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名将陆议-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章 烽火庐江
公元194年的一个傍晚,在庐江高大残破的城墙上,一位身着大汉官服的老头眺望着远处的山丘,他满脸疲惫但眼睛里却流露出坚定的目光,山丘那边泛着点点火光,仿佛瞬间就能燎原一般。这时,一位身着黑色盔甲的中年男子大步走过来颌首抱拳说道:“陆大人这么晚还在城墙上,是担心贼军夜袭么?”陆康听到身后城防官的话立即收起了疲惫的神情,转身笑道:“朱副将多虑了,老夫只是过来看看将士们状况如何,敌人这次进攻持续了一个月,大家肯定都累了吧。”朱副将淡然说道:“大人放心,庐江郡是兄弟们的家乡,百姓也都感念大人的恩德,有陆大人坐镇庐江,孙策他休想攻破城门。”陆康听后笑着说道:“袁术攻打我庐江郡已有一年之久,孙策虽是将才却甘心为袁术卖命,本来他就师出无名,如今与我僵持不下,估计军心早已不稳,若是老夫再年轻20岁,他是断不能踏进庐江一步。”对于陆康这番话朱副将和将士们也都深信不疑,年近七旬的陆郡守当年也是文韬武略,对内可使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可使山贼望而生畏。只是时过境迁,年老的陆康现在对于很多事情也都有心无力,比如现在面对孙策不断地攻击庐江,他能做的也仅仅是稳定军心和保证后勤供应。尤其这一年来让他心力交瘁,已是满头白发的陆康完全靠着忠于大汉的信念屹立在这庐江城头。
就在陆康眺望的山丘这头,火光通明的军营里四处躺着疲惫不堪的士兵,辕门处站着一个身着赤袍银盔的少年将军,英俊的脸上浮现着不屈的表情,目光犀利地望着近在咫尺的庐江城,这是他在遭受丧父之后的又一次陷入困境,他领命攻打庐江已经一年多了,原本以为三个月便可拿下庐江,没想到如今耗时一年却没有半点进展,面对袁术一次次的催战和责备,他和将士们也都疲惫无措。随着战事焦灼,己方的军心呈现出涣散的态势,故而这个月孙策不得不加紧进攻的步伐,然而泸州城的守卫没出现半点懈怠,没给他任何机会。他突然有点怨恨城头上的那个陆老头,当然他不知道陆康此时也正在城头眺望着军营这边,现在两人比的就是时间和毅力了。
相比泸州百姓的彷徨不安,吴郡的夜晚倒显得清静自在。坐落在街角的一处大院依然灯火阑珊,其中一间亮灯的屋内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陪着另一个六七岁的男孩伏案看书,此时男孩忍不住停下手里的书问道:“大侄子,你说父亲什么时候可以打败袁军再接我们回去呢?我们都来这儿半年了!”少年见男孩又问起了相同的问题,这次他依然耐心的答道:“小叔父放心,从祖父肯定可以打赢袁军的,正所谓邪不胜正,孙策攻打庐江不得人心,庐江城墙高大又有护城河环绕,最重要的是我们庐江郡军民一心,天时地利人和,焉能不胜?”男孩听后淡定了不少,又继续拿起一本经书看了起来。只是少年脸上却多了几分忧虑,记得半年前离开庐江时陆康对他说的话:“老夫已年近古稀,不畏一死,唯一放不下庐江百姓和陆家安危,我自当与庐江共存亡。至于陆家就靠你们了,我会命人送你和陆绩前往吴郡老家,陆绩年少懵懂,还望你多加照顾,替他支撑门户。”来到吴郡半年多来,陆议没有辜负陆康的期望,年少老成的他一个人支撑起整个陆家,让陆家在吴郡依然耀眼夺目,他和陆绩都是聪颖好学之人,吴郡的优秀士族子弟,如顾邵、吴粲、张敦、卜静都乐于同他们交往。
虽然陆议他们来吴郡半年多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但每天还是挂念着远在泸州的陆康,少年丧父的陆议和弟弟陆瑁一直跟随从祖父陆康在庐江生活,作为父母官的陆康把庐江治理的井然有序,身处乱世的百姓无不爱戴这位郡守,陆议从小仰慕自己的从祖父,陆康更是把陆议和陆瑁视如己出,与自己的小儿子陆绩一同培养,故而三人亲如兄弟,直到泸州被攻打陆康才将他们一起送往吴郡。
