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追赠老徐为晋州观察使,谥忠壮,再赠彰化军节度。
老徐是不幸的,未能保国卫家,未能长命百岁。但老徐也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千古英雄,他的光辉闪烁了千年,传承了后世。
今天衢县石室,有徐忠壮公祠,后世人为其供奉香火。在祠堂之内,有朱熹所题之词:“忠贯日月”。
完颜娄室大敌既去,之后就是一马平川,兵不血刃的平定安堡寨,渭平寨和鄜州、坊州。
当然了,在河东还有一个让完颜娄室头疼的人。
李彦仙派遣都统邵兴与金军在潼关交战,大败金军,收复虢州。
河东的英雄顺势而出,但在河北,英雄却不在庙堂。
碌碌无为的大宋军队,在河北是节节败退……
完颜宗翰从庆府出发,已兵临徐州城下。
徐州就是今天的徐州,稍微熟悉一点地理的看官,应该明白,徐州是淮河最后的屏障了。徐州若失,金兵便能兵临淮河。
金兵咄咄逼人,咱们的大宋朝廷在干什么呢?
什么也没干,就在等,等什么呢?等奇迹。
徐州虽然重要,但兵力不足,且又没有援兵,根本无法抵挡金军。
徐州知府王复虽有不屈之志,终究寡不敌众,城破后,王复和其子王倚被擒。
王复很也爷们,没有讨饶,只是说:“死守者我也,监郡而次无预焉,愿杀我而舍僚吏百姓。”
这话的意思是:据城而守的人是我,于其他人无关,你可以杀我,但不的杀害官吏和百姓。
这话说的是傲骨凛然,完颜宗翰是一个敬重英雄的人,他想要招降王复,但被王复臭骂了一顿。
宗翰比起完颜娄室来说,能野蛮上数倍,你敢骂我?那我就敢杀你全家!
王复全家一百余口,和巡检杨彭年一同被杀。
南宋朝廷追赠王复为资政殿学士,谥壮节,立庙楚州,号忠烈,官其家五人。
完颜宗翰拿下徐州之后,眼前有两个值得他行动的人。一个是在扬州的高宗皇帝,一个之在淮阳的韩世忠。
拿下皇帝是天大的功劳,但他已经拿了两个了,兴趣已经不大了,而且对他来说,他觉得拿下赵构更简单一些,干掉韩世忠才更能体现自己的高明。而且抓了老韩,南宋还有能阻挡自己的人吗?
从战略角度来说,他若贸然进攻扬州,韩世忠必会追杀自己,所以他只能选择和韩世忠一较高下。
他也没有彻底放弃高宗皇帝,派遣了完颜拔离速,乌林答泰欲,耶律马五三将带领万人攻击扬州。
韩世忠听说完颜宗翰来了,到也没含糊,主动带兵出战。
宗翰绝对是野兽,老韩都吃不消。两军激战不多时,宋军就抵挡不住了,只好乘着夜色带兵撤退。
小样你想跑?那是万万不能的。宗翰明白韩世忠的能量,杀了他,南宋就一马平川了,于是派重兵追击。
两军在沭阳再次交火……
韩世忠还是没能坚持多久,就全军溃散一败涂地了,只好退守盐城。
在这一战中,合门宣赞舍人张遇战死,这个渣渣终于死了,也算是天道恢恢,疏而不漏。
当然了,张遇从良而死,也是值得肯定的,也为所作的恶事做了一些补报。
韩世忠败退后,淮阳就玩玩了,金兵拿下淮阳城,淮阳守臣李宽被俘,转运副使李跋被杀。
完颜宗翰马不停蹄,派遣三千骑兵攻取彭城,抄小路赶往淮甸……
咱们在说说干高宗皇帝的那一路,颜拔离速,乌林答泰欲,耶律马五三人出兵后,觉得行军速度太慢了,决定由耶律马五带领五百精锐骑兵偷袭扬州……
计划赶不上变化。
偷袭没能成功,扬州城内已得到了消息。
这一次偷袭,给大宋并没有带来什么大的祸患,但给高宗皇帝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据说高宗皇帝正在和妃子那啥,内侍惊慌失措的喊,说:“金兵来了。”
可能高宗皇帝正在关键时刻,被猛然的一惊吓,当时就软了,从此以后再也没能举起来。
小头举不举还好说,保大头要紧啊,仓皇失措、意犹未尽,一脸郁闷的高宗皇帝,逃出扬州城,这一路小跑,就跑到了泗州。
安全了,就有了思考,一思考不要紧,老婆和孩子还是后方呢!赶紧命令刘正彦率兵保卫皇子、六宫到杭州。
高宗皇帝真的急了,你金国太不是玩意了,真是给脸不要脸,你不知道我为了什么不抵抗吗?
