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6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
………………………………

第1823章 大捷

    张仁点点头,盘算了一下道:“主公,我们就这样与袁绍对恃也不是办法。像上个月,整整一个八月一场战事都没有,以理论之也太不合情理了!说不定袁绍见攻坚无望,正在图谋从别地地方下手。所以我想加紧官渡这里的粮草调度,主公也适当的出营挑战几次。作出一番要在此处与袁绍决战的姿态。把袁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回官渡……主公意下如何?”

    曹操思索了一会儿道:“世清言之有理!粮草军需之事相烦世清多加费心。孤明日即领兵出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即到了建安五年的十月。

    九月中曹操采纳了张仁的建议,时不时的领兵出营和袁绍交上几回手,袁绍也大举反击,但始终攻不破曹操地防御,双方依旧是各有胜负。从兵力部署上来看,袁绍又在官渡主营添加了不少兵马。显然是在做与曹操决战地准备。

    另一方面,张仁调集了相当多地粮草,多到曹操都有些吃惊!私底下询问张仁为什么要调集这么多的粮草时,张仁回答既然是要摆出与袁绍在官渡决一死战的姿态,那么戏就一定要演得像。曹操微一思索觉得是有其道理,便让张仁放开手去做。只是叮嘱张仁一定要注意粮草的安全。

    对此张仁比曹操还清楚,他可不想袁绍的粮草还没烧,自家反到先被烧了一把。不过还有一件事曹操不清楚。就是张仁调集大批粮草来的真正目的他为地是官渡之战后的袁军降俘!

    早先曹操征讨吕布时就出过粮草不足。曹操下令屠杀彭城百姓的事,而这件事一直是张仁心底的一个痛。之后张仁身上发生了很多事,也曾经一度令他心灰意冷。几乎不想再去理会。不过在曹操重新重用他之后,这件事又再次在他的心底冒了出来。

    从目前的战局来看,张仁对曹操的最终取胜是很有信心的,甚至可以说有些肓目地相信曹操必胜,因此他就开始了这一步地准备。他觉得只要备好足够的粮草,曹操不用为安抚战俘担心,那么史上屠杀袁军八万降俘的事就应该不会再次发生。

    “希望如此吧!现在只差最后一击了!”

    十月中旬,张仁算算时间应该差不多,打算再派黄信去一趟乌巢地时候许攸来到了曹营。曹操连夜召集幕僚商议,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应该继续稳守官渡,只有张仁与荀攸极力赞成曹操去奇袭乌巢。

    曹操选取了八千精锐,于次日傍晚时从后营出发。张仁在曹操走后马上找到曹仁,让曹仁作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来吧!张合、高览!”

    入夜二更,张仁站在一处了望台上,黄信则紧紧的跟在他身边。

    黄信道:“大人,这么晚了你去休息吧。”

    张仁摇头道:“不

    晚上是肯定没觉睡的。”

    黄信道:“大人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张仁道:“有些事说不清楚……嗯?”

    遥望东方,似乎有点点火光,张仁急忙叫过黄信问道:“黄信,你看看那边,是不是乌巢方向?”

    黄信看过后道:“不错!那里正是乌巢!”

    张仁心道:“曹操成功了!接下来就是我这里的事了……”

    曹仁正在巡营,张仁望见急忙叫道:“子孝,速令全营戒备!主公奇袭乌巢事成,袁绍很可能马上就会派兵前来攻寨!”

    曹仁怀疑的望了张仁一眼,但还是马上就去令人传令各寨。半个来时辰后,官渡方向的喊杀声传来,一场夜间攻防战又开始了。

    张仁在了望台上帮助曹仁指挥着炮队……其实哪用得着他?各个炮位根本就是不停的重复着上弹、发炮,再上弹、再发炮的事。尽管是在夜间无法进行瞄准,但这些炮位本身就是固定了打击点的,根本用不着瞄准,每个炮位只要把石头与沙包投出去就行!

    漫天的石块、沙包再度有效的阻挡住袁军攻势,张仁到后来索性跳下了望台来到一个发石架前,环视了一下四周后喝令道:“你们几个,快把那盆煤火放入投勺!”

    “啊!?”

    几个装弹手楞了一下,但马上按张仁的要求把一盆烧得通红的煤球连铁盆一并放入投勺。

    “投!”

