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董成林的这番话,赵鸿运愣是气笑了:“好一个言出肺腑,好一个心忧国事!这么说来,朕倒是一个昏君咯?”
只见董成林好似不觉皇帝已怒一般,犹自理直气壮地就要再次开口。
只不过赵鸿运此时却没心情同他争吵,直接就挥手道:“既然你心忧国事,那就到蜀地去做一个县令吧。正好羁縻之地缺人,董卿你就为国分忧。”
被赶到蜀地做一个羁縻县令,在薛、窦两人看来无非是早死晚死的事情,不过好歹没有连累家人,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两人连忙堵住还欲说话的董成林,匆匆谢恩之后把他连拖带拽拉了出去。
之后数日,蜀地太原两地战报陆续抵达京城,克蜀、平汉中、下太原,这三件事立马通过邸报传到各地官员耳中。
估计过不了多久,那些位于边境,事实上保持半独立的藩镇就要想法子展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了。
三月十六日,发敕曰:
改蜀都府为锦官府,以眉、蜀、彭、绵、汉、嘉、邛、简、黎、雅、茂、维、陵、灌等十四州,并锦官府划为西川制置使司,以西川制置使总领诸州府军事。
以夔、施、开、万、忠、黔、涪、达、渝等九州,并云安监划为夔州置制置使司,以夔州制置使总领诸州监军事。
以源、利、阆、剑、巴、文、兴、蓬、龙、壁、集等十一州,并兴元府划为利州制置使司,以利州制置使总领诸州府军事。
以梓、遂、果、资、普、昌、戎、卢、合、荣、渠等十一州,并思峨、晏、殷、定、巩、蓝、纳、薛、扶德、淯等十羁縻州划为东川制置使司,以东川制置使总领诸州军事。
同日,调晋阳节度使、枢密副使吴峦入京,以利州节度使马青任成德节度使,总领北边军事。
改奉圣军为荆南军,以奉圣军节度副使权知节度使事李继勋任荆南节度使,驻守荆南。
调凤翔节度使焦继勋任太原节度使,总领西北军事。
调河东节度使、宣徽北院使刘承泽任兴元节度使,暂领凤翔军、武定军。
罢荆南大都督府,秦王赵元昌去荆南大都督之职,任山南军事总管,辖制西川、东川、夔州、利州四制置使司,兼领锦官府尹。
同时,蜀地各制置使司、州县官员皆有任命。而且蜀地空出这么多位置,得从其它地方调人充任,一时间周国大量官员调任,也有不少人火线升官。
只能说,一个人的发展虽要靠自己的奋斗,但也得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赶上这一批升官大潮的周国文武官吏无疑是那些站在历史潮流上的幸运儿了。
当然,升官最多的还要算秦王手下将校。
只不过此时的赵元昌却开心不起来,原因却很简单,他再次被按在京外。
而且这次是在蜀地,相比之前的荆南距离京城更远。
京中那些人精得知秦王的任命之后,都在猜测:连灭两国的秦王一直不得归京,是不是已经被排除在储位人选之外了?
远在锦官城的赵元昌通过京中的渠道得知三位补阙在简贤讲武殿问对的情形之后,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董成林误我!”
他手中已经拿到四大制置使司和州县任免的名单,再考虑到新调到凤翔的刘承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官家在防着他!
