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墙头上突然传出一声:“庞相公!我们不想死在周军刀下!”
眼看前方宫门未开,后边追兵已至,家兵连忙道:“相公速走!”
庞典犹豫着看了一眼宫门,正要下令离开,突然宫门吱呀一声开了!
一个军汉奋力喊道:“相公快进!”
庞典立刻道:“入宫!”
既然主家都这么说了,当即有家兵迅速蹿到门前将门推开更大的空隙。
同时门洞内还传来呼喊声:“快上!别让他们进来!”
短兵相接的时刻到了!
庞典拔出腰间长剑:“随我杀!”
“杀!”家兵们簇拥着庞典涌入门内,同时也有几个家兵注意着身后越追越近的吴校尉。
终于,在墙头火把的映照下能看清他们的服饰了,一个家兵惊讶地喊道:“是宫卫军!”
“什么!?”庞典一愣,差点被一刀劈中,好在身边的家兵及时帮他挡了一下。
得知之前想要拦截自己的竟然就是宫卫军,庞典脑子里瞬间轰了一下炸开:造反的是宫卫军,岂不是说大王已经
“快!快去救王上!”回过神来的庞典立刻叫着,正好此时一行人已经杀出了门洞,他立刻想往前走。
“相公!”一个家兵拉住庞典,“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确实,现在人工河那边喧闹声已经渐渐平息。
“相公!”另一身上满是鲜血的家兵也忍不住喊道。
庞典回头看向还在阻拦吴校尉一行人的家兵,心中一痛,哽咽道:“是我庞典对不起你们,只是我深受先王恩典,为全忠义,不得不行!”
家兵听后,只是沉默一瞬,立刻喊道:“誓死追随相公!”
庞典艰难地下令道:“走!”
这时,其中一个人道:“我来拦着追兵!老四你保护好相公!”
“放心!除非我死了!”
“滚啊!”吴校尉快要疯了,紧赶慢赶还是被庞典冲进了宫城。
只可惜有些事不是愤怒就能解决的,一不留神就有一刀当面砍来。
“啊!”即便他迅速躲闪,可还是被劈中面门,不由丢下兵器捂着脸倒在地上嚎叫。
他带来的军汉们见校尉都倒了,不免犹豫了一下,被庞典的家兵们趁机砍倒几个。
这边,庞典带着仅剩的几名家兵赶到人工河边,正要穿过大殿过桥,却看到南边一片灯火通明,隐约能听到“大王”二字。
庞典心头一跳,赶忙朝南边赶去。
行不过七八十丈,却正好看到陈佑带着一群人要前往南门。
“将明!”虽然听到造反的是宫卫军时已有所猜测,但真正看到带头的就是陈佑时,庞典还是如遭雷击。
听到喊声,陈佑顿了一下,然后缓缓转身,目光幽深地看向庞典:“大司马。”
随着陈佑的停顿,这一大群人纷纷停了下来,目光投向暗淡火光下那几个单薄的身影。
一时间,这里就只剩偶尔吹过的风声。
甚至还能隐约听到四面城墙传来的喊杀声、搏斗声,南门方向更有马蹄阵阵。
庞典知道,大势已去。
而陈佑则是露出笑容,他知道,自己这一把稳了。
一刻钟之前的城外大营。
眼看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然而南门城门楼上却没有如约出现灯光。
赵元昌不免有些急躁:“文伯,我们不会被骗了吧?”
王朴也有些疑惑,看着城头道:“应该不会吧,我们又没投入什么,这样做毫无意义。殿下,再等等吧!”
“嗯。”王朴说得也有道理,赵元昌只好继续等待。
只是他不免想到,会不会是内应被发现了?可很快就自己打消这个想法,毕竟要是自己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来个将计就计的。
又等了一会儿,王朴突然道:“殿下!城内有动静!”
赵元昌一个激灵,立刻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果然听到城内阵阵骚乱声,不由击掌道:“是内应行动了吗!”
这时,南门城门楼东边的一处垛口突然出现一点亮光,虽然在城头火光的映衬下不是很醒目,但还能看到这点火光先是闪了三下,借着亮了一会儿,又闪了两下。
“来了!”赵元昌激动地将目光移向南门外的一片空地,只见一道道黑影迅速朝南门下移动。那是早早准备好的潘字营和杨字营,两位指挥使看到城头的信号之后立刻下令出发。
眼看两营即将抵达城门,赵元昌命令道:“擂鼓!攻城!”
