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当然也感觉到自己的背后有一阵阴风盘旋而过,纷纷回过头来看向门口的位置,只见徐清还有两个仆人打扮的年轻人站在门口,正在抖着身上的雨水。
张合也在这群匠人之中,并且因为屋内的空气中充满了铁锈味儿,这种味道跟血的味道还是非常接近的,再加上这群匠人身上那衣服为了防止铁水进到自己的皮肤里,所以穿的都很厚,在这室温有四十度以上的地方穿那么厚,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每个人都几乎是一个人形自走臭味机器,这种味道张合这么一个读书人怎么可能忍受的了,光是这铁锈味儿就够让他好受的了,所以虽然是他来视察,所有人也都是以他为中心的,可是张合却是站在最外围的,这阴风自然也是他最先感受到,还没等周边的匠人开口询问来者何人,张合就迎了上去,一边帮徐清掸着身上的雨水,一边对着徐清说道:“岂弟啊,昨天你可是担心死我了。“
“多谢衍之兄关心,是在下唐突了。“徐清笑着还了一礼,莫名其妙的在别人家里睡了一觉,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够让徐清羞臊的了,所以赶紧揭了过去,抬头对着站在不远处的诸多匠人笑了笑,算是打了声招呼。
两人之间的对话,声音并不小,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又都在这儿,自然也没有其他的声音,几个匠人当然也都听到了二者之间的对话,虽然他们不知道岂弟是谁,不过见张合这位大人物都那么尊重这人,那必然是更大的人物了,再加上这几个匠人之中还有不少见过徐清的,就一等张合让开,几人便涌了上来,向着徐清行礼。
“好了好了,快退开,徐大人病体未愈,你们挤在这里,成何体统。“张合见这帮粗莽冲了上来,赶紧举手阻止他们继续向前,他倒不是为了给徐清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而是他自己实在受不了这群人身上的那股味道。
不过不仅是他,徐清其实也受不了,再加上这群人又个顶个做的是力气活,身上那股子活力是怎么也挡不住的,一聚在一起,原本三十多度的室温顿时就上升到了接近五十摄氏度,这徐清是真受不了,所以也就笑笑,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直奔主题,对着这些匠人说道:
“各位壮士,我和张大人今日前来,想必各位早已经跟张大人商谈过了,怎么样,有什么结果没有?“
徐清这话一问,匠人们互相看了看,最后其中一个长相颇为年长的来走了出来,代表这群工匠说道:“徐大人,张大人,这土陶管,恩,有些难度。“说完,便带着一张赔笑的脸看着徐清,那眼珠子里透着一股浓浓的小心,两只手交错在自己的肚子前,活脱脱一副犯错下属的模样。
看到这儿,徐清自然也明白这是有困难了,而且这困难肯定还不小,还好他也有这个心理准备,知道这事儿太新,没那么简单,所以也就没太大的情绪,很理性继续问道:“有什么困难,说说吧。“
那老匠人见徐清态度比刚才那位张大人要来得平和的多,这心也就放下来了,他们这些当工匠的,最怕的就是这些当官的来找他们,事情要是做成了,没他们半分钱的好处,可要是做不出来,那责罚却是一样都不会少的,要是说出了困难两字,那更是鲜少有不翻脸的,像徐清态度那么好的,可真是很少见,所以就赶紧说道:
“这土陶管制作起来倒不难,尤其是在这纸上还写了详细的制作方法和如何提高炉内温度的方法,其中几个方法甚为新奇,我们按照这上面写的方法改变了一下土陶成分的配置,再加上更高的温度,这土陶管确实相比起一前的陶器要更加坚固,只不过这土陶管却有一个大问题,那便是连接上。“
“这每段土陶管大约三尺(大约一米)左右的长度,若是想要将他们连接起来,并且游走其中之物还要彻底能够隔绝在这土陶管中,非常麻烦。“
“麻烦?我不是在上面写了连接方法吗?怎么,不管用?“听到是连接方法出现了问题,徐清奇怪的问道,他又不笨,自然知道如何连接这些陶管才是工程能不能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研究了一个下午,总算是想出了这个没有现代熔炼技术的古代,如何将这些陶管连接起来的办法。
这办法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一头稍大,一头稍小,然后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一个的连接起来,最后将这些土陶给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张整体的网络,这样一来,防泄漏的问题便就解决了,在徐清看来,这个办法,并不算差啊,怎么会不行呢?
