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田锦绣:带着将军去种田-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施珍:“可是可是那个地方,桑儿不喜欢啊”
桑儿是他们的孩子,今年七岁。对于妻子的话,江华清说:“时间长了就喜欢了。”
施珍还是不愿意去,她争取道:“咱们说服爹娘来京城吧!我一定会好好伺候爹娘,让两老开心的。”
江华清叹息一声,他不知道怎么和妻子解释爹娘的现状。说真的,施珍要是提出让江太守和江夫人来京城度过最后的晚年的话,他们是会答应。
但绝对不会高兴。他实在是太了解自己爹娘了。
所以,江华清说:“自从在京从官我便很少回去,这些年来,我无时无刻担心爹娘。今日,再见到爹的时候,我才知道爹爹原来已经这么老了。可是呢,他却还在为北方百姓着想。而我呢,却是个胆怯的不孝子。为了离开那里不惜努力留京。现在,我心中对爹娘愧疚至极那个地方是我的家啊,爹娘的根在那里啊。你让爹娘来这里,他们何能高兴?”
施珍被说得眼眶一红:“我”
江华清:“我已经决定了,明日早朝,我定会递奏折。若你不愿去建兖城,那我便把你休了,我带桑儿与爹一起回建兖城吧。”
这句话十分伤人。这对恩爱的夫妻,一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红过脸。现在,江华清却放了狠话,这能让施珍不伤心么。
江华清不敢看心爱的妻子,他知道,唯有下狠心,施珍才会死心跟随他。
最终,还是施珍妥协了,她哑声说道:“好,我跟你回建兖城。”这让她怎么能放得下丈夫和孩子?让她再嫁人?她怎么能再嫁?
施珍的话让江华清心中松了一口气,他道:“对不起,委屈你了。”
施珍摇摇头:“为了你和桑儿,再多的苦,我也不会怕的。”
这样的话,他们前往建兖城,江华清申请调任建兖城为官,之后接手太守府。而妻儿跟随自己,之后,一家子留在建兖城,和和乐乐再也不分开。
虽然这样会很辛苦。但爹都走过来了,他们这些年轻人有什么不能走的。
所以,翌日一早早朝上,江华清便申请了调令,要调到建兖城去。江华清的话,让朝中所有人寂静了一下。随即大家了然,他是江太守的儿子,江太守老了,而建兖城的太守位置势必要人接手。
说真的,没几个人愿意去北方大地的。因为实在是太难管治了,曾经调任过去的官员,没有能撑得过一年的。现在,江华清主动了,自然没有人反对。
而仁德皇帝听了之后,他说此事日后再商议决定。
仁德皇帝的话算是半答应了,现在就等着调任令和圣旨。
而江华清松了一口气。
今日,仁德皇帝召见的人是江太守。
君臣两人是在书房见面的,看着这穿着洗得发旧的太守服,人已年过半百的江太守,皇帝亲自扶起江太守:“七年不见了,江太守老了。”
被扶起的江太守笑道:“多谢皇上惦记着微臣。”
仁德皇帝:“要不是江太守为朕管辖边关百姓们,北方大地恐怕早已乱了。江太守是南靖国的忠臣,更是朕最重要的官员啊。”
两人坐下,江太守说:“这都是臣应该做的。能够为皇上分忧解难,是为臣子的责任。”
江太守的话让仁德皇帝感动不已。
………………………………
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将军可知罪?
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将军可知罪?
