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获得了赵祯的同意之后,赵昕又找到了自己的母后,相比起赵祯的政治考量,母亲的祝福自然就要真实很多了,在询问过了女方的身世,风度之后,很快便同意了这桩婚事,另一边徐清则作为赵昕的媒人去了一趟范仲淹家里给他提亲,对于这桩婚事,范仲淹自然也早就知道了,自己女儿的那副画,便是自己亲自交给徐清的,对于自己能成为皇亲国戚,范仲淹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只不过是把他当做一个政治任务而已。
在介绍了自己的女儿给徐清认识以后,双方就开始走起了婚配的流程,赵昕也适时的将这个消息发布给了全世界,太子殿下不日将要大婚的消息一下子便通过各类媒体传到了整个天下,所有人都不由得被这个消息所震惊,而另一边,全天下各地的衙门则都开始办起了欢庆的活动,一下子便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婚庆这件事情上,报纸上更是对这件事情连篇累牍,一时之间,仿佛私立大学捐款这件事情已然不存在了一般。
而借着这股气势,徐清自然不会放过,他很清楚的知道,若只是一个婚姻,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要想让人们长时间的讨论这件事情,就必须要把这件事情搞大才行,所以徐清在赵昕发布了这则消息之后,立刻把太子妃的身份刊登在了报纸之上,然后把赵昕的成长历程也给刊登了上去,这可以说是大宋朝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一位太子和位太子妃的身世和经历做如此详实的报道。
也是底层百姓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上层社会的生活一角,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上层社会的生活无疑是他们会十分好奇的,更何况是皇室的生活,当那些稀奇古代的皇家礼仪和奢侈的物品出现在报纸上被文人墨客们用笔描绘出来的时候,人们对于皇家生活的热情简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个时候,徐清才算是明白,为什么前世一部唐顿庄园能够让全球那么多关注如痴如醉,就是因为其中的英国贵族礼仪让普通老百姓们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优雅绅士,而这些又怎么可能比得过宋朝皇室的生活呢,那种简朴之中自然透露出来的典雅,是西方贵族所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美,当那一件件看上去毫不惊奇的东西却价值连城的时候,西方巴洛克、洛可可的奢靡土豪之风就犹如一个暴发户站在了千年贵族面前一般,可怜的如同一个小丑一般不值一提。
而对于百姓们来说也是如此,皇室的生活让他们向往,当一篇篇报纸讲述着太子殿下的童年趣事时,许多人们纷纷开始讨论起了皇家秘闻来,人类永远都是如此,娱乐八卦总是要比政治夺人眼球,古代现代,一以贯之,皆是如此,徐清的这一招显然成功了,徐清便再接再厉,什么皇室婚姻的礼仪,皇家婚姻时的规范章程,这些在寻常人看来十分无聊的东西,徐清一个个拆碎了把他们写在了报纸上,当人们在读报纸时,就好像他们便在汴京城中参加这婚礼一般。
而徐清也在得到了皇室的同意之后,宣布这场婚礼将会在整个汴京城中举办,而在婚礼其间,全国将会连续放三天假,以此来庆祝太子殿下大婚,这样的消息自然让老百姓又一次沸腾了起来,到这时,再也没有人提起那还在不久前席卷全国的两派争斗了,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保守派自然是十分不甘心的,可面对热情的人民,他们的煽动已然没有了任何作用,只能是自己高喊口号自己听了。
另一边整个汴京也顿时变换了风采,所有在皇城门口集合的学生们纷纷被汴京的捕快们驱散,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学生还不愿意离开,可随着周围的建筑都已经披上了红色的绸缎,路上都已经开始摆起了漂亮的盆栽时,他们那铮铮铁骨在其中实在就有些怪异了,而后来人们也开始汇聚的越来越多,为了让皇室婚礼能够更加亲民,让百姓们有一定程度的参与感,徐清干脆就在皇城外的广场上搭起了戏台子,然后邀请全天下的能人异士们到汴京来参加婚庆汇演,这一下子这些学生们就显得更加惹眼了。
