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内地的罂粟养殖基地,则进行严加看管,这些罂粟养殖基地原本是用来供给给药厂的,毕竟罂粟是麻醉剂和止痛剂的主要成分,如果都需要到东南亚去采摘,那是十分麻烦的事情,所以在内地,也有一些地方专门种植这些罂粟,但是在管理上,显然就没那么细心了。
(本章完)
………………………………
697
毕竟大烟这种东西,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医药厂的旁边一般就会设立一些罂粟田,种植面积不会太大,毕竟如今有了火车,不需要就地取材,往往这些罂粟田都会种植在一些盐碱地上,这些盐碱地无法种植水稻或者大麦,原本只能荒废如今拿来种植罂粟田,自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但如今有心人发现了罂粟的另外一个用处,便有一些人开始在境内自己私自种植罂粟,从而进行贩毒的工作,最初的时候是没人管的,毕竟官员也好,老百姓也好,并不知道罂粟还有这个用处,只把这些罂粟田当做是药田,如今在徐清的命令下,自然是要对全国所有的罂粟田进行严查。
还好,此时这些种植罂粟的农场主们也没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当做一回事,因为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到底有多么的恶劣,所以种植罂粟也不会避讳众人,往往直截了当的就重在了乡村之中,周围人见了也不以为意,所以朝廷要追查这些罂粟田然后烧掉他们倒也很容易。
不过未来若再有人种植罂粟田,想要拆毁它们可就难了,毕竟这其中的利润十分巨大,必然会有不少人去冒险,而到时候,中国有那么多的大山连绵起伏,想要从中找到种植罂粟的土地,可以说十分容易,到时候再想要追查这些罂粟就难了,不过毕竟这种事情还没有发生,对全国所有的罂粟田进行追查,确定哪一些为药用,必须严加控制,至于其余的罂粟田则全部烧毁,鉴于种植者自身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东西,只把它当做水烟丝来销售,所以朝廷会补偿一部分金额,算作是赔偿,等到这次销毁之后,若再发现,那么便需要自己承担损失,同时还要承受法律的制裁了。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便是对教育进行安排,将大烟的可怕之处写入其中,包括在媒体上进行科普,告诉老百姓这种东西到底有多么的毁灭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以此来加强老百姓对于毒品的防范,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制定法律,毕竟依靠自律和道德去禁止大烟的传播,这种事情是不现实的。
这个社会上总是有忍受不住诱惑的人,也总是有利欲熏心的,为了钱财,他们连死都不怕,若是不重罚,他们根本就不会停止这种贩卖大烟,损害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看看前世的中国,对于毒贩可谓是严惩,再严惩,但依旧有那么一些人,对于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敢于冒险,不得不说大烟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所以无论怎么严惩都不为过,而在宋朝,除了死刑之外,还有更加厉害的刑罚,那就是株连。
一般来说,在如今的宋朝已经很少动用株连的刑罚了,只有叛国,造反这些情况才会出现株连,但这种情况在本土是很少见的,如今的大宋朝蒸蒸日上,叛国和造反自然是无所遁形,在海外则很多,但对于本国老百姓使用株连刑罚已然是少之又少了,但对于这些毒贩,徐清却是定下了最高至株连的大罪。
就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些大烟对于毒贩来说到底有多么大的诱惑,买卖大烟的利润,远远超过了工业生产的利润,它不仅会毁坏一个人的身体,更会毁坏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徐清是一定要严厉禁止的,而在前世,便是死刑也没有禁止众人去赚这暴利,徐清自然要采取更加严苛的办法,虽然这样一来难免会有伤害到无辜百姓的可能,但在如今这个时代,敢于贩毒的,他的家人必然知道,说不定家庭作案的情况还不少,所以徐清这样做,纵然会伤害到无辜百姓,但也无妨。
