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人也不能单单仅仅是文人,文武双全,这才是人们心目中向往的模样。
再加上如今宋朝的百姓家中,并不缺钱,拿出一部分来,让自己的孩子得以接受更好的课外教育,学习一门其他的技艺,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许多家长也愿意出这份钱,这就导致宋朝的体育基础要比现代好得多。
其实看看前世就知道了,中国足球每年都让人失望,但喜欢看足球的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多,这就足够证明了中国人对于体育赛事的热爱,尤其是那些惊险刺激的,所以足球也好,篮球也好,橄榄球、棒球也好,都立即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以及支持者,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刺激了各大城市的服务业,夜宵、外卖、酒店、三陪等产业都开始迅猛发展,许多城市纷纷开始变成了不夜城,这在以前可是只有大城市才能做到的,且也只有中心城区才能如此。
而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城市如今几乎全部都是不夜城,通宵在酒吧中狂欢的年轻人比比皆是,街上到处都是开到凌晨三四点的夜摊,这些都代表了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级的富裕,其中,体育的贡献并不小,起码对于酒水饮料的贡献确实不小,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赛事也随着人们的狂热,而传播了出去,如今整个宋朝的土地上,到处都可以见到踢球的,打篮球的,玩棒球的,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甚至许多他国的国民也对这些运动感兴趣开始慢慢学习起来。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实力的象征了,就像如今的体育赛事,几乎全部都是西方制定的规则,而在这些领域,他们就握有主动权和制定规则的权利,而拥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利,那么怎么有利自然就怎么制定了,而这就是主动权,如今宋朝能够利用自己本国的影响力,将这些体育赛事推广出去,也是宋朝文化统治的一部分,就像后来的印度虽然脱离了英联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他们国家依旧讲英语,国球则是英国人留下来的板球,这就是文化上的烙印,你很难去真实的改变。
而这对于一个宗主国来说,好处是巨大的,首先便是能够在这些国家培养出一批热爱宋朝文化的人,他们将对宋朝的统治起到极好的稳定作用,毕竟统治总不能单单依靠宋朝自己人,在当地的局部环境下,宋朝的装备即便再精良,在人数上也是处于绝对的弱势,在这种时候,自然就需要一批支持自己的人来进行协调了。
而文化控制,要比武力控制,往往更加厉害,毕竟武力控制职能控制人的行动,而文化控制则是控制人的大脑,武力控制,只要宗主国武力不济,立刻就会让殖民地产生脱离的想法,比如前苏联就是如此,而文化控制,即便国力衰退了,依旧会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比如英国,二战之后的英国已然没有了日不落帝国的气势,但依旧在全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即便到今天也是世界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这就是文化实力的象征。
同时文化实力也能产生巨大的财富,就拿现在的体育来说,虽然才短短三年的时间,但整个产业链所形成的财富,一年已经达到了三千万贯左右,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持续飙升,至于具体能到多少,谁也说不清楚,这还仅仅只是体育而已,若是未来开发出了音乐、娱乐、电影、电视、综艺等渠道,宋朝将能赚取到更多的钱。
这并不是不现实的问题,只要有了电,电影和电视立刻就能应运而生,而如今宋朝的科学院对于电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的成果,毕竟宋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所拥有的科研经费要远远超出欧洲各国的经费,在吸取全世界的财富供养科学院的同时,科学院也爆发出了巨大的创新能力,许多新的理论诞生,许多新的科技被运用与实际,这都是科学的功劳。
而电力,如今也已经在实验室中被稳定住了,虽然仅仅只是直流电,但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徐清打算在汴京城率先选一个区,把他打造成世界上第一个用电的城区,以此来给科学家们提供实验的场地,这将是人类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的开端,历史上欧洲用了八十年的时间,而如今宋朝则只用有十八年的时间,不得不说,除了宋朝中央集权制有着巨大的功劳之外。
徐清的高瞻远瞩,也是不可能不说的,虽然他本人并不懂电磁效应,但基本的发电原理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将这些知识适当的告诉给科学家们,就能让他们少走许多的弯路,科学发展能够这么快也是情有可原的,当然,徐清的作用只不过是次要的,毕竟他只知道公式和大致的做法,至于其中的原理和解释方法,则是一窍不通的,而这些都需要现在的科学家们去一步步解密,这就多亏了宋朝的大学教育,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科学家进入到科研队伍,以及资本家们对于科学的重视,从而让如今宋朝的科研水平,非常的高,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把时间缩短到十八年,不然单单依靠徐清,估计便是把模型造出来都够呛的了,更别说能够先制造出一台小型的发电机了。
