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坐下的崔翰重又站起身来,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正是如此。吕县丞信件在此。”
说话之间他就要上前将信件递到陈佑手中。
这时站在陈佑身侧没有存在感的一个亲卫立刻上前伸出左手,而他的右手仍握在刀柄之上,另一个则警惕地盯着崔翰,做好了随时挡在陈佑身前的准备。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陈佑十分惜命。
陈佑能够看到,崔翰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出吓了一跳。
不过他立刻就反应过来,面带笑容地将书信递给那亲卫,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陈佑一边接过亲卫检查之后转交过来的书信,一边笑着对崔翰解释道:“崔生莫怪,手下人比较担心刺客,有些唐突了。就连我这个府尹也得听他们的管呢,哈哈!”
这半是解释半是道歉的话语,叫崔翰激动不已,感觉眼前这陈使君果是爽朗易处之辈。
这边崔翰强压着激动的心情,盘算着该怎么展现自己的能力,那边陈佑已经看完了吕云帆的书信。
看完之后,陈佑陷入了沉思。
吕云帆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这次事情的始末,也提到了崔翰在其中的作用,话里话外都有举荐崔翰成为陈佑幕僚的意思。
接不接受崔翰,还得看他的表现,所以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吕云帆在信中反思了自己的这一次处置事务所犯的错误,总结自己的缺点,还说了自己以后会如何去弥补缺点。但是,他的意思是,想要继续在蓝田县丞的位置上做出一番事情来。简单来说,就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然而这和陈佑的打算相悖,陈佑是准备过段时间就把吕云帆调来府衙,经过历练之后再给他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现在就把他留在蓝田县。
………………………………
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
当你犯了错的亲信告诉你,他认识到错误,知道如何去改正,并开始改正,希望你再给他一次机会。
你会怎么做?
此刻陈佑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面临着同样的境遇,有些人改好了,那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叫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而有些人失败了,就变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变成了不撞南墙不回头。
吕云帆会是哪一种,只能让时间和现实来验证。
但是陈佑不放心,他可以给吕云帆机会,但在吕云帆能证明自己之前,绝不会让其继续做亲民官。
高尚的理由自然是不能拿治下民众冒险,但最主要的还是陈佑要维持一个基本的形象,明目张胆地徇私枉法可能会致使官家认为他结党营私。
这才过去不到一个月,陈佑可没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而被赶出京城。
将信封放下,看向崔翰道:“倒是辛苦崔生了。”
崔翰立刻道:“使君曾言为官当为民做主,在下深以为然,不忍见两村争水不休,正巧听闻此事,故而提供了一些微小的帮助。”
“是么。”陈佑脸上满是和煦的笑容,“有你这般学子,我深感欣慰。若是人人皆如崔生一般,这天下怕是早就太平了吧!”
“还需使君教导。”崔翰客气两句之后就微微垂首,闭口不言。
他也知道,吕云帆叫他来送信,不管信中有没有说,这个行为本身蕴含的意思都是举荐人才。
那么,按照规矩,陈佑接下来应该是就某一件事考校他崔翰的能力。
这是一种心照不宣,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做的,陈佑也没有成为例外的心思。
暂且放下吕云帆的事情,思忖一阵,开口道:“崔生家在万年吧?”
来了!
崔翰心头一凛,立刻拱手道:“正是。”
“嗯,万年人,那也该看过府兵现在的模样。”陈佑微微点头,“京兆府的司兵犯事撤职,这府兵一时之间有些放松。”
看来是要问兵事了。
崔翰嘴上嗯嗯应承,脑筋疯狂运转,思考自己有什么可说的内容。
陈佑也说完了一开始的托辞,最终道:“蓝田吕县丞向我推荐了你,说你才识胆略过人,不知可有什么有用法子,改变当下府兵境况?”
听完陈佑的题目,崔翰深吸一口气,迅速整理了思绪之后,沉稳开口道:“好叫使君知晓,在下以为如今这府兵于使君非但无益,反而有害,若不早日解决,必然危及使君,到得那时,恐怕悔之晚矣!”
