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火力,绝对可以仅凭这一艘船便让一个小国投降了,而现在,这艘铁甲舰成了自己的旗舰,人生的际遇有的时候不得不让人感慨。

    走上铁甲舰,毛戡鉴立即发现了铁甲舰与木船之间的不同,先是脚底板踩在船的甲板上时感觉就不同,木船踩在上面嘎吱作响,而踩在这铁甲船上,却是发出金属一般的声音,然后是瞭望台和一座座的大炮,光是摆放在那里就充满了一种野蛮的美感,走上指挥室,里面所有人都站起来迎接指挥官的到来,相比起木船来说,铁甲舰上的指挥使明显要大了许多,此时在其中的不仅仅有副船长还有许多船员,有的是给各船上火力点下达命令的,还有掌舵的,航速提升的,规避动作的,整个指挥室中大概有十几号人左右,穿着统一的军装,看上去就十分的气派。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大宋海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只有他们,才能够驾驶这座海上巨无霸,此时见到毛戡鉴双眼之中有的充满了鄙夷,认为毛戡鉴只是一个粗人,根本就不配当他们的指挥官,而有的则是充满了憧憬,发现了新大陆的大英雄,这是谁都能够做得到的么?唯有拥有决断和毅力以及聪明的人才有可能完成这一次壮举,又哪里单单是依靠运气就行的,这样的人能偶担任自己的舰长,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了呢。

    毛戡鉴对于舰队之中截然相反的两种针对自己的情绪也很是理解,他从小就开始当海员,接着当船长,人情世故他不是不懂,只是不愿意去研究罢了,而现在既然要用到这一套,他又不是不熟悉,自然知道该怎么对付,表面上自是不动声色,先让跟着自己来的水手们去工作岗位,毛戡鉴则跟着副船长先简单的熟悉一下这艘庞大的铁甲船。

    这是他第一次来,与传统的木船不同铁甲船的动力并不依靠人或者是风,而是依靠燃煤,通过燃煤将锅炉之中的水烧开,然后用蒸汽带动铁甲舰后方的涡轮,以此来让铁甲舰动作起来,这样的一套方法自然就和普通舰只不一样了,再加上这些船都是军舰,行军自然也跟普通的商船不同,有着一定的阵势,这些都是毛戡鉴需要了解的,还有铁甲舰上的武器,装备,他都需要一一了解。

    当然,一天的时间他也掌握不了全部,不过倒也没关系,他是这支舰队的船长,他需要做的是管理整个舰队,而不是管理这一艘船,平日里的行动由副船长负责就是了,他只需要关心大局便可以了,认识了一圈,心里大概有了底,毛戡鉴便让人收锚,这支即将跨越大洋的舰队,也该到了起航的时候了。

    整支舰队将从军港出发,然后途径昆山的主航道,那里此时已然聚集了无数的人,此时正拿着旗子在岸上挥舞着,显然,这是一次万众瞩目的航海,除了一般的送行人员之外,还有许多穿着华丽,打着大鼓的人正站在岸上,无数的大旗在飘舞着,犹如在欢送着一支百战百胜,受人爱戴的军队一样,而整个昆山县则像是过节了一样,直到毛戡鉴的船队消失在海岸线之后,众人这才缓缓散去。

    新大陆的探索永无止境,另一边剿灭叛乱的事情也总算是告一段落,在持续四年时间的平叛过程中,大量的士兵死在了前线,又或者是死在了不为人知的地方,可得到的结果却十分让人欣喜,除了将所有叛乱地区全部剿灭之外,还诞生了大量无人的肥沃土地,依靠这些土地,大量的士兵的就业得意解决,全国的土地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而在殖民地上,因为一次性消灭了所有的有生力量,这直接让宋朝在殖民地的统治能力提高了一个档次,以前只是形式上的册封,宋朝的法令最多只在租界生效,而现在随着大量的军人进入各大国家之中,掌握土地和人口,宋朝的影响力开始在各大王国境内急速扩展,宋朝的影响力也已经远远不是困在租界之中,只单单依靠贸易来赚钱了。

