离捻子,就拜托离捻子转告这件事情。

    这只不过是管夷吾的一个提议,并非是什么重大事务,所以他也乐得不用再跑腿一次了。

    帝君若是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咱做臣子的也不能强求。

    “秋会?朕去那里做什么。”

    苏辰哑然一笑。

    秋会是大夏皇朝的传统节日,其意义就差不多雷同与地球上的端木节、重阳节。

    秋会顾名思义,是在初秋举办,寓意是庆祝丰收,畅享来年好年景,一般在刚入秋的当月中旬,大夏皇朝的各大城池都会兴办秋会庆祝佳节。

    秋会有官方举办,也有私人组织,帝都也年年有秋会举办。

    一般来说,都是些文人酸士在里面饮酒作乐,做做诗词,搂着美姬,饮些美酒,不胜快哉;当然也有武人举办的秋会大比,不过比较少就是了。

    苏辰就算是时间再多,也没必要闲着去秋会跟一帮子不认识的人去饮酒作乐吧?

    他即便是想庆祝秋会,甚至是招来美姬歌舞,招来百官奉承,想多快活就有多快活。

    “老奴听管夷吾大人说,今年秋会格外不同。由于帝君前不久下达的改革策略,尤其是帝都太学组建影响深远,赢得了举国十大郡所有文士武人们的赞誉。”

    “今年帝都的秋会上,是军机阁一手兴办,大人们想借此佳节汇聚更多的大能者们,悬赏收集更多的策略典籍和修炼秘法。”

    “管夷吾大人说,虽然军机阁的名头大,吸引了十大郡不少的大能者们前来参加秋会,但他们还是担心影响力不够;故而他想请求帝君如果若是愿意,务必参加今年帝都的秋会。”

    离捻子解释完了,苏辰也听懂了。

    搞了半天,是你们组建帝都太学,想要收集民间的妙法典籍作为教学资本,所以搞了个有偿悬赏。

    然后,你们又担心军机阁的牌子不够大,想让朕过去镇镇场子是吧?

    “真是荒唐。”

    苏辰摇头,哑然失笑。

    不过仔细想想,军机阁的这办法确实不错,对于大夏皇朝而言,每个城市自然有自己的学院,帝都也原本有高等学府,但由于人人自珍敝帚,根本没有所谓的学术上交流。

    真正好的修炼功法,精妙的军策典籍,都在大儒、大能者们的家中藏着,谁会没事献出来?

    但凡有点真东西的世家们,谁会缺皇家的那点赏赐,凭甚要拿出自己的典籍?

    但如果是帝君亲自出面的话,如果拿捏得当,舆论方向操控得好的话,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你拿出了家中珍藏的典籍,就是在帝君面前露了脸,回头不管是在大夏皇朝整个政治体系上哪方面办事,那绝对有大好处。

    “帝君,那老奴去回绝管夷吾大人。”

    离捻子听了苏辰的话,连忙施礼,就要离开御书房。

    “等等。”

    苏辰仔细想了想,喊住了离捻子,改了注意:“罢了,就依他所言,你下去准备一下,秋会要开场了再来通知朕。”

    “喏。”

    离捻子恭敬应下。

    对于帝都太学来说,他们拥有很多帝君赐下来的高级军策典籍,但低级的很少啊!

    苏辰的大帝宝藏内,基本上看不到圣人等级之下的修炼功法,而且苏辰自己本身,虽然熟知不少修炼法法门,但他没必要去可以牢记一些低级法门啊。

    所以,帝都太学其实最困难的地方就是低级的军策典籍收集,只要度过了这个难关,其他的都好说。

    毕竟入学的学子们,总不能直接就跳级去参阅更高级的典籍吧?

    低级的功法很有必要收集,所以军机阁的目光就放在了民间的典籍收藏上面。

    只要帝都太学的收藏量提上来了,会怕没有学子慕名而来吗?对于一个学院来说,它最大的资本,就是它的教育实力!

