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同,百分之四十的经费勉勉强强,像这些西部行省,每年都是需要朝廷拨款,财政才不至于赤字的,在如今的宋朝,大多数的省份其实每年都需要朝廷给予大量的补贴。

    全国上下,大概只有浙江两道,江苏两道,广州两道,山东两道,以及京畿,昆山,蓟州这八道三府是财源大户,他们来缴税,然后朝廷用他们的钱去救其他省份的经济,这跟现代也差不多,因此西京想要建设电线网络,这笔钱单单依靠府库是根本无法修建的。

    可别小看这十万瓦左右的电量,他能让十三万户以上的老百姓用上电,这就需要大量的电线,而如今这个时代电线的价格可是贵的离谱,这么多的电线,最起码就需要一千两百万贯左右的资产才可以,这对于广州府来说,财政绰绰有余,但对于西京来说,是必须要打报告的,不然只能靠卖地来拿到这笔钱了。

    而即便是有徐清的吩咐在,宋朝的体制摆在这里,即便是徐清再重视,三司使也必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款子拨下来,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更是宋朝层层叠叠官僚制度的后果,要想批钱,需要一道道的手续,十几个部门的签字,然后审核这才能够生效。

    当然,这也有好处,那就是最大程度的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二来则是每个互不统属的部门相互查验,这样一来即便是一些大官想要通过国家拨款惠及自己的家乡或者是企业也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这层层的官僚,即便你是高级官员,也很难买通各个领域的官员,同时严格的执法也让许多人不敢做出逾越的事情,但这也难免带来一些很麻烦的后果,比如说行动迟缓。

    在宋朝,地方官想要拿到一笔中央财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导致许多地方官会在汴京设立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作用就是派一个人常驻在汴京,然后等到中央的官员一下班,就拉他们免费喝酒聊天,吃饭,加深关系,这些办事处的钱,甚至直接由各个官府直接从预算中出,每年少的十几万贯,多的几十万贯,更有为了一个上亿的项目,投资上百万贯的,这种情况徐清很不喜欢,但宋朝如今的这一套制度就是如此。

    这些中央的官员,你若是不平日里讨好他们,他们虽然也会给你办事,但原本一个月能成的,就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做,反正就给你拖着,至于拖着的借口自然是数不胜数,什么工程不符合规定啦,工程改道不容易之类的,反正就是不让你办事,在宋朝,一次性贪的多了是要被抓的,可在生活中吃一点,喝一点,却是不怎么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指望羊干活,还想羊不吃草,这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情,能够制止大范围的贪污,这已经是竭尽全力的后果,若是连公款吃喝都不让了,那这些官员非得举着一个牌子站在徐清的家门口,逼着他下台了。

    所以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对于这一套,徐清也只能当没看到,反正这套系统虽然速度慢了点,但好歹安全,不会出现一些豆腐渣的工程,更不会出现一些十分不靠谱的项目,可以说只要施工的,大部分都是符合质量的,不然一下子就会牵连到无数的官员下台。

    在现代,讲究的是个人承担责任,也就是一个部门负责一项,只要一项出现失误,就算在那个部门头上,以避免互相之间推诿,但宋朝则不同,一个项目往往是多个部门共同办理,这是宋朝的制度决定的,为了不让地方权力扩大,在中央也要把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中,现在则是集中在宰相们的手里,所以往往会把权利细化,像是修一条公路,就不仅仅涉及公路局,还有环境部,卫生部,能源资源部,城市管理部,以及当地的公交管理系统,质量检查系统,工部,户部需要进行搬迁等等工作。

    就是为了不让一权独大,以保证宰相们的至高权利,所以就会出现推诿的状况,但自从徐清上台之后,便大力改革,虽然制度的根本不能变,但是惩罚的范围却能改变,以前是互相推诿最后就只能不了了之,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如今反正宋朝官员多得是,所以徐清干脆一个项目出了问题,所有部门都要负责,采取连坐制度,大不了这批官员全部辞退,换一批新的。

    这种做法在刚开始的时候,获得了整个官员体系的反弹,他们认为这是不负责任一刀切的做法,明明自己没做错,为什么也要受到惩罚,为什么要替别人的错误来承担后果,但徐清把这些声音全部压了下来,并且在之后几次出现重大事故的施工现场,直接将几名带头人全部移交司法处理之后,众人知道徐清这是在玩真的了,且整个政事堂十分统一。

