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也姓徐,至于为什么姓徐,理由跟徐敢当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作为殖民地的百姓,他们大多数人是没有汉姓的,那么在宋朝统治他们之后,为了拉进跟宋朝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许多人纷纷给自己加了一个汉姓,而有许多人便拿宋朝很有名的人物所持有的姓氏来给自己取名字,其中皇室的赵姓自然是不能取得,那么夏竦的夏姓,范仲淹的范姓,欧阳修的欧阳,韩琦的韩字便成了人们选择姓氏时的热门人选,徐清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留学生中,到处都能看见这些姓氏,其中十有**就是殖民地的人。
“我上心又有什么用,叛逆之罪,难道你还想活着走出去不成?这里虽是宋朝,可也是皇权之下,与我们的国家并没有什么区别,廖俊逸,难道你的国家对于叛国者是可能放出去的么?”介子倒也不生气,只是反问道。
这一问,立马让廖俊逸丧失了斗志,像是个病恹恹的小动物似得缩在角落里,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变得无比惨淡么,说不定等一会儿就会有一队人冲进来把他们抓走也说不定呢,可这倒是让廖俊逸想错了,因为此时的朝廷,已然因为这件事,乱作了一锅粥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徐清将自己的意见告诉给群臣之后,徐清的意见便很快通过无数张嘴传到了所有士大夫阶层的耳朵之中去了,这一下自然是非议不断,徐清见此便也不再发表任何意见,决定牺牲掉这些孩子们了,可是随着徐清的这番话,倒是吸引了另外一个群体的注意,这些人开始站出来为廖俊逸这些学生们说起话来了。
这个群体就是整个汴京城中所有大学的教授们,这些学习了一肚子理工科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原本并不敢站出来说话,毕竟他们虽然在社会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在经济上也十分的优越,名校教授,大多也能称得上是上流社会的一员,可是对于政治这种东西,还是尽量不沾身为好。
一来这毕竟跟他们也没有什么干系,宋朝自从确立大学制度以后,便给了这些教授们绝对不下于官员的工资待遇,绝对称得上是丰厚了,可给他们那么多钱,可不是让他们参与政治的,而是让他们加快科研进度提高科技水平的,对于政治他们是真没必要有所表态,二来则是这个群体在民众间的威望很高,而这件事情却十分的敏感,若是他们表态了,很有可能会影响一大批人的想法,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来说必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正是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所以这些人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而等到徐清开始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之后,这才让这些大科学家们知道朝廷的意见也并不统一,这样一来,他们便联合起来,将自己的意见送交给了朝廷,其大意便是学生纵使有错,但错不及死。
其中的原因主要为两条,第一是这些学生们大多并没有真的采取什么措施,跟反抗军组织联系的人也只是徐敢当及其同伙那么一小撮人而已,很多人在被带到地下室的时候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许多人加入这个组织,也只是为了发泄一下对宋朝的不满而已,从道理上来说,他们是被蒙骗的,虽然有罪,可罪不至死。
第二条则是认为这些人对于宋朝的恨是情有可原的,根据这些大教授们的描述,这些学生刚刚来到课堂的时候其实都很友善,并且也很认真,是后来在学校中受到了许多同学的欺负,这才慢慢开始对宋朝有了仇恨,再加上各种各样不平等的待遇,才由爱生恨,在这一点上,对于宋朝的仇视,留学生们不应该负有主要的责任,而应该由这整个环境来负责,由此以上两点,希望朝廷可以从轻发落这些学生。
这一道建议当即在各大报纸上了头条,整个舆论也顿时哗然,这些人,无一不是国家栋梁,人民楷模,现在竟然全体为这些留学生们送上支持的话语,这一下立刻勾起了许多人的兴趣,报纸自然也是闻风而动,许多原本单纯认为只是一件犯上作乱的案子立刻被其中宋朝贵族学生欺负留学生这个字眼所吸引,许多狗仔开始频繁出入学校之中,许多的消息也纷纷开始出现在小道报纸之上。
这一下子,算是立刻捅了蚂蜂窝了,在无数小报记者无孔不入的探测下,几起有关于宋朝学生殴打留学生的故事便被这些人给翻了出来,随后便登载在了报纸之上,如此一来,自然吸引了更多人的驻足观望,试想这些贵族子弟连留学生都敢打,那么宋朝的子民又有什么不敢打的呢?
