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此洋县便在韩当毫无损伤的轻易夺取,包括原本两千午口守军,洋县近千人的驻扎部队全部归于韩当麾下。
当从刘彭府邸中搜出了近十万贯家财后,就算是韩当这样见过风雨的人也不禁呆愣了许久,他却是没想到,刘彭敛财贪婪到了这样的地步。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关于刘彭的劣迹如雪花片上报给他,韩当觉得将刘彭临阵斩杀却实在是便宜了他!
面对一群士气低落兵甲不齐的汉中军,这十万贯钱却是无疑帮了他的大忙。韩当自是无意将这些钱收入囊中,大手一挥,便将他分配给了麾下将士,不分汉中兵和江东军,人人相等,更许诺日后将为他们在江东谋取一个天大的前程。
先有杀刘彭除害之功,后有重赏之义,本来士气低迷不振的汉中军竟然仿佛换了个面孔,人人只道是为韩当效死松杀敌,不单单如此,常年因为刘彭土地的洋县百姓一听到韩当做了此等善事,竟是纷纷踊跃相投,竟达了三千之数,几占了洋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对于这样的变化却也是韩当有些所料不及的,本来就对兵力捉襟见肘,这突然投奔而来的人数却的确是个意外惊喜。
韩当手中染血的人命不计其数,早变得心狠手辣,除刘彭,散其家财,不过是为了提高汉中军的士气借以抵挡河东军即将到来的攻势,汉中的百姓,又与他江东何干?
既然有人愿意送死,多死几个汉中人,便少死了他麾下金贵的江东子弟性命,这样天大的好事,他又如何会去拒绝?反正他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堵住张颌的河东军一些时日,那么用汉中人的人命去填,不正是最好?而且这还完全不会损失他,他的主公,整个江东的声誉,何乐而不为?
面对战事即将逼近,韩当也不拖沓,当即便带了那三千汉中军士,并加上三千老壮新丁,又重新返回了午口而去。
河东军的前锋,通过俘虏的口中所说,恐怕是不到日落便会抵达,如若再加上有逃兵返回通告,可能还会更加迅猛!
时间对于韩当来说,实在太缺少了!
……
河东安邑。
自从年前卫宁公然公布了卫瓘作为卫宁继承人的事实,卫宁便已经决定让卫瓘开始正式的处理一些事情了。
卫瓘如今虽不过十二岁,但年少老城,从小便表现出了颇为早熟的迹象,事实上,在古时候十二岁已经算不得太小了,尤其在皇室以及当权豪门中,十二岁的少年甚至都有了后代。这是高处不胜寒的必要表现,不想被人推翻,拉下马来,继承人就必须要学会成熟,必须要早些独立起来。
而卫瓘也显然明白自己的宿命,在有了卫宁这样一个赫赫武功,将河东卫氏一手打造成当今天下最强家族的时候,卫瓘对于自己的未来反而更加渴望,追逐卫宁的脚步,甚至是……越他!
“叔父,有来自荆州的军情!”作为卫宁最重要的一个臂膀便是卫五所管辖的私密机构,这将会是卫氏家族祸福根本所在自然是不可能给外人插手,内中的阴暗面不便给现在卫瓘所看到,而明面上的情报机构,如今卫瓘已经开始在其中但当了不小的任务。
卫宁最近已经越深居简出,卫瓘心中担忧,但却不敢,也不愿意去往那种最坏的方向去想,如今站在冰寒的门外,内心里却总是多了几分焦躁。他甚至能够闻到房内那一股浓烈的药苦之味。
“进来吧……”没有多久,房内传来了卫宁那依旧淡薄无比的传讯,卫瓘拍了拍身上衣衫,抖擞精神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房内卫宁斜躺在床榻上,依旧是手捧一本书卷,单单看上去卫宁好像只是惯例的慵懒,只有卫瓘才清楚,这样一副看上去只是孱弱的身体内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荆州有何事?”对于自己这个满意的侄子,卫宁微微一笑,当即招了招手,又道,“这些天来,可还习惯?”
卫瓘抿了抿嘴唇,道,“叔父放心,孩儿自是不会让叔父失望!若这样的小事也不能做好,又谈何如叔父一般横扫天下!?”