既然你这样,我只能给你好看了,狗急了会跳墙的。于是命令江、淮制置使刘光世阻截抵抗金军。
(本章完)
………………………………
第138章 138幸运的刘光世
当时金国的先头骑兵已经到了天长。
刘光世一直奉行逃跑政策,面对皇帝的命令,也不敢不做做样子,于是带兵前往天长迎敌。
对于刘光世的部队来说,和金兵打仗那绝对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部队还没有到达天长就溃散了!
有的时候,皇帝想要雄起,将军太不配合了。
刘光世的部队散了,金军顺利的进驻了天长军。
刘光世是个辣鸡,但是皇帝也好不哪里去。跑,谁不会啊,皇帝能跑,就准士兵跑,士兵跑了,将军又能怎样?
不过话说回来了,高宗皇帝并不知道刘光世究竟打的怎么样。对他来说,能仓皇且顺利的跑过长江,就是刘光世的功劳。
不久后,刘光世就升官了,升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驻镇江府。不就之后,又被加封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
刘光世是名列“中兴四将”的长腿将军,这一段时间,咱们一直都没提到过他,看管可能要问了,拥有几万部队的老刘究竟在搞什么?
之所以没交代他,不是在下鄙视他,不想写他事迹,而是这小子这段时间,就没有金国动过手,实在没什么可写的。
没和金国掐架,但他也没闲着。
当初老刘带兵前往济州,于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会师。
后来赵构登基,做了皇帝,自然要分封大臣,刘光世作为从龙功臣,少了不了封赏。
老刘被任命为省视陵寝使,不久之后,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
不得不说一下,老刘运气太好了,接着就有毛贼送上门来。
山东盗贼李昱被老刘平定了,(韩世忠传记载李昱是老韩世平定了,说老韩攻破鱼台之后,又击败黎驿的叛兵,把李昱李昱和黎驿叛兵首领的首级献给朝廷)被提升为奉**节度使。
后来再次平定镇江的叛乱,任滁、濠、太平州、无为军、江宁府制置使。
运气总有用光的时候,老刘在打毛贼的时候,竟然遇到了对手,这个对手就是咱们说过的张遇。
刘光世打毛贼打出了自信,觉得张遇不过而而,竟然起了轻敌之意……
两军在池州交火,老刘被打的满地找牙花子,幸亏部将王德向救,才得以逃脱。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总是会在美逼得找不着北的时候,老天爷会伸腿绊你一个狗吃屎。
刘光世郁闷呀,怎么连这帮贼军都打不过了呢?
