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久没有吃过米饭了,见到这珍馐美味,立刻就吃了起来,此时整个驿馆大堂的位置除了小吏之外,就只有徐清一个人,在这种状况下吃饭,还真有种很奇特的感觉。
等把饭吃完了,徐清跟小吏道了声谢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之中,此时时间已经是四点半左右了,徐清把衣服脱了躺在床上眯了一会儿之后,窗户外的夜空便开始慢慢消失,太阳光开始从窗户外头照射进来,徐清本也就没什么睡意,便立刻从床上爬了起来,穿戴完毕之后,叫来驿馆的小厮打来一点热水,洗了把脸,再刷了牙,便离开了驿馆,向着安抚使司而去。
这一次去安抚使司,并不是单单为了见韩琦,而是要见一见秦凤路的所有长官们,作为新一年的开始,秦凤路中所有的官员包括禁军的将领们,都必须要到凤翔府来汇报工作给安抚使大人,还有转运使、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使的各位大人们,以确定这一年下来的工作到底如何,相当于是干部茶话会的性质。
而在这一次会议中,朝廷也会派吏部的官员来参加,通过这些吏部派来的官员,徐清等人的言行和一年下来的工作将会被他们记录下来,然后带到汴京去,这些资料,将会被吏部的大佬们以及宰臣当做考评的依据来使用,也就是说,若是在这次报告会上表现不好的话,十分有可能官途就此夭折也说不定,所以人人都是非常在乎的,徐清自然也不例外。
等到了安抚使司后,徐清被立刻带进了大门之内,徐清本是打算直接去报告会召开的地点,也就是那栋隋唐时代的建筑,想去跟这些同僚们聊聊天,顺便攀谈一番感情的,毕竟自己初来驾到,还从来没在这些官员面前露过面,若是能够结识一二个好友,那以后在秦凤路也不至于那么没有头绪。
可徐清刚一走进大门,就被几个侍卫模样的人带到了韩琦的房间中去,看着韩琦,徐清的心中满是疑问,难道昨天讲了那么多话还没有讲话,现在要继续讲?可就算有话要讲,也不用挑在这个时候啊,现在离正式开会可只有半个时辰左右了,这让徐清有些想不明白。
不过韩琦并没有让徐清疑惑多久,见徐清进来,他立刻放下笔,并且走到了徐清的身边,看着徐清,对着徐清说道:“岂弟,昨日酒多,有一件事我都忘记问你了,所以今日把你找来,就是想要找你商量一下,话不多说,我就直接问你了,秦州四县的知县,你有什么打算吗?“
“秦州四县,大人,您是说,定下来了?“听韩琦提到这四县的人事问题,徐清心中一凛,昨夜谈天喝酒时徐清其实就问过这个问题,毕竟他是州府之长,而现在下辖四县一军,竟然只有一军还保持着完整的建制,其余四县连头脑带他们的关系户,一股脑都全部进了监狱,可以说现在秦州的公务员们正是有史以来最少的时候,而活计却是最多的时候,可以说现在的每一位文吏也好,武官也好,都是在超负荷的运转之中,包括徐清。
他原本只需要管州府的大政方略就够了,可现在呢,他什么都得管,四个县的工作,二十万人口的生计,他一个人带着那么一千多个公务员哪里管的过来,坚持到现在,已经是非常不易了,所以在昨天喝酒的时候,徐清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韩琦,希望他能给个答复,可韩琦当时并没有回答徐清的问题,现在竟然主动问起,徐清心想必是有了结果才会如此的。
“恩,杨瑜诛九族,逮捕之后立即执行,其余三人,则革除官职,贬为庶民,并罚没财产,举家迁移至广南西路特磨道,终生不得返回原籍。“韩琦点了点头,把朝廷的判案状内容告诉给了徐清,反正这本来几天后就会公告的,提早几天告知给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这,韩大人,这也太轻了吧。“听到这样的判决,徐清心底就是一凉,这四人竟然只有已经逃之夭夭的杨瑜被判了死刑,其余三人竟然只是移居他地,罚没财产而已,并且还是举家,而不是举族迁移,这对于这三大世家来说,根本就是无伤大雅的处罚,徐清心中实在不懂,这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息事宁人到了如此地步,真真是让亲者痛,仇者快了。