所以宋朝民间对于这些贵族子弟也早已经看不惯许久了,现在见到这些留学生竟然也被这些贵族子弟们打,心中立刻升起了同仇敌忾的情绪来,瞬时之间,整个民间的情绪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民间的重大变化,也让报纸的文字也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偏袒性,然后民意通过议事厅极极上传,最后汇聚在了朝堂之上,便让整个朝堂分裂成了两派,彼此之间争执不休,对于从重还是从轻,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而这争论,一争论便长达好几个月的时间,到最后这些被逮捕的留学生的父母都已经赶到汴京了,朝堂之上的争论还没有片刻的停歇呢,而这种状况自然也传达到了监牢之中留学生们的身上。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关上十天半个月的就应该会有个消息了,可等了三四个月了,却依旧没有任何的消息传来,没有一个人被抓走没回来,也没有一个人被弄死,所有人只是被带出去访问,然后又送了回来,这种迟迟不决定他们下场的方式,在经过最初的茫然之后自然变成了一种怀疑,所有人都在不停的打听着尽可能多的外面的消息,可是这天牢里,除了穿堂风之外,又哪里来的什么消息呢?
(本章完)
………………………………
第316章 316。高深莫测
廖俊逸呆坐在牢房上,旁边是摆放着菜肴的盘子,上面几乎一口也没吃,从进来的哪一天起,到现在足足六十七天的时间,廖俊逸已经成功从一个一百三十斤的年轻人变成了一百斤都不到的骷髅,头发都有些因为营养不良而变成了褐色,脸上更是什么肉都没有了,骨头凸出来可怕异常,可廖俊逸却一点也不在乎,喝了一口粮水,看着墙壁上刻满的正字,正是通过这些一笔一划,他才知道自己在这里待了多少天的时间,不然在这暗无天日的房间里,岁月和时间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失去了概念。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廖俊逸等人也不再像刚进来时那样整天吵吵闹闹的了,只是坐在自己的牢房里等着事情的结果,而两个月的时间,就算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也知道事情肯定不会像他们刚开始想的那么简单了,不然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可能安然度过这两个月的时间。
“得之,这外面是不是有什么声音啊。”就在廖俊逸出神的时候,一旁躺在床上的介子轻声说道,相比起廖俊逸来说,徐辅的脸色就要稍微好得多了,这也跟心态有关系,两个月的时间,就算再大的压力,他也习惯了,不像廖俊逸,整天胆战心惊的,整个人都快瘦成鬼了。
“好像是。“廖俊逸轻声回答道,顺便也抬起头往外看去,这里是天牢,一般人犯法可住不到这里来,而现在这外面脚步声如此之大,显然是有大批犯人被关了进来,廖俊逸对此倒也挺好奇的,就转过头去看了看,却没想到进来的人身上并没有穿着囚犯的衣服,而是穿着外面寻常百姓穿的衣服,不过在衣饰上要比寻常人家稍微华贵一些,人数大概有上百人左右。
这让廖俊逸不由间觉得有些奇怪,这天牢之中一般不允许探视的,就算偶尔有人来探视,也大多只有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上百人来探视的,并且看起来这些人彼此之间也并不熟悉,但从穿着看来,应该都是富裕之家,这么多人涌入天牢之中,谁家的囚犯会有那么多的亲属呢。
就在廖俊逸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却突然在这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那一瞬间对于廖俊逸来说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随后便是一种不可置信的感觉,但很快心中的激动之情便涌现了出来,他睁着眼睛跪行到牢房边上看着那对熟悉的身影,那是他这辈子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亲人,也是他这两个月来每每午夜梦回都会想到的亲人,他看着自己的父母,话还没说出来,两行清泪便落了下来,嘴中呜咽着大喊了一句“爹,娘!“
廖俊逸的这声呐喊不仅让门外上百名探亲之人望了过来,也让身后躺在床上的徐辅望了过来,他还想着自己只是让廖俊逸看看外面的动静怎么说话的时候就带着哭腔了呢,还喊着爹娘,这是不是饿昏产生幻觉了?