吃口馒头争口气,刘光世重整军队追击张遇。
张遇也大意了,他没想到刘光世这种水平的军队,竟然还敢前来追袭,一时之间也没有防备,在江州让刘光世偷袭个正着,部分后军被刘光世击败。
张遇毕竟是毛贼,在他的心理,和军队打仗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抢老百姓才过瘾嘛。他不愿意和刘光世较劲,率领军队继续前行。
刘光世觉得找回面子了,象征性的追到健康,也就不了了之。
建炎元年,朝廷加封刘光世为检校少保,命令他征讨李成。
刘光世到也没含糊,毕竟是绞贼嘛,又不是和金国打仗。下令以王德为先锋,讨伐李成。
两军在上蔡驿口桥相遇,王德把李成打败了。不得不说一下,刘光世虽然是混蛋,但他手下的王德,还勉强算是一个不错的将领。
李成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主,很不服气,收拾散卒后再来交战。
刘光世这个人打仗绝对不行,但装b却是高手,非要露个脸,一身儒服的来到军中。
李成望见白色衣袍和青色伞盖,自然知道老刘来了,命令士兵集中力量攻打这一点,狗血的刘光世又被包围了,还是王德冲破重围把他给救了出来。
刘光世怒火上来了,你打仗就打仗,朝我开炮干嘛,这一生气,这就打了鸡血,对属下说:谁能捉到李成,我就把自己的官职给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兵也就跟着打鸡血了。
检校少保,滁、濠、太平州、无为军、江宁府制置使,这多大干部呀,只要干掉李成就是我的了……
士兵们疯了一般的和李成交战。
李成是被打的莫名其妙,怎么这帮残军,战斗力忽然就上来了呢?不解,只好遁走。李成跑了,不过李成的谋士陶子思却被抓住了。
这一战后,朝廷加刘光世为检校少傅,又升官了,你说这也真是怪了。
紧接着就刚才说到的,军队还没到天长,就四处溃散的了。
金兵到达扬子桥,部分游骑出现在了瓜州。
高宗到了镇江府,勉强算是安全了。不过出现了一件让高宗皇帝难堪的事情,太祖皇帝的神主丢了。
高宗皇帝跑的匆忙,把九庙神主都忘在脑后了,幸好有太常少卿季陵没混蛋,还记得把九庙神主一起带着跑。
不过这个家伙有心是有心,但是办事不细心,竟然太祖神主给丢了。
这个太能丢人了,都把祖宗给丢了……
赵构也没法批评别人,人能带来八个就不错了,还给季陵升官了。拜起居郎,迁中书舍人。
咱们在回头说说扬州。
高宗皇帝是跑了,刘光世也败了,扬州眼看就要完了。黄潜善和汪伯颜两个沆瀣一气的小人,还在共进烛光晚餐,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呢。
手下官吏来报告说:皇上已经跑了,金兵马上就要进城了。
二人一听,那是相顾仓皇,也不多想了,就是策马南逃。
这个时候,金兵可已在扬州城外几十里,老百姓再后知后觉,也该有反应了……
扬州城陷入了极端的混乱,百姓蜂拥出城,交通拥挤不堪,被践踏而死和被挤堕水而死者不计其数。
好不容易逃到江边以后,江山船只不够。
司农卿黄谔到了江边,就有人招呼了他,说黄大人啥啥啥,估计是先让领导走的之类的话。
黄谔也算倒霉,姓什么不好偏偏和黄潜善同姓。
军民人等一听,黄大人,还以为是黄潜善。
这些百姓一想,我们沦落到这步田地,不就是因为你黄潜善吗?你现在还和我们吆五喝六的,你找死。
(本章完)
………………………………
第139章 139刘光世的撒娇
盛怒的百姓蜂拥而上……
菊花残,满地伤,“黄大人”一命呜呼了,这死的冤。
姓黄是因为我爹姓黄,我招谁惹谁了。
这也不能全怪百姓,要怪就怪那个黄潜善吧。也要怪他官架子大,稍许之苦不能忍受累,你要拎的清楚,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二月初四,刘光世也到了。
老刘除了打仗不行,其他的都杠杠的的,和皇帝撒起了娇,告了王渊一状,说:“渊专管江上海船,每言缓急决不误事。今臣所部数万,二千余骑,皆不能济。”
简单的说,王渊管制江上的船只,总是找各种理由不给我老刘用,导致我的几万部队和两千匹战马都遗留在江北了。
关于这件事情,王渊的事迹中有记载,在刘光世传中则没有记载。
细细分析起来,这好像是刘光世在诬陷王渊,他的部队还没达到天长就已溃散了,就算收拢了残兵,有损失也是必须的。
大概是刘光世害怕高宗皇帝怪罪,才把责任推卸给王渊的。
个人总结:刘光世部队损失严重是肯定的,正在苦思冥想千百度,怎么给皇帝解释呢,蓦然回首,解围人却在灯火摇曳处。
王渊用了朝廷的船给自己办事,毕竟这老小子喜欢在打仗的时候带着巨额钞票。这个也可以理解,人生一场梦,看淡就是扯淡,说句心里话,大家都爱钱。