以危机起头,这是说客谋士常用的话术,但陈佑还得配合着,他双手扶膝,身体微微前倾,肃容道:“还请教我。”
崔翰朝他拱拱手:“便是在下不说,使君也当知晓,这京兆府兵,于使君有三害而无一利。其害之一,乃是兵弱。先前永兴节度撤销,永兴军精兵强将或是抽调至禁军,或是随前永兴节度留后前往河北之地,留在京兆者或是老弱病残,或是不听调遣,便是说弱旅,也是夸他们了!如此弱兵,无事则已,旦夕有事,则必牵连使君。”
陈佑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即便崔翰话中有些夸大,但的确是基于事实来分析的。
京兆府的府兵在籍者有近三千人,实际上大概只有不到两千人,这么点人,讲真的连守住长安城都不够。
而且这两千人中,安岳文这个权守兵曹事能信任的也就两百余人,这次去蓝田一下带去了七八成。
再加上京兆府没有马军,可以说攻不得守不得,也不怪陈佑没有安全感。
“其害之二,乃是残民。使君可能不知,但在下昨日与府衙安参军同行,其手下兵马该是府兵精锐,然此等精锐,过于民宅而强去财物,一路搜刮近乎强盗。有此等府兵在,必令使君名声败坏,伤使君爱民之心。”
“嗯。”陈佑神情严肃地点点头,示意崔翰继续说。
“其害之三,乃是靡费甚多。如此残民害民、不服调遣的弱兵,每日耗费钱粮甚多,但有短缺动辄呼号不已威逼上官,虽在下不曾接触,亦能想到京兆税收大半耗费在军兵钱粮之上,以致民生凋敝。”
看出问题只能说合格,看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才算优秀。
故而,陈佑问道:“不知可有解决之道?”
崔翰沉吟一阵,缓缓开口道:“如今使君手中无可用之兵,故不可贸然行事,唯有徐徐图之。首要之事,便是汰换兵将。不需多,只需有三四成兵员握在手中便可。如此,方可将诸都分遣各县镇,逐个清理裁撤,收紧钱粮。若关中无事,则一年之内可解决此事。”
重点就是关中一年内无事。
陈佑笑了,坐直身子:“不知你可有表字?”
崔翰脸上惊喜一闪而过,深吸一口气恭谨回答:“学生表字仲文。”
“嗯,仲文。”陈佑点点头,“你可愿入我幕中,为我解决府兵之事?”
崔翰闻言,立刻起身作揖:“学生必不负使君期望!”
目送崔翰离开,陈佑立刻起身去往书房。
虽然吴竹林可能还没收到陈佑的信,但既然要叫崔翰整治府兵了,兵曹参军事的职事就必须有人担起来。
他准备让吴竹林过来,毕竟是带兵的,赴任的时候带几个亲信很正常。若是让刘河上的话,就比较麻烦。
另外就是吕云帆的事情,虽然吕云帆自己还想留在蓝田,但陈佑已经给他安排好了新的职事。所以,必须安抚一下他,免得他心里面不痛快,最后出问题。
花半个时辰写好这两件事的奏章,陈佑叫来亲卫,令其安排驿传,以最快的速度把奏章送到京城。
从长安到洛阳有七百里,快的话一天多一点就能到。
此事解决,最后就是崔翰的职事了。
明天上衙之后以京兆府的名义行文吏部知会一声即可,这种底层幕职,基本上就是主官一言而决。
就在高启等待递往京中的奏章发酵之时,三月十一日,蓝田令马河清关牒奏报两村争水械斗事,详述始末,称赞县丞吕云帆处置得当,参军事安岳文抵达及时。
谁也没想到,第三个倒向陈佑的,竟然是马河清。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
“处置得当!处置得当啊!”高启将手中文书砸到地上,气极反笑,“特娘的马酸子也真有脸讲!”