数息之后,周军大营中响起震天战鼓,早有准备的周军先登部队吼叫着冲向城墙。
然而这些人还没接近城墙,城头一下多出许多火把。
“埋伏!”赵元昌突然感觉心脏被重重击中,一时间竟然有些喘不过气来。
好在没等他彻底绝望,城门楼上突然扬起一面大旗,正是被潘、杨二营带进去的周军大旗!
这一瞬间,绝望消散、喜意涌起,他仿佛脱力般踉跄几下,站在身边的卫士连忙上前扶住。
“殿下!”王朴一惊,立刻叫道:“大夫!随军大夫呢!”
用力喘息几下,赵元昌重新站稳:“没事,不用叫大夫!我就是太兴奋了!”
说着,他大笑道:“文伯!随我入城见那南平伪王!”
王朴看着赵元昌苍白中带着不正常的红晕的脸色,按捺下心中的不安,大声道:“属下遵命!”
说着,吩咐卫兵去牵马,同时低声嘱咐他通知随军大夫立刻赶过来。
………………………………
第二十二章 从此天高任鸟飞
赵元昌意气风发地骑着马进了城门。
虽然远处还有小股的反抗,但已经不成气候,无需在意。
还没走多远,就见一青衣士子排开卫兵走上前来行礼道:“臣,奉圣军节度支使普,参见殿下!”
“哈哈!则平不必多礼!”赵元昌笑着下马扶起赵普,“你这次可立了大功了!”
赵普矜持一笑:“臣不敢居功!此次能成功,全是依赖于两个人。”
“哦?”赵元昌来了兴趣,“是何二人?则平快快为我引见!”
“其一乃是南平的宫卫右军将军陈佑陈将明,此时他正在王宫,应该已经擒住了南平伪王。其二是南平峡州刺史、户部尚书黄世俊黄仲彦,现在应该在宅邸等消息。”
介绍完两人之后,不等赵元昌开口,赵普就解释道:“这次开门内应乃是那黄仲彦安排的,而将我引荐给黄仲彦的,正是陈将明。说来惭愧,本来我和陈将明约好一起擒拿南平伪王,但突然想起来殿下不知有他,未免发生误会,也来不及通知他就直接赶过来等待殿下进城了!”
“原来如此!”赵元昌笑着点头,然后拍了拍赵普的肩膀,“你这次做得很好!则平!很好!”
突然,他一愣,紧接着喊道:“糟了!仲询、重诺先行入城的!此时他们恐怕已经赶到王宫了!”
赵普连忙道:“殿下放心,臣已经同他们说过了!”
“那便好!”赵元昌点点头,看向赵普的目光若有所思。也是时候给赵普一个合适的位置了。
正说着,一同下马的王朴突然指着北方的王宫道:“着火了!”
王宫朱雀门,陈佑站在宫墙上回望着人工河内燃起的火焰,久久不语。
在他身边,是被绑起来塞住嘴巴的高保逊,墙下还有被“请”来的几个名单上的南平重臣。
至于庞典,此时应该已经消散在了王宫的大火中。他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最后为南平付出了生命。
然而。
陈佑朝高保逊投去嫌恶的目光,庞典赴死之前要求见高保逊一面,结果高保逊是一脸恨意,不停地咒骂庞典误国、陈佑贼子。
正是高保逊的这番态度,坚定了庞典的求死之心。
在陈佑答应他帮忙照顾庞家后人之后,他便带着仅剩的几个家兵走过石桥,走进那一间间小院中间,点起了大火,葬送这个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家。
本来他想让自己这些家兵跟着陈佑的,陈佑也很乐意接收这些百战老兵,可惜这些人决意要陪庞典一同赴死。
对此,陈佑也只能赞一声忠心不二。
将目光转到墙外,身着同样制式衣服的周军,不由感叹:果然是强军!
