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两三年的时间,新陆人口超过三百万之后,再行改制,就不是现在能够相比得了,到那时制度已成,陛下即便在想改制,也困难重重了。”
徐清淡然的说道,作为宰辅,十五年的扎根,让他的势力遍布整个大宋朝廷,发动言官、谏官、科道、翰林、国子监来给自己拖延时间,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自从宋朝以科举取士以来,对于皇权向来是警惕警惕再警惕的,深怕出以昏庸无能之君,而致使朝纲败坏,在加上宋朝厚待士人,所以这些文人都很有风骨,敢于直言上鉴,既然如此,自己当然要发挥这些人的作用,来给自己未来的计划拖延时间。
“可如果我们真这么做,陛下也有批允之权,若是我等政事堂的折子,陛下留中不批,恐怕招致天下沸然,举国大乱啊?”张士诚忧心忡忡的说道,他们政事堂拥有行政权力,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君主制国家,所以即便政事堂的宰相们作出了决定,最后还是要送到皇帝那里,让他签个字,然后盖章的,这就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虽然没有权利,但是任何国家命令,还是需要女王来签字的,当然,英国的女王是不被允许拒绝签字的,只要内阁商议决定,那么女王只有签字的权利,没有其他的权利,是不能拒绝的。
但奈何如今的宋朝并不是真正的君主立宪,不然也不会有眼前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此时正处于君权向臣权过度的阶段,比较像当年英国人在进行革命的那一段时期,最终在十七世纪确定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这中间经过了无数时间的奋斗,而一直都二战以后,丘吉尔作为最后一名贵族首相退出英国历史,英国才真正进入到一个民主国家的状态之中,这中间花费的时间,大概要六七百年左右的时间。
为何?无他,君主制深入人心罢了,除非像法国那样进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将整个国家搅得一团糟,一个世纪的时间,法国人自己杀自己就死了两三百万的人口,被外族侵略有或者是侵略外族又是死了两三百万的人口,这样大规模的死亡,最终造就了共和国,而即便是如此,法国也足足拥有上百年的时间,才让法兰西变成了真正的共和国其间三次王室复辟,这样的折腾,对于宋朝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他们只能慢慢的进行改革,像英国那样,一点点的将这个君主集权的国家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以此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而不陷入天下全凭天子一人决断,遇圣明之君则昌,遇昏庸之君则丧的地步,但这又谈何容易呢。
英国从国王的封建君主制变成君主立宪政体,这中间就算是最苛刻的计算方法,也是花了大概四百余年左右,而英国还只是一个松散的封建政体而已,除此之外,他的国王集权制度,才不过短短两三百年左右而已,而宋朝不一样,承袭前朝,如今君主集权已然是长达千年的时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国人早就习惯了有皇帝的日子,这也是为什么像中国这种国家很难进行革命的原因。
想当年,中国鸦片战争之后,到推翻满清皇室,总共花费了七十余年的时间,而日本从黑船事件到大政奉还,却仅仅只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足足少了一倍左右,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君主集权制对中国人的影响太深了,导致中国人很难想象没有皇帝的日子,而日本就很聪明,他们没有建立共和国而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当时的中国也想仿效,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失败了,这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因为制度而产生的差别。