事到如今,陆康从未后悔得罪不可一世的袁术,袁术素来就有不臣之心,所以忠于汉室的陆康多次违背他的意愿,两家一向不和,一直发展到如今刀兵相见,对于袁术的威逼利诱陆康没有后退一步,由于兵力悬殊,对方主将又是骁勇善战的孙策,所以陆康一直坚守不出,没想到竟然守住了一年之久,这令袁术和孙策都颇为难堪,但箭在弦上,不容半点后退,倘若连这小小的庐江郡都拿不下,以后还怎么称霸一方!所以袁术对于前线的孙策全力支持,要兵给兵,要粮草给粮草。
在吴郡的陆议自然也关注着庐江的战事,可自己除了祈求奇迹发生,其他的也无能为力。这天好友顾邵来陆府找陆家三兄弟,看见身着白色长衣的陆议在窗前低头愁眉不展,这位大自己一岁的少年总给人一种成熟忧郁的感觉,不过顾邵知道其中原委,所以并不奇怪。陆议抬头发现一位身穿青色锦袍的少年正在看着自己,顿时微微一笑:“顾兄见笑了,我刚才想事情去了,倒没注意到你的大驾,见谅啊见谅!”顾邵看陆议如同往日一样开着玩笑便放心了不少,问道:“陆兄是在想泸州郡的战事吧?听说袁术又增加了兵力,陆大人依然顽强坚守,也难怪你今日愁云满面。”陆议知道自己的惆怅已被好友看破,便吐了吐自己的心事:“我也听到了袁术增兵的消息,所以才为从祖父担心,不过我担心的不是战事,而是他老人家的身体。”顾邵点头表示同意。正在隔壁看书的陆绩被两人的谈话吸引走了出来,“大侄子不用担心,父亲大人一定可以打败袁军的,他老人家身体扛得住。”顾陆两人一同看向说话者,一位穿着紫色绸衣的男孩从旁边屋子出来,陆议看见小陆绩一副长者模样就觉得可爱,于是顺话答道:“小叔父说的对,是我多虑了,呵呵!”这时陆瑁也出现在了院子,看见众人都在,他疑惑地问道:“大伙在谈论啥?大哥笑的这般开心。”这时陆绩笑着答道:“大侄子在担心庐江的战事,我在安慰他,你看他现在笑了。”陆瑁却当作没听到一样追问道:“那天是谁大半夜哭着醒来说想父亲大人了,我和大哥轮流讲笑话才哄住,哎呀,想起那个样子……”见陆绩一脸通红,陆议赶紧瞪了陆瑁一眼,陆瑁也是见好就收。看清状况的顾邵连忙说道:“这回陆瑁兄弟倒是冤枉小舅舅了,刚才确实是他一句话就逗乐了你大哥。”顾邵的母亲正是陆康之女,也就是陆绩的姐姐,故而顾邵叫陆绩小舅舅。“顾兄说的对,我正准备感谢小叔父呢。”陆议说完就朝小陆绩拱手一揖,小陆绩连忙恢复长者模样道:“还是大侄子明事理,陆瑁我都懒得说你了,唉!”看见小陆绩一副大人模样,大伙都忍不住笑了。其实陆议和陆瑁都很喜欢这位小堂叔,也明白小陆绩不容易,所以两人平时都喜欢逗他,只是陆议更像长兄一样宠爱陆绩,而陆瑁则喜欢跟陆绩拌嘴,三人情同手足共同面对多舛的命运。
如果说吴郡这边是陆家三兄弟一起面对生活的变迁,那庐江的陆康就是独自承受满城百姓的期盼和孙策的大军逼境。这位白发苍苍的老郡守终于在一天晚上巡视城墙时晕了过去,一年多的心力交瘁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累了,陆康一倒便预示着庐江郡朝不保夕了,陆康躺在床上悲叹道:“老夫作为郡守,上不能守住城池,愧对皇恩;下不能保境安民,愧对百姓。我陆康乃是庐江和陆家的罪人,呜呼!”就在陆康病重后没几天庐江郡的大门终于被孙策打开了,庐江军民反抗者甚多,伤亡惨重,陆氏家族亦死伤过半,从此庐江陆家就此没落。就在城破之后一个月,悲愤交加的老郡守便驾鹤西去,吴郡的陆家三兄弟也背负了重振陆家的使命。
就在孙策还来不及大摆庆功宴的时候,袁术便派来了一位叫刘勋的新郡守过来接管庐江。原本孙策以为自己终于有一处用武之地了,正想以庐江为起点完成父亲的夙愿,然而袁术再一次食言,一年前他许诺任用孙策为九江太守结果中途换成了自己的亲信陈纪,这次命孙策攻打庐江也许诺了庐江太守的官衔。所谓事不过三,孙策也不想再被骗第三次,所以此时孙策的心里已经打起了另一个算盘,20岁的孙策目前只想找机会摆脱袁术,只是现在时机尚未成熟。