毕竟在伤害一部分人和整个国家受到伤害面前,作为首相,徐清的决定一目了然,更何况,这些毒贩虽然丧心病狂,可除了极少数眼里只有钱的穷凶极恶之辈,大多数人贩卖大烟,还是为了一口饭吃,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过得更好一些,又或者是被黑帮所挟持,在现代很多黑帮为了增加自己的劳动力,便挟持这些工人的家人,然后逼迫他们干活,这些男人为了自己的家人也只能供这些毒贩所驱使。
毕竟被国家抓住,他们只是被判死刑而已,若是被毒贩发现他们的背叛,那么全家就都要遭殃,这两者之间如何做出选择,自然是个人都清楚,而如今徐清把法律制定到祸及家人,如此一来,毒贩想要威胁普通百姓替他们做事的几率就会小很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好办法。
当然,毒贩之中也有心存一丝丝良善之辈,他们对自己的死或许无所谓,但若是他们的工作将会牵连到他们的子女,妻儿,父母时候,他们也就无法淡然处之了,毕竟很多人干这种勾当,虽然有冒险的疯子,但更多的还是迫不得已,还有许多则是为了挣大钱,但前提还是要保证自己家人安全的,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命或许不值钱,但家人却不能跟自己一起死,所以制定这样的法律,便能让他们顾虑自己的家人,以此来降低毒贩存在的可能。
政事堂的命令很快被下达到了地方,这件事情并没有在地方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因为徐清发现的实在很早,大多数人都还没来得及听说过这些所谓的烟草,便已经被官府销毁了,唯有在西南地区爆发了比较大的暴动。
对当地人来说,种植罂粟是祖祖辈辈的事业,在他们眼里,他们可不觉得他们自己在抽大烟,而是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合情合理,且自己抽了那么多年,也没见毒发身亡啊,怎么就被官府说成了是毒药,还要全部烧光呢?
但这种事,官府又该怎么解释,大烟不是毒药,他不会在吸食之后立刻取人性命,但会在时间的发展中,不停作用在人的身体上,使人四肢无力,对这些罂粟产生依赖性,从而慢慢破坏人的身体机能,最后夺走人的生命,至于什么时候夺走人的生命则完全取决于人的体质,有的三四年就有可能患病死亡,而有的则可能寿终正寝。
就像那些得了癌症的,有的可以继续活上十几年,而有的不到半年就走了,每一个人的身体不同,对于病症的忍耐力自然也不同,但这种事情,跟城市里的人讲或许还能讲清楚,跟这些山野乡民讲,他们是完听不懂的,自然也不愿意遵照命令去行事了,在他们看来,这是祖业,又怎么可能随意损毁呢?
至于官府承诺的新作物,更是无法让这些村民相信,他们又何尝没有试过种植一些其他的植物,不就是因为其他作物无法种植,这才种了这些罂粟么,要知道罂粟虽然可以食用,但毕竟不是主粮,是吃不饱的,每每需要粮食的时候,他们都必须要到外面去,用很多倍的钱财去购买粮食来吃,现在的宋朝粮食充足,他们还能混个温饱,若是放在以前,每到冬天便要饿死冻死好几十人,这也是平常事。
自己的祖先尝试了那么多的作物都没有成功,难道这些所谓的专家就能成功了么,显然在这些村民的眼中,那些大学教授是不如自己祖先的,他们也根本不知道这些教授是什么名头,他们不相信这些虚妄的头衔,只相信自己祖先所作出的选择,所以对于官府的命令,自然是不太遵从的。
而官府呢,自然是对这些乡民十分厌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若是放到现代来说,或许没事,但此时的宋朝繁荣昌盛,实力远超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再加上这繁荣来自于汉族,所以如今的汉族,可谓是大汉族沙文主义的典范了,几乎每一个人在面对不同民族的时候,都会带有那么一点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便是对本土的民族也同样是如此,这就跟当年的欧洲列强瞧不起所有非白人一样,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低他们一等,如今的宋朝基本上也是如此,对于这些少民,官府的态度便是不闻不问,义务教育轮不到他们,基础医疗也轮不到他们,中央朝廷曾经想插手,但最后却被地方上的乡绅给拒绝了。