刘光世抓住了王渊超级爱财的毛病,就移花接木,把罪名转移给了王渊。
王渊被刘光世告了恶状以后,很郁闷,却也无法辩驳,再说刘光世还是老领导刘延庆的宝贝儿子,在情在理,都要给朝廷和刘光世一个解释。
当然这事不能王渊自己扛,他也得找替罪羊,江北都巡检皇甫佐到了霉,被王渊给剁了。
王渊这一招看着挺高,事实却也有很大祸患。
你这典型是,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手下兵将可就对他离心离德了,你为了友军,弄自己手下,这太寒将士们的心了。
高宗皇帝依旧想继续南下躲避金兵,但是被以吕颐浩为首的大臣们以强大的唾沫星子给喷了回去。
王渊是个明白人,想要高宗皇帝重新信任自己,必须在这个时候支持高宗皇帝。
于是慷慨激昂的说:“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自通州渡,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
作为一个统军大将,以专业的军事知识把这帮主战派的文人给呛了回去。
巍巍五千年,专家是每个时代必须的扯淡品,尤其是当下。咱们细细想想,每一次对老百姓的忽悠,都有专家在中间搭桥牵线。
赵构大喜呀,自己正瞌睡找不到床呢,王渊这个席梦思太好了。
当然了,我们也得承认王渊的话还是有一丢丢道理的,现在兵败如山倒,让高宗皇帝呆在镇江,危险系数确实很高的。
这帮文人虽不能辩驳,却恨上了王渊,于是又把刘光世的状子给翻了出来,用来攻击王渊。
王渊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得罪人的事情必须少干,一个不好就四面楚歌了。
高宗皇帝虽然有心护卫王渊,却也把王渊枢密使的职位免了,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依旧保留了都统制的位置,这样才算勉强平定了非议。
吕颐浩1071年1139年字元直,祖上是乐陵今中国山东省德州市人,后来迁到了齐州今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父亲死后,吕颐浩以耕种赡养老小,是个勤劳的小农夫。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密州司户参军。
因为李清臣的推荐,任邠州教授,任宗事博士,历官入朝任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升任徽猷阁待制、都转运使。
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以转输官随种师道攻燕京今中国北京市,被命为燕山府路转运使。
当时投降过来的郭药师所部,依靠大宋政府供养,因此吕颐浩被任命为燕山府路转运使。
吕颐浩上书批判这件事,说:开拓太远的边疆,是很难守住的,即便穷竭财力,怕也很难善后。
老吕这话的核心没说出来,幽云十六州的收复是很有意义的,你不去点名批评郭药师,反而去批评开疆扩土,你这纯粹就是没屁硬挤,锻炼身体。
徽宗皇帝正为收复燕云高兴的睡不着觉呢,你这兜头一瓢冷水把徽宗皇帝给惹火了。
你可不可以别在我脑海里转来转去,你不累?不累的话,就别干了,于是老吕的铁饭碗就这么没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不久之后,老吕就被恢复了官职,并升任为徽猷阁直学士。
郭药师投降金国的时候,捎带手把吕颐浩与蔡靖等人绑了,一起带给金国。
运气还算不错,老吕后来被放了回来,至于怎么放回来的,咱们就不说了。
能够从北国回来,不管是怎么回来的,在大宋的眼里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于是朝廷任命吕颐浩为河北都转运使,也不知道是老吕累了,还是为了拿一把,以生病为接口,辞官不干了。
朝廷觉得汉子是不应该被抛弃的,虽然你不想干了,国家还是养着你的,让他提举崇福观。
提举崇福观是什么东东,可能又有看官要问了,咱们就解释一下。
宋代崇信道教,尤其是宋徽宗时期,国家在各地建立了许多道观,有道观就会有人来烧香,有人来烧香,道观就能赚点香火钱。
国家是不在意这点钱的,于是这些钱就用来养一些老病及退休的大臣,这种坐食俸禄却不用管事,称为“祠禄之官”。
所谓提举崇福观,就是指用崇福观的钱养老的意思。
高宗皇帝即位后,老吕得以重新出山,被任命为扬州知府。
为什么高宗皇帝当家作主了,老吕就能出山?
