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重生马孟起-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儒则是一笑,“不知主公的意思,难道是想……”
董卓点了点头,“文优,实话说吧,我是想帮马孟起一下!抛开大家的交易不说,那个倒是早就完成了。可今日看到马孟起为了先生而据理力争,不畏困难,其实我也挺佩服的,所以这才想帮他一下!”
“儒了解了,那么这样的话,主公就应该……”
李儒在董卓耳边耳语了一堆话,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反正董卓听得是又皱眉又摇头的。
等李儒说完后,董卓还依旧是皱着眉头,“文优,这,此法可行?”
李儒则是狠狠地点了点头,“主公如果想要帮马孟起,那么就依儒之所言去做就可以了!哪怕最后马孟起知晓了此事,不过想来以他的智慧,一定会明白主公今日之意的!”
董卓对此明显还是没有太大的信心,“这万一他要是不明白呢,那我这不就……”
李儒他闻言却是一笑,“主公,那儒可就要恭喜主公了,要真是那样儿的话,那可真是大好事啊!”
董卓听得是一头雾水,“这,喜从何来?文优快快为我解惑!”
“主公,如果马孟起果真不明白主公之意的话,那则说明此人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了,更不值得我们怎么去交好他,而那样儿也不配主公如此看重他啊!”
董卓一听就明白了,李儒所说不错,就是这样的,“文优,我明白了!此事就依文优所言吧,我觉得可以一试!如此一来,无论怎样,对我们都只有好处!”说完,董卓微微一笑。
四日后的雒阳,皇宫中,刘宏看着董卓派人送来的战报,他心中是无比高兴。这次广宗的黄巾终于是被灭了,黄巾的老巢被端了,而前线上书的人此次也是最多的,足足有五个。除了董卓之外,皇甫嵩和朱儁,曹操还有马超也都各自上书了,不过他们所奏的内容可都不一样,不过刘宏这时却还没来得及看呢。
董卓战报上的重点内容是张角病逝,然后是皇甫嵩他们生擒了张宝,至于其他的他倒是没写多少。而刘宏看完战报后,是龙颜大悦,“阿父,这个董仲颖果然是不负所望,终于剿灭了广宗的黄巾!而张角如今却已经病逝,他的弟弟张宝则被我军生擒活捉,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黄巾叛贼终于被剿灭了!”张让连忙给刘宏道喜。
刘宏还在那继续笑着呢,而董卓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上书给刘宏,刘宏此时正在看着这个,等他看完了之后,眉头就是一皱。
张让注意到了刘宏的表情,虽然不知是什么事儿让他如此,但看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崔鸿,崔儒鸿,这,不知阿父可听说过此人,太平道中有此人否?”
张让也不知怎么就被问了这么一句,他是想了半天,你还别说,崔鸿这个名儿好像确实是在哪儿听说过,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回禀陛下,崔鸿此人的名字奴婢确实好像曾听说过,但却绝对不是在太平道中!”
“此人朕却是从未听过,想来也不是太平道中的重要人物!”
说着,刘宏就把董卓的上书递给了张让,“阿父也看看吧,这是董仲颖所奏!”
张让也不客气地就接了过来,他是读过书的人,虽然没什么文采,不是什么大家,但却是认得字的,看书写字那是不在话下。
看了董卓所奏之事后,张让眼中精光是一闪而逝。在宫中混了二十几年,他要是再不明白董卓的意思,那他可真就白混了。看来董仲颖是要帮马孟起了,这个自己要如何去做呢,张让如此想到。不过只是稍微想了一下,他就知道要怎么去做了。
“董仲颖所奏之事,不知阿父以为如何啊?”
“这个,奴婢以为,董仲颖所言不错!马孟起敢私自藏匿太平道中人,他理当受罚!”
张让如此说道,他是按照董卓的路线往下走的。他是明白了董卓的意思,所以他也准备帮马超一把,谁让自己欠了马超那么大的一份人情呢,这人情可是不好还啊。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一七一章 拟圣旨召人回京
刘宏闻言则是一愣,“如此说来,阿父的意思是赞同董仲颖所奏了?”