士曹参军事韦棁束手立在一旁,低着头不敢出声。
前几天韦三桥的“背叛”已经让高启对他不满了,他不敢再做任何刺激高启的事,就这么安静地旁观高启发泄。
由不得高启不怒,有马河清的这份公文在,除非有人下定决心要把吕云帆干掉,不然的话,高启让田从善递上去的那份奏章一点作用都没有。
但是,有能力这么做的人,在下决心要对付陈佑之前,不会动吕云帆这么一个小人物。
砸了一方砚台之后,高启终于平静下来。
他坐在椅子上,盯着虚空看了许久,眼神由灰暗无神变得越来越明亮。
正要开口,突然紧闭嘴巴,看向站在旁边的韦棁,挥手道:“你先下去吧。”
韦棁不明所以,但还是拱手应下,缓步退出书厅。
果然,京中最后也只是发文令京兆府处理好灌溉事宜,提都没提吕云帆。而陈佑的两个调职申请也被批准,吴竹林调任兵曹参军事,吕云帆罢蓝田县丞,任京兆府参军事,勾当长安、万年县界刑狱事。
安岳文还带着那一百多亲信在府内诸县巡视,长安城里新上任的参军事崔翰开始利用自家本地人的优势,逐步渗透府兵。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陈佑都想召集府兵所有校尉,埋下刀斧手,不听话的就砍掉。然而他不能这么做,这才不得不选择见效非常慢的法子。
洛阳冯太傅府,阳春三月的和煦日光下,须发皆白冯道正缓缓修习着从一个老道士那里学来的导引术。
导引术是一个统称,类似五禽戏、太极这样的都可以划到导引术这个框里来。冯道现在练的这个,没有特定的名字,如果能一直传承下去,或许能得一个“冯氏气功”之类的名字。
练了一阵,冯道感觉一股暖流在身体里流淌,额头和脊背渗出汗珠,便慢慢停了下来。
这不是什么神秘力量,你随便蹦蹦跳跳也会发热也会流汗,只不过没有导引术这么温和高效罢了。
长出一口气,走到廊下,一个女使奉上温热的汗巾。
冯道刚接过汗巾,还没擦脸呢,就听到自家管事恭敬地声音传来:“官家请,主人就在这里。”
这声音比正常情况下的说话声要大一些,显然是特意让冯道听见,好做准备。
冯道当然明白!
虽然不知道官家为什么突然无声无息地到自己家来,但最重要的还是不能失礼。
迅速擦干净脸上汗水,整理好鬓角衣服,转身朝来人方向刚走两步,就看到赵元昌穿着一身黑色镶嵌着赤色纹饰的衣服走了过来。
“冯师精神头看起来不错嘛!”
离了十多步远,赵元昌就笑着出声。
冯道没有回话,而是在原地站定,郑重一礼:“臣道参见官家。”
赵元昌快步上前伸手扶住冯道:“冯师莫要多礼。来人,为冯师备座!”
虽说这是在冯府,但看着情形好似赵元昌才是主人一般。但没人露出异样,便是冯府仆役也十分迅速地按照赵元昌吩咐搬来桌椅。
立下一面屏风挡风,赵元昌和冯道二人就在这个庭院中隔着一张方桌面对面坐下。
桌上摆上了棋枰,看来是要手谈一局了。
冯道没有回去换衣服,只是在练功的衣服外面套上了一层加厚长衫。
一开始的落子布局非常快,转眼之间棋枰上就摆了三十多枚棋子,到这时候两人的速度才慢下来。
又过了一阵,棋局进入中盘,长考也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正巧这时候茶煮好了,端起宦官奉上的茶水,正是谈话的好时候。
“冯师可知,政事堂如今正在探讨新税法推行全国的问题。”
“竟有此事?”冯道有些惊讶,“当初不是议定试点有所成绩便推行的么?怎地如今又吵了起来?”