“岂弟,此话跟我说说便可,对外可千万不要再提此事了,世事多有不顺心之事,此事已定,万万莫在纠葛,若是再去纠结,实在无此必要,我等已经力呈世家之利弊,陛下依旧选择如此行事,自有他的考量,现在首要之事,乃是秦州四县长官的人选,朝廷也知此等判决实在过轻,所以这四县的长官,将全部交由我来推荐,而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韩琦看了一眼徐清,他心中的想法又何尝不是想把这些土豪劣绅一网打尽的,可是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这些人在朝堂之上,拥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想要打倒他们,依靠自己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能够把他们给赶出秦州,削弱他们的气焰,这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彻底铲除,这也只能在心底里想想了。
水至清则无鱼,或许这就是圣人面对世间万物也会有的无奈吧。
“大人说的是,下官知道了。“徐清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天知道哪些遗毒留存下来之后会对秦州有什么样的影响,自己在的时候或许还能够压住他们,可等到自己走了之后,这些世家还会继续安稳下去么?若是调过来的新任知府是一个愿意接手贿赂的人又怎么办,治标不治本,终将会酿成大祸的,可正如韩琦所说,这些事,他没有权利去插手,只能接受。
“恩,你能谅解就好,那现在来说说看吧,你对这四县人事的看法吧。“韩琦赞赏的点了点头,徐清此时的年纪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遥想自己当年在徐清这个年纪的时候,韩琦是绝对不会像徐清这样理性的容忍下来的,而徐清却能够在短时间内克制住自己内心的冲动,静下心来,这小子,将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我的看法?大人,我在秦凤时间尚短,对于各位大人们的认识很是粗浅,让我来推荐,下官实在无能为力。“徐清实事求是的说道,所谓县令,就必须得是经过正经的科举考试之后的士大夫们才能做的官,而徐清所认识的人群中,能称为士大夫的,除了张合之外,便再无其他人了,可他却在平阳当县令呢,让他来西北跟自己一起受苦,徐清怎么也说不过去。
而在秦州境内,所有的文吏都只是文吏而已,并没有经过科举考试,所以即便他们的才能再出色,也不可能成为知县的,至于县中的二把手,他们确实参加过科举考试并且通过了明经科,只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世家们的党羽,早就已经被徐清革除官职,打发回家种地去了,也就是说,此刻整个秦凤路内,除了徐清之外,就再也没有一个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当官的了。
所以要选,就必然要从秦凤路其他副官那里选拔,徐清初来乍到,哪里认识这些人士,还不如把选择权交给韩琦,让他自己来定算了。
“唉,话可不能这么说,你虽不认识他们,可是他们却不像你一样认识秦州啊,论及秦州的风土人情,又有谁比你更了解,我问你,是希望你告诉我现在的秦州,缺什么样的县令,而不是让你去找人来当,这也太为难你了。“
韩琦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轻松,徐清听他那么说,也是松了口气,原来是自己听岔了,他想了想,现在的秦州,并不需要会来事的县令,他需要的县令,最好就是那些只会执行贯彻他命令的人,这是他最为需要的,可是这么直白的话,徐清却有些说不出口,可让他把这话包装一番,他也很难做到,想来想去,便干脆直接说了出来。
“大人,对于四县长官的要求,下官只有一点,绝对服从于我的命令,除此之外,只要稍有能力者便可,其余别无他求。“徐清很是坦诚的说道,他也已经准备好了迎接韩琦的批评,可韩琦却没有批评徐清,在他看来,徐清敢这么说,是有担当的表现,毕竟底下的人既然全部都听你的,若是来年过后秦州情况还是没有好转,那么所有的责任也就全部由徐清一个人承担了。