其实董卓上书所奏的内容就是之前他和李儒两人商量好的,因为他说要帮马超一把,所以李儒就给他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那就是,如果想帮马超,那就千万不要去给他求情,说好话什么的。直接就上书,然后把崔鸿的事儿都给皇帝讲一遍,但其中不要提崔鸿是在太平道中做什么的,只说是太平道中人就行 ”“ 。然后奏请刘宏,让他严惩马超,因为他私藏了太平道的人,置律法于不顾,理当受罚。
这边有严惩的,那边当然也有要去表功的了,而要表功的人自然就是朱儁朱公伟。不过董卓明显他是还记得之前朱儁得罪过他的事儿呢,所以他却没直接请求刘宏去表扬朱儁什么的,但却也说了朱儁当时确实是做得很好,做得很对,把他的所作所为也都如实地写了出来。
然后最后就是为自己开脱了,因为最后是董卓他表示同意了马超的做法,所以他也特意给刘宏解释了一下这个事儿。那意思是,臣这么做,并不是赞同马超,而是想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和陛下去坦白交代崔鸿的事儿,所以当时臣才同意了他的做法,但是臣的内心却是极其反对的,因为这个事情的本身它就是错的。
以上就是李儒为董卓出得主意,他对董卓说得也很简单,因为作为一个帝王来说,他在意的并不是某个人的徇私枉法,他看重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江山而已。而真正比起某个人的徇私枉法来,他则会认为朝中大臣的结党营私要比某个人徇私枉法还要严重得多得多。
而在这个时候,如果为马超去求情,那确实还不如落井下石来得有用。因为皇帝最想看到的不是臣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得好,彼此多么地融洽。相反,他最想看到的则是臣子之间的矛盾,那是越深越好,如果双方是血海深仇那就更好了。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看来,只要这样,皇帝的位置他坐得就会越稳。而因为臣子和臣子间的矛盾大了,那么他们就都想着怎么去对付对方,而不是说去对付皇帝。反之,如果说臣子之间的关系tebie亲近,相处地都tebie好,那没准哪天他们就可能要联合在一起来对付皇帝了。
对于这些东西,经李儒这么一说,董卓自然就都明白了。而张让嘛,他可是在宫中混了二十多年的老油条了,所以一看董卓上书的内容他就都知道了。
“不错,奴婢以为马孟起理当严惩,不容股息!”
要是不知道的人在这儿的话,看到张让如此表情,还以为他和马超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朕听闻阿父和马孟起的关系好似不错?”
刘宏貌似随意地问了一句,他确实是听人说过这个,而且之前都是张让举荐的马超,所以他从不认为两人的关系是如何的不好。
张让闻言倒是一笑,“陛下,奴婢与他马孟起无非就是逢场作戏罢了!而之前之所以举荐此人,那则是因为马孟起此人确实是我大汉少有的人才,古人都曾‘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奴婢与他马孟起既无亲,亦无仇,那么正当大汉用人之际,奴婢绝不可不举荐此人!而如今马孟起却置律法于不顾,私藏太平道余孽,他确实是理当受罚,奴婢自不会为他求情!”
刘宏笑了,笑容很灿烂,他对张让的回答很满意。这样才对嘛,你们的关系不好,那么朕才好;可你们的关系要是很好的话,那朕可就要不好了。
之后刘宏又看了眼皇甫嵩、朱儁、马超和曹操的上书,他很期待其他几人都说了些什么。其实这四个人的上书中也都提到了同一件事,那就是和董卓一样,就是崔鸿之事。不过虽然事儿是同一件事儿,但说得东西却都不一样。
皇甫嵩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下崔鸿的事儿,然后他也没明确表态是要严惩马超,还是说表扬朱儁的话。不过他却提了,说马超是有错,但为了先生,这个倒没错。而朱儁呢,他则是维护了律法,做得很对,其他的就没去多说什么。
刘宏看过之后还是一笑,然后就递给了张让。
“这个皇甫义真,他还是依旧如此圆滑啊!”
