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牡娜啡肥嵌嘈牧恕
这应该算是卫瓘第一次自主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卫宁询问才老老实实的作答,卫宁上下看着卫瓘,后者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以为自己的顶撞触怒了卫宁,却不曾想到后者脸上竟然浮起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卫宁看了郭嘉一眼,大笑起来,“是啊!瓘儿也终于长大了!哈哈!我们两个,看样子真的老了啊!”
郭嘉也嘿嘿笑道,给了卫瓘一个激赏的眼神,对卫宁道,“如此,兄长就可以安心平定曹!”
“果然还是你知我!”卫宁点了点头,这又将注意力放到卫瓘的身上,拍着他的肩膀道,“你的担忧的确不错,但是可别忘了叔父使你如此厚待张松的用意!”
卫瓘瞳孔微微张大,“额,叔父莫非是以蜀治荆?”
不过说到这里,加上刚才卫宁并没有责怪他顶撞的意思,不免心里又多了几分胆气,继续道,“不过叔父,恕侄儿直言……那刘焉,刘璋两父子盘踞蜀中多年,苦心经营,保守观念已是根深蒂固,孩儿不认为刘璋会轻易出蜀……恩……据侄儿所知,叔父大加推崇的那个法正就曾进言使刘璋偷袭汉中,吞并雍凉,据险关以待天时,若刘璋听从,我河东必然危险,可就如此,刘璋都不愿出蜀,可见一斑……”
卫瓘又道,“何况,刘璋,刘表皆汉室宗亲,岂有同宗相残的道理,若说刘璋有意出蜀,我以为,刘璋攻打我河东的可能性还要更大些。或许张松在蜀中人脉甚广,可侄儿却不认为他有能力说服刘璋相助我河东……”
卫宁满意的点了点头,屏退了左右,看了郭嘉和贾诩等心腹一眼,终于笑着开口说道,“不错……刘璋或许本意不会出蜀,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是,刘表认为他会不会出蜀就行了。而张松的作用也不是劝说,只要某些时候推波助澜,即可!”
“离间?”卫瓘惊了一下,脱口而出。
“蜀中,荆襄多有能人,区区离间还容易为他们所看破……这是小道,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不得不战!”卫宁挥了挥袖口,将双臂抱着,笑道。
………………………………
第1267章天下大势
“叔父……莫非早有准备?”卫瓘本以为自己追逐着叔父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却不曾想到,自己还是那般稚嫩,垂头丧气起来。
卫宁并没有在乎卫瓘那点失落,只是道,“作为一个上君,只要懂得用人,这便是成功了。不管他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只要能为自己所用,那么花任何代价都是可以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能看清某些人的价值,能否给他相应的代价!”
卫瓘若有所思,卫宁却没有给他太多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在陈留城楼上,吹着寒风,逐走曹操的兴奋过去,已经是深深的疲惫,便开口道,“好了!等你南下以后,你就知道,刘璋不愿出蜀,我们就逼他出蜀,我会让文和随你南下一次,诸事可多问问他,你该知道,这个家伙到底有多狡猾的!”
卫宁指着贾诩,调笑道,后者那副懒洋洋的模样,又让卫宁无可奈何。
卫瓘当然知道贾诩的力量该有多么庞大,或许在前一刻还会有些忐忑,但卫宁让贾诩跟着他的话,心里却莫名其妙的踏实了起来。
卫瓘却不曾听到,卫宁最后一声呢喃,“至于曹操……这个枭雄,我就拼着最后一口气,帮你扫除他吧!有这个枭雄陪我一起,再加上刘备,这一辈子,也是值得了……可惜孙坚啊,江东暂时还不是河东能够攻下来的……”
而这个时候,张松已经回到了蜀中,对于卫宁的抬爱,在激动之后,以张松的头脑也不难回觉过来,这其中的用意。
当然,他并不知道卫宁的打算,但对于蜀中的图谋,他却是清清楚楚,但无论如何,卫宁如此礼贤下士,已经做到了任何一个诸侯的极致,甚至还有出,即便是有利用的关系来说,张松也觉得,就算是效犬马之劳,死而后已也是值得!
而张松做为了蜀中激进派的党魁之一,已经对卫宁死心塌地了,那其余人自然也不会反对。而当法正听说了卫宁对他的评价之后,不禁心里也生出了一种知己的感觉,要知道,他在蜀中的名气根本不能与张松相提并论,就连刘璋都不待见他,偏生一个北方的雄主专门将他提出来赞赏,就凭这一点,他就有理由对卫宁充满感激!
