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城池,几乎全部都是在沿海地区,拥有着十分优良的港口和地理位置,并且人口稀少,大多都是一些渔村或者是海盗,这些人在商人们的武装部队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经过一番掠夺之后,土地的价值自然就开始下降,到时候即便是十倍价格,也还不如在汴京买一套庄园的钱多,而在这些地方,却能买下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自然吸引了很多商人来到这里,而他们的到来,自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不少钢铁厂、公共厕所、钢筋水泥搭建而成的房子开始在租界区出现,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在宋人的努力之下开始拔地而起。

    而这些雄伟的城市,自然也很快便落入了当地人的眼睛之中了,甚至因此还爆发了几场大规模的冲突,不过商人们也早有准备,对于人性的贪婪,世界上也没有人比他们这些商人看的更加清楚了,毕竟弱说起贪婪,谁能有他们这群为了钱甚至愿意抛弃故土来到异乡的人更加贪婪的呢?

    在做足了准备的情况下,再加上宋军水师的帮助,几次大规模的进攻都很快便被当地的雇佣军给扑灭了,而几场仗下来,也让宋朝的威名也这些地方彻底传开,同时宋朝所建立的这些城市并不排斥本地人进来工作,无论是当清洁工还是保姆,又或者是在城市里当一名工人或者是特殊行业的服务者,宋朝城市都来者不拒,一来二去便让许多当地人涌入了城市之中,开始与宋朝人一同生活起来。

    舒适的城市生活,丰富的娱乐场所,再加上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及漂亮的建筑物,相比起自己家里的茅草屋谁不想在这里生活呢,更何况在这里工作还能拿到一笔远远丰厚于种地的收入,两相比较之下,许多人便纷纷忘却了宋朝侵略者的事实,转而把宋朝人看得比自己的父母还要亲,许多租界城市也在这个时候人口纷纷膨胀,如新加坡、马尼拉、西贡、暹罗等地的人口都开始快速上涨,从原本的三四万人到变成三十多万人的城市,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当地宋人的比例不停的减少,可地位却越来越高,许多宋人纷纷开始雇佣当地人来耕种土地,或者开设工厂让当地人来当工人,整个宋人无疑在当地成为了富人的代表,而他们生活条件的提升自然就带动起了奢侈品的消费。

    无数的宋朝字画、木制家具、瓷器、丝绸开始大批量的销往这些地方,不停的为宋朝产生大量的财富,与这样的好处比起来,大量贫民窟的出现简直就是一件再微不足道的事情了,反正所有的贫民窟也都是建立在港口之外的地方,中心区便是宋人们住的地方,他们也一般不会离开这一片地区,所以外面再乱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近现代城市的美好生活自然也不会单单只吸引当地的穷人进入城市,这也不是徐清的目的,穷人能够带来的只有劳动力和黑社会而已,他要的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城市的大发展下,许多本地的贵族甚至是王族也开始接受不了诱惑开始时常进入宋朝人的城市中购物,甚至是待上几天,到后来,便开始出现在宋朝的租界区买地盖房了,这些房子当然不会是按照原来的模样去盖,而是用钢筋水泥来搭建漂亮的别墅了,这样一来,许多当地的贵族和王族便纷纷开始搬迁进入城市之中生活。

    他们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各地城市的消费水平,这些人,大部分都握有当地上万亩的良田,或者是国家的至高权利,把他们留在了城市之中,宋人的政治影响力自然便空前提高,许多矿山、森林的开采权便在这样的幕后交易下完成,而徐清也适度的放开了一些关于现代工厂的投资法案,让这些当地贵族在不涉及科技机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工厂进行投资,立志将这些人培养成为宋朝的买办集团,让他们为自己办事。

