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刻对此事感到强烈的兴趣,而这提供给了作家们一个创作的空间,一个题材的开辟,对于文学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就像当年英国人创造的魔戒时代,克拉克创造的科幻时代,这都是一种题材的胜利,因此而引发的全世界浪潮,是无人可及的。
当年的总统里根,就是因为看了星球大战之后,才在冷战中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从而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包括登陆月球的阿波罗,探索火星的探索者,以及各式卫星的升空,飞机的更新换代,不得不说,幻想并不简简单单是幻想,当年克拉克的时代,并没有如今的智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但如今这些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物品,这就是科幻文学的力量。
他们不仅仅能够活络我们的大脑,打开我们的世界,更能够使整个人类对于未来科技有一个模糊的方向,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幻想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一个技能,若是科学理论不能够转化为产品,从而成为全世界的福利,那么这样的科学理论也始终只是理论而已,所以对于科幻文学,朝廷一向采取支持的态度,只不过科幻作品,往往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功底,更需要作者有一定的功底。
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让文学者来编造一个世界,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的科幻,是要根据现实的理论出发,去推导未来的世界,比如说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便是这样的,而这样的,一般人是很难看下去的,因为作者往往是有科学工作的底子的人,他们手中的笔,即便再怎么润色,还是会有浓重的工业的色彩,即便是像凡尔纳这样的物理双修的人物,所写的,也同样有些难以理解,更别提如今宋朝的科幻作家们了。
要么是门外汉一通乱侃,要么就是太过于专业,导致所写的如同论文一般,根本无法激起人们心中阅读的**。
(本章完)
………………………………
659
这也是如今这些专业文学最大的困难,纯粹的文学之所以那么受人欢迎,就是因为他的受众面广,而在现代,网络之所以要比经典文学更加受人欢迎,则是因为网络文学又进一步降低了人们阅读的难度。
在阅读经典文学的时候,你还需要去思考遣词造句,去观察他的句子是否优美,去看作者的笔触所抒发的意涵,而网络则根本不需要去做这些思考,只需要关注故事本身就可以了,这无疑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难度,而经典文学,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的,他阅读起来不会很爽,甚至有的时候还蛮虐心的。
但经典文学所描述的,便是人性,一本《包法利夫人》,讲述的就是一个女性的**,这也是人类的文学,第一次描述一个女人的**,而这样的**,放在网络文学里,比比皆是,但又有谁能超越《包法利夫人》呢?
因为经典文学,是把一个人的人性给彻底分析透,而网络文学则只不过是表象罢了,看上去非常热闹,也很轻松,每一个人犹如纸片人一样,已然告诉了你他的立场是好是坏,而经典文学,人是没有立场的,因为现实中人也是没有立场的。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处境和身边人的态度,从而转变自己的想法,一个恶人在特定的时间,也有可能变成一个做出世人所不允许的事情的时候,就像《包法利夫人》中描述的这位夫人一样,在世人的眼里,他是居家模范,丈夫的贤内助,替父亲照顾家庭和孩子,是世人眼中的好母亲,好妻子,好女人,但这样一个世人眼中的模范,却出轨了。
因为她受够了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妻子的形象带给她的压抑了,所以她选择了放纵,这就是本书最为直观的主线剧情,放到现在,其实没什么好稀奇的,但就是因为他第一次描述出了一个旧社会的女性,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心情,所以他成为了一本名著,这就是经典文学。