西南之地,在宋朝历来不是什么太平地,这些西南蛮夷,因为宋朝的孱弱,再加上北方的大敌始终是宋朝最大的威胁,所以对于西南的各个山中民族,往往采取安抚为主,而这些西南蛮夷便只要到了冬日季节便要举兵造反,抢劫周围的郡县,等到开春之后再被朝廷招安,如此循环往复,周围的村民们早已经恨这些山中蛮夷入骨,如今宋朝强大之后,碍于为一国之人没有报复已然是朝廷能够做到的极限了,至于让这些山野乡民跟宋朝人一起读书,那是门都没有。
这就是双方几百年来的矛盾,无从化解,朝廷如果强硬插手,反倒容易激发民变,还不如就让当地人自己来解决问题,但如今双方的关系显然是不怎么样的,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宋人讨厌西南蛮夷,认为他们落后,野蛮,西南蛮夷呢,以前是羡慕宋朝的强盛,把宋朝的百姓视为肥肉,平日里互相贸易,等到饥寒之年则是下山抢劫。
而如今宋朝国势昌盛,这些西南蛮夷自然不敢进犯,心里是羡慕宋朝的富裕和强盛,但因为宋朝百姓不太爱搭理他们,他们的心中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原本宋民不过是羔羊而已,如今咸鱼翻身是事实,但山民想要接受却很难,所以他们也是不怎么搭理宋民的,尤其是距离宋民生活区比较远的地区,一般比较近的地区,因为跟宋民接壤,自然会受到当地的影响,但距离远一点的呢,则喜欢跟境外老挝,缅甸等地的山民进行交流。
虽然都是山民,但一个是宋朝的山民一个是殖民地的山民,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差别,就像同样是印第安人,一个是美国的印第安人一个是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两者都是一个种族,但所受到的待遇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美国,印第安人始终还是受到特殊对待的,美国人可以弱化他们的身份,希望他们能够慢慢退出美国的政治舞台,从人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而加拿大则是承认了当年殖民时期所犯下的错误,并且进行补偿,总的来说,加拿大的印第安人生活就比较滋润了。
在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大家都是乡民,但宋朝的山民自然要地位更加崇高一点,走到那些殖民地山民部落中去,也是威风凛凛的,面对宋民的鄙视,再加上殖民地山民的崇拜,两者之间异象比对,自然让这些山民也更加偏向跟殖民地的山民交好,这就让两边的关系变得更加差了。
所以当地的官员在听到下属报告那些山民不愿意烧掉罂粟田之后,立刻大怒,让手下的安全部门立刻调动武装力量,让他们跟在劝说人员的后面,再进行最后一次劝说,若是再不愿意,那便直接强制烧毁,不再跟他们讲道理了。
这种事情放到现在看来,自然是不对的,放到这个时代来看,其实也是不对的,若是宋民种植罂粟田,当地的官员是断然不敢直接放火烧人家产业的,而是会三番四次的劝说,等实在讲不通之后,再进行强制拆除,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粗粗讲了一遍之后,便直接让人去拆除,要说为什么会如此,还是双方积怨太深,这些地区如今是连接西南边民的前沿,如今因为跟边民做生意,以及作为东南亚殖民地的陆上港口,都十分的繁荣,可就在十几年前,边民们每一次下山打劫,受难最严重的地区便是他们了,才十几年的时间,那些受难群众除了许多年纪大的,大部分都可还活着呢,眼下找到了这么一个名正言顺打压边民的机会,自然是立刻便动手了,又哪里会慢条斯理的去劝说呢。
(本章完)
………………………………
698
面对官府的强制拆除,边民们自然是奋起反抗,在他们的眼中,这是他们的祖业,从他们的祖宗开始,便在种植罂粟壳,不仅仅把他当做食物,更是牛羊的口粮,这突然之间就要放火烧毁,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官府说是要派专家来,可如今专家的人影都没有,从现在便烧掉,便是真的有专家来,且专家还能解决问题,那也起码得两年以上的时间,难不成这两年就什么也不吃吗?
