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槃凰缘-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间早有童谣:“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却说,亡命者、羞涩怯弱的更始帝刘玄定都长安以来整日里在后宫与妇人饮酒作乐,流连忘返于肉林,养尊处优在酒池,朝夕身在温柔乡,整日里醉生梦死,过着骄奢淫逸的太平安逸日子。

    且说,更始朝廷曾下诏传檄天下“先降者复爵位”。

    诸州郡纷纷表示归附,更始开国皇帝刘玄以为天下大定,遂逐渐疏远为自己打天下之人,而任用亲信,关押直言者、手刃进谏者,随之,宫墙内外噤若寒蝉,朝廷上下万马齐喑。

    自古以来,当朝帝王不问出身,不论善恶,皆是领天下风气之先者,绿林诸位好汉见天子如此,遂上行下效,横行乡里,**一方,施虐抢掠,家中仆从、伙夫等人跟着得道主人一同升天。

    各路兵马走向分裂,内部之间争夺地盘,任命亲信朋党为州牧郡守县令,如此以来一城出现几处官府、数名官长。

    一城令出多门,黎民不知所从;一地赋交数家,庄稼产量不抵税收,百姓越辛勤耕耘越是贫穷。

    长安流传童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长安历经王莽篡汉、群雄讨莽,至如今更始挥霍。

    昔日繁盛奢华京兆已是千疮百孔,天子脚下饿殍载道,百姓家卖儿鬻女,都城黎民易子相食。

    更始朝廷,也就是昔日因生计所迫而聚于绿林山挖野菜裹腹的一伙饥民领袖,靠着广大农民打下一片天地,成为新晋豪门大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起打天下,一起坐天下,一起享用天下。

    外部尚未稳妥,内部开始分化,更始帝诛杀开国功勋,所杀者多是曾经拥立刘玄称帝的绿林军各路首领。

    斗完了各地英雄、枭雄、奸雄、斗灭了各山头草莽、土匪、山贼,天下平定了,随之自家宫廷斗,君臣朝堂斗,文臣武将窝里斗。

    斗来斗去,皆是打着替天行道、拯救苍生之大纛。

    真到功成之日,深更半夜里张灯结彩,在那残垣断壁上功臣新贵族与人杰老氏族酒肉乐舞,同案相庆。

    论功行赏之时,却只见满朝站着文武百官,满堂坐着功勋新贵。

    妻离子散者、家破人亡者、冲阵伤残者现在何处?

    治世民苦,乱世苦民。

    且说,更始朝廷而今内忧外患,更始君臣同床异梦,绿林好汉同室操戈,绿林义军分崩离析。

    当初,更始朝廷所敕封的很异姓七王共谋挟持刘玄迁都关东。

    侍中刘能卿告密,刘玄遂与心腹亲信商议,装病并召七王入宫于榻前议事。

    平氏王申屠建、阴平王陈牧、襄邑王成丹被诛杀

    泚阳王王匡未到,穰王廖湛、淮阳王张卬、随王胡殷逃离,四王合兵长安,混战一月有余,兵败而率残部处长安,归服西进的赤眉军。

    四王摇身一变成为赤眉军急先锋,轻车熟路,引导赤眉军,长驱直入,途中多有更始官吏归降。

    时至今日,赤眉军围城已是一年有余,同更始军对峙长安城下,却围而不攻。

    长安城中粮草几近殆尽,更始守军以死去将士为食。

    且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风水宝地咸阳,自高祖至平帝汉室九位帝王皆在此沿郑国渠,平地凿穴起冢于咸阳。

    汉帝不以人殉,却建陵邑,即是说在陵墓附近修建陵邑,迁徙旧臣望族、关东名门权贵入住为天子守陵,并以此为贵胄特别享有,荣耀之极,因而枷锁牢笼了天下人杰世族,从而强本弱枝,巩固了大汉统治。

    此外,又颁布“随陵徙居”法令,新天子即位营造陵墓的同时在附近修建新陵邑,旧陵邑之人遂遣入新陵邑,故而无根深叶茂者。

    赤眉军三十万大军日耗甚巨,亲率大军围长安城的樊崇遂调动驻扎在灞上的部队全部前往咸阳五陵原,自西至东依次挖掘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姡剂辍⒑喊У哿跣酪辶辍⒑夯莸哿跤擦辍⒑焊咦媪醢畹某ち辍⒑壕暗哿跗粞袅辍

