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虽然这个时代,贫富差距还是很严重,但并不像以前那么严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事情虽然有,但大多数被冻死的都是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本国冻死的人,基本上是不存在了,这都是因为宋朝长时间在全世界吸血,导致有大量的金钱可以用来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种各样的养老院,残疾人疗养院之类的地方,让那些老弱病残们得到一个休息的地方。
不过尽管如此,贫富差距依旧是如今宋朝最为主要的矛盾,具体的表现就是城乡矛盾和工人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组成了宋朝的贫富差距,城乡矛盾,就是城市和乡下之间的矛盾,城市里的人,生活水平一般要比乡下人好三到四倍左右,这还只是普通城市之间的差距,要是论超级大都市的话,那这个差距就更大了。
其主要的形成原因,则非常的复杂,一个是乡村之中人口稀少,所以大部分地区也没有钱让自己的乡村和外面的世界进行联通,许多城市依旧只有一条土路而已,每年都必须要修缮,但是很快就很坏掉,到时候就需要再一次修缮,而这样的一条小路,自然也吸引不了什么商人进入这些小乡村中,只有游商每年才会光顾几次而已,给乡村送去各种调味料和布匹,这样的乡村,自然谈不上什么发达了,生活水平,大部分依旧停留在农业时代,而这样的村庄在整个宋朝有十几万个,涉及民众多达四千万到六千万,相当于宋朝人口的一半左右,他们生活在偏远的乡村,远离城市,过着近乎于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些人的财富,始终保持在农业时代的状态,甚至有的比农业时代还要悲惨。
在农业时代,他们还能通过以物易物的手段来获取生存的必需品,可等到如今,所有的交易,几乎都是通过货币来完成的,而他们的生产力始终保持不变,可是外面呢货物的价格却在不停的上涨,在这种状况下,有许多家庭的生活状况甚至还不如以前了,这就是城乡矛盾的由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路不通,加上人口生活太过分散,不集中,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吸引商家来投资。
面对这样的问题,徐清提出的方法,那就是新农村改造和山民下乡计划以及乡村通路计划这三条措施了,其中新农村改造,就是把原本分散的农村统一起来,变成一个行政村,然后土地实行再分配,在如今这个工业化生产已经开始的年代,早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参加农业劳动了,所以将人口集合起来,让这些农民开始发生变化,其中一部分人变成工人,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作坊主,以此来提高行政村的人口。
第二山民下乡计划,则是让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老百姓下乡来,让他们居住到山下的平原上来,由朝廷提供他们土地,让他们来生活,如今的宋朝不像现代,有那么完善的户籍制度,可以保证人们的身份系统,在这个时代,许多人会因为灾荒之年,或者战乱逃到山里去避难,从此之后就住在山里了,像这样的人,在整个宋朝大概有两百万之多。
他们的生活要比偏远山村还要不好,几乎等同于原始状态,跟野人没有什么区别,平日里就是靠打猎为生,这些人的生活也要安顿好,如此一来,农村之中也能注入新的活力,许多道路之中,常年困扰商人的匪患也能消除不少,这就是徐清的第二个办法。
(本章完)
………………………………
第460章 460。土地的使用
第三个方法就十分好理解了,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就得先修路,只有把乡村通往城市的道路互相联通之后,城市的活力才能够顺着道路进入乡村,来繁荣当地的经济,也可以让乡村的物价得以被控制,不再被中间商盘剥大量的财产,这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了。
而这件事,宋朝早已经开始在进行着了,只不过许多乡村都处于丘陵地区,在那些地方,修建公路,便是放在现代的中国也是特别不容易的,尤其还需要跨越山川河流,那就更是许多花费大量的金钱,而所能得到的利润则非常有限,这也是如今财政拨款非常稀少的原因。
打个比方,比如说在平原地区,修建一条铁路,大概需要一千万贯左右的花费,然后三年的时间便能够通车,而在丘陵地区,修建一条铁路,同样的里程,价钱有可能在五倍到十倍左右,而时间也可能要两到三倍左右,人工也会成倍的增长,而辐射到的面积则十分有限。
大家都知道,平原是人类最为适宜的居住场所,人类巨大部分人口也都聚集在平原中,而在丘陵中,人口则非常稀少,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良田的缺少,所以村庄之间都是散居的状态,不像平原,一个村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成小镇,紧接着变成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这在山村里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工部自然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花那么多的钱和时间还有精力,到最后却只能受益这么一点点的人,那为什么不把这笔投资给平原地区呢?