    同时,在这次叛乱中,因为成功的消灭了各国的有生力量,在短时间内,各国的反抗势力显然是不可能再东山再起了,这将给宋朝最少二十年的时间去做部署,利用这二十年的时间,宋朝可以在这些殖民地获得多大的利益,这还需要看科技进步的水平,但是无论怎样,即便只是凭借现在的能力,宋朝能在各大殖民地获得的好处也已然远远超过了战争的损失,依靠这一战,可以说宋朝的军队将会获得飞跃性的提升,而在经济上,依靠各大殖民地丰富的矿产以及庞大的人口,这将给宋朝的工业提供很好的倾销地,如此一来增大工业人口,以让农业人口获得更多的就业,这显然会让宋朝的财富再一次进行井喷。

    而随着战事的结束,宋朝国内的建设计划自然也要重新展开,经过四年的战争,赵昕几乎将国家的所有多余钱财全部投入进了无底洞的战争之中,现代战争,相比起古代战争来,若说什么东西给赵昕和满朝文武大臣体会最深,那么无疑是花钱的速度了,若是古代战争,花钱的地方其实挺少的,士兵的工资非常低,死了也不用抚恤,主要花钱的地方就是买装备然后就是军粮,要是一些穷一点的地方,就算是不给钱,也能有当兵的人出来,而现代战争就不同了。

    随着士兵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你要让这些士兵跟古代的那些士兵一样吃糟糠,然后上前线打仗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像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军的后勤补给竟然能够做到给前线部队四菜一汤的程度,这就是文明发展的进步对于人类的影响,此时的宋朝也是如此,虽然不能像后世的美军那样给前线作战部队送上巧克力,松露之类的东西,可一般的东西还是能够解决的,起码吃的饭和面都得是精粮吧,以及肉类食品也不能少,不然打仗就没了力气,还有酒水、香烟、以及过冬、防暑的衣物,都需要朝廷来准备,说实话,运送这些物资的人都要比当兵的人来得多,这样算下来要花多少钱,显然比只给一顿饭就可以打仗的古代军队要好得多了。

    除此之外,炮弹的损耗不像刀剑那么缓慢,有的时候一场战役就能打掉六十万发炮弹,就算一枚炮弹只要十文钱,那么十发炮弹就是一贯钱,一场仗光是炮弹就要打掉六万贯,这是什么样个数字,相当于沿海一个富裕县城一年的总收入,就在那么一场战斗中打掉了,这样的损失所积累起的财务要求,是非常庞大的,这也让宋朝很难在这种状态下还在国内继续发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到了现在则好了,战争终于结束,大量的预备役也可以重新回到社会中,大量的军事开支可以告一段落,虽然还有大量的负债需要朝廷去解决,可是总算有了钱可以做国家规划了,这是最为重要的,在徐清看来,一个国家到底能不能持续保持强盛,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领导者看的够不够长远,如果只看眼前的利益,那么这个国家昌盛的时间也就只有那么十几年,可要是这领导者能够看到一百年以后的事情,这个国家才可以长盛不衰,徐清虽然做不到这一点,可他也愿意给这个国家的工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所以战争一停止,徐清就立刻重新开启了铁路修造计划,停止了四年大规模修建的铁路又一次重新开工,从军队中退役下来的士兵正好便可以吸入到铁道队中去,也算是间接解决了一部分的社会隐患了。

    (本章完)
………………………………

第396章 396。开发西部

    但是问题也很快就来了,随着宋朝修建铁路的时间越来越长,许多比较好修的铁路都已经是运行开通了,可是中国的国土不像美国,除了中间的一道巨大山脉之外,其余地方就都是平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百分之七十六以上的土地全部都是丘陵,还有两条大河把中国分成了北中南三个部分,山脉之多更是四处纵横,在这种地方想要修建铁路是十分困难的。