    对于朝堂之事,宰相们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官府之间斗的再怎么厉害,争权夺利也好,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若是在百姓们的吃穿用度上耍马虎眼,这就是绝对不可以饶恕的,这一点是整个政事堂的统一意见,虽然每一个人信仰不同,但儒家文化所独有的爱民思想,是深深刻在真正的君子心中的,虽然整个宋朝不可能所有官员都是君子,且大部分都是庸官,但作为整个国家最高权力组成部分的七人,他们之中大部分还是秉持着济世救民的态度,在政事堂中工作,他们七个人统一了意见,自然别人也不可能改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党争政事堂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徐清也无法逼迫他们跟自己的意见相同,但是在这件事上,众人能够统一意见的原因,官场争斗不应该涉及百姓,百姓就好好生活就好了,不需要让他们承担党争的恶果,把党争控制在朝堂,这是众人的共识,所以在众人的共同意识之下,官员们的反弹被压下,在连续处理了三四起因为官员疏忽从而发生事故的事件之后,整个办公气氛立刻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原本是每个人都磨洋工,想着反正出事了就互相推诿,到时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多推出几个替罪羊来,而现在,随着连坐制度的实施,每一个单位都严格了手下的要求,只要出现一点差错,就会重新再一次审核,检查,这样一来,起码保证了施工品质不会低于质量水平,甚至很多地方的基础建设都要超出国家所既定的标准,不得不说,这样做确实有奇效。

    但这也同样带来了许多麻烦,那就是各个部门都害怕承担责任了,而不承担责任的方式自然就是加倍严格审查,即便是宰辅要求的案子,也必须严审,毕竟案子出了事,宰辅不会有事,有事的是他们这帮做事的人,所以即便是徐清亲自交代要好好办的案子,也只不过是提高了一下工作的效率,但在时间上却没有太大的提高,这也是西京的办事处不利的原因,最后原本说是尽快拨款的,最后却是足足过了三个多月,第一笔款项才拨下来,而此时广州府的电线网络已经开始在建,第一个电线杆都已经插在地上了,这速度自然是大不一样,这也就是国际大都市和一般城市之间的区别,而之后再想要追,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平淡为官》,”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

804

    从上海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一次在全世界亮起灯光开始,足足三年的时间,人类对于黑夜即将光明的时代无疑充满了期待,而如今,第一个大面积的灯光覆盖社区即将在广州府建立,这自然引发了许多人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来参观,还有无数的记者携带着摄像装备,从各个地方赶来,参与这难得的一幕。

    只不过对于这一次,徐清并没有到来,倒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广州府距离汴梁实在是路途遥远,且从浙中开始便是一路蜿蜒曲折,不像从汴梁到西安,一路上大部分的路段都是平原,火车比较容易修建,来回只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就可以了,而从汴梁城到广州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却在半个月以上,因为黄河,长江阻断了火车的道路,以如今人类的技术,尚且没有在长江黄河上修建火车用的大桥的手段,因此火车到了这里,便用轮渡来运送,等到了对岸之后,再用火车进行运输,等到安徽之后,便需要重新坐船,因为安徽之后的福建直到广州,几乎是一路的山川,火车的修建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以现代的技术,根本无法修建管理,如此蜿蜒的铁路,且极为容易出现事故,所以在这些地带,基本都是使用船只来进行运输。

    这也不得不说是当地特有的交通方式,或许河流阻断了火车的发展,但也正因为河流的存在,让这里的百姓生活富庶,家家都有余钱,米粮存放在自己的家里,吃不完,用不完,同时在海运为王的时代里,这些河流就成为了船只运送货物的血管,因此坐船是这些地方人的不二选择,只不过对于时间来说,自然要满了许多,而一来一回便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徐清自然是没有时间的,别说他了,便是整个宰相内阁都是没有时间的。

    所以他们也只能写一封嘉奖信寄给广州府的衙门,表彰他们做出的贡献,同时对做出杰出成就的广州工程大学给予表彰,同时拨出一笔款项,作为今年度额外的研究经费嘉奖,这些钱并不多,但对于广州工程大学来说却格外的重要,作为一所并不算是重点大学的学校,广州工程大学一直以来都被认定为是普通大学,这一次却超过所有的重点大学,一举拿下嘉奖,这确实让他们得以振奋,要知道在以前,这些嘉奖可都只有那些重点大学来拿的。

    虽然这份光荣其实是沾了广州府的光,广州工程大学与西京大学之间,一个是借着政府的光抢先了一步,另一个则是衙门借着大学的光,第一个研究出十万瓦级别的发电站,两者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其实还是不小的,但奈何他们有一个不差钱的城市呢,所以自然也就拔得头筹了。

    在如今的宋朝,正规大学数量在一百三十所左右,数量并不多,其中一百一十所普通大学,这其中有将近三十所大学是最近几年新修的,都是因为最近这一段时间,各个科系开始爆发性的增长,而对于大学的建设应该采取综合性的建设还是专业性的建设,整个学界也是吵得一塌糊涂。

