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大胆,不仅仅将灯泡装在博物馆的内部,更应该装在博物馆的外部,以此来让更多无缘进入博物馆的人感受到电的美妙,同时周围的几条街,也全部都要通电,全本的煤气灯全部换成电灯,这种灯的亮度近乎是煤气灯的一百倍以上,只要点亮这些灯泡,黑夜立刻如同白昼一般,这绝对是一种巨大的对于美的享受。
除此之外,对于博物馆内部,自然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外面仅仅是美而已,但内里则不是奢华的美,而是应该更有层次感,所以为了凸显展览品的尊贵,这些艺术家们也设计了许多新的灯泡,而不再是单一的圆形灯泡,这种灯泡照明还行,但想要感觉到美感则还比较困难。
其中有一种便是把灯泡放进地底下,通过向上的光打在展览品上,以此来增加展览品的质感,还有的灯泡则是直接装到展览品的正上方,通过向下的打光,来增加展览品的质感,这种灯泡的使用,放到现代来说可以说是丝毫不稀奇,但在这个时代,这显然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情,而对于艺术家们提出的要求,研究团队则是十分努力的配合,他们显然也没有想到,区区一个灯泡,竟然还能够被这些艺术家们玩出花来。
而那些漂亮的艺术品,则也真的在灯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美丽,如何灵活的运用灯光,这些艺术家们凭借着自己的艺术天赋,尽情的展示着灯光新的可能,两个月的时间,这一百多人便在博物馆中不停的忙来忙去,研究员们按照艺术家的指示进行埋线,而艺术家们则设计出许多新的方案,来交给研究团队去实现,这一切都让昆山府的老百姓好奇极了。
此时的民间已经有小道消息在流传,说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次所经过的大改造,将作为世博会的一大亮点展示出来,而其中还隐约涉及到了有关于电能的使用,这对于老百姓来说自然是陌生的,他们对电的第一个理解便是打雷,至于这些雷电还能为人所用,简直是不可理解的事情,那可是雷公电母才能使用的神力啊,人也能掌握么?
带着这么一份好奇心,人们对于新的博物馆自然是更加好奇,这电到底会被怎么用起来,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而博物馆中的人,则是不急不忙的继续完成着自己的作业,一万两千个灯泡,放到现在,并不算什么,一个世博会的展览馆内或许就会直接消耗掉数万个灯泡,但放到这个时代,这绝对是划时代的工程了。
铜丝如何承受这么大的电量,各个灯泡之间如何合理安排,灯泡之间该如何进行预防着火的方案,这些都是研究团队需要去思考的,毕竟灯泡里面可是通电的,而电是十分危险的能源,一不小心,甚至有可能直接把人给电死,或者造成严重的烧伤,这些都是研究团队必须要去避免的,而一万两千个灯泡,如何进行有机的协调,这也需要研究团队去仔细思考。
其中散步在周围三条街道上的两千个灯泡,要如何进行分布,又要如何保证他们能够同时亮起来,这都是很难的一门学问,如今宋朝所使用的电流为直流电,而不是后世所通常使用的交流电,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让这几个灯泡出现意外,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更重要的则是博物馆主体建筑内部的灯泡,该如何确保他们的亮度。
在艺术家们想来,有些地方应该要用低亮度的灯泡,而有的地方则要高亮度,而这对于直流电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最后研究团队只能想出改变灯泡玻璃厚度和颜色的方式来满足艺术家们的追求,这其中有无数的困难和艰难,甚至还有人在布电线的时候,差点把博物馆的一个角给敲下来,要知道这座博物馆可是二十年前,昆山刚刚发展的时候便修建的,是昆山最早的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建筑,虽然称不上古董,但这栋建筑确实见证了昆山这二十余年的沧海桑年,昆山市民对于这座建筑是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的,绝对不能弄坏,所以在装修中,也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的去操作。