    一盆煤球被投射了出去……

    张仁这一手也是未免太阴狠了点!这烧红的煤球物理杀伤力是不怎么样,可是烧在人身上是开玩笑的吗?仅这一盆煤球就不知烫伤了多少人,最倒霉的一个更是直接被滚烫的铁盆给扣在了头上。

    一旁的几个炮位也想效妨,却被张仁给拦了下来。到不是张仁不想多投几个出去,实在是刚才这一盆煤在重量上有些轻飘飘的,如果投射不当搞不好会反烧到曹操营寨。

    “以后可以试试看能不能用别的火弹!”

    激战了一个多时辰,袁军狼狈退去。曹仁不敢松懈,急令各处补充箭只与炮石。张仁也接到了不少炮位的报告,这一次的大规模投射有不少发石架因为使用过渡而散架崩坏,急忙找来参与过制造的工匠进行抢修。

    里里外外的正忙着,曹操那边也派了数骑返回官渡,告知乌巢的粮草已经全部焚毁。这时袁军的第二波攻势又到,战斗再次打响。

    这一次的战斗明显不如上一波激烈,时间也短,因为曹操所率的部队及时返回,从后侧向袁军突击,打得袁军大败而逃。比及天明曹操进入营寨时,累了一夜的张仁瘫坐在一部发石架旁直喘气。

    许攸不知何时冒了出来,向他拱手笑道:“张仆射辛苦了!”

    张仁有气无力的拱了拱手道:“许大人有何指教?”

    许攸道:“素闻张仆射大名,攸心慕久矣……”

    张仁望望许攸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脸,心里无端端的升起一股厌恶,皱眉道:“许大人有话请直说!”

    许攸扬了扬眉毛,在张仁的身边坐下悄声道:“张仆射,世人皆传你是一代酒圣,又精于各种玩好之道……日后是不是可以转赠几样精妙之物于攸把玩把玩?”

    “啥!?”

    张仁一听就明白了,许攸这不是在向他要东西吗?回想了一下书中对许攸的记载,张仁无可奈何的应道:“眼下身在军中,张仁手边也没什么东西。日后回到许都一定挑几件精巧之物赠于许大人。”

    许攸得意的起身离去,张仁心道:“md,&;gt;高也不能这样吧?仗都还没打完就开始恃功傲人,这号人还真是死了活该!我反正是一时半会儿懒得和你去较这个劲。回了许都给你东西?你回得去再说吧!”

    接下来张合与高览投降,许攸又向曹操献计,对袁绍乘胜追击。失去了乌巢兵粮与许攸、张合、高览的袁军早就没有半分的战意,直接投降的袁军不计其数。袁绍自己仅仅带着少数近卫部队逃往城去了。

    官渡大捷,曹操一边下令清扫战场,一面去安排酒宴庆贺。

    酒宴之上,张仁迟到了……

    酒宴之上,曹操笑着向迟到的张仁道:“世清何故珊珊盛宴,当罚酒三杯以赎己过!”

    张仁被曹操灌下了三杯酒,擦拭了一下嘴唇道:“主公,张仁去清点了一下袁军战俘,计有七万六千余人。现已着令发下粮草安置……”

    曹操脸色微微一变,随即挥手打断张仁的话道:“酒宴之上暂不提这些,明日军议时再行商议,现在只需尽欢即可!众位,孤敬你们一杯,今晚吾等不醉不归!”

    张仁见曹操一时半会儿的不愿理会也无可奈何,只好入席就宴,心道:“算了算了,反正明天就要军议,那时再正正经经的谈事也好。”

    直到深夜,大宴才尽欢而散。不过酒宴上张仁并没有喝太多酒,宴会还没散去他就借尿遁离开连夜跑去战俘营寨探视。也难怪他放心不下,近八万的袁军战俘,曹操现在的兵力也才五万不到有一部分是张合、高览带来的,万一出点什么事只怕曹营这一帮子人哭都来不及。

    还好,他及时的下放粮草后袁军战俘都显得很安静。说起来袁军士卒绝大多数都只是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的农民,有饭添饱他们的肚子比什么都实在,谁又愿意一天到晚的上阵厮杀?张仁一路巡视下去,还有不少的袁兵一听说他就是张仁特地爬起来观望。也有不少人向他提问道:

    “张大人,曹丞相会不会放我们回去啊?我们可不想再打仗了!”