所以边民是自然不会让官府烧毁这些罂粟田的,这其实也确实是官府的错处,若是让徐清来处理,必然是让专家们先到各个村落进行观察,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水纹结构,确定这里的地理环境,从而选取适合种植的植物进行小范围的种植,然后来确定植物的效用,比如说要是适合种水果的话,得先在各个村落里面都种上一些试试看效果,等效果好了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劝说。
毕竟在村落之中便有实证,表明这片土地不仅仅适合种植罂粟,更加适合种植一些其他的经济价值高的植物,如此一来,老百姓看到这片土地既然能够种植其他合法的高附加值的植物,又何必再去种植那些犯法,违法的罂粟壳呢,这样成功的概率就能大很多,即便有反对的声浪也不会太大,不过这样的做法,时间会十分的长,有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慢慢让当地人接受这些新的作物,从而改变当地的情况。
可徐清在发布命令的时候,本身也没有让他们立刻进行改变啊,如今的罂粟并不像后世一样,所有人都知道,抽大烟是要命的,而贩毒则是违法的,是要被枪毙,在这个时候,没人有这个意识,所以自然不便责罚,而当地人种植罂粟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左右了,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要让他们去改变这种生活习惯,种植另外一种植物,这是需要时间去让老百姓适应的,所以对于这些边民,徐清只是让各地方衙门督促当地的边民进行改造而已,可没有让他们立刻将这些罂粟田给烧掉。
但徐清却忽略了双方由来已久的仇恨,导致双方在山野地头之中爆发了巨大的冲突,在边民们看来,官府显然是不打算给他们活路,肆意报复他们,而官府则认为这些边民食古不化,不服从朝廷的教导所以便要征讨他们,原本只是一场正常的禁止罂粟壳种植的事件,就在双方的仇恨之中,演变成为了一场斗争。
这些边民长期生活在原始森林之中,环境十分恶劣,崇山峻岭让他们的身体都格外的强壮,虽然没有众多的火器,但在森林之中,宋朝的官府捕快和他们相比还是要逊色不少的,当一个部落的罂粟壳被烧毁之后,立刻消息便传遍了整个西南边民山寨之中,这立刻引来了整个西南边民的恐慌。
而在这个时候,若是朝廷在西南边民心中有威望,他们或许还会派人去汴京向朝廷陈情自己的遭遇,以此来惩罚地方官员,但在他们的心中,宋朝朝廷显然跟他们也是不对付的,过往历年来,朝廷虽然并没有把他们当做外人,所有朝廷所颁布的福利,这些边民也都有权享用,但当他们真的去衙门拿的时候,却总被衙门以各种借口推诿,就此事,边民们也曾经前往汴京城,讨要说法伸冤。
但最后却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这也是必然的事情,在汉族和边民这两个选择之间,朝廷毫无疑问会选择站在汉族这一边,这不是徐清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如今这个世道,华夷之辨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任何人都很难撼动这一点,朝廷纵然知道当地的衙门看不起这些西南边民,但又能如何呢?