同时这些学生们心里的斗争心里也就慢慢的被瓦解了,毕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一呼百应,站在皇城外的广场上一声高呼,周边百姓就群起响应他们,可现在他们一喊,根本就没有人理他们,甚至自己队伍之中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少,从鼎盛时期的两万人,到现在只剩下了一万不到,这个时候徐清派出三千汴京城司的捕快们一驱散,自然就把整个皇城外的广场给让了出来,一时之间,整个汴京城中张灯结彩,每条大街上都是红霞绸缎,据说光是为了装饰整个汴京城,花费的绸缎就足足十万匹,沿街所有的花朵加在一起,则是足足有上百万盆,还有城中的大树,都需要挂上红色、金色的彩带,整个汴京城,此时犹如一座喜庆之城一般,到处都是红色和金色,彰显着人们对于皇室婚姻的祝福。
不过这样盛大的场景,其花费自然也不小,现在的汴京城太大了,光是核心区域的人口就多达一百五十万,至于整个大汴京地区,人口更是接近七百万左右,其面积达到一千平方公里左右,大小城镇连绵起伏,无有中断,在这么大的面积里要全部进行一番装修,所花费的钱自然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还好这笔钱并不用朝廷全部出,许多都是商家们自发装饰的,整个算下来,给汴京城装修一番的钱,朝廷大概只出了一百万贯左右,并不算特别的多。
不过好处却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汴京城中的游客数量开始猛增,原本汴京城作为首都以及客运中转站,游客本来也就很多,可是现在的游客,已经不能用多来表达了,若真要用一个词来说明现在汴京的情况,那就是水泄不通,这么多的游客,自然让汴京城的服务业变得更加发达兴旺起来,二来是城中的许多破败处也总算是得到了新的修缮。
汴京城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除了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是按照规划建设的以外,其余地区可以说简直是野蛮生长,其状况自然也不太好,光是疾病致死率就要比核心区和西区死得多,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贫民区,而这样的区域之中,却活了接近六百万的人口,这些人生活在狭窄仓促的窄巷之中,唯有极少数人是住在高楼大厦之中,有着安全的环境,而这次,借着赵昕大婚的由头,徐清便开始大力拨发经费开始整治起了这些乱搭乱建的家伙们,足足两千万贯的钱财从国库涌出,为的就是把整个汴京城给重新改造一遍。
这一遍,足足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这可就是时间啊,汴京城是大宋朝的首都,这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将会成为天下人的谈资,而只要变成了谈资,就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这样一来便可以再度削弱那些保守派们的舆论压力,这就是徐清准备清理汴京城的另外一个目的。
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把汴京城改造一番,此时的汴京城根据人口多寡,足足划分是十二个区,其中核心区域内居住的只有高等贵族和皇族,其面积最大,但人口却最少,占据真整个汴京城最为核心的位置,人口为三十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为奴仆,其余百分之五则是这个天下最高等的存在,所有宰相们的府邸,还有国公、亲王、公主、王爷、元帅的府邸都在这里,可以说住在这里的人,每一个都是不简单的。
而除了核心区之外,最为繁华的地区便是西区了,这里是徐清第一个规划出来的新区,也是所有区域里唯一一个由徐清亲自设计的区域,这里既是生活区也是商业区,自然就不像核心区那般人烟罕至了,整个区域之中人口多大一百万左右,可以说是十二个区里人口最多的地方了。
同时这里的景致也是整个汴京城中最多的,各大衙门的办事处全部都设立在这里,还有汴京银行、大宋银行等一百多家银行的总部也全部设立在此处,除此之外,最大的戏班子,奢侈品牌统统都设立在这里,还有二品以下,四品以上官员的宅邸,天下大富豪们的别墅也都在这里落户,是除了核心区之外,最为繁荣的一个地方了。
(本章完)
………………………………
第329章 329。退位