又比如说南美现实主义魔幻文学的巅峰之作《百年孤独》也同样是如此,通过描写一个南美洲,三代人的家庭,从而展现当年南美洲的人情风貌和历史事件赋予个人的意义,一本书短短百万字,远不如网络文学,动辄几百万字的水准,但却描述出了一个家庭的辛酸苦辣,人间的仁善恶毒。
这就是经典文学,经典文学不是爽文,更多的时候,是痛苦的文字,是人类教训的结晶,是有关人类**的陈述,这些文字,如果你认真去读,是会扎进你的心脏里,刺痛你已然麻木的心灵的。
经典文学是子弹,是长枪,他能刺穿一个被现实所麻木的人,而这样的文字,并不是人人都想要读的,现代社会,节奏太过,人们的压力都很大,有的时候麻木的活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甚至可以说,许多人是甘愿麻木的活着,这也是网络文学会大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你需要去思考现实,不需要去思考人性,主角一定会活到最后,他也将打败所有强大的挑战者,最终站到他所在的世界的巅峰,就像漫威宇宙一样,为什么近几年的美国,文艺片的票房越来越低,而爆米花电影的票房越来越高,其实也有着方面的原因。
全球经济的萎靡不振,导致人们更加愿意通过电影和电视,游戏来麻痹自己的心灵,至于经典文学,乞丐知道自己是一个乞丐,但他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乞丐,而阅读这些经典文学,就会让他知道,他真的是一个乞丐,一个苟延残喘,尸位素餐的人,这不是人人都能够接受的。
而专业文学就更加难以阅读了,感情这东西,无论是学什么的,只要你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起码能够看懂,尤其是在这个没有网络文学的时代,人们阅读的文字,大多都是报纸上的文摘,而这些文摘又是有编辑进行筛选过的,从而文章内容都有一定的保证,不像网络文学,编辑只负责最初的审稿,只需要文笔初步达到要求,便可以上架,随后是通过读者来进行筛选,好的自然节节高升,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度,而报纸上的文摘,则是编辑筛选,然后给读者阅读罢了,总的来说,读者并没有什么权利去挑选自己想要看的。
所以经典文学自然大行其道,感情,人人都可以说一句,所以大家也都喜欢看那些家长里短的故事,每一年的畅销书排名,几乎前五名全部都是有关于感情或者是感悟的,人生的总结一类的书籍,而在这之后的便是一些游记,这也充分表示了宋朝人有对于外部世界的兴趣,所以一些旅游感悟,游记就是老百姓最喜欢阅读的了。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国内的,毕竟宋朝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有着十分强烈的自豪,旅游首选自然也是国内,然后就是国外一些比较著名的地方,比如说日本,埃及,印度之类的地方,这些书籍一般都会十分的畅销,紧接着便是一些有关于诗歌的文摘,诗集,毕竟宋朝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国度,阅读文摘,诗集是一个很符合这个时代标签的东西,这三种书,几乎占据了整个排名榜单的前十位。
至于推理,科幻,冒险,以及其他的邪典,则是排在后面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有些都太过于专业了,老百姓并不太喜欢看,喜欢的只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群,不会像之前的哪几类一样,无论是谁都可以看,没有什么限制,这就有点像是好莱坞大片和恐怖片之间的差距似得。
好莱坞大片,爆米花电影谁都可以去看,并没有什么限制,所以票房非常的高哦,好莱坞的恐怖片拍的虽然不差,但因为很多人并不喜欢看恐怖片,所以即便拍的很好,票房也不会特别的高,这就是专门类别的劣势。
对于这样的情况,市场也无可奈何,毕竟这都是读者所作出的选择,老百姓喜欢什么,朝廷自然无法置喙,不过对于这些专门类别的,徐清是很喜欢的,毕竟他作为一个公务繁忙的首相,人本来就活的挺辛苦的了,又何必再去为难自己去看那些苦大仇深的呢,那不是没事为难自己么。