此时,为了防止出事,周军这边潘、杨二人没有急着接管王宫,在喊话确认陈佑身份之后,就在墙外和南平残兵对峙。
此时看到王宫内升起火焰和浓烟,不论是南平这边,还是周军那边,都有些骚动。
好在这时赵元昌赶到了!
此时的赵元昌又穿上了那套赤红掺黄的盔甲,骑着高头大马快速赶至王宫。
陈佑不敢耽搁,连忙叫回到自己身边的刘河同丁小驴一起压着高保逊跟着自己走下宫墙。
待宫门打开,此时赵元昌已经下马了,陈幼连忙快步上前行礼道:“罪臣陈佑拜见皇子殿下!”
赵元昌哈哈笑着扶起陈佑:“陈将军不必多礼!你可是大大的功臣啊!这罪臣之说就不要再提了!”
这时,跟在后面的赵普适时开口道:“陈将军名佑字将明,正好是《尚书・周书》里《多士篇》中所记载的‘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
“哦?”赵元昌一愣,随即笑道,“可不正是如此嘛!要不是则平提醒,我还没想到这一茬。多士,岂不就是寓意着我大周新得一贤才!恰好将明今天替大周展示了国威!”
反应过来的陈佑面含感激地朝赵普点点头,这个人情欠的有些大了!
赵普含笑回应,又道:“这可是活着的祥瑞!”
王朴也出声附和。
有了这一茬,赵元昌越看陈佑越顺眼,直接就道:“我如今出征在外,也没办法给将明你封官许愿。”
陈佑立刻道:“只要能追随殿下,即便是一介白身臣也甘之若饴!”
“甘之若饴?”赵元昌先是一愣,随即笑道,“莫非在将明看来,我就是那饴糖?”
又是一阵哄笑。
待众人笑够,赵元昌这才严肃起来,郑重问道:“如今我任奉圣军节度使,名下尚有行军司马一职空着,不知将明可愿屈就?”
说完,他死死盯着陈佑,不放过一丝微末表情。
原因无它,在大周,节度使名下的行军司马最高不过正五品下,品阶上比陈佑现在的位置低了整整五个小阶。不过陈佑现在属于亡国之臣,这又是一码事了。这两者之间相比,最重要的是行军司马算是文职,这相当于剥夺了陈佑的兵权。
然而陈佑听后,毫不犹豫地拜下:“属下拜见大帅!还请大帅恕我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哈哈!”赵元昌畅快地扶起陈佑,“将明请起,今后我这节度使府就交给将明了!”
说着,他将目光投向王宫内。
陈佑应了一声,注意到他的目光,连忙解释道:“大帅,南平伪王已被属下擒下。在宫内**的乃是南平大司马庞典。属下父子二人皆受大司马恩惠,是以属下不忍伤他,谁知其忠于南平,见事不可为,便决意殉国。臣已承诺照顾大司马家人,还望大帅恕罪!”
听了陈佑的解释,赵元昌沉默一会儿,才喟然长叹道:“将明何罪之有,这庞典是忠臣义士,将明也是有情有义。这王宫我就不进去了,待火灭了,将忠臣厚葬。”
陈佑并周围一圈文武官员皆是躬身道:“大帅(殿下)高义!”
这时,王朴问道:“殿下是准备住在城内,还是回到城外大营?”
“先回大营,等城内清理干净再进来。”赵元昌说了声,然后转头看向陈佑,“将明,那高保逊何在?”
陈佑好似才反应过来,连忙向身后喊道:“把人带上来!”
………………………………
第二十三章 小意应对新同僚
最先被带上来的是捆绑的严严实实的高保逊,然后是那些只穿着一件单衣、狼狈不堪的南平高官们。
“这是?”赵元昌疑惑地看向陈佑。
陈佑介绍道:“这位就是南平高保逊,其他都是南平一些大臣,为了防止他们破坏计划,属下先一步将他们都控制起来了。”
赵元昌顿了一下才笑道:“将明考虑地很仔细。”
他只是看了一眼高保逊,就姜目光转向那十来位大臣。
这些人现在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莫名其妙就被抓了,其中有些人早早就有投降的打算,当时看到宫卫军时还以为自己的谋划败露了!实在是没想到被自己会被另一个想投降的抓起来。
结果就是现在成了俘虏,而不是预想中的举义义士。
现在心里就像吃了苍蝇那样难受。
不过,心里再难受,脸色再难看,要是不想死,现在就得服软。当下纷纷行礼道:“罪臣拜见皇子殿下。”
对这些人,赵元昌就没那么客气了,语气冷淡地道:“既然知罪,那就认罚吧,我大军在外耗费甚多,诸位是不是应该表示一下诚意?”