而除了这两处地方,剩下的十个区与之相比,就显得非常的混乱,其中大多都没有经过详细的规划,道路只有一部分能称得上完整,其余许多地方都犹如贫民窟一般,里面污水横流,没有任何的排污设施,工厂也兴建在其中,工业废水直接就倾倒在城区之中的小河里,而这些河水,便是居民们平日里饮用的水,只有少数人可以使用自来水喝到百里之外的清泉水,在这种状况下,许多人的寿命甚至要比工业化之前还要来的短,这种状况显然严重威胁到了首都区人民的生存。
这种情况,当然并不仅仅是汴京一个城市的问题,在宋朝的广袤疆土之上,像这样的大型城市总共有四五座之多,人口超过百万的更有十数座,或多或少都有着城市人口过多,城区规划失衡的问题,只不过都没有汴京那么严重罢了,而如今,徐清要解决这个问题,自然所需的花费也绝对不会少了。
他第一件干的事情就是把城市中的流浪汉全部都集中在一起,然后把他们送到了附近的工矿场去做工,然后把剩下拥有汴京房产的人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尽快搬出现在居住的地方,朝廷将会给他们新建房屋,以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而他们,只需要付出一小笔钱财就可以住进舒适的洋房之中了。
徐清这样的做法,自然是需要一大笔开支的,可徐清倒也愿意把钱花在这种地方,反正现如今的宋朝正是不缺钱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冶炼厂、水泥厂也是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量在往上提升,在这种状态下,若是不大兴土木实在过意不去,既然如此,又何必把钱浪费在上层社会的享乐之中呢,还不如把这些钱投入到百姓之中,让他们的生活可以提高一些呢。
而徐清这样的做法,立刻让汴京城内的治安情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随即徐清便让属下门吏召见了在这十个区设立工厂的商人们来到三司使召开会议,让他们立刻将自己的工厂从汴京城中搬出去,条件便是朝廷会在汴京城外规划出一块土地让他们去建立工厂,同时汴京城中的土地将继续归工厂所有,并且将拥有五年时间的地权免税,而搬迁的钱则由朝廷负担三分之一,这样的条件对于这些商人们来说不可谓不丰厚。
随着汴京城中的地价越来越昂贵,他们这些工厂也是举步维艰,宋朝和新中国不同,在这里,土地是私有的,而不是归国家所有的,不过徐清自然也有自己的办法从土地上赚钱,徐清在规划新城之后便把全国的土地变成了农业土地和商业土地两种,这两种土地也可以说是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其中农村土地所交的税非常的低,几乎维持在每公顷不到一钱左右,为的就是鼓励老百姓去种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而城市土地就不同了,根据城市的繁荣程度,每一块城市地产的地税都是非常高的,其中居住房的税要低一些,平均每一亩地每年一贯钱左右,当然随着占地面积的增加,地税的额度也是成指数级上升的,像徐清家的那套森林公园,整个占地面积大约三十公顷左右,每年光是交地税就要六百贯左右,这可全是税赋,而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价格自然就更加昂贵了,对于这些工厂们来说,自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再加上除了地税之外,现如今宋朝的工业欣欣向荣,每天都有无数的工程需要用到钢筋水泥,他们这些大商人自然不会错过赚钱的机会,一个个都想要趁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可是汴京城的土地税价格则更为高昂,一块地的价格简直可以让这些大老板们感到肉痛,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一件不那么爽快的事情,而现如今,徐清答应他们将在城外的农村里划出一块地来作为工业用地,并且免除他们五年的地税,这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许多人立刻便答应了徐清的要求,而徐清也立刻给户部和工部专管土地和人口流动的人下令,从汴京城外的郊区里挑一块好地来建设工业园区,速度要快,最好能够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选址工作,以方便扩大宣传。