投靠河东,出了一致的声音……剩下,只是为了完成卫宁对蜀中和荆襄的最后一次大略……
一月,卫宁亲领十五万大军进驻东郡,汇合黄忠典韦十万人,再度向东南徐州挺进……而孙坚将大军退回寿春固守,巩固长江防线,显然是打算最殊死抵抗,河东军的动静并没有瞒过他,在松了口气后,又不免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未来的大势,已经完全为河东所主导了!
正当卫宁大军进驻东郡的时候,朝廷的特使也南下同时抵达,中原大战的胜利已经进入了尾声,虽然卫宁有意要在给曹操来上最后一击,但毕竟是可以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棉花糖
事实上,正如同卫瓘所言,这一场大胜,其实河东也耗尽了多年来储备的元气,更应该是稳固消化战后所得的时候。
可是卫宁怕等不起,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到底还能熬到什么时候,在击败了曹操和孙坚之后,那一直支撑着他战斗下去的气力,在松弛下来后,仿佛飞快的从他身体里流失出去。
在领军东进的时候,卫宁分明的感觉到了身体的疲惫,那并非操劳而得,而是身体机能开始退化的表现。
正是如此,他才迫不及待的想要将曹操赶尽杀绝,只有这个人存在一天,他就觉得对于自己一手营造起来的庞大势力是个威胁。
曹操,就是那种在再艰苦的逆境中也能顽强生存下来的人。
在原本的历史中,曹操遇见的艰难不少,甚至许多时候都几乎要了他的性命,或许是时运,或许是他的坚韧,让他一次次挺了过来,若说同时代能够比曹操还要顽强的,恐怕也只有刘备一人了。
刘备已经不在了,而曹操却还在残喘。卫宁觉得即便是在耗上一些元气,也不能让他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正是如此,卫宁才忽略了卫瓘的建议,也忽略掉了如贾诩,郭嘉等等谋士的劝阻,这……或许算是他最后一次的一意孤行吧。
但是,卫宁还是忽视了郭嘉等人的想法,虽然大多数人不知道卫宁为什么急于想给敌人最后一击。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曹操不过只是丧家之犬,整个徐州局势因为和河东大战过度透支,已经一片糜烂,二十年内要想恢复实力都算困难,倘若河东修养一些时候,恢复一些元气,征讨徐州,不过手到擒来。
即便是郭嘉虽然知道卫宁的身体可能出了状况,但也无法理解卫宁对曹操的重视。
在直面劝谏不成,郭嘉伙同贾诩等人暗中传书给坐镇安邑的刘晔,想要曲线改变卫宁的决策。
在同时击败了张鲁,刘备,曹操,孙坚之后,卫宁如今的声望已经达到了一个无可比拟的高度,可以说,单单卫宁的名字,便可以让天下震动三分。
即便有刘表不识时务的跳了出来,但没有人怀疑这可笑的螳臂当车迟早是自寻死路,这个天下的大势已成,没有任何人还能挡在河东兵锋的前面。
郭嘉等人联名上书,对卫宁歌功颂德,请进爵为公,这其实已经是水到渠成,事实上,以卫宁如今的成就来说,要封公爵并不困难。
不过大汉建国以来,除了高祖刘邦建汉时封了些异姓王公外,未来数百年,就只有篡汉的王莽,其余非皇室成员都不曾有外姓封过王爵,公爵,外姓将臣所能追求的最高荣誉也只能是列侯而已。
而卫宁先前打破了旧制进爵为国侯都算是逾越了数百年的规矩,但毕竟还是属于侯爵范围,而现在,数百文臣武将的联名上书,似乎也要挑战大汉最后的权威!
