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延康被叫醒的时候有些迷迷瞪瞪,听到是周军入城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才真正清醒过来。
只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戴延康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时之间竟然没反应过来,脑子里乱哄哄地,尤其是得知城内很多反叛之人打着戴和裕的旗号时,更是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决定。
生死存亡之际,应该做的是立刻行动起来,而不是在这里思前想后懊悔怀疑。好在他身边也有忠心之人,禁军都指挥使毕庆之眼见着城中生乱而戴延康迟迟没有发出命令,直接带着数名亲信跑来查看情况。
戴延康只是一时迷了心窍,被人一提醒立马就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连忙调集王宫内部的兵马准备朝王宫外的禁军大营奔去。
至于魏彦昌所说的直接通过南门撤离出城,做是肯定要做,但必须在他戴延康把禁军握在手里之后再去做。
丢了那些兵,他这个江南国主就什么都不是。要么带着兵马撤出南昌,要么就在城内降了周国,戴延康没有第二个选择。
只是他在那里自我怀疑耽搁了一段时间,等百余亲信聚集时,宫外已经响起了阵阵马蹄声。
“官家!”得到宫墙处传来的消息,毕庆之立刻看向戴延康。
“强冲出去!”戴延康的决断力又回来了。
“是!”
毕庆之高声应下,他已经把平时佩戴的长剑扔下,换上了惯常使用的熟铜大锤,看上去着实威猛无俦。
来到宫墙下,探明墙外只是一些骑兵,暂时无法强攻后,戴延康立刻命令一干护卫王宫的兵马向他集中。
这一段宫墙上很快就多了不少守军,没有等一切安排妥当,看人手差不多可以一用,戴延康便沉声下令:“动手吧。”
毕庆之手持双锤站在宫门前面,高喝一声:“开门!”
宫门大开,只见门外百余骑兵远远地围着,手持利刃似乎跃跃欲试。
毕庆之估算了一下距离,周军骑兵所在位置正好是墙头弓箭射程之外,而且还预留了一段提速的距离。从骑兵所在到宫墙底下,差不多可以把马速提到最高。
他做了个深呼吸,猛然举起右锤:“冲!”
话音未落,当先朝外冲去。
见城内动了,城外骑兵也没犹豫,若是叫宋兵冲到眼前,骑兵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故而哪怕是前进会受到墙头弓弩的威胁,这些骑兵也不得不拍马向前冲去。
戴延康为了能顺利抵达城内的禁军大营而调动王宫守军自然瞒不过一直盯着王宫的潘美,只是戴延康着实谨慎,没有等人到齐,估摸着够用便果断发动。
这一下便打了一个时间差,等潘美终于判断出王宫宋军调动目的地时,宋国主闯门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这时候就显现出骑兵的好处了,因为调动支援速度快,哪怕担心这是戴延康的声东击西之计,潘美也没有耽搁,安排好十数人留守警戒便立即带着亲随骑兵朝王宫西门而去。
待他赶到时,战场已经从宫门口转移到六七十丈外的巷子里了。
此时一名浑身浴血,手持双锤的男子站在巷子中,从宫门口一直到他身边,鲜血、人尸马尸一直延伸过去。
似是发觉无人敢近身,那男子转身朝西边走去。他这一动,包围在巷子另一头的周军竟然毫无胆色地向后退。
原本和谐的场面这么一乱,看得入神的潘美回过神来,马鞭指着那男子道:“此是何人?”
身边无人能答。
就在这时,负责这一片的都头一路小跑过来:“将军!戴延康朝西边军营逃去,我已安排人马追赶拦截!”
潘美微微点头,一个猛士怎么也比不过一个藩王重要。
见弓弩已经调了过来,潘美就准备离开去追戴延康。
这个浴血猛士正是毕庆之,他是为了给戴延康殿后而留在这里的。他到现在也不知杀了多少人,只知道自己已经脱力了。
眼看着周兵前方出现弓弩手,毕庆之知道自己活不成了。
站定原地稍事休息,看弓弩是已经准备射击,他突然举起右锤,高呼一声:“当先者江夏毕庆之也!”