可等他自己一回头,见到自己的爹娘正在人群之中茫然四顾寻找着什么的时候,徐辅也彻底呆住了,天他跟廖俊逸没什么区别,十七八岁的孩子而已,在这暗无天日的牢房里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不停的等待着自己的性命被宣判。
这对于他来说,压力自然也很大,自然也会想父母,可想父母是一回事,他从来就没想过自己还真的能见到一回自己的父母,他原本以为自己被宣判之后就直接上刑场了,要想见他们也只能是九泉之下了,现在却见到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个哥哥就站在那,整个嗓子就像被堵住了一样,徐辅一个轱辘从床上滚了下来,爬到廖俊逸的身边对着那边还在寻找自己孩子的父母和兄弟大声喊道:“爹,娘!“
相比起廖俊逸,徐辅显然要聪明很多,这一声爹娘,徐辅用的是自己家乡的语言,这一喊,立刻就被站在远处的父母听到了,一抬头望向徐辅的方向,四个人眼神一对视,四个人便不约而同都掉下了眼泪,那中年妇人看着徐辅的方向倒退了两步,随后便跑了过来,一边大声叫喊着自己儿子的名字,一边心中如同被绞在了一起一般,疼的她人都要昏过去的感觉。
“儿子,你怎么就变成这幅模样了啊,让娘看看,让娘看看。“中年妇人跪倒在牢房外头,双手握着徐辅的双手,双眼之中也是眼泪打转,徐辅的父亲也很快走了过来,另一边廖俊逸也很快用自己的家乡话将自己的父母们召了过来,其他牢房中的学生们见他们用这一招十分管用,便也纷纷喊了起来,没一会儿,整个监牢之中便是哭声一边,无数的家乡方言在这天牢之中沸腾,等过了好久,所有人才慢慢冷静下来,开始平复自己的情绪,问起了自己父母怎么会到天牢里面来。
而也通过他们的父母,这些被关了两个月与外界隔离没有任何消息的孩子们才总算是得到了外部的消息,他们也总算是知道现在外面对于他们这件事情的态度有着十分多样的想法,听到父母对于外部局势的解释,许多学生们赶到庆幸,而像廖俊逸这样的人,则是不由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犯得是什么样的罪,若是放在自己的国家,别说是砍了他的头了,便是将他们全家诛九族都是十分正常的,谋逆这两个字,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是大罪,都是不可以饶恕的,更遑论宋朝乃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国,而他们,甚至连这个国家的国民都算不上,只是殖民地的百姓而已,杀了他们,以平息事件,简直是在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而现在,竟然对于他们的生死会产生争议,这不得不让廖俊逸心中多了一丝愧疚,自己当初参加这个学会的理由,真的是正确的么?
