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4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的他们,只是反对老士族们而已。
而这些文章,也确实激励了不少奋进的学生们,许多人被老士族们的文章打击,甚至差点放弃学业,这其中有些人在读过这些新士族们的故事之后,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努力学习,其中成为大学生的也不在少数,这无疑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流动。
且朝廷从来不曾宣布士族将成为世袭制度,因此老士族们虽然千方百计的希望通过各种言论以及自身的影响,让这些年轻人放弃自己身上的可能,但放弃的大多数本就是庸庸碌碌之人,而真正有才学的人,往往不曾放弃心中的梦想,而其造成的结果,就是老士族们的压力骤然增大。
因为这些老士族,往往是徐清当年为了推进改革,从而做出妥协的结果,许多士族根本就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观念,依旧把儒家经典看做至高无上的治国方法,不肯听取其他的意见,这种家庭是十分多的,而在家庭教育上,也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第一位,依旧是老一套,封建家长的作风。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宣扬血统论那一套东西,因为在新的朝廷里,他们占据的力量已经越来越薄弱,他们的后代受到他们的教育,也一样是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些人根本不懂现代化是什么东西,自然在官场上也当不了什么大官。
如果没人来跟他们竞争,或许他们还能世袭下去,但如今通过大学教育,和新士族的制度,无数的人才涌现出来,占据了朝廷的重要位置,他们的孩子未来能否继续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不能再继续当官,这都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因此他们才会这么着急的希望让其他人放弃努力的渠道,这些老士族们的想法无疑是十分地固根深的。
而这些人在士族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其中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的只是少数,且上的大部分还都是国学,学的也依旧是儒家经典,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因此他们的思想也接近他们的家里人,真正愿意改变的极少,而到了如今再想要改,自然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所以许多老士族都出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情况,那就是后继无力,当然也有一些士族想出了办法,比如说招婿,让一些名牌大学生娶自己家的姑娘,从而改姓,成为自己的养子,然后利用士族的资源,扶植养子上去,从而保留下自己的士族位置,但真正能够做到的还是少数。
宋朝的法律虽然允许样子继承士族爵位,但大多数人家是很难做出这么一个决定的,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在,传给他,指不定他的下一代就能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呢,宋朝士族可是能传三代的,自己儿子不行,孙子呢,曾孙子呢?难道也不行?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可能性,所以果断选择招婿,从而让自己家的士族位置可以保留的,始终是少数,大部分不到最后时刻,还是愿意把士族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让孩子袭爵,从而期待下一代,毕竟让这些招婿袭爵,十分有可能背叛自己的家族,到时候人财两空,他们又找谁说理去呢。
所以如今这些老士族才会如此的着急,在朝堂上的力量不停的在衰弱,而家族之中又没有可用人才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士族的爵位虽然可以传三代,但是自己退休之后,官位可是要还给朝廷的,而到那个时候,若是家里没有一个能够做官的,即便他们家还是士族,其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就像那些资本家士族一样,他们当然也是士族,但其地位就是不如那些朝廷大员的士族来的响亮,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若是士族失去了官位,等同于失去了一半的权势,在地方上的威望也会大跌,虽然官府不会主动惹你,但你想要官府主动来帮你,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此老士族怎么能不着急,爵位能世袭三代倒还好说,但官位首先就没了,自然是急在心里,而他们的做法,就是通过报纸和媒体,来鼓吹血统论,从而让那些年轻的学子不要挑衅他们的地位,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官途上走的更远。
但显然,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聪明人又哪里会被一些媒体的宣传和报道所蒙骗,再加上如今的朝廷还没有到被这些士族只手遮天的地步,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兴起新士族,他们自然知道哪些人是真的有才华,而哪些人又是银样镴枪头,因此,老士族们大多数都处于凋零的状态,虽然他们人数尚且还很多,但再过六十年的时间,其中百分之七十都会被淘汰掉,重新成为平民,这也是徐清当年给他们的承诺,三代袭爵,至于之后能不能保留爵位,那就看他们自己子孙后代的能力了。
