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过这两项政策,移民们的嚣张气焰很快就被压下去了,然后此时徐宁再一个个的找这些意见领袖们讲话,之所以不一起讲,是因为这些有色人种若是汇聚在一起,那么他们的人口是绝对要超过汉族的,但若是把他们分开算,那么每一个族的人口都是不如汉族的,汉族依旧是东大陆的第一大族,分而治之,这就是徐宁采取的第三步。
对于其中几个表现良好的部族,给予他们一定的福利,允许他们的孩子进入学校,他们也可以进入军队,然后帮助汉族来镇压那些其他的反抗比较猛烈的有色人种,这一招可以说是十分毒辣,这些有色人种本来就是因为汉族的迫害而汇聚到一起的,如今汉族给予了一部分族群更大的利益,他们自然也不愿意再跟汉族作对了。
毕竟只要是一个理智的人,就能知道,与汉族硬碰硬,结局唯有败亡一途,是不可能有其余结局的,之前人们还能凭借愤怒和一腔热血来拼命,可他们毕竟只是乌合之众,并不是有组织的人群,政府一招安,自然也就军心动摇了,此时尚且还团结,只不过是希望团结在一起,与汉族对抗,然后获得更大的利益罢了,而现在,宋朝答应他们一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将本来就不多的教育名额分配给这些族群的人,如此一来,他们的愿望达成了,还有什么不好的吗?
徐宁将法兰西人,撒克逊人以及德意志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全部拉进了自己的阵营,与那些游兵散勇一般的黑人,南亚人和中东人相比,他们显然更加明白时势如何,所以当徐宁一透露出这些消息时,以白人为首的这帮人便立刻调转枪头,与徐宁达成了协议,将那为数不多的教育名额分配给白人,然后利用白人来镇压其他人群对于宋朝的威胁。
如今的东大陆,汉族大概占整个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白人则占比大约百分之十七左右,是整个有色人种中最多的一部分,同时相比起其他部族来说,他们相对也更加勤劳一些,又因为他们长得白,而中国自古以来,对于人就更加喜欢白色的,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中国对于古典美男子,美人的描述,几乎都是明眸皓齿,肤白如雪,所以汉族对于白人的排斥是最低的,而对于其他人种则是相对比较高的。
在这种状况之下,双方很快就合作起来,面对白人与汉族之间的合作,其余的有色人种自然是无力阻挡双方的强大绞杀,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其中投降,接受宋朝的意见,继续去读普通学校,而白人则获得了一部分优秀学校的名额以及参军,读大学的资格,而其余人则被镇压了下去,强烈反对者被判处死刑,反抗者则被送回自己的家乡,永远不准再回到这片土地上。
可以说,这件事情最终就被徐宁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化解了,而白人则在这一次的运动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不仅仅他们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可以进入优秀的院校读书,同时为了感谢他们对于汉族所作出的贡献,他们在投票上,也拥有了一票半的权利,以及选举议员,市长等职务的权利。
不得不说,这是一项重大的权利开放,在以前政治权利唯有汉族可以染指,而如今,政府开放这一部分权利给白人,虽然并不代表白人就一定选的上,毕竟他们的人口也不多,尤其是如今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得罪了所有其余的有色人种,而就算是白人之间,也是种族问题矛盾重重,但总而言之,他们获得了这一个机会,而总有一些地方是白人的聚居区,或许一开始无法当上市长,但议员或许就能通过局部多数来竞选,最终上来,成为议员也说不定。
这对于白人来说,可谓是巨大的进步,也算是对他们的牺牲所授予的补偿,当然,这一点,徐宁也控制在了一定的度,同时这种权利的给予,不仅仅是一种认可,也确实是一种承认,徐宁调查过整个东大陆的财富结构,汉族自然是享有整个大陆最多的资源,所以人均财富自然是最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在汉族之下,人均财富最高的民族便是犹太族,这是一个人口并不多,但却十分精通商业的民族,只不过这个族群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大概整个东大陆不过一两千人,即便他们很有钱,也闹不出多大的声势出来,所以徐宁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的。
而在犹太族之后,人均财富排比在前的,几乎清一色都是白人,尤其是那些经过教改地区的白人,他们的工作意愿即便是跟汉族相比也丝毫不差,而在学习能力上,也是十分出众,如果不是因为在政策上,汉族获得更大的权益的话,或许双方之间的差距会被敉平也说不定。