而宋朝的君主制度已经根深蒂固了,若想在不动摇国本的情况下进行温和的改革,时间必然是极为长久的,没办法,若是走激进的路子,有可能很快就能结束,可再快,也起码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毕竟要把人们心底里那些皇权思想给铲除是非常困难的,但徐清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他再怎么能活也活不到一百五十岁,既然如此,等他死后,这天下是必定要大乱的,就像当年的法兰西一样,路易十六上断头台并没有给法兰西带来繁荣富强,而是带来了持续一百年的战乱,这不是徐清想要的。
在他的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进行改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面对张士诚的这个问题,徐清确实有些不太好解决,宋朝毕竟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皇帝虽然没有对行政的参政权,但是那个字他是必须签了才能通行全国的,而若是他不签,那么全国所有的政令就都要搁置,到时候,整个天下指不定就要大乱了。
“陛下,如果真敢做此世,值不得我等也要行霍光之事了。”徐清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国朝之事一日不可废,尤其是如今的大宋,每天要有多少事情需要去处理,若是因为没有一个签名便要全国行政中断,那到时候伤害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天下的利益,权利斗争归权利斗争,若是牵扯到天下百姓,国家未来之望,徐清是断然不会让此事发生的,所以说出这句话,他的语气是满是决绝。
在座之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一听到徐清要效仿霍光,不由吸了一口凉气,当年刘贺登记之后,悖逆天下行事,最终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霍光废为庶民,然后从民间巡回了废太子刘据的儿子刘病已作为汉朝第十位皇帝,而这位汉废帝在位时间27天,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霍光废汉帝事件。
如今徐清说要做霍光之事,这难道是要废了当今圣上,众人看向徐清的眼神都变了,如今这世道,皇帝在众人心中还是十分尊重的,他们这些士大夫虽然与皇帝政权,但逼宫让皇帝退位这样的事情,还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种事,一个不小心就是砍头的大事,再说当今皇帝虽然有些贪恋权势,但并无什么僭越的地方,为人处世上也是难得的谦谦君子,无论如何把这样一位皇帝给罢黜,他们这些臣子也很难接受,一时之间愣在哪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已经五十岁的人了,从小读的就是圣贤书,哪里会像徐清一样敢说出这样的话来,如此一来,整个房间里顿时留下一片的安静,谁都没话说了。
直到过了一会儿,欧阳修才开口说道:“岂弟,废帝,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古往今来行此事者,一曰禅让,二曰败坏,当今圣上春秋正盛,亦从未做过不似人君之事,罢黜其皇帝,恐怕难以服众吧。”
在古代,想要罢免一位皇帝,通常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呢,就是自己要当皇帝了,让皇帝给自己让位子的,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汉献帝和曹丕,为了魏国的江山,最后汉献帝退位,把皇帝这个宝座让给了曹丕,从而改变了天下朝代,这是一件。
而第二件便是皇帝干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从而罢黜,比如说不孝、荒淫、败坏朝堂,但其实这些事也不能算是大事,毕竟作为皇帝,天下都是他的,他想怎样还不是怎样,当年霍光之所以能行此事,还是因为他权势无二,而刘贺只不过是一介庸才废物而已,赵昕可不是废物,相比起他的几位先祖来说也不能算差,且对待百姓也好,还是对待大臣也好,赵昕也从来没有目光一切的状态,这样的皇帝,想要罢免他,恐怕也不太容易。
而还有一点,欧阳修则没说,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看着赵昕从皇子到太子,再到现在的皇帝,一步步走过来的,而赵昕平日里对他们也大多都非常温和宽厚,有什么不懂的也来问他们,明面上虽然是君臣,但私下其实颇有点师生的感觉,在这种状况下,徐清提议要去罢免皇帝,众人心里都颇有一种可怜的感觉。
