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胜非在兵变中表现的很好,他一直在强调苗刘是一对大傻瓜,必然成不了大事,一直居中调停,让皇帝安心等待时机,也把叛军的怒火给泄了不少。
孟太后在和高宗皇帝谈话,对老朱有一段评价说:“赖相此人,若汪、黄在位,事已狼籍矣。”
接下来,老朱也没闲着,开始分化苗刘党羽。
一次,他对苗刘心腹王钧甫,说:“前言二将学不足,如何?”
这话的意思是,之前你和我说苗刘二人智力不足,看来不是这样啊。
这明显的是激将法,太老套了。
老不要紧,关键是王钧甫中套了,老王觉得没有面子说:“如刘将手杀王渊,军中亦非之。”
老朱觉得有戏,接着说:“上皇待燕士如骨肉,那无一人效力者乎?人言燕、赵多奇士,徒虚语耳。”
王钧甫更不爽了,你不能看不起我们燕地的人,反击说:“不可谓燕无人。”
老朱心中暗笑,又下了一招猛药,说:“君与马参议皆燕中名人,尝献策灭契丹者。今金人所任,多契丹旧人,若渡江,祸首及君矣。盍早为朝廷协力乎!”
这话的大意是:你与马参议都是燕中名人,都曾经献计攻去契丹。现在金人任用了不少契丹旧人,如果渡过长江,那帮契丹人就要找你报仇了,你要想免除祸患,就该为朝廷出力?
王钧甫“唯唯”而退,心中也有了动摇。
王钧甫说别人智商低,实际他的脑袋也属于被雷劈过的,就算没有猪的形象,肯定是猪的智商。
老朱挑拨离间的手段并不高明,竟让这小子产生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想法。
老朱怕老王不靠谱,有开始挑拨王世修,说:“国家艰难,若等立功之秋也。诚能奋身立事,从官岂难得乎。”
王世修这个人和王钧甫不同,他是有些智慧,没有傻到想要成佛,普渡众生,他就想捞点钱花。可惜苗刘太吝啬,对他的封赏太少,心中就有了怨恨。
一听老朱这话,心里顿时敞亮了,立刻见风使舵,调转枪头倒向朱胜非,经常向朱胜非报告军中情况。
也是啊,不能完全怪王世修,人家跟着你们,把命都拼上去了,你连钱都不能满足,你这像话吗?
朱胜非投桃报李,提升王世修为工部侍郎。
工部是干嘛的?那是古代传统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工程建设。
咱们都知道搞工程赚钱,看看现在的开发商肥的,许家印都首富了!更何况是国家去搞,那油水是大大滴。
工部侍郎是干嘛的?就是工部的二把手。
这太合王世修的胃口了。
为什么两个老王都轻易的被老朱说动了?
其实很简单,因为苗刘二人注定成不了事,跟着他们混,只能给他们陪葬,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的出来。
苗刘二人却不知死活、越玩越大,要求改年号,迁都到健康。
面对这两个莽汉的步步紧逼,孟太后不高兴了,年号哪能不越年就改呢?没有答应。
朱胜非劝谏说,若不答应,他们一定会再造动乱,可以改元,但迁都的事情先拖着。
苗刘要求迁都,是一种姿态,他们想表明自己北伐的决心,用以收拢人心。
朱胜非带着诏书交给王世修,说:按你们的意思办了,你也给我出出力,别让老苗、老刘这么闹下去了。
话还余音绕梁,苗刘又玩火了,想要挟持着皇帝到徽州以及越州去。
朱胜非大惊失色,一旦劫持皇帝,国家就真的完了,两人才华给曹操捡鞋都不够,那能玩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天下分崩。
老朱也豁出去了,亲自去见苗刘二人,对这两个莽汉,进行了详细的祸福分析,再加上王钧甫和王世修也为朱胜非说话,苗刘二人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然了,对苗刘来说,劫持皇帝是个不错的棋,但他们不会下。
闹腾之后,苗刘二人又升了官,苗傅为武当军节度使,刘正彦为武成军节度使,同时还给刘光世加太尉、淮南制置使。范琼为庆远军节度、湖北制置使。
这一手是苗刘为了拉拢刘光世和范琼。为什么是老刘和老范,因为他们最没本事。而且苗刘对老刘这种军旅世家,心理还是敬畏的。
有些人是他们不能控制的,只要他们干的事情被捅出了,那些人一定会杀过来。所以要把不能控制的人给干掉。
就这么一点水,到处都是王八,那还得了?