手机用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更多完本小说 关注 工 中 好xbqgxs 新笔趣阁进入首页 很多精彩小说等着你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送使者下去休息,陈佑看着自己面前的敕书,感慨地叹息一声。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他原本以为自己这次论功升个一级,最多加一个勋位就很不错了。没想到临到头杀了史肇庆,这一下就不止一级了。
按照之前的敕牒,杀史肇庆者直升从三品,加封伯爵。
虽然史肇庆并非他亲手所杀,但当时城外一片混乱,也问不出来究竟是谁下的手。
于是陈佑以及那几个反正的都指挥使捡了个大便宜:陈佑散官升两阶,加开国长阳县子;袁宏伟等人散官升一阶,加开国县男。
只可惜当时出于谨慎,没让荆门军、广节军出城拼杀,导致潘美、章鹏没捞到爵位。
好在这一次大胜,潘美散官阶升了一阶,而章鹏则被正式任命为广节军校尉。
陈佑面前除了他自己的敕书,还有一份是追赠其母的。按制,四品官母、妻为郡君,母加“太”字,所以他从未见过的母亲现在是周故夷陵郡太君。
总得来说,这一次算是收获颇丰,唯一让他心头不安的就是秦王赵元昌被按在蜀地。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就立刻写信给秦王,建议其上书推辞职事、请求归京侍奉官家圣人,也不知道最后结果会是怎样。
次日一早,潘美带领荆门军沿嘉陵江转江水回江陵,章鹏则带着广节军前往利州,等待利州制置使到来。
根据枢密院和政事堂的符令,荆门军、兴山军、长阳军、夷陵郡、江陵水军都要返回荆南,各归本州,由荆南节度使李继勋节制。
原本秦王自京中带到江陵,入蜀时留守荆南的几个军各自回京,抽调的乡兵团练也都回到本州县。
而其余入蜀诸军,则分到四个制置使司,分别归属四位制置使节制。
这也就意味着,名义上秦王节制四大制置使司,能够通过各制置使指挥蜀地各处军队,但实际上他名下没有能直接指挥的军队了!
这是最伤的,只凭秦王府那百十来名亲卫,从锦官府打到汴梁城,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一时之间陈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等回到锦官城再一同商议。
十天后,新任阆州知州抵达阆中县城,双方交接之后,陈佑带着数十骑沿官道赶往锦官城。
一路行来,时常能看到外出躲避战乱的平民回家,也偶尔能遇到三三两两的残兵祸害乡里。
你说乡贤啊?反正成群的残兵也不敢到乡贤家中胡闹,祸害一两个平民又有什么关系呢?若是把平民家中浮财掳走,逼得他不得不卖地卖身,那更是好事一桩!
陈佑一路上看到过不少次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殴杀残兵的事情,但乡贤带头的例子却只有一个。只能说,好乡贤有,但极少,绝大多数乡贤或许说不上恶,但绝不是什么好人。
这天上午,陈佑终于抵达锦官城,在城门口问了之后,自有那衙役领着他前往秦王行营。
同前次在江陵一样,秦王住在一处重臣府邸。
当然啦,这些府邸都是那些蜀国降臣主动进献来的,秦王可没有强抢。
一路朝锦官城内富贵人家聚居之处行去,陈佑突然看到一处宅邸前围着不少人指指点点。
探头一看,却是有两个小厮在给木门上漆,着实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不由惊奇地问领路的那衙役:“这位小哥,这户人家有什么奇特吗,怎的如此多人围在旁边看他家刷漆?”
那衙役朝那边扫了一眼,解释道:“司马估计不知道,这户人家是李相公家,哦,对了,他现在估计当不成相公了。
之前王官家做蜀王的时候,这李昊李相公就在朝廷里当官,后来孟官家来了,就是他给王官家写的降表。这次赵官家来了,他又给孟官家写了降表。
要说孟官家对我们这些小民也可以,所以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有人气不过,趁夜里在他家门上写了‘世修降表李家’六个字,引了不少人看热闹。
他家当天就涂掉了,只不过那人估计是心头不服,第二天又写上了。这都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听到这里,陈佑不免失声笑道:“那李家就吃了这个哑巴亏,也不想法子抓到那家伙?”
听他这么问,那衙役当即叫到:“怎么会?他家肯定派人看了,只不过那人见有人看守,也就不来,等人松懈的时候又悄悄写上去,是以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何人干的。”
“这也是一桩奇谈了!”陈佑轻笑着摇头,便不再说话。
只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孟家这十多年治蜀也算不错,至少灭国之后依然有人怀念。
将陈佑送到秦王行营外,那衙役便自行离去。
陈佑让庞中和、刘河等人在门外寻一处地界等着,自己朝门内行去。
守在门口的亲卫自是认得他的,放他进去的同时有一人快步跑进去通报。
刚走到大厅,就有一个仆役一路小跑过来:“陈司马,殿下在书房等你。”
“前头带路。”
一进书房,就听见赵元昌疲惫的声音:“将明回来了?”