    而徐清这样照搬当年英法的做法显然是成功的,当地的贵族们很快便沉浸在了奢华的生活中开始挥霍无度起来,即便偶尔有自知之明的贵族想要从中挣脱,也根本抵不过宋朝庞大的实力,当宋朝的金融网络与当地的政治实体合二为一的时候,一切便都已经结束了,除非当地人选择推翻本有的政权然后跟宋朝再一次进行抗争。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租界的设立区域根本连国家都不存在,整个土地上散落着的只有上百个部落而已,这样的地方想要反抗拥有火炮、火枪的宋朝武装集团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那些已经形成国家的地方也不需要反抗宋朝,宋朝的到来将让许多没有工作的人可以得到工作,也让许多农家的米粮可以运送到宋国卖一个好价钱,而宋朝的钢筋水泥更是让他们可以住在筒子楼里享受下水道和自来水的服务,这可是当地享受不到的,唯一觉得气愤的也就只有当地的手工业者了,可是这些人的数量实在水太少了。

    他们大多居住在城市中,而在整个东南亚,在古代城市率连百分之五甚至都没有,或许只有百分之三左右,占据如此少的城市人口,其中还有大量的贵族和水手、工人呢,刨除这些之后,手工业者就更加少了,又怎么能在宋朝面前兴风作浪呢。

    至于那些矿产,原本在当地便没有任何的价值,毕竟一个农业国家,对于钢铁的需求量是非常少的,开采的手段也十分的落后,钢铁业自然也不景气,而宋朝的大设备开入矿山之中,便让当地的矿石开采量飞速提升,这些矿石都是需要钱的,虽然要比宋朝的便宜许多,可是相比起当地来说,极少成果还是一笔十分庞大的数字,这些钱自然便被许多人拿去填饱了肚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又愿意去造自己国家的反来推翻一个正在造福自己的国家呢。

    唯有一些觉得自己的尊严被****的正义之士才会站出来与宋朝对抗,可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毕竟尊严再重要,总归还是钱来的重要不是,即便是已经初步形成中华民族意识的民国年代,外国人一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也要一直到很后面才被推翻,前期华人只觉得理所当然而已,更何况十一世纪的当地土著,在经过了几次反抗无效之后,便自然而然把宋朝人当成了上等人,甚至还对原本的侵略者产生了崇拜和仰慕之意,犹如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一般,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便是形容这些人了。

    在这种状况下,能真正举起屠刀反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民族意识的觉醒也不是那么快的,起码一百年内是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的,所以徐清还是很放心的在各地开始执行着自己的策略,在整个东南亚谋划着控制当地的经济命脉,而另一边则是不停的加强着本土的实力。

    许多兵工厂开始在各地开始营建,大规模的钢铁厂也开始各地开花,而除了棉布之外,蒸汽机带动的工厂也开始越来越多,如羊毛做成的羊绒布厂,为铁轨、火车生产零件的钢铁零件厂,钟表厂、水泥厂纷纷开始涌现,许多人口涌入城市则让城市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早餐、午餐、晚餐,各类酒店的生意开始火爆起来,许多地方的戏剧也越来越漂亮,街上的景色也是越来越美,而随着火车的开通,四川的美味也开始涌入杭州,广州的煲汤也进入了汴京,各地的美食纷纷相互交融,一道道更为美味的食物开始出现在食客们的桌子上,夜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

    而在消费的大幅度增长之下,除了吃之外,穿和住自然也跟着往前走,不少有钱人家开始从自己家的砖瓦房中搬了出来,开始住起了小洋楼,一栋小洋楼二三十个房间,足够四世同堂了,而有些家里钱比较少的人,则也可以住进筒子楼里,一家四五口人也绝对没有什么问题,随着大量外汇的涌入,此时宋朝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了两亿贯钱的收入,其中百分之四十都来自于商税,可以说三年之内商税超越农业税是毫无悬念的了。

