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存着大量的树木,有树木和原始森林,就保证了土地的湿润程度,起码不需要花费大力气从其他地方移植土地来进行耕种。
至于树木的种植,这件事情,单单依靠陈明功显然不行,还是需要依靠科学,徐清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绿色植物生存委员会,由一些科学家们组成,让他们来探索,什么样的植物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以扩大当地的森林面积,减少持续的荒漠化。
同时建立十分严格的法律,禁止当地胡乱砍伐树木,然后鼓励当地种植一些速成木头,这些树木养五六年就可以成才,然后砍伐使用,至于那些原生的原始森林,则十分严格的禁止采伐,任何采伐,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森林面积,无疑效果很好,当然底层的反对声浪也很大。
有一些村庄就是依靠砍伐木头来生存的,他们烧饭需要木头,冬天取暖也需要木头,他们在衣食住行也离不开木头,许多地方他的特产就是木头,依靠贩卖木头来赚钱的,不让他们开采木头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对于这种情况,徐清也做了许多的应对,比如说普及煤炭,烧煤虽然污染环境,但反正工业机器也在污染,总好过两个都在燃烧来得好,至于那些用不起煤炭的则进行补贴,反正必须要在三年时间以内,用煤炭来取代木头作为燃烧的主要工具,让老百姓习惯使用这种新的燃烧工具。
第二点就是对于那些依靠木头活的村庄,就派出专家,对他们村庄周围的土地进行定点探查,以找出适合他们耕种的植物,然后发展属于自己的农副产品,让他们可以摆脱对于木头的依赖,若是依靠木头作为手艺的,比如说木匠村,专门做柜子,门帘,之类以木头为主的家具和艺术品的,则要求他们使用国外进口的木头,而不能使用国内自己的木头。
至于那些离开木头实在活不下去的村落,则允许他们进行适度开采,但也需要当地衙门的允许,而不能胡乱开采,想怎么开采就怎么开采,这也是不允许的,通过这种方法,有效降低的民间对于木材被封锁的不满,也慢慢让民众接受了木材的重要性。
木头被砍伐下来烧掉,能够温暖你一个冬天,但如果他长在那儿,则可以保证你的子孙万代都生活在碧海蓝天之下,同时原始森林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有着很大的好处,这些都是植物造林的好处,同时将每年的三月十八日定为植树节,要求公民团体要去郊外植树,以使得保护森林成为全民的共识。
这种做法,显然有效的缓解了当地的森林砍伐,另一方面则是大规模种植新的树木,徐清在陕北地区和甘肃地区,宁夏地区,以及一些有森林荒漠化危机的地区,都建立起了一些植树村,这些村子,大多都是离开木头不能活的村子,将其中的一部分迁移到荒漠地区,然后由朝廷出钱,养着他们,他们什么都不用做,一辈子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种树,所需要的花费全部由朝廷来开支,通过这种方式,在各个地区建立了多达一百多个村庄,超过三万人投入近植树造林的工程中。
短短一年的时间,就种植了多达两百万颗树,虽然其中存活的数量并不多,毕竟刚开始种,你不能指望这些农民就能种的很好,专家们也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了解植物的特性和与土地之间是否合适,然后再慢慢搭配,从而选择出最适合这片土地的植物种子,这个时代,基因学尚且没有出现,人们认识植物的特性只能依靠实验,就地种植来查看,所以第一批的存活率大多都不高,但这起码是一个好的开头,也代表朝廷开始重视其植树造林这件事情来,而不像以前一样,只是一个口号,却没有人真的去做,大量的树木依旧被砍伐,黄河中的泥沙含量持续走高,起码这一切都在变好。
而养着这三万人,也是朝廷的一个创举,毕竟在此之前,还真的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过,或许军户制度也算是一种行为,但军户制度与这些植树造林的村民还是不同的,军户是由国家发给你土地,然后土地不需要缴税,那么平日里你就是农民,负责种地,养活自己,顺便军训,等到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拿起武器去参军,通过土地的授予从而换取军队的忠诚,这就是军户制度。