    就像前世也是如此,作为冷战时期敌对的双方,苏联所采取的就是专业性的大学建设,每一个大学只管一样事情,当年新中国建立的时候就是如此,所以很多综合类大学在新中国时代被拆分,变成了专门的学校,工业的就只有工业,理科的就只有理科,后来直到改革开放,这些学校才开始学习美国的综合类大学。

    这两种大学有好有坏,自然也是根据国家的不同来选择,如今的中国既有专业类大学,如西北工业大学,哈工大,哈工程,南京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大学一类的专业类大学,也有清华,北大,浙大,武汉大学之类的综合类大学,这也是徐清的建设思路,所以为了培养出一些专业类大学,有很多科系被从原本的大学中分出来,然后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此类问题的大学,学校的数量自然也得以增加。

    而剩下的二十所大学便是如今宋朝的重点大学,也被成为士族大学,因为只要从这里毕业,有很大概率能够攀上人生的巅峰,成为一名士族,获得爵位从此之后世袭罔替,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而这二十所大学的分部是极为不均衡的,其实跟现代很像,那就是发达城市拥有着绝大多数的大学,且政治中心拥有的大学数量极多,而边缘地带的重点大学数量就非常少了,如今的这二十所重点大学,七所在汴梁,一所在蓟州,两所在南京,一所在西京,三所在昆山,一所在杭州,两所在成都,一所在武汉,一所在长沙,最后一所则是在洛阳,总计二十所。

    从中可以看得出来,教育资源是被高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即便是西安和洛阳,放到现代来不算什么大城市,但在这个时代,他们还是十分强大的城市,同时身上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其他城市所能比拟的,那是一种超越金钱的力量,再加上他们的政治身份,所以必然会有一所重点学校。

    而广东广西地区是一所都没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广东,广西地处偏远,在传统中国文人看来,是化外之地,宋朝一般对于犯了错的官员,才会流放到这里来,其地位相当于清朝时期的宁古塔,相当于是大英帝国时期的澳大利亚,是对待犯人的地方。

    因此虽然经济发达,但在文化上十分欠缺,因此自然朝廷也不会垂青他们,所以虽然广州府的财政十分充裕,但本地所拥有的大学数量并不多,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数量就更是一所也没有,这也是广东地区人们很介意的一件事情,因为同样作为国际大都会,他们却连一所优秀的大学都没有,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所以最近几年他们向朝廷申请了很多办理普通大学的申请处,这多出来的三十所学校,其中很多便建立在广州,有七所之多。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学校建设在广州府,广州府自己有强烈的意愿这是第一个,朝廷有补偿的想法这是第二个,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广州府是拿自己的钱来办学校,朝廷不用出钱,还能多几个学校自然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呢。

    只不过这样的做法,也立刻引起了其他道的效仿,一些比较富裕的地方,自然不愿意局于人后,便也开始设立学校,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要在经济上作比较,还要在文化,教育,潮流,思想上做全方位的比较,因此这些地方也是大办学校,最后导致这三十所新的学校,几乎二十五所左右全部开设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京畿地区,这也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事情。

    原本建立大学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就是为了让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学,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但被这么一弄,却让高等教育的资源变得极为不公平了,因为各地的大学面对不同道的考生,他的考试分数线是不同的,这跟现代几乎一样,为的就是保护本地考生的权利。

    之所以会那么做,是因为这些学校办校的钱几乎都是由各个道自己负担,也就是说这些学校办出来的钱,来自于当地老百姓的税收,那自然是要招收更多本地人才能把这部分教育资源回馈给当地人,所以在考试分数线上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京城的户口这么值钱的原因,因为这里有七所重点学校,还有二十多所普通学校,学校数量和质量都居于全国之首,其他地方的人想要考汴梁大学,需要极高的分数,而本地人考,或许低一百分都能够进去,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

    或许会有人觉得不公平,但一来如前文所说,办学经费一小半由朝廷拨款,大部分来自于当地衙门,因此照顾当地人,在学校看来,合情合理,二来则是出于当地保护政策,汴梁大学是汴梁人的大学,这是很多人会说的一句话,至于第三个原因,自然是特权了,士族有士族的特权,这本身就是一个合理合法拥有特权的时代,所以自然大城市的人也拥有专属的特权了,他们报考属于当地的大学就是会容易很多,而本道的学生相比起其他道的学生就是要容易的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这些学校的建立,也是经过了很长波折的。

    至于这一套制度,也是久而久之缓慢形成的,它虽然有瑕疵,但也没有阻碍真正有能力的人往上走,所以对于这一套制度,整个社会也普遍满意,虽然位于底层的人大致也并不喜欢,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个是努力搬到大城市来生活,如此一来,他们就能享受大城市人的待遇,二来就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让孩子能够靠自己的本事,考进理想的学校,如此一来,自然就省却了功夫,至于其他的手段,虽然有,但大多上不了台面,比如说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无法生育的士族,让他们认士族为爹,从而改变户籍,这些都是办法,但真正去用的人还是少。