    也正因为国家的财政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盈余,所以在买房这件事情上,徐清便也没有进行过多的苛刻和限制,所以宋朝的房价还算是十分便宜的,只要一家人工作上个三五年买下一套一家人住的房子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若是店铺的掌柜、商会中的管理人员,那更是可以买排房了,一栋小别墅,十个房间,带上个小花园,两三年的功夫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当然,这些房价只是其他城市而已,汴京的房价自然不可能那么便宜,而除了汴京之外,昆山、广州的房价也是高的吓人,这一点徐清也没办法,此时的宋朝承认土地私有,想要搞些事情也是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压制房价更是不可能的了,只能通过警告的方式来让那些地产商克制一下自己的**而已,徐清也没有终极的解决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过这些高房价只跟少数人有关,大部分地区的人都是没有什么所谓的,所以也只是小麻烦而已,而有了钱之后,徐清也开始大规模的普及起了基础教育,许多原本建立起来的图书馆纷纷就地改建成为学校,学制则按照现代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三年高中的方式来定,之后是选择上书院还是上科学院所建立的大学则由孩子自行决定,国家并不干涉,这样的做法,对于全国百姓的民智大开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徐清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然徐清很怕自己离开之后,宋朝又重新变回到原本的状态之下,他可不想自己来这一趟是为了他人做嫁衣,那可真是没地说委屈了。

    (本章完)
………………………………

第300章 300。十年之后

    庆历十六年新年,此时的汴京城被一层厚厚的白雪所笼罩着,不过街上却依旧热闹的很,十年的时间,对于汴京来说,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在徐清的主导下,整个汴京城所有的路面都从原本的石子路变成了现在的青石板路,人们行走在上面并不会再一次渐起飞沙泥土,这直接方便了汴京城中百姓们的出行,即便是冬日下雪天,街上也依旧是人来人往,十分的热闹。

    此时的汴京,与十年前,有着很多的不同,首先便是楼变得越来越高了,许多低矮的破房子都被拆掉建成了高大的楼房,还有许多达官贵人们纷纷将自己的宅邸重建成高大舒适的花园别墅,这自然让整个汴京城都变得如诗如画起来,不过随着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整个汴京城的空气和环境也是越来越差,不过十年的时间,所引起的变化并没有多大,整个汴京城无疑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为繁华、漂亮的国际都市,这是毫无疑问的。

    人们行走在街上,经常便能够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出现一些不像是宋人模样的人们,他们有的皮肤黝黑,还有的则皮肤白皙,这些人大多是从中亚、东南亚和南亚赶来的商人和使者,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随着宋朝工业化带来的商品数量急速增加,宋人们自然要积极的开拓海外市场来把商品卖出去,这是一件无可非议的事情,而像印度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自然是首先被攻下的地区。

    此时的印度并不像后世那般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自从孔雀王朝以后,整个印度便长期处在分崩离析的状态之下,直到卧莫尔帝国建立之后,整个印度才算是有了一个像样的国家,可这也是在十六世纪了,并且卧莫尔帝国虽然被称为帝国,可实质上也只是一个松散的联邦而已,各地土邦依旧掌握着实权,皇帝只是名义上的认命而已,不然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也不会被外来的英国人如此轻松的击败,并且沦为殖民地一下子便是上百年的光景,可以说现代印度,便是由英国人所奠定的,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现在则是十一世纪,整个印度次大陆上正是群雄争霸的年代,注辇和潘地亚都是那个时代十分强大的邦国,不过这也只是在印度次大陆上很强大的邦国而已了,在宋朝的商贸军团登陆印度次大陆的那一刻,当地的商贸无疑便走上了东南亚各国的道路,迅速便沦陷成为了宋朝的商品出口国,反抗在这十年里自然也不少,可是也都被逐一平定了下来。

    当徐清站在汴京的皇宫中看着自己面前这幅巨大的天下地形图时,也不得不震惊,在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自己所发动的革命竟然让如此多的地方彻底变成了宋朝的附庸或者是殖民地,也只有在此刻,徐清才能够真正理解到工业化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当年一个小小的英国,人口只有不到一千万左右,却凭借着工业化称霸天下三个世纪之久,幅员辽阔三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之多,号称日不落之国,而在工业化之前,英国只是一个连英伦三岛都没有统一的国家而已,工业化所诞生的庞大力量,便在此中显现,十年的时间,东南亚、印度、中亚,还有西亚以及非洲和欧洲,宋朝的商品通过先进的商船销往世界各地,摧毁着当地的手工业市场。