这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种族,而他的财富积累,也已经到了这个级别,那么摆在徐宁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条是继续忽视他,等到他成长到无法忽视的那一刻,自己向汉族提出要求,获得权力,这将会引发两族巨大的矛盾,只要是个聪明人,就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毕竟徐宁的执政不可能仅仅是一两年的时间,而是要以五年,或者是十年为期限的,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他所需要考虑的,并不应该仅仅是短期的利益,而是应该考虑最少二十年以后的利益才行。
而如今白人确实已经在慢慢的崛起,他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甚至在杂志统计的东大陆百强富豪榜上,也占据了两三个名额,而其余的九十几个全部都是汉族所掌控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如果徐宁忽视他们,才是最不明智的。
(本章完)
………………………………
752
所以提高白人的地位,让他们承担起类似西大陆日本人和朝鲜人的职责,帮助汉族进行通知,不得不说,这相比起汉族单独管理要好得多,而通过这一次的反叛,白人在有色人种之中也被彻底厌弃,从此以后就必须要彻底靠拢汉族才能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有尊严的活下去,等于说是彻底站上了汉族的战船上。
不过面对徐宁的诱惑,他们也没有能力拒绝便是了,毕竟与其在愤怒中绝望的失败,还不如趁着汉族还愿意谈判的时候,尽快得到一些好处,这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不然等到汉族的耐心消失,第三舰队停靠在纽约的时候,恐怕他们这些人就什么也得不到了,那他们的抗争又有什么意思呢?
杀人可不是直接目的,杀汉族是为了引起汉族的重视,但若是杀的多了,就不是重视,而是仇视了,这也是为什么在白人占据上风的区域,死的都是汉族的底层,而士族却没有一个被杀死,甚至俘虏了之后,还好吃好喝的优待,而黑人和棕色人种,在抓到士族之后,大肆虐待,甚至还使用极其残酷的刑罚来对付他们,这也难怪,汉族会对着两边的态度如此天差地别了。
从这一点上也看得出来,黑人实在是有些太耿直了,因为士族欺负过他们,所以他们也要以牙还牙,但却忽视了自己的力量到底能不能与士族对抗了,便连大宋帝国的皇室在士族面前也得低下高傲的头颅,更遑论是这些殖民地人了,所以即便士族骑在别人的头上作威作福,所有人也不能反抗。
就像士族中有些疯子喜欢杀人取乐,这样的人只能由宋朝的法律来制裁,殖民地人又怎么可以肆意屠戮呢,更何况这些士族,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坏事,这也是士族无法原谅他们的地方,士族之中虽然有败类,但大部分人还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相比起普通人来说,在素质上还是在能力上,都要高出许多,而这些深色人种却因为自己内心的愤怒而杀死了他们,士族自然不会原谅他们。
所以在这些有色人种中,一大部分甚至还被剥夺了所有在东大陆的财产,有些始作俑者甚至被执行死刑,而白人则是逃过了这一劫,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他们没有杀死一个士族,至于平民,那只需要交出几个替罪羊来杀死,泄民愤就行了,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白人凭借关键时刻的调头,成功走出了有色人种的底层,开始向着统治阶级的道路上迈进,其中的不少人可以进入优秀学校接受教育,当然这也是一部分而已,名额非常稀少,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头,至于汉族,对于眼下的情况也比较能够接受,毕竟他们也知道,如今东大陆的情况,不可能再让汉族掌握全部的利益,必须要分出一部分利益出去,只是多寡而已罢了。
如今徐宁只是拿出了一部分的利益就解决了这件事情,不得不说让整个汉族高层都十分满意,他们保住了自己的权利,同时分化了原本团结的有色人种,让他们不仅仅不再针对等级制度反抗,还在利益的面前开始拥护起这套制度来。
就像印度的种族制度一样,谁都知道这套制度是不好的,可为什么这套制度即便在宪法中已经废除了,但在印度的民间还是根深蒂固呢,就是因为在这套制度之下,有着庞大的既得利益者,这群人不仅仅是活着的婆罗门和刹帝利,更是即将成为婆罗门和刹帝利的平民们,他们只需要在这一世忍耐苦厄,等到来世,他们就能成为高等的贵族,如果废除了这套制度,那么他们又有什么办法成为贵族呢?