但即便如此,如今这些人尚且还是士族,而朝廷每年新册封的士族也是非常的多,这直接导致如今宋朝的士族数量始终在不停的增加,从最开始的士族数量只有三万四千人,到如今,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士族的数量已经猛增到了九万八千人,若是算上家属,则是在四十八万左右的人口。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还好,如今的宋朝人口基数很大,除了本土的一亿人口以外,殖民地的四亿人口以及海外巨大的市场大概有五亿人口是宋朝产品的购买者,通过这十亿的人,倒是还不至于让朝廷养不起着接近十万士族的特权生活。
而且等再过些年,原本腐朽的老士族就会慢慢凋零,士族的数量也就会慢慢减少,不过总体而言这个数字是必然会上升的,毕竟如今的官僚体制也好,高等教育出来的人才也好,都在不停的增加,那么未来能够进入士族的人也必然越来越多他们的家族延续百年,就都是士族,不过其中大部分是底层士族,其中四品以下的士族大概占据整个士族的九成以上,而四品以上的士族则大概只有一千家左右。
这一千家士族,可以说就是整个世界上最顶尖的豪门,而这一千家也几乎决定了宋朝的政治局势,这些家族里,老顽固几乎没有,即便有,对于他们孩子的教育,也都会送到重点大学中去接受最为先进的学习方式,对世界有着十分全面的了解,因此这一千家士族,始终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他们渗透在国家的各个层面之中,关系网遍布整个国家的各个角落,而他们从不担心自己的家族会跌落,因为他们的家庭教育就跟这些底层士族完全不同,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最为严格的教育方式,甚至是军事化的管理。
就像英国的贵族学校一样,在英国大部分普通人接受的是快乐教育,而精英们则接受的是军事化管理的教育,这些高等士族也是如此,他们的孩子无论男女几乎都进入到大学之中接受最为高等的教育,然后毕业之后,就会被家庭安排前往全国各地的城市进行历练。
他们的手中不仅仅有资源,对于世界的格局也完全不同,是真正的十分优秀的人才,而不像那些封建制度下的士族子弟们一样,对于世界依旧保持着老一套的眼光,而这些人控制着世界的走向,自然就会让士族不腐朽下去。
而这个阶层人数是很难膨胀的,一般来说阶级流动普遍是在底层和中产以及富裕阶层而已,越是顶层就越难阶级流动,就像宋朝这一千家最为顶级的士族,几乎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十年内形成的,从十年后到现在,其中大多数人都保留了下来,只有极少数因为涉及到重大贪污或者刑事案件被取消了士族的资格,大多数已经是固定下来,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未来也必定大有作为,这些人可谓是国家真正的栋梁和基石。
虽然如今固定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看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就知道,起码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十分的优秀,再加上他们在全国的庞大影响力和手中的资源,即便资质平平,但在大视野之下,拥有大格局的他们也必定能够创造出一番事业,只要未来在政治上不站错队,他们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而即便站错队,也很难会有其他的家族挤进这个圈子里,因为顶级圈子一旦形成,其他新的士族想要挤进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便一个豪门被干掉了,那么填补空缺的也必定是其他的豪门,而不会是一个新的士族来取代他,因为一千家高等士族,说实话,确实是非常多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侵吞掉一个高等士族的财产,至于中级士族,则只能徘徊在这个级别,除非他们能够出一个天纵英才,但这种机会,少得可怜。
………………………………
873
因此顶层往往是很难改变的,其他人想要加入顶层唯一的办法就是与顶层的士族进行联姻,但这种机会并不大,大部分的高等士族都会选择跟高等士族进行联姻,而不会去跟一般的士族去联姻,这种阶级之间的差异,使得结婚也变成了一件政治上的事情,所以其他人想要进入顶级士族的行列,是非常困难的。
对此徐清也不愿意去改变,去改变低等级士族之间的制度,这一点徐清还能做,但若是动到了高级士族的利益,那即便是以徐清的力量,恐怕也很难推行下去,需要付出十分惨痛的代价,如今的宋朝尚且不到需要改革的地步,因此对于这些势力,便让他存在着好了。
最起码这要比皇权统治好得多,帝制时代皇帝一言九鼎,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如今起码是这一千家士族互相商量来决定未来,这起码要比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要好得多,当然,在这一千家士族之中,还有更为高等的存在也就是豪门中的豪门。
一千家士族之中,位于四品的也就是县公级别的大概在六百人左右,大多数的士族都处于这个级别,他们大多数担任省级别的官员,在地方上拥有巨大的力量,同时这种家庭的官员数量一般在三到五位左右,其中一名是省级官员,而其他的则是在朝廷中从事工作,具有升迁的可能,便是县公的级别。