    同时将大量的黄金带回到宋朝来,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整个宋朝在建造建筑物时用黄金作为装饰品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建筑直接用黄金来上色的也不少,寺庙之中,珍珠翡翠,玛瑙钻石数之不尽,整个国家都有一种欧洲洛可可的风格,正所谓极致的富丽堂皇,不得不说,蒸汽机的到来给宋朝带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也让这个国家的实力得到的飞速的提升。

    从最开始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区区一亿贯钱,直到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六十亿贯,区区十年的时间,这个国家的财富足足增长了六十倍,若不是徐清主管着宋朝的财富他根本就不敢相信工业化所能带给人民的财富竟然有如此之多。

    也依靠着这些财富,徐清在这十年里修建了两千多公里的铁路,并且在全国修建出了五千座学校,基本达到了每座小镇都有一个学校,每个县城都有小初高一所的程度,虽然老师的数量还并不多,全国加在一起也只有二十万人左右,其中还充斥着大量的乡村教师,也就是所谓没有教师证的教师,不过尽管如此,在徐清这样大幅度扶持教育的情况下,全国的识字率也开始大规模的提升,从原本的百分之五,到现在已然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尤其是在年轻人更是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十分瞩目的成就。

    而也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因为工业化所带来的庞大财富,也让商人阶级们开始疯狂崛起,虽然士大夫们的实力依旧十分的庞大,可随着商人们的崛起以及报纸业的兴起,许多商人们也纷纷开始出钱半报纸,而他们办报纸的目的,自然也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动摇人们心目中对于儒家文化至高无上的地位。

    至于这些商人们为何要如此,道理自然也十分简单,在儒家文化中,士这一个阶级无疑是最高的,而商人这个阶级就是最低的,无论这是不是孔老夫子的本意,反正在后世统治者的心目中便就是如此了,而商人们通过贸易获得了庞大的财富之后,自然便开始不满意起来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了,尤其是在宋朝这个礼制的国家中,商人们的财富明明比官僚阶级更加的富裕,可是在外面见到官员的时候却必须得先行礼,同时一个商人即便是再有钱,也不能穿着丝绸做的衣服和颜色鲜亮的衣服。

    这是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差异自然让拥有了财富的商人阶级很是不满,同时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阶级因为礼制而无法进行大量消费的状态也让徐清很不满,所以在两方的默契之下,由商人们主办的报纸便在这个社会上大量涌现出来,而商人文化相比起士大夫文化来说,自然是要粗俗的多了。

    士大夫们办的报纸大多都是诗词歌赋又或者是政论的内容,即便是偶尔谈情说爱,那也是花前月下,浪漫得体,而商人阶级可不喜欢这些东西,他们的报纸往往喜欢写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类似西游记,又或者是那些探案的小说,而即便是那些爱情故事,也犹如金瓶梅一般刻骨铭心,这些东西自然是不会出现在士大夫的报纸上,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自然是更加喜欢下里巴人一些,所以很快商人们所主导的报纸便在报纸业中占据了大头。

    加之这些商人们也有钱的很,对于报纸也肯下功夫,一来二去,士大夫们所主导的清流小报自然是体力不支,除了少数几家还能够凭借内容继续占有一定地位之外,整个大宋的报纸业几乎就被商业报纸给占据了一大半。

    而在这之后,商人们便开始在报纸中有意无意的增加了许多关于儒家文化的思考,在不知不觉间润物细无声,当然在这过程中也与士大夫们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不过相互辩驳之间,自然也让许多人开始对儒家文化产生了疑惑,这些人大多都是由徐清培养出来的学生,这样一来,也算是二者合流了。