对于他们底层的平民来说,种族制度不是压迫自己的制度,而是让下一世的自己,享受荣华富贵的制度,在他们的脑海中,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阶级的想法,而是寄托于来世,成为刹帝利,婆罗门,这种思想可谓十分可怕,但在印度地区却合理存在,而如今的白人也是如此,他们在这套制度之下,获得了庞大的利益,自然也成为了这一套制度的拥护者,同时徐宁为了拉拢他们,还预订在未来的三到十年内,将开放五万个宋朝居民的身份给这些白人,让他们可以成为真正的宋朝居民。
这可跟殖民地居民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宋朝的身份体系中,可不像现代的共和国,上到主席下到平民,起码在身份证上,全部都是公民身份,宋朝是一个帝国,自然有着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最高级的就是皇族,包括皇帝的妻族,母族,这些皇亲国戚,是整个身份体系中最为高级的一群人,总数大概在两千人左右,享受整个国家的供养,同时拥有极大的特权,他们杀人的判罚相比起普通人来说会低很多。
而在皇族之下的第二个族群便是公族,这个族群的来源就十分庞大了,有的是皇族下降臣籍,因为皇族的人口实在是太过庞大,百年的时间,即便是普通老百姓繁衍生息都能够延绵七八代人口了,而皇族享受着整个社会最为庞大的资源,自然人口就更加庞大了,勉强就有五六万人左右,这还是皇族男性节制的原因,若是像汉朝和明朝的皇族一样,那就是一个二三十万人的数字了。
但五六万人着实也不少,尤其是在一个皇权并不够强大的时代,在宋朝,皇室是享受朝廷供养的,每年百分之三的经费就是专门用来给皇室使用的,这也等于是一种政治交换,朝廷给予皇室中的贫困户一定的金钱让他们可以去创业,过舒适的生活,然后他们支持士大夫们掌控朝政,所以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是后来有些跟皇帝血缘比较亲近的皇族发现,皇室的人员太多了,导致即便有这么一大笔庞大的财产,也根本不够这么一帮穷哥们分的,毕竟皇族虽然很厉害,但繁衍几代之后,也不是各个都那么有钱的,尤其是一些最初分出去的,很多旁支可以说是穷的都揭不开锅了,就像刘备明明是刘家子孙,但最后也不得不卖鞋为生,宋朝因为时间还短,倒还没有到这个程度,可是穷人家也是不少。
尤其是这么大一笔庞大财产过来,很多人想的根本就不是创业,而是挥霍,反正每年朝廷给这些人拨款十几万贯的财产,只要大宋朝不倒,他们就能领到死,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当然都是满意的,可随着时间的变迁,那些原本就靠近皇室的皇族众人,渐渐发现自己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了,区区十几万已然不够他们造的了。
这个时候他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一部分皇族给排斥出去,将皇族的人口减少,从而让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刚开始提出这一点的时候,整个皇室几乎都持反对意见,尤其是皇帝本人,在他看来,一个庞大的宗室,才能够对抗日益强大的朝廷,怎么能够分裂呢,还有就是广大的底层皇族,他们每年可是靠着这十几万钱活着的,如今要断了他们的口粮这怎么能行所以也是激烈反对。
可后来在那些亲近皇帝的皇室劝说下,众人渐渐发现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首先对于皇帝来说,他每年也要出大量的钱去养这些宗室,以保证他们的地位不会下降,光十几万贯哪里够这些皇族花的,每年皇室也要出几千万贯去养他们,着实开销巨大,而在把他们降为臣籍之后,首先是省了一大笔的钱,二来则是可以让他们进入军队之中,担任军官,替自己掌握军队了,这一点也很重要。