这就是要破财消灾了,一众人等心头苦涩,既然没胆量反抗,那就老老实实应着。而且配合一点没准还能获得一官半职,也好继续支撑家族。
有了这样的想法,一时间这个喊:“我愿捐出五百石粮食给天军!”那个叫:“我为天军提供军饷十万两!”
陈佑在一旁看着,心有戚戚。若不是自己果断动手,此时在这里呼喊的就有自己一份了。甚至没准散尽家财都没办法保得平安!
赵元昌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蒋三,把他们都带下去关起来,给纸笔写了信到他们府中拿到东西再放人。”
这蒋三说的是赵元昌的亲卫队长蒋树,家中排行老三。
得了命令的蒋三应了一声,指挥手下将这一群人押回大营。
见这群聒噪的人离开了,赵元昌又叫了一个人:“仲询。”
“末将在!”一个青年将领立马抱拳答应,看服饰应该是校尉一级。
“你负责城内抄家事宜。”说着,赵元昌转向陈佑,“等下将明你把刚刚那些人的名单交给仲询,嗯,顺便再跑一趟看看那个黄世俊联络了哪些人,一并告诉仲询。这两份名单,加上将明、黄世俊,对了,还有那个庞典,这些人的家宅不要惊扰。”
最后一句话是对被他称为“仲询”的年轻将领说的。
“末将遵命!”“属下领命!”
“嗯。”赵元昌点点头,又喊了另一个人名,“重诺。”
“殿下!”这是一个三十左右的高大汉子,同样是校尉。
“你负责整编城内残兵,所有部队都打乱了补充进我军,不合格的全部剔除。嗯,都头以上的单独挑出来,愿意加入我军的降级使用,不愿意的直接抄家!”
陈佑在旁边听得眉头直跳,这赵元昌也不是善茬啊!
“是!”这将领却是十分干脆地答应下来。
“文伯,你通知李将军,城内整备就交给他了。”
“是。”
接下来又安排了一些事情,赵元昌才带着一众亲卫出城返回大营。
很快,宫门前身份较高的就只剩下陈佑和那两个青年将领了。
陈佑率先行礼道:“在下陈佑字将明,不知两位将军如何称呼?”
那个三十左右的木着脸先开口道:“某叫杨光义,字重诺,游骑将军,现在是奉圣军杨字营指挥使。”
另一个道:“我姓潘,单名一个美字,字仲询,陈司马唤我潘二就好。承蒙大帅提拔,得了一个游骑将军的身份,现在是奉圣军潘字营指挥使。”
陈佑目光微凝,杨光义、潘美,这又是两个熟悉的名字。
潘美大家很熟悉了,就是杨家将传奇中顿兵不前,害死杨业的那个潘太师原型,在没改变之前的历史上他生前最高身份是韩国公、平章事。
至于杨光义,一般人可能不是很熟,因为他最高职务是静安军节度使,也没有过什么让人熟知的事迹。但是,他是宋太祖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中的人物,这十人出了一个皇帝、两个平章事,剩下的最差也是节度使。
如今两人都以游骑将军的官位担任奉圣军的营指挥使,实际上就是奉圣军节度使赵元昌的亲信了。怪不得油水比较大的两件事交给他们来办。
按道理陈佑现在身为奉圣军行军司马,哪怕还没有正式的官位,职务上也比潘、杨二人高。但他毕竟新降,在奉圣军这个小团体中是资历最浅的。是以听了两人的介绍后,他便十分有礼貌地拱手道:“原来是杨将军和潘将军,现在佑在这城内还能发挥一些作用,若是有需要配合的地方,二位将军尽管说出来,日后还望二位多多帮衬!”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看到陈佑这副态度,杨光义之前因为一个降将突然成了自己半个上司而生出的不满情绪稍稍退散,脸色也缓和下来:“陈司马言重了。某受命整顿兵马,行军司马算是文职,掌不得兵,你若是有想带走的人可以带回去当家兵。”
“多谢杨将军提醒,那我就耽误一会将军的时间。”陈佑点点头,看向刘河、丁小驴一众人:“你们也听到了,可有愿意脱去军籍,跟着我的?”