而这些只不过是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困难罢了,除此之外,电厂的修建则更加麻烦,这是电力研究团队第一次修建大型电厂,虽然以现代的标准来看,一天上万伏特的电厂,着实有些太小了,便是风力发电站,以现代的水平都能达到数十万伏特的水平,一万伏特这简直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单位,但对于施工团队来说,这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发电厂的原理是通过煤燃烧水,使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然后高热量的水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膨胀,然后推动空间外的轴承,从而带动外部的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有效率的使煤炭能够尽快的燃烧液态水,从而让蒸汽能够更快的带动外部的发电机组做功,从而产生电力,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如何设计出一个可以承受气态高压的密闭空间,这是一件很难的工程,虽然在设计蒸汽机的时候,人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这点经验对于发电厂来说,还远远不够。
因为发电厂所需要的压力更大,所以才能发出更多的电,这一点该如何解决,才是研究人员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不过还好,他们也并不是全然没有希望,随着如今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钢材的载荷量越来越大,面对压力能够抗衡的力量越越来越大,这都让发电厂的原材料是供应充足的,最关键的还是研究团队能不能够设计出来,他们自己想要的电厂。
而对此,任何科研人员,只要他真的喜欢科研,是绝对不会放弃去尝试的,而朝廷也给他们时间尝试,在半年之内,只要能够修建出来就可以了,毕竟对于电力的使用,即便是宋朝最顶尖的这方面专家,也依旧处于摸索的状态中,只是刚刚发现了电磁理论而已,对于电力是否真的能够如人类所想象的那样进行利用,这还是未解之谜。
但徐清是知道的,电力不仅仅能够让人类进入一个不需要担忧黑夜的社会,更会让人们的生活彻底改变,电力的出现,将彻底将人类带入到现代文明,而架构在电力时代之上的互联网时代,则会将人类彻底带入信息化的时代,电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这是徐清十分清楚的,因为他所接受的教育中,便是这样介绍的,但徐清这样的做法,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因为在这个时代,电力可并不是如徐清所想的那样,是未来替代蒸汽动力的唯一方向,在这个时代里,可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猜想,比如说修仙,可千万不要误会,这是真的有人这么认为的,就像欧洲那个时代还流行炼金术,甚至炼金术是大学中的一门课程一样,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真的有人认为修仙,辟谷能够带领人们进入新的时代,除此之外,还有的人则认为地火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还有的人则认为更大的蒸汽机才是人类未来主要的能源提供者。
这些都是在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猜想,而电力只不过是诸多猜想中的一个罢了,徐清却为了一个猜想,而投入大笔的财政去支持,这无疑让许多人都不解,光是这一次博物馆的改造计划,整个拨款便达到了四百万贯,这是一笔巨额的科研经费了,但徐清却没有解释什么,在他看来,发展电力,研究电力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电力就是未来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但要他解释,他能怎么解释,毕竟如今对于电的理论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电磁理论的发展尚且还处于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徐清就更加不可能去说出来了,不然就很难解释他一个接受儒家文化长大的人,是怎么懂得电磁理论的了。