在宋朝,皇室子弟是不允许掌管军队的,毕竟只要是皇族,就有权利继承皇帝的宝座,而如今宋朝的皇帝可不像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那样,只是一个虚君而已,他是有真正权利的,所有人,只要有机会当然就会争抢这个位置,所以将大部分皇族驱除出这个群体,对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是很有帮助的,紧接着,皇族虽然降为公族,但他们都是以皇族为中心的,让他们去管控羽林军,绝对要比武将忠诚的多,所以对于皇室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至于被赶出去的皇族们,这件事刚开始他们的反对是最为激烈的,不过因为他们首先没有什么政治权利,仅仅只有皇室这个身份而已,所以他们说话也没什么用,之所以以前还能闹一闹,只不过是因为皇帝不愿意让他们离开这个圈子罢了,如今皇帝都答应了,他们自然也不可能再说什么。
且皇室还答应他们,只要愿意降为臣籍,每一户人家就都给予五年左右的俸禄,几十万贯的钱,将会一次性给他们,他们可以拿着这钱去买下好大一块土地,足以几代人不愁吃穿,或者是去投资公司,进入城市也是统治阶级的一员,经过多番的协商,最后这数万皇族都宣布愿意降为公族,其中公爵家庭三百家左右,侯爵家庭一千二百家左右,这些人统称为公族,总计一千五百家,也被士大夫们称为一千五百分家,是皇族的分支。
至于朝廷对此的态度,倒也是没什么所谓,甚至乐见其成,本来每年都要给皇室百分之三的钱作为供养,朝廷的很多大臣都已经很不满了,在他们看来,与其花钱养着这帮蛀虫,还不如去修建一条铁路或者是一个水坝呢,如今大量的人离开皇室,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减少供养费用,从百分之三减少到百分之二,剩下的皇族非但没有减少供养费用,还增加到了每年上百万贯左右,所以纵然他们对于朝廷的耍赖很是气愤,只不过此时的士族早已经不是当初还需要妥协的士族了,面对强势的士族,皇族根本没有力量去与他们对抗,所以最终也是不了了之了。
而在公族之中,剩下的一部分则是由士族升上来的,比如说如今的宰相,尚书,门下,侍郎和以前曾经担任过宰相的范仲淹家,夏竦家等之类的家族,还有许多因为功绩被提拔的士族,这些人组成了公族的另外一部分,不过与皇室公族不同,这些人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朝廷上下,实际掌控着整个国家的走向,也控制着国家的常备军队,所以这帮人虽然人数十分的稀少,公族不过十五家,侯爵家族不过七十家,但确实真正掌握实权的家族,所以在公族中又被称为实权公族,是真正有分量的家族。
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皇族之下的第二个阶级,公族,他们相比起皇族来说,地位要稍微低一些,至于其他地方则别无二致,是整个大宋帝国最为尊贵的一批人,同时也是权利的实际掌握者,尤其是八十五家士族升上来的家族,掌控着整个国家的走向和未来,是真正的决策者,所以公族的地位并不比皇族低多少,尤其是在政治上,甚至皇族在面对这八十五家公族的联合反对时,也不得不选择妥协。
而在公族之下,便是士族,所谓的士族,就是为官之人,且是世代为官之人,不过随着爵位制度在文官中普及,所以现在的士族,基本表示从伯爵开始到男爵,所有拥有爵位或者官位的家族,都能够把自己的直系亲属纳入进士族这一个阶级,这个阶级是国家的直接统治者,接受公族的领导,执行公族的命令,整个士族人口为二百万左右,是整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从各部门的重要岗位到地方官员,全部属于士族这一个阶级,享有特权,他们的孩子可以特招进入普通大学,享受朝廷的补贴,且在政治上拥有大量的权利,比如说可以推荐自己的子女,免除公务员考试,直接进入公务系统等。
而在士族之后,便是庶族,从皇族到士族,是大宋帝国的统治者,而从庶族开始,就是被统治者了,其中包括商人,知识分子,以及普罗大众,无数人,都属于这一个阶级,总数就是如今大宋的人口数,非常的庞大,如今也因为工业化和宋朝的殖民而蒸蒸日上,而在庶族之后,便是贱籍。
(本章完)
………………………………