一边喊着,一边迈着沉重的脚步朝西边守军冲去。
“放!”
一声令下,箭枝划破长空的声音响起。
毕庆之最终没能来到周军面前,他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被震动的潘美驻马立在原地呆了许久,之后喟然长叹道:“可惜了一个好汉,厚葬吧。”
言罢,立刻挥鞭朝西边追去。
南城,皇甫楠带着石守信穿过城门洞走进城内。
“皇甫都监,咱们就在这边等着么?”
听到石守信的问话,皇甫楠微微摇头:“若是一直守着城门什么事都不干,咱们也就只能得一个苦劳。”
石守信正要继续说话,突然跑来一位信使:“皇甫都监!石将军!宋王戴延康已经逃出王宫,很可能会收拢城内禁军冲击城门!潘将军请你二位做好准备!”
乍听这消息,皇甫楠同石守信对视一眼,皇甫楠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看来这是上天都不愿意我们辛苦一场只得了个苦劳。”
很显然,只要抓住戴延康,他们两个就这功劳就定了。
石守信点点头:“除了守城的兵马,其它全都派出去搜查,都监以为如何?”
“甚好!”皇甫楠十分满意。
………………………………
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
阵阵高呼响起,潘美看着眼前的混乱的战场,神色中带着急切。
戴延康同接应的宋军合流后,潘美的先头部队便被拦住,等后方步军赶上,戴延康已经不知去了何方。
巷战就是如此无奈,待步军接手战场,潘美便下令马军脱离战斗,分成小队沿四周街巷搜索宋军部队,看能不能发现戴延康。
此时天色未亮,但城内却是灯火通明,军队手持火把也就罢了,主要是城内各处起火也不知这火到底是何人所点。
到处都是喊杀声惨叫声和嚎哭声,潘美跨坐在马背上,能看到不时有军汉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冲进街边民居,然后引发尖叫甚至惨叫。
但是他没有去管,身为周军将领,要想早些结束城内乱象,那就要尽快擒住戴延康。
“发现戴延康了!”
突然一声让潘美猛然转过头去,正是他派出去一名骑手!
南门附近,戴延康身边站着魏彦昌,两人看着手下军兵同周军纠缠,脸色严肃无比。
“官家放心,张寒仍在城头抵抗,周军腾不出太多精力来。”
事到如今,魏彦昌也只能这么安慰戴延康。
戴延康当年镇守武昌那么多年,手下也有些忠心耿耿的文官武将。
可惜这时候文官起不到什么作用,而武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忠心将领死的死降的降,那些依然忠诚的全都在城内若不在城内就早早领兵勤王了,总会有些动静,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处州县除了些盗匪乱兵,一个个都平静得很。
现在,戴延康看到依然忠于他的兵将一个个倒下,不由得开始怀疑,就算他逃出了南昌城,还能东山再起吗?
西楚霸王孤身渡江,还能再拉起八千子弟兵吗?
宋军还在战斗,然而宋国主已经失去了斗志。
他突然长叹一声:“明邦,停手吧!”
“臣定护得官家。。。。。。官家!”说到一半,魏彦昌反应过来,瞪大眼睛看向戴延康,花白的胡子也因为太过激动而颤抖起来。
“咱们都老了。”戴延康的音量有些低,差点就被四周的喊杀声掩盖下去。
魏彦昌看着戴延康,神情复杂,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和虞鸿雁不同,尽管子孙后代早早安排好了后路没想要为宋国殉葬,但他本人是愿意为戴延康死战到底的。可是没想到,戴延康竟然失去了死战到底的决心。
好一会儿,他终于吐出这么一句话:“我听官家的。”
戴延康脸上带着缅怀的神色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稍稍提高音量:“停手吧!”
魏彦昌没有说话,他静静地看着戴延康。
不得不说,戴延康如今的表现让他有一种理想破灭的感觉,或许以后他再也不想见到这个他曾经愿意为其付出生命的主公。
几声呼喊之后,两军停止厮杀。
皇甫楠留守后方,石守信走到两军之间朗声道:“吾乃侍卫亲军定山军都指挥使石守信!”