相同的投资,平原地区基础建设提升的水平要比丘陵地区高四到五倍左右,收益也更加可观,不像那些欠发达地区,到时候花了巨资建设的道路,铁路以及其他基础设备,还需要每年投钱来维修他们,这在发达地区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比如昆汴线,那都是每年给宋朝工部带来无尽财富的线路,贴钱,还是每年贴钱,这确实是朝廷受不了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说了,那些贫困地区的百姓,朝廷并没有禁止他们外出打工,到时候大量的人口进入平原城市打工,不就自然而然吸收了那些农村的人口么,这样一来,只需要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宋朝的山村数量会大幅度减少,为他们修建基础设施显然就是多此一举了,而这也是朝廷反对这项计划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投入太大,但收获太少,且宋朝如今有更加需要投资的项目,所以不愿意那么做。
总的来说,如今的宋朝政府更是一个追逐利益的政府,哪里能赚钱,便把钱扔到哪里,这是现在宋朝市场上的一种态度,并且非常风行,你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儒家那种兼济天下的感觉,好像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蝇头小利,蝇营狗苟,压根就不管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老百姓正在过着什么日子,对于他们的苦难也是闭着眼睛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不得不说,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着实有些让人惊讶。
两百年的时光,或许真的可以让那些山村消失,可这样的消失,必然是痛苦的,甚至是令人绝望的,这一点,看一看现代日本的乡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了,因为国家的资源全部集中在城市,导致所有的年轻人都一股脑的涌入到城市之中,乡村失去了活力,只有老年人和中年人在乡村的街道上游走。
中国的游客去到日本的乡村,总是会夸赞日本乡村的街道干净,当然,日本的街道确实干净,他们的发展领先于中国,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在中国,很多乡村之中依旧是土路为主,而在日本的乡村之中,已经发展到了非常舒适的阶段,几乎接近于欧洲的水平了,但是之所以如此干净,还是因为大量的人口离开了乡村,前往都市的缘故,这干净两个字,其实用清净来解释更为妥帖一点。
年轻人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越来越庞大,而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直到村子开始消亡,根据日本的统计,如今日本农村的数量正在以每年十个行政村的规模在消失着,或者面临合并的下场,而城市的人口则是越来越庞大,如今的东京,早已经超越了纽约,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也是最为富裕的超级大城市,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发展农村确实没有什么用处,把更多的资源侵入到乡村中去,也确实是一个更好的办法吧。
但是徐清却并不是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众所周知,要想建设超级大都市,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需要大块的平原,超级大城市是不可能建立在山上的,当然,重庆这样一座城市例外,除此之外,你很难找到千万人口级别的山城,一般来说,都是平原,而平原,也是耕地的来源,这一点至关重要。
像日本,他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大城市之中,如今的关东平原,已经被建筑物占据了所有的位置,你在地图上已然找不到任何一处可以种田的地方了,这直接导致如今的日本,粮食进口量达到全年消费量的百分之六十,这便是超级大都市的代价。
当然,有人会说,这平原用来种地实在是太浪费了,既然能够变成城市,为什么还要种地呢,这商业用地可比农业用地更加值钱啊,到时候那这地皮的钱去国外买点粮食,不就什么都有了么?