徐清的命令户部和工部的专管大人自然不敢耽搁,立刻便带着人去了趟城外,对于工业用地的标准,一是不能太过于靠近农业用地,以免工业污染使农民的收成受到影响,二是最好选用盐碱地等不适于耕种的土地以免减少耕地面积,三是工厂最好建立在汴京的下风口,以免季风将工厂的排污吹到汴京的上空来,只要符合以上三点,便可以作为工业园的候选地区。
按照这个标准,工部的大人们很快便选中了其中几块地,并把图纸交到了徐清的手里,徐清挑选了其中最大的一块,其面积在二十平方公里左右,足够上千个工厂,十万名工人同时开工的了,立刻便将其规划成了工业园区,另一边户部的人得到消息之后,便也立刻开始动员起来,当地的百姓大概有上千户之多,这些人都需要转移安置,一系列的工作都在有序的进行中。
而这一切之中,当然还是赵昕的婚礼最为重要,整个城市的装扮,尽管也很重要,可是皇室的婚礼毕竟是难得一见的盛世,整个汴京自然也为之转动,而除了整个大宋天下之外,辽国金国也会派来贵宾参加,各个殖民地的王公贵族们也会蜂拥而至,到时候必然需要许多的准备,这都是一个大帝国需要去准备的。
不过这些准备并不归徐清掌管,而是由礼部负责,现在的礼部既是礼仪部门,也是外交部门,可以说是权重非常,而当今的礼部尚书,则正是徐清的弟子,石變,此人乃是庆历四年进士,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徐清本人,石變今年刚刚四十一岁,担任礼部尚书,可谓是相当的年轻,不过为人却十分稳重,官场十载,所做大小事务五一不妥贴,可谓是徐清最为得意的门生了,由他来掌管一切,徐清很是放心。
而另一边,整个城市也在婚庆的氛围中大肆行动起来,十个城区的改造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每一个区域都需要重新设计图纸来规划地区的建设,哪里是居住区,哪里是商业区,还有城市中的铁轨修建,都需要考量不同的因素,还有许多的公共区域用来兴建博物馆、警察司、消防司以及医院、大学,这些工作虽然不用徐清亲力亲为,但也需要他来把关,毕竟汴京是大宋的首都,这座城市的规划不仅仅关乎这一作城市的荣辱,还关乎整个大宋百姓的荣辱。
若是外来使臣来到这里看见的是一座污秽不堪的城市,则必然会对宋朝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若是看到一座文明现代的城市,则必然心生仰慕,前世许多国际大都会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象征性工程便是如此,汴京城自然也需要一些象征性的指标来凸显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不过这种事情显然是记不得的,造房子谁都可以,可是设计出漂亮独特的建筑来,却是一件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徐清只能慢慢等。
不过汴京城中本来也就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人们好好观赏,尤其是在西区,高楼大厦更是鳞次栉比,数不胜数,光是二十层楼以上的房子就有上百栋,还有五栋三十层以上的房子,可以说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了,除此之外,各种精美的雕刻和公共博物馆也是数不胜数,小小的西区之中,所有博物馆,艺术馆合在一起大约有六十七家之多,这里也是婚礼的主要会场,在这里,所有的来宾都能体会到最现代的文明,也能看到宋朝最为精华的珍藏,这绝对是所有人都渴望进入的国度。
而想把剩余的十个区域也打造成这番模样,自然是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的,这一点急不得,徐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从各自的封地上请到汴京来,最远的甚至有非洲的酋长,这些都需要他代为掌笔一个个的写,从非洲赶来甚至最起码都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而所有人加在一起总共有上万人之多,简直称得上是史诗级别的婚礼了。
婚礼的日期开始不停向前推进,范仲淹的女儿也已经开始接受起宫廷礼仪的规范了,听说每天光是学这种礼仪就需要五个时辰左右的时间,真是比当代的工人还要辛苦了,而且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再大口吃饭了,而是要小嘴玲珑,彰显大家风范。