而对电的利用,势必将会使人类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毕竟电力时代,距离后面的信息时代,只不过短短六十几年的时间而已,时间是非常快的,且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都是以爆炸式前进的,科技之间停止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说不定要是徐清能够活得久一点,死之前能够看到一台老电脑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也说不定。
毕竟2007年之前,所有人也不会想到,智能机代替老式手机的时代会那么快的到来,如今这个时代又怎么能够想得到那么远的事情呢,不过这些都不是如今的徐清需要考虑的,电力的修建和搭设,这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自然也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运转一个城区,接近五十万人的电力,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徐清是打算一点点慢慢来的,整个计划也将持续五年的时间左右,来给科研团队以调整,这都不是简简单单说几句话就能做到的。
所以对于电力的使用他很期待,但还算不上迫不及待,而除了电力上的突破之外,对于交通工具的使用,尤其是地铁的使用,宋朝也慢慢开始普及开来,原本在宋朝,拥有地铁的城市只有两座,就是汴京城和昆山府,除此之外,其他城市是没有修建地铁的条件的,毕竟修建地铁需要十分专业的团队,而这些团队都在服务于昆山和汴京,而如今汴京和昆山的地铁线路虽然还没有修建完毕,但通过四年时间的学习,已然培养出了大批可以独立运行一条铁路修建的工程师,这些人,自然就可以接过他们师傅的工作,开始在其他城市修建铁路了。
23
………………………………
614
如今宋朝有地铁的城市大概有七座左右,这些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了四百万,在这个钢筋水泥,城市建设还没有现代那么发达的时代,四百万的城市,绝对称得上是一眼望不到头了,要知道,工业时代的伦敦,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也不过才两百万而已,不像现在的伦敦区,总计人口就在五百万以上,若是算上整个大都会,人口应该已经突破一千五百万了,城市受科技的影响,如今的科技相当于工业革命的中期,自然建筑水平也差不多,四百万的城市绝对称得上是庞大了,修建地铁是必须的事情。
而除了这七座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城市之外,还有许多城市也想要修建地铁,其中甚至还有一些人口不到一百万的小城市,俨然,地铁在许多官员,甚至平民的眼中,已然不是简简单单的交通工具了,而是一座城市是否发达的象征了,如果有地铁,便代表这座城市拥有着相当强大的竞争力,而如果没有地铁,则会让人低看一等。
这当然也跟地域歧视有关,有地铁的地方往往会嘲笑那些没有地铁的地方便是乡下,久而久之,拥有地铁便成为了许多小城市的执念,就跟现代一样,明明许多城市不需要修建地铁,可地铁却是修建个不停,最后只能逼迫国家颁布禁令,规定多少人口以上才准修建地铁,不然中国的地铁就会像高铁一样,铺的到处都是了。
而其中大半都是无用的,地铁的兴建不像公交车站台,只需要微薄的成本便能够随意修建,然后设计路线,地铁的修建可是比铁路还要贵得多的,毕竟铁路只是在路上开,而地铁则是要在地底钻洞的,这其中的风险比起铁路来说,要难得多,尤其是如今的技术,自然不可能有盾构机之类的东西,所以地铁的修建,往往需要把路面先挖开来,然后再慢慢修建,修完之后,再把上面给盖起来,新中国在北京的第一条铁路,还是那么修的,那可是二十世纪了,而如今宋朝修建铁路也不例外,这种方式修建地铁,可以想象成本到底有多大。
而很多地方的人口是根本支持不了地铁的运力的,等于说修建地铁之后,每年都会不停的亏钱,这对于一个政府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修建地铁并不需要赚钱,但如果修一条亏一条,财政每年的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而地铁也彻底沦为了炫耀的工具,这样做只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毕竟修建地铁的钱是老百姓的赋税,未来补贴的钱,也是老百姓的赋税,把钱用在补贴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上面,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徐清也只能像未来的中国一样,下达禁令。
当然,考虑到宋朝的城市面积,往往要比现代同等规模的城市面积所具备的人口要少得多,所以在人口规定上,徐清也是尽量放宽了不少,规定凡是人口超过两百万以上的,便可以向朝廷申请修建地铁,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则可以和周边超过三百万人口的城市修建合纵地铁,如果周围没有大城市,则不允许修建地铁,至于人口少于一百万的,则不允许修建地铁,通过这种规定,来防止一些小城市为了面子而去修建铁路。
