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欧皇崛起-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个纯粹的雇佣兵,他们出来卖命,不就是为了求财吗?在看到那180人个个都发了大财后,难免心动了
于是,他们纷纷找到马林或施瓦茨,表示自己也很勇猛,下次攻城,一定要让他们打先锋
倒是马林麾下的那些雇佣兵,虽然也是雇佣兵,但因为纪律严明,也没有过抢劫的经历,倒是不怎么眼热。再说了,马林给的待遇又不差,立下战功也有奖励,倒是不必羡慕那180名汉堡雇佣兵。况且,他们也没那种传统和习惯。
不过,因为这次小花招,马林直接充分调动了那5000汉堡雇佣兵的积极性。下次攻城,都不用讲,他们也会争先恐后地请战的。
汉堡雇佣兵指挥官魏茨曼对此也无可奈何,虽然他不太喜欢马林的这种行为,但不可否认,这一招挺激励士气的。而且,那些个雇佣兵,也不是汉堡当地人,只是他们花钱请来的。即便死了,汉堡也不会太心疼。只是,他们目前隶属于汉堡,被马林这样算计,魏茨曼心里有点不舒服而已。而且,他们抢劫的城市,以后也可能属于汉堡啊但是,因为这个年代的雇佣兵普遍都有抢劫的习惯,魏茨曼也不好说什么。否则,就是挡人财路,和雇佣兵们为敌了
………………………………
第88章 汉萨同盟的影响力
东弗里斯兰联合吕贝克、汉堡和瑞典向丹麦宣战,已经过去20天了。这些天里,这个消息,传遍了德意志。
各国对此反应不一,有的幸灾乐祸,有的不满,有的支持比如,汉斯国王的小舅子,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就表达了不满。因为,他的姐姐克里斯蒂娜,正是汉斯国王的王后。
但是,腓特烈三世身为萨克森选帝侯,此时却非常的矛盾。因为,虽然他是丹麦国王的小舅子,可是,他也是汉萨同盟的既得利益者。因为,萨克森选帝侯国境内,就有几个汉萨城市,是选帝侯国重要的税收来源。而且,腓特烈三世本人,也曾向汉萨同盟大量贷款,到现在还没还清呢。
所以,对于四国同盟攻打丹麦,腓特烈三世是最矛盾的。一方面,他是汉萨同盟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出兵的,还是汉萨同盟的老大吕贝克和老二汉堡另一方面,丹麦却是他姐姐的国家
因此,在内心挣扎许久后,萨克森选帝侯选择了暂时观望。毕竟,若是得罪了汉萨同盟的老大老二,境内城市被开除出汉萨同盟的话,他会损失很多钱。在自身利益和姐姐家的利益之前,腓特烈三世最终选择了自己。不过,比较智慧的他,还是公开呼吁双方克制,最好停止战争,坐下来谈判。但现在的这个局面,这种呼吁,和没说也没啥区别。毕竟,双方已经打出了真火。而四国联盟占据如此优势,哪里肯停?但腓特烈三世既然表态了,也不算不顾姐姐的死活了,道义上也勉强过得去了。
另外,说实在的,对于马林这个煞星,腓特烈三世也非常忌惮。上一次,他的叔叔率领2万6千大军都被打得全军覆没。这一次,据说马林率领了3万联军,天知道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单靠萨克森选侯国,完全没有信心能成功干涉。这一点,也是腓特烈三世最终选择中立的重要原因。
不过,腓特烈三世作为七大选帝侯之一,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为了保护姐姐姐夫,他已经开始暗中活动,联系其他选帝侯,想通过政治上的施压,好让四国联盟做的不要太过分。起码,不能威胁到汉斯夫妇的地位。不然,马林这个冲动的家伙,要是杀进哥本哈根,杀掉他的姐姐姐夫,那就糟糕了。到时候,他将不得不卷入战争。
事实上,马林也一直在防备南边的萨克森选帝侯国。毕竟,作为汉斯国王的小舅子,马林也不知道腓特烈三世会不会冲动地发兵来救。
当他把这个担忧说给汉堡军事长官魏茨曼听后,魏茨曼却毫不担心:
“马林大人,您多虑了。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虽然还不满40岁,却是一个十足的老狐狸。没有把握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更何况,他也害怕被汉萨同盟制裁。”
“汉萨同盟的制裁?”马林有些好奇,感觉汉萨同盟老牛掰了,一个选帝侯说制裁就制裁?