仁德皇帝提起今天早朝江华清调任建兖城的事情,仁德皇帝笑着说,以后,北方大地的百姓们以后就靠江家人了。
江太守回,不管是江家人也好,还是其他官员也好。只要为百姓们着想的官员,都是好官。仁德皇帝不禁发出笑声。
江太守真的是南靖国最好的官员之一,这朝中,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江太守的。因为他,备受寒冷和贫瘠折磨的百姓们才没有动乱叛乱。
所以,在北方大地的百姓眼中,恐怕江太守的声望比他这个皇帝还要高吧。但这些都是江太守应得的。
七年了,七年未见过江太守了。这一次再见,江太守真的老了不少。但是,他那颗心,却心系着北方大地的百姓们。
说着北方边城的情况,说着百姓们现在都有粮食种植了,以后,百姓们都不会在冬天挨饿了。而且还有炕床,现在,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了。还有矿山提供给他们挖,每个月都有月钱
这些变化,其实江太守早就在奏折上说过了,但江太守还是忍不住再说一遍,而仁德皇帝也喜欢亲耳听到自己的忠臣亲身告诉他,百姓们都能吃饱穿暖了。
说完了北方的情况,江太守继续说太子。他说,太子在未来,一定是个明君。
这句话,让仁德皇帝心中舒服不已。
太子殿下,已经收到了大臣的认可。说完了太子说大将军。说起大将军,仁德皇帝唯一不满的是他竟然私自跑出南靖国找儿子。
要是别人,他早就把人抓起来砍头了。好在他和北丘现在的王谈了条约,也算是将功赎罪。所以,他跑去北丘国的事情,算是一笔勾销了。
说完了大将军,最后说起了宁王。太守大人真心实意,仁德皇帝说:“不管是太子还是太守大人,都在说着宁王的好。呵呵,以后,朕放他自由。”
江太守:“谢皇上。”
仁德皇帝:“该说谢谢的人是朕啊”
十几年前,把宁王撵去边关的时候,他还是睡不好。好在江太守的奏折告诉了他宁王的情况,这才让他把心慢慢放下来。
见了江太守后,下午,仁德皇帝召见了武侠。
这两天,武侠去了蓬家,他去见蓬俊楚和蓬家大老爷蓬和泰。这两位朝中重臣,每天忙碌,直到武侠回京后,特别见上一面,还问了蓬宝儿的事情。
武侠说蓬宝儿没事,孩子都很好。蓬俊楚和蓬和泰便都放心了。
随即,他们问起北丘国来使的事情,武侠便透露了一点风声,最后,武侠说:“事后,皇上会派出使者前往北丘国,我看,到时候会派到蓬尚书的头上。”
这个蓬尚书是蓬俊楚,之前经历过卫家动乱的事情后,蓬俊楚便由户部侍郎升为户部尚书了。
而蓬和泰是内阁学士,所以是不可能前往的。纵观朝中官员,唯有蓬俊楚合适。
蓬俊楚:“那大将军给我说说北丘国的事情。”
于是,武侠把北丘国的现状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蓬和泰说:“北丘国要是挑了一个残暴的君主为王,恐怕现在北丘,还主张战争吧。”
武侠:“的确如此,不过,现在上位的是得民心的二王子。”
蓬和泰:“两国通商的话,对南靖国有益处,但对北丘国也有益处。就现任的王来看,他们恐怕会效仿南靖国的治国之道。”
蓬俊楚也觉得是这样:“是的,北丘国贫瘠,这位王宁愿赔款也不愿意再打下去了。还提出驻扎使者在南靖国,这足以证明那个王的野心。”
武侠:“那样的话,也要几十年才能赶超南靖。可在几十年后,南靖却已经是另外一番模样了,所以,北丘国是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南靖的速度的。”
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北丘国想效仿南靖国的治国之道,但问题是,他们的阶级制度还彻底消除干净。
不说青丘都,就说天高皇帝远的别地方,那种小城,你说常年来高高在上的富商官员,忽然有一一天被告诉你们的位置和平民百姓一样了。你说,他们能甘心么?
不会甘心的,所以矛盾还是会在。
当初上阶层的人们也无法一时接受这样的结果的。
所以,想要彻底改变是,五年十年之内是难以办到的。除此之外,还有其根深蒂固的问题。所以,在未来,北丘国永远落后南靖国一步。
武侠和蓬俊楚他们都看得清。
北丘国的王,就算再心急,也只能一步步走。
说完北丘,武侠说起乐和跟着太子的事情。这消息让蓬俊楚和蓬和泰愣了一下。
蓬和泰:“你是说,乐和现在是太子身边的人了?”
