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欺世盗国-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孟达退让,宁强立刻拱手:“多谢将军体谅。”

    言罢,宁强吩咐手下警员开始抓人。

    其实这次要抓的殿前司人真的不多,总共也不到十人。

    但是没办法,中枢机构抓住禁军的人,比较敏感。

    好在卢孟达愿意配合,应该不会出乱子。

    宁强独自一人站在街口,看着贡院门口那些对他十分排斥的殿前司军汉。

    至于刘、卢二人,重新回去坐着等待,毕竟不知道这次抓捕要持续多久,不可能留在门口陪宁强大眼瞪小眼。

    此时此刻的贡院,天大地大,试卷最大。

    趁着还没开始弥封,刘熙古紧急叫停,带着人亲自守在此处。

    一群弥封官聚在此处,看着坐在上首默不作声的刘熙古,再加上贡院里的嘈杂吵闹声,不免心中惴惴。

    好在过了大约一刻钟,动静渐弱,眼前这些弥封官一个没少。

    不能肯定他们当中一定没有涉嫌舞弊的人存在,但至少没被查出来。

    刘熙古松了一口气,正要开口抚慰一番不安的弥封官们,远处的吵闹声突然剧烈起来。

    他立刻站起身来,面沉似水。

    刚走到门口,就有一人匆匆忙忙快步走来,一见到刘熙古立刻就道:“殿前司闹起来了!”


………………………………

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

    刘熙古脚步一顿,面容不变,沉声道:“带路!”

    不等那仆役回应,立刻就迈步向前。

    直到他走到门口即将越过仆役时,那仆役才反应过来,连忙应了一声,一路小跑着在前头带路。

    屋内的一干弥封官们面面相觑,最终不知是谁说了声:“咱们还是在这等着吧。”

    一连串“是极”、“有理”此起彼伏,一个个左顾右盼寻了椅子坐下。

    刘熙古跟在仆役身后朝侧门走去。

    考试结束之后,贡院里面就没剩下几个殿前司军士,发生冲突的地方是在贡院外的一处殿前司集结点。

    等刘熙古赶到侧门门口,场面已经平息下来,双方人马正在对峙。

    一边是治安寺,一边是殿前司,宁强和卢孟达各自站在下属前头。

    乍一看去好像没什么,但刘熙古还是看到双方都有人挂彩,地面上甚至还有星星点点的血迹。

    刘熙古深吸了一口气,在门内止住脚步。

    他这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去添乱。

    ……

    “主翁!治安寺同殿前司打起来了!”

    刘河迈步跨入书房,同时迅速说明事由:“起因是治安寺警员抓捕涉及舞弊案的殿前司军汉时稍稍粗暴了些,当场就有人动手了。幸而宁强和卢孟达反应迅速,把骚乱强压下去。”

    “是么。”

    陈佑停下写到一半的批语,把毛笔搁到砚台边的笔搁上,活动着手指问道:“现在没事了?”

    “消息送来的时候,双方人马都散了。”

    陈佑点点头,继续问:“贡院呢?”

    刘河早就打探过,此时回答起来毫无迟滞:“贡院已经关闭,殿前司所有人全部撤出贡院,只负责贡院外的护卫。”

    “人都抓了么?”

    “引发冲突的那几个被卢孟达保下来了,其他应该没有漏网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卢孟达不得不保,否则他会失了军心,在殿前司待不下去。

    陈佑稍作考虑,开口道:“行。就这样罢。”

    他重新执笔蘸墨批阅公文。

    刘河站在原地静等一阵,见他再无吩咐,悄无声息地施了一礼便退出门去。

    把手头这一份公文批完,陈佑再次放下毛笔,靠在椅子上微阖双目静静考虑如果这一次宁强去职,等要用到治安寺的时候,能不能及时把他重新放回去。

    其实宁强不一定非得去职,可惜同他站在一块的是卢孟达。如果要追究卢孟达的责任,宁强就必然要担责。早就对宁强入主治安寺不满的王朴绝对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把宁强赶走的机会。