廖俊逸的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同时在心中对于宋朝的敬佩之情也不由的涌上心来,廖俊逸的父亲也是人中豪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监牢之中最为迫切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见到自己,而是要了解牢房外面的局势,只有如此,才能安心在牢房里等待结果,所以在进来之前,便在外面买了好几份报纸,现在等廖俊逸一平静下来,便立刻将报纸交到了廖俊逸的手中,看着手中的报纸,廖俊逸感激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然后立刻打开报纸看了起来。
廖俊逸的父亲作为自己国家中数一数二的人物,精明程度自然不用多说,他虽然没怎么来过汴京城,可是对于宋朝几分全国性的报纸还是十分清楚的,通过这些报纸,也大概能反应出来宋朝现在的舆论氛围,所以他也就拿了这几份报纸进来,之所以没有挑选一番,将好内容的留下来,说要判死刑的拿走,则是因为廖俊逸不是个傻子,他自然清楚现在的宋朝尽管有人在为他们求情,可大多数人还是要他们死得,若是自己父亲拿来的报纸中全部都是在为自己求情的,他又怎么会信呢,所以廖父也就没有多此一举,而是将所有的主流报纸全部拿了进来,让廖俊逸自己看。
在这些报纸里,绝大部分还是希望朝廷能够严惩这些叛国之人的,整个宋朝的主流报纸大概四十份左右,刨除掉那些花边新闻、小说撰稿为主的报纸,主流的民生政治综合报刊大概有二十五份左右,其中大概有十六份是支持判处死刑的,而剩下的九份报纸则是希望朝廷能够轻判的,其理由便是那些大学教授们所列举出来的理由,其中这九份中还有三份报纸则是希望能够在这件事情中看出大学教育的弊端以及权贵子弟的蛮横,这也是许多留学生会想要反抗宋朝的原因,留学生尽管有错,可是权贵子弟的嚣张跋扈也是错误,若不是他们一再进犯留学生的尊严,也不至于让这些人想要起心动念于叛乱之事,所以对于那些在校园中殴打学生的权贵子弟,将要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看着报纸中种种的观点,廖俊逸的心中无疑是极为触动的,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平日里只知道上课实验的教授们竟然会为了他们的性命而跟朝廷进行抗议,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在他看来无比丑恶的宋朝竟然有那么多的读书人在为他们这些异乡人摇旗呐喊,甚至还有许多人称呼他们为朋友,其中有一份报纸中还写道:“不应于地域论人之好坏,人之优劣,当看其人品,权贵之门亦多败类,异国他乡也有圣贤,不可一簇而论,当以公而断,不应以民族而刑劣法。“
这种话对于廖俊逸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这些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对他们有所鄙视,反倒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开始思考问题,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的难,尤其是当今的宋国乃是天下第一大国,其子民也是天下第一等人,能够把自己的身份摆在与他们同等的地位上,这真的很能触动廖俊逸心中的绳索。
他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人,自然也接触过许多人文主义的文学作品,可他却没想到这种人文精神会作用在自己的身上,当然,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底层百姓对于宋朝权贵们的不满,这才是让整个宋朝进行大思辨最主要的原因,反抗统治阶层的残暴统治,这才是这起事件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若是只有留学生们的话,那么讨论显然是不成立的,毕竟对于异族的歧视还是宋朝的主流文化,这一点百年之内是断然不可能改变的。
可尽管如此,廖俊逸的心中也是十分的敬佩,试问天底下哪个国家底层的百姓想要反抗统治阶层的残酷统治时不是血流漂杵的,不是通过战争考试,通过厮杀来结束的,而宋朝却在用文明来探讨这件事,暂且勿论这件事会不会成功,光是这种做法,便足以让宋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了。
也只有在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的国家为什么会被宋朝所征服了,宋朝强过他们的,远远不仅仅是武器而已,也不是那大型的机器,而是宋朝所孕育出来的文化才是这一切事物的根本,这是自己的国家永远也不可能学会的。
“父亲,母亲,孩儿让你们担心了。“看完报纸之后,廖俊逸长舒一口气,看着老了许多的父母,心中很是愧疚的说道,说完之后便隔着牢门对着自己的父母重重磕了三个响头,他的额头上本来就已经没有什么肉了,这一磕头便是骨头直接装在石板上,发出哐哐哐的声音,三下之后,头上便流出了血,可廖俊逸却毫不在意,这是他亏欠自己父母的,让他们提心吊胆,不远千里从老家赶到汴京来,还要托关系询问自己的状况,这其中的心酸,廖俊逸即便不知道但也可以想象的出来,三个响头已然是最轻的偿还了。