那老汉听到徐清提起那纸上所写的方法,苦笑着摇了摇头,张合比徐清早来了一会儿,对于这件事的情况颇为了解,看这老汉有难言之隐,赶紧让其中一个匠人去窑里拿出一个按照徐清的想法制造出来的土陶来,那匠人接到张合的命令,赶紧向着后面的屋子跑去,没一会儿一个按照徐清的想法制造出来的土陶就摆在了徐清的面前,看着眼前的土陶罐,徐清总算是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摇头了。
那土陶按照徐清的想法,应该是一头稍大,一头稍小,两边为圆形才对,而徐清手上的这一件土陶,虽说也是一头大,一头小,可是首尾两边却不是自己要的圆形,而是略微有着波浪的圆,看上去就像是一朵花似得,看上去不像是实用品,倒像是艺术品了,这样的土陶管,自然是不能够连接的了,徐清拿着手上的土陶管,看向那老匠人,希望他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
第66章 66。第二次失败
那老匠人见徐清向他投来询问的目光,也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们做的模子,完全是按照圆形去做的,可是等烧出来的时候,却变成了现在这副样子,其中的原因即便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在徐清的目光下,这老匠人只能支支吾吾的站在那儿,显得很是焦躁。
徐清见这老匠人别扭着没说话,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看向了其他人,可老匠人已经是整个窑厂里经验最为丰富的人了,连他都不知道的事情,其他人自然就更是茫然无知了,至于一旁的张合,要是问他这窑厂一年能赚多少钱,或许张合还能调查的出来,要是问这技术原理,那是问了也白问,最后徐清无法,只能让老匠人将这烧制的过程从头到尾做一遍。
老匠人见徐清要再看一遍,虽然不觉得徐清便能解决问题了,可既然当官的要看,他这区区工匠当然也不敢隐瞒,只是看着徐清的模样,这老匠人犹犹豫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县太爷,这炉火附近,热气炎炎,额,可是有点不好受。“
“没事,只管带路便是。“徐清拒绝了这老匠人的建议,他也知道,这炉火附近的温度肯定要比这更加的热,可既然来都来了,要是什么都不做,又像人工湖计划那样失败,徐清可接受不了,尤其这一次的想法完全出自徐清自己的手笔,他当然就更加重视了,抬腿便要走进去。
那老匠人见徐清态度很是坚定,便也不再劝,带着众多工匠便向着后面的屋子走去,徐清在后面跟着,这时站在旁边的张合开口说道:“岂弟,我身体有些不适,受不得热,这还是你自己去吧。”
张合这话倒真是实话,他年纪大了,身材又因为养尊处优的关系,有了些富态,即便是在这三十多度的室温中,此时的张合也像是只被放进了烤箱的烤炉猪一样,热的脸红脖子粗的,要让他再往里走,也确实是为难了,徐清自然也不会为难他这个老兄,张合作为一名官员,已经算是尽职了,所以徐清点头同意之后,便一个人待着他府里的那仆从,便走进了更深处的屋子里。
一进到这二进的屋子,温度立马又直线上升了十度左右,整个眼前也不再是暗暗的光线为主,而是以火焰红色的光芒为主了,照耀在每个人的脸上,即便是徐清这个没什么赘肉的人,都硬生生被洪出了一内衣的汗液来,至于其他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好多人纷纷脱下了自己的衣服,光着个膀子便走向了窑口,唯有手上戴着一双棉质的手套,以防止手被烫伤。
徐清见这些工匠如此,心里也很是想把身上的衣服脱掉,可看了看众人对他那尊敬的眼神,再一想自己现在的身份,徐清只能把这个念头给缩了回去,就那么穿着完整的官服走到了窑口,指着桌子上摆着,正准备要拿进去烧的陶管,对着这老匠人问道:“这就是我们要烧的陶管?”