    想到这里,陈佑突然睁开眼睛。

    如果这次冲突不是意外,而是有人策划好的……

    他想了想,起身走到椅子后面书架前,蹲下身子翻出一本小册子。

    回到桌前翻开小册子。

    最前面一页顶部写着“医学”,往后一张是“国税”……

    他手上不停,一直往后翻,直到看见一张写着“清田”的纸,他停下动作。盯着页面看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翻过这一张,现在不适合做这件事。

    再往后翻了几张,他终于选定目标,这一页上写的是“整军”。

    他仔细阅读从前写下的文字,过了一阵,放下册子,拿过纸笔开始书写奏章。

    既然王朴想要收拢京中各部,他没必要在此时与王朴硬顶,只要根本不失,更改计划适当退让也可以接受。

    正好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外镇坐大的问题,也能裹挟大势获得枢密院的话事权。

    至于王朴独大之后该怎么办,那就看谁能成为天下的大局,逼迫另一个人“以大局为重”了。

    次日一早,宫门刚刚打开,立刻就有弹章递到政事堂。

    这里面有御史弹劾宁强和卢孟达的奏章,也有肃政要求查清卢孟达“包庇下属”的奏章。

    而普通官员既没有御史的风闻奏事之权,也没有肃政可以提请调查的权力,但却能上表讽谏两部冲突之事。

    不管形式如何,目的只有一个:惩处宁强和卢孟达,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陈佑抵达枢密院没多久就得到政事堂的消息,他喝了口茶,立刻前往同明殿求见官家。

    在殿外等了片刻,御前侍候的宦官立刻出来迎接。

    走进屋内,陈佑先站定行礼:“臣,佑参见陛下。”

    赵德昭立刻起身致意:“陈师不必多礼。”

    行礼之后,陈佑没有坐下,而是四下扫视,同时朗声问道:“殿内可有起居郎?”

    “有!”墙前屏风后传出人声,“起居舍人李昉在此执笔。”

    陈佑立刻道:“还请李右史稍避。”

    李昉沉默不答。

    赵德昭当即反应过来,也出声道:“李卿且去偏殿等候。”

    “喏。”

    过不多时,李昉自屏风后走出,朝赵德昭一礼,退出正殿。

    随后赵德昭屏退宦官宫人,稚嫩的面孔带着严肃看向陈佑:“陈师有事且讲。”

    陈佑把摆在一旁的椅子搬到御座正对面坐下:“官家可记得守天下靠的是什么?”

    赵德昭眉头一挑,没有丝毫犹豫:“靠的是精兵强将!”

    “如何令精兵归心、强将听命?”

    皱眉回想一番,赵德昭缓缓答道:“我记得陈师曾说过,天下稳定、百姓富足,则军兵思定。”

    陈佑闻言轻笑一声,继续问道:“官家可知富贵险中求?”

    赵德昭神情一滞,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见他如此,陈佑没有多说,直接从袖中掏出《论国朝兵事疏》起身递到赵德昭面前的桌子上。

    陈佑坐回去,见赵德昭拿起奏章,便继续道:“官家当记得,我曾说过权力来自于百姓众愿,也就是说要想别人听你的,首先要让别人相信你也希望你能带着他们往好处去。”

    “一个新上任的官员为什么能叫治下军民听命?因为这个官员是皇帝派去的,是中枢委任的,所以大家愿意相信他。”

    陈佑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直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换而言之,为什么会有人跟着贼酋造反?因为那些人相信贼酋能带他们得来富贵,他们不认皇帝,也不认中枢,只认领头人。”


………………………………

第五百九十一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三)

    赵德昭放下看了个开头的奏章,直接就问道:“陈师的意思是想法子叫这些人只认中枢,不认主贰官?”

    “正是。”陈佑点头,“如今天下承平未久,一些个猛将名将也都还在,我以为可以趁此机会轮番调动各地将帅,不使一人久任一地积累人望。且国朝四境未安,正可以之练兵,培养下一批将领逐渐顶替老将。”

    猛将发于行伍,既然不能让将领同部下培养感情培养默契,就得想法子让这些不时轮换的将领得到军士们的认可。上级的任命只能叫人在平时听话,真到了拼死之时,只有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名声才能叫人愿意效死。

    “再有就是伤残战死的抚恤,必须是中枢主导,让所有军汉都明白,他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去拼命,是因为有朝廷在,而不是因为带着他们打仗的将帅。”

    赵德昭连连点头,其实他无法深入思考陈佑话中的意思,但是乍听上去,陈佑所说的很有道理,他自然就能听进去。

    既然说到将士抚恤,陈佑顺口就说了一句:“这件事最好是安在兵部,叫兵部来负责此事。”

    果然,听他这么说,赵德昭愣了一下:“这事不应该是枢密院来负责么?”