    且说大汉皇帝即位次年始营造寝陵,生前称作寿陵,朝廷赋税十之有三用作陵园建造,且每年存放贡物,皆是天下极品。

    汉成帝刘骜延陵曾感叹“天下虚耗,百姓罢劳。”虽是如此说,却至死亦不曾停建其陵园。

    赤眉军横扫汉帝陵墓,掘陵辱尸、陪葬之物充做军饷,却不曾派出一兵一卒前往白鹿原霸陵搅扰汉文帝刘恒安息。

    霸陵头枕白鹿原,足抵灞河水,依山凿穴,不复起冢,与另外十位帝王平地凿穴却也是大不相同。

    周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故名白鹿原。

    回到周朝,犬戊攻破镐京,杀周幽王,掠褒姒。

    周平王即位之后与群臣商议决定迁都,方士、太史随行,文武相伴,并在卫士守护下向东过滋水,亦即灞水,盘旋而上到了一座原上。

    南依终南山,北临滋水,西俯关内,东锁蓝关,进可攻,退可守,周平王从西至东一路行去,天色已深,在一座麒麟庙前安营扎寨。

    夜深,忽然一束光芒出现,周平王出帐观之,祥光瑞气,七彩光之下出现一只踏云白鹿。

    白鹿回眸见到旌旗蔽空,竖耳闻得人欢马叫,遂朝着远处飞奔而去。

    周平王上马追了过去,众人亦跟随在后。

    从原东头一直追到原西头,随之销声匿迹。

    周平王回到镐京之后,方士、太史皆上书此乃白鹿祥瑞,上天赐予建都之地。

    周平王闻言,择吉日动土兴木,却连续七日梦到白鹿开口说话:“鲲化鲸鱼,背驮鹿原,护佑都城,太平盛世。”

    周平王犹豫不决,却奈何戎狄在侧,文武进谏,真龙天子何惧白鹿鲸鱼,岂不令天下耻笑。

    新都城兴建九十九日,这夜天震地动,尚在建造的宫阙城池、建城之物皆陷入地下,平地出现一条横穿东西之湖泊,此原一分为二,鲸鱼化鲲。

    “天子终归是人间天子,人岂能胜天?弑君夺位世间常有,逆天者终归得遭天谴。”周平王乘坐六马车驾离去,自东迁洛邑始,以此周室走上衰微,华夏进入五百年诸侯纷争兼并之世。

    后世:白鹿在原东头现身之谷称作鹿走沟,疾驰途中小憩迷路之地称作迷鹿村,在原西头消逝之岸称作神鹿坊。

    秦亡汉兴,后有汉武帝下令打造石鲸放入建章宫太液池。

    阳春,香草漫漫,花丛中观蝶舞。

    炎夏,清泉潺潺,树荫下赏鱼游。

    金秋,湖泊粼粼,竹林里听鸟鸣。

    银冬,白雪皑皑,冰地上见兔跑。

    北地高坡,南国秀水,溪水瀑布,曲径小道,荆棘枣树,清苦药草,小船渔家,背箩医者,舍园农家,草庐牧民。

    南北原隔沟邻水而望,亦或说是长沟碧水分原为南北。

    “真乃是隔绝于乱世之外一福地。”

    午时军团监军来歙立于白鹿原鲸鱼沟北原沟岸,遥望南原。

    汉中王俯视远处鲸鱼湖:“化为鲸鱼之鲲不知游往何处去了?”抬头望着茫茫白鹿原:“白鹿上原?或许是麒麟现世。”

    “汉中王,三营将士皆已上到了原上。”只见午时军团上将军贾复上前禀报到。

    (本章完)
………………………………

第185章 汉中军驻扎灞上;白鹿原蓝田大营

    话说,樊崇得知汉帝陵墓所在之地后,令驻扎在白鹿原的赤眉军全部下原前往咸阳掘墓挖宝,与此同时,现称午时军团的汉中军反其道而行,离开子午岭沿秦直道一路南下,绕过长安而上到灞上,也即白鹿原。

    便在这时,贾复向汉中王禀报巽风营、离火营、兑泽营全军已登上白鹿原并按照部署已传令三营分别驻扎各紧要处,相互照应,形成犄角之势。

    “以先帝安息之陵墓而换得午时军团安身之空间,搅扰沉眠两百载的皇祖而换得乙字战区部署之时间。”汉中王面朝咸阳方向三跪九拜之后伏地落泪,心里淌血默默自问:“忤逆子孙归宿之日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来歙、贾复二人见跪地不起的汉中王双肩颤抖,似在抽泣,欲上前搀扶,却被陈俊挡住,示意暂且走开,让汉中王独自待一会儿。