    而藏书典籍,对于现阶段的帝都太学,就是最能体现教育实力的地方,也是真正能为帝君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基石和保障。

    军机阁也是苦心孤诣的为朕考虑,帝都太学越强大,朕未来麾下的臣子们才越优秀啊。

    罢了,不过是个秋会而已,就当去散散心吧。

    苏辰摇了摇头,继续沉心批阅折子。

    夜幕降临,苏辰已经处理完奏折,走出御书房外,离捻子适时的提醒:“帝君,时辰差不多了,秋会已经开始了。”

    “龙辇已经备好了。”

    “嗯,去招妲己来。”

    苏辰点了点头,大步向着宫外走去。

    秋会是佳节,苏辰自然会带上妲己一同前往,毕竟这个妮子在昨夜可是百般伺候苏辰。

    帝心大悦,自然宠爱有加。

    “喏。”

    离捻子点头。

    。。。。。。

    秋会举办的时间在戌时(1921),此时已经是华灯初上。

    相对于其他的城市而言,帝都的夜晚也颇为繁华热闹,别有一番韵味。

    秦衢河贯穿了整个帝都,是一条人造内河,鱼虾甚多,水光十色,各色画舫驶其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荡开一朵又朵的芙蓉莲。

    秦衢河上最大的一条画舫上,此时正是热闹非凡,大小官员络绎不绝,不时有仆人高唱一声,某某尚书大人驾到,让秦衢河畔的行人们纷纷眺望瞩目。

    他们知道,今夜帝都最大的秋会就在秦衢河上,就是那条画舫内。

    无数的达官贵人、江湖宗门的大能者们都想进入这艘画舫,因为听闻军机阁的大臣们会出现在这里,举行盛宴。

    同时也是为了收集天下军策典籍,为了建立帝都太学而做准备。

    “陈大人,好久不见啊。”

    “徐门主还是风采依旧,让老夫羡慕。”

    “哪里哪里,江湖中人,只能做些劳苦活计求生,比不上大人的潇洒。”

    画舫极大,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有百余人依次而坐,谈笑风生。

    秋会大宴,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机遇。

    认识不同的贵人,结交不同的人脉,扩展自己的关系网络,天下人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这个时候的秋会大宴已经举行到了一半时刻,军机阁大臣们也到了几名,以司马懿等人为首自成一个圈子,非是身份高贵之人都没资格靠近。

    司马懿不断举杯,笑意满脸。

    看起来他今天晚上的收获不错,应该是收到了不少世家门阀和江湖宗门的表态。

    就在这个时候。

    “哗啦啦。”

    画舫外,突然有一队百余人的御林军直接推门而入。

    人人佩刀,满脸严肃,杀意凛然,每一个都是混沌境的高手。

    全场顿时肃然,热闹的喧哗声音在此刻全部寂静,每个人都看向门口,震撼一片。

    御林军为何出现在这里?

    他们可是帝君的亲卫啊,那岂不是说。。。。。。

    就在这时,离捻子尖锐的声音在画舫外响起。

    “帝君驾到!”
………………………………

第一百零六章 秋日大宴的重头戏

    帝君来了!

    全场震撼,鸦雀无声,这太让人意外了。

    原本就有军机阁大臣们到场庆祝秋会大宴,如今还有帝君到场,这让整个场内气氛都不同了,此次帝都秋会大宴的意义也截然不同了!

    司马懿身边的一名贵人嘴巴大张着,满脸震撼的看向司马懿求证:“这就是你刚才对我提及过的,今晚的惊喜?”