没错,所谓的探讨,实际上就是争吵。
政事堂在吵,冯道也有所听闻,但人生如戏,该演的时候还得演。
也不清楚赵元昌知不知道冯道已经了解了这件事,总之听到冯道的话,赵元昌点点头,言语之中带了些烦闷:“是啊!一个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当慎之又慎;一个说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手段,既然多次试点成功,当迅速推行。”
后面那句话带有明显的书院风格,陈佑的所作所为,确实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一样景象。
明着是诉苦,实际上是要冯道出面站台撑腰,通常称之为——镇场子。
冯道再怎么有声望,也只不过是一个文臣,而且还是一个半退隐状态的文臣,皇帝能用到的也就是他的声望。
朝中有什么事需要名望高峻的冯道出面?
就目前来看,就三件事,改立皇后,册封储君,以及,换相!
虽然蜀地新进献了一个美人十分得宠,但只要卢家不反,皇后之位稳若泰山。册封储君的话,皇长子兴平郡王是唯一人选,不可能有人反对。
那么,就是换相了。
洞悉了赵元昌想法的冯道突然感觉有些疲惫,但是面对自己的学生,这个已经成为一国至尊的学生,他不能露出倦容。
冯道没有仔细观察棋局,扫了一眼大概,就拈起一枚棋子随意放下,缓缓道:“官家身为天子,虽开言路,兼听博采,然仍需乾纲独断才是。”
这是在旁敲侧击赵元昌的倾向,想知道他究竟要把哪一位相公换掉。
但现在是师徒二人互飙演技的时候,赵元昌仿若没听出冯道话中含义一般,点头道:“冯师教诲,我谨记在心。对了,四月朔日朝会还请冯师参加。”
看来在事情确定之前,赵元昌是不准备让旁人知道了。
而动手的时间段,应该就在四月初一前后。
冯道心中感慨,面色平静地点头:“臣定如期参加。”
说话间,一盘终末,冯道之前随意落的那一枚棋子,为他带来了失败。
重开一局,赵元昌转换话题:“三司这几年在黄世俊手中发展不错。”
………………………………
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
“确实。”冯道附和一声,“黄仲彦此人有能力。不过三司同户部向来不和,户部有王松岭在,三司这几年被压得抬不起头来。”
职权相近,就会互相侵夺权力,枢密院和兵部,三司和户部,都是这种情况。只不过相比于兵部面对枢密院时的无力,户部还是能同三司争一争的。尤其是前三司使阎俊臣调任枢府之后就不怎么在政事上发言,户部尚书王彦川在面对三司的时候就愈加强势。
“正是如此,所以我想着是不是重新梳理一下三司和户部的职权。”
“啪!”
落下一枚棋子,赵元昌接着道:“这税改别的不说,单立一个专门的税曹来负责税收事宜,着实是一个好点子。我寻思着,这尚书六部,与其叫三司和户部相互扯皮,不若把两个职权分割。”
“若是如此,三司使该在何处?”冯道没有纠缠一角厮杀,而是脱先一手,在旁处布局。
“三司使还放在六部之上,位在参政之前如何?”
冯道沉默,安静地落了两步棋,他轻声问道:“官家所想,该是不仅限于户部和三司吧?”
赵元昌闻言一笑:“不愧是冯师。今夏我欲用兵淮南,故而心有疑虑,不知此时改动朝堂会不会有影响。”
此句说出,他环视四周:“尔等且先下去。”
“是。”
一干宦官仆役尽皆退下,很快院子里就只剩下师徒二人。
赵元昌这才低声道:“朝中职事太少,京外大将恐不甘心入京。”
周国不是从下而上推翻前朝建立的,所以它继承了前朝从唐时一直流传下来的弊病。内部不靖,无法举国而战,统一天下的步伐就慢了许多。
统一的步伐慢,就会导致大将领兵在外的时间变长,君臣相疑的可能性大增。而且只要没有一战灭国,边疆将领积小功为大功,中枢也不能一直压着不赏。
这赏的物事,要么是官爵,要么是钱粮。边军大将,官高爵隆,兵精粮足,又加之君臣相疑,会发生什么事就不需要多说了。
所以要不定期调动边将、内外交流,中层将校还好,到了刺史、节度使这一级,调人入京不说升官,至少品级不能降吧?不说权力多么大,至少不能只有一个虚衔吧?