“哈哈!天下英雄何其多,我也不能比过其余多少,单就是曹操孙坚两人,已让我疲惫不堪了……”卫宁哈哈一笑,摆了摆,“不过也是如此,现在与你也不过是轻松活计,若这些也扛不下来,那可就真让我失望了!瓘儿,你要记住,许多事情,是必须要亲力亲为,别人所说,别人说言,都不足自己亲眼所观,所闻,亲贤,用正,远佞乃是上位者必须所遵守的东西。”
卫瓘却忘记了自己是来禀报事情的,只有亲自开始处理事情的时候,才知道平日自己所学多么稀少,卫宁的教导对于他来说,恐怕也只会越来越少,卫瓘不愿意让他失望,只能将自己当做海绵一样不放过任何一滴水。
于是卫瓘正襟危坐,当即道,“依叔父所言,何为贤,何为庸,何为佞?”
“贤,能说能干,上能谏君使君听善言,中能荐能人治下,下能建功惠及社稷,正者,虽无胆言却有事实之才,上不能谏君矫君之过,中不能荐人为君谋事,下至能惠及一方,有才而无德也,佞,则只能谀君前献媚使君听害事,中进谗言害人利己嫉贤妒能断国家栋梁,下无才无德祸害大厦根基,乱国之贼!”卫宁侃侃而谈,大笑道,“为君者有大度量,忠言逆耳要常思!”
………………………………
第1068章培养
“谨遵叔父教诲!“卫瓘凛然俯拜倒。
“好了好了!在我面前也不需如此,你啊……越来越大,却也越来越如同你父亲一般,总是这般严谨!”卫宁呵呵一笑,摆了摆手,又忽然道,“你说荆州有事……让我猜猜,是不是张济那边消息了?”
“叔父神算!却是张济有消息禀报而来!”卫瓘心中一惊,暗自惊叹自己叔父足不出户竟然还能料得如此准确。
“刘表守户之犬,两面三刀,要他真心助我河东无疑痴心妄想,能够让他勉强牵制一下江东侧面便已经殊为不易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动静。而如今唯一又不得不对我河东真心相待的也只有张济而已……又有什么神算的……”卫宁摇了摇头,道,“说吧!张济那边是不是已经有了消息了?”
“是!”卫瓘点了点头,当即道,“张济听叔父军令,撤兵北上,屯扎宜阳,不过小侄却从他的军函中现了孙曹联军有异样之象,好像西进汉中的不单单只有一支兵马而已,而更有另外一只兵马悄然度过渭水西进……”
说到此处,卫瓘不禁皱了皱眉头对卫宁问道,“叔父……小侄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可能,但您看是否要通知一下赵云与张颌两位将军?”
“哦?!”卫宁脸上终于起了变化,不禁撑了撑身子,浮起了一分微不可查的喜色,“终于等到了么……做了这么多的戏,做了那么久的戏,也终于引到了小鱼上钩了!”
“不错,不错!瓘儿,你果然有所成长了!哈……哈哈!”卫宁看着卫瓘满意的大笑道。
“恩!?”卫瓘瞪大了眼睛,心中惊愕道,“我这不过是推测,怎的叔父如此高兴?莫非果真有魏军潜伏汉中?而听叔父此话,莫非是早就有所预料甚至是……故意引诱敌军的!?”
“好!好!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了……他们终于坐不住了,事实上,若他们再不动手,我河东也无法再这样继续对峙下去空废粮草,我准备许久的杀招,也终于可以用上了!”卫宁一把掀开下半身的被褥,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喜悦自语道。
“瓘儿,为我修书,唔,就让张济先按兵不动,但是随时准备听我差遣!”卫宁沉吟了一下,当即手指卫瓘,不容置疑道。
蓦而,卫宁拍了拍手,当即又道,“对了,你可召集各府主官前来,我有要事商议!”
卫瓘见卫宁如此重视,心中惊讶之余也不敢去细问,当即从房中取下笔墨碾磨动笔,一封军令很快写好,继承了卫凯的文字,卫瓘的笔力也已颇有小成。
卫瓘正要告辞离去,想了想,又忍不住提醒道,“除张济将军外,叔父可要知会各地将军一声?”
“无妨,各军主将乃是我心腹老人,我早有定计分与诸将,只等牵一而动全身!而如今,最重要的便是这根头已经伸了出来,只需要为叔动手指了!”卫宁摆了摆手示意卫瓘去,却又道,“对了,你也……准备一下,或许要不了多久,你要挥的地方,便不单单是这区区安邑而已了!”