这也是人之常情,试想一个好学生,天天还尊敬老师,只要是个正常人就都会喜欢,然后徐清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要把一个好学生给开除了,这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虽然大家是站在同一战线,而他们的敌人正在剥夺他们的权力,说道根处终究还是敌人,是对手,但这毕竟还是有过师生情分的,一时之间大家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不过在座的都是官场几十年摸爬滚打出来的,自然知道什么东西更加重要,而什么东西则不那么重要,像他们这样的身份,自己怎么想已经没有人会去考虑了,因为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那么一大群人在支持着他们,而这些支持者们,是需要回报的,如今因为夺权之事,天下已然分割,若是自己战败,那么未来的朝廷必然被皇帝完全掌控,到那个时候,他们这些站在台面上的人物要完蛋,底下的人也得跟着完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他们的那点怜悯之心只存在了一会会儿,就被理性所掌控,立刻被排斥在了做决定的考量之上,只是对于如果罢黜皇帝,要用什么理由这一点开始进行思考,要想罢黜皇帝,总归是需要理由的,而像赵昕这样的皇帝,显然不能用荒淫无度或者说不理朝政之类的理由来废帝,而要想一个其他的更好的理由出来。
看看,这就是大宋朝的政治家们,若是用政治家的眼光来看,那一个个都是朝廷的栋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不会被感性所干扰,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最好的判断,可以说是国之柱石级别的了。
但若是用寻常人的眼光来看,无疑一个个都是冷血怪兽,相处十余载,最后心里想到罢黜人家时的难过,却只有那么几秒钟,鳄鱼的眼泪恐怕就是如此了吧。
(本章完)
………………………………
540。另辟蹊径
“真是岂有此理,朕乃天子,掌管天下三军,如今燕云之地,十万之众朕也调动不了了,这天下还是赵家的天下嘛!”赵昕坐在书房之中,大声吼道,一旁的太监宫女纷纷下跪,有些人甚至抖成了米筛一般,外面的大臣面对皇帝的愤怒或许还能淡定处之,但他们可是皇帝家奴,生死全部由皇帝来决定,现在皇帝如此愤怒,要是他们在这个时候上去,无疑是找死了。
轩看着跪倒在地的一大片人,不由也跪在了地上,只不过他的脸上却是半点没有紧张的神色,赵昕砸了几件器物之物,终于开始慢慢冷静下来,站在桌案旁,双手撑着桌案,整个人都像是一只煮熟了的虾子一般泛红,显然是气到头了。
徐安见赵昕慢慢冷静下来,挥了挥手,让那些太监宫女们出去,那些太监宫女们得到了命令,立刻全部离开了书房,这个时候待在书房,简直就是离踏进棺材还有一步,谁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触霉头,见赵昕也没有反对,一瞬间,所有人便轻移脚步走了出去,最后一人贴心的把门关上,见殿内无人,徐安走到赵昕的身边,用手扶住赵昕,轻声说道:“陛下,保重龙体啊。”
“我没事,只是老师他,竟然已经权重至此了么?”赵昕有些黯然的摇了摇头,原本他还以为自己掌握这军队,尽管京城周围的禁军已成宰相走狗,但边境军队料想还是会服从皇命的,可奈何军队虽然听命,但朝廷一重重的阻碍早已经设下,这支部队要想抵达首都周围,恐怕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行,而这半年的时间,就足以让所有事情都有了决断了。
想到徐清仅仅一道命令,沿路各府县便熙然听命,赵昕整个人都像是失去力气的病人一般倒在了椅子上,他知道徐清有着强大的力量,但也仅仅以为是在朝廷而已,认为地方还跟几年前一样,是属于保守派的,而自己则可以利用新旧两党的矛盾,相互挑拨,进而坐收渔翁之利,却没想到,徐清早已经想到了这一切,并作出了安排,眼下自己的举动,或许在徐清的眼中,简直犹如跳梁小丑一般吧。
不过这番话赵昕倒是说错了,其实他猜的没错,如今徐清经过这十几年的经营,早已经将朝廷中枢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除了几个无关紧要的职务由他人担任以外,其余显职,要职则全部在徐清的手中,可是在地方上,占据主要地位的还是保守派,尤其在内陆地区,因为消息闭塞,发展缓慢,所以大多数地方还是信奉传统的保守教育,在这些地方,大多数的官员也沿用比较保守的官员,在这一点上,其实赵昕没有算错。