“是,大人,这就是陶管。”老匠人见徐清对这还没放进火炉中的泥巴感兴趣,便自觉的从桌子上把一个陶管抬了起来,放在了徐清的面前,却没想到徐清直接从他的手上接过了这陶管,那老匠人看着自己空荡荡的双手,呆愣住了一下下,这县太爷怎么不嫌脏的?
徐清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在这样炎热的环境下,人一般是很难保持清醒的,再加上徐清本来也是个爱玩的人,对于泥巴之类的东西,倒也没什么不干净的想法,顺手就从这老匠人手中拿起了那还没烧制的土陶管,放在自己的眼前仔细看了看。
此时的土陶管已经定了型,徐清把眼睛放在其中一个口子向另一边看去,并没有发现波浪状的曲纹,很是平整,看完内部再看外部,也同样是标准的圆形,起码徐清用肉眼看,并没有发现刚才那件陶器同样的问题,来回翻看了三次左右,徐清基本可以确定,这原型,并没有什么问题,便让工匠们把这些土陶管,大概三十多了塞进了窑口,那老匠人把铁做的窑门一关,旁边四五个站在进风口旁的工匠便呼哧呼哧的拉起了风箱。
东西一放进去,徐清忙不迭的句向外跑,等离开了这大火炉,到了张合所在的一进房,徐清顿时感觉到一阵的清凉,再看看自己身上,刚才进去的时候是外面湿,里面干,现在再看看自己,是里面湿,外面干了,由此可见,这火炉旁的温度到底是有多么的高了。
土陶的烧制时间并没有瓷器那么长,大概过了两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工匠们进入烧制房的次数便越来越多,到后来就开始只进去,不出来了,到了这时,徐清也知道,这锅陶管算是完成了,等又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那老匠人便走了出来,告诉徐清,时间已经到了。
打开窑门,拿出陶器,得到的结果却让徐清很是失望,这一批自己亲眼见证的陶管并没有跟他的前任有任何的区别,同样是圆孔四周歪歪曲曲的,有着非常不平坦的曲面,其中还有不少的陶管碎裂,能够拿出来还有个完整模样的,大概就是二十个左右。
三成的淘汰率以及弯曲的接口,这样的质量是根本不可能拼接在一起的,徐清看着陶管,他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可总结起来,原因无外乎温度、陶管本身的材质这两种,而这两个问题,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这些匠人花费时间不停去打磨的,可现在,自己最缺的,不就是时间嘛,徐清苦笑着想到。
连续两次的失败,这让徐清有些气馁,难道自己还真的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命?一遇到真的事儿就根本顶不住用?徐清心里很是窝囊,抬起头看了看这十几双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双眼,徐清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儿终究是起来了,对着那老匠人说道:
“看来只能用另外的办法了,这位,额…”
(本章完)
………………………………
第67章 67。古代水泥,三合土?
徐清这时才想起,自己好像并不知道这老匠人的名字,想着要用尊称,却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官,对一个平民百姓用尊称指不定这老汉还会不习惯,一时之间倒是卡壳了,那老匠人见徐清手指着自己,好像意有所指的样子,一下子便意识过来,对着徐清做了个自我介绍。
“县太爷,老小儿名叫张三七,平阳碗儿村人,大人换我三七或者张老头便可。”
见这老匠人总算是开口自报家门了,徐清也是松了口气,只不过对于张三七给自己的两个叫法,徐清两个都叫不出口,这张三七看上去都五十多了,而自己这具身体,怎么看也就是二十多,三十不到的样子,这么随便的叫,徐清总是觉得不太尊敬,便自己取了一个对张三七说道:
“那本官便叫你张匠人吧,张匠人,我问你,若是把这圆孔改成一边大,这情况会不会好一点?”