武侠:“是的。”
蓬俊楚:“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乐和早就有意走仕途之路。太子殿下需要自己臣子,乐和再适合不过。”
本来,他们有过约定,两年后,从建兖城回来,乐和芝兰留京城。却没想到太子殿下这一去,便看上了乐和。这样也好,这样也好。
谈了一个上午后,下午,武侠受到仁德皇帝的召见。他去了宫里面圣,仁德皇帝见到他的时候,现实训斥了一顿。武侠跪在地上,任由仁德皇帝训斥。
之后才让人站起来。
仁德皇帝说:“大将军,你可知道,你这么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仁德皇帝提的是他私自把将军令交给宁王,然后私自前往北丘国寻子的事情。
这事情,是瞒不过的,所以,后来江太守说了出来。
这件事很严重,要是让其他官员知道了,就是仁德皇帝也保不住他!
武侠很有自知之明:“臣知罪!”
仁德皇帝叹息一声,他说:“这件事,朕权当没发生过。”
武侠:“谢皇上。”
仁德皇帝:“好了,坐吧。”
赐座,谢过圣上,武侠坐了下来,然后把边关之事全盘禀告,仁德皇帝认真听来。最后,武侠问仁德皇帝,什时候召见宁王。
仁德皇帝说不急。
其实,武侠、江太守都知道,仁德皇帝只是还没有心理准备见宁王。但相信,不过几天就会召见的。
宁王悠闲地留在皇宫,他沉得住气。
拿着旗和文正明一起下,宁王又赢了一局。
内心,文正明更加不敢小瞧宁王了!
………………………………
第四百五十九章: 仁德皇帝与宁王
第四百五十九章:仁德皇帝与宁王
朝中官员一直在等待着仁德皇帝召见宁王,可是三天过去了,一直没看到仁德皇帝召见宁王。
这一来,朝臣们摸不透座上的帝王在想着什么了。
这以至于,北丘国来的使者,都快把他们忘到边边了。没法,不怪他们全把目光放在宁王身上,谁让当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轰动人心了呢。
所以,这一次,仁德皇帝忽然把宁王召回来,大家都想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想法,想要做什么打算。
说起来,元康大人他们也是悲催。在所有人把目光放到宁王身上的时候,他们依旧居住在皇宫外的驿馆里。人身自由被限制,想要出门,也不能出,甚至是想要打听什么事也打听不了。
所以,现在他们也只能等,等着仁德皇帝的召见。
元康大人和奇逸大人不敢乱来,毕竟战败国。要是触怒了这个国家的帝王,主张继续打仗的话,北丘国恐怕不保,所以他们只能等。
驿馆里,奇逸大人说:“也不知道这个国家的皇上什么时候召见我们。”
元康大人:“再等等吧。”
奇逸大人心有不快:“元康大人身份尊贵,是咱们北丘国的令尹,和南靖国丞相的位置一样高。但是他们却在软禁我们!真是岂有此理!”
别怪奇逸大人心中动怒,这实在是太让人生气了。要不是为了北丘国,他们也不会千里迢迢赶到南靖国受到这样的接待!
元康大人安抚有些焦躁的奇逸大人:“奇逸大人勿动怒,此次,咱们前来南靖国,这一切都是为了王上,为了咱们北丘国。此次出使,能够和谈的话,对咱们北丘国是有益处的。”
奇逸大人:“可是,南靖国真的愿意把边关城还给我们呢?”