    现如今的宋朝,华北地区已然达到了现在经济规模所应该拥有的铁路的极限,再修下去也不会产生太多的经济利润了,而因为铁路的修造,导致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大联动要远远超过宋朝的其他地区,这样一来华北的人民生活状态与其他地方相比就截然不同,除了华东沿海地区还能与之匹敌以外,其余地方的经济与华北地区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样巨大的经济差异自然会导致十分严重的问题,其中第一就是华北人口的严重臃肿,城市病问题越来越凸显,这也很容易理解,华西地区华中地区的百姓如果做工,一个月只能拿一贯钱,而如果他来到华北地区的话,只要做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拿到五贯钱,这就有点像后世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一样,明明大家工作内容都差不多,可人家一个月的工资却等于中国人民工作一年所能拿到的钱,经济的发达程度让人力成本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而人们面对如此巨大的差异,西部、中部的人自然就会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移动,这自然而然就会导致城市人口的集聚增加,城市的人口增加就会增加住房面积,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同时工厂的扩建也需要占用土地,这样一来,原本作为粮仓的华北平原大量的农田开始被侵占,整个宋朝就面临了非常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虽然现在这个问题被海外运粮计划稍稍延缓了不少,可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

    除此之外,更严重的问题是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华北平原,整个宋朝其他地方的人口开始急剧减少,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在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人口往往决定着它的强大与否,若是宋朝的人口全部集中在华北地区,那么其他地方自然就会衰弱,可这些地方可都是连接着无数的邻国啊,到时候要是面对入侵,难道单单依靠士兵来解决问题吗?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让这些地方也融入到发展的脚步中来,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统筹发展,让华西地区、华中地区还有华南、华东内陆地区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至于落后华北地区太多,这对于整个国家都是有好处的,可到底怎么做,则让左右人都很为难。

    众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修建铁路,毕竟这种交通工具能够运送大量的人口、物产来往于全国的各个地方,方便各地交换商品,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与外界的联通,只是在这种崇山峻岭之间想要修建铁路,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如今的铁路,大多时候只能在平原上形势,最多就是上一些缓坡,像这样连绵起伏的大山是根本不可能爬上去的,这也是宋朝如今遇到的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科技的限制让其余地区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

    因为地理原因的限制,修建铁路显然就是一个十分不靠谱的计划了,那么众人能够做的便只有修路来让各个城市连接到华北和华东、华南沿海地区了,这种方法说实话徐清并不喜欢,相比起铁路来说,公路有几个很大的问题,首先便是修建难度大,若说铁路是不可能修成的,那么公路就是难度大了,现在的科技,还没有人能够把一座直径上四百米的山给直接打出一个对穿的洞,山洞之中的加固方法更是无从得知,在这种状况下,若想要在这崇山峻岭间修建公路,那就只能是盘山公路。

    盘山公路,放在现代人的眼中或许陌生,可在中国十年前,中国大部分地方的道路都是这种盘山公路,其危险程度是非常高的,且在这种地方修路,路也不可能修的很宽,不然成本就会快速攀升,而这种小道又极易受到泥石流的冲击而毁坏,所以对于这样的修建方式,徐清一直是不太同意的,他更喜欢用铁路这样大家伙来进行运输和载客,因为铁路更方便管理,不像公路。

    再说了,此时的人类尚且没有发明出汽车来,只有汽车的原形,还全国上下找不出几辆来,就算是修了公路,也只能让骡子、马上去走,这实在是有些暴遣天物了,反正各个城市之间也有土路,既然汽车还没发明出来,干嘛不先暂时用用呢,这也是徐清反对修建公路的原因。

    徐清拒绝,那就代表了官方的态度了,既然公路也不行,铁路也不行,那总要想个办法维持其余地区的发展吧,这可真的是为难了徐清了,随着市民阶级的庞大以及教育的普及,人们现如今对于远方的事情也不再是一无所知了。