三品则是郡公,数量大概在两百五十人左右,大多数在朝廷的各大部门担任重要官职,或者是在省级行政区担任一把手,这些就称得上是朝廷的中坚力量了,这些士族家中担任官员的人数会更多一些,大概在七到八人左右,在地方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且在中央也有着不凡的势力,属于整个士族之中的高层,也是顶级士族的强有力合作伙伴,他们往往跟顶级士族们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品则是国公,数量大概在一百人左右,这些人大多是在旧时代担任过宰相,中央各部的部长,在旧时代拥有一定的贡献,因此在新时代被追封为国公,虽然地位十分崇高,但在朝堂上,有些家族的影响力甚至不如郡公家族,但也有一些家族,不堕祖先的名声,在朝堂上也是风生水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而在此之上的便是一品开国公,担任着往往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宰相家庭,以及朝廷各个部门之中最为紧要部门的一把手。
比如说吏部,礼部,工部,三司,国防部,以及军队系统中的元帅们,这些都是开国公家庭,他们无疑是位于整个国家的最顶端,拥有真正住在这个国家的力量,输在在四十七家,每一家都可谓是富可敌国,而其余的士族们,多半则依附于某一家名下。
这四十七家士族,虽然在朝堂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几乎朝堂之上所有重大的决策,都必须要这四十七家士族全部通过,在经过他们商议之后,才有可能在全国得到实施,从中就可以看出,这四十七家士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他们不仅仅在朝堂上有巨大的政治权利,在经济上更是几乎掌握了整个世界上排名前一百的公司,几乎都有他们的参股。
矿业,畜牧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军工业,造船业,服务业,酒店业几乎能够赚取暴利的行业,都有他们的存在,即便是徐清,也不可能推翻这股强大的实力,更何况这股力量的首领就是他自己,他就更不能举着红旗反红旗了。
再说这四十七家士族,大部分的首领都在朝堂上有着重大的作用,且很多都是徐清亲自提拔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起码在这个时代,绝对称得上是英杰,即便是徐清在处理问题上,也不可能比他好,甚至有很多人要比他自己优秀的多,改革自然不可能动这批人。
至于这批人的家庭教育如何,那自然是有好有坏,但大部分家庭对于自己的子孙都有着十分严格的教育,这一点也很可以理解,身处政治活动的中心,他们自然明白一个不孝子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所以在培养自己的后代时,他们往往都会采取最为严格的态度,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的孩子大多数都十分优秀。
再加上他们的父亲都是整个朝廷最大的官,他们耳濡目染之下,听到的不是高级官员们之间的谈话,就是名动世界的大儒,大文学家,大科学家们在自己家里畅谈世界,眼界和格局自然不是寻常人可以比的,他们比许多人看得更远,再加上十分严格的训练,使得这些人绝对是这个时代的精英。
徐清也与这些人有过一定的接触,他们的谈吐和眼界,绝对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所少有的,虽然你在价值观上会有不同,但对于这个世界的判断都十分的清楚,听他们讲话,甚至有一种未来正在他们手中开创的感觉,因此对于这批人,显然还没有腐化,而是正处于上升期的时间段。
所以在这个时候,徐清自然不会去做伤害国家的事情,至于未来这批士族会不会腐化,从而将国家拖入无尽的深渊,那就不是徐清能够左右的了,而如今他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在时过三年的时间之后,自己的长子徐宁终于在新大陆做出了应有的成绩,并且开始返程回国了。
三年前,徐安与自己决裂,徐家在朝堂上的政治势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为了稳定支持自己的势力,徐清只能让徐宁入仕,并且将他派往当初正爆发战乱的新大陆,希望他能够平定新大陆的混乱,并且给新大陆创造出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从而名正言顺的回到本土,进入朝廷的核心权利机构,这样一来,旁人自然没话说。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徐宁在新大陆的所作所为自然也是一字不落的传回到本土,不得不说徐宁做的远超徐清想象中的好,甚至也超出了许多原本不看好徐宁的人所应有的期待,徐清原本觉得以新大陆如今的混乱,恐怕单单是平定就需要不少的时间,然后在处理经济和移民的问题,恐怕所需要的时间要在十年左右,徐宁一届任期在三年左右,自然是处理不完的。
所以徐清觉得只要徐宁能够平定叛乱,就以此功作为徐宁的政绩,然后召他回来,担任朝廷的官员,却没想到短短三年的时间,徐宁不但平定了因为移民所带来的混乱,同时还让汉族与其他少数族裔之间得以和平相处,并且在已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和促进教育,甚至还在大宋本土之外,树立起了第一座电塔,如今的纽约灯光璀璨,与本土的大城市几乎没有二致。
并且在三年的时间内,徐宁的平衡移民政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之前的新大陆,非洲移民占据着西大陆的主场,而如今三年的时间,徐宁通过政府的调控,成功将黑人移民和白人移民的数量恢复到了平衡,同时通过基于白人高于黑人的社会地位,让白人对宋朝人死心塌地,也间接的促进了欧洲加大对于西大陆的移民。
在三年的时间里,整个欧洲白人移民西大陆的数量达到了两百万,而黑人则是在四十万,至于宋朝及周围的黄种人移民则是在六十万左右,其中汉族二十七万,占据大约一半的数量,可以说这三年的时间里,原本黑人占据大多数的情况得以有效改善。