这是刘宏给他的评价,皇甫嵩他处事圆滑,轻易不得罪人,这个朝野上下就没有不知道的,刘宏就更不用说了。你看这次除了上书之外,他是一句也没提说要把马超怎么怎么样,而就只是简单地说了下自己的看法而已,这样就不会得罪马超了。而如果说他要不是害怕自己知道了此事之后,责问他个隐瞒不报,估计他连上书都不会,刘宏如此想到,他缓缓摇了摇头。
张让看过后也是一笑,要说皇甫嵩确实向来都是这样,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此做才符合他的一贯作风,如果说哪日要是改变了,那也许就不是他皇甫义真了。
“想来一切都尽在陛下所料之中!”
刘宏听后只是一笑,没再多说什么。
等看到朱儁的上书后,刘宏是无奈地叹了口气。这朱儁的上书比得上是鸣冤了,这哪是上书啊,不知道的一看,那就是叫屈啊,写得自己真是受尽了冤屈,就是想让皇帝给他做主啊。
“阿父,看看吧!”
刘宏此时他是想笑也不能笑啊,你说这还是朱儁朱公伟吗,这可真不像他啊。从朱儁的上书,刘宏就看得出来,他的那种无奈,那种有苦难言的心情,一个人对付一群人,最后……
张让看过后他也想笑,这写得,确实不像是朱儁的性格,看来他这次真是受了大的打击了,要不绝不会如此啊,唉……
之后刘宏又看了曹操的上书,曹操和董卓写得都差不多,马超有错,所以也说了要严惩马超,而朱儁却做得很对,理当表彰。只是自己由于当时的情况所限,而且又是人微言轻,最后却只能是保持中立,自己对此却是有大错,愧对于陛下,还望陛下恕操之罪!
刘宏此时是心中暗喜,这又是一个要严惩马超的,实在是太好了,要什么就来什么啊,如果都是给马超求情那可就难办了。他这时候想得也很简单,因为刘宏的心里其实并不想严惩马超,当然马超有错误,处罚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这个他一定是逃不掉了。
不过严惩就不用了,而今日刘宏看到了这几人的上书,他感觉很满意。这里没有一个是给马超求情的人,皇甫嵩也没表态,那么这个是最好不过的了。其实自己本就不想严惩马超,那么到时一力排众议,然后给马超从轻处罚,那么他就只能是感激自己,而不会去感激别人,哈哈哈,太好了。如此一来,马超感到皇恩浩荡,他焉能不为大汉尽力!
不得不说,刘宏虽然不是饭桶,但确实也是没什么大本事的这么一个帝王。帝王心术倒是有点儿,但却还是被属下的臣子给耍的团团转,他和手下的那些人比起来,那还真是很不如啊。他想得也太简单了,如果说天下都这么简单的话,那早就太平了,大汉还能再延续个四百多年,哪还能有现在这么一大堆的麻烦事儿啊。
刘宏此时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其实就他一个人蒙在鼓里。他看了最后马超的上书,而马超所奏可以说比其他四人写得都要长很多。他则是从最初认识崔鸿,一直写到把崔鸿从广宗带了出来,然后就是和朱儁的交锋。当然了,他没写自己一个对字,说了很多遍自己有错,但为了先生,自己却不得不如此,然后就是请求严惩自己,还请求赦免先生之罪。
刘宏看过马超的上书后,他也有了一丝动容。所谓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古人就是这么看待的,别看崔鸿不是马超正式去拜的老师,但他却是马超的启蒙恩师,这个却没人敢否认。而马超虽然有错,但对待老师却能如此,可以说也不得不去让人去佩服。
而马超写得东西确实很感人,其实马超他算是个煽情高手了,因为前世的记忆,他的见识可不是这帮古人能比得了的,所以对此确实是不在话下。而刘宏此时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不会去严惩马超,而对崔鸿他也要去赦免。
其实这个就是这样,马超严惩与否是一件事,而赦免崔鸿是另一件。刘宏自己觉得对此是很清楚,如果自己对马超从轻处罚,那么确实能得到马超的一些忠诚,但如果把崔鸿给赦免了,那么马超就一定能为大汉尽忠,反正刘宏就是这么想得。可叹他还是不太了解马超啊,把崔鸿赦免了,马超能感激他这个确实没错,但尽忠这个,那谁知道了。
刘宏赶紧命人拟旨,圣旨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让皇甫嵩和朱儁还有马超马上回雒阳来,而两路的大军就交给董卓就可以了。因为董卓被留了下来,刘宏让他继续平叛。虽然冀州算是可以了,但青州和幽州还有几股没被消灭的黄巾叛贼,而董卓就是去剿灭他们的。
如今大汉十三州,除了荆州、幽州和青州外,之前黄巾猖獗的几个州可以说都已经偃旗息鼓,稳定了下来。如今荆州刺史徐璆正在和荆州的黄巾做最后的决战,马上就能分出胜负来。而只有幽州和青州还不太平,如今正好董卓还在冀州,和两州都相邻,有了他出马,那一切都没问题。
那么皇甫嵩他们和马超就不用再和董卓一起来,正好刘宏把他们召回来,然后到时再说崔鸿的事儿,这些就是刘宏的打算。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一七二章 马孟起返还雒阳
感谢天弃空书友的打赏,是老朋友了,一直都在支持着本文,个人不胜感激!