    就像以前,一个地方生活着的人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村子周围小镇的事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每天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聊的也就是家长里短,而现在随着报纸业的普及,底层百姓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单单依靠口口相传,而是依靠读报来知晓天下事。

    虽然那些贫困地区的百姓不见得读过书,可读过书的人一定比农业社会时期最发达的地区要多得多,贫苦地区的老百姓尽管生活再困苦,也一定比农业社会盛世王朝下的百姓活得好,这是必然的,工业化让人民享受到了远超农业社会的生活,即便是这个时代最落魄的人也一定比盛世王朝大部分的普通百姓活得好,就像一个中国再穷的老百姓,也一定比非洲那些尚处于农业社会的人民活得好是一个道理。

    所以凭借着这些认识字的人,生活在贫穷地区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就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而只要知道了外部世界的繁华,又怎么能够忍受自己生活地方的穷苦呢?这就像是现代的中东、非洲为什么暴乱频发跟手机的普及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在手机普及之前,一般民众很难了解到外部的消息,所以即便自己过得苦也就得过且过了,可通过手机,他们便能立刻登上网络了解到那些发达国家的生活,这一下一般人怎么受得了,然后就要找原因啊,而对于这些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劣的人,又哪里会想到自己的国家不行是因为没有赶上工业化,没有赶上信息时代这些比较晦涩难懂的东西呢,只会把问题归结在政府身上,毕竟这是最容易,且不需要什么解释的方式了。

    而那些有利可图的投机者们便也借着这股风头开始鼓噪起来,到最后一个个国家覆灭,民不聊生,这其中跟手机普及信息有着十分巨大的关系,此时的宋朝也是如此,在得知外部世界的繁华之后,心里自然把贫穷的愿意怨恨堆积在了朝廷上,许多士绅纷纷开始联名给朝廷上书,要朝廷给他们修路搭桥,在重重压力下,无法徐清只能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并不成熟的时代,便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毕竟民愤现在还不大,只要朝廷愿意开启基础建设的计划,就能平息一大部分的民怨,到时候只需要拖下去就行了,反正这路本来就难修,到时候修上个十年二十年的,等到汽车技术成熟了,或者火车修造技术成熟之后再大规模扩建也不急,到那时百姓也不会责怪他们,而若是现在不修,这些百姓就会立即闹起来,现在的宋朝最需要安稳,可不能闹起来,所以徐清便采取这种维稳的方式,开始执行起了自己的基础建设计划。

    在他的计划中,所有难修的工程,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又或者是桥梁,全部放缓脚步,等待新科技的诞生,而那些丘陵之间的盆地则赶紧先把盆地之中的几个主要城市用公路和铁路连接起来,比如说河西走廊的两头,四川平原,陕北平原这三处地方,都是环绕于丘陵和山脉之间,但却是广阔的平地,在这种地方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巨大的城市群(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城市),先把它们串联起来,就能带动这些大城市的经济,紧接着再把平原之中相互连接的村镇土路夯实一番,然后扩建一到两倍,保证这些村镇之间的道路可以保持八辆马车交互行驶,这也算是给未来公路的铺设做一个预备工作,至于山村之中,那徐清就不管了。

    这样一来,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能够有一个上升,经济也能开始发展,而国家的投入也可以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把省下来的钱放在城市建设上,此时的国家并没有什么环保意识,也确实很难培养,如今的宋朝,只能依赖煤矿作为主要能源材料,污染无疑是非常大的,至于减排这种事情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徐清的规划之中重工业、轻工业都是重中之重,也是污染情况十分严重的。

    徐清能够做到的就是让首都范围内不受到威胁,其余地方么,徐清就不管了,也不是他不愿意管,而是实在不能管,无论是英法,还是美日都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时间段,直到电力得到了普遍应用之后,人类才可以对其进行管控,现在的徐清显然无能为力,只能放任污染,扩大产能。