原先的一队亲兵毫不犹豫地站到陈佑身边,丁小驴犹豫了一下,也走到陈佑面前:“还请将军收留。”
陈佑笑道:“我现在可不是什么将军了!”
见再没人出来了,陈佑转向杨光义:“杨将军,我已经好了。”
“嗯。”杨光义看他这不过二十人,便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扰司马了。”说着自顾自走到一旁发号施令。
潘美这才笑着开口:“司马莫怪,杨大郎就是这么个冷的脾性,也不是针对你。”
“无妨的!”陈佑也笑着回应,“那我现在就陪潘将军去黄府取名单?”
“如此甚好!”
得到准确回复的陈佑让丁小驴跟着其他人先回府,同时又吩咐刘河去庞府通知一下庞典的事情。这才带着潘美前往黄世俊府上。
………………………………
第二十四章 虚职酬功忠为首
此时不过寅初,路上还是漆黑一片。虽之前喊杀声冲天震耳,但也没哪个不开眼的这时候跑出家门。
只是偶尔能见到打散的南平军汉扰民,遇到这种事情,跟着潘美的周兵自会上前制止,同时宣扬一番天兵已至、保家为民的说辞。
你说可笑不可笑吧,原先的守卫者成了抢掠民宅的恶人,反而是侵略者站出来维护秩序。
其实这里面也有陈佑的一份功劳,如不是他提前将南平几个能指挥军队抵抗的高官控制起来了,战斗一起,无论是南平军还是周军,都会有小股部队走散,这些走散的部队就是抢掠平民的主力。
然而现在,没有经历激烈战斗的周军建制完整,自然不会像四散的南平军那样到处生乱。
一路行着,陈佑倒是从潘美口中得知了一些消息。
周国是在乙已年一月立国的。当时晋帝石重贵年后巡幸太原府,结果刚到太原府,时任开封留守赵鸿运在开封发动兵变,登基为帝,立国号为周,改元锦瑞。
之后,石重贵据太原府与周国对峙,同时积极拉拢各方镇。去年,即锦瑞二年七月,卢龙节度使徐征入太原府,弑杀石重贵,割据太原、燕云等三十余州,自立为燕帝。
当时赵鸿运抓住机会北伐,一举拿下石、镇、定、秦、莫等五州,屯兵太原府。
只可惜太原府城高池坚,一时难以攻下,入冬之后不得不退。
不过赵鸿运留下辅国大将军、枢密副使、晋阳节度吴峦统东北之军,在秦州驻扎;留镇军大将军、右宣徽院使、河东节度使刘承泽统西北之军,在汾州驻扎。
也因为有背面大敌的缘故,赵鸿运要坐镇中枢调度,此次灭南平便交由大皇子赵元昌负责。
同时南平较小,赵元昌统帅的兵力也不算多,而且有老将马青看着,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因此这场战争刚好作为一场测试,测试赵元昌这个距离皇位最近的人到底有没有能力坐稳皇位。
毕竟当今乱世,诸国林立,大家奉行的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只有马上天子才能压制住手下大将的野心。
当然,后面这些都是陈佑的猜测,具体是什么情况,也只有赵鸿运这个当事者清楚。
回到眼前,说完大周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后,潘美满脸艳羡地对陈佑道:“大帅对司马很看重啊!现在大帅能直接委任的只有奉圣军节度使名下的一些职位,到目前为止除了我们奉圣军的几个指挥、校尉,也就只有王书记到任。不过现在又加上了司马你。”
陈佑矜持笑道:“都是大帅提拔!若非大帅,我区区一介降将哪能骤登如此高位?”
说着,他顿了一下,朝大营方向拱手道:“大帅知遇之恩,陈佑唯有誓死以报!”
潘美将他这一番表现暗暗记在心里,嘴上也笑道:“那也是司马你有能力,换一个人就不一定能得到大帅看重了。”
陈佑谦虚几句,心中暗自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