这就是他们出使的目的之一,割地赔款,他们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奇逸大人还不知道,其实,大王子早就和元康大人说好了所有的和谈条件。虽然不会割地,但赔款确实是巨大的。而且,两国通商,还不用收南靖国商人的任何税总之,所有的条约都是对南靖国有益的。
元康大人:“会的、会的。北丘国,不能割让一寸土地。”
看着元康大人的淡定,奇逸大人心中的暴躁缓缓缓和下来。
现在,他们除了等待召见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唉
再过两天后,皇宫里终于传来了仁德皇帝单独召见宁王的消息。一下子,整个皇宫的气氛忽然紧绷起来。
仁德皇帝是在御花园召见的宁王。
此刻,仁德皇帝正和宁王下棋。
小时候,仁德皇帝还是太子,宁王还是皇子,两人经常在御花园里下棋。
最初,宁王总是输,时间长了,赢的次数就越来越多。
今日,这棋盘,仁德皇帝又输了。
放下旗子,仁德皇帝说:“仁宁,你又赢了。”
宁王皮笑肉不笑。
仁德皇帝看着眼前血脉相连的弟弟十多年不见,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不见了,眼前,是个三十七八岁成熟稳重的男人。
如果说以前,仁德皇帝还能看得清宁王,但现在的宁王,却是让人看不清的。他内敛、深沉。不动声色。
如果,当年和自己抢皇位的人,是眼前这个气度不凡的宁王,恐怕,皇位上的人不是自己。
仁德皇帝原以为,十多年后,再见到宁王的时候,是无法忘记当年的事情的。可真正看到这个成熟的男人之后,他才发现,真正活在过去的人,一直是自己。
宁王早已改变了,而自己却还在忌惮着这个弟弟回来抢自己的皇位。
可笑啊可笑。
如果是十几年前那个皇弟,或许会。可是,如果是眼前的宁王,却不会了。现在,他终于知道,武侠为什么要把军印交到他手中。江太守为何一直在说宁王的好,太子殿下又为何信任宁王了。
这个王,确实是让他们感到尊敬。
仁德皇帝继续说:“这半年来,谢谢你照顾太子。”
宁王嘲讽回道:“李仁德,太子到建兖城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监视我有没有异心,如今,你却在说这样的话,还真是可笑。”
仁德皇帝脸上闪过一抹不自然。
是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宁王,目的是为了让太子殿下看看,宁王是不是最适合接手边关将士的人。大将军武侠要退,他举荐的人是宁王。
这其实也是个理由。
太子就像宁王和仁德皇帝的中间人。做好了,皇上有台阶下,这样,宁王就能得到自由。到时候,太子再力荐一番,让宁王掌管军权,就算朝中再有异议,也要顾忌太子未来皇帝的身份。
今日,你敢反对我,日后,我坐上了皇位,有的是办法收拾你!
所以,最初派出太子的目的,是不纯的。但这话从宁王口中说出来,还真是让人让人有些不舒坦。
仁德皇帝:“可是,你却赢得了太子的尊敬。若不是你,太子也不会做出一番功绩。”
宁王:“与我无关。”
仁德皇帝:“”
仁德皇帝:“大将军解甲归田,说要把军权交到你手中。而不管是太守还是太子,都说你适合带领将士守住边关。”
宁王:“你就不怕我带着士兵造反,杀了你和太子,我成帝。”
仁德皇帝:“我相信太子、太守和大将军。”如果是十几年前,宁王说出这样的话,他信。但现在,他是不信的。
宁王嘴唇边一抹冷笑:“李仁德,我不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一朝被囚禁建兖城十几年,他可没这么大度去感恩这个被自己软禁在那座边关城的皇帝。
仁德皇帝开口:“朕不需要你感恩。”
宁王脸色冷漠。
这时候,宫人从御花园外面走来,然后禀告,说太子前来御花园。仁德皇帝宣,于是,太子殿下踏入御花园见仁德皇帝和宁王。
这一天,仁德皇帝和宁王说了什么,没人知道。只是,大家知道,仁德皇帝在朝堂上召见宁王的日子就要到了。到时候,所有的事情,一切都能解惑吧。
………………………………
第四百六十章: 签订条约
第四百六十章:签订条约
仁德皇帝召宁王过后的第二天,仁德皇帝总算是在朝堂上召见大将军武侠、边关太守江太守、宁王三人。
当然,江太守穿上了官府,大将军武侠穿上了戎装,宁王穿上了王爷服在朝堂上觐见了南靖国当朝帝王仁德皇帝。
早朝,宫人大声宣之后,三人进入金銮殿,然后下跪:“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仁德皇帝:“平身。”
朝堂上,两排官员悄悄看着宁王。
十几年不见,宁王真的变了很多。眼前的宁王,内敛成熟,但身上更多的是一种不容侵犯的气势。
召见这三位,仁德皇帝当即论功行赏,赏了江太守和武侠黄金和玉器。说,他们守卫边关,保家卫国,为边关百姓着想等。
赏赐,无人敢异议。因为,这些都是江太守和武侠应得的。
君不见,江太守身上的太守府旧得发白么?如果没看错的话,官服上面还有补丁吧?再看看他们这些在京官员,一个个光鲜得很。
还有,大将军武侠,他所得的一切,都是拿命换来的。所以,谁有资格异议啊。
论功行赏之后,武侠便呈递卸职奏折。听到武侠要卸掉大将军的职务,整个朝堂震动!