    而像这些工厂的修建自然只能选择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里水陆交通方便,物资来往也十分迅捷,无论是消费人口和消费市场,还是运往海外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所以只能选择这种地方,这当然会造成地方差异加大,可徐清也没有办法,谁叫宋朝太大了呢,他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把西部、南部、中部的几个地方打造出一些旅游城市来,让华北的人去旅游,稍微带动一下当地的经济,也好让双方的成绩不至于那么难看。

    还有一种办法自然就是移民了,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虽然如今移民还属于空谈,但已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踏上去往新大陆的征程了,只要移民就能够减轻华北地区的压力,这样一来就算经济不平衡徐清也无所谓,到时候就可以无条件的让其他地区的人口往华北地区涌入,这样一来把人口集中在整个华北地区也无所谓,至于周围的防御,则只交给当地的军队,这虽然会让军队的压力增大,可这也依旧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切都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徐清又能怎么办呢。

    但是即便徐清已经尽可能的保证各方的平衡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徐清还是把在丘陵之间施工想的太过于简单了,是的,平地确实很适合开发铁路,可是铁路所需要的钢筋水泥还有火车头,都需要从华北地区运进去,其难度是非常难以想象的,一个月的时间,就有几十人因为泥石流、破伤风感染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致死,除此之外,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华北地区大为不同,瘴气弥漫,与现代远远不可相提并论,那时的四川,全部人口甚至都不超过一千万,在这种状态之下,想要开发发展无疑是非常难的,徐清只能赶紧下令让他们继续减缓速度,而当地人也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为了修铁路、公路而牺牲的人们所以倒也消停下来了。

    不过当地的民生问题又必须要解决,最后徐清想了很久,最终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开发河运,利用长江极其支流,来保证西部、中部的发展,让当地的百姓不用再继续穷困下去。

    (本章完)
………………………………

第397章 397。当爷爷了

    徐府,今天的徐清并不像往常一样繁忙在国事之上,而是早早地来到了徐宁和慧真公主的房间之外,此时徐宁和徐王氏陪着徐清,院落之中的气氛异常的紧张,侍女们从房间里跑出来,又跑进去,端着热水又或者是其他的物件,看着那一盆盆血水从屋子里被端出来,徐宁脸上的焦急表情显而易见。

    “宁儿,不用担心,全京城最好的产婆都在这儿了,公主殿下一定会诞下麒麟,母子平安的。”徐王氏在一旁抓着徐宁的手劝慰道,今日正是结婚了两年之久的徐宁与慧真公主孩子出生的日子,经过十月怀胎,从今天凌晨的时候慧真公主便肚子疼,然后便推进了房间之中开始生产,直到现在,差不多快六个小时过去了,只见人不停的跑来跑去,可孩子始终没有生下来,这让徐家人都很是急切,不过徐王氏好歹有些经验,所以在场的人中也就她还有些理智,此时一边劝慰着徐宁,一边抚慰着自己的相公,忙的是不亦乐乎。

    “孩子知道,孩子知道,只是孩子担心公主她出什么事,这都三个时辰过去了,该出来的也应该出来了。”徐宁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得,若是放在旁人身上,他也可以很心平气和的去劝说,可现在这事轮到了自己的身上,这就由不得人不急了,只要一想到以前曾听自己的朋友们说过的妻子生育母子尽亡的故事,徐宁就打心眼里害怕,无论徐王氏怎么劝,整个人都焦躁的不停走来走去。

    一旁的徐清同样也是如此,徐宁和徐泰的出生他没赶上,徐思清和徐念清的出生他则是没有看见,唯有徐安出生的时候,他是亲眼见证的,在那时徐清也曾担心过,不过徐王氏已经是第三次生产了,安全度是大大提高的,而且当时的徐清脑子是完全懵逼的状态,还没等他紧张呢,里面徐王氏就把孩子给生了出来,所以总的来说,当父亲之前的那种紧张感,徐清压根就没体会过。

    这一次就不同了,只要慧真公主能够把孩子生下来,那就代表着徐清从此就要从父亲晋升为爷爷了,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不同的一件事情,更何况他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