而这些种树的则不同,朝廷并不会给他们多少的土地,给的也都是荒漠,这些土地种不出什么粮食,起码现在就是如此,等于是花钱然后养这三万人来种树,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等于国家是把种树这件事情提高到了军队国防的层次了,虽然徐清并不是这个意思,但很多人确实是这么理解的,不然为什么要花钱样这么一群人呢,他们也无法创造任何的利润,只是种树而已,朝廷也不准备把这些树给砍了卖钱,完全是花钱没得到半点好处的事情,朝廷却依旧选择去做,那只能说明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
………………………………
853
而这些种植树木的专业村庄,为了让他们移民,朝廷也花费了巨大的时间,这些村庄很多虽然都生活在山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起码比起在沙地旁生活要好一些,毕竟山里面再怎么样,也有水,平日里看到的也都是绿色,而在沙地上,你看到的是漫天的黄沙,一年四季大部分的时间都有黄沙席卷城市,除此之外,水资源的缺少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种地方,人一个礼拜也很难洗一次澡,对于古代人来说或许这没什么,但毕竟这个时代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洗澡规律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本一个月洗一次,变成了三四天就会洗一次澡,西北地区的人民虽然洗澡次数依旧没有那么普遍,但也大概律会在一个星期洗一次澡。
但沙化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缺少,洗澡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些地方水资源的使用问题,这是朝廷的当务之急,而没有水,不仅仅人无法生存,便是植物也同样无法生存,所以植树造林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若是在南方,都不用人去种,树木便会自然茂密生长。
许多地方明明都用水泥铺路了,在水泥之中都能生长出野草野花来,这种生命的顽强正是因为有雨水的浇灌才能做到,而西北地区则完全不同,这种地方,便是精心栽培,许多树木也无法活过年幼期,很快就会在干燥的环境下死去,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宁愿住在山里面,也不愿意去沙化地区种树。
后来还是朝廷半强硬半利诱的才算是把他们送到了这些地区,让他们从事植树工作,工资上给予一定的待遇,同时朝廷也允诺他们,会给予他们很好的补助,不会让他们的生活有太大的困难,至于那些怎么说也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那么朝廷会下达强制命令,允许他们住在山里,但是不能以砍伐森林作为生活的资料来源,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村民的抵抗,从而增加移民人口,这是徐清做的很重要的一步。
而有了人之后,就是如何引水的问题了,整个西北最大的河流有汉江,渭河,清水河,苦水河,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黄河,但这些河流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水流并不充沛,在河流的上游,他们的枝干都十分细小,唯有到中段之后,随着雨水的丰沛,黄河的水才逐渐开始变大,最后成为一条巨大的河流,流入渤海之中。
如何将这些河流好好运用,这一点是很困难的,西北地区缺雨少水,唯一的做法,便是使用坎儿井的方式来进行农业耕作,这是一种在新疆使用了上千年的农业方式,通过挖掘地下河,然后在地下河下进行引流,上面依旧是平地,如此一来,河流在下方流窜,而上面则是厚厚的土堆,避免了河流直接受太阳直射,减少了水流的损耗。
另一方面也不损失地下河的根系,不至于因为上流过度使用地下河,而导致后半段的河流出现断流的情况,而在西北地区,还是有一些地下暗流的,陈明功的方法便是仿照新疆的坎儿井,使用地下暗流,对当地的农业进行集中性的小规模水种植方式。