戴延康从身边亲卫手里接过一柄长刀,持在手中排开身前军汉来到离石守信二十余步远的地方。
此时身在后方的皇甫楠立刻命令神箭手准备射杀戴延康若是能得其投降当然是上佳,但如果其不愿降,还是尽快杀死为妙。
“吾乃宋国戴延康。”戴延康脸上重新恢复神采,“石将军,这次是你们周国胜了!我戴延康服输!”
听到这话,两军将士全都放松下来,石守信也暗自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语气也客气起来:“吾皇早已期待同宋国主一晤,还望国主早做准备,由我等护送入京。”
戴延康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不知贵国可愿放过我治下军民,少做杀戮?”
“国主放心,战前魏王曾发教,令我等不可杀降。”说到这里,石守信提高声音对那些宋兵道:“但凡放下兵器者,皆可活命!”
话音刚落,便有不少宋兵四处看看后放下了手中兵器。
戴延康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叹了一声:“如此我就放心了。”
他回头看了看神色复杂的魏彦昌,又抬头朝仍在厮杀的城头看去,然后突然高声道:“是延康愧对臣民!”
言罢,据刀自刭。
此时此刻,潘美将将拍马赶到,只看到鲜血自戴延康脖颈间喷涌而出,随着戴延康的倒下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官家!”魏彦昌没想到会是这种结局,叫了一声冲到戴延康尸体前。
可惜戴延康死意甚坚,那自刭一刀用力不小,整个脖子只剩下一半还连着。此时虽意识尚存,面庞却因为痛苦而扭曲,无法对魏彦昌说些什么。
“官家!”
当戴延康彻底没了动静,瘫坐在地的魏彦昌伏尸痛哭,悲切不已。
潘美来到石守信身边,看着戴延康的尸体,有些失落:“自杀了?”
“拦之不及。”石守信苦笑一声,然后指着一干迷茫的宋兵吩咐道:“但凡放下兵器投降者皆不杀!”
周军顿时高呼“降者不杀”,阵阵声浪使得越来越多的宋兵放下手中武器。
反应过来的潘美无奈摇头,重新上马离去,他除了安排人手把戴延康已死的消息传到各部,还要去搜查王宫,顺带看看能不能把宋国三王子擒住。
“宋国主已死,尔等速速投降!”
这么一句话在短时间内传遍全城,虞府中,站在前院的虞鸿雁听到这话,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
此时虞府已经被数十周兵围住,主要目的是防止乱兵把虞鸿雁这个宋国丞相杀了,其次也为了不让虞鸿雁出府捣乱。
“爹。”
正当虞鸿雁伤春悲秋时,虞三从他的小院里出来了,眉目间带着些自得:“这次是我赢了!”
虞鸿雁收拾好心情看向幼子,没有理会幼子的得意话语,出声问道:“宗明被你安排到哪里去了?”
虞三笑道:“小乙他去东城了,儿子听说这次周军就是从东城入的城,想来就是小乙的功劳。”
虞鸿雁先是皱眉,随即舒展开来,没有多说什么,袖子一甩,负手走进客厅坐下,静静等到周军将领的到来。
………………………………
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
城北大营中,陈佑坐在桌案后,一边运笔如飞批阅公文,一边口中不停下达命令。
他不是一个人在忙活,此屋分内外两间,内里除他外尚有三四亲信签批不太重要的公文,外间则是一般文职僚属协助处理分发。兼有各处将校不时前来求见,这屋中就不曾清净过。
如此这般乱中有序,直叫坐在主位上的赵德昭看得眼花缭乱。
也是他年纪着实太幼,若是大个十一二岁,到如今破城之时,陈佑也敢放手让他处理一些庶务,而非是现在这般只能干看着,实在是无聊得紧。
随着金乌越攀越高,需要陈佑这边做的决断越来越少,屋内众人总算是清闲下来。
也就在此时,潘美、皇甫楠遣人来报:宋国主戴延康已于阵前自刭。