如今的西大陆人口数量在八百四十万左右,其中汉族九十四万,黄种人一百万,黑人三百七十万,白人两百七十万左右,差距从原本的两百六十万,拉近到一百万左右的差距,使得白人终于在政治上得以与黑人对抗,这无疑是徐宁政策的成功,而通过拉拢白人从而降低黑人的力量,无疑也是成功的,通过这种区别性的种族政策,再加上对于黑人的残酷剥削,从而使得汉族的收入也得到了极高的成长。
当然,这一切的后果就是黑人原本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他们在西大陆徐宁所统治的地区,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只能去政府选定的学校接受教育,同时他们被剥夺服兵役的权利,以及持有枪械的权利,通过这种方法,降低黑人在西大陆的权利,从而降低黑人移民西大陆的比例,以此来平衡西大陆的人口比例,使得双方达到平衡,从而让汉族可以在中间谋取更多的利益。
这样的做法放到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自然不好,但以如今西大陆的人来看待,徐宁的政策无疑是成功的,动乱得以控制,他们的收入得以提升,有白人为他们保驾护航,黑人则成为了工厂的工人,为他们生产廉价的商品,而他们则位居整个西大陆的顶点,享受着最好的服务和一切美丽的生活环境,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同时徐宁在这三年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将许多宋朝本土企业拉到西大陆去开办分公司,同时也在本土成立了许多的国营事业,当然因为西大陆不是一个国家,所以也可看做是殖民地企业,通过这些企业,来创造工作岗位,给汉族来担任管理职位,然后通过压榨白人和黑人获得高昂的收入,以此来增加殖民地政府的收入,通过这些收入来修建新的铁路和桥梁,从而让城市得以真正被连接起来,城市相连便代表物品的流动,人口的流动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这是工业化十分重要的一点,但因为西大陆的动乱,铁路和桥梁一直没有修建,而如今在平定叛乱之后,徐宁开启了铁路的建设。
这三年的时间,徐宁仿造昆山的发展奇迹,在纽约这一块地方,也进行了经济发展的实验,凡是在这里设立工厂或者是开设公司的,前三年一律免税,三年之后如果不盈利也再免税一年,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的公司前往进驻,也使得这一片滩涂地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发展出了一座规模超过五十万的城市,再凭借港口的优势,如今的纽约,无疑是整个新大陆最为耀眼的一刻星辰,与之相比,赵曙所统治的新世界城,这座原本是整个新大陆排名第一的城市显然就不那么好了。
虽然他更加靠近本土,拥有更多的汉族移民,但在商业上,却无法跟徐宁的纽约相提并论,人口也已经完全超过,新世界在此之前一直是整个新大陆最大的城市,而如今纽约已然全面超越,并以一骑绝尘的形势在高速狂奔,短时间内是不会停下来的,且通过纽约这座城市,西大陆所创造的财富更是难以估计。
单单以整个新大陆七个殖民地上交给中央朝廷的税收来看,西大陆已经超过东大陆,以每年四点三亿贯的水平占据第一,而东大陆则是以三点九亿占据第二,这显然代表着徐宁治理上的成功。
且通过这样一座城市,徐宁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的工人,他们拥有十分优秀的技术,可以为西大陆提供源源不断的日常用品,甚至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徐宁还建造了整个东海岸第一个造船厂,这造船厂造的可不是木头船,而是铁甲舰,这无疑使得纽约这座东海岸的明珠变得更加璀璨。
这样一份政绩,无疑让所有怀疑徐宁治理能力的人都没话说,便是徐清的政敌在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时,也不好意思再阻止徐宁回到本土来逐渐接手徐清的工作了,因此当徐清提出,应该让徐宁回国的事情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同意,而在两个月之后,朝廷的命令传达到西大陆,徐宁正式卸任回国,担任工部尚书,开始掌握国家的建筑和所有国营事业。
………………………………
874
接到消息之后的徐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毕竟这三年来他虽然远在新大陆,隔着太平洋,但与本土的沟通联系始终没有断绝,再加上当朝首相就是他的父亲,他自然十分清楚自己的官位什么时候会有变动,其实在一年以前,父亲就跟他谈过回国的事情了,因此对于这份任命状,徐宁并没有特别的惊讶,只是对于新大陆的不舍自然是有的。
这片土地是他奋斗了三年的地方,不,甚至在更久以前,他就曾经听从父亲的命令,率领着家族的部队前往新大陆开拓殖民地,从而建立起了徐家在新大陆的根基,如今的新大陆,徐家无疑是头号世家,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全殖民地近乎五分之一的议员和市长受徐家节制,至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五个殖民地,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徐家的节制,可以说如今的新大陆,徐家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即便是皇室也不能与徐家在新大陆争锋。
而徐宁在这片土地上,无疑是付出了巨大心血的,从建立殖民地,到几年之后回到新大陆,平定叛乱之后建设这里的一切,他刚来的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