    来歙心领神会,而贾复却不明其意,刚开口却被来、陈二将架起来顺着之字沟道走了下去。

    且说,鲸鱼沟从上到下每走一段路就出现一块平地,上有树木花草,全程合有数十平地。

    大道以此顺势自然而形成数十个之字道,而小路则是沿着沟沿攀登而上形成几十个竖一字路,前者道长却平稳,后者陡峭却路短。

    百姓称沿坡而下的平地为阶,据说此处从上到下正好经过三十块平地,故而称这一段鲸鱼沟为三十阶。

    只见三人顺着三十阶大道并排一路往下疾走,过了三个之字平地方才停了下来。

    “这是唱的哪出?”贾复摆脱二人之后大声问到。

    陈俊仰望方才下来的之字大道,再无声音,只有微风吹来,遂回过头道:“以先帝皇陵引赤眉军下原,用地宫陪葬之物诱各路兵马混战,无论是做为汉臣或是刘姓子孙,不管是出于全局战略或是天下大计,汉中王必然背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千古骂名,史书亦会记载汉室十恶子孙、忤逆臣子,并流传于后世。”

    贾复恍然:“如此一说还真是,教人挖掘自家祖坟,自古至今闻所未闻。”

    “不就是挖坟取财。”

    三人闻声转首看去。

    只见沟沿竖一字小路之上站着一名少年,身背包袱,手执短剑,身材娇小,清秀容貌露出玩世不恭之态。

    少年一蹦一跳就下到了三人所在这一阶,矫捷如燕,轻飘如蝶,尚未站稳就开口道:“汉室列祖列宗已作古两百年,倘若用埋在地下的尸骨能再换汉室复国两百载,列祖列宗当含笑九泉才是。”一脸认真的样子。

    “又是你?”贾复稍显诧异。

    “君文将军记得我?”

    “哦,是带君文到信都的那个女娃娃。”来歙瞄了一眼。

    “是呀是呀!”女扮男装的少女顽劣一笑。

    来歙阴沉着脸道:“你方才所说恶毒之极,更是忤逆之言。”

    “这世道天天打仗,时刻都有杀人与被人杀之事,怎不见说杀人者恶毒,我只是说挖坟取财!反而成了恶毒人!”少女嘟嘴道:“大汉早已不在了,忤逆又从何处说起?”

    “这小女子。”陈俊故作训斥:“看你年纪不过及笄之年,怎如此说话?”

    “这老将军。”少女学着陈俊语气神态:“我年纪已过破瓜年华,怎不能如此说话?”

    陈俊指挥过千军万马,亦担当过使者,此刻却被这个自称破瓜年华的少女说的哑口无言,而贾复亦不作声,来歙只是一笑置之。

    “龙儿别闹了!”

    “汉中王!”三人转过身,只见汉中王从之字道走了下来。

    “汉中王哥哥。”少女龙儿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几位将军好有趣。”

    “龙儿……”陈俊默念着,只觉这个名字不同凡响,更觉不寻常的却是哥哥两个字,陈俊从未听过有人如此称呼汉中王,方才汉中王喊龙儿那一声的语气亦是格外亲昵。

    “别闹了,乖。”汉中王轻轻摩挲着龙儿秀发:“当称三位将军为叔父,且不可在前辈面前如此顽劣。”

    三将闻言面面相觑,却不好多问,故而皆未作声,只是静静听之。

    龙儿撅嘴瞥了一眼:“汉中王哥哥真无趣。”

    “不可称我为兄,按辈分我高你两辈……”汉中王尚未说完,就见龙儿接话道:“汉中王小爷爷!”喊罢,低头耍着短剑,脸上带着不快。

    汉中王轻叹一声:“要不各让一辈,即不称兄长,亦不称祖父,龙儿就喊我叔父可否?”

    “不好!”龙儿回答的既迅速又干脆,话音未落,解下了背上的包袱,打开后拿出一块饼子大口吃着:“今天忘记吃饭了,嗯,我还是喊汉中王为汉中王,汉中王后面啥也不带,就喊汉中王好不好?”

    汉中王听闻龙儿绕口的话,想笑未笑,亦未立即答应,而是略加沉思,这位多年南征北战的汉中王确是对这个稚气未脱的龙儿没辙。

    “罢了,就如此称呼。”汉中王无奈一笑,随之稍转过头:“入帐议事。”

    “得令!”贾复等三将拱手回道。

    “阴剑!”汉中王喊到。

    “汉中王。”只见阴剑出现在上面一层土阶边沿。

    “龙儿安歇之处可否准备停当?”