但在关键节点上,徐清却早已经把官员换成了自己的人,而从燕云通往汴京的这条路上,便是国家的显要之所,若是金国想要入侵大宋,必然要从此过,所以当初徐清在这条路上安排了许多自己的人,然后希望他们重点打造铁路和开拓道路,让军队可以在这三百公里之地畅行无阻,却没想到当初的随意举动,却在现在让他可以轻松的应对赵昕的招数,还顺手打击了赵昕的自信心,这倒是徐清没有想到的。
“陛下不必介怀,宰相手段通天,军队被其阻拦,我们当初商讨之时,便已经有所猜测,如今也只不过是按计行事罢了,如今所需做的事,便是接下来的安排,陛下,还请振作。”徐安安慰道,作为此次行动的主要负责人,徐安也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反应竟然如此迅速,在他想来,或许父亲会写奏表让皇帝放弃这次进军,又或者是写信给领军之人让人不要轻举妄动,却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直接用如此雷霆手段来阻挡军队的行动,这实在是让徐安感到震撼。
军权归于陛下,这是当初徐清跟皇室的约定,而如今徐清却公然违反了约定,徐安的心中不由有了一个猜测,而这个猜测让他心中一荡,难不成自己的父亲,要行废立之事吗?徐安心中默默的说道。
此所谓父子也,徐清心中所想,竟然被徐安猜到了,若是徐清知道,或许还得学着古人说一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三子也了,但猜到这个结果,徐安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不敢相信,他废立帝王,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都有些骇人听闻,所以想了想,他还是没有把这话说出来,一旁坐在椅子上的赵昕则说道:
“泰载说得对,那现如今,我们该怎么办?让张将军强行抵京,还是就此事了?”赵昕有气无力的说道,徐安在一旁摇摇头说道:“陛下,此时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宰相此次既敢如此僭越,必然已是做好了万全准备,若是陛下强令军队抵京,恐怕宰相还会有雷霆手段等着陛下,到时候,恐怕。。”
徐安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只见他靠在赵昕的耳旁,说道:“恐怕陛下的皇位将要易主了。”
“什么?”赵昕双眼之中满是骇然,这句话实在是让他毛骨悚然,尽管把结局想得再坏,他也最多只是觉得自己以后的权利会进一步缩小而已,从皇帝的位置上离开,这是他万万没有想过的,所以他立刻说道:“这怎么可能,朕,虽称不上有德之君,但继位以来,自诩从来不曾犯错,国家治理太平,宰相,宰相他怎敢,作此大逆不道之事!”
说到最后,赵昕已然是哆哆嗦嗦了,退位这两个字,实在是让人害怕,当年唐太宗为了夺取皇位,宣武门杀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然后将人头呈给自己的父亲逼其退位,霍光废除刘贺之后,让其前往燕地最后老死他乡,汉献帝在曹操治下备受屈辱,想到这些人,赵昕心中不由一阵惶恐,他终究也只是一个孩子而已,面对退位,他还是十分恐惧的。“
“若宰相不敢,此次陛下调兵,宰相断然不会直接下中旨令地方官员截停部队,宰相不得干预军队,这是当年宰相与皇家的约定,也是双方之间默认的规矩,而现在宰相既然如此做了,便代表,宰相已然不打算再遵守这一条规定了,既然如此,废立帝王,恐怕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了,若是陛下强令边地之军入京,恐怕禁军三十万将闻风而动,皇宫重地,恐成杀戮场。”
听到杀戮场这几个字,赵昕浑身一冷,徐安的这番话确实有些道理,一时之间赵昕有些方寸大乱,一旁的徐安也不说话,给时间让赵昕冷静一下,赵昕并非不通政治之人,此时之所以会如此想当然,也只是因为太过于紧张而已,等冷静下来之后,他就会知道,自己说的并没有错了,自己的父亲,平日里看起来确实是温良恭俭让,但只要涉及到国家根本,那么徐清的手段是绝对不会轻忽的。
就像十年前的那场遍及全殖民地的大骚乱一下,这样一场巨大的骚乱,当时全国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一共有三种想法,第一种就是军队撤出殖民地,以后对这些化外之民干脆就不要管了,让他们自己过自己的吧,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数都是保守派,认为天朝之大无所不有,又何必假手于他人呢。