----------------------------------------------
冀州广宗,因为战报已送去了雒阳,所以此时可以说董卓他们这几日可都在等着雒阳的圣旨呢。//访问下载txt小说 //因为没有圣旨,所以你就是寸步难行,什么动作都不能有,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 。
虽说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吧,但要说只是一般般的小动作也就算了,那确实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在没有圣旨的前提下,如果说你敢把大军带回雒阳,那到时候可就有意思了。反正说得好听点儿,你那是得胜归来了。可很多人则会认为你在没有圣旨召你回来的情况下,却敢私自带兵入京,所以说不好听的,你是不是想要造反啊,而没人会为你说什么。
所以如今是不能回京,又不敢乱动,那就只能在广宗这儿干等着,而今也没什么战事了,所以其实众人如今等得还是挺着急的,那是日日都盼着圣旨能早日到来。
而因为平时那都是一直在打仗,所以确实是很难得有像现在这么轻松闲暇的时候。就在广宗的战事结束了之后,董卓马上下令是犒军五日,以此来庆祝此次广宗的胜利。而且这五日他也是请了皇甫嵩和马超他们,然后大家一起来庆祝广宗的胜利。
其实他这么做还有一层意思在里,因为之前马超和朱儁两人闹得不是很愉快,所以董卓也算是有意让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些吧,就算是两人不能马上和解,但是也别成什么仇人。可是董卓他自己也不想想,如果非要说和朱儁有过节,那他绝对是比马超还记恨朱儁。而马超对朱儁还确实是没什么感觉,不讨厌当然也不会讨好,可董卓他却绝对是深深地记恨着朱儁的。
结果如此一来,董卓他倒是变成了好人一样,他去和解马超和朱儁两人了,这个倒是不得不说挺有意思的,当然马超和朱儁自然都不会领他的情,而两人还是和之前一个样儿。
这一日,来冀州传圣旨的那位终于是到了,而且大家一看还是熟人,就是张让。看来刘宏对此倒是挺重视的,因为张让可不是每次都能出来的,如今他是很少出来传旨。要说他可是刘宏最看重的人,要不也不会总去问他的意见了,可以说刘宏确实是tebie地依赖他。而这次刘宏舍得把张让派来,那就足以见得他对此次宣旨的重视。
马超觉得张让这个传旨的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但他可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带着圣旨来拿钱啊。马超他已经能预感到了,这次张让来一回,那大家绝对是要比以前得破费得多,估计最后众人的口袋又得紧了,这真是人祸啊。
等张让把圣旨都宣读完毕后,众人连忙接旨谢恩。这个算是皆大欢喜了,因为马超是最想回京的,一点儿都不想再在外面征战了。而皇甫嵩和朱儁也差不多,有张宝这么一个大功就可以了,其他的他们倒是不贪。要说就只有董卓不爱回去,他是最想在外征战,这个不只是立功的事儿。其实要说到功劳,如今最大的功劳都被自己拿下了,其他的他倒是不怎么在乎。
主要是他自己tebie喜欢在外征战,而且也可以顺便好好发展一下自己的势力什么的。其实如今自己的势力确实还不是很强,而虽然手下也有点儿人,但那确实还是不够看的啊。
所以董卓觉得自己就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个机会,然后大力去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样才对,必须要加快速度了。而等到自己一鸣惊人的那一日,到时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让世家中人好好看看,我董仲颖只能被你们膜拜,而不是被看不起。
如今广宗已经被拿了下来,城内的粮草无数,而刘宏的圣旨却没提到这个粮草的事儿,那么这上面自然可以做很多的文章。李儒早就给董卓献计,说广宗城内的粮草,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归为己用,董卓对此显得很满意。而如今凉州有牛辅在,在董卓看来,那么此时其实正是要大力地发展自己势力的时候了!有钱粮在手,那么就有兵,有了兵,那就什么都有。
“侯爷,请!”