    司马懿笑而不语,起身道:“快起来吧,迎接帝君。”

    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军机阁大臣们,他们率先出列,扫袖,跪在画舫大厅中央。

    “帝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军机阁大臣们的叩拜迎接,其他人也都纷纷反应过来,全部出列,跟随在军机阁大臣们的身后跪下。

    “帝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帝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帝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无论是文武百官、世家门阀、江湖宗门,在此刻都表现出了自己最恭敬的一面。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自持身份,因为他们即将面对的是这个皇朝最尊贵的男人。

    就在众人叩拜之后,清脆的脚步声响起,苏辰在御林军的簇拥下走入画舫内。

    无人敢抬头看帝君,只知道有人来到了他们面前。

    “平身吧。”

    苏辰扫了一眼画舫周围后,笑了笑,摆手道:“朕闻帝都秋会大宴开办,各位聚于此,为帝都太学出力,朕心甚慰。”

    “帝君谬赞了。”

    众人起身,纷纷齐声恭敬施礼。

    有大胆的人偷偷抬起头来,在这个时候偷偷抬头打量帝君。

    他们只见面前站着一位身材挺拔的男子,身穿玄色黄袍,头戴玉冠,威严不可侵犯,贵气凛然。

    便只是这么匆匆看一眼,就不敢再造次了。

    帝君身边站着的是妲己,面笼轻纱,气质冷淡,曼妙的身材深藏在白色宫装长裙内。

    她腰配长剑,无人敢小觑,妲己娘娘是大夏皇朝第二位传奇境高手。

    据说御林军总统领雷震子将军也是一位传奇境高手,有人曾经在帝都保卫战的时候看到他出手,更是看到了那漫天的雷霆天降。

    只是这个消息并不确定,无人知晓真相,军机阁和整个大夏朝堂也没有人明确的表示雷将军就是大夏皇朝的第三位传奇境高手。

    “帝君,请你上座。”

    司马懿非常恭敬,在秋会大宴上,早就留着一个空着的主位。

    本来人们以为这是司马懿的位置,结果司马懿来了却不坐,依然空着,直到现在人们才知道。

    原来这个位置,是留给帝君的。

    帝君要参加今天晚上的秋日大宴。

    想到此处,不少人都十分的兴奋,大部分参加秋日大宴的目的,就是为了结交朝堂百官重臣,其中军机阁大臣就是最吸引他们的噱头。

    如今帝君亲临,更是了不得了。

    若是哪个幸运儿有幸得到帝君的赏识,那当真是要飞黄腾达了。

    在司马懿等人的安排下,百余宴客纷纷落座两旁。

    御林军们留下一部分人站在大厅左右角落警惕,一部分人留在了苏辰身边,其他人出去守卫整个画舫。

    帝君出行,自然是要严密保护。

    虽然宾客们大多都抱着自己的小心思,但在帝君面前却不敢冒然开口,大厅内一片沉默。

    无人会小觑当今的帝君,八王之乱那么大的势头,都能被他给强势压制下来,并且最后一战大怒之下斩杀了数十万的俘虏!

    这是一位手染鲜血的君王,这是一位杀伐果断的大夏雄主。

    哪怕是地位再高的人,在苏辰面前,都不免心颤胆寒几分。

    “诸位莫要拘谨,朕今日不过是个看客,尔等自信庆祝佳节,”

    苏辰的声音温和,让人如沐春风。

    众人压力一松,心中也没那么紧张了。

    “来人,开宴。”

    司马懿得到帝君的态度,大喊了一声,美姬纷纷入内,屈膝低头端来美味的膳食。

    整场秋日大宴,共有贺诗题词、美姬歌舞、武人比斗等等一连串的表演性质的比试,在以往的秋日大宴上,得到比试名词的文人武人大多会得到主办方的赏赐。

    无论私人秋会还是官家的秋会,都是如此。

    今日帝君有在场,文人和武人们更是卖力,恨不得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在苏辰面前。

    苏辰倒也配合,点头微笑,当场嘉奖了极为世家门阀的年轻人、民间宗门的修炼者,甚至赏赐了一些虚职和头衔作为刺激。

    这些人不管身份如何,都是大夏的子民,再他们不做错事情的前提下,苏辰自然一视同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提拔一下年轻一代的人才。