强制当地的学校向他们开放?强制当地的医院收下边民医患?这是很难的事情,毕竟在当地汉族才是统治基础,至于这些边民,他们不交税,也不服兵役,对于宋朝的文明很崇拜,但却没有学习的心思,自然无法引得士大夫们的好感,所以朝廷对于这些人,也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而朝廷这样的态度,自然是让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劣,如今官府欺上门来,山寨自然不可能想着去汴京通风报信,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各位大员身上,他们立刻开始联络周围的村寨,组织起家乡的民众来保护自己家的罂粟田,这样一来,事情也就彻底闹大了。
原本只是小地方之间的互相仇视而已,但当边民们被组织起来之后,那这就不是小小几个县可以解决的问题了,这些边民数量虽然不多,但各个能征善战,无论是男人还女人,都是森林中的好猎手,可以说是全民皆兵的典范,组织起来,轻轻松松便是七八万的军队,且配备有一定的火枪,而周围几个县城的捕快加一起不过一千多人而已,若是算上驻防军,也不过三千人不到而已,面对边民的暴动,自然是需要道,相当于省这个级别的官员来做主的。
当消息被上报到云贵巡抚面前时,巡抚心中也是大为惊讶,但等听完来龙去脉之后,则也只能沉默无语,这片地区直到十年前才被纳入到宋朝的版图之内,在十年前,这里还是大理国,对于宋朝的态度,自然不像是内地那般亲近,而在宋朝治理大理的期间,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对大理进行汉族移民,充实此地的汉族人口,以保证在云贵之地,汉族的人口数量不会少于当地边民的任何一族。
这样的政策自然是为了保证将云贵长久的留在宋朝境内,也是为了云贵的长治久安着想,但这样的做法必然会触动到云贵当地大贵族,大地主们的利益,毕竟宋朝可是农耕民族,习惯了生活在平原上,来到云贵,自然也是要住在平原之上的,而云贵之地,自古多山,平原十分稀少,大多被贵族所抢占,宋朝移民,自然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在移民过程中,宋朝曾经数次镇压了当地的反抗,双方的关系本来就不是特别的好。
在最近几年里,因为朝廷的政策开始偏向怀柔,尤其是云贵的边民们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宋朝的科技先进,一些生活在平原的边民和一些生活在城市周围村寨的边民们纷纷开始认同宋朝的治理,当地的大地主和大贵族们,也慢慢开始认识到宋朝的统治如同泰山一般,固若金汤,态度也慢慢开始从反抗转化为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其实是在缓和的。
但这种缓和也只是暂时的而已,双方之间仇杀由来已久,最为关键的不是一名的汉人,而是本就生活在大理的汉人,在大理的统治下,自然是大理人的地位要高于汉族,汉族可以说是二等公民一般的存在,如今大理被宋朝统一,双方之间的矛盾立刻爆发,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巡抚自上任以来,也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双方的仇恨已然根深蒂固,不是一个巡抚便能做到的。
而面对如今这样的局面,他又能做什么呢?站出来反对双方的做法,呼吁停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双方早已经是憋了良久,都是有着血海深仇的,边民不甘心自己的地位被宋民彻底取代,宋民对于边民的蛮横也是痛恨不已,在这种状况下,双方巴不得狠狠打一仗,销毁罂粟田只不过是一个契机罢了,而作为巡抚,他的立场自然是站在汉民这一边的,所以他立刻命令周围府县的军队开始向叛乱地区调动,然后命令全道所有军队准备集结,但因为巡抚在和平年代没有调兵大权,只有调动安全部队的权利,也就是捕快,武警一类的。
云贵地区因为是新征服的土地,所以这里的捕快和武警特殊部队要多一些,大概有三万多人左右,这些人平定小规模的叛乱没问题,但边民的叛乱则不同,单单依靠这些部队还不一定能够完全镇压,毕竟双方的火气在短时间内是消不掉的,双方只会越打越大,所以趁早让军队准备好,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调动大军,必须由皇帝的圣旨和朝廷的虎符才能动作,这两样缺一不可,也代表着朝廷和皇室的信任,单单依靠巡抚自己,是不能调动五十人以上的军队的。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这么重大的事情,作为巡抚自然要汇报给朝廷这里所发生的事情,从而让朝廷来做决断,毕竟如今的暴乱虽然称不上是战争,但若是不加以阻止的话,死亡人数根本无法预订,这样的仇杀是十分可怕的,到时候血流成河甚至都有可能,毕竟双方的积怨实在是太深了。
当年的大理国对待汉民其实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并不算差,相比起辽国和西夏来说,甚至称得上仁善了,但这也得看对比,若是如今的宋朝只是一个农业国家,那么宋民还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但关键的是如今的宋民改变了世界,创造了第一个工业国家,同时起武力让宋朝独霸全球,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这是何等的自豪,看看金国和辽国吧。
这两个国家原本对待汉人都十分的冷酷,但如今随着宋朝的如日中天,汉族在这两个国家基本都是被当做本民族来对待的,根本不会有丝毫的歧视,甚至很多辽国的契丹人,金国的女真人,都以跟汉族联姻为荣,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这就是双方之间态度的改变,因为宋朝的强大,即便是其他国家的汉族,也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