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4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千万别这么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成绩,与我可无关。”徐清笑着说道,一旁的徐泰说道:“父亲,您还没吃饭吧,要不我去令下人再添几个菜,咱们爷几个再坐下来喝两盅?”
………………………………
885
印度尼西亚的反叛军主要以部落族群为主以及移民在此的印度人在一旁裹挟当地的人民进行反抗,其中的麻烦就在于印度殖民地对此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印度殖民地正是如今所有宋朝殖民地中缴税最多的省份,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印度的人口并不比宋朝的人口少,再加上当地人因为信仰印度教,早已经在几千年的驯化中,变得十分听话,在其他殖民地上,宋朝往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维稳上,而印度人并不需要这些,只要保证他们贵族的权利,他们能够印度那一套种姓制度来维持这个国家的稳定。
所以除了在统治初期,宋朝因为宗教上的晋级,比如说在对于牛油的使用等问题上,让印度人愤怒产生暴乱之外,其他时候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在历史上,印度就曾经在几千年前被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占领,后来除了孔雀王朝之外,又被匈奴,鲜卑、突厥等各个种族征服,可以说印度的下层是印度的原种人,但在印度的上层,早已经是雅利安人等各个种族混合在一起了,所以对于异族统治倒是没有这么大的反对浪潮。
后来宋朝也学乖了,只要尊重印度当地的宗教信仰,维护当地的贵族权益,那么印度的统治是很容易的,再加上他们的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位宋朝节约了许多人力成本,尤其印度自身是一个出产金子的地方,当然,后世印度有一样更加有名的出产,那就是钻石,但宋朝人显然对钻石并不感冒,宋朝人更喜欢玉,黄金,白银以及印度的艺术品,当然与美洲相比,印度的黄金数量不可同日而语,但奈何印度距离本土的距离更加的近,以及印度所生产的金器,带有印度特色的风格,也十分受宋朝人民的喜爱。
尤其是一些带有印度教色彩的物品,因为佛教脱胎于婆罗门教,而印度教也脱胎于婆罗门教,因此两教在许多文化上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因明学,逻辑学,数学以及哲学思辨上,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如此,宋朝的许多善男信女们便对此十分热衷,印度的金器在宋朝也是十分受到欢迎。
还有一点就是茶叶,现代鼎鼎大名的阿萨姆奶茶,就产自印度的阿萨姆邦,因此印度也是宋朝的茶叶进口大国,许多人特别喜欢喝红茶,而印度的红茶无疑是特别优秀的,因为当地的气候十分适合种植茶叶,明明是同样的种子,在印度就是可以产出更加味道醇香的茶叶,而在人工上,每年宋朝的工厂都会在印度招收大量的员工前往本土打工,因为他们距离近,然后吃苦耐劳,只需要发一丁点的工资,就可以使唤他们,任劳任怨,这些都使得印度成为了宋朝最重要的殖民地,而这一次印度尼西亚的反叛,便于印度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印度的一些当权派看不惯宋朝人在自己的国土上横行霸道,这些人虽然不多,但整个印度如此广阔的疆域,有一些人会产生不满,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些人便吧发展印度尼西亚成为了自己的目标,印度尼西亚首先土地辽阔,第二个则是拥有大量的热带雨林,宋朝的军队再平原上是无敌的,但再热带雨林中,着实有着很大的问题。
再来则是印度尼西亚一共有两万多个大岛,小岛更是不计其数,想要清剿十分的麻烦,更关键的是,印度尼西亚地区正好处于宋朝通往印度洋的关键要道,这里若是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宋朝对于南亚以及东非的统治力,虽然印度于宋朝之间可以通过云南相互连接,但这里都是山道,军队行进充满了困难,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至于修建铁路,看看现代都没有通行,就知道再这里修建铁路到底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了,所以统治南亚,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海洋,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印度的这些权贵们才会看重了这一块地方,希望能够将宋朝的军队拖在这地方,从而保证自己本土的发展,同时策动本土势力的动摇,将整个印度从宋朝的手中挣脱出来,以达成印度人统治印度人的目的。
而这对于宋朝来说,自然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徐清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自然也被急忙叫到了政事堂商量此事,听到父亲这么说,徐宁不由说到:“那父亲,我不会耽误了您的事情吧。”
“无事,具体事务已经处理完毕,接下来的事情就等着军部发布命令,为父只不过是提出一些建议而已,倒是你,从新大陆回来,倒是清减不少,也黑了很多,不像是原来的翩翩少年郎,倒像是出海打鱼的农民了,看来这段时间是吃了不少的苦啊,怎么样,可还习惯,有没有恨为父的决定啊。”徐清笑着说道,看着如今的孩子,徐清打从心底里感到骄傲,一旁的徐宁连忙说道:“刚开始确实有些不理解,但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孩儿已经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新大陆虽然只是一个小地方,但如同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在这里,孩儿可以学会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治理一个国家,而不是仅仅从一个方面去了解,管中窥豹终究看到的不是豹子,而是自己的臆想,唯有真的治理一个国家,才知道一个国家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等到未来执掌乾坤的时候,才能不至于顾此失彼,将重要的东西于不那么重要的东西,主序错乱,从而导致闯下大祸。