“佑参见大帅!”
行礼之后,抬头看去,只见赵元昌脸色有些不好,正要开口,就听他笑道:“将明不必担忧,我只不过是前几天下雨,一时没注意受凉了,将养几日便好。坐下说话。”
陈佑点点头,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然后道:“不知京中可有回音?”
只见赵元昌微微摇头:“尚无。怕是希望不大。”
他这么说,陈佑也只能沉默以对,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过了一会儿,赵元昌笑道:“此事已成定局,只能留待日后再想法子。”
“大帅说得是。”
陈佑附和一声,还没开口询问自己这段时间要做什么,就听赵元昌道:“则平已经给你留了一处宅子,将明你且去歇两日,现在也不急这一时。”
秦王都这么说了,身为秦王司马的陈佑也只好应下。
就在陈佑进入锦官城的时候,一个三十左右的文士带着三名使唤汉子来到戎州的羁縻庆符县城门口。
这文士正是被发配到此地担任县令的董成林。
手机用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更多完本小说 关注 工 中 好xbqgxs 新笔趣阁进入首页 很多精彩小说等着你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诸事杂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所谓县城,只不过是一圈一人高的土墙围成的大寨,只要是正常身高,站在城外稍微一踮脚就能直接望到城内的情形。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两扇城门也不是其它县城那样的厚重木板,而是手腕粗细的树枝拼成的柴门。
这样的城墙上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城门楼,只在城门前立了一块三尺高的巨石,上面阴刻着“庆符”二字,涂在字上的红漆在这风吹日晒之下还没剥落干净。
这就是以后生活的地方了。
董成林站在城门口左右看了看,估摸着城周不过四百余丈,说它是个寨子真不为过。
恶意一点想,庆符极有可能原本只是一个寨,为了安置他这个被贬来当羁縻县令的家伙才升格为县。
多想无益,叹息一声道:“走,进城。”
看着眼前的情景,这个“城”字说出口实在让人脸皮发烫。
身后三个壮汉其中一个是自京中带来的家仆,另外两个是州衙委任的庆符县捕头、捕快。
从大开的城门走进城内,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七八丈宽的土路,路的尽头是一座普通的砖石建筑:庆符县衙。
路两边散乱的坐落着一间间屋子,或是茅草屋,或是木屋,都是稀稀落落不成规模。也就是说,县衙其实是城内唯一的砖石建筑。
房屋之间有三三两两的男男女女靠在墙根聊天,看服饰大多数是夷人,只有少量的汉人。
以后有的是时间来观察,董成林只是随便扫了一眼便快步朝县衙走去。
城内突然出现四个陌生的汉人,又直奔县衙,顿时吸引了不少闲汉的目光。
抱着长枪坐在门槛上打盹的苍老衙役听到一连串的脚步声才醒过来,揉了揉眼,伸个懒腰,睡眼惺忪地对董成林道:“你们是来找寨主的吧?老寨主高升了,新寨主还没到,过几天再来吧!”
得!果然原先就是个寨子。
好在原先有了猜测,此时倒也没有多么低沉,而是开口道:“庆符升格为县了,我就是新任县令。”
“啊!”老衙役一阵惊慌,连忙站起来叉手行礼道:“参见县尊!”