不多时,卢仲彦也派来信使,南昌城守备已尽入他手,各处钱粮武库都着人看管起来,现如今正在联络入城各部整顿降卒,预计午后可入城。
到了这一步,局势才算是初步稳定下来,一干僚属被分派出去接收各处库房,一个个信使也从大营入城去“请”宋国文武重臣出城一晤。
除此之外,陈佑还安排十数队信使快马赶往尚未在周军控制下的州县,传达南昌城破、宋主已死的消息,要求各地主贰官立刻来南昌面见魏王。
同时原先没放在心上的南汉攻略宋国州县的事情也重新摆上陈佑案头。
他这边还好,碍于山路难行,南汉所能攻略的只有虔州。苦得是湘地,沈涌北上同周军纠缠不休,后方空虚,便被南汉盯上了。窦少华书信中说沈涌败亡就在不远,南汉攻略沈涌后方也是一大因素。
他估算了一下,不管怎样,想要对南汉用兵最早都得等到明年三四月份。
稍稍考虑一番,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南汉就确定下来。所能做的就是放狠话,表明宋地尽皆是周国领土,要求南汉立刻停止进攻。
在陈佑看来,以周国目前的强势,南汉听话的概率不小。
他是不知道,当年周国灭沈后,刘晟听到消息后大为震动,当即派出使者准备向周国示弱。没想到派出的使者被沈涌扣下,难以沟通周国朝廷。
只此一事,倒叫刘晟认为周国控制不住治下藩镇,所谓中原王朝纯属自夸,以至于他称呼周帝都是“宣武节度使”,这宣武,来源于开封原是宣武军节度所在。
有了这等认识,更兼沈涌复叛,也无怪于南汉会趁机攻城略地。
不论现实如何,总之陈佑安排下去了,南汉是听也罢,不听也好,只待周国腾出手来,必然会想法子收复故土一统天下。
一干事项安排妥当,陈佑终于有机会来处理戴和裕同虞宗明之间的官司。
此事内情曲折,各种弯弯绕绕叫人难以探清,陈佑没有瞒着赵德昭,先是简单介绍原委,之后见诸人全都是让赵德昭坐在主位上。
先见的虞宗明等人,陈佑对照着章鹏录下的供词重新询问诸人,得到的回家几无不同。如此一来,要么是虞宗明等人为了构陷戴和裕而早早串词背下,要么就是戴和裕真的想要向城内宋军透露周军攻城的消息。
问明之后,陈佑不置可否,让虞宗明等人至一旁等候,他自叫来戴和裕。
这戴和裕一进来,陈佑就感觉虞宗明所言大概率为真。
无它,实在是戴和裕表现得过于紧张了,全然不似立下大功的表现。
周军得内应相助攻破城池的消息早已传开,单江等提前举义的将领甚至在帮助收拢宋军稳定降将。戴和裕他就是负责联络城内将校的,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事。
陈佑心中了然,脸上却不露分毫,只是带着淡淡的笑意伸手示意:“二王子且坐。”
“多谢节使。”戴和裕行礼坐下,然后带着紧张看向陈佑。
“这次大王寻二王子过来,却是想问一问哪些人在破城之时立下功劳,可以信用。”
“这。。。。。。”
听陈佑询问,戴和裕有些难以言说,他也不知道哪些人起得作用比较大。
更准确的说,他根本不知道有哪些人真的做了内应引周军入城,因此不敢胡乱开口。若是说出来的人正好是那等听了他的话没有动手的,就真的是回天乏术了。
犹豫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开口:“好叫节使知晓,城内单江将军乃是主持之人,他该是知晓详情。”
这话说完,他估摸着只有一个人的话,说服力不大,思忖一番,又想到天亮之前听到的消息,当即又道:“另有一人名唤程超,也是可用之人。”
陈佑颔首,正要说话,却听那明晰原委的赵德昭忍不住开口了:“吾有一事不明,还望二王子为吾解惑。”
小模小样的一个人,却一本正经地说着这般话,看上去十分不和谐,不过陈佑却是习以为常,看了一眼赵德昭便把目光移向戴和裕。
戴和裕进门之后全部精力都放在陈佑身上,一时间忽略了主位上还坐着一个魏王,此时听了赵德昭的说话,顿时就是一个激灵,差点尖叫出声。
好在一声叫喊硬生生憋在喉咙里,朝赵德昭拱手道:“大王且说。”
“不知这两位,哪一个是同二王子联络之人?”