    至于那些本就坚定儒家文化的人,自然也不再商人们的吸引范围之内,商人们要吸引的便是那些热衷与科学的人,在经过十年时间的努力下,这自然让儒家的主流文化地位出现了十分剧烈的动摇,虽然没有到推翻的程度,可也让许多人纷纷开始怀疑起了儒家的许多文化,而在这过程中,朝廷为了安抚日益庞大起来的资本家阶级以及随着他崛起的进步青年们,便在许多条令上出现了松绑,比如老百姓可以自由选择布匹的种类,除了明黄色之外都可以穿在身上,还有对于官员也只需要鞠躬就可以了,而不用作揖,这种种的变化让商人和其他工农两个阶级的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商人们自然也反补帮助着他们的进步阶层,在这过程中,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数所综合性大学,这些大学之中,儒家的地位被摆在很偏僻的位置,主要以理工、医科为主,文学、哲学为辅,艺术次之,儒家则是最末,这样的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总计有一百家左右,都是各个地方的商人们所建立的,其中学生数量超过两千人的则有二十家左右,而在徐清的帮助下,这些学校在去年便总算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全部加入太学系统之下,成为由朝廷承认的大学,除了每年从各个商人中得到捐款之外,还将得到朝廷的补助,所有毕业的学生也领有被国家承认的证书。

    这无疑代表着宋朝的知识界向前猛跨了一大步,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许多人开始纷纷放弃了学习四书五经的道路,转而向着徐清所规划的现代教育走去,这在徐清看来自然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也因为大量的知识青年开始脱离四书五经的牢笼走向科学的殿堂,整个宋朝的科学界也总算是向着科技界一样开始进入突飞猛进的状态之中。

    一直以来,宋朝,或者说是中国人对于基础科学就很是不看重,即便是徐清来到宋朝之后,也只是稍微看重了一点点而已,大部分的人还是更加看重火车、蒸汽机、铁轨之类科技产品,而对于空气的组成部分没有丝毫的兴趣,而徐清呢,虽然有一些兴趣,可是也仅仅只是在兴趣方面了而已,让他来说明这些东西,他是一点也不会,而现在,随着大量的聪明人涌入科学的殿堂,许多关于元素也好,还是外太空的理论也好都在快速的构建着,这不得不说是一项比火车的出现还要让徐清看重的事情。

    毕竟光有技术是不行的,科学的基础才是科技继续进步的保障,就像没有相对论就没有原子弹一样,未来的技术理论更加重要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也正因为理论的不断进步,现在宋朝境内的许多工厂之中,也渐渐开始生产起了许多其他的东西来,如家具和瓷器都有一些工厂开始生产,虽然其精美程度不如手工制造的,可是其数量庞大,价格便宜便快速攻占了底层市场。

    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自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许多家具原本是没有的,而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许多家具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的家中,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这无疑是工业化进步的一面,不过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自然也让环境开始出现了恶化。

    尤其是已经高度工业化的汴京地区,足足三百万的人口正在面临着愈发险恶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容争议的事实,对此徐清也很是无奈,科技的进步需要时间,工业化的代价也远远不是依靠法令便能够消除的,徐清只能尽可能的让环境恶化的没有那么快,却不可能让环境恶化停止,除非他现在要让工业化停止才有可能。

    可现在,别说是他了,就算是皇帝陛下想要让工业化停止,都会被反对,甚至是出现动乱,他徐清一个人又能怎么办呢?此时的宋朝,已经是全民躺在了工业化的温床之中,让他们再回到冰天雪地中忍饥挨饿,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徐清也根本没有想过这样倒退,他能做的只有尽力维持,然后留给后人去解决,如此而已。

    (本章完)
………………………………

第301章 301。徐家的发展

    徐府大院之中,皑皑的白雪将青色的瓦片染成了纯洁的白色,家中走廊过道之上,用白色宣纸和竹子做成的灯笼悬挂在门廊上,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