对于日本来说,这样做或许没有错,毕竟他是一个中等国家,在它的背后,有着美国的支持,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有着他的支持,日本的粮食问题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跟宋朝却不能如此,虽然如今宋朝的殖民地遍布五湖四海,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但是徐清坚持认为,宋朝还是应该要保有大量的农田以保证在食物上,最起码能够做到百分之八十可以自给自足的程度。
这是一个超级大国所必须要做到的,就像美国一样,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民以食为天,若是一个国家的粮食命脉掌握在其他国家的手里,那就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即便你有强大的武器,但对于食物,还是必须谨慎再谨慎,在这一点上,徐清的态度是十分坚定的。
所以乡村的人口可以向着城市流动,但是城市的扩张必须严格按照徐清设定的底线来走,所谓的底线,就是农业用地不准擅自更改为城市用地,这是徐清所绝对不允许的,以前行政混乱的时候,地方官为了自己的政绩,将大量的农村土地买下来之后便开始建设街道,铺设城市,来壮大自己的城市,导致大量的农田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并且借着这些政绩,还真的是步步高升,人生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
导致后来很多官员也是有样学样,开始将大量的农地变成了城市用地,从而大规模建造城市,以此来增加城市的规模,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大幅度提高,而大量的良田受到了不可修复的损坏,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显然不是好事。
当然,硬要说的话,这里面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房价大幅度下降了,毕竟有的人修建房屋,可是一个区一个区那么修的,到后来,许多当地官员甚至是直接就放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划做新建区了,有的甚至要比老城区还要来的大,这一修就是好几年的功夫,这样的城市面积,绝对可以提供三十万人以上很是舒适的居住了,而如今这些房子造出来之后,除了卖给老百姓之外,显然也么有什么用了,所以虽然是一项表面工程,但老百姓倒也得到了实惠,起码分到了一套不错的房子,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再来就是繁荣的经济,修建大规模的城市群落,钢筋水泥自然是少不了,玻璃和工艺制品自然也是家庭装修所必备的东西,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像这样同步建造的城市区域总共有上百个,自然需要消耗大量的工业原料,这也让宋朝的工业能力上升了一个台阶,还有物流的能力,也是上升了许多,这都是好处。
当时所有的好处加在一起,都没有坏处来的大,那就是宋朝的农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害,总共丧失的田地面积,足足有五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三个北京市的面积了,并且这些土地,大多数还是良田,这么大的面积,足够养活几十万人了,可现在却被直接划归为了城市用地。
要知道,中国并不是一个平原大国,相反,中国的平原少得可怜,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如此多的田地就被占据,这要是再不管,到最后中国变成一个大号日本,显然会在可见的未来发生,而这是徐清所绝对不能接受的。
更为重要的是,收购土地,安置农民和建设新城区,这些钱从哪里来?还不是当地衙门来出钱做这些事情,毕竟商人们可不愿意做这种事情,这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在做事情而已,对于商业,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可衙门又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去做这种事情呢?最后只能向银行借钱,来做这些面子工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绩妄图爬上更高的位置,在这场浪潮中,直接导致接近百分之四十的衙门出现了庞大的负债,其中还有三十座城市的负债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这个数字代表着,他们的欠债,已经达到了全年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数字,因为这意味着当地的衙门,每年需要背负巨额的利息去还贷款,这样一笔钱,对于一个地方衙门来说,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折磨,而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只不过是签一个字,然后从银行里拿钱而已,最后造成的恶果,则只能由当地人自己来承担。
这个时候,那些分房还喊青天大老爷的人顿时不乐意了,原本他们还以为这是惠民工程呢,用那么低的价格买了房,却没想到,代价却是要在未来的人生中去付这笔钱,比如说他们的税收将会大幅度提高,以此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如果还不够,就要暂缓当地的基础建设,把钱拿出来先还钱,这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所以在两年前,徐清便督促刑部确定司法系统,从此之后,任何地方想要把农业用地改为城市用地,都必须经过朝廷的批准才可以,地方官没有权利再随意更改土地的属性,这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地方官员们的积极性,也会让如今如火如荼的钢铁业受到打击,但对于徐清来说这是必要的,这些平原,还是留给未来的子孙们去开采吧,他可不想未来的子孙只能面对一片钢铁城市然后兴叹自己的祖宗为什么没有留给他们一片适合耕种的土地,这是徐清不想见到的。
工业污染是人类文明的癌症,一片土地若是建立起了工厂,那么想要让他再变得适合农作物生产,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未来的世界,波云诡谲,谁都无法看穿,如今宋朝强盛,可以从国外得到数之不尽的资源来养活自己本国的老百姓,但要是有哪一天衰落了呢,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粮食又要靠谁呢?只能靠自己,这是徐清坚信的,所以乡村必须要保留,中国的农田也必须要满足中国的需要,这是徐清的信念,而最后他也确实做到了,虽然让许多官员们暗自腹诽,觉得徐清这是小题大做,甚至还有人认为徐清这是老了,开始变得懦弱了,不一而足,可徐清对于这些指责也是一笑而过,不予理睬。
(本章完)
………………………………
第461章 461。展望未来
毕竟要让一个后代人去理解未来数百年的发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便他们已经是工业时代的佼佼者,同样也是如此,就像蒸汽机时代的他们一样,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现代信息社会,怎么可能想象的到,甚至是物理学的大拿,在面对当时的物理学也认为后世晚辈最多也就是给如今的物理学搞搞装修而已,却哪里想到,物理学在薛定谔,爱因斯坦等人的推动下,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这是不可想象的。