    陈佑闻言,嘴角微微上翘,随即解释道:“枢密院的话,不太适合负责此事。日后那些被顶替的老将,若是无名无功也就罢了,若是功名俱在,枢密院是最好的去处。再主持抚恤将士,岂不是给了他们收揽人心的机会?”

    说到这里,他若有深意地加了一句:“要是真有一位名帅能威压其余将领,可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别说皇帝了,普通的文官也不会放心。

    所以狄青才会那么难过,不仅仅是文官要针对他,更是皇帝要找人制衡他。既然没有武将能与他相匹敌,就只能通过明制度和潜规则来限制他的权力,消磨他的威望。

    巧的是,周国现在的枢密使马青也就是军功有些薄弱,但资历和威望渐渐有了军中第一人的气象。

    赵德昭有些茫然地点头,他现在想不到陈佑话中隐含的意思,不过只要能把这句话印在脑海中,总会有发芽的时候。

    “陈师且去做。”赵德昭语气真诚,“此等为国为民之事,我定当支持!”

    陈佑拱手道:“官家有如此见地,不愁天下不安。”

    只一声夸赞,就叫赵德昭面露欣喜之色。

    不过他随即响起一件事,稍稍犹豫,开口问道:“武德司查到王彦川相公涉及春闱舞弊,我想罢免他,陈师以为如何?”

    陈佑眸光微动。

    他本来都做好了王彦川继续留在枢密院的准备,没想到赵德昭竟然自己动了心思。

    意外之喜,着实是意外之喜。

    陈佑稍作思忖之色,沉声答道:“回禀官家,臣以为现时不宜罢免王彦川。”

    “这是为何?”赵德昭急切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陈佑敏锐地察觉到赵德昭态度的变化,嘴唇微抿,等了一瞬才不急不缓地开口:“一则才罢免一位宰相,如若短时间内再次罢免一人,恐令群臣不安。”

    如果有正当理由,别说接连罢免两位宰相,就算两府这么多人一次性都换了,只要没死人,就不会导致群臣不安。

    只不过陈佑和王朴在之前罢免温仁福的时候起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再罢免一个王彦川,怕是会惹得其他人一起配合来对付他们。

    “再则常言道‘使功不如使过’,官家可令中官将罪证送到王彦川府上,想来王彦川必当小心谨慎不敢不听官家之令。”

    这句话说出口,陈佑看到赵德昭面露沉思之色,又加了一句:“如今政事堂相公出缺,正可叫王彦川到政事堂紧抓兵部抚恤事宜。想来他不敢不尽心,亦不至于办砸了此事。”

    赵德昭恍然:“陈师所言有理!”

    初八,政事堂建议罢免治安卿宁强和殿前司都虞候卢孟达。

    卢仲彦得到消息立马寻到陈佑,直言太后要求卢氏不能不在京城没有兵权。

    这基本上是强压着陈佑用自己的利益去同王朴等人交换。

    这等损己利人的事情,陈佑当然不能直接答应,卢仲彦好话歹话都说尽了,陈佑才答应去找其他相公说项。

    王朴那边只是做个样子,两人一边喝茶一边探讨茶叶怎么喝才好。

    陈佑力挺整茶泡煮,喝得就是原滋原味。而王朴却喜爱加调味料冲泡的茶粉,配比稍微变化就是不同的滋味,千滋百味才是好茶。

    争论的时候难免声音大了点,倒叫关注此事的卢仲彦颇为安心。

    再之后找到马青,才开始说正事。

    他借着王朴的名义说出对外戚掌京都兵权的担忧,随后又说了卢家的要求,以及王朴的建议:卢氏兄弟二人只能留一个在洛阳。

    马青没什么好反对的,按他的想法,卢家有一个外地节度使就够了,京中还有两个掌兵权的实在是过于危险。

    从马青那里出来,陈佑又去了宋敏贞府上,同样的说辞,只不过多谈了一些整军事宜。

    宋敏贞是纯粹的文官,对陈佑把抚恤事宜划拨到兵部十分赞许,唯一的问题就是财政能否支撑。

    他看过不少书院的文章,因此希望陈佑给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如果财政允许,他会全力支持。