“是的,换成其他选帝侯,未必会怕汉萨同盟的制裁。但是萨克森萨克森商圈可是汉萨同盟第二大商圈,萨克森选帝侯和萨克森公爵,每年因为境内的几座汉萨城市,获得了大量的商业税收。另外,向您赔款100万金币的萨克森公国,如果不是汉萨商人的贷款,根本就支撑不下去”
“啊?萨克森公国是你们给贷的款?”马林有些呆。感情,自己的盟友资助了自己的敌人
“呵呵,当然,毕竟,那时候咱们还不是盟友嘛”魏茨曼也有些不好意思。
“理解理解,不过,萨克森选帝侯会怕你们?”
“这么说吧,马林大人,萨克森选帝侯国和萨克森公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来自境内的汉萨城市的商业税收。而吕贝克和我们汉堡,是汉萨同盟里最有话语权的两家。如果,萨克森选帝侯敢挑战我们,我们完全可以开除萨克森选帝侯国的汉萨城市的成员资格。以后,那些城市的商业将会遭到致命打击,萨克森选帝侯国的财政收入也会减少一半以上”魏茨曼自信地说道。
马林则是有些听呆了,喃喃道:
“这么牛比太叼了”
这个时候,马林才开始正视吕贝克这个汉萨盟主和汉堡这个汉萨副盟主的实力来。虽然说,这两个城市加起来,陆军实力都没自己强大。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也太吓人了点,居然能够逼迫一位选帝侯不敢轻易出面保护自己的姐姐
果然,马林左等右等,也没有等来萨克森选帝侯出兵的消息,倒是等到了腓特烈三世停战的呼吁。但是,这种呼吁值几个钱?完全不痛不痒
之前,马林之所以在荷尔斯泰因公国首府格吕克施塔特修整那么久,除了要教汉堡的雇佣兵学规矩,其实也是在防备萨克森选帝侯国的干涉。如今,萨克森选帝侯都认怂了,不敢干涉,他也算是放了心。同时,他也对汉萨同盟的影响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这个同盟,财力雄厚,政治影响力也是巨大。如果没有必要,马林也不愿意招惹。之前,丹麦凭借三个王国丹麦、挪威和弱点和两个公国石勒苏益格公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的联合力量,才勉强压了吕贝克和汉堡一头。如今,因为自己的乱入,使得吕贝克和汉堡两个城市,居然有信心去挑战强大的卡尔马同盟,真是不可思议。
而且,根据魏茨曼的介绍,德意志境内大部分城市一些太小的城市除外,都有汉萨同盟的存在。他们通过贷款给各地的领主,取得了很多商业特权和政治特权。
这个时期,很多领主都是很穷的,一些人为了维持奢侈生活,完全就靠向汉萨同盟贷款来维持财政。所以,汉萨同盟对领主们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就连萨克森选帝侯那样的政治巨头,都要看汉萨同盟的脸色,更别说那些普通的小贵族了。
这一刻,马林忽然萌生了和汉萨同盟长期结盟的心思
原本,东弗里斯兰和吕贝克及汉堡结盟,只是一个临时的盟约。因为,双方只是因为共同的敌人丹麦,才临时走到一起。
但是,现在看来,汉萨同盟如此牛比,马林也需要这样强力的盟友帮自己说话
虽然,汉萨同盟只是一个商业同盟,没有在帝国议会有席位要到17世纪“三十年战争”以后汉萨城市才会陆续获得参加帝国议会资格,比如汉堡在1770年才获得列席帝国议会和表决的资格。但是,它的政治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
因为,很多帝国城市,比如科隆、多特蒙德这样的,既是帝国城市,也同样是汉萨城市的,很容易受到汉萨同盟的影响。而亚琛、纽伦堡、奥格斯堡等帝国城市,虽然没正式加入汉萨同盟,但和汉萨同盟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尤其是利益上的关系。只要汉萨同盟打个招呼,他们很难拒绝。因为,若是惹怒了汉萨同盟,让你商业瘫痪也丝毫不难。而帝国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帝国城市,就是靠着商业从而财政独立的。若是商业瘫痪,这个城市也就混不下去了。因此,汉萨同盟对大部分帝国城市,都有很强的影响力