受了这一礼,董成林摆摆手:“免礼。你把县衙官吏都叫到正厅去。”
“是!是!”老衙役连声答应着,却丢下长枪朝县衙外跑去,直看得董成林皱眉不已。
一炷香时间之后,庆符县衙诸小吏仆役都站到了董成林面前。
算上老衙役和几个仆役,县衙总共也才五十人。
刚刚问了几句,原先满额应该是五十战兵、十数仆役。不过前任寨主在的时候只养了十几个战兵,临走时一并带走了。
至于剩下的这些人,却是那寨主招来凑数的,战斗力几乎没有。唯一的好处就是便宜、好养活,而那多余的钱,则被其私吞了。
反正庆符能管的也就城内这一片,城中都是差不多归化的熟夷,平常也没有要战斗的地方。如果那些生夷来城中闹事,那更好办,县衙门一关,一群人手持器械守着不低的院墙,安全得很!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官府在此处没有威信。要不是一直有战兵能打,可能仓库啥的早就被抢光了。
眼前这三瓜两枣让董成林心中叹息不已,好一会儿开收拾好心情开口道:“某乃董成林,如今是庆符县令。”
这边厢董成林开始了自己在羁縻县挣扎求活的岁月,那边厢陈佑担任锦官府判官,代替府尹秦王赵元昌巡视锦官府诸县。
不出意料的,京中驳回了秦王推辞任命请求回京的奏章。
京中事务只能另想法子,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让蜀地安稳下来。
因为蜀地新下,官家下诏免除夏税及各色征收物事的一半。
然而蜀地有三分之一的地界都因为战事耽误了春耕,若非孟氏治蜀十几年的和平积攒了不少粮食钱陌,别说一半的夏税了,能不发生大的饥荒就算是好的!
当然,蜀地有这么个积蓄,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其它州县管不到,但锦官府来年必须能够丰收。
陈佑这一次巡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清查仓库、田契,防止县中老吏勾结大户盗取官粮、篡改田契侵占田地。
为了形成威慑,赵元昌通过西川制置使司掉了一营军士给陈佑,一旦发现有不法事,查明之后立刻就是公开问罪、处斩、抄家、家人罚没为奴。
乱世用重法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消灭当地不听话的豪强大户。
把抄收的田地分一部分给无地少地的庶民,又能收买人心。而抄家更能获得一笔横财,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余州县见此法有效,纷纷行文各自所在的制置使司,要求仿锦官府事。
一时间蜀地大户哀嚎并起,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次小战斗发生。
只不过毕竟受害的是乡间大户豪强,这些人掀不起什么大的波浪。
在秦王府建议将原蜀国诸将调出本军、换任它职的奏章被汴京批示同意之后,投降的蜀军在没有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平静无比,自然也就没有发生大的叛乱。
四月,河水在郑州原武县决堤,大量灾民流离失所,朝郑州、卫州、开封流浪。同月,河北诸州干旱,同时徐州饿死千人。
就在朝廷忙于救灾的时候,五月初,晋州建雄节度使朱克反,引兵攻河中府。
赵鸿运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江伟领兵围剿朱克。
战事未息,五月二十七,滑州境内河水决堤。这次水灾比郑州更严重,整个滑州都受到波及。义成军、彰德军、镇宁军受诏征收精壮灾民为兵员。
六月,朱克在虞乡县被擒杀,战乱平。
是月,干旱了两个月的河北诸州出现蝗灾,以青州最为严重。
为筹措粮草救济灾民,诏令蜀地运存粮至开封,一时之间江水上船只往来不绝。
借此机会,锦官府录事闻克随船至江陵,与荆南节度使李继勋、秦王傅冯道分别密谈之后返回锦官。不久之后再次前往江陵,停留一日后隐匿行迹向滑州行去。
七月,开封府奏称阳武、雍丘、襄邑等县的蝗虫被鸲鹆所食,遂下诏禁止捕杀鸲鹆。
初九,因为河北久旱,周帝赵鸿运带领一众相公高官至道观佛寺求雨。当天回宫的路上,天降大雨,一时受凉,身体不豫。