自己不应该是一个方面的专才,而是应该成为一名通才,因为自己要当的不是尚书,而会是宰相,甚至有可能是首相,这些都是徐宁未来需要面对的难题,而在新大陆的这三年,他彻底从一个文人变成了一名官员,这之间的区别,估计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对于徐清的决定,他如今已然能够明白,不再像当年,虽然口头上没有什么表示,但心里对于徐清的决定,还是十分不满的,而这一点,徐清也知道,因此他才会现在问出来。
作为父亲,他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无法理解自己,他不是那种现代传统的父亲,摆出一副我为你好的样子,然后随意决定自己孩子的命运,他更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尤其是徐宁,在徐清的心目中,徐宁未来是要接自己在政治上的班的,所有的政治资源都会到他的手上,虽然不一定能够当首相,但必然会成为朝廷上一股他人无法忽视的力量,而这样一股力量,如果因为他无法理解自己,从而钻了牛角尖,那么这股力量便会对这个国家产生毁灭性的灾难。
在政治上,拥有的权力是绝对可以影响这个国家走向的,所以徐清必须要清楚的了解到徐宁的心态,绝对不能出现自己所想象的情况,而从徐宁的回答来看,显然他是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这让徐清心里也得到了安慰。
”好,宁儿,你有这样的觉悟,我没有看错你,来快坐吧,陪为父喝几杯酒,咱们爷两也好久没有喝上几杯了。“徐清笑着说道,仆役们服侍着主人们坐下,徐宁拿着酒壶给徐清满上,这一天众人很是聊了许久,徐宁和徐清都很有意识的没有谈国家大政方面的事情,而是主要把话题的焦点放在了生活上,徐宁讲了许多他在新大陆的不习惯,众人在一旁听着,徐清也讲了讲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作为首相,他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几乎没有一刻是闲着的,而着几年的时间里,徐清也是走遍了大江南北,看过了许多风景,见到了许多的人,尤其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许多穷人,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十分的不如意,虽然他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得到了很多的提高,但在精神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这些事情无关乎政治,只是平民家里面往往会聊的事情,期间徐清还让仆从们找一个位置坐下来跟他们一起聊天。
如今宋朝其实早已经废弃了奴仆的制度,这些人也都是领工资的,算是专门服务他们一家的工作人员,当然,有许多士族会看不起他们,不跟他们进行沟通,但徐清并没有这种想法,在他看来,这些人只是在自己家里工作而已,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他也经常会跟他们聊一聊他们的生活,作为宰相家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生活自然不会特别的差,虽然徐清严格禁止他们挂着自己的名号去为非作歹,但即便只是宰相家的下人这个名头,他们也能在社会上获得许多的好处,比如说他们去衙门办事,别人就会帮他们抓紧办,又比如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家里的亲戚都会上门主动来找他们。
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句话并非浪得虚名,虽然他们在徐府不能收受贿赂,但即便是当朝官员见到他们,也往往会稍微客套几句,毕竟他们长期伺候徐清,徐清对于他们也十分的信任,所以他们也并不会吧徐清当作是主人之类的,而是会把徐清更看作是自己人一些。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徐清希望他们讲一讲自己生活遇到的不理解或者是不如意的事情时,他们才会畅所欲言,而在他们的谈话中,最重要的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其实以他们的收入,在如今的宋朝并不算差,徐清对他们也不薄,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中产阶级还是算得上的,但即便以他们的条件,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已经是极限了,其余的孩子往往读到初中,或者是高中也就结束了,但在这个年代,大部分的家庭孩子数量都在四五个左右,因此这种价格,他们显然是无法承受的。
以他们的经济条件尚且无法承受,那些工人阶级就更加难以承受了,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悲哀的事情,许多学生本来很优秀,但因为家庭的缘故,导致他们根本进入不了自己想要去的大学,最后只能提早出来工作,断送了自己前程的同时,国家也损失了一名优秀的人才。
至于医疗问题和交通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他们生活在核心区,除了采买人员之外,大部分人是不会离开核心区的,而在这里生活,交通问题显然是不存在的,如此广阔的面积,生活的人口却只有三十万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拥挤自然也不会特别的拥挤。
至于医疗问题,徐清给所有在自己家工作的人们都提供了一份保险,只要他们生病,这份保险便能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优质的医疗,在宋朝,虽然医疗已经是全民免费的,但等级十分的低,大部分有钱人看病是不会去这些公立医院的,而是会去高昂价格的私立医院,而这些医院一般人根本进不去,而徐清给他们交的保险,则能让他们可以在这些高档的医疗场所进行治疗,所以并不需要特别的担心。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医疗和交通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两样显然都是大问题,尤其是医疗,平民阶级所享受的医疗是十分差劲的,基本上只停留在小毛病上,若是遇到大毛病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医治,只能依靠自身的抵抗力来挽救自己的生命,至于交通问题,在大城市随着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也慢慢开始严重起来,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遇到的问题。