    “皆已妥当。”

    “带龙儿洗漱用饭歇息。”汉中王上下打量了一眼:“满身泥土就到处乱跑。”汉中王伸手轻松取下龙儿秀发里一片小花瓣:“女娃娃家家的怎像个男儿样子?”

    “我就是女扮男装!”龙儿收起包袱摔在身后:“难得出来一遭,汉中王哥哥……”

    “不可带哥哥二字。”汉中王再次打断。

    “汉中王大哥哥!”龙儿语速加快:“大哥哥是三个字,不是两字总该可以了?”

    汉中王不再多言,随其去。

    龙儿欢乐一笑,紧接着又是一脸委屈:“汉中王哥哥你可不知,老丞相平日里管教可是吓人,我都不敢出气,乖乖的呆着,难得出来,又扮作男儿身,就让我好好耍耍。”

    “嗯,说的也是,等嫁人了就得做个淑女,整日相夫教子。”汉中王笑道:“那就允许你玩耍半年,来年叔父我给你找个好夫君。”

    “谁说我要嫁人了?”龙儿脸色突变,认真严肃的生气样子却是与方才判若两人。

    却说这时只见一名飞骑卫策马从沟上而来递上紧急军报。

    原来是巽风营校尉发现秦锐士蓝田大营遗迹,并寻得地下武库,内有大量先秦锐士兵甲。

    吕氏春秋记载秦国造兵器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就以弩机箭镞来说,弩机部件可拆卸通用,模板箭镞范让箭镞打造有了标准。

    这位汉中王早想一睹秦勇锐士纵横天下、扫平寰宇之时所执兵器,所披铠甲,以及打造,却始终未能如愿。

    本章完
………………………………

第186章 赤眉军掘陵部队;汉武帝茂陵宝库

    话说,汉中王令阴剑带龙儿去洗漱用饭歇息,这个丫头却一定要跟着汉中王去看早已废弃两百多年的蓝田大营。

    汉中王也不强求,遂令阴剑带领乙字战区都督卫队四方护卫贴身保护着龙儿,随即一行人上马朝着蓝田大营方向而去。

    来歙等将虽觉汉中王对龙儿亲切有加,礼仪甚重,倒是不像平素那位冷漠寡言,却未敢擅自相问。

    一路无话,且不去提。

    却说,赤眉军围京兆尹长安这座坚城已是一载,久攻不下,三十万赤眉军日耗甚巨,屯在白鹿原粮仓的粮草已尽数运往长安城外赤眉军大营,粮秣官查核细算,虽说尚可供一月之用,然则归路不是被关东新起诸侯占领,就是留守在后方的赤眉军将领自立门户而割据一方,关内更是战火纷飞,再无补给之处,已无退路。

    此时白鹿原粮仓已成空仓。

    饥民原本只求得每日一顿饭食裹腹,却未曾想细水成江、星火燎原,赤眉军从数百人发展到数十万,自海滨莒城山上一路打进关内长安城下。

    人心无底洞,尤其是建元开国之后人皆以开国元勋自诩。

    队伍疾速发展,战线神速拉长,人心飞速膨胀,城池却是攻破一座便尽取钱粮,随之撤离,钱财坐吃山空,如此周而复始。

    攻城拔寨数千里,打到长安城下,身后所过城池却又换了大王旗,美色亦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封地就更是画饼而已。

    围城一年,士气日渐低落,原本是乌合之众组成的队伍如今更是军纪涣散,军中懈怠之气蔓延。

    鼓舞士气的同时还得给军中游手好闲的兵痞一份差事。

    掘陵挖宝,眼下或许是最见效、最易行、最实在的行动。

    “攘外有助于安内,还是让军中不安者走出去,使其破坏力转移出去而为我军所用。”曾做过一县狱吏、知晓易经的建世朝廷丞相、亦是赤眉军师的徐宣如此思之。

    且说,渭水北岸与郑国渠以南之间的咸阳原上,汉室十一位天子有九位在此建陵墓,其中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此五陵附近皆设邑建县,故此地亦称为五陵原。

    荀子礼论记载:“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却说,汉室惯例,十三州贡赋十成取之三用于帝陵,天下奇珍异宝尽取绝品陪葬帝王。