在现代农业里面,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一种叫做滴管式耕作方式,这就是利用电脑对水流进行严格的操控,以保证植物所需要的水足够用,而不使用多余的水为目的,这种种植方式,成本相对高昂,但减少了大量的水汽蒸发,对于水的节省无疑是非常好的,非常适合在干旱地区使用,虽然如今还没有这么高的科技,但坎儿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人们常说,人类未来的战争必然是因为能源而展开的,而其中能源的关键就是石油,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世界上的战争大多是围绕着石油展开,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可燃冰,页岩气以及核裂变技术的合理运用,石油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确实是开始下降的,人们正对新能源有着更多的期待,石油的缺少,也似乎不再是一项非要人类去解决的问题了一样。
所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危机,那就是水的危机,这个世界的水是守恒的,且没有替代品,人不喝水就会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物学知识,不像石油,石油有许多的替代品,煤炭,天然气,可燃冰,核裂变,太阳能,风能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代石油,成为工业的基础,电力的来源。
而水没有东西可以替代他,世界上所有的生命,从动物到植物,再到细菌,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离得开水,而水的总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的膨胀,水总有不够的一天,因此未来的战争,十分有可能就是为了争夺水资源而爆发的。
虽然这十分遥远,但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大规模砍伐森林的国家必然遭灾,因为他的国家土地大部分沦为了黄沙,在这种地方,常年不下雨,即便下雨,也会很快被蒸发掉,不会有任何的水汇聚成河,到时候这些地方的百姓只能生活在缺水的世界里。
而那些充满了森林的国家,将得到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科学告诉我们,森林越多的地方,下雨量自然也就越多,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需要治理荒漠化的原因,不仅仅是让这片土地绿油油的一片,好看一点而已,更重要的还是让这个国家的森林更多一点,如此一来,雨量充沛,未来中国能够得到的水自然也就越多,如今牺牲一点地下河的水,未来这里就能变成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这才是徐清的打算,不然这地下河连给人类喝都不够,又何必去种树呢。
陈明功的想法获得了徐清的认可,坎儿井建设计划,也被徐清批准,率先在荒漠地带开发一百个村子作为支点,以这些支点逐渐连接,先在水源明显的地方建设起一个个的绿洲,然后再把这些绿洲连成片,然后形成一片防护林,将沙漠暂时与绿地隔开,然后再慢慢向前推,以使得沙漠的面积慢慢缩小,原始森林的面积逐渐增大。
但这项计划的耗时也将会十分漫长,单单是建立绿洲,就需要花费五年左右的时间,将这些绿洲逐步连接在一起,建立防护林又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往前推动,将防护林的厚度增加到五公里左右,则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至于在往前推进则是没数的事情了,毕竟宋朝的沙漠面积十分广大,虽然新疆在辽国的手里,但单单是宁夏,甘肃,陕西和西藏的荒漠,就够宋朝治理上几百年的时间了。
其中还有一些沙漠是无法治理的,这些沙漠底下往往连地下河都没有,那就根本没法治理了,完全是环境的因素,就像撒哈拉大沙漠,这种地方你怎么可能把他变成良田,这是违反自然的事情,任谁也做不到,起码以现在的科学是无法做到的。
但能够治理的荒漠任然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如今陈明功要做的只是一个开头而已,接下来的历任政府都需要不停的去推动,才能让这片土地重新恢复千年前,汉唐之前的那片绿色,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弥补。