于是,反对声起伏,都不同意大将军卸职,他要是不守边关了,谁去守啊?
仁德皇帝让众人安静下来,然后问按列问武侠卸职之事,武侠回得头头是道。说白了,就是为了家人解甲归田。
听到这里,朝中大臣吐血!
家有国重要么?
最后,仁德皇帝问武侠,可有推举适合驻守边关的将士?
武侠直接说:“宁王!”
这两个字,让原本闹哄哄的朝堂忽然变得安静下来。谁都不敢开口了。
仁德皇帝再问,为何要举荐宁王掌管边关兵权?
武侠继续说,宁王一身谋略啪啦地说了一堆话,说得整个朝堂上的人不敢反驳。
主要是对象是宁王,所以他们不敢反驳。若是换成其他人的话,他们早就跳脚了。
这时候,江太守也站了出来,说宁王适合掌管边关兵权。
除了江太守之外,内阁学士蓬和泰、户部尚书蓬俊楚、都察院都御史文正明都站了出来,推举宁王掌管边关军权。
接着,太子身边的官员也都站了出来。
这一下,更加没人反对了。
辅佐太子殿下的官员,那相当于未来帝王的重臣。你反对,等着以后被收拾吧。
虽然其他大臣觉得不妥,但最终迫于压力还是不敢开口了。
所以,仁德皇帝当即下了一道圣旨,封宁王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南靖国镇国公等职务。当场,武侠把军印交到宁王手中。
武侠当朝脱掉戎装,随即,百官下跪:“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之后,再是江华清的调令,把他调到边关城建兖城。
这意味着,以后江太守退下来后,就由江华清接手边关太守一职。
这个,无人反对。那个地方,京城里的官员真的没几个人愿意去的。而且江太守是江华清的爹,他重归故里,再适合不过了。
散朝后,百官们纷纷去忙活国中事物。
私下里,大家对今天封宁王封号和统领边关将士的事情议论纷纷。
当初,朝中提“宁王”这两个字是忌讳。现在,谁能想到,宁王回回到京城,还和仁德皇帝化解恩怨,还掌管了兵权呢?
有担心的,甚至会想,宁王会不会起兵造反
当然,想想而已,谁敢说出来啊。
宁王的事情过后,百官们这才想起来了北丘国的来使。翌日,听到传召,元康大人和奇逸大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等到南靖国的皇帝召见了。
这一次,朝堂上,再也没有了武侠的身影,而站在最前面的是,宁王和太子,还有当朝丞相。
北丘国来使元康大人和奇逸大人来到了大殿,先是礼鞠了一番,之后,元康大人把他们王送给南靖国的皇上礼送了出来。
仁德皇帝收下,之后,元康大人提出交换的边城的事情。
元康大人的提议让朝堂炸开了锅!
主战派们说:趁着北丘国疲软之际,一举攻下!
这话,让元康大人和奇逸大人脸上五颜六色地乱转,简直精彩纷呈。
而主和派的官员说:还是以和平为主。这一仗,打了十几二十年了,再打下去,也是劳民伤财啊!
总是,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仁德皇帝问了太子和宁王的意见。
这两位都是主和派,但是必须要割地赔款。
割地赔款,元康大人自然是不愿的。最后,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总算是按照当初武侠和蓬宝儿与大王子商谈的条约来签订。
一,作为战败国,北丘国赔偿巨额赔款给南靖国,同时,赎回两座边关城的欠款另外付。所有的赔款,五年之内还清。
二,两国停战,五十年之内不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