哪一位是?全都不是!
戴和裕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若照实说,他担心那个得到第一手消息的人没有充当内应。
见他嗯嗯啊啊说不出个子丑寅卯,赵德昭一声轻叹,目光转向陈佑:“长史怎么看?”
“让那些人进来吧。”
陈佑说了一句让戴和裕惊恐的话。
没多久,虞宗明等人鱼贯而入,见到他们,戴和裕面色煞白,顿时明白过来。
这虞宗明身为丞相嫡长孙,戴和裕自然认得。见虞宗明对他视若无睹,径自走到中间见礼,他便知道虞宗明想要用他来换功劳了。
没有心存侥幸,不等虞宗明开口,戴和裕立马离开座位,噗通一声拜倒在地,带着哭腔高声喊道:“大王饶命!节使饶命!都是我一时糊涂听信幕僚之言,方做下这等祸事啊!”
………………………………
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
();
这下连问都不需要问了,陈佑长叹一声:“何苦来哉!”
倒是赵德昭殊为不忿:“枉我信你用你,怎料到是一个忘恩之徒!”
戴和裕只是一个劲地哭,而虞宗明等人皆是束手立在一边冷眼旁观。
陈佑阻止了赵德昭继续往下说,招门外亲信进来:“二王子受了风寒,带下去好生歇息,莫要过了病气给旁人。”
这就是要软禁了。
众人正在思忖,陈佑继续道:“似二王子一干僚属,也须仔细看顾,免得其人有病而不自知。”
戴和裕立刻就瘫了。
不仅仅是他,便是虞宗明等人,也都认为戴和裕的性命恐怕是难保。现在只是软禁,待以后宋地平静,诸将官皆以周人自居时,怕是要取了他的性命。
将虞宗明等人好生抚慰,话语间暗示其人严守方才所见所闻,之后便将这些个打发出去,该回哪回哪。
外人离了,房内一干守卫的亲卫也只留下三两人。
见赵德昭仍是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陈佑出声问道:“大王可是还在想那戴和裕?”
“陈师!”赵德昭唤了一声,脸上带着委屈,“我可是听你的话好好待那戴和裕!”
如此表现,整个就是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到家长面前诉苦。
事实也确是如此,小小年纪远离父母,身边最为亲近的除了一干宦官奴婢,便只有这传道授业的老师。
宦官奴婢是奴仆是玩伴,老师才是可以依靠的长辈。
陈佑估摸着城内高官到来还有些时间,便准备开口开解赵德昭。毕竟等一下召见宋国官员他可是准备全交给赵德昭来应付,反正不是什么太过重要的事情,便是出了差错也与大局无碍。
“大王需得知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于我等而言,天下一统、百姓安居是大利,戴和裕却是以裂土封王为大利。”
陈佑以平缓的语调解释着戴和裕的行为,言语间却不忘加深自己在赵德昭心中一心为民的印象。
“然戴和裕为叛逆之子,如何能得封王?如此其当寻机立下大功。前番我令其联络城内义士,以求内外呼应破开城门,若事成,王爵或许难得,可公侯之赏却能拿下。只有今日我军攻城受挫,方才能显他勾连内外的本事。”
这话只是陈佑的猜测,虽还未审问,但他以为猜中的几率很大——除非戴和裕真的是莫名其妙地想要重新为宋国尽忠。
当初赵元昌领兵攻江陵,陈佑和赵普就是在城内等待时机以彰显功劳。只不过他们当初和戴和裕的所作所为不同,一个是按兵不动以待天时,一个却是透露消息坑害军兵,这主动和被动,可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当然最大的不同就是陈佑赵普的被动等待无人发觉,而戴和裕的主动坑害被揭露了出来。
以上种种陈佑自是略过不提,赵德昭听了陈佑的解释,仔细考虑一番,委屈之情总算是消了下去。
陈佑正要继续说,就有军兵前来禀报宋国官员来了。
洛阳皇宫,一干宰执自政事堂正堂中鱼贯而出各自散去,只是包括王朴在内的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