徐清心里想,这土陶管之所以会烧制过后变形,除了温度和材质这两个需要时间去打磨的原因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可以去改进,那就是土陶管的形状,力与力之间会因为受力面积的改变而出现变形,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那么若是把两边的受力的面积改成相同的大小,或许变形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也说不定。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不过现在的徐清反正已经是走投无路,没有其他的想法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称呼听起来颇是有些疏离的感觉,不过张三七倒是挺喜欢的,他本身也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并不想巴结徐清这样的大官,只是想过好自己的日子而已,而且徐清这张匠人里,怎么听着都带一股子尊敬的味道,这种味道不明显,但是很令张三七着迷,心里对于徐清这县太爷倒是有了点从敬畏到亲近的转变了,见徐清问他很专业的问题,张三七想了想,很是肯定的说道:“会好很多。”
张三七之所以敢下这个结论,其实是有事实根据的,因为像他们这样的陶厂,经常会生产出一些家具来给当地的百姓进行买卖,这些土陶家具价格便宜,又非常的耐用,再加上陶厂也会请一些画匠给这些土陶家具加上一些花纹之类的东西进行装饰,所以很多农村小康之家,便会经常来买他们这些土陶家具。
而土陶家具都是泥土做的,如果是实心的,往往会非常的沉重,这对于农村的人来说,便十分笨拙,不利于携带,而他们这平阳县里,还颇是有几股盗贼流窜,所以很多人买东西的时候,便喜欢买空心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怎么牢靠,可是搬运起来却相当轻便。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陶制的毛笔架子以及陶制的箱子,这两种都是农村经常会来光顾的物品,而这两样东西,都是对称空心的,虽然跟陶管有着一些区别,不过这区别并不大,所以在这方面,张三七的经验是非常的丰富,这也是他敢做下这个保证的底气所在。
“那好,你现在就赶紧烧制一批出来,还是两个半时辰,时间来得及吧。”
徐清听到张三七这么笃定的回答,立即便点了点头,现在五个小时过去了,早上也已经到了中午,若是再拖延下去,今天这一天也就算是白费了,徐清今天是必须要看到结果的,不过张三七却说道:“大人,这两个半时辰是烧制的时间,这陶管我们还要重新做模子,这也需要时间的。”
“恩,那三个时辰能做的出来吗?”徐清一想也是,这陶管做起来也不简单,应该是要花些时间下去,不过要是再等下去,可真的就晚了,所以徐清还是问了一个颇为着急的数字,那张三七听到之后沉吟了一下,最后重重点了点头,便答应了下来,徐清见此,总算是松了口气,离开了这锅炉房,将这诺大的空间留给了工匠们去施展,他就不继续添麻烦了。
而且总共六个小时的时间,他也不打算就那么坐着,在跟张合回了趟家吃完饭之后,徐清便打算在找些事情来做,比如说,寻找粘合剂。
在原本徐清的想法里,这条陶管通道是不需要粘合剂的,到时候一大一小套起来,最后在这套管上铺上一层您把便可以了,可是现在既然要把这大小头变成一边打,那么套起来这个想法就不现实了,而粘合剂也就成了必须要使用到的东西了。
对于这粘合剂的制作,徐清也问过张合,不过张合给他的回答并不让徐清满意,比方说用糯米来做粘黏,这个方法虽然好,可是现在的平阳县本来就缺粮食,光是自己吃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个是肯定不能干的,不然到时候粮食用完了,雨还没停,那可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后来徐清也没辙,只能到自己的书房里去找找,却没想到在书房里还没被他找到了一本有关于粘合剂的东西,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考工记》,上面的文字很是晦涩难懂,一看就是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的人写作的文风,不过即便如此,徐清也是异常的开心,因为在这《考工记》中所记载的粘合剂,跟水泥,有着颇为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说两者之间颇有相似的地方,这是因为水泥最基本所需要的一种东西,就是石灰,也就是化学中的碳酸钙,这是水泥最主要的部分,如果没有石灰,那么水泥就不是水泥,而是泥巴了,而在这考工记中,则是详细的记载了当年齐国在修建稷下学宫时,是如何将那高台垒起来的。