卫瓘出门,心中依旧回响着卫宁的话来,要不了多久,不单单是安邑?那将会是哪?
卫瓘的脑中蓦然闪出一个念头……他的叔父恐怕又将是要亲征了!
而现在卫宁的身体,又如何能够亲自统兵!?
二月,张鲁在杨松杨柏两个心腹鼓动下,终于决定再度增添兵马援救阳平关,一方面也是因为于禁大军即将抵达汉中给了他的压力,一方面也是因为阳平关外河东军的攻势突然增强了许多,张卫已经数次开始请求援军增援了。
汉中的可用之兵基本上已经全部调动到了阳平关外,三万人已经不少,加上在南江,白水关两处必要防范南面益州刘璋的两万人外,汉宁本地的兵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好在杨柏从白水关返回汉宁述职的时候同时带回了两千兵马,南方刘璋也并未见有什么异动的迹象,再后于汉中募兵征召,又得万余新军,凑合起来也勉强算得是颇有声威。
张卫镇守阳平关,基本上带走了原本留守汉宁本就不多的善战之将,杨柏经年在南防御刘璋,威望资历也只在张卫之下,加上杨松大力举荐,又有其后党羽共同谏言,张鲁最终决定便将这近一万五人都调度杨柏指挥,让他领兵前去阳平关增援张卫。
赵云“七万”大军的数量便如同一块巨石,高高悬在张鲁的心口上,即便是有了孙曹联军的介入增援,又有了新凑的这万余人兵马,也还是让他放不下心来。毕竟攻打阳平关的赵云名声在外,乃是河东甚至天下鼎鼎有名的大将,张鲁深不放心张卫在前线的战事,生怕哪日闻知阳平关陷落的消息传来,只是寝食难安。
张鲁自是不知道赵云分出了四万人去偷袭子午谷,留在阳平关外强攻的人马早就失去了强扣关隘的本钱,还兀自烦恼。
作为张鲁近臣的杨松虽也算清楚河东军的真正动向,却也急于向着未来的新主人邀功请赏。早前与贾逵便有定计要使杨柏相助赵云攻破阳平关出一场大气力,现在虽然杨柏有了统兵之权,但是依旧还是受到张卫的节制,依张卫和他两兄弟的不睦,恐怕当杨柏领兵去了阳平关后,便可能会强行被剥夺丢掉了兵权,最后只可能是毫无作为。
杨松当然不会就这样让事情功败垂成,正看出张鲁心绪不宁,杨松便蛊惑指示一干媚臣朋党在张鲁面前不时含蓄提醒着将帅不合于军不利,暗指张卫不满杨柏可能滋生事端。
张鲁自然也清楚张卫与阎圃等人对杨松杨柏兄弟颇有怨怒,受众人蛊惑,也深感担忧,他自然是知道自己那个亲弟的脾气秉性,杨柏若去,恐怕是真的会弄得不欢而散。如今大敌当前,张鲁也绝对不愿让自家墙垣现起内讧。
………………………………
第1069章重要时刻
不过若一军两帅,同样也于战事无力,汉宁实在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的统兵将领了,而这个时候,恰恰有人向张鲁提了一条奇谋,便是让杨柏这一万人马不需亲自奔赴关中,使杨柏从褒城绕过山口,走小路奔波偷袭赵云大军后背,一可出奇制胜,二又不需要张卫杨柏两将相见起了争执。
张鲁大喜,深以为得计,当即便下令使杨柏得到了全权掌控这一万五千兵马的军令,而后又差遣人千里奔走知会阳平张卫,使其在必要时候予以配合尾相击赵云攻势,甚至在军函中还难得的措辞严厉让张卫不可因为昔日嫌隙而坏了大事。
张鲁自然没察觉到这所献之策将会为他带来什么样的祸端,阳平关一带却也的的确确唯有他们汉中人才能够清楚地形优势,大军若要神不知鬼不觉的绕到敌军后背也并非不可能,只是看杨柏在其中能不能扮演那个合适的角色。
对杨松杨柏两兄弟宠信多年,杨柏也在早年防备刘璋立下了不少功勋,至少在张鲁看来,杨柏的能力定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才毫无防备的听取了这条计策。
不谈能不能击败赵云是的他就这样退军回去,就算能够打乱对方的攻势步调,拖延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便已经足够了,毕竟张鲁寄托的希望可是在那孙曹联军的援军身上。
杨松杨柏两兄弟终于得到了想要得到的结果,心中松过一口气后也越欢喜,献出阳平关便等于是将汉中地拱手相送,这该是什么样的功劳?又该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地位?最不济也可博个封侯吧?