廖俊逸的娘亲见廖俊逸满脸是血的样子,刚刚才忍住的眼泪一下子又流了出来,这一天对于这七十名左右的留学生们来说显然是十分难忘的一天,甚至有可能是会铭记终生的一天,而对于徐敢当来说,则也必然是会铭记终生的一天,看着身旁的同伴都有亲人来访,而他的亲人却迟迟没有出现,尽管心中本来就没有期翼,可当看着所有人都在跟亲人诉说着自己的想念时,徐敢当还是自己偷偷留下了眼泪,直到这一刻,他是真的悔恨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了。
不过显然是为时已晚了,学生们的家人在牢房之中待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严重超出了天牢的探监时间,不过狱警却并没有驱赶他们,显然,他们也早就得到了上司的命令,并且这些学生的家人都是个顶个有钱的主,对于这些狱警自然也是多多关照的,平均每个人下来,拿到的钱甚至不下于两年的工资,至于头头的钱自然就更多了,而在这一天之后,众人的伙食也愈发好了起来,监狱之中也每天都有人打扫,甚至还拿了几床被子进来,可以说除了环境有些恶劣之外,基本上跟住在酒店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本章完)
………………………………
第317章 317。尘埃落定
因为父母所带来的消息,许多学生的心中也总算开始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许多人纷纷开始重新吃起了饭菜,向往起了美好的生活,廖俊逸在经过长达一个月时间的调养之后,整个人也慢慢开始恢复起来,间或之间还会有一些医生被请到监狱中来给他们看病,这种种的信号无疑是在告诉着所有的学生们,他们离开的时间将近了。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整个宋朝的朝廷在经过长达三个月时间的大辩论以后,所有人心中的想法都已经慢慢偏向从轻处置这一条了,而对于这些留学生们的罪名,也从最开始的叛国罪变成了里通外敌,然后又变成了滋扰罪,除了个别几个依旧需要承担死刑的后果之外,其余人等,都只是处于级别不等的刑期而已,还有一些人则完全属于无罪释放的行列,只在学校中处于一个惩罚。
这样的判处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天籁之音,他们其中的人只觉得自己进来之后便是死路一条,除了死刑的那一天可以出去以外,便再也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出去了,却没想到转机是如此的快,从死刑变成坐牢,又从坐牢变成释放,甚至还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念书,天知道他们这些人有多么希望可以回到学校重新念书,消息传来,自然又振奋了无数同僚。
而随后关于那些宋朝权贵欺压普通学生及留学生的处理情况传来,其中很多宋朝重臣、国公之子弟在学校里面欺压寒门子弟的事情开始不停的被人们揭发,许多权贵子弟开始受到处罚,有的甚至被直接开除校籍,离开了学校,这种种处罚下来,也让这些留学生们感到十分的震撼。
权贵子弟为什么是权贵子弟,当然是因为他们有着旁人所没有的权利,比如说对于普通人,要想上汴京大学,就必须要是个学霸,而对于徐清家的儿子来说,他即便只是个普通人也能上汴京大学,这种特权,即便是现代社会也不能免俗,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人人平等了,可是呢,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公平自然会让社会越发极端化,在这一点上欧美等过已经是越驱严重,许多学校中的孩子甚至出现了一整个家族全部都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情况,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垄断,也是权贵子弟们所拥有的特权表现。
而现在,宋朝竟然会为了寒门子弟而将这些学生开除出去,这尽管已然让权贵子弟拥有特权,可却很是打击了这些权贵子弟嚣张的气焰,更为重要的是,决定打压这批权贵子弟的人,正是他们的父亲或者是祖辈,刮骨疗伤一般的做法,不得不说是很难想象的,可宋朝却做到了,从这一刻起,宋朝便开始从人治开始走向了法治,只不过这一步走的十分的小,且也十分的不稳,所以并没有人察觉到其中的变化。
又十五日后,监牢之外迎来了大批的学生,其中以留学生为总计大约有上千人左右,今天是廖俊逸等人被释放的日子,从报纸上听闻这个消息的留学生们纷纷从各自的大学赶到天牢之外为这些留学生们接风洗尘,其中还有不少是从河北、河南等地赶来的留学生,除了他们之外,便是汴京之中老师们的代表,这些大学教授们也站在门口等待着,总数大概在二十人左右,这个数字原本应该扩大好几倍的,可这件事终究还是让朝廷中不少大臣颜面受损,甚至还有不少学生要面临转校的可能,这对于许多大人们来说自然是一件不太舒服的事情,所以老师们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