    在秋日大宴的基本流程结束后,宴席也更换了好几轮,宴客们也都酒足饭饱。

    直到比试全部结束,司马懿咳嗽了一声,出列对着苏辰拱手道:“帝君,臣有一不情之请,万望帝君准许。”

    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了司马懿的身上。

    “说说看。”

    苏辰笑了笑道:“你我君臣交心,不必拘礼。”

    还是司马懿大人深得帝心啊。

    不少人在心中感叹,帝君已经是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下赞赏司马懿了,这份恩宠无与伦比。

    只有司马懿心里才清楚,帝君这是故意将自己推到更高的权势位置上,协助帝君看清楚更多的人心和深藏在暗处的利益纠葛。

    很多不能说的事情和利益分割,大部分人是不会向帝君表露,但权倾朝野的司马懿给了这些人一些机会,只要有人向司马懿靠拢,其实也就是在像苏辰暴露自己的底牌和意向。

    司马懿得到准许,恭敬的施礼道:“今日秋日大宴上的诸位宴客,皆是说是大夏皇朝的文武人才,有大儒、侠者、高官、底蕴世家,皆是大夏的栋梁。”

    “早在举办秋日大宴之前,宴客们就听闻帝君意欲组建帝都太学,广施恩义教化;他们纷纷推崇不已,都想为国尽一份绵薄之力,进献家中珍藏的军策典籍、修炼秘法。”

    “臣不愿凉了这群忠义之士的心,只能无奈允之,同时约定在秋日大宴上进行进献。”

    司马懿语气平静的说着,话里话外都将这群宴客们推向了一个无法自主进退的位置。

    帝君就在这里,我当着帝君的面夸你们是忠义之士,大帽子先盖上。

    等下谁要是拖后腿,不说帝君不悦,光是这名声上的损失自己也要掂量一下。

    司马懿自是狡猾,说的话让人倍感舒服,却又无法反驳,只能跟着他的布局走。

    “不错,看来朕的大夏不但人才济济,众人更是忧心为国,实属大忠大义。”

    苏辰十分配合,笑着点头,不留余地的夸赞。

    宴客们纷纷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来施礼谢恩,姿态谦虚。

    “臣前几日想着,忠义之士有报国之心,吾等为人臣子自然也有为帝君分忧的责任。”

    司马懿道:“故而,臣想请帝君下一道旨意,嘉奖今日进献之人,为天下人做表率。”

    这并非是提前商量好的事情,只是司马懿临时想到的点子,深度刺激一下宴客们进献典籍的欲望。

    苏辰点头道:“这是自然,朕允了。”

    “原本臣是想自个儿拿主意,但如今帝君在场,臣自当无资格对这些功臣们赐下恩赏。”

    司马懿深深施礼,道:“一切就拜托帝君了。”

    重头戏来了。

    众人心中一凛,纷纷看向帝君。

    我们等了一晚上,总算是说到正事儿了!

    在座的基本上没有傻子,他们之所以勤快的跑到秋日大宴上献上自家族内的典籍,并非是为了什么大忠大义、为国为民。

    他们都是为了军机阁许诺的种种好处。

    这群世家门阀、民间宗门根本不缺金银富贵,也不缺底蕴积累他们要的是名声,要的是官家认可,要是的是爵位官职!

    军机阁已经明确表态了,只要在秋日大宴上进献足够分量或者数量的军策典籍,绝对有实实在在的大好处!