不过对于徐府的下人们来说,这些问题显然不是最主要的,最为主要的还是他们和下一代之间的代沟实在是太深了,深到价值观已然完全不同的地步,这也是他们如今最为困惑和不解的地方。
………………………………
886
在这些父母的眼中孝顺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孝顺的表现形式就是孩子对家长无条件的服从,在古代,这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在这个时代,许多接受新式教育的孩子显然无法接受这一点,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再是封建礼教下的玩具木偶,他们其实也孝顺自己的父母,但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而这一点在父母们看来,就是不孝顺的表现,这令他们很难理解。
明明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不这么孝顺自己了呢,但其实他们的孩子是爱着他们的,但他们对于父母的孝顺不表现在听不听话上,而是表现在其他的方面,但对于这些,父母显然无法理解,他们这一代正是听着上一代人的命令活到今天的,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经地义的,而新一代的孩子却不在遵循这一套规则,这自然令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除此之外的第二点便是对于婚姻的观念,这一代人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结婚之前,往往是见面都没有见过的,但等到这一代,许多新一代的孩子是拒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他们即便愿意相亲,但也是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才愿意接触,而这同样是父母们所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看来,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但这些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则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
尤其是一些新大陆的年轻人,在这一点上就更加强烈,他们结婚之后往往会离开父母,前往另外一片土地城市,重新开始生活,在那里打拼出自己的事业,有的时候甚至几年都不一定能够见到自己的父母,这种生活方式对于这些父母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他们就想要看到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永远不要离得太远,但事实却是他们这些人的孩子大多数在大学毕业之后都散落在全球,有些甚至都不在本土,而是在殖民地上做着属于自己的工作,一年到头根本就一面都见不了,这自然令他们更加惆怅。
他们这一代人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而新一代人则是在工业社会上生长出来的,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离开父母,独自翱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人会一直在父母的身边,他们渴望前往更加与众不同的环境,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世界和成就,这也是他们与父母思想上的不同,可以说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经济的缓慢形成,都间接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这些代沟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也让大多数老一辈的人十分困惑。
徐清静静的听着这些人讲着属于自己的小烦恼,也很是津津有味,对于他们这个家庭来说,父母孩子之间分隔开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即便是与自己的妻子,一个月能够见一次面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毕竟两个人都很忙,每天也是全国各地到处的跑,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待在汴京的,所以这样的生活众人也习惯了。
但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他们几千年的时间都是在一片土地上生活的,如今却要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独自去飞翔,这自然令他们不习惯,但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朝廷需要做的,就是让那些孩子更加没有顾忌的离开自己的父母,去展现自己的才华,世界的变革是需要年轻血液的,而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打破自己固有的一切,去突破这个世界的边界,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而作为一个合格的政府,若是无法令他们在老家年迈的家长生活如意,那么年轻人又怎么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呢,这也是徐清上台之后,会对老年人施行这么多福利政策的原因,比如说养老金政策,就保证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国家可以对他们提供服务,让他们不至于因为无法劳动而饿死。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建设的养老院,让一些老人家可以有一个共同生活的场所,有专门的人员去照顾这些老人,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这些都是方法,在现代的美国,很多孩子在长大之后都会离开在的家长,前往一个城市为自己的生活打拼,那些家长在老去之后,大多数会去养老院度过自己的后半辈子,而不是在家里抱怨着孩子不来看自己。