很简单,赵构就是喜欢用反对自己老爹的臣子,为将来老爹返回做准备。当然了,他是白准备了,他的爸爸去了那儿,就在也不回来了。
本章完
………………………………
第140章 140华丽丽的逃跑
高宗皇帝到达扬州,吕颐浩入宫觐见,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兼扬州知府。
后来和韩世忠一起平定张遇的叛乱,被升为吏部尚书。
老吕的事情暂且搁置,咱们以后再说。
王渊被贬官了,那是王渊的事情。高宗皇帝依旧要一路向南,跑是大计已定的国策。
为了能让自己的跑,不显得那么丢人,就命令朱胜非保卫镇江。
吏部尚书吕颐浩为资政殿大学士、江淮制置使。
都巡检使刘光世为殿前都指挥使,担任行在五军制置使,驻扎镇江府,控扼长江口。
主管马军司杨惟忠节制江东军马,驻扎健康府。
部署完毕,高宗皇帝就开始南下了,途经吕城镇,二月初五抵达常州,初七到达平江府。
初八,金兵进攻泰州,泰州守将曾班没做任何抵抗,双手献上城池投降。
有的人选择了杀生成仁,舍生取义。有的人则选择了及时行乐,害怕人在天堂,钱在银行,悲剧逆流成河……
初九,高宗皇帝到达吴江县。
高宗皇帝越逃越怕,金国人怎没完没了的,到底追到什么时候。真想在打雷的时候,站在大树底下,对老天爷说:我也要穿越……
为了防止被追上,再次对留守的官员进行调整。命令朱胜非节制平江府、秀州控扼军马兼御营副使。
礼部侍郎张浚为副职。
王渊守卫平江。
高宗皇帝对打是没有信心的,不过是为给逃跑制造时间而已,在他的心里,最终还是要和的。
于是派遣忠训郎刘俊民为门合门祗候,持诏书出使金军。
在此以前,高宗皇帝写信给金国元帅府,称“大宋皇帝构致书元帅帐前”,而此次出使,则降下大号,自称“宋康王构谨致书元帅阁下”。
你看一下对比,皇帝变康王了,帐前变阁下了。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在古代那是大大的不同。
在古代,和别人谈话的时候称“足下”是对别人的尊敬,意思是我只敢看你的脚和你对话,对于地位比自己高出许多的人,称之为“阁下”。当然殿下,陛下之说就以此类推了。
高宗皇帝以皇帝之尊称对方统帅完颜宗翰为阁下,这绝对丢人现眼的事。
更现眼的是,金国不想让姓赵的当皇帝,自己就自称康王了,你看你不让我当皇帝,我就当康王行不行?
其中还有两句说“愿奉大金正朔,比于藩臣。”
这只能说明高宗皇帝是心服口服了,认了大金正朔,就说明你的势力范围已经不能称之为“国家”了,就是一个藩属了。
当然高宗皇帝的小九九就是,正朔不正朔无所谓,我关起门来依旧还是老大。
结果金人回话了,说:退兵可以,你来投降!
高宗皇帝本想华丽的转身,不料低调的撞墙,那个郁闷呀,我去投降,那不和我爹和我哥一个样了?
我不能用自己双手折断我自己飞翔的翅膀,于是这所谓的和谈没成功。
十三日,高宗皇帝到了杭州。
在杭州歇了口气的高宗皇帝绝对十分不快活。仿佛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未来为来的尴尬,因为逃,能逃多久呢?逃到大理国?
恰在这个时候,中丞张澄弹劾黄潜善和汪伯彦二十条大罪。
高宗皇帝忽然明白了,所有的狼狈,都是黄和汪这两个混蛋造的孽呀。
我是不想抵抗,但你们说,只要不抵抗,金兵就不会来,为什么金兵还是来的这么快。
就算计算有失误,你们也不能骗我皇帝吧?总和我说金兵远着呢,不足为虑,怎么转眼就到眼前了?
乖乖,我都比你们先知道了,你们这干的什么事情,主降没问题,但是没脑子就有问题了。高宗皇帝越想越多啊,自己的不举,也是这两个混蛋造成的……
于是乎,高宗皇帝就坡下驴,把黄潜善贬为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康府(今江苏南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