至于和周边大城市修建合纵地铁,则是为了拉动地方经济,一个大城市往往意味着大量的机会,而周边的城市,谁跟它离得近,就会受益越大,就像上海和江苏以及浙江的关系是一样的,改革开放的时候,谁离上海和香港近,谁的受益就大,就是因为这些大城市有外溢效应,可以将大量的资源投入进周围的城市之中,带动周围的富裕,所以让这些中型城市和大型城市进行一定程度的联接,就能更好的发展这些中型城市,从而带动区域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城市,则可以无条件修建地铁,那就是各地方道的首府城市,无论人口多少,都拥有修建地铁的权利,这主要是为了维护个首府的威严,不然浙江道的中型城市都修建地铁了,而陕西道的首府却连一条铁路都没有,那不是丢人丢死了。
这可不仅仅是没有地铁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事关整个陕西道数百万人口的面子问题了,所以为了保持各地的平衡,这些地铁是一定要建的,称得上是面子工程了,如果当地衙门给不出钱,朝廷甚至要贴钱去修建,没办法,总不能让经济发展和硬件上出现太大的差距,这会让整个国家开始从文化上产生分裂。
国家的分裂往往并不取决于战争,这只是一个国家分裂的手段之一罢了,想要分裂一个国家,有很多种手段,其中一种,便是不同的习惯,当华东地区的小孩已经习惯乘坐轻轨上学的时候,而西部山区的孩子却依旧走在蜿蜒的小路上,每天步行两三个小时到学校,这两种人,虽然是一个国家的人,但他们在思维上,在习惯上,是绝对不一样的,而这样的人,往往也很难有什么共同语言。
前者或者嘴巴里满是明星绯闻,后者则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这已然是分裂的了,而这还仅仅是城市和山区的分裂,虽然存在,但毕竟涉及的人口并不多,但若是延伸至整个西部,那可是上千万人的对立了,所以为了敉平这对立,徐清也必须给这些首府城市修建起大量的基础建设来。
若是放到现代,就是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中部腾笼换鸟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等,从而达到共同发展,整体富裕的目标,徐清当然也懂这个道理,当一个国家出现地区之间巨大的不平等时,那么这个国家是一个不健康的国家,随时有可能就会分崩离析,就像前苏联一样。
所以新中国无论是成立之后还是改革开放之后,对于省城的开发,往往都放在一个省的第一位,有的地方偏远地区,甚至会集中全省的力量去打造一座大城市来跟华东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媲美,这样的集中精力甚至遭到了非议,认为这是集全省之力而肥一城,其他城市则都被掏空了。
但这其实也是无奈的事情,执政者也是很无奈的,如果不集中精力发展一座城市,那么整个省就连一个像样的城市都挑不出来,到时候这些地方的人只能去发达地区打工,然后被发达地区的人瞧不起,最后就会形成一个歧视的链条,这无疑是不利的,而通过这种大规模造城的运动,起码让这些偏远地区,拥有了一座可以自豪的城市,这对于一个省的凝聚力来说,是有着很大作用的,这远远不是经济两个字就可以解释的清楚的,所以徐清虽然知道在这些地方修建地铁、铁路、高速公路,是一定会亏的,但他依旧还是要修,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就是要为了综合发展,没有办法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徐清有着充分的认识,所以对于新大陆如今那套民主体制,他才没有接受,因为像这样不计成本的建设基础设施,在那样的民主体系下是无法完成的,毕竟资本家首先不会投资,而国家则是会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发达地区,因为在那里,投资一块钱最后产生的利润有可能是二十块钱,而在这些地方投资,十块钱下去,能有一块钱的产出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两者之间,逐利者自然会追求更高的利润了。
最后导致贫富差距极大,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国家就是印度,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这些印度国内的发达板块,往往每年能够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而对于那些穷困的地区,国家的支持是无限接近于零的,这就导致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在孟买,你可以在中心城区看到干净的街道,宽阔的马路,而在其他贫困的地区,则只能看见满地的牛马,穷困无神的人民,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可以道理计。
这就是民主制的弊端,在这方面,宋朝所执行的集权制,无疑有着更高的效率,在首府修建地铁,带动当地的经济,建立起大型的城市,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徐清要做的事情,所以如今宋朝修成地铁的城市虽然只有七座,而立项的城市则还有十五座左右,其中有六座都是中部和西部的首府,还有九座,则是正规的审批通过,需要修建地铁的城市。
除此之外,想要修建地铁的城市在这之后还有二十多座满足条件的,正在等待审批,如今三年的时间过去,汽车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已然不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儿,而是慢慢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甚至已经成了富裕人家的标配了,根据如今宋朝最大的汽车公司,虹光集团的统计,该集团每年卖出的车辆,在宋朝本土范围内已经达到了三万辆左右,而整个宋朝一年的汽车销量则是在十万辆左右。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或许不算什么,大众一年卖出去的车子数量就已经突破了百万,而整个中国一年的汽车销量便已经突破了两千四百万辆车,是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但在这个时代,汽车还是非常奢侈的,一辆车的价格,往往对于那些富裕家庭来说,也是十分高昂的,这种状况颇有点类似前世的大哥大,问世的时候,如今笨重的机器,在八九十年代,竟然要上万块钱,要知道当时上万块钱是什么概念,那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如今的汽车也是如此,一辆汽车的价格,有可能是一个工人家庭,三到五年不停工作且不吃不喝,才能够买得起的高档物品。