而另一边的吴郡,全陆府上下一片素缟,哭泣之声不绝于耳,陆氏宗族死于此难者已经过半,陆家三叔侄更是跪在灵堂前泣不成声,陆议用手抚摸陆绩的后背,希望以此安慰小自己五岁的堂叔,在他们的心里此时都痛恨着一个人那就是正处于失落中的孙策。
(本章完)
………………………………
第2章 孙郎归吴
自陆康死后,陆氏三叔侄更加发奋图强。陆绩擅长经学论述,专注于正道,学识超过比他年长的陆议和陆瑁,同好友顾邵齐名;陆瑁信守情谊,善于结交心有大志之人,不分贵贱;陆议沉稳博学,尤其通晓军事,并且时常练习骑马射箭。三人各有所长,在吴郡一时闻名。
时过境迁,转眼三年已经过去,意气风发的孙策带领周瑜、程普、黄盖等诸将已经横扫江东各郡,此时孙策大军已经驻扎在吴郡境内。吴郡的各大家族也都出城迎接小霸王孙策接管吴郡,唯独只有陆家直到午间都未曾露面,此时陆议正带领陆绩和陆瑁向往常一样伏案读书,没多久陆府的管家顾叔急急忙忙从院子走到陆家三少读书的屋外,他停留了片刻还是忍不住进去问道:“大少爷,孙策率军已经进入吴郡,其他家族都已出城迎接,你看我们要不要……”,陆议放下手中的书本缓缓答道:“放心吧顾叔,孙策他再蛮横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为难我们陆家,陆家在庐江流的血他应该还没忘……”,这时陆绩也咬牙说道:“本公子才不会去迎接孙策这样的人。”老管家无奈地叫了声:“小老爷……唉!那我吩咐人今日把陆府大门紧闭,但愿孙策不会过来为难陆府。”顾叔说完便准备出去,陆议用手拦住了顾叔说道:“咱陆府做事光明磊落,还怕他孙伯符上门不成,顾叔你吩咐下去,所有人都精神点,陆府今日敞开大门。”顾叔听完点头答应便出去安排事情去了,陆议转而对陆绩说道:“我料孙策今日定会派人来请小叔父作为他府上宾客,到时但去无妨,如今他统帅的军队纪律严明,未曾掠夺百姓分毫,这便证明孙策现在想要的是人心。”陆绩听后淡定地答道:“大侄子所言正是,到时我不会给咱陆家丢脸的。”一旁的陆瑁忍不住笑道:“咱家小绩长大了啊,还以为又会和以前一样哭鼻子呢!”陆绩看这小侄子又在取笑自己,顿时没好气的叫道:“去去去,本叔父在跟你大哥讨论正事,小孩子插什么嘴,没大没小。”一旁的陆议看见这两小子又掐了起来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陆瑁你又被长辈训话了吧!”就在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匆匆走进屋来,看见这三兄弟还如往常一样逗乐,纳闷地问道:“孙伯符率军进城了你们还不知道吗?”三人转身看向门口,进门的正是儒雅的顾邵,陆绩率先答道:“我们早就知道了,这不正在和大侄子讨论孙策何时会派人来接本公子去他府上做客嘛。”他接着瞟了陆瑁一眼说道:“奈何这小侄子不懂事妄加置喙,所以刚才我教导了他一番。”旁边的陆瑁翻了翻白眼没有理他,顾邵倒是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断定孙策会请小舅舅过府做客的呢,今天就差你们陆家没出城迎接他了,不怕他气恼吗?”陆议听完笑道:“顾兄不用担心,孙策现在基本统一了江东各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稳定民心,就算陆家之前与他有过节,他也不会在这时候对陆家动手,否则已经归附的各大家族岂不人人自危。”顾邵听完陆议的分析后顿时领悟道:“难怪你们说孙策会请小舅舅去做客呢,小舅舅现在是陆家名义上的当家人,孙策定会视若上宾,这样我也不用替你们操心了。”陆议知道顾邵此番前来也是出于好意,便拱手答谢道:“话虽如此,但还是要感谢顾兄的惦念之情。”顾邵连忙回礼:“兄弟之间不必客气!”