其一切起源都来自于技术大爆炸,这是一种在工业时代以后便出现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现象,而每一次技术大爆炸,都将人类的生产力推向了更高的高峰,可以看见,每一次大爆炸,几乎都让大量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成为了白领,成为了技术人员,成为了经理,从过往百年的经验来看,每一次技术大爆炸,最后导致的就是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开始向着脑力劳动者转变。
而这样的爆炸依旧在继续,现代人类如今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顶峰,接下来的突破则有许多的方向,比如说基因方面的突破,只要人类能够成功改造生命,那么人类就能从死亡这个人类巨大的课题中挣脱出来,进入最起码能说是漫长的生命中去。
还有人工智慧上面的突破,这也是如今花费最大力气的地方,也是对于如今的人类最为有用的地方,如今的工业,已然不是依靠人力堆积起来的粗糙工业了,许多的工厂之中,你甚至只能看到机器在不停运转,但却见不到一个人在工厂里面工作,这便是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巨大飞跃。
在原始社会,我们用双手创造财富,到后来进入工业时代,我们开始建立工厂,将人类送入其中然后通过机床,快速生产我们所需要的产品,而到了工业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生产力都将得到极大的突破,甚至一个人就能比得上原始社会一个国家上千万人的力量,这便是人工智慧带给人们的改变。
当然,如今的人类社会也在担忧,害怕人类的工作会被机器抢走自己则变成无业游民,丧失工作,整个社会也会因此出现无数的社会问题,这当然是一个问题,人们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是把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然后进入工厂工作,农民并不会丢掉自己手上的工作,他们只是从地里种地变成了在城市中从事密集型劳动产业而已。
但人工智慧的时代,这些工人被淘汰下来之后,就真的会没有工作可做的,这将会是人类社会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也是躲不开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因为当人工机器人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出现的时候,就再也不会停下他的脚步了,并且人工智能代替工人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是一定是必然的。
因为人工智能实在是太好用了,他一天二十四可以不间断的工作,并且只要程序不出错,他就不会出错,这就代表他的报废率非常的低,甚至可以保证在百分之零,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要知道现代的许多工厂,报废率都要达到百分之二左右,别看这个数字小,那些大厂每年生产的汽车零件多达上千万亿个,百分之二是多少,那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而这些也当然要算在成本里,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更为关键的是,机器人还不需要给他们开工资,且无论节假日都可以不停的工作,这比起人类来简直是太合算了,有了这样的机器人,谁又会去用什么人类呢,既贵又生产效率低下,在如今待遇的诱惑下,自然会有人开始投入其中,大规模的发展机器人市场。
而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日本,这当然也是因为日本老龄化严重,导致日本的许多工厂只能从其他国家招聘廉价工人来生产自己的工业产品,但这终究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开发机器人来使用,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了,对于日本来说,也是最为合适的,所以如今的日本,许多工厂都变成了无人工厂,但日本的工业能力,却非常的高,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机器人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件好事,可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比如说印度,比如说中国,这两个国家有着大量的人口需要工业系统去消化,但是随着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使用机器人来制造产品,人的价值被极度贬低下去,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人能做的,要么就是被淘汰,毕竟人是不可能干的过机器人的,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工作上,人类只有一双手,且人类终究需要睡觉,需要吃饭,而机器人则可以一刻不停的精准的工作,这是人类怎么也不可能比得上的,所以如果想要保住工作,那么就等于慢性死亡,中国的工业也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无疑是一条死路,而剩下的唯一条路,就只有跟随发达国家一起进行机器人制造的研发了,这样做虽然会让许多工人下岗,但却能保护本国的工业力量,相比起本国工业力量被发达国家完全超越,这已然是唯一选择的一条路了,毕竟当今的中国,还没有强大到一声令下,便可以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禁止机器人的程度,而机器人,也是人类如今社会中的大势所趋,能做的,也只有跟随而已。
至于下岗的工人,放在如今这个环境下,倒也还比较好控制,毕竟如今的生产力还远远没有达到劳动力过剩的状态,再加上第三产业依旧可以吸收大量的人口,所以社会还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等到机器人连许多文职工作都可以取代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的变革将会真正的到来,比如说服务业,就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工作,而不需要人类来担任服务的工作了。
等到那个时候,或许全世界只有百分之三的人在工作,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则是根本不用工作的‘闲杂人等’,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的思想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国家的性质也将完全改变,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人类社会最为根本的道理‘不劳动者不得食’将会彻底被颠覆,因为在那个时候,工作的人是极少数,不工作的人是极大数,他们将是社会的主体。
而因为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人类社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