这种种生活的改变自不用多说,天子之家,本就跟普通人家不一样,即便是宰阁之臣的女儿也同样如此,而除此之外,汴京城的游客也开始广泛的增加,谁都想要凑一凑这其中的热闹,还好徐清在此时已然把许多流浪汉都赶出了城市之中,所以城市之中的偷盗事件并没有广泛的发生,这对于来到汴京游玩的旅客们来说无疑是个好兆头。
而随着游客们的到来,商业活动自然越发繁荣,还有许多外地的好厨师也纷纷进入汴京城中开始掌勺,一场饕鬄盛宴便在这汴京城中慢慢发酵,河北的高粱酒,贵州的茅台酒,天下名酒汇聚与此,光是酒香便连绵数里不曾消散,诺大一个汴京城,竟无一日不是高声喝彩,面对这样的风光,即便是还在养病的赵祯也不由得从皇宫之中走了出来,穿上平日里富家翁的衣服看了起来。
对于汴京城中的改变,赵祯无疑是感触最深的那一个,是他,眼睁睁的看着汴京从一座古代城市变成如今这样一座恢弘如天堂一般的城市,站在三十三层高楼之上向下望去,你深知根本看不到汴京城的尽头,那是烟波浩渺的人烟,那是数之不尽的财富在闪闪发光,看着这样一座都市,作为一名帝王,赵祯很难没有一点心绪波澜,这是他所创立的伟业,他又怎么能不自豪呢。
可是自己确实老了,即便是三十三层楼梯,赵祯光是爬上来都觉得自己全身没有了力气一般,伏在栏杆上,看着这座浩繁的城市,赵祯的心莫名有些老了,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守护这座城市了,他知道,自己是应该真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到幕后去,把这大千世界让给真正有能力的人去守护了。
就在这一天,赵祯正式下旨,宣布赵昕大婚之日起,自己便退位为太上皇,皇位将由皇长子,太子殿下赵昕继承,圣旨一下举国大哗,等到第二天,赵祯再下第二道圣旨,将登基仪式选定在婚礼之前一天举办,导师将以皇帝礼完成婚礼。
这样的举动无疑震惊了整个朝野,也震惊了所有的百姓,不过徐清却知道赵祯这是真的想通了,他不在贪恋世俗间的权势,而是选择将天下交到年轻人的手中,能做下这个决定,对于赵祯来说无疑是十分困难的,而赵祯却最终做下了这个决定,作为朋友,徐清无疑是为他开心的。
翌日,赵昕便抵达赵祯的皇宫之后拜谢赵祯,然后恳请赵祯能够收回成命,被赵祯劝回,三次以后,最终领受了皇帝位,并在当天立刻命令天下能够巧匠在汴京城外择一山川秀美之地,修建一座皇家园林,将用来给太上皇休憩之用,作为退休的皇帝,赵祯和他的妃子们再住在皇城之中显然不合时宜,搬出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再说北宋的皇城实在是非常的小,能够住到外面来,沐浴在大自然中,对于赵祯的病情来说也能够有很好的缓解,所以这件事便敲定了下来,新园的名字由赵昕来命名,就被叫做乾园。
(本章完)
………………………………
第330章 330。万国来朝
皇室婚礼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各类珍禽异兽也被纷纷送到了汴京城**人赏玩,所有开往汴京的火车,几乎都是人潮涌动,皇室大婚,全民参与,可以说是大宋立国以来,开天辟地头一遭,自然是人人想要参加的,而且据当地人所说,婚礼那一天,皇帝和皇后娘娘将会共乘黄金马车绕行整个汴京城一圈。
并且沿街百姓不用跪拜,可以仰面视君,以让万民瞻仰圣颜,这是赵昕自己提出来的,对于跪礼,他一向是十分排斥的,尤其是那些非常繁琐的跪礼,他就更加倾向于废除掉他们,在这一次汴京婚礼之中,凡是路遇百姓,只需要手抚胸口,低头鞠一次躬便可以了,所谓去繁就简,便是赵昕此次决定的真谛了。
而对于赵昕的这番作为,自然又让保守派震怒万分,可这一次,赵昕的作为实在是顺应民意,所以保守派即便再怎么愤怒,也不可能对赵昕的这一次决定造成什么影响,至于徐清这样的革新派那自然是激动万分,去除跪礼,尽管只是在这一天去除跪礼,对于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来说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代表着,从此以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终于在这一天,以里程碑式的姿态,告诉了全世界,他们站起来了。
虽然只是这一天站起来了,未来的日子,或许见到赵昕还是得下跪,可就哪怕一天,其意义也是非同寻常的,这代表着中国人民在这一天解开了枷锁,而只要享受过这哪怕一天的自由,在这亿兆百姓之中,就必然会有对平等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