而现在一年的销量便已经达到了十万辆以上,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而且如今这个数字还在继续攀升,根据工部的统计,未来五年之内,国内汽车的销量将会突破五十万辆每年也说不定,而根据徐清对于时事的了解,他知道,这个数字实在是非常的保守。
如今汽车销量看上去非常的大,但在徐清眼里着实是很小儿科的,而能够买得起车的人也远远不止眼下这一些,之所以不满,只不过是因为如今全国大多数的道路还不适合汽车的使用罢了,如今除了大城市的主干道铺设了一些水泥路之外,全国大多数的道路还是石板路,这种道路汽车虽然也能开,但无疑非常的不舒适,且对于车轮的磨损也非常严重,这是如今汽车销量上不来的主要原因。
而随着如今宋朝大量水泥路、柏油路的修建,未来适合汽车的道路势必将越来越多,而汽车也将不再像现在这样,仅仅只是城市内的代步工具,而是会慢慢演变成一种成熟的交通工具,到那时,城市的拥堵情况将会更加的严重,这也同样需要地铁来分流,甚至即便是在汽车还不多见的现在,汴京城中的汽车数量也已经突破了七万辆,听上去不多,但当他们出现在大马路上的时候,数量还是十分壮观的,更为关键的是,宋朝除了这些汽车之外,可还有上百万的马车,这些马车和汽车拥挤在这样一座七百万人口的城市之中,可以想见城市的拥堵,到底到了何等的地步。
所以地铁的修建也是势在必行,尤其是这些超大城市,地铁可以说是如今许多上班族乘坐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即便汴京城如今已然拥有了五条地铁线,但这还远远不够,汴京城的地下世界正在持续的扩张,规模也是越来越庞大,预计未来十年内,地铁线路将会从五条逐渐扩展到十五条,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将会极大的挑战汴京城的施工力量,不过徐清相信,这支团队能够完成,毕竟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地铁,这些经验,将让他们的工程能力突飞猛进,汴京城的困难,显然不会难倒他们的。
(本章完)
………………………………
615
而大量的地铁修建,也将带给城市新的活力,如今的城市,相比起现代的城市之外,除了天上还没有飞机之外,其他大多数的工具都已经具备了,游轮,铁路,地铁,汽车,已然全部具备,虽然他们的速度还无法与现代的机器相提并论,但如今宋朝的城市,确实越来越现代化,要不是徐清下死命令保护各种各样的古代建筑,估计整个城市早已经面目全非了。
而除了交通工具的改变之外,还有更加重要的改变,那就是在科学前沿上的突破,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但凭借着宋朝雄厚的科研能力,原本很多归于神秘学的领域,渐渐开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比如说细胞学,随着材料学的进步,如今人类能够生产出放大五十倍以上的放大镜和望远镜,通过这些设备,人类终于看到了相比起现实世界要小得多的微观世界以及宏观世界。
原本即使是有望远镜,观察到的行星和恒星也非常的渺小,除了能够看到一个球体之外,并不能看到什么细节,而如今随着高度望远镜的出现,人们对于宇宙和微观世界的观察是越来越详细,起码在细菌上面,人类终于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螨虫、草履虫这些微生物开始在显微镜下被发现,除此之外,细胞,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都让如今人类的科学得到了大踏步的发展。
了解到微观生物,这对于农业、医疗都有巨大的帮助,毕竟很多病就是由这些细小的微生物来进行传播的,原本人们看不到它们,所以也无从预防,而如今许多微生物直接暴露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下,人类就可以去研究他们,当然,从研究到实用化,这中间的过程需要经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远远不是几年就能够完成的,但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在没有徐清的帮助下,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不得不让徐清感到赞叹。
除了对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进一步仔细观察之外,对于地球上力的存在,宋朝的科学家们也开始拥有了更多的结论和结果,经典物理学的三大定律也慢慢开始被人们框定,形成范式,这是物理学的伟大成就,而这些都是依靠科学院自我完成的,不得不说这一点让徐清十分骄傲,唯有科学,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己的知识有限,必须调动这个世界所有的天才一起加入到各种各样的项目中,人类才有可能大踏步向前。
而徐清手中握着的,是远远要比上一辈子好得多的资源,上一辈子世界上虽然有美国这个霸主,但世界依旧是分裂的,许多科学家在世界各地做着同样的研究,但却并不共享,这直接导致了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更为可惜的是,则是对科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