未时刚过,屋内几个少年正谈话间,管家顾叔恭敬地带着两个军官装扮的人走进了陆府,“两位里面请!”顾叔招呼了一句就在前面引路,进入院子后便高声叫道:“小老爷、大少爷,孙将军派人来请小老爷过府叙话了。”屋内几个少年听见后各自惊讶地看了一眼,没想到孙策速度如此之快,陆议几人跟在陆绩后面便出去迎客。在客厅顾叔命人奉茶给两位军官,不到片刻陆绩等人也来到了客厅,陆绩礼貌地上前拱手问道:“二位军爷来到敝府,有失远迎,还望海涵,不知二位有何贵干?”两位军官见陆府主事的竟是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惊讶之余连忙起身答道:“我等奉孙伯符将军之命,特来请小老爷前往府上做客。”虽然已经料到孙策会派人来,但小陆绩毕竟年纪尚小,此时他习惯性地朝旁边的陆议看去,见陆议也正看着自己点头,心中顿时安稳了不少,便答道:“既然孙将军盛情邀请,陆绩却之不恭,请容我进屋安排一下再随二位去将军府上。”两位军官一齐抱拳道:“请便。”陆绩等人回到屋内后,陆议一边帮小陆绩整理衣着,一边说道:“小叔父放心,我会随你一同前往,就当是去吃个便饭罢了。”陆绩突然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一把抱住了陆议哭道:“陆议大侄子,幸好有你在,父亲去世得早,没你我就撑不起陆家了。”陆议也抱住小陆绩宽慰道:“小叔父年少聪颖,哪里需要我帮忙呀,快别哭了,陆瑁又该笑话你了。”陆绩撇了一眼陆瑁,果然看到他又在笑,于是哼了一声便大步走出了屋去。
在宽敞的街道上两位军官在前面领路,小陆绩坐在轿子里品读随身携带的经学书籍,陆议则像护卫一样跟在轿子旁边,一行人穿过吴郡最热闹的街头,陆绩不时探出头来问到哪了,陆议也贴心地回答。就在此时陆议看到一个身穿淡黄色衣裳的女孩子躲在包子铺的后面好像很怕轿子前面那两个军官似的,小女孩发现陆议在看她,用手指朝他做了个“嘘”的动作,陆议被小女孩的这一举动反而激起了好奇心,于是仔细看了一眼她,大概七八岁的样子,个子比陆绩高点,白里透红的脸蛋藏有几分英气,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儿。那女孩见陆议这样打量自己顿时有点不耐烦,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然后瞬间白了他一眼,陆议猝不及防的一愣,竟一不小心踢到街道上凸起的石板,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那女孩看到他的糗样忍不住咯咯笑着走开了。“大侄子怎么了?”轿子内传来陆绩的声音,陆议不好意思的答道:“刚才踢到凸起的石块,现在没事了。”见陆议没事陆绩接着埋头看起书来。走了近一个时辰终于在街边看到了孙府的大门,府衙规模不大,一看就是临时改建的府邸。两位军官拱手作揖请陆绩下轿步行进府,陆议跟随陆绩一同走向孙府大门,隔着高墙都能听到府内热闹非凡,看来孙府今日宴请了整个吴郡的世家大族。陆绩向前朝门卫礼貌拱手道:“我乃吴郡陆绩,奉孙将军之邀前来赴宴,请为我禀报。”门卫恭敬的回了一礼道:“将军交代过不用回禀,小老爷请进,只是今晚将军有重大事情商讨,每个家族只有主事之人参加,这位少爷恐怕不能入内,抱歉!”说完门卫看了陆议一眼,陆议并未理睬,只是摸了一下陆绩的后背说道:“小叔父记得来时说过的话即可,我就在外面等你。”陆绩记起自己白天说过不会丢陆家的脸,于是淡然回答:“大侄子放心,我这就进去了。”说完便抬头挺胸跨进门去,门卫看见这陆家小老爷如此老道,暗暗称奇。
陆议目送陆绩进了孙府后,转身发现之前那个在街上碰见的小女孩又出现在了孙府转角的地方,他好奇地走过去打了招呼:“你好小妹妹,请问你是在这迷路了吗?”小女孩看见那个之前因为自己而出糗的少年向她走来还以为是找她秋后算账,不过听完他的问话后便安心了,小女孩倔强地答道:“我才不会迷路呢,我只是在散步而已。”陆议看她的样子不像是撒谎,见她一直望着孙府那边,又一次问道:“你父亲在那里面是吗?”小女孩点了点头,陆议猜她可能也是因为跟随父亲来孙府,结果只准当家的进去,她父亲没法带她进去就让她在门口等,突然感觉这小女孩和自己同病相怜。一阵冷风吹过,伴随着小女孩肚子的咕咕叫声,陆逊也觉得肚内空空如也,本来是跟小叔父来赴宴的,哪曾想会在这孙府外喝西北风,“唉!”陆议叹了一口气便同情地摸了一下小女孩的头问道:“小妹妹,是不是饿了,要不要跟我一起去街上吃点东西,我和你一样都是被拦在这孙府之外,本来已经够惨,总不能他们吃饱喝足我们饿肚子吧。”小女孩看他说的不像假话,反正也不想进去,于是微笑地点了点头。陆逊带她来到离孙府最近的一家饭店,两人刚一入座就有小二过来倒茶招呼:“两位客官吃点啥?”陆议看着小女孩说道:“想吃什么随便点,哥哥请你。”小女孩不在乎的答道:“饱肚子的就行,最主要的是快。”陆议转身便对小二说道:“把你们店好吃的菜随便上几个,吩咐厨师快点。”“好勒!”小二高声答道便朝后厨跑去。