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消遣而已,所以他就更加喜欢看这些专门类别的,因为这些节奏快,故事主线鲜明,不会有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只不过或许是因为读者不多的关系,所以导致这些书籍的销售量并不高,而作者所得自然也远远不如那些写情感,游记,诗集的作者来的富裕。
而在市场经济之下,什么东西赚钱,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跟进,所以如今宋朝的文学大家,也几乎都集中在这三个领域之中,而至于那些专门类别的作家,水平好一点的见没多少人看他们的,便改换门庭,也去写那几个大类了,这就导致专门类别的,故事虽然还不错,但文笔实在是太差,即便是徐清也很难看下去。
毕竟他已经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富二代了,那个时候,只要故事好,便是小学生的文笔他也能看得下去,来到宋朝二十多年的时间,他早已经被这个时代的文字所感染,四书五经,古代典籍看了那么多,即便是奏章,都是用漂亮的雅言书写,他早就习惯了优美的文字,再让他去看那些粗狂的书籍,是真真看不下去的,这就是一个人的阅历所积累的。
所以为了让自己能够看到一些质量稍微好一点的专业书籍,徐清自掏腰包,建立了几个专门的文学奖项,以鼓励这些专业的作者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只不过这些奖项刚刚创立,还看不出有什么吸引力,不过徐清相信,人类本身就是喜新厌旧的物种,现在喜欢那些感情类的书籍,也总有看腻的一天,到时候自然而然会开发其他的领域,就像现代,的种类无所不有,这才是文学的盛世,而不应该单单只是痛疼文学这一种而已,不然这也太枯燥了。
文学经典可以让人与自己进行对话,而一些轻松的,则可以让人进入另一个世界称王,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总好过不得意的人把仇恨释放在社会上,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好吧。
不过即便专业文学在这些通俗文学的面前败下阵来,但亦如今宋朝阅读群众的体量来说,整个文学依旧是十分昌盛的,这是一个纸质媒体十分昌盛的年代,毕竟世界上也只有纸质媒体而已,等到电台的出现,还需要再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可以,尤其是随着最近科学院渐渐试验出了一种可以将现实中的物体直接拍摄进入一张纸中的科技之后,未来纸质媒体必然会愈发发达的。
因为如今的纸质媒体,如果是报纸,大抵是会使用一些绘画来保证报纸的美观,至于书籍也都是如此,书籍如此倒是没有什么,但是报纸,如果全是文字确实让人没有多少关上的兴趣,若是能够配上图片,就能够图文并茂了,但画画这件事毕竟不是特别的容易,如今的报纸,三天就要出一期,光靠画画是非常麻烦的。
而如今随着这一项技术的发明,想必未来纸媒将会有更大的前景,这种技术,通过银盐效应,小孔成像,屈光效应这三种物理上的原理,从而研发出了最原始的照相机,只不过如今这种照相机还并不实用,首先是个头太大了,二来则是拍出来的图片也很不清晰,所以还在适用阶段。
但科学院已经拿出了好几台样机给政事堂的宰相们试验过了一番,徐清对此十分的满意,虽然这种相机跟现代的照相机不能相提并论,但这毕竟是科技的一大进步,所以徐清也鼓励他们继续从事研究,争取让照相技术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
要知道,有了照相机之后,历史也就变得更加清晰了起来,在照相机被发明以前,人们面对历史人物,只能看他们的肖像画而已,欧洲倒还好一些,毕竟欧洲人的画喜欢贴近现实,所以虽然没有照相技术,但画出来总归还能跟原本的形象找到一些相似之处。
而中国可就麻烦了,中国人画画,提倡在意不在形,所以历代帝王图,基本所有皇帝都长一个样,你都很难确认哪个皇帝是哪一个,而有了照相技术之后,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可以留下他清晰的面庞,就像清朝末期的那些名臣,王宫和统治者们,他们的形象通过照相机,被清晰的记录了下来,而这在古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就是照相机的好处,他不仅仅可以拍下优美的风景,更能成为记录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本就不应该只有文字来书写,更应该有照片来衬托,而照相机的发明,便能让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