当时名气最大的是张俊,既然你名气大,就先搞死你。
任命张俊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率三百人赶往秦凤路。
秦凤路在哪里?在宁夏、陕西这一代,这可是前线战场,三百人去那里干嘛?除了送死,还能干嘛?
张俊接到诏书,顿时就懵圈了,这唱的是哪一出呀?
张俊是什么人,那是七窍玲珑之心之人,让我走,那是不可能的,我有军队,我怕谁?而且他也隐隐觉得,这不是皇帝意思。
是那个混蛋给自己下套了?这尼玛是谁?还真想打遍天下酱油,让老子去吃醋?一定是苗傅和刘正彦!
但不管怎样,张俊心中惶惶是肯定的,万一真是皇帝下令又怎么办?因为他并不清楚杭州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屁不放,憋坏心脏看,必须要找人商量,把屁放出去?张俊就想到了张浚。
人是铁,范儿是钢,一天不装憋得慌。见到张浚以后,张俊表示愿意按照诏书办事,卸甲归田。
张浚心中暗骂,你小子跟我装个毛,你要是甘心放弃兵权,你来找我干嘛?拿我当枪使?
当然了,张浚也是有范儿的人,口上自认不能这么说。不仅不能说,而且自己必须被当枪使用,就表示已打算要起兵讨伐苗刘二人。
张俊一看,这感情好啊,立刻表示赞同,愿意听从张浚的安排。
(本章完)
………………………………
第145章 145苗刘兵变之众将勤王
还有一个实权派吕颐浩,他正在建康。
得到改元的消息后,老吕召集手下将官商量。开会质疑改元,这等于是在质疑皇帝,没人敢说话,不说不错嘛。
到了这个时候,苗刘发动兵变就已经传了出来,只是没有敢确定。
吕颐浩见大家不说话,只好自己先开口:杭州可能发生兵变了。
但还是没人说话,这帮人只有一个念头,万一没兵变呢?你带着军队去行在,你想要干什么?别没能平叛,自己被却被当成叛军给平了。
吕颐浩的儿子吕抗暗道不妙,不能让场面冷下去,就接着说:皇上正当中年,二帝蒙尘沙漠,日夜期望拯救,哪肯仓促逊位给幼儿呢?可知兵变无疑。
这帮人还是没话可说,但这帮人也没有反对。
大家都不傻,没必要选边站队,一个不好就掉地下了,掉地下不可怕,可怕的是还会有万人来踩。
吕颐浩无奈,只好写信给张浚,由此可见老吕不是治军高手。
张浚正蠢蠢欲动呢,接到老吕的信,便鼓动吕颐浩起兵平叛。
不久之后,朝廷诏令到了,让吕颐浩到枢密院上班。
按说这是升官,但老吕不敢去啊,他已断定了杭州有兵变,自己去了就是送死。
不去的话,就等于和苗刘撕破了脸,于是举鞭誓师以讨苗刘。
这个时候,情况好了很多,手下的将士知道张浚也入伙了,觉得这事大有可为,搞不好能成为平叛功臣。
老吕分派杨惟忠留守建康城,提防苗傅等人挟持皇帝由广德渡江,也可以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自己则带着兵马上路,将到平江的之时,张俊坐小船前来迎接。
据说是两人相持而泣,然后互商大计。
每次看到两大男人相对而泣,就觉得菊花一紧,有事说事不就行了,哭个啥?