(本章完)
………………………………
第3章 语惊四座
就在陆议他们等待上菜的时候,陆绩进府后在宴客厅找了一个离主桌最远的位置坐下,此时孙策早已在大厅中央招待着各大家族的主事人,陆绩看到孙策豪放不羁的样子就有点反感,因为他突然想起自己最敬重的父亲就是被眼前这个人给逼死的。当然孙策压根没注意到陆绩的到来,毕竟这样的场合谁没事会去关注一个不起眼的孩子呢!没过多久宾客已经全都落座,孙策也回到了主桌,陆绩注意到孙策左右两边分别坐有几个穿着盔甲的将军,其中一位年轻英俊的想必就是周瑜周公瑾,其他几位中年将军应该就是孙坚的旧部程普、黄盖等,陆绩看到孙策手下人才济济,也不奇怪父亲和江东其他郡守为何敌不过这江东小霸王了。在主桌对面坐着的两排便是以张昭、张纮为代表的文职官员和以顾雍为代表的吴郡各大家族主事者,陆绩便坐在吴郡大族这排的最后一个位置。随着孙策右手一挥,就从客厅后面走出一排侍女端上了酒菜和果品,等大家都满上酒后,孙策起身举杯道:“今天是我孙策重返故乡的日子,以后我江东的基业还要靠在座的各位鼎力支持,在此我孙伯符先干为敬!”说完孙策抬头一口喝完了手中那杯酒。众人也都起身一齐敬了孙策一杯,孙策高兴地示意大家坐下,然后自己也坐了下来,陆绩刚才也跟着以茶代酒喝了一杯,这时听到孙策招呼大家吃菜,早就饿了的陆绩便不客气地吃了起来。
话分两头,饭店里的陆议和小女孩也等来了他们的饭菜,小女孩一看就饿过头了,面对可口的饭菜已经忍不住大快朵颐起来,陆议看着小女孩四碗饭下肚,赶紧给她递去一杯茶,小女孩喝完茶满足地说道:“好饱,从早上开始我都没吃过东西。”陆议一听就惊讶地问道:“你不是下午跟你父亲到孙府去的吗?怎么说早上开始就没吃过东西,难不成你是偷跑出来的吗?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小妹妹?”被这一连串的询问,小女孩有点不知所措,但还是简短地答道:“算是偷跑出来的吧,我叫琪儿。”然后她看着陆议问道:“大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呢?”陆议拱手答道:“在下吴郡陆议。”小女孩觉得有趣也学他礼貌地把手一拱再一次介绍了一下自己:“在下吴郡琪儿,请陆兄多多指教。”陆议被她的举动逗地笑个不停。
跟陆议他们现在的轻松愉快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孙策府上正进行的激烈讨论,酒饭过后孙策便主动对如何彻底平定江东征集大家的建议。张昭率先出列说道:“如今四海未平,江东残余势力更是拥兵割据,山越匪寇依然蠢蠢欲动,江东六郡的英雄豪杰皆希望将军带领他们早日统一江东称霸一方。”张昭说罢,张纮紧接着起身说道:“子布所言极是,当今天下亟需将军这样的英雄来匡扶正义,自将军起兵以来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如今正是乘胜追击之时,平定江东只在朝夕之间。”听完二张的慷慨陈词,顾雍也站出来说道:“孙将军麾下果然人才济济,文有二张,武有周瑜、程普、黄盖等大将,能一统江东者非孙郎莫属。”听完他们的陈述孙策哈哈大笑,在场的众人也对三人的观点表示赞同。
此时坐在远处的陆绩站起来大声说道:“陆某对于三位先生的论述不敢苟同,当年管夷吾在齐国为相时,齐恒公曾九次聚合诸侯,一统天下而不用兵车。孔老夫子也说过: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来招致他们。现在在场的诸位不求依靠仁义道德的方法来降服江东六郡,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