所以这些只能交给时间去评判,至于对自己的不解,甚至是污蔑,徐清只能放任自流了,反正对于电力的支持,这是他必须做到,即便朝廷不出钱,他自己的企业也会出钱去做,而整整半年的时间,这些科研人员也确实没有辜负徐清的期待,还真的在昆山的郊区,兴建起了人类第一座,不,应该是第二座电厂,因为第一座电厂就在汴京郊区,电力研究所的办公地点,不过那是一个小型的发电厂,与这个大型发电厂有着截然不同的工作效率。
这个发电厂,采用燃煤发电,根据工程师的计算,一天所需要使用的燃煤大概达到四吨左右,发一万伏特电,相比起现代的发电效率来说,简直低的可怜,大概只有五十年代发电厂,不到三分之一的水平,至于跟现代的电厂比,更是不能同日而语,但这已经是里程碑式的进步了,整个发电厂规模并不大,大概相当于一个小学的大小,主体建筑为一个巨大的锅炉,负责燃烧液态水,另外一边则是摆放着从汴京运送过来的机组,这每一台机组的价格都在五十万贯以上,总计三台,每天都能为昆山提供一万伏特的电量。
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在发电厂建成这一天,徐清特意从汴京赶到了昆山参加了电厂的开幕仪式,当然,电厂并不会立刻转动,因为如今从电厂通往博物馆的电线杆都还没来得及架设,若是直接发电,那就是浪费能源了,所以只是走一个样式而已,而参加此次落成典礼的人,甚至大部分都不知道这座电厂到底有什么作用,许多人仅仅只是把它理解为生产雷电的地方,而根本不知道他的作用,纯粹是来看一个热闹的,对此,徐清也没什么好说的,世博会,当所有电灯被点亮的那一刻,人们会知道,电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东西,到时不用徐清说,无数的资本都会投入进这个有前途的行业之中。
(本章完)
………………………………
727
而在昆山如火如荼的准备着世博会的时候,在昆山的旁边,杭州城里,应用科学研究所内,一项新的物品,正在接受着科学家们的考验,这是一台打字机,对于打字机,现代人应该是非常的陌生了,毕竟在有电脑的时代里,打字机着实是一项没什么用的东西,但在打字机刚刚出现的时候,他是非常重要的,他极大的节省了人们抄写的时间,利用一台打字机,其写字速度可以飞快的提升,同时也不会有一些潦草字的情况出现。
是人类知识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步,而打字机的原理也十分简单,但在中国,想要使用打字机却非常的困难,因为打字机最早诞生的地步是西方,西方的文字,无论是英文还是法文,都是脱胎于拉丁文,也就是字母,这种文字使用起打印机,打字机来说要方便许多,而对于中国字来说,就要困难的多了,因为打字机不是现代的电脑,是根本不可能准备一个巨大的字库来方便使用的。
最后只能够放弃这项研究,但随着最近杭州大学的一位研究员,发现了一个新的办法,可以保证中国文字也可以出现在打字机上,同时不需要准备那么庞大的字库,那就是使用五笔的方法,利用半切法,将文字细分为几个主要的大类,然后进行打字,相比起来就要容易的多,虽然这种打字机的使用范围会变得十分有限,但依旧可以使用在传信,邮差这方面。
因为如今宋朝的很多老年人并不识字,如果要给远方的亲人寄信,只能让别人代写,而在邮局之中,是有专门免费进行代写的人员的,但他们也是人,同时许多比较偏远的地方,抄写员也非常的稀少,而寄信的人却很多,光靠这些抄写员来进行抄写,实在是非常的辛劳,而若是有了打字机的话,则要方便许多,这对于信息的流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眼看着自己的打字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围着他赚,刘公明心里非常的开心,如今的他才刚刚三十一岁,还是一个研究员,可就在刚才,院长找到了他,已经把明年的教授职衔提前放到了自己的头上,三十一岁的教授,刘公明只要想到这一点,就兴奋莫名,他是穷人家出来的孩子,靠着当年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的奖学金,成为了自己那个村子唯二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之后的岁月里,刘公明一直不停的努力读书,最后依靠自己的能力,进入了杭州物理工程学院担任老师,留在了这所教育自己的学校中,并且凭借自己的本事,以二十七岁的年龄,担任主要研究员,从事打字机的研发工作,就在今年,四年的成果得到验证,刘公明自己也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教授职衔,虽然仅仅只是三级教授,但在宋朝的体制之中,也已经相当于是一位六品官员,享受所有六品官员能享受到的一切权利,想到自己依旧住在深山的母亲,刘公明一边与庆祝的同僚握手,一边激动的想着自己的父母,离家十五载,从初中开始,一直到硕士毕业,学有所成,今日终于可以荣归故里了。