为此,马林改变了原先的立场,开始主动和吕贝克及汉堡交好。毕竟,这两个城市可是汉萨同盟的正副盟主。有他们出面帮自己说话,不说别的,那些帝国城市,都是必须给面子的
………………………………
第89章 基尔运河的设想
因为有宫相本特海姆的命令文书,大部分找到台阶下的荷尔斯泰因城市,也都选择了投降。当然,也有像新明斯特这样顽抗的,还有的,则处于观望状态。
但是,联军实在太猛了,两天就攻下了坚固的城市新明斯特,大大地震慑了其他城市。于是,那些个观望的城市,纷纷选择了投降,不再见风使舵了。
事实上,攻城之所以如此顺利,和重炮的应用及火药桶的使用是分不开的。毕竟,这个年代,各城市的城门,还是以橡木为主,造得再厚,也挡不住18磅铁球炮弹的持续猛砸。
要知道,即使是那些侧舷加厚的战船,同一个点被18磅铁球持续猛砸,也会吃不消的。城门虽然厚,但和战船不同。战船不住摇晃,火炮难以连续两次击中同一个点。只要不被一次砸破,就难以被打穿帮。可城门不一样啊,城门固定,不会挪动位置,火炮平射,只要角度调整好,完全可以在同一个点山个反复轰击。再坚固的城门,只要是木门,就受不了这种持续的打击。因此,城门被打破是迟早的事情。然后,在轰开的洞里埋个火药桶,想不炸飞都难……
在用18磅重炮轻易地轰开一个顽抗的男爵的城堡大门后,马林感慨地对边上的施瓦茨说道:
“看来,回头我们得在城门上蒙上铁板了,不然,也禁不住火炮轰啊……”
“少爷英明!”施瓦茨恭敬地说道。事实上,施瓦茨也被18磅短身管卡伦重炮的威力吓到了。虽然耗费火药比科霍恩迫击炮要多不少,但威力也更大啊。再坚固的城门,在十几门18磅炮的持续轰击下,也难免被洞穿。橡木门,在重炮面前,的确该淘汰了……
事实上,同年代东方的城门,很多大城的城门,就蒙上了青铜皮,并布满铜钉,以增强城门的坚固程度。
只不过,欧洲铜太贵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有钱的汉萨城市,也没奢侈到用铜皮蒙城门的地步。但是,马林是用重炮,轻易轰开城门的战例,将会促成各国,给城门包上金属。如果不包,日后若是遇到火炮,破门指日可待……
因为已经打定主意要交好汉萨同盟,所以,马林就不再去那些已经宣布投降的城市去搜刮官方钱粮了。为此,马林特地通知吕贝克和汉堡,让他们派人去接收这些城市。而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北上,向石勒苏益格公国方向进军。
……
基尔城那边,吕贝克的5000大军行动也十分顺利。因为基尔本就是个汉萨城市,虽然丹麦国王汉斯派了军队和贵族管理这个城市,但城里面的汉萨商人势力还是很大的。就在马林逗留在格吕克施塔特的时候,吕贝克的大军,就攻到了基尔城下。
汉萨老大哥的军队杀过来了,城里的汉萨商人哪里有抵抗的道理?甚至,晚上,还有几家汉萨商人,派出所有的护卫,袭击并打开城门,欢迎吕贝克军队进城……
虽然基尔的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城里正规军只有几百人,而且还被人打开了城门。在5000吕贝克大军的攻击下,城里的守军全军覆没。就这样,吕贝克轻易地控制了基尔这个汉萨商业城市。
当马林的大军攻克新明斯特后,攻下基尔的吕贝克大军,在留下几百守军后,跟着过来和马林的大军汇合了。顺便,谈一谈新明斯特城的归属问题。
当然,吕贝克方面是要和汉堡谈判荷尔斯泰因公国的瓜分问题,马林是插不上手的。眼下,荷尔斯泰因公国共有6大城市,分别是基尔、格吕克施塔特、新明斯特、伊策霍、巴特奥尔德斯洛和海德。
其中,格吕克施塔特是首府,但因为靠近汉堡,显然是要划归汉堡的。基尔处于东海岸,显然也是要划归吕贝克管辖的。而海德,虽然名义上是属于荷尔斯泰因公国辖区内,但是,那里现在是闹自治的迪特马尔申人的地盘,并不属于丹麦。