    毕竟如今社会上的机会很多,并不说一定要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这是一个小摊贩明天也有可能四海扬名的时代,所以大多数人不会为了一个大学名额而干出这样的事情来,更多的人还是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如今境遇的。

    而这也是广东人都为之振奋的原因,第一个实现电灯在一个社区的全覆盖,并不足以让他们兴奋,因为说到底,他们也只是过一个眼瘾,大部分人在如今是用不起电灯的,而真正能够亮起的也就是一片而已,参观完后,大部分人要回到自己的家,等到电灯真正普及,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真正让他们感到兴奋的是这一次在如此重大的大学之中,广州工程大学,完成了这一次壮举,第一次配合广州府的衙门完成了电线的覆盖,仅仅耗时两个月的时间,便真的照亮了一个壮阔的社区,足足十万人口的居民区,这才是最大的震撼。

    也是让广东人感到自然的一件事,以前他们最好的学生,大部分都只能去汴梁,昆山或者是其他大城市读书,这些最优秀的人才流失,一直是广东永远的痛,但随着广东工程大学的这一次成功,许多广东家长们纷纷开始改变态度,用另一种眼光开始审视这些大学,甚至还真的出现了明明可以上重点最后却选择就地在广东读书的情况,当然这只是个例,且比例实在是很低。

    因为重点大学始终是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主要是接受来自于社会捐赠和地方衙门捐赠补助,而重点大学则是接受来自于朝廷的直接拨款,且招生也是全国统考,同时每个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也是为了防止一些专科人才因为偏科的缘故,通过正常考试无法进入大学,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在资金上,都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像一所重点大学一年的研究经费平均是在两亿贯左右,而一所普通大学的研究经费平均是七千万贯左右,大概是重点大学三分之一左右,而重点大学一年只招一千四百人,而普通大学一年都是以八千人起跳的,一些更大的学校甚至会出现一万人的情况,因此真正花费在每一个人身上的钱大概是十八倍左右,如此巨大的倍数,这是任何天资都无法弥补的差距,因此虽然让广东人对自己的学校产生了改观,但大环境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这些重点学校是朝廷花费无数心学建立起来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真正的栋梁之才,他们若是垮了,中国也必然垮台,又怎么能是普通高校所可以媲美的呢。


………………………………

805

    三个月的时间,从一台发电站到整个广州新区亮起光亮,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创造的奇迹,自然也引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昆山的艺术馆只持续了短短的两个月,且只有几条街区和一座美术馆而已,地方并不大,可即便如此,也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至今已经举办过两次世界博览会,但这一次博览会依旧被全世界共同称道,誉为是在美丽的博览会,其中灯泡的存在,无疑是巨大的亮点,后来虽然两次世博会都召开的越来越盛大,交易的货物无论是数量还是体量都越来越大,但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惊讶却是不多。

    而如今,广州府璀璨的灯光亮起,是整整几十条街,数十栋的楼房,因为新区是商贸区,所以大量的地方全部是高楼,而不是所谓的居民区,瞬时间整个高楼大厦甚至有了几分现代的感觉,穿梭在亮起灯光的大楼里,那种感觉远远不是黑漆漆的房子可以相提并论的,因此短时间内就为广州府带来了无数的游客以及媒体。

    不仅仅是国内的媒体,包括殖民地媒体和其他国家的媒体,广州府也欢迎他们的到来,一方面是让他们看看宋朝到底有多么的强,二来也是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崇拜宋朝,想想看在一个炸弹还被认为是天雷,是神迹的时代,当其他国家的人看到报纸上,宋朝的城市竟然在晚上都能够亮起璀璨的灯光,这是何等的震撼,这种文化上的攻势是无可比拟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宋朝如此支持文化产业的原因,通过这些,随笔,散文,诗歌,可以把宋朝各个阶层,精致的那一面表现出来,然后传输给其他国家的民众,如此一来,他们的心中便会对宋朝充满了向往,再好的科技如果没有文字来进行形容,是没有人会知道他的美的,唯有把这些美做好宣传,才会让世界更加喜欢宋朝的文化。

    这对于统治来说,将会减少很多的成本,那些殖民地人根本就不喜欢宋朝人,他们只把你当做是入侵者,而不是贸易者,或者是管理者,那么他们就会不断的反抗你,而当你把宋朝好的一面介绍给他们的时候,自然而然这些人也会慢慢接受宋朝的好了。

    就像现代的美国,通过好莱坞,迪士尼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学巨著,始终让全世界对于美国文化有着巨大的热情,而通过这些文化传播至整个世界,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推广了美国产品,美国品牌在全世界的销量,进而这些公司得到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