董卓此时是满脸堆笑地说道,张让如今的地位,使他是不得不去巴结。
“请!”
“请!”
“请!”
皇甫嵩、朱儁还有马超他们也说了个请字,让张让先进。张让则是嘿嘿一笑,虽然这个笑声是让人感觉很难受的,但却没一个人敢有什么怨言。
“各位都与咱家相熟,此次咱家是奉陛下所差前来,各位都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啊,请!”
董卓他们把张让请进了之前张角在广宗的住处,因为这几日他们也都在这地方住。
进了屋后,众人分宾主落座,董卓一笑,他先开口说道:“侯爷,不知陛下那儿……”
张让还没等董卓把话说完,他则是把右手掌抬起,那意思是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就先听我说吧。他和董卓很熟了,所以董卓想问什么,张让早就知道。如此根本就不用他多问,张让自然就会给他解答的。其实董卓也无非就是问问各地方黄巾军的一些动向,还有就是刘宏的一些情况罢了。其实这些就算是董卓不问,张让也是一样都要对众人说的。
张让对着众人是微微一笑,“各位,咱家是一直在陛下的身边,所以对很多东西咱家可以说都是一清二楚,了如指掌。所以如果咱家说是第二,那么绝对没人敢认第一!”
“那是,侯爷乃是陛下身边的第一红人,确实没有人能比侯爷更了解朝中的一切情况了!”
董卓闻言连忙点头,然后就是一记马匹送上。朱儁听了他的话后,心里是直摇头,心说这董仲颖就知道巴结宦竖,加上溜须拍马,也不知道十常侍都收了他多少的好处了,唉……
“最近几个月来,可以说各地的黄巾叛贼几乎都已悉数被剿灭。而除了荆州、幽州和青州外,其他地方就算还有黄巾叛贼,但也绝对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了,而对我大汉更是再无大的危险!可以说今日的一切,都是各位的功劳!陛下也常言,说各位都是大汉的栋梁,正因为有了各位,所以黄巾叛贼才终于被剿灭,而各位皆是劳苦功高,确确实实是辛苦了!”
张让绝对是个会说话的人,别管刘宏到底说没说过这些话,反正此时是从张让口中说出来了,这话让人觉得是那么得顺耳。此话在座的人都爱听,就算刚才还有想法的朱儁也是一样。
“哪里哪里,为了大汉、为了陛下,我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董卓算是其他几个人的代言人了,而且他也是爱和宦官打交道,因为从他们那儿他能获得不少的利益。马超因为有董卓,所以他乐得清闲,自然不会去插言说什么。而朱儁是最不喜和宦官打交道的人,其实他此时能坐在这儿,那都是给张让天大的面子了。至于说皇甫嵩嘛,虽然他处事比较圆滑,但也是不怎么喜欢和宦官打交道,所以他也乐不得有董卓去代表他。
“而荆州刺史徐璆正在与黄巾军决战,所以荆州战事应该也快结束了!不,如果很快的话,也许今日就已经早结束了!至于幽州和青州嘛,此二州还要多仰仗仲颖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