吕颐浩首先煽情,说:“颐浩曩谏开边,几死宦臣之手;承乏漕挽,几陷腥膻之域。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
张浚微微一笑,给我煽个什么情?你喜欢煽,我就给你装,于是继续鼓励老吕。
老吕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刘光世也来勤王了。
按说老刘被升官,为什么要急吼吼的来啊,因为来是大势所趋,他不来的话,很可能会百打为苗刘一党,他必须来,必须要做之态。
要说老刘有这个觉悟,还真是高看他了。
之前张浚就串联过老刘,但被老刘拒绝了,对老刘来说,谁做老大不一样,我只愿面朝大海,升官发财。
老吕比张浚有远见,就派了个使者,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说给了老刘。
刘光世虽傻缺,但能听取一剑,有人点拨一下,他就明白了,跟着苗刘没有医保。
更让这帮人兴奋的是,韩世忠也来了。
韩世忠收到张浚的来信,表现的是极度悲愤,当即举酒祭神,发誓说:誓与此贼不共戴天。
老韩见到张浚后说:“今日大事,世忠愿与张俊身任之,公无忧。”
一句话让张浚吃了定心丸。
张浚心中明白,无论是张俊还是刘光世,对上苗刘都无绝对把握的胜算,搞不好就弄脏了手指,插伤了屁股。
老吕更不成了,那就是一个文官。
韩世忠一代猛将,有了他的加入,苗刘二人在劫难逃了。
尤其是张俊,听说了韩世忠来了,高兴的是“喜跃不自持”,终于不用自己冲在前面了,终于可以淡定了。
张浚对各部士兵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演说。
韩世忠为前锋,张俊作为两翼,刘光世随后,浩浩荡荡的开往杭州。
苗刘听说韩世忠来了,太害怕了,赶紧下令让韩世忠停止前进,屯兵江阴。
韩世忠哪会听他们的,回话说:我的部队被打散了,想要前往行在休整。
苗刘二人那是大喜呀,原来韩世忠的部队是残余,让他来!若是人人都领着残兵来,杭州将变成天上人间。
韩世忠毫无阻拦的到达秀州,到了秀州以后,韩世忠开始装病了,说什么自己身体不好,不便行军,就在秀州驻扎了。
韩世忠作为先锋,按理说不该停止进军,这演的哪一出呀?
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韩世忠要修造攻城器械。
第二个原因是,韩世忠的老婆孩子都在苗刘的手里,贸贸然的前往,家人肯定性命不保。老韩需要时间,想出一个计策,让家人能平安出城。
韩世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苗刘之所以痛痛快快的让老韩过来,就是因为控制了韩世忠的老婆梁氏和儿子韩亮。
韩世忠驻军不动,苗刘也没闲着,派人就打听出了老韩在修造攻城器械,心里就更害怕了,但也没有办法,就这么耗着呗。你的家人在我手里,只要拿好这张牌,我就不怕你韩世忠。
朱胜非心里也害怕,他害怕韩世忠真的就不来了。
他不知道韩世忠延缓进军的目的,以为老韩是投鼠忌器,估计老婆孩子。
老朱又开始活动脑子了,对苗傅说:“今当启太后召二人慰抚,使报知平江,诸君益安。”
这话的意思是:韩世忠和张俊就要来了,您应该抚慰他们,否者的话,一定会生出祸乱。要想安抚韩世忠,就该让太后召见韩世忠的老婆和儿子,然后派遣她们前去犒军,如此一来,韩世忠一定会拥护你们。
朱胜非这番话并不高明,稍微有点智慧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是大忽悠,但是苗傅的脑子已长期泡水,根本就是一坑人脑汤,不能分辨好赖话,他认为老朱说的经典。
苗傅还找了一个理由,觉得把老韩的老婆孩子给扣押了,他不反也得反呀。
为了让老韩不反,就把韩世忠的老婆和孩子放了吧。并任命韩世忠为定**节度使,张俊为武宁军节度使、凤翔府知府。
不仅仅有奖励,还有惩罚,张浚给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
这都是病急乱投医、垂死的挣扎而已,手中的最大一张王牌,已被他们放出了城。封官也好,罢官也罢,都没用了。
(本章完)
………………………………
第146章 146苗刘兵变之韩世忠来了
世界上真的没有后悔药,只有老鼠药,但在下觉得吧,以苗刘二人的智商,还不真一定会后悔。越是傻瓜,越觉得自己每一步都是对的。
朱胜非得知俩混蛋放了韩世忠的家眷,概叹说:“二凶真无能为也。”
用现在的话来说:苗刘这对混蛋,真是有头无脑。