………………………………
第1268章天下大势二
久居深宫如同傀儡的献帝,感到绝望了,在那最后一次的安邑之变后,刘氏最后的一点余威也丧失殆尽。
这一次跳出来送死的,只是一些跳梁小丑,再没有什么有分量的人了,或许私底下还有人愤愤不平,暗骂卫宁有不臣之心,但在如今卫宁挟大胜之势,也不敢跳出来指责一二。
献帝无奈,只能让刘晔起草诏书,封卫宁为雍公。
乘金车,驾四马,持九锡,假行天子事,赐雍州十郡为其封邑,建国号定都长安,可置国相,百官,礼同天子,入朝不拜,剑履上殿。
这些殊荣下来,卫宁俨然已经是这个天下的实际拥有者了。
特使随行百人,得天子诏书,匆匆南下请卫宁班师回朝。
而当卫宁接到朝廷特使抵达东郡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郭嘉等人已经暗中做出了这么大的举动,虽然在此前他已经有所暗示,但没想到,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封爵的消息下来。
联想到先前所有人都劝谏他停兵休养生息,卫宁猜测能有这么大胆量的恐怕也只有郭嘉一个人了。
现在朝廷特使已经南下,再进兵徐州已经不可能了,卫宁虽然知道郭嘉是为他好,但这依旧让他怒气不平。
可是……
当他愤怒的找到郭嘉的时候,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块染血的手帕,还有那略显苍白的脸色。
郭嘉知道自己这一次擅自做主已经违反了某些规则,但他实在不愿意看到河东在如此大好局势下真正的伤筋动骨,只要再给一两年的时间休养生息,徐州根本造不成什么威胁,他不能不为河东的未来做打算。
一如同他知道卫宁身体已经开始恶化,但也知道如今卫宁最迫切的并不是吞曹灭吴,而是要彻底巩固如今的权势和地位。而封公,势在必行,甚至是比灭曹还要重要的事情,一旦建立起了国号,那么卫宁指定的继承人,将名正言顺的延续他的权利,这才是刻不容缓的。
郭嘉知道,卫宁早前的暗示其实已经有了考虑,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使得卫宁觉得灭曹比这件事情还要重要,那么他只能越俎代庖私下的运作了。。棉花糖当然事后卫宁的愤怒不能考虑,那么他只能坦诚公布自己的病情,才能让卫宁三思冷静下来。
情谊二字,在乱世中诚能可贵,卫宁无法忘记这些年郭嘉的贡献,虽然他总是玩世不恭,但一旦做事,毕竟是鞠躬尽瘁。
只是,没有想到,自己在担忧身体的时候,这个多年来不离不弃的兄弟,竟然也有了相同的命运……虽然,他的生命比起历史来说,延长了许多,可是还是逃脱不了上天的妒忌……
卫宁喟然长叹,终于还是接受了郭嘉的劝谏,留下徐荣统领三万大军驻扎在东郡后,下令班师回朝。
三月底,河东大军凯旋而回,献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卫宁回城,安邑百姓夹道相迎,使得卫宁的名望如日中天。
雍公赐爵,卫宁推辞,终于领受,三月十五祭拜天地,庙祀,正式进爵。但卫宁毕竟没有子嗣,膝下只的一女,卫宁终于提出将卫瓘引为假子,定为雍公世子,以卫瓘在卫宁刻意宣扬下的南顿之战中表现,河东军中上下也并无异议。
而中原大战之后分享的胜利果实,也让河东诸人欢呼雀跃。
封列侯者有五十余人,武将如典韦,张辽,赵云,黄忠等,谋臣如郭嘉,贾诩,刘晔,陈登等也接进爵等心腹大将也进爵郡侯,官阶自进两级。其余大小封赏不一而足,赐封地,加财帛,天下大赦,而新夺取的兖州,汉中,豫州等地留出的权利空白,也依照各个世家在其中出力的多少,分配了小半权利出去。
而作为卫宁开天下表率,许多展露头角的寒门子弟,也在这次大胜之后,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大量有才之人被下放到中原诸郡。
一切按部就班,南下的卫瓘和太史慈大军很快攻破荆北,斩破荆州军两万多人,文聘不敢抵挡河东兵锋收缩兵力死守夏口,一时间河东军也不能继续南下,但这不是问题,荆州军已经开始胆寒,现在只是将他们那可笑的螳臂砍伤,迟早会有清算的时候。
四月,就在文聘苦苦抵挡太史慈和卫瓘攻势的时候,一个让荆州军绝望的消息传了出来,西川临江太守孟达领兵一万出夔关,向夷陵挺进!