院长带着一帮大教授庆祝着刘公明这位后晋的研究成果,打字机的研究,全国一共有三十几所科研院所在研究,因为这项技术十分重要,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这就足以让人们疯狂了,就像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一样,在这个重视科学的时代,打字机的出现,将让许多人可以更快的了解到新的知识,所以这一项技术,每年国家都会拨巨款,只要有一丁点的进步,就会得到巨额的奖励。
刘公明虽然依旧没有解决打字机最为难解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把汉字直接打在纸上,但利用半切法解决拼写的问题,这已经是大功一件了,所以众人由院长出面,包下了学院外的一家高级饭店,以此来庆祝刘公明的重要成果,这一个晚上,刘公明喝了多少的酒,他自己几乎已经不记得了,他只知道,当他回到家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轻飘飘的,在同事们的搀扶下,刘公明这才慢慢回到了家。
坐在沙发上,此时的屋子里空无一人,刘公明今年已经三十一岁了,按照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早就应该结婚了,可因为他始终投入在科研的第一线,而物理研究,在这个时代,女性科研者还是十分稀少的,所以他也根本没有机会去找一个处得来的半,至于社会上的名流,那刘公明就更加没有时间去交际了,至于农村父母给自己介绍的那一些,刘公明自然又看不上,这不是他瞧不起人家,而是作为一名硕士,他希望自己的妻子是能够理解自己的,而不是仅仅只会朝着自己鞠躬,然后跪在地上,像老一辈的那些妇女一样,把老公视作天,把自己视作附庸品的那些女人。
他对这些女人没有兴趣,所以已经到了三十一岁的年纪,也依旧没有结婚,而是自己一个人,住在这诺大的公寓,这公寓也不是他的,而是学院发给他的,作为暂住的地方,回顾自己这几年独自在大都市中打拼的日子,刘公明的眼泪止不住落了下来,男儿留血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谁知道他在这风光的背后,到底承受了多少的压力。
三十万贯的研究经费,想想当初的自己,刚刚拿到那笔钱时的狂喜,刘公明这一辈子都没见到过这么多的钱,他的父母全部都是农民,后来进城打工,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七八贯钱而已,三十万贯,他们一辈子都挣不了这么多。
但紧接着,现实便像是一把刀,重重的砍在了刘公明的脑袋上,三十万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或许已经足够了,但对于一次科研来说,这笔钱简直太少太少了,很快这笔钱就被花完了,而刘公明的研究却才刚刚进行了一半,那个时候,刘公明几乎每一天都在全世界各地跑,拉投资,甚至为了钱,而去陪着那些大老板们喝酒,天知道他一个滴酒不沾,从不吸烟的人,到底是怎么让自己去适应那种环境的,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投资人,并且在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下,与今天正式得到了打字机的初代机,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一样。
不知过了多少的时间,刘公明突然觉得有些口渴,想要伸手去拿桌子上的水,却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太兴奋的缘故,手还没来得及碰到杯子,整个人便摔了下去,身体软绵绵的,也不觉得疼,他知道,这是自己喝太多的缘故。
他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想要伸手去拿桌子上的杯子,但他确实是喝的太多了,眼前一片恍惚,想要抓住杯子,却怎么也抓不住,这时突然一双手出现在了刘公明的面前,这双手拿起了杯子,放在了他的面前,刘公明努力的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人。