韩世忠的老婆梁氏不是一般人,那是计勇兼备的巾帼英雄。
她当然明白,这是逃命的好机会,马不停蹄的带着儿子出了城……
一日一夜就到了韩世忠的大营。
这里咱们单独说说梁氏。
中国的历史,大部分都是由男人来创造,女人更多的是用来繁衍种族。
但是女人一旦闹腾起来,那也是风起云涌,何止半边天。
商王朝高宗武丁之妻妇好,就是女性军事统帅,这也就罢了,妇好还是水陆双栖,还能住持着各种祭祀活动。
有人看官可能要说了,主持个祭祀而已,有什么好说的。
您还真错了,商王朝是一个很注重祭祀的国家,任何大事小情都要占卜祭祀,而祭祀的流程是极其复杂的,一般人还真运作不好。
孔子早先的时候,就是靠着给人主持祭祀过活的。
商王朝早先的祭祀,所存史料并不多,但是关于商王朝最后一个帝王纣王的记载还真不少。
从某种角度来说,纣王算的上是一个不错的君王,比如征伐东夷、拓地千里……
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为何要炮烙虿盆,取心剖孕?他有这么残忍吗?
人都是有怜悯之心的,纣王也是人,为何他没有?
不是他没有,他认为他做的是正确,因为他所做的罪恶,在那个时代,是一种祭祀方式―人殉。
这不仅仅是纣王的残忍,也是时代的惨忍。当时人殉是很流行的。
时代在向前发张,文明注定要取代野蛮,所以强盛且富裕的商王朝,被繁文缛节的周王朝取代了。
后世为什么歌颂周公?辅佐成王有功只能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因为他制礼作乐,废除了很多殉葬制度。
当然了,他并没有能够完全废除,比如秦国早期就保留了殉葬的制度。以至于孔子评价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在下好像说远了,本来还想说说武则天的,那就算了吧,毕竟在下说的是宋金。总之中国的女人是很厉害的,奥运金牌都比男人拿的多……
梁红玉是池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池州。
据说她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也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
这个咱们都说过了,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了战机,战败获罪被杀。
梁家因此中落,梁红玉沦落为京口营妓。所谓营妓,就是即由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
按说梁小姐这辈子算完了,短短数年,便是沧海桑田啊。但上天给了梁红玉一个翻身的机会,他遇到了韩世忠。
童贯平定方腊,班师回朝……
军队经过京口,便驻扎下来休息。
士兵可以休息了,当官的不能休息,他们还要拯救失足妇女,便请了许多营妓前来陪酒。
韩世忠功劳和名气都很大了,也参与了这次拯救活动,恰好梁红玉是属于被拯救者。
也是前生注定,他在、恰巧她也在。一切都会在合适的时候,合适地点到达了。
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他仿佛看见一枝芙蓉涉水而来,容颜唤醒了记忆,仿佛在哪里见过。
对她来说,生命似乎解脱了,原来需等到尘埃落定,才能看到风清月朗。轩车来迟是责备、也是喜悦。
然后各通殷勤,互生怜惜,花好月圆,终成眷属。
好日过了不久,就是靖康之变,然后衣冠南渡,然后苗刘兵变……
老婆和儿子都来了,韩世忠很高兴,而且攻城器械修造的也差不多了。
于是乎,大军再次出发,切打出了讨伐苗刘的旗帜。
苗刘这两个混蛋,真的混了蛋,再也想不出什么靠谱的招数,只是要求韩世忠停止前进。
韩世忠接到诏书以后,说:“我只知建炎,不知明受。”然后焚毁诏书,斩杀使者。
这个使者也是倒霉鬼催生的。
既然说不动你,那就用刀子吧。苗刘二人派遣苗翊、马柔吉而在临平依山阻河防御韩世忠。
临平就是今天余杭县临平镇附近。
大家都是军旅世家,都有两把刷子,叛军在河中设置了鹿角,巨石等大型物体,阻塞了舟船行驶。
韩世忠的舟船无法转圜和前进,被打退了。
老韩岂是张俊、刘光世之流,一败而溃,老韩是有节操有能力的。
韩世忠整顿部队,训话说:“今日当以死报国,面不被数矢者皆斩。”
没中箭就斩首,这也忒狠了吧。
战争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可以拿来讨论,不逼死自己怎能逼死敌人?