没有人想到这个时候蜀中竟然会生这样的变故,竟然在荆州最危机的时候出兵攻打。
刘表急忙调兵西进抵挡,但没想到对方只是咋呼一声便退会了夔关,而刘表派遣的领兵之将,受孟达挑衅,竟然先行起了对夔关的攻击。
而这,就给了孟达足够反击的借口。
这,是张松等人投桃报李的一次陷阱。
没有刘璋的授命,孟达再如何也不敢出兵攻打荆州,那一万兵马出关不过只是虚张声势,样子做的十足,只是为了给荆州施加压力,而暗中的挑拨才是重头戏,荆州军在孟达的玩弄下,终于先行动了攻击,而他的反击才是挑起益州和荆州战争开端的导火索。
孱弱的刘璋本来对麾下群臣的掌握力有所不足,对孟达上书的诡辩无力斥责,在张松等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误以为是荆州军开始向益州动兵,虽然下达的是让孟达击退荆州军的命令,但这无疑给了张松等人足够的理由动攻击。
五月,孟达击败荆州军,领兵一万东进攻破建平,兵压夷陵,目标竟是直指南郡。
刘表仓皇,遣使入蜀,却为张松等人所截获,秘而不宣。刘表无奈,急忙掉黄祖北上,抵挡孟达。
而与此同时,河东大军在卫宁授命下缓缓退回豫州,刘表在松了口气的时候,更加全力应对孟达有预谋的袭击。
这个时候,荆州和益州的冲突越演越烈,战事不单单局限于夷陵一带,在张松等人推波助澜之下,荆益交界频繁摩擦,等刘璋反应过来的时候,益州上下请战之声已经越来越大,即便是刘璋想压也压不下去了。
………………………………
第1269章病倒
而河东军适时退兵,让刘表将更多的力量投注到抵挡益州大军上面。
与此卫宁曾经暗中布置在荆州的棋子开始挥起了他们的作用……
刘表虽然名义上是荆州的主人,而这么多年来,经过他的治理,在荆州的话语权也的确很有分量。但是刘表当初孤身入荆,也是依靠了荆襄各郡世家大族的帮助才能站稳脚跟,这也使得荆州政局很大一部分也为这些世家大族所把持。
如蔡氏,蒯氏,张氏等等皆占据要职,声音若是拧成一股,几乎可以左右荆州的行政运使。
而恰恰,卫宁可是知道曹操当年南下,这些世家大族的表现。
现在,河东俨然已有一统天下的大势,蔡瑁北上被河东军几乎全灭,更让荆州上下胆寒,此时此刻,卫宁毫不怀疑,这些尾两端的士族们,应该已经开始心里动摇了。
而河东的细作们在荆州的来往更加频繁了。
六月,当刘表焦头烂额想要尽快结束这场和益州莫名其妙的争端的时候,荆州已经暗潮汹涌。就算刘表再英明,也不可能会料到益州已经有近半文臣武将心系河东,这场兵戈已经不是他想象中的误会,也不是他想退让就能解决的问题。
荆州内部开始瓦解,已经开始越演越烈,已经被河东军杀的心惊胆战的蔡瑁,已经顾不得和刘表的姻亲之情,现在最重要的已经是要保住整个家族为上,暗中像河东递交了投诚。
而作为荆州席谋士的蒯氏兄弟,以他们的眼光更清楚明白未来这个天下的大势,为了家族的生存,不得不低下了头颅……
有这两家出面,很快,荆襄九郡也如同益州一般,开始慢慢向着河东靠拢。
在这些世家大族的操纵下,荆州和益州那场莫名其妙的兵戈竟然越演越烈,即便是刘表,刘璋反应过来,也再也停不下来了……
这个情况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月,而早前退兵修养的太史慈,卫瓘大军终于卷土重来……
河东军兵分两路,太史慈继续出兵江夏,牵制文聘,而卫瓘则领兵一万,从西南进军。
九月中,邓城守将魏延献城投诚河东,卫瓘大喜,见其武艺不凡,又得马荐书,当即拜其为都尉,领兵南下劝降诸郡。
十月,襄阳告破,守将投降。
十月中,大军顺着襄江南下,逼近南郡。
刘表大惊慌忙,慌忙召文聘弃守江夏,回防江陵,太史慈趁虚而入,攻占江夏。
但很快,刘表惊慌失措的收到南郡太守献城投降河东军的消息,一怒吐血,昏死过去。
荆北已然为河东军轻易所破,唯有江陵苦苦支撑,但区区一个文聘还能挡住河东军多久?