中国人会认为这样的家庭气氛很是淡薄,但事实就是越发达的国家,每个人就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看看日本也就知道了,原本日本和中国一样,对于孝道是十分重视的,但随着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的家庭观念开始慢慢被改变,到现在,日本人的个人意识也是越来越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在日本的小城市或者是农村,街道上大量的人都是老年人,你很少能够看到一些年轻人,更别说是孕妇之类的。
能够大面积看到年轻人的地方,大概只有日本的大城市如东京,大阪之类的地方,这也间接导致日本大量的人口集中在这些城市群中,而其他地方的老龄化愈发严重,这就是工业化的后果,大量的人口会往发达城市集中,而农村中的老年人则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小城市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就只能更加往大城市移动。
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则,看看欧洲,其实家庭还是十分重要的,但在美国,家庭往往就没有那么重要,而在发达国家,养老院制度往往都十分先进,他们会为老人提供十分优厚的服务,许多老人是愿意住在养老院的,而在中国,把自己的父母送进养老院被视为是不孝顺的举动,甚至会被别人戳着脊梁骨骂,抛弃了自己的父母。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现代的中国人尚且还没有完成思想上的转变,但这种转变终究是会发生的,这种情况发生在韩国,日本,将来也必然会发生在中国,这是一件必定的事情,因为大城市的魅力就是如此,他会吸纳更多的年轻劳动力进入城市,到最后发展成年轻人不进入这些大城市就根本发展不起来的地步。
而在小城市中,老年人口的数量自然只会越来越多,但在这些人看来,这就是城市不景气的表现,他们不会去想,自己的孩子前往大城市了会有怎样的发展,他们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陪在自己的身边,而他们的孩子在心里也会愧疚,一边是机会就在眼前,前往大城市,你就可以与这个国际接轨,而另一边则是在家里等待你回家的父母,这是当今许多年轻人所遇到的困难选择,到底是选择家庭还是选择未来。
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如今宋朝年轻人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是相当矛盾的,所以当年长的下人说完之后,一些年轻的人也纷纷开始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苦衷,他们这些人大多是从小城市来的,都有高中以上的文凭,毕竟首相家里,自然不可能用文盲,而且他们也不是单纯的服务而已,有的时候也需要帮徐清跑跑腿,送一送信之类的,自然不能是大老粗,所以都是一些高中生。
他们从小城市来到这里,自然是因为这里有着很多的机会,比如说在这里当一名工作人员,这在小城市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而他们的心中,对于老家的父母大多数是心理保持这愧疚的,毕竟他们的思想主要还是农耕文明的思想,重土安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很难放弃与父母相处的日子。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而朝廷如何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将父母留在老家,而父母也可以释怀,不认为孩子不在身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实在是太重视自己的孩子了。
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是最重要的东西,也正因为太过在乎,甚至要比自己本身还要在乎,所以就会出现当孩子离开自己以后,整个人就无法再正常生活的状态,因为他们之前二十几年的生活重心就是孩子,而孩子一下子离开了,他们自然就很难在适应两个人的日子。
不过相比起现代的父母来说,如今这个时代的他们其实还算是好的,毕竟他们的孩子往往有四五个,就算一个一年只回来两次,那他们也能见到二十几次,分布在生活的各个时间段里,倒也是能见到很多次,再说这么多的孩子,也不是每一个都会选择前往大城市的,还是有很多孩子会选择留在自己出生的地方慢慢发展,生活的,所以父母倒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造成了困扰而已。
算不得如今宋朝最大的问题,但这些思想上的矛盾,确实值得宋朝的朝廷予以重视,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民意,他们虽然只流传在民间,但一切的动乱正是因为民意在扰动,才会出现的,如果不及时注意这些思想的变化,不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很快你就会被淘汰掉。
徐清之所以会跟这些工作人员聊这些,也是希望徐安能够提前做好准备,知道一些民间疾苦,这三年的时间,一直居于庙堂之上,徐清特别害怕徐安已经忘记了百姓在想什么,这是作为一名官员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如果你连百姓在想什么都不知道,一昧的只想着自己心里的大计划,那么最终你的大计划自然也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徐宁在一旁听着非常认真,他这几年确实一直在处理政治上的事情,对于老百姓的想法,确实有些疏忽,如今在徐清的有意安排下,听了这许多的建议,他的心里也明白,这个国家虽然看上去蒸蒸向上,但问题却是非常的多,矛盾重重,且这些问题与以前遇到的问题不同,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