韩世忠身先士卒更一人一刀冲入了对方弓箭阵里,大砍大杀……
苗刘所部听说过韩世忠的勇猛,但没想到竟会这么猛,随即陷入了混乱,军队混乱的下一步就是溃散。
一部溃败,其他几部也跟着溃败了……
苗刘二人得知兵败,相顾愕然,这才体会到,锄禾日当午,啥都不靠谱。
正在不知如何走下一步,“靠谱”的朱胜非又出现了,接着忽悠:“勤王之师未进者,使是间自反正耳。不然,下诏率百官六军请上还宫,公等置身何地乎?”
这话的意思是:勤王军队之所以还没有前来,是因为给你们机会,让你们自己反正。不然的话,那帮人把太上皇再次拥立,你们将置身何地?
两个二货竟然又信了,还考虑立于何地,从兵谏到兵变再到造反,你还能活吗?
两人一琢磨,觉得很不错,把皇帝扒拉下来的,再把皇帝放回去,不就等于什么没发生吗?就这么干!
建炎三年四月初一,这对愚人玩了一个愚人节才能出现的游戏,拥立高宗皇帝复辟。
(本章完)
………………………………
第147章 147苗刘兵变之尾声
这对二货的反正,断然不能阻止勤王部队。
二人彻底是绝望了,使出最后的杀手锏,逼着皇帝给二人下了免死诏书,带着两千精兵从打开涌金门从杭州逃走。
免死诏书是没问题的,毕竟刀子在你手里,你想怎样就怎样咯。但是高宗皇帝给他们埋了一个坑,第一句话就是:除谋大逆外,余皆不问……
这两个人所犯的罪行就是大逆……
哥哥,头脑是日用品,不是装饰品!
韩世忠的不对进入了行在。
高宗皇帝看到韩世忠,那是痛哭流涕,说:“爱卿你总算来了,我这段时间被欺负的都不要不要的。”然后又小声的对韩世忠说:“中军吴湛也不是东西,叛变也有他的一份,爱卿能够先把他弄死吗?”
单挑对韩世忠来说是小菜一碟,他走了过去,和吴湛握。
这一握手,老韩就把吴湛的中指给折断了,然后再补上一刀,结果了吴湛的小命。
王世修还傻不愣登等着奖赏呢,结果被韩世忠抓了个正着,不过没被处死,交给了杭州府论罪。
高宗皇帝出了一口恶气了,人逢喜事精神爽,下诏授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张俊被张俊为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不久又任浙东制置使。
张浚就更牛了,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后来还做了宰相。
不是所有人都满意,刘光世就很不满意。高宗皇帝任命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卫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挥。
前面一段没问题,后面一段就有问题了,老刘虽然打仗不行,但是挺能自持身份,还瞧不上杜充这样的文人。
当然了,堵车这个人名声实在太丑,一个把黄河扒开的文人,太可恶了。刘光世实在不想和这种混蛋有什么交集,连续上了六道表,陈述自己不愿意跟着杜充干。
事不过三,你这都666了,高宗皇帝就毛了,你不听是吧,行,以后不要来见朕了。老刘一看皇帝火了,心里也害怕,带着情绪上任了。
老刘自找麻烦,所谓杜充指挥,就是扯淡的话。当时民不知官,官不知朝廷的年代,所谓上下级根本就是扯淡,看的是实力。
老刘有几万军队,跟着谁干不是一个形式,何况现在岳飞也跟着杜充干呢,就你那个小样,你还能跟岳大将军比吗?
还真能!也不知道是谁的脑袋抽抽了,竟然把刘光世也列入了中兴四将的名单,和王爷并驾齐驱,在下也是醉了。
韩世忠得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