刘表强忍心怒,急召还在和益州军牵扯的黄祖南下,拱卫武陵,决议和河东军殊死抵抗……但,荆州人心已失,这无疑只是垂死挣扎。
十一月下旬,太史慈,卫瓘合兵江陵城下,一个月猛攻,纵然文聘果敢沉稳,但依旧无法挡住如今气焰滔天的河东大军,江陵宣告城破,文聘也为河东军所擒。
卫瓘出面诚心劝降,文聘感念大势已去,加上卫瓘纡尊,感激涕零终于答应投诚。
文聘在荆州素有勇名,有他出面巴陵,巴丘,长沙等郡纷纷开城投降河东。
而这个时候刘表已经病入膏肓……
不过半年时间,昔日富庶多兵的荆襄九郡,倾厦瓦解,十二月刘表病故,蔡瑁趁虚而入,假传刘表遗命,奉幼子刘琮为主。刘表长子刘琦察觉事变,领私兵杀出武陵,投奔江东而去。
而后,在蔡瑁,蒯良等人的要挟下,刘琮终于上表降书,一月中,卫瓘,太史慈大军入主武陵,荆南四郡降服。
河东版图,又并入荆州这大块地图。
而在卫宁安排下,卫瓘与太史慈成了这次平定荆州的席功臣,武勋赫赫,卫宁上表朝廷加封太史慈为定侯,封卫瓘继承自己当年的爵位兰陵侯。
比起当年卫宁少年封侯来说,卫瓘此刻的年纪也大不了多少,卫氏两代英杰,传为天下美谈。即便是再苛刻的人,此刻也无法否认卫瓘已经有了继承卫宁位子的威望和能力。
卫宁最后的两点担忧,已去其一……
三月,卫瓘领兵返回安邑,却惊闻一个雷霆惊骇的消息!
卫宁病重,一卧不起。
……
弥漫着浓浓药香的房内,哭声一片,已经出落亭亭玉立的卫娴早已成了泪人,扑在船头看着父亲苍白的脸,心如刀割。
这些年卫宁已经少有时间再如同小时候一样陪伴她戏耍,在她心中,父亲疼爱,温柔的笑容却依旧是那般清晰。在她的人生里,卫宁的身子就是支撑着她的天地,给了她快乐成长的空间。
可是,当一个月前现,这以前永远是那么粗壮的不周山竟然开始崩塌,她仿佛现这个世界都变得黑暗。
蔡琰与柳媛的脸上同样有抹不开的泪痕。
从前一直憎恶自己的女子身份,一心想要操纵权利,证明自己并不比男人差劲,但等多年以后,当卫宁病倒的刹那,她终于才现,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还是那么可笑。
她恍然,自己的一切其实都是丈夫的赐予,而这个男人处处包容,忍让,只是为了让她从人生的黑暗走脱出来。
两人不过是家族婚姻,但是,多年的夫妻,感情早已密不可分。而她早就下过决心,不会再要那心痛的感觉,此刻,却有刀口刺扎,让她止不住眼中的泪水。
看了看身边的蔡琰,或许,只有这个天真的少女,还有那么份纯真,早将卫宁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自己,在要失去的刹那,才明白,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早已拥有。
董平摸着卫宁的脉象,脸色难看,终于闭上眼睛长长叹了口气……
卫宁虚弱的睁开眼睛,看了董平一眼,勉强笑了一笑,“呵呵……没……没救了吧?”
董平不敢随意接口,半晌无言。
………………………………
第1270章病倒二
卫宁却道,“当初……让……你在……我身边……咳咳可不是让……你学了……那些庸医一样……怕这样,怕那样……我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多活这么多年,做那么多事……还能有什么遗憾?”
董平默然,终于开口道,“雍公为国操劳,百姓皆翘以盼天下一统,无奈天妒英才实恨也!”
“没什么可恨的,我……虽然等不到那一天……可是……你们却能等到……我已经做了我自己……的事情,已经满足……”卫宁轻轻的拍了拍身边卫娴的脑袋,眼中流露出浓浓的不舍,又转头对着董平道,“我……知道要问你我……还能活多久……你恐怕也不会说……也不敢说……不过……唉……算了!”
就在这时,外面一阵铿锵作响的声音,又是一阵惊呼,“世子,世子董先生正在为卫公诊断,不可焦急……”
那阵焦急的脚步声闻言终于停下,但没过多久又在外面踏来踏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