“刘公璐,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你。”眼前这个人,正是村子里跟自己一样,考入大学的另外一个人,刘公璐,自己的堂弟,但却跟他有着完全不同的出生,他是家族里农民的儿子,而刘公璐,则是村子里族老的儿子,家里拥有万顷良田,即便在工业时代的背景下,他的父亲也远远要比自己的父亲聪明的多,一开始便把地卖了一部分,然后拿出了一部分的祖产,在杭州城内买了一大片的地,后来又开办工厂,搞起了资本家的那一套,如今也依旧是整个刘家村最富的那一户人家。
这一点从名字上就看得出来,自己的名字,非常的普通,是家族里的老人随便起的,而刘公璐的名字则是家里族老们,研究了许久的诗词歌赋之后,才最终选中了璐字,代表美玉的意思,希望刘公璐这个孩子,以后能够如同一块美玉一般,如琢如磨,温润君子,看看,这是多么寄予厚望的名字啊。
因为出身的不同,刘公明和刘公璐虽然是村子里唯二出来读书的人,但两个人的大学轨迹却完全不同,刘公明一头扎进了理工科,每天都是不停的读书,吸收着知识,因为他的学费是国家替他付的,若是在毕业的时候,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那么就会被加倍要求返还学费,为了不给家里面添麻烦,他几乎每天的空闲时间都会在图书馆,拼命的读书。
而刘公璐则是截然不同,他进入学院之后,除了读书之外,更多的还是参与学校中的社团活动,甚至还经常翘课,不过凭借着这颗聪明的大脑,倒也是没有挂过科,但总的来说,他们两个并不是一路人,且刘公明在看到刘公璐的时候,往往会有些自卑,这自卑来自于出生,而现在,看着面前的刘公璐,刘公明第一次感到了扬眉吐气,刘公璐的一切不过是他的父亲所创造给他的,而自己,则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站在了如今的地位上,如今的自己,已经是预备的教授了,而刘公璐呢,依旧浪迹在学校之中,仅仅只是一个辅导员而已。
且就是这份工作,也做的并不认真,平日里导师几乎找不着他,学生们也经常抱怨,刘公璐七天里面基本上四天见不到人影,他往往会躲在自己的别墅里,研究着属于自己稀奇古怪的东西,又或者是在夜店里面,与新时代的美人们玩到天亮,在刘公明的眼里,刘公璐无疑是一个纨绔子弟,而自己则是一个凭借自身的努力,可以与他平起平坐的人,这让刘公明看向刘公璐的眼神都带有那么一丝丝高高在上,只不过他自己也没注意到。
“我还以为你今天不会来呢,庆功宴上也没看到你。”
“我刚从昆山回来,听说你的打字机获得了院长的认可,真是恭喜你。”相比起刘公明已经渐渐有些老态的模样,刘公璐则看上去像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丝毫看不出来已经是三十岁的年纪了,他同样也没有结婚,但并不是因为工作忘我,而是因为他的情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他又不想这么早结婚,所以一直都拖着,但他的身边,可从来不缺女人,只是没有哪个女人,能让他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去跟一个人过一辈子罢了。
“昆山,你又翘班了,林教授虽然是你父亲的朋友,但你总是这么做,林教授也是会不耐烦的,公璐,你年纪也不小了,该想一想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了,知道吗?”刘公明的口吻略微带着些教育的口气,就连他自己也没注意到,在酒意的帮助下,他此刻颇有那么一丁点的得意忘形了。
但刘公璐却并没有不悦,而是做到了刘公明的身边,有些激动的说道:“林教授那个老古董,我可不想在他身边,要不是父亲让我跟着他学,我走就想走了,公明,你知道吗,这次昆山可是发生了大事!”
“你说什么呢,林教授可是杠杆理论应用的权威人物,正是他利用负重轮,解决了码头货物装卸的重要问题,跟着他,这可是一般人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你还说他老古董,这话要是被别人听见,你可得被理论应用学界的人群起而攻之了。”刘公明有些无语的说道,同样是本科毕业,自己分配到的教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刘公璐则是直接成为了林教授的弟子,这位林教授在整个杭州物理工程学院都是泰斗级别的人物,距离院士这至高的学术权威,仅仅只有一步之遥罢了,竟然被刘公璐说成是老古董,这让刘公明很是有些不服气,身在福中不知福,若是自己成为了林教授的弟子,必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本章完)
………………………………
728
“嗯嗯。”刘公璐很是敷衍的应了两声,一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