严格来说,丹麦国王汉斯之所以如此倒霉,就倒霉在迪特马尔申人身上。因为,迪特马尔申人通过“黑明施泰特战役”,凿开水库大坝,水淹了丹麦大军,使得出兵上万并御驾亲征的丹麦国王汉斯损失掉了大部分精锐,只带着少数幸存者逃回。之后,看到丹麦人受挫,瑞典的摄政老斯滕斯图雷才敢于再度起兵宣布瑞典独立的。
也正是因为瑞典的独立,才给了四方联盟趁着丹麦后方空虚的机会,联合出兵,狠狠捅了丹麦一刀。
所以,参与陆上出兵的三家东弗里斯兰、吕贝克和汉堡,都有些不知道该拿迪特马尔申怎么办。
按照地域位置,迪特马尔申地区,连同首府海德,都该被划给汉堡。但是,汉堡不乐意。因为,迪特马尔申人反抗精神太强。要是分到迪特马尔申,等于就接手了一个巨大的麻烦。
为此,汉堡要求把迪特马尔申地区从荷尔斯泰因公国地区剥离开来,然后和吕贝克瓜分其余城市。但是吕贝克不同意,他们觉得海德算是西海岸地区的城市,应该算是汉堡的。然后,新明斯特城位于中间偏东一点点的地区,应该属于吕贝克。而汉堡方面,则觉得迪特马尔申地区不属于荷尔斯泰因公国管辖之下,不应该划归汉堡。同时,他们也想要新明斯特……
就这样,两个城市的代表当场吵了起来,互不相让……
马林对于新明斯特的归属并不在乎,反正,那又不是他的地盘。但是,要是放任吕贝克和汉堡的代表这样争吵的话,那就贻误战机了。于是,他对着汉堡代表魏茨曼和吕贝克代表赫尔曼说道:
“二位,新明斯特的归属问题,还是交给两位议长谈判协商吧,二位只是军队指挥官,说了也不算……”
马林的话一出口,吕贝克和汉堡的代表都反应了过来是啊,他们只是各自议会派出来统兵的代表。真正的大权,还掌握在各自的议会那里呢。于是,吕贝克军事代表赫尔曼和汉堡代表魏茨曼,都放下了成见,暂时围绕在马林周围,继续北上,按计划去攻打石勒苏益格公国先……
但是,在拿下荷尔斯泰因公国和石勒苏益格公国交界处的伦茨堡后,三家都有些犯难。因为,这座城市的归属问题,成了个大问题。
攻下伦茨堡的过程波澜不惊,无非就是马林派炮兵把城门轰开一个洞,然后爆破兵上去炸开城门。接着,大盾兵带着一群雇佣兵杀进城区,清剿反抗者……但伦茨堡这个重要的汉萨商业城市的归属,却有些说不清楚……
原本,伦茨堡是属于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城市。但是,1460年奥尔登堡家族的克里斯蒂安一世成为荷尔斯泰因公爵和石勒苏益格公爵后,却把伦茨堡划归了石勒苏益格公国管辖。
而荷尔斯泰因公国和石勒苏益格公国的传统分界线,则是本地最大的河流艾德河。但伦茨堡巧了,正好就在艾德河边上,说不清是在伦茨堡南岸还是北岸。
如果按照传统,伦茨堡应该属于荷尔斯泰因公国。但要是按照现在的状况,则又属于石勒苏益格公国管辖。马林自然希望伦茨堡属于石勒苏益格,可汉堡却觉得,伦茨堡应该属于荷尔斯泰因。最好,把海德从荷尔斯泰因公国划分出去,把伦茨堡划给汉堡。因为,汉堡不乐意接手还在反叛中的迪特马尔申地区,免得掉进叛乱的坑里。
甚至,为了得到伦茨堡,汉堡愿意放弃迪特马尔申地区后世的迪特马尔申县的主权,用其跟马林换取伦茨堡的控制权。
马林有些懵尼玛,伦茨堡虽然繁华,但只是一座城。汉堡人居然愿意用迪特马尔申县这么大的地方,换一个城。从长远上看,绝对是自己划算啊……
虽然说,迪特马尔申县的叛乱还在继续,汉堡人害怕叛乱,可马林是什么人?会怕这个?大不了多杀些叛乱者就是了……
要知道,迪特马尔申县有一千多平方公里呢。要是开垦出来,好多耕地呢……
于是,马林不怕麻烦,同意拿伦茨堡这个繁华的商业城市,换取迪特马尔申这个还在叛乱的地区。当然,魏茨曼不能做主。这事,最终还是需要汉堡议会来决定的。
但是,魏茨曼却觉得,汉堡议会肯定会同意的……
因为,伦茨堡是一个汉萨商业城市,比较繁华。而且,它靠近基尔,还有艾德河连同西边的北海,很有商业前途。
汉堡是什么地方?那是一个汉萨商业城市。商人们最重视的,还是贸易发达的地区。至于土地?他们又不靠土地吃饭,反而没马林那么在乎。
事实上,马林清楚地记得,伦茨堡,就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基尔运河边上,的确算是一个很要害的地方。发展商业,的确很优良。