但好在起码现在已经开始在推动了,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此之前的数百年,从来没有人在意过荒漠带给人们的灾难,而现在起码开始有人在乎了,这就是一个好消息,至于到底能够治理的怎么样,治理总比不治理强,如果能够治理的好自然最好,如果治理不好,也先保住这几个绿洲,给未来的人提供一个基站,同时其他的树木不再砍伐,种植速生树木,从而让人们不再对原始森林下手,这起码可以遏制如今快速消失的原始森林。
当然,这样一来,宋朝庞大的木材需求就需要通过海外进口来弥补了,其实在整个宋朝,木头的消耗都是十分严重的,并不仅仅只是关中地区而已,还有沿海地区也是如此,宋朝海运发达,在之前的一百年,所有的船只都是用木头做的,尤其是工业化的开头几年,产品大量增长,但运送货物的船只却没变,依旧是木船,为了承载更多的货物,只能不停的砍伐树木,用来建造船只,所以那几年对于沿海地区的树木毁坏还是十分严重了。
为了弥补这些地方的缺失,就需要大量的进口木头,从日本,朝鲜,东南亚,甚至是印度,非洲,进口各种各样的木头,用来填补这些过度开发的地区,让他们重新恢复成一片绿色,另外一方面则是一些木制工艺品,全部改用进口的木头来进行雕刻。
这样一来,起码沿海地区的树木群落算是保住了,至于外国的木头怎么样,那哪里是徐清能管的,交给他们自己的国家和殖民地统治者去头疼就是了,反正宋朝的木头都需要保护起来,除了速生木头可以进行砍伐之外,其余的木头一律不准砍伐,这是十分严格的命令。
刚开始的时候,沿海的工匠都很不愿意,认为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可后来他们才发现,海外进口的木头不仅仅质量比本土的要好,甚至连价格都要便宜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当地人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木头,就像黄花梨,在中国那可是十分昂贵,只有贵族才用得起的木头,红木也是如此,至于阴沉木,那更是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珍贵木材,一般人家是见也没见过的。
但在海外,这些木头并不是特别稀奇的东西,比如说越南,便是梨花木的重要生产地,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东西十分常见,其实在中国古代,这片土地上,这些木头也很常见,但因为历代王朝的砍伐,这些木头便开始慢慢消失了,所以才变得越来越贵,但在很多殖民地上,这些木头压根就没被发现过,甚至当地的土著人都不怎么会利用这些木材,所以多得是数百年的木头,甚至有上千年的,价格低自然也能理解,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当地人并不认为这是多么值钱的东西,在他们眼中这是很寻常的东西。
就像在明朝时期,欧洲的西班牙人常常会拿白银去换日本的黄金,因为在日本,黄金和白银的比例,相对于地球上其他地区来说,要低得多,因此这么一换,简直就是暴利,其中原因便是日本盛产黄金,而白银则相对于黄金更加缺少,因此在日本人的眼中,白银的价格与黄金相比,就没有差到像其他地方那么离谱,黄金兑换白银,就成为了许多当时西班牙人致富的一条路。
这就是所谓彼之砒霜,吾之甘蜜的道理,这些进口的木头材质非常的好,且价格便宜,数量巨大,因为给了许多木匠更多的创作空间,像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仅仅只有如此而已,还有在奢侈品上也不同,在以前,中国的奢侈品往往都是黄金,白银,珍珠,玛瑙,玉来进行搭配,但随着各种各样外国珍奇的宝石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也被引进到了国内。
比如说蓝宝石,红宝石,黄宝石,绿宝石,以及各类的钻石,这些都成为了新时代被时尚追逐的潮流,便是原本的玉石,也由更加优秀的越南玉代替了和田玉成为了宋朝玉石最重要的来源,这些玉石十分漂亮,翠绿色的帝王绿,翡翠色的祖母绿,都堪称极品,以前即便是越南进贡,也往往只是几块给皇室使用而已,一般人是用不到的,但随着宋朝统治了整个西班牙,再加上先进的挖矿技术引入越南,越南大量的翡翠和宝石被挖掘出来,运送到宋朝,加工成了一件件奢侈品,被佩戴到达官贵人的身上,也给许多工匠更多的创作空间。
成为了一件件稀世珍品,不得不说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宋朝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全世界所有的新鲜东西,都可以在这里发挥出新的生命,工匠们也是如此,木匠们得到了最好的木头来研究,因此对于朝廷不让他们砍本土树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在乎了。