问题在于,中枢高位没有那么多,适合拿出来给将领的就更少了。
所以,要么把原来职权较多的部门拆分成多个职权狭小的部门而品级不变,要么大幅度增加两府相公参政的数量。
相比于后者,显然前者更好一些。
比如原先四个部门,把它拆成十五六个部门,再加上副职加衔,这一下就多了二十多甚至三十多个尚书卿一层次的职事。
唯一可虑的就是,文武百官会不会赞同,最主要的是外面领兵的那些大将会不会认可。如果大将抵制,那么这一次改革不过是个笑话。
冯道当然明白这一点,他将棋子放入盒中,轻声问道:“今夏有战,官家可准备好扫平国内动荡?”
要想维持朝廷对全国的控制,就得维护中央的权威。
怎么维护?消灭所有不听话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一道政令不被方镇执行,朝廷出兵镇压的且获胜的准备。
之前赵元昌准备召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入朝,但同近臣商讨之后,发现朝廷暂时无法重创定难军,只得放弃这个想法。
赵元昌想要召方镇节度入京,那么他做好了出兵平定方镇之乱的准备了吗?
“可虑者便是西面。”赵元昌面色严肃,“宝应伯在邠州,王江在泾州,若为犄角,该是能稳住陇右延庆一带。然防守有余,进取不足。”
为什么进取不足?因为要防备北面诸多节度。
“还需行离间之计。”
“正是。”赵元昌点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冯道,“不知冯师可有教我?”
沉吟一阵冯道缓缓开口:“夏日战端起,中枢不宜轻动。臣以为可派人宣抚西北,示众以恩。待战平,召雄武入京,邠泾等地守而不攻,以安延庆之心;京兆、河南整军警备河中,凤翔、汉中夹攻雄武成阶。”
冯道这番话说出口,赵元昌一脸赞同之色,却无多少惊讶,显然他也考虑过。
“这宣抚之人,若是轻了,怕是起不到作用,冯师可有合适人选?”
听到这个问题,冯道略一犹豫,轻声道:“臣以为,尚书户部王彦川,三司黄世俊,此二人皆可。”
这两个都是比较强势的主官,要分割职权,将此二人调出去,看不出什么问题。绝大多数人只会以为让他俩宣抚西北只是一个借口,是将这两人调离的借口,然想不到这是为了日后对付雄武军而做的准备。
蹙眉考虑一阵,赵元昌点头:“他俩的确合适。”
说完这句,他便转开话题,不再讨论政事,而是一边闲聊一边下棋。
冯道暗叹一声,也打起精神关注棋枰。
出外宣抚方镇,等闲三五个月无法回京,两个部门主官肯定是要换人,但赵元昌不想让冯道参与进去。
只能说,帝王毕竟是帝王,感情这东西,涉及到权力就得放到一边去。
双流县,宁家。
知县宁强回到家中,径直来到书房取出一本白纸做封面的书册,翻开夹着一张枯叶的地方,坐在窗前仔细
读至妙处,禁不住抚掌喝彩。
正看得津津有味,门口突然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行仁!你怎地还在这看书!”
他从文字的世界中抬起头来,略带茫然地朝门口看去,原来是自己的县丞罗施。
看到罗施一脸焦急的模样,宁强一惊,连忙站起来问道:“出事了?”
“可不是么!”罗施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宁强面前,拉住他的胳膊就要朝外面走,“吏部的信使正等在县衙,你赶快过去!”
“吏部?”
宁强被他拽着往外走,手中书册反扣在桌面上。
走出家门,罗施终于不拉宁强了。
“惠慈,这吏部信使过来。。。。。。”
“肯定是你要升官了!”罗施看起来似乎比宁强还高兴,“我就知道,行仁你是不会一直在这里当一个县令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
宁强听了,只是摇头:“做一个县令也挺好,若不是当了这百里侯,我还不知道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