    所以,这群把持着无数珍贵教育资源的贵人们,才愿意来尝试。

    如今帝君亲自来到秋日大宴上,从分量上来说绝对是比军机阁要高出不少个等级,帝君给的封赏自然也就更吸引人了。

    “善。”

    苏辰笑了笑,扫了一眼这群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世家、宗门的贵人们。

    一群贪婪的豺狼,朕有的是办法治你们。


………………………………

第一百零七章 三赏赐下,宴客疯狂

    “既然爱卿请命,朕就下一道旨意吧。”

    苏辰抬头扫了一眼众人,笑眯眯的开口道:“凡是今天进献军策典籍者,皆可得朕笔墨题词一副。”

    说罢,苏辰吩咐离捻子派人准备好笔墨纸砚,提笔书写。

    “忠义人家。”

    四个银钩铁画的大字,锋锐之意透纸而出,笔墨未干,就被御林军们拿在手里,以供众人传阅。

    只要进献军策典籍,无论是什么档次,哪怕只是进献一个很低级普通的军策典籍,都可以获得这一份帝君的笔墨题词!

    这已经不是可以用财富金银可以来衡量了,这是足以当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墨宝!

    无论是挂在家中何处,都是牌面,这就是底蕴!

    家中来客人,大可以指着墨宝说:看到没有,那是当今帝君亲赐我家的墨宝!我们家是大夏的【忠义人家】!

    这“忠义”二字,是帝君亲口说的,分量极重。

    这相当于是打了一个“官方认证”的标签。

    众人面面相觑,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意动。

    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分量和所代表的意义让人很心动啊。

    对于士族门阀家族来说,这四个字足以让他们的家族子弟在官面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帝君亲口赐下的忠义人家,无论是从军还是从政,哪怕就是经商,都有着莫大的好处,天然就有着一个强大的政治背景。

    对于江湖宗门们来说,这四个字也可以作为立身之本,拿着这四个字放在山门里,无论是对于宗门的名声提高,还是对于对手的威慑都是极大。

    这是帝君亲赐的忠义,想要修炼求学的天才们来我们家肯定不吃亏!

    这是帝君亲赐的忠义,你要跟我们宗门做对,也得掂量一下我背后的政治背景!

    有了这四个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占据着绝对的道德制高点。

    就在众人纷纷在心中盘算应该进献什么样子的军策典籍才不失体面的时候,帝君又开口了。

    “司马懿。”

    “臣在。”

    “即可拟旨,于帝都太学建立之时,无论文武院、男女学院,皆在门前立一石碑,名为【太学功德碑】;用以铭记今日进献军策秘典之家,让天下学子都知道他们所读之物是谁贡献的。”

    苏辰笑着道:“但凡今日进献军策典籍之家,都需将名讳写上去,万万不能遗漏了任何一位;至于名讳排列的顺序,就以进献的军策典籍珍贵程度来安排。”

    “喏。”

    司马懿点头应下。

    修炼功法有详细的等级划分,与武道境界雷同,至于文科目所学的典籍虽然并无具体的等级划分,但会由军机阁大臣们商议评定其价值。

    也就是说,你进献的军策典籍越珍贵、是孤本,修炼功法等级越来、心法越完整,那你在功德石碑上的排名就越靠前。

    原本还沉默的众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的火热之色更加浓烈。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傻子,他们都能从帝君这到一道看似简单的旨意中读得其中的深意。

    这是送上门的大名声啊!

    是足以流传千古的名声啊!

    只要进献家中最珍贵的军策典籍,那就可以占据着【太学功德碑】靠前的名次,被更多的学子看到,名次越靠前,越能第一眼就能看到。

    这其中代表的意义已经十分明显。

    帝都太学是什么?

    如果不出意外,那绝对是大夏皇朝所有优秀学子汇聚的地方。

    天下学子汇聚一堂,日日都可以看到【太学功德碑】,这是被世世代代的天下学子歌颂的大功德。

    比如某个帝都太学的学子正在参悟着某个军策,他自然就能从【太学功德碑】知道自己所学的是哪家的军策典籍。

    你学了我家的东西,日后你从政或从军,怎么着也得照顾着我们家吧?

    这就是一份潜在的人脉投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