    “是啊是啊。我们只是想老老实实的种地糊口,都是被袁绍逼着来当兵地。”

    ……

    张仁一路安慰道:“大家请放心吧,我会劝主公放你们回乡务农的,大家只要不闹事、不给主公添乱子就行。还有就是这段时间我敢保证不会让大家饿肚子。”

    听到他许下的承诺,袁军们都放下了心来,许多人也直接跪在了地上口称“谢张仆射恩德”,张仁赶紧让他们都起来回去睡觉。总之一夜下来整个降俘营都很平静,没出过什么事。

    天色已经有些微微放明。张仁也跑遍了大半个营区。实在是倦意上涌有些支持不住这才带着黄信准备回帐休息。正走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拦在面前道:“张大人,您愿意收我作您的亲兵吗?”

    张仁与黄信对视一眼,向少年问道:“你为什么想要做我的亲兵?”

    少年道:“我……我家里已经没有人了,自己又没有田地可种,只我一个。就算回去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活命……”

    张仁看看少年那张还有些稚气未脱的脸,没来由地想起了当初收留张诚他们地事,叹了口气拍拍少年地肩膀道:“晚一点吧。等主公下了令。放你们回乡的时候你再来找我不迟。”

    少年兴奋的点点头,张仁在怀中摸了半天没摸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只好取出随身的手帕交给少年道:“你到时候可以拿着这块手帕当作信物来找我。”

    少年离去,张仁走在路上忽然向黄信问道:“黄信,你觉得这些袁军士卒如何?”

    黄信沉吟了一会儿道:“这些人……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士卒!我这一路看来,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半分的训练,完全是些寻常百姓。”

    张仁道:“你啊,是不是在拿你们陷阵营的标准去比较他们?真要比地话。世上又有那只兵马能和昔日的陷阵营相比?”

    黄信颇有些自豪的道:“大人过奖了!不过陷营阵征战多年。还真没有怕过谁!”

    张仁摇头微笑道:“行了行了,我们走快几步,早点回去休息吧。今天主公还要军议的。”

    行至主寨门前,张仁却意外的发现曹操正在寨门处远眺,急忙跑过去行礼道:“见过主公!”

    曹操看看张仁熬了一夜满是血丝的双眼,问道:“世清你一夜未眠吗?”

    张仁道:“袁军降俘甚众,张仁唯恐有失,连夜皆用好言安抚,现在降俘营中一切安好。”

    曹操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的点头。

    张仁道:“主公,这近八万的战俘主公打算如何处置?”

    曹操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世清,随军粮草可支几何?”

    张仁低头算了一下道:“五万大军地话可支三月,若是算上这八万降俘可支月余。我昨日已经修书派人前往许都,请荀公火速再调集粮草前来……主公,这八万袁军青壮或补充军力,或是遣去屯田均有大用,张仁在此恳请主公少施杀戮,留下这些袁军降俘充实军力。”

    曹操眼中闪过狠色,随即向张仁道:“世清你劳累了一夜,先去休息吧。今日军议你可以不必前来,有事地话孤会派人去找你的。”

    张仁实在是太累了,匆匆的向曹操施了一礼便回帐睡觉,才一躺下便沉沉睡去。

    曹操此刻依旧站在营门前,呐呐自语道:“三个月……一个月……八万降俘……本初,你我之间地争斗还没完呢……”

    本章完
………………………………

第1824章 临别

    “啊”

    张仁迷迷糊糊的醒来,唤卫兵入帐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申时五刻。”下午四点快五点的样子

    “啊?我睡了这么久?不行,得赶紧起来!”

    急匆匆的穿好衣服出帐,张仁猛然发现整个营盘都冷冷清清的,似乎只有少量守寨的士卒在,而在空气中隐隐约约能闻到一丝血腥味。张仁心底涌起一股不安,急忙拉过一个士卒问道:“今日军议之后主公有何举动?”

    “军议之后?主公带领人马尽屠袁军降俘去了。”

    “什么!?”