等到张鲁的军令下达之后,杨柏也没有拖沓,当即便点齐了那一万五千人连夜的向西靠近,河东的密使已经来往好几次催促,显然也有些不耐烦了,只是碍于张鲁一直迟迟没有点头,两兄弟也不敢太做的露出痕迹,此刻既有可成事了,那也不愿意再躲在汉宁干坐。
二月中,杨柏领兵已经越过褒城,向西北方向的山林进军。不谈杨柏本部两千兵马乃是多年防备刘璋的汉中精锐,其余征召的一万多人也是汉宁的青壮,而此前杨柏也做足了表面功夫,对这些新丁的训练不遗余力,勉强有了军队的表象,要说赶路,也并不显得拖沓缓慢。
事实上,不管是向着张鲁进献的那条所谓的奇谋,又或是杨松杨柏如今的所为,实际上都只是受了负责汉中内线联络的贾逵的授意,所行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向着最后的那一个点靠拢罢了。
而远被堵在阳平关外的赵云也早收到了来自汉中的内线消息,对张卫的攻势看上去声势浩大,实际上并未伤筋动骨的强攻,只是给了对方一种要绝死叩关的表象而已。
张鲁在等待孙曹联军的到来,赵云何尝不也是在等杨柏这个反骨内贼的抵达?一出戏要演好,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功劳,同样也不是站在舞台上那的那一瞬间挥而已,需要多人天衣无缝的配合,也同样需要远比演出那区区一两小时数倍数十倍的准备。
贾逵在穿梭汉中和雍州,阳平关三地不停,绞尽脑汁,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委实功劳不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是必不可少的。
而,这,也不过只是区区的一线战事罢了。无论是阳谋,阴谋,一场大战的真正主角才是穷尽脑汁的角力比较。
这个三月,注定将会是这个天下决定命运的最重要的时刻。
……
而决定这场命运最重要的其中一步棋子,却正是那支悄然潜入三肴的三万精锐兵马,由孙策,许褚分兵统帅的带着重要使命的军队。
许褚勇猛不凡,乃是曹操的爱将,统御兵马固是能够最大限度的鼓舞士气,但无论是许褚还是曹洪显然都不是这支兵马的真正大脑。
曹操只用两员勇将而没有派出多余人手,便是将这支兵马的统兵权让给了孙坚方面,作为孙坚跨江越境以示郑重,另一方面也是在抽不出能够独当一面的文武全才。
当看到周瑜参议军机时的见识不凡,曹操却深是感叹,只道天下青年俊杰竟是如此之多,奈何不在他的麾下。他曾听周郎之名而未见其人,能够做出让孙坚军为的决议,也正是因为有了周瑜这样一个绝代风华的人物参与其中。
事实上,这支兵马中也的的确确只有周瑜才知道孙曹两军真正的目的。
不过,当大军一路北上,先克宛城,后近轩辕山,北上三肴竟然一路畅通无阻,一路顺风只让其余人都庆幸不已,、唯有周瑜数日来的脸色却异常凝重不已。
自从过了宛城,实际上,这支三万人的兵马便已经进入了敌军的控制范围,而越往深处前进,河东的控制力度将会大为加强。
自古三肴关中便是重中之重,长安,弘农,洛阳一线乃是天下最为繁华的所在,即便经过了董卓那场血腥残暴的屠杀迁徙,在未来的这些年里,卫宁的政策见效也让它在迅的恢复元气。
往日的繁华地区已经开始重新焕出了光彩,可以想象若再让卫宁治下保持一定的安定水准,即便恢复不到太平盛世的那般良好局面,也必然会是河东最重要的赋税粮秣来源之一。
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遇到过多少抵挡?纵然是因为他们小心隐蔽的行军,但三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以周瑜对卫宁的分析,这样一个最为重视情报的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也绝对不可能没有半点反应。
何况,本应该驻军在宛城的张济放弃了城池退入关中,那么一路上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不露下?这一支兵马到底是退缩到了哪个地方?总不至于一直退到了弘农,甚至洛阳去吧?