手机用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更多完本小说 关注 工 中 好xbqgxs 新笔趣阁进入首页 很多精彩小说等着你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 一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锦官城陈宅,陈佑端坐在椅子上仔细翻阅一本手抄线装书。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这本书的书页薄而坚韧,只不过因为制作工艺的原因,表面比较粗糙,且书页泛黄。但书上的字体却是工整圆润,煞是好看。
他翻地很快,每一页都只是大致一扫,不到半盏茶功夫就翻完了整本书。
将手中的书籍放到桌上,只见书册封面上写着“本草”二字。
抬头一看,堂中坐着的那个中年文士一脸紧张地看着他。
见此情景,陈佑轻轻一笑,正要开口,家中仆役快步来到正堂门口:“府衙来人请主人前去议事。”
他点点头:“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待仆役离去,才看向文士,将手按在书册上道:“永祥且安心编纂,我自会向大尹举荐你。待得书成,便是大功一件。”
被他称为永祥的这个文士原是后蜀侍讲学士韩保升,因为潜心医术,四年前受诏依据《唐本草》修编新本草。
如今修编工作进行到一半,蜀国没了。他自然是当不成侍讲学士了,蜀国官员那么多,他又不是亲民官,一时间没人想起来。
好在他还有个哥哥在外领兵,降周之后也是都指挥使这样的中高层将领,是以性命无忧、生活尚可。
只是没了朝廷拨款,那些个大夫倒还好,但手底下那些令史书吏都跑得差不多了。
他自己补贴了几个月之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正好这几个月陈佑频频露面,看起来颇为亲民,他便索性带着编好的一部分书册来到陈宅一试。
若是能得个一官半职那当然是好,便是不能,最起码得把书修完。
此时听陈佑说要举荐他,当即面露喜色,起身长揖道:“多谢判官提携!”
将其送走,陈佑立刻带了一个家兵赶往府衙。
进了书房,少尹王朴、司录参军事赵普已经坐在房间里了。
见礼之后,陈佑坐到左首的椅子上。
过不多时,宋敏贞、胡承约、甘靖宇等人陆续到来。
说起来,春天在京中举行的那场科举,知贡举竟然只录取了一个人!
胡承约也好,周弘顺也好,全都落榜了。
没被录取就不会被授官,胡承约也就只好重归秦王幕中。
眼见人到齐了,就听赵元昌开口道:“京中传来消息,圣躬不安。”
陈佑一惊,朝其看去,只见秦王神情凝重,看来心中不甚轻松。
这消息他还是第一次听闻,虽然京中有张昭收集消息,但那仅限于底层能得知的一些情况,对这等宫闱之事却是无能为力。
心中摸摸估算,自京中传递消息到此处,正常应该要花费十二天上下,就算是驿使加急,最快也得五天。
这也就意味着,若京中发生变故,远在锦官的秦王根本来不及反应。
不等他仔细考量,胡承约便道:“敢问殿下,可知具体情形如何?”
“不知。”秦王搁在桌面上的双手不时交握,显然心中极不平静,“据言官家求雨回宫途中遭雨淋了,应该不严重。”
说是这么说,但在场众人心中都明白,周帝赵鸿运今年已经五十有二,数十年征战,本就身怀旧疾,如今遭这一场雨淋了,说不准就会一病不起。
现在他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到底是以静制动,还是先发制人。
先不说先发制人到底能不能控制蜀地军政,若是他们动手了,但赵鸿运还活得好好的,那就没有退路了。
而若是以静制动呢,假若赵鸿运真的不测,继位的是荆王或宁王,赵元昌这个远在蜀地的秦王很可能等来携带杀旨的大将。
书房内的气氛一下凝滞起来。
到底该如何选择,每个人都在心中仔细衡量。
毕竟事关前途性命,不得不慎重。
好在现实并没有让他们犹豫多久,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呼喊声:“殿下!京中紧急传讯!”
话音刚落,书房门便被推开,亲卫校尉蒋树手持信封推门进来。
秦王面色急变,起身接过公文,也不坐下,直接用手撕开信封取出信纸。
不过须臾,陈佑就看到秦王脸色舒缓,顿知尚未到危及之时。
果然,秦王看完信之后长舒一口气,将信纸放到桌上,自己坐下道:“江相公通过驿传送来的信件,七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