    陈佑满口答应下来,告辞离开。

    撇去同他不对付的王彦川,他最后拜访的是窦少华。

    坐下之后,他先说了卢氏的事情。

    窦少华捧着酒杯呵呵笑道:“卢孟达离职也好,不过少保怎么不劝劝官家把东宫六率解散了,哪有东宫兵马护卫皇宫的道理?”

    陈佑尴尬一笑:“窦相的意思是?”

    “卢孟达可以留下。”窦少华放下酒杯,“卢仲彦离开洛阳。”

    陈佑眉头一挑:“卢孟达留任殿前司都虞候?”

    窦少华笑着摇头:“这就得看陈少保你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呵。”陈佑靠在椅背上,神情放轻松,“窦相未免想得太好了。”
………………………………

第五百九十二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四)

    “我想得好不好,得问你要不要把宁强留在治安寺。”

    “窦相这话说的不对了,治安寺卿乃是官家任免,两府无从置喙,无关我要不要。”

    陈佑神色不变,看着窦少华。

    只听得哈哈一声,窦少华爽朗一笑,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似笑非笑地看向陈佑:“少保这话过于违心啊。”

    可惜陈佑面色淡然,丝毫没有变化。

    两人对视一阵,窦少华“啧”了一声,移开目光:“既然少保这么讲,某也不多说了,卢孟达可以留在洛阳,卢仲彦得离开。”

    陈佑稍稍沉默,然后点头:“可以。”

    话不投机,陈佑没有多留,也没提兵部的事情,说完正事便起身告辞。

    翌日,陈佑应了卯坐在枢密院书厅中,他找来了去年一年军费支出记录,此时正在翻看。

    看这个只为了心里有数,知道花了多少钱。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军资花费有多少,需要他派人一处一处去查。

    只是这么一查,又会动了不少人的口中食,必然不会轻松。

    想到这里,陈佑合上记录,抓起手边的玉镇纸把玩着,思考要怎么做。

    正考虑着,门外仆役呼喊出声:“相公!卢少詹事求见!”

    陈佑手中动作一顿,随即放下镇纸:“请少詹事进来。”

    吱呀一声,木门推开,一身戎装的卢仲彦快步走进书厅,身后仆役重又关上门。

    卢仲彦没有行礼,径直走到一张椅子边坐下,等不及开口问道:“怎么样?”

    “王平章的意思是礼部的事情由政事堂商议,卢大郎和宁强必须认罚免职。”

    “礼部?”卢仲彦皱眉,“他这是什么意思,答应好的事情不办了,还一定要揪着我大哥?”

    陈佑语气平稳地解释:“意思是你继续统领东宫六率,卢大郎要离开洛阳。”

    卢仲彦听闻此话,气极反笑:“怎么,他王文伯原本还想把我们兄弟俩都赶出洛阳不成?”

    “原先你是要离开洛阳的,谁成想发生了这事。”

    陈佑目光微垂,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王平章肯放下一件事,已经算是妥协了。”

    这话一出,卢仲彦沉默不语。

    他不说话,陈佑不急,盯着那个没放正的镇纸,继续考虑之前没考虑完的问题。

    过了一阵,卢仲彦再次开口,语气中带了些烦躁:“其他人怎么说?”