753
所谓的贱籍,并不是指殖民地人,那是更低等级,在宋朝开始工业化之前,宋朝便有贱籍,虽然宋朝在明文典章中取消了奴隶制度,但是在这个封建社会,想要彻底取消奴隶制度是很不切实际的一件事情,大户人家需要长随,也需要奴仆,这些签了卖身契的人,在法理上就不具备宋朝合法公民的权利了,所以这一部分人就被算作是贱民,他们在宋朝虽然是人,但却不享有任何的权利。
除此之外,失去土地的农民也是贱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时代,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可能像工业时代那样,直接来到城市里打工,然后赚取资金养活自己和一家人,在古代,城市可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可以提供给老百姓,所以大多数失去土地的农民,都会沦为地主家的佃农,他们租地主家的地种植,然后每年在把一部分的钱交给地主,自己只剩下活口的粮食,这些人虽然还有这合法的身份,但也算是贱籍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就是山野之民,这些人躲在深山之中,或者是直接生活在海上,在宋朝的典籍记录中,就曾经看到有些广东,广西地区的人,因为陆地上适宜居住的面积太少,也大多有主,很多人便在近海地区搭建屋子,然后生活在海上,以捕鱼为生,这种人包括在浙江的舟山群岛,也有大量存在,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海上,所以也被一部分当地官府认为不属于宋朝子民,从而算入贱籍之中。
这个阶级在庶民之下,不享有任何的政治权利,当然,这是在工业化以前,随着工业化的浪潮不断推进,如今贱籍的人口已经越来越少了,大量的无地农民进入城市中开始工作,逐渐成为城市人口,而那些山野之民在国家的扶贫政策下,也慢慢开始从深山老林,近海地区搬迁到平原上来,开始过上正常的生活,宋朝也为他们编辑户口,让他们可以享受作为一个宋朝子民所能享受到的一切,至于奴仆问题,朝廷当然无法短时间内解决,但毕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尤其是在宋朝的富裕阶层人口爆炸式增长以后,更多的人对于奴仆的需求是增长的。
毕竟以前只有当官的才用得起奴仆,而全国当官的不过两万多人,算上他们的家人和一些依靠官府活着的地主,富商等加在一起,不过才区区一百万人左右,占据整个国家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他们是能够雇佣的起奴仆的人,而随着工业化的进展,首先是富裕阶层的人口爆炸式增长,从原本的百分之一快速增长到百分之五,且这个数字还在不停的增长,许多冒险家和商人,通过海洋贸易,赚取到大量的金钱,从而脱离自己原本的阶层,进入到富裕阶层之中。
而另外一方面,中产阶级也慢慢开始对雇佣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兴趣,他们当然不可能像富裕阶级那样,一下子便雇佣十几个人,甚至上百个人来为自己服务,但是雇佣一个佣人,随时随地帮助自己清理一下家庭卫生,烧菜做饭的需求还是存在的。
这个阶层的人,大概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加上富裕阶层就是全国五分之一的人,有对于仆役的需求,这是一个既定事实,你无法改变,尤其是那些权势者,他们根本就不想要雇佣的佣人,他们只想要为自己卖命的奴仆,这才能凸显出他们的不同来,也因此,朝廷在这方面的改革,就相比起其他地方要慢得多了。
不过朝廷对此也有一定的政策来应对,首先就是从徐清上台三年后开始,所有地方,奴仆户籍不能再增加一人,且奴仆所生的孩子不能直接算入奴籍,而是要加入庶民籍贯,以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通过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