只是,周瑜在知道了曹操和孙坚的谋断之后,却也不得不继续行军下去,即便他现在有所担忧,但也不得不承认,此刻偷袭弘农,搅乱河东根本,这一场赌博的风险,是完全值得去冒的。
………………………………
第1070章刘备心思
若得弘农,只与河东跨河相隔,安邑近在咫尺,若真如杨彪,裴氏所言能够揭竿而起,这支兵马将会是直取安邑的杀手锏!
根据早前的消息所得,昔日杨奉麾下最重要的大将徐晃自从归于卫宁之后,一直并不得志,虽然有往前的战功让徐晃在河东军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多少削弱,不单单赵云,黄忠等卫宁的心腹早就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就连徐荣,太史慈这些后降的人权柄日盛也早就越他了。小说
可徐晃除了在与袁绍决战时候,领兵充当了一次先锋后,竟然没有得到半点提拔,依旧还是当着区区一介守城之人,握兵不过数千,镇守之地也只是渑池这个无战之处。
大将当该驰骋沙场,卫宁是将徐晃兵锋雪藏,不管是曹操还是孙坚,乃至于他们麾下不少智谋之士都深以为卫宁是想要开始削弱昔日杨奉派系将领对河东军中最后的影响力了。也只有这样解释,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放着徐晃这样一个百战名将不用,而独独用他卫宁的亲信。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早在两年前开始,孙坚和曹操便已经感觉得到,却没想到当两军对垒的大战到来,才能够庆幸这对于他们有多少帮助。
这样一解释,也很能理解杨彪的暗中投诚到底具有多少诚意,毕竟若孙曹联军崩溃挡不住河东的扩张步伐,这个天下也就将会归于新的统一,而作为其中最大的赢家河东卫宁,日后将会成为什么样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杨氏必然将会是成为清洗的对象,没有任何一个君王会容忍这样一个污点。
当一条线拉开,看清楚上面的每一个疙瘩,串联在一起,似乎真的是合情合理,杨氏乃弘农大族,在弘农有莫大的影响力。而渑池距离弘农并不算远,徐晃领兵五千镇守,若能够得到他里应外合,攻取整个弘农地,几乎是水到渠成。而若弘农一失,西可取函谷关,将河东与雍州的联系完全切断,使远征汉中的赵云七万大军成为一支孤军,东可破洛阳,出虎牢关直接攻击徐荣太史慈大军后背,同样也是直接切断了这十数万大军和安邑的联系。
无法想象,当这些都能够成为事实,被卫宁压迫甚多的各方豪强士族将会有多少开始抬起反抗的手臂。
而最后,跨河遥遥相望的安邑,面对他们的兵锋所指,又将会成什么样的害怕和恐惧?
周瑜在盘桓了许久终于还是无法忍受住对大局如此巨大帮助的诱惑,甚至这一次攻击会彻底摧毁河东那看似紧密的结构,去掉这样一个大敌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最好的,不管是曹操,还是他们东吴,面对一个越膨胀的巨人都只会是坐立不安,至于战后的果实分配,也只有战后再去说了。
而在另外一个似乎早就被人遗忘的角落同样也开始暗潮汹涌了起来。
泰安,郡守府密室中。
“主公!您可真的考虑清楚了,如若真的决定反叛卫宁,便是再无回头之路了!何况三将军……”简雍脸上浮起了一丝细汗,面对面前这个奉之为主的男人即将作出的决定,心中充满了渴望,却同时也充满了紧张。
“自从我破黄巾起兵以来,先受制于刘虞,后受制于袁绍,再受制于公孙,乃至曹操,乃至卫宁!群雄逐鹿我汉室天下,我为皇室之后,却只能无力看这河山满目疮痍,心有余而力不足!”刘备脸上看似平静,但双手握拳青筋暴露,显然出卖了他同样紧张激动的心情,随着话语说过,刘备的语气也越激动,“卫宁看似对我不薄,但对决袁绍过后,为何不将邺城送还于我,却反将我迁于这泰安残败之地,无非也是使我为其鹰犬罢了!若想干一番大事,岂能永远寄人篱下?”
“至于三弟……我深知他的秉性,他必然不会弃我离去!”说到尾处,刘备抿着嘴唇终于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