当然,还有一些本土主义者则鼓吹,说海外的树做出来的木制家具没有灵气,没有中国器皿的神气,所以还是要以中国木头制造的最好,这种思想在本土受影响还是十分严重的,甚至在海外也这么认为,其实两者没什么区别,在本土生长的一千年红木和在海外生长的一千年红木,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完全是思想在作祟而已。
可这就是事实,人们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而认为他所有东西都是好的,没有坏的,尤其是在你能够接受到的知识很少时,你就会盲目的认为,用宋朝本土木头做的东西就是会更好,没有任何的原因,所以在材料完全相同的状态下,只要贴上是宋朝本土木头所制作而成的家具,他的价格就是会翻好几倍,尤其是在宋朝下达禁止砍伐本土珍贵树种的命令之后,这些宋朝本土家具的价格甚至是翻了十几倍的价格都不止,甚至还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职业,他们专门就干鉴定树产地的工作。
可别以为这是骗子,他们是真的有研究的,即便同样是千年古树,但生长的环境不同,自然细节上就会有不同,从味道上也会有不同,不过这种味道本来仅仅是不同而已,但因为生长产地的原因,本土的味道就变成了上品,外海的味道就变成了下品而已,卖相也是如此,因此本土的家具,在获得认证之后,其价格之高昂,要高出同等级别的家具十几倍都是十分正常的,不得不说这就是文化上的优势,因为在整个全球处于领导地位,所以即便是宋朝的树,都要比其他地方来的贵,卖出去的价格,就是要高昂很多。
也因为这一点,导致许多木匠艺术家,在完成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时,往往会选择一块宋朝本土的好木头来作为自己的毕生精血之作,不然就不足以称为大师,对此朝廷自然也是支持的,对于在民间和士族之间广受好评的那些艺术家们,朝廷还是支持他们的,同时宋朝的木头能够获得那么高的评价,这对于宋朝的文化统治也有着相当大的帮助,朝廷怎么会不做呢。
………………………………
854
除此之外,宋朝的许多传统工艺,也都成为了奢侈品,这不是说原本的奢侈品,比如说宋朝形制的翡翠,玛瑙,金器,银器之类的,这些东西,即便宋朝不称霸天下,以宋朝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也足以在各个国家卖出高价,就像宋朝的丝绸和瓷器,在欧洲也好,还是南亚也好,即便没有爆发工业革命,殖民世界,也都是十分昂贵的奢侈品,所以这些东西并不计算在内,而是一些宋朝百姓平日里的日用品,因为宋朝的崛起,也伴随着宋朝的文化成为了海外的奢侈品。
比如说太师椅,这种中国人特别喜欢的椅子,在其他地方本来是没有什么受众的,但随着宋朝文化的崛起,太师椅也慢慢开始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且成为了爆款,全民疯狂,一些做太师椅比较好的工厂,也因为太师椅这件特别的作品,成为了轻奢品。
轻奢这个词汇在现代十分流行,他们比起真正的奢侈品还有一段距离,是相对于上流社会来说,更加适合中产阶级使用的物品,太师椅就是如此,原本在宋朝,生活物品主要分为平民用的和士族用的,中产阶级所使用的产品是很少的,毕竟在古代,中产阶级的人数是非常稀少的,自然为他们服务的店也很少。
但随着市民阶级的崛起,中产阶级的庞大,自然应运而生出了一大批专门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商店,其实在欧洲,像什么路易威登,爱马仕之类的产品,最开始也是中产阶级所使用的产品,但随着欧洲文化的传播,这些产品在海外便成为了奢侈品,提高了一个档次,成为了城市贵族们必备的单品,宋朝也是如此。
比如说笔墨纸砚这些东西,端砚是最为高级的砚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一口端砚的价格起码在两百贯以上,要是极品,更是无价之宝,而底层的砚台,有些几十文都可以买到,但中产阶级显然认为几十文的东西,与自己的身份不符,而端砚则价格太过于昂贵,不是一般家庭可以吃得消的,因为中产阶级这种希望与底层审美脱离,向上流社会靠拢的情绪在发酵,因此许多商家纷纷制定出了价格在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