但同时,马林也记得,后世的基尔运河,靠近北海这一段,也正是迪特马尔申县和斯坦堡县首府伊策霍的交界线。即使失去伦茨堡的控制权,只要拿下迪特马尔申县的全境,还是可以利用到基尔运河的。当然,前提是吕贝克和汉堡愿意按照后世基尔运河的规划开凿运河。
事实上,后来德国当局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开凿运河,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沿着后世基尔运河的线路上,原本就有很多天然河流。开凿基尔运河,只要把这些河流连接在一起,然后拓宽挖深就可以了。
但马林实地考察后发现,若是挖运河,其实利用好现有的艾德河,会更加方便。因为,艾德河正好东边紧挨着伦茨堡。而伦茨堡离基尔,只有二三十公里远。不但如此,伦茨堡东边,就有一个叫berider的大河,向东延伸很长一段距离。若是沿着这个河道,再向东开凿十几二十公里,就可以连通基尔港了。
后世的基尔运河,之所以没有选择连通艾德河,而是选择向下开凿,恐怕也是因为汉堡在下面的原因。因为,开凿运河时,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既然开凿运河,自然要考虑到汉堡这边。
而艾德河虽然开通运河更方便,但其西边的入海口滕宁,离汉堡也远了点。更重要的是,艾德河它不直,是弯弯曲曲的。用来行船的话,比较浪费时间。
而且,河道不直的话,后世那些动辄百米以上的长船,行走在曲折的河道上也很不方便。若是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搁浅了。所以,还是开凿笔直的,通往最大港口汉堡的运河比较利于运输。
但是,这要考虑到年代问题。在这个年代,长达百米以上的船是不存在的,超过30米长的船都很少。就地利用艾德河开凿运河,反而更加方面。因为,需要开凿的距离比后世基尔运河的工程量小太多了。
这个年代可没有任何机器,不管是挖河还是抽水,完全依靠人力。所以,能够降低工程量,还是尽量降低得好。开挖十几二十公里的距离,即便使用纯人工,只要三五年就好。若是开挖几十公里,没个十几年都搞不定。19世纪末的时候,在蒸汽机的帮助下,集合全德意志之力量,也花了8年时间才挖通。换成现在的科技力量,估计要挖十几年。但若是换成直接使用艾德河进行连通。那么,即使没有机器帮忙,三五年也可以挖通了。
当然,从长远看,艾德河过去蜿蜒曲折,的确不大适合作为通航的运河。只不过,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因此,马林认为,先利用艾德河连通基尔,把运河搞出来。至于河道不直的问题,以后可以边通航,边另挖一条直接连通汉堡的运河河道。等到新河道挖好了,再堵住和弃用艾德河,连通并启用新河道也不迟。
于是,马林把这个方案用图纸画下来,并写下大段文字注释,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他先复制了同样的一份,接着通过魏茨曼和赫尔曼,委托他们把图纸送给吕贝克和汉堡的议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先利用艾德河,开挖连通基尔的河道,先把运河搞起来再说。这样,以后就不用看丹麦脸色了……
………………………………
第90章 攻占石勒苏益格公国
马林的方案图纸很快便送达了汉堡和吕贝克,不过,却遭到了吕贝克方面的否决。虽然说,现在基尔也是吕贝克下属城市了,但是,吕贝克的核心,肯定还是吕贝克城。因此,在吕贝克议员眼中,运河还是直通吕贝克比较好。
汉堡那边,也是同样的想法。虽然在伦茨堡到基尔之间挖运河比较省事,但因为不通汉堡城,他们也是不大乐意。当吕贝克方面的消息传来后,汉堡议会也否决了马林的建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