    张仁忽然间觉得天旋地转,险些有些站立不稳。士卒急忙把他扶住。张仁喉间发苦,双腿间半点力气都用不上,连声音都有些颤抖着道:“快,扶我去降俘营看看!”

    “都杀完了还去什么?”

    那士卒心中嘀咕了一句,扶着张仁

    到营门前。张仁抬眼望去,心中最后的一点希望破

    土地,是红色地河水,是红色的就连天边的晚霞。似乎也已经被染成红色……

    张仁突然挣开士卒向降俘营狂奔而去。狂呼道:“曹为什么!?是担心粮食不够吗?只要你肯等半个月。许昌就能送来足够的粮食,只要半个月啊,你连个半个月都不肯等吗!?”

    奔入降俘营,张仁第一眼就发现了躺在血泊中的少年,而少年的手中还拿着他的手帕,临死前睁大的双眼满是恐惧。张仁浑身发抖,在少年地身前缓缓蹲下。伸手去为少年合上双眼,却难以合上。

    “张仁……你、你骗我们!你说过会让曹操放过我们地,啊”

    张仁转头望去,见刚才说话地袁军士卒被一个曹兵一矛捅入后心,彻底死去。而在整个降俘营里还有不少正在巡视的曹兵,一但发现并未死绝的袁军就一矛下去。再环视一眼整个降俘营,地上全是袁军士卒的尸体。远处的空地上还有不少曹兵正在挖掘土坑掩埋尸体。

    张仁再看看最后说话的袁军,无力的低下头道:“不。我没有骗你们。没骗你们……我劝过曹操地……”

    一小校来到张仁身边道:“张仆射,此间血气甚重,恐有污张仆射金玉之身。请速回。”

    张仁头也没抬一下,问道:“主公现在何处?”

    小校道:“方才主公似在河边,现在可能已经归营。”

    张仁猛的站起身,跑去外围寻到一骑兵,强拉骑兵下马后上马疾驰归营。没多久就看见了曹操的身影,大声喊道:“曹操,你为什么留不得这八万人!?”

    “大胆张仁!竟敢直呼主公名讳!”

    于禁飞马而至,一把就把张仁从马上擒过来,随后扔在了曹操的面前。张仁奋力站起身,仰头与马上的曹操目光直视。

    曹操冷冷的道:“世清何故如此失态?”

    张仁稍稍理顺口气道:“主公,你曾应允过张仁不施杀戮,今日却又为何违言尽屠这八万降俘?”

    曹操道:“孤何时应允过你?”

    “嗯?!”张仁突然回想起来,曹操是没有亲口答应过他什么。

    曹操道:“世清,孤知你心地良善,不愿看到屠戮之事故对孤有所求。只是在战场之上这妇人之仁断不可取,不说袁军降俘数犹在孤军之上,一但有所发难孤又何以缚之?且粮米不继,若留这八万人孤又岂能作速进军?须知袁绍虽有此败,河北根基仍在……”

    张仁突然大吼道:“不用说了!”

    曹操先是一惊,继而脸上有了些怒意。

    张仁再次低下头,心道:“我知道……我知道!你和袁绍之间的仗没打完,不会对这些人有半分心软的。”

    一旁有人道:“主公,张仁如此无礼犯上,依律当斩!”

    曹操望了眼失落地张仁,摇头道:“罢了……孤知道世清昨日曾对一众袁军许下承诺,要孤放过他们。说起来是孤令世清有违其誓,其心又岂能不乱?孤恕其犯上之过便是……奉孝,曼成,你二人送世清回帐去吧。”

    郭嘉与李典领命,强拉着失了魂一般地张仁离去。

    曹操看了眼张仁,心道:“难道你张仁心里就真的那么在乎这些百姓……亦或是你只想收取自身民望吗……那你又置孤于何处?”

    回到张仁帐中,郭嘉与李典正想开口相劝,张仁却先开了口:“老郭,曼成,你们先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郭嘉犹豫道:“世清,你……”

    张仁微微的摇了摇头道:“放心,我没事。”

    郭嘉无言,拉着李典离去。张仁环视了一眼帐中乱七八糟地书简,默然心道:“这么多年了,我到底为的什么……满心以为只要粮食足够,曹操就一定会放过这些人,可是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其他方面的事……曹操这么嗜杀,那我在他的手下到底又合不合适?”