齐国当时所使用的方法,不是简单的用糯米汁来做粘黏,而是就地取材,将海里捞出的蛤蜊,拿出肉之后,把壳给烧成粉末,最后混在草木灰和泥土之中,当做粘合的工具,效果非常的好。
古人当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知道这么做便能定型凝固,便将他称为三合土,用作墓室的修建以及地宫的挖掘,可徐清在看完这一篇之后却是知道,那蛤蜊壳经过燃烧之后变成了参杂大量石灰的粉末,这才有了粘合凝固的作用,现在被徐清看到自然大喜过望,赶紧把张合拉了过来,一起研究怎么将这粘合剂给制造出来。
(本章完)
………………………………
第68章 68。研制成功
张合也没想到徐清竟然还真能从这些书籍中找到有用的方法,像他这样的人,书房里放着的书除了四书五经及各经章注之外,大多都是一些道家经典或者是野史趣谈一类的书,怎么也不会把这些工科类的书放在书架上的,这徐清怎么就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书呢?看来自己以后也得买几本,以备不时之需啊。
其实这些书,原来的徐清也没有看过,之所以会买,也是因为偶然得到罢了,这就像后世很多人为了办事,会给领导送礼物是一样的,有的时候收得多了,哪还记得谁送了什么礼物啊,这古代嘛,自然要文雅了许多,读书人之间也就互相赠书,以此来表达友谊,而徐清是县官,又是朝廷钦点的进士,示好的人当然是不会少的,有的人为了猎奇,送来这么一些实用之学,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时正好被徐清捡了便宜,也是因果循环,算是天佑了,此刻两人有了书中的办法,再加上能在千万人中突出重围的大脑,没一会儿,这繁琐的文言文便变成了一张白纸上的数百行文字,当然,写字的是张合,徐清那字在后世称得上漂亮,可放这个时代,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看着张合那一笔一划犹如行云流水一般,每个字都带着那么一股意境但却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反倒是工整的楷书,看的徐清是大开眼界,怪不得古代人看字能看一整天,还能酒不醉人人自醉,要是这样的字挂满墙,那自己确实得醉了。
两个人一边商量一边写,大约用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这制作三合土的配方就诞生了,不过现在这三合土嘛,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真正的实践过,所以关于他的效用,张合和徐清都不敢保证,只能将纸交给一个仆人带去给李琦,让他从难民里安排一伙人先试试,看看情况再说,
看着仆役那雨中渐渐迷糊的身影,徐清的心里有些轻松但也有些紧张,看着天空,明晃晃之间,这雨在他眼中好像生出了些变化似得,他赶紧用手碰了碰一旁的张合,强压着激动说道:“衍之,你看这天,雨是不是小了?”
“哪呢?我看看。”徐清讲出这话因为没把握,倒是没什么激动的情绪流露出来,一旁本打算进书房再坐会儿的张合却是猛的一下子窜到徐清的身边,把头抬起来,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那天上满天的乌云,浑不像一个三十多了的人,倒像是年轻的小伙子,看着那年轻的姑娘似得。
这也不怪张合情绪激动,连续半个月时间的大暴雨,整个浙江两路全部成为菏泽,死伤人数,财产损失已经达到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时候对于所有的浙江百姓来说,雨小了,无疑是一句让人可以直接从昏睡中直接坐起来的话,当然,如果是雨停了的话,这对于百姓们来说,可能会从昏睡中坐起来,然后在昏死过去吧。
张合看着天空,雨依旧下得很大,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徐清的话对张合的心理产生了作用,看着天空中的雨,张合感觉好像真的有变小了一点,他兴奋的说道:“唉,好像真的便小了唉,不过,这可还是大雨瓢泼啊。”
确实这雨依旧不能算小,不过对于徐清和张合两个人来说,能够小一点,都是好事,所以两个人心情都好了许多,尤其是眼前的问题正在一件件的解决,这就让张合和徐清两个人更加的心情舒畅了,剩下的一个时辰匆匆而过,很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