所以对于照相机,徐清是十分喜欢的,即便还没有研究到比较好的状态,徐清也愣是让科学院送了自己家一台,然后放到自己家里,不停的拉着妻子拍来拍去,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而徐清的作为,自然是落在了百官的眼里,一时之间,拍照片成为了风潮,科学院这个冷衙门一时之间也差点被百官踏破了门槛,研究出来的几台试用机几乎都被权贵直接拿走开始拍起了照片,虽然这些底片的技术还不是特别的发达,但也依旧震惊了这个时代的人,直到这时,徐清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为自己的一个私心,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徐清心里很是愧疚。
(本章完)
………………………………
660
毕竟这些机器还都属于未完成品,而科学院也不是生产照相机的工厂,只能够进行单体的操作,而不可能像工厂那样进行流水线的生产,制造出六台照相机,不过是用来研究,确定照相机的性能和方向而已,如今却被各路权贵通过各种手段带走了,而剩下没有拿到照相机的人,则是天天堵在科学院的门口,所要这些照相机。
因为随着徐清的喜爱,照相机这一神奇的功能也立刻受到了整个汴京权贵圈子的热捧,谁家里要是没有一个照相机,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家是顶级的豪门,但科学院又哪里是工厂呢,一下子这么多人要,若是普通老百姓,自然让保安直接轰出去便可以了,但这其中可不乏朝廷的大员,宗室的重要人物,朝廷的手中有科学院的经费,而宗室则是科学院的捐助名单中最为重要的人员。
毕竟宗室在政治上没有特权,自然要把在社会上的特权彻底放大,而为了塑造自己的优良形象,有钱的宗室们往往会选择捐献这一手段,来博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是为了让自己在官员们眼中稍微顺眼一点,而捐款无外乎是在教育,卫生,科研这三个领域,科学院每年接受到的民间资助,其中大量来自于宗室和大臣以及资本家们,若是得罪了他们,明年科学院的经费就会捉襟见肘。
而朝廷的大员们更是丝毫不敢得罪,科学院如今每年从朝廷拿走上千万贯的研究经费,且每年都在以百分之五的速度递增,若是得罪了朝廷大员,只需要在其中稍微一卡,那么科学院的经费就会陷入停顿状态,如此一来,就逼得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们不得不当了一次工厂里面的员工,几个照相机研究小组的成员,没日没夜的赶制照相机,以应对这些国家重要人物的要求。
一时之间是连研究也无法进展了,这个消息传到徐清的耳朵里,他再次感到了无比的愧疚,他熟读史书,更是知道后世人们对于权力者的劝诫,便在于慎独二字,君王不可以有喜好,因为君王掌握所有的权利,如果展现出自己的喜好,那么下面的人必定会媚上,从而使整个国家都陷入到这种不良的循环中去。
如今的自己虽然不是君王,但作为首相,手中的权利并不比皇帝来的小,自己明明知道这样的后果,却依旧没有忍耐住对于喜爱事物的冲动,这让徐清心中十分自责,在他看来,只不过是用了点关系,拿了一台照相机而已,但在其他人看来,这就是徐清带头破坏了国家的制度。
面对这种情况,他首先做的事情便是将照相机还给科学院,然后严厉要求所有拿到照相机的家庭,都必须在三天之内将照相机还给科学院,同时照相机研究所在徐清的命令下,立即搬离汴京城,去往天津府继续从事研究,直到研究完成之后,在回到汴京城,这无疑是在保护这群科研人员了,同时私下里,徐清还自己出钱,给每一个照相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了一千贯铜钱,算是对他们做出了补偿。
原本徐清还打算公开道歉,以维护科学院的安全,但最后却被幕僚们阻止了,作为首相,他是不能犯错的,以前的宰相能犯错,那是因为以前的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利,所以皇帝是不能犯错的,而有了错,自然是需要宰相来背锅。
而如今宰相的权利与皇帝一般大,自然宰相也就不能犯错了,如果道歉,不就证明徐清做错了,事实也正是如此,但这种事情是不可能说出去的,因为如今的徐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中央朝廷的权威,他若是犯错了,会极大的影响整个朝廷在民间的声誉,甚至会影响地方衙门在地方上的影响,所以他不能犯错。