    “长山公和宋相公也都认为两人该罚,不过不强求卢大郎离京。至于窦英华,只要你离京,他就愿意保卢大郎留在京中,不过能不能留任原职,他不管。”

    说到这里,陈佑轻轻摇头叹道:“总之宁强这次会被贬出京去,你要是不管治安卿的缺,或许能换其中一人让步。”

    听到这话,卢仲彦突然开口:“如果叫大哥去治安寺……”

    “不可能的!”陈佑打断他的话,“治安卿位在殿前司都虞候之上,卢大郎乃是被贬黜,没有越贬越高的道理。”

    卢仲彦深吸一口气,没能下定决心:“我再回去想想。”

    陈佑没有起身送他,待木门重新关上,继续考虑那个问题。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提笔蘸墨,拿过一张白纸起头写下“军法司”三个字。

    大理寺监狱门口,温年虎站在一辆马车旁边满脸焦躁地等待。

    就在数步之外,胡承约坐在另外一辆马车中,掀开窗帘就着天光静静看书。

    不过一盏茶时间,门道内传出脚步声。

    胡承约放下书卷,起身下车。

    片刻之后,弓着腰的典狱恭恭敬敬地礼送温仁福走出大门。

    在大理寺监狱呆了两天,温仁福只是有些憔悴,却没有丝毫狼狈的迹象。

    第一眼看到儿子,温仁福明显松了口气。

    紧接着看到胡承约,他忍不住浮现出惊讶的神情:“德俭怎么来了?”

    “我来迎一迎老相公。”

    “阿爷!”

    温年虎没管自己父亲正在和旁人交谈,看到父亲之后喊了一声就快步上前扶住。

    看了眼儿子,温仁福叹了口气,提不起教训的心思。

    他目光转向胡承约,面露歉意开口问道:“到我家中详谈?”

    胡承约拱手道:“老相公方才还家,我一个人不好掺和进去。明日正午,我再登门拜访。”

    温仁福听了,仔细打量一番胡承约,随即露出疲惫的笑容:“也好。”

    目送温仁福登车离开,胡承约赶往皇宫来到窦少华书厅。

    进门之后,胡承约开口第一句就是:“相公可得给承约出出主意,治安寺同禁军在京中打起来,叫河南府十分为难啊!”

    窦少华笑道:“我看德俭你这不是为难吧?”

    胡承约嘿然,叉手一礼后兀自坐下。

    “相公说笑了,府衙里面就那千把老弱,治安寺同殿前司真闹起来,非得要侍卫司弹压才行。”

    “放心,闹不起来。”窦少华靠在椅子上,神态轻松,“陈将明找过我了,看他那样子,卢孟达和宁强一个都留不住。”

    胡承约点点头,转过话题:“说来前两日有几个豪商求到我府上,说是河南府商税太重,想要削减一二。相公有没有兴趣见一见?”

    窦少华目光闪动,呵呵笑道:“这些商贩忒不老实,不查严一点根本就不会缴税。这样,叫我家二郎同你家小子一块去查一查如今河南商税情况,看看到底重不重。”

    “就如相公所言。”胡承约满脸真诚地应下。

    ……

    二月十一,处罚终于出来了。

    参与械斗的治安寺警罢职罚铜,殿前司军士罢职罚铜并处以鞭刑,涉及舞弊的军士交由河南府审讯。

    治安寺涉事警监、警督,殿前司涉事的营、都校尉等一概贬职一级。

    治安寺卿宁强贬为知登州事、登州团练使,殿前司都虞候卢仲彦贬为权守治安寺少卿。

    未几,太子少詹事、左卫率府率卢仲彦以本官任遂州刺史、东川制置使。

    之后,枢密副使陈佑奏请撤销东宫六率,将其并入禁军,敕曰可。

    东宫六率一分为四,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削减人手留驻东宫;左右清道率撤销,人员打散编入京中各军;左右卫率、左右率、左右司御率各以左府入侍卫司,右府入殿前司。

    空出来那殿前司都虞候的位置由太子右卫率府率包牯牛接任。

    喜欢欺世盗国请大家收藏:()欺世盗国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

    书院门前,宁强老老实实走下马车。

    前来迎接他的使役脸上挂着恭敬却不卑微的笑容道:“宁使君少怪,进书院要下马下车乃是定规,便是当年太宗皇帝来了,也未曾打破规矩!院里面教授讲这就叫‘尊重知识’!”

    宁强原本还打算好好看看这闻名已久的书院,听到使役如此说,不由笑道:“怎么,你还跟教授说过话?”

    那使役显然就等着宁强这么问,脸上露出自傲的神色:“瞧使君说的,咱虽然为奴为婢,可蒙山长恩赐,得了闲也能旁听书院的课程。真要说出去,也算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