    “死如生一般穷凶极欲,帝王生时刮尽民脂民膏供其一人享乐,终其一世享尽天下,即位起征调民夫着手建筑其归天之后的陵墓,每年皆取绝世珍宝放入陵墓,直到驾崩,每一座汉帝陵墓堪比一朝天下。”徐宣怒斥汉室帝王,随之话锋一转:“挖掘汉室历代暴虐昏庸君王之陵寝,取回帝陵所藏百姓世世代代血汗积攒之财物珍奇,充做我大军替天行道、拯救苍生之军饷粮秣。”

    此令以建世帝刘盆子诏书传檄至全军,士气为之激昂。

    “掘墓挖宝充粮饷,替天行道拯苍生。”

    建世朝廷大司农杨音性子直,且作战勇猛,待人宽容,虽是严厉,却有长者之风范。

    赤眉军诸将商议之后,建世帝遂下诏,原镇守白鹿原粮仓的七千守军编为应天阴兵。

    赤眉军军中兵痞约莫两千人编为搬山军。

    军中三教九流皆有,遂挑选出此次行动可用之才,并寻得民间工匠、江湖术士、守帝陵亲兵后裔等人组成寻宝队。

    应天阴兵负责守护全军、监督掘陵、后备救援,以及遇非常情况之时应变作战。

    搬山军负责挖掘陵墓、搬封土、运输陪葬品等事宜。

    寻宝队负责探龙穴、取冥品、降鬼怪等精细活。

    大司农杨音任奉诏阴帅,总览全局,统管三军。

    应天阴兵、搬山军、寻宝队掘陵挖宝部队三军整装待发,建世帝刘盆子率领文武百官,择吉日祭拜天帝、冥王,随即奉诏阴帅大纛高升。

    这支部队配备坚盾良驹、铁甲利刃,携带灵符法器、鐯镐等物。

    浩浩荡荡开出大本营,自称征讨阴间汉室暴君,替天行道,助地除虐,拯救苍生,安定天下。

    建世朝廷遣出千余精壮兵卒,并四下征调民夫工匠,征用舟船,砍伐树木,收集绳索等物。

    两日之内,以船为桥梁,以木为桥面,绳索相连,一座坚固舟桥出现在渭水之上。

    掘陵挖宝部队在奉诏阴帅杨音率领下自长安城外赤眉军大本营出发,沿舟桥北渡渭水至咸阳五陵原。

    在守陵亲兵后裔向导下,三军至汉武帝茂陵陵邑,天色已是后半夜,星辰稀疏,月亮朦胧,阴风阵阵割脸,哭声凄凄刺耳,

    且说,茂陵陵邑曾置茂陵县,大汉朝廷迁徙普天之下豪门望族、达官贵人约六万余户于此,世袭守护、侍奉武帝陵墓。

    王莽代汉建新,汉室帝陵如同大汉王朝一般,无论曾经如何辉煌,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曾经入住陵邑为贵族身份象征,而今汉帝陵邑却成为了荒废空城,或者说是无人鬼城。

    旧朝命尽尘埃落,新帝龙兴黄土起

    当朝帝陵神鬼尊,前代天子犬豕卑。

    代代王朝随风去,漫漫长史帝陵空

    皇位从来轮流坐,草民自古世代传。

    “此地阴森森的,鬼怪出现可如何得了?”

    “阴气越来越重,恕!

    “要不回去?大营里好吃好喝的。”

    搬山军这般平日里天不拍地不怕的兵痞此刻却是露出了胆怯之态。

    “此地有来无回。”

    只见奉诏阴帅杨音带领应天阴兵侍卫队来到了搬山军队伍前面。

    有几个兵痞一下来了精神,怕鬼,却见人欺人,总算有了抖威风的地方。

    这几个兵痞仗着是汉室宗亲、建世帝刘盆子叔伯一辈,又曾跟着赤眉军首领樊崇一同落草为寇,且与军师徐宣稍有交情,故而平日里从不把这位大司农放在眼里。欺男霸女,多吃夺占,辱老兵,打新兵,拉帮结派。

    “将军此话何意?”兵痞一个首领高声喊道:“信不信回去在天子面前告你拥兵自重,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哥几个是皇亲国戚,提着脑袋跟随大首领闯天下时还没有你,军师的把柄也被哥几个攥在手里。看在今个儿与鬼怪打仗,也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识趣的话……”

    话未说完,却见杨音一个手势,应天阴兵侍卫队走出十多个壮汉,两个架一个,几个兵痞脚离地,嘴被塞住,嘴里不知支吾着何话。

    “拉下去砍了,正好用来祭陵墓中鬼神,求个一路通吉。”杨音说罢,遂又道:“看他有何话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