而另一种想法则是主战派,认为应该立刻与这些国家的叛乱分子开战,将他们一一弹压才行,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和谈派,也就是跟这些当地土著进行谈判,从而获取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从而让双方都能接受,这是当时朝堂之上最为主流的三种意见,其中撤退派占据绝对优势,毕竟那个时候的宋朝,对于殖民一事,大多数人都是不支持的,认为这违背了孔子的讲义,儒家的仁义。
中国古代讲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意思是如果番邦不服,那么我们修行自身的文德,让自身更加圆满,这样一来,外夷就会归化,天下就会太平,而在这种思想的引领对于殖民这种粗暴的手段,士大夫们自然是无法接受的,所以这一派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而剩下的便是和谈派,这一派是大多数都是新党,认为殖民地应该继续建设下去,但是面对数百万的叛军,他们还是需要跟他们进行和谈才是,许以他们好处,让双方可以和平共处,最后双方获益,而至于主战派则是极少一部分人,其中大多数是新党之中的激进派和武将,以及部分当时已经开始崛起的商人家庭所出的官员,人数极少,话语权自然也就很低了。
而面对这三种选择,当时的朝廷主要围绕和谈派与撤退派进行辩论,其盛况可谓空前,每日朝堂之上简直是菜市场一般,而徐清最后却果断的决定了采用主战边谈的方式来对付这些殖民地,其决断之果断,仅仅用三天的时间,便让朝堂为之一肃,凡是反对的官员立刻贬黜,若是遇到驳斥自己观点的,则是干脆贬为平民,手段狠辣简直堪比介甫公了,也就是王安石,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得出,只要涉及到国家大政,天下方阵,徐清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而如今调动军队这一招,无疑是在动摇国家根基,这是徐清所绝对不能容忍的,从这一点看来,换一个人当皇帝,似乎也不是什么破天荒的事情了,反正赵昕的老爹也是退位的,他再退位又如何呢,老百姓只要有皇帝就行了,至于是谁,重要么?
赵昕想了半柱香左右的时间,语带晦涩的说道:“泰载,军国大事既以从老师口出,我等事败该当如何?”他这番话已然是变相承认自己输了,想想也是可怜,明明不过二十余岁的年纪,却要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此时已然有一些自暴自弃的感觉了,徐安听后说道:
“陛下,我等现在还没有输,请陛下万勿放弃啊。”
“泰载,军权、政权、司法、名望,如今皆在老师的手中,若是再打下去,我等已然没有胜算了。”赵昕摇了摇头,苦涩的说道,他原本所持有的便是天下军权,这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可如今军权不行,王道不兴,他又能做什么呢?
“陛下,宰相虽然可以把持权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输了,宋朝养士百五十年,天下人皆拜赵家冠冕,帝王威严,早已经根植人心,兼宰相所行之基础教育,皇家之重,在百姓心中,早已凌驾于泰山之上,这才是我等可以依仗的靠山啊。”徐安思索一阵之后,推心置腹的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见徐安胸有成竹,赵昕也不由燃起了希望,他看着徐安说道:“泰载,计将安出?”
“陛下负天下名望,在百姓心中,陛下便是天子,是这世间最为尊贵之人,而如今之世道,新法已起,但旧法未废,信奉陛下者,天下十分八九也,这便是人心,而人心所向者,便是无敌之人,陛下挟天下名望,又何必惧怕宰相呢。”
“可宰相也是身负天下名望,若要对付他,光靠名望恐怕不能成行。”赵昕为难的说道,托徐清基础教育的福,现在只要是识字的人,都尊重宋朝皇室,认为无皇室则不成国也,所以皇室在民间的威望是很高的,若是赵昕真的想凭借威望来压倒一个人,虽然不简单,但也不会太难,但若这个人是徐清,这可就难办了,毕竟如今天下,若说声望第一,徐清排第二,便无人敢排第一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听到徐安的建言之后,赵昕才会有些怀疑,靠名望击倒拥有天下第一名望之人,这实在是太难了。
徐安轻轻一笑,说道:“陛下,我等所需击败之人,并非宰相,而是其党羽尔。”
听到这番话,赵昕不由眼睛一亮,他赶紧说道:“泰载,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本章完)
………………………………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