对此,徐清也接受了幕僚们的意见,并没有在公开场合进行道歉,只是在与科学院的私人会谈时,对科研项目的主持人进行了一番诚恳的道歉,对于首相亲自道歉,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自然是诚惶诚恐,再又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奖励,自然是无话可说了。
如今宋朝的科研人员工资虽然不低,但也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人才的涌现,导致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出现了井喷的状况,前几年大学生数量少,研究生的数量自然是更少,许多导师除了国家给他们学生开的工资外,甚至要倒贴一部分钱进去,才能招到学生来为自己工作,那时一个研究人员的工资,大概在月薪一百二十贯左右。
一个工人的月薪在二十贯,研究人员的工资在他们的六倍左右,而如今,随着大学扩招,研究生队伍的壮大,从事科研的人员也是越来越多,自然竞争压力也大了起来,而导师们招聘学生的途径广阔,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工资自然开始下滑,如今研究人员的月薪大概在九十贯左右,相对比普通工人来说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但科研人员,大抵生活在大城市之中,且是在大城市的核心区,这里的物价可远远不是郊区和中小型城市能够媲美的,所以即便是这样的高工资,许多科研人员也是吃不消的,尤其是许多科研人员还想要定居在汴京城,或者是昆山府这样的大城市,而已他们的工资,存上一百年,也很难买下这里的一套房子,大多数人都是住在郊区,然后来回赶着上班而已,生活条件,相比起工人来说虽然好得多,但也相当的艰难。
如今徐清给他们的一千贯,已然相当于是一年的工资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收入,虽然不可能让他们立刻在汴京城内买下一套房子,但好歹可以用这笔钱去投资一些理财产品,或者是组织起一次旅游,去国外看看,这可都算是徐清付钱请他们的了,自然是让这些科研人员都挺开心的。
毕竟他们这几天虽然难熬,但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已,因为这几天的痛苦,而得到了一年的工资,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甚至许多科学院的其他部门都纷纷开始祷告起来,什么时候要是徐清或者是朝廷中的大臣看上他们的东西就好了,到时候能像照相机研究所的同仁那样,拿到一年的工资,那就是累死干一个月,他们也是心甘情愿啊。
对于这样的期望和抱怨,徐清付之一笑,他既然犯了一次错,自然不会再犯第二次,就算要犯,也不会犯得那么快,解决了科学院这边的怨气,但此事却未就此平息,毕竟照相机的事情已经散步出去了,在有心人的宣传之下,士大夫阶级中便对于这照相机愈发好奇起来,而徐清夺人所爱的故事自然也在其中流传。
不得不说这些说辞,对于徐清的声誉是有所玷污的,对此徐清自然很是难以忍受,随着年岁的增长,徐清对于世人的评价也是越来越看重,这或许跟他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他的地位和权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在官场上盘根错节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朝廷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到处都有他的门生故吏,这直接导致无论他下达什么样的命令,都可以从上到下,上行下效,不会有人敢不服从。
这是他权力的根本,也正是因为整个文官集团像效忠,这才保证了徐清的权利,而另外一个权利来源,便是民心,正因为徐清掌握有民心,才能够让朝野之间在他的身上得到最大的公约数,这是十分重要的,徐清不是皇帝,皇帝的合法性来源于他的血统,因为他的父亲是皇帝,所以他才是皇帝,而作为首相,徐清的合法性则来自于整个权利系统的认可和民众的认可,这是他权力的来源。
所以对于民心,徐清是分外看重的,这一次照相机事件,自己的贪婪导致他在民间的声誉受损,这自然让徐清很是难过,不过面对这种情况,徐清自然不可能自哀,作为一名成熟的政客,徐清立刻想出了新的办法。
那就是让几大全国性的媒体去科学院采访照相机研究所,把自己借照相机这事,解释成为是科学院希望首相能够率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