    随手翻开一卷竹简,张仁心中的那份失落不是旁人所理解得了的。就如同一个人为一个目标奋斗了多年,可最终还是落空一样,张仁这一次是真真正正的觉得自己根本就一点用都没有。

    脑海中回想起袁军士卒临死前说的话,张仁呐呐自语道:“你们相信我啊,我没有骗你们,我没有骗你们……”

    官渡之战结束,可是张仁却病了。人发着高烧,口里还不停的说着胡话,随军的那些军医全都束手无策。曹操无奈,只好派人先护送张仁回许昌休养,自己则带领大军在黎阳一带进行修整。

    回到许昌家中一家人全都吓坏了,赶紧遍请名医给张仁医治,却一点用都没有。直到张氏镇的贞闻讯带着华陀赶到,张仁的病才微微有些起色。

    这一夜张仁傻坐在房中,为他把脉的华陀见四下无人,轻声道:“张仆射,你的病很难医治啊。”

    张仁睁起一对无神的双眼,望了眼华陀道:“华先生,我知道有些事瞒不过你。”

    华陀道:“身体之病可用医理治愈,心病却请恕华某无能为力。”

    张仁道:“是啊,我这是心病……华先生明日可以不用来了。”

    华陀默然不语,起身辞别。

    张仁披上衣服,在自己家里转了个遍,最终暗暗叹了口气心道:“算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去找贞,作些准备吧……”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张府里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可有心人却会发现,张仁家中的人一天比一天少……

    迈着沉重的步子,张仁来到了尚书府衙。

    荀彧与陈群正在议事,见张仁一脸的苍白出现在大厅,惊问道:“世清你怎么跑来了?你身体未愈,正当在家中安心休养才是!”

    张仁勉强挤出一丝笑脸,把身背的包袱放在了书几上道:“最近渐感身体不支,恐误政事,所以特地来看看。荀公,这里是几卷政略,我已经大致整理好,就先交给你来施行吧……这是我的官印,暂时先交回府中,若可行的话就请长文兄接下此印吧。”

    荀、陈二人微微一惊,荀彧急问道:“世清,你这是为何?”

    张仁道:“实不相瞒,这几日名医华陀为我诊治过后,说我是长期劳累太过,引发疲疾,至少需要静养七、八个月才能痊愈。这半年多的时间府中尚书仆射一职不可空悬,就请长文兄暂代吧。主公那里还请荀公代上一表,言明张仁是以疾去官。”

    荀彧微微点头。那时以疾去官也是件很平常的事,张仁现在又病成这样,交还官印回家休养不算怪事。不过荀彧还是抱着几分怀疑问道:“世清,你病愈之后……可会回府?”

    张仁道:“可能不会。”

    “嗯?”荀彧脸上再度变色。

    张仁笑道:“荀公怕我不回来?其实这尚书仆射一职我辞让于长文,等病愈之后嘛……也许主公会特进我为大司农呢?别忘了我交回的只是官印,我那张亭候地候印可没交回来。我还指望着那五百户的食邑寻医问药那。”

    荀彧微微松了口气,笑骂道:“你这个张大浪子,一点亏都不肯吃!也罢,晚些我定当上门拜访。”

    张仁道:“拜访我看就不必了,我打算明、后天就搬去张氏镇。那里比许都清静许多,是个休养身体的好去处。若是荀公施政时有甚不解之处,差人去小镇问我一下就是。”

    荀彧道:“既如此,主公那里我会为你代言的。世清你身体欠佳。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望你多多保重身体。日后病愈好早回许都。你我再度共事。”

    张仁道:“荀公也请多保重身体……长文兄,我不在的时日还请你多加费心相助荀公。长文兄之才十倍于我,日后的成就也定当在张仁之上。另外就是义妹贞一时意气用事,万望长文兄海涵。”

    陈群不置可否的拱了拱手,并不说话。

    张仁又向二人施了一礼道:“二位请多保重,张仁先去了。”

    执礼送别,张仁一个人走出尚书府的大门。抬头望了眼尚书府衙地门牌。心中叹道:“说到底,我并不属于这里,甚至不属于这个年代……”

    张府,张仁正在与高顺、贞、张信等人谈着事。

    “义妹,琅琊那里地海运如何了?”三十余只……义兄,你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