这可不是什么官员都敢做的事情,而徐清敢做,就凭这一点,韩琦也不会生气,他看着徐清,点头说道:”既如此,我包你满意,不过徐清。“说到这里,韩琦很是罕见的叫出了徐清的名字,徐清本还在愕然之中,听韩琦教叫到了自己的名字,赶忙躬身而立。
韩琦沉吟了一下,紧接着说道:“若是秦州境况依旧如今一般,你待如何?“
韩琦一问出这句话,双眼之中便绽放出熊熊的火光,好似在炙烤着徐清的心灵一般,徐清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那下官就脱去官袍,回家种地去。“
“好,我会记住你今天的话,走,你我二人今日一起去大堂。“韩琦大笑着拉起徐清的手便往门外走,徐清心中毫无波澜起伏,也同样大笑着跟徐清走了出去,这一日,整个秦凤路的长官们就看着韩琦拉着徐清的手走进了他们的视线之中,两人之亲密无间,从此之后便传颂与整个秦凤路之上。
半个月以后,京师传来考评结果,徐清以上上等位列秦凤所有州府官员之首,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又半月后,秦州四县知县任命文书下达,所有四县长官,全部由安抚使司文官出任。
其中没有一个是通过正规科举诞生的,全部都是明经科入门者,而且成绩都是明经科末游的人,他们在徐清的面前,根本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至此,整个秦州大权由徐清独揽,叛乱之事,尘埃落定矣。
而就在此时,西州回鹘与西夏边界处,持续两个月之久的战争总算以西夏的获胜,西州回鹘从此向西夏称臣为结束,李元昊站在数十万军队之中,登上麦积山遥望东方,双眼之中,透露出对于华夏浩土的强烈**。
(本章完)
………………………………
第214章 214。生命之上
新的一年,已是庆历二年春,徐清回到了秦州继续开始日复一日的工作,遥远边疆的战事偶尔传来,据说西夏已然开始屯兵于宋夏边境,还有的则说西夏已经吞并了西羌,一团战争的迷雾已经悄然笼罩在了大宋的头上,只不过此时的徐清,却是毫不关心。
他需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而战争,则是最不需要他关心的,秦州位于秦凤腹地,若是等哪天要他来操心战事了,那大宋的江山也就真的处于危亡之秋了,所以他丝毫不担心这些事情,只是让马德明重新操练起太平军,以备不时之需而已,至于他自己,则是马不停蹄的奔走于秦州上上下下的无数工程之中,解决着一个个繁琐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然,除了烦心事之外,自然也有好消息,经过那几户种棉花的人家以及秦州有经验的农吏们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棉花的种子总算是在秦州的北部地区生长出了绿色的幼苗,并且开始茁壮成长起来,当徐清来到农田,看到那一望无际如同杂草一般的棉花幼苗时,他的心中仿佛已经开出了棉花一般。
而在治水工程上,李德一也没有让徐清失望,第一个人工湖泊在一万名劳工的努力下,提前半个月的时间打造完成,储水量大致在两千万立方米左右,并不算特别大,不过对于籍河来说,却是足够了,那一天,徐清亲自出席,当着数万百姓的面,将籍河与人工湖的围栏用炸药炸断,当那奔腾的籍河水流涌入湖泊之中时,数万百姓,有的拿着锄头不停的挥舞着,还有的则唱着那古老的秦腔古调,一时之间,胜利的希望在人们的眼中,开始绽放光芒。
等到二月来临时,青稞种植基地也传来了好消息,这种生长速度快,并且适应干旱的植物在经过了四个月的成长之后,纷纷有成年男子的高度,犹如一片稻谷地一般,绿意盈盈,那百里黄沙就好似从来不曾出现过一样,那一天,徐清也到达了现场,跟所有人一起收割起这些青稞来,最后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株青稞草被割下,徐清才离开。
经过两天之后,统计的数字便摆在了徐清的案头上,这第一波青稞在去壳之后,剩下的重量大约在四千石左右,这个数字并不算特别大,可对于徐清来说,却是非常大的鼓舞,他立刻给整个种植基地的人每人奖励了一贯钱,然后便把这些青稞全部送到了养殖场去,以供养殖场牲畜食用。
此时的养殖场相比起刚刚建立时的五十间屋舍已经完全不同,从高坡之上张望而去,大大小小两百多间屋舍鳞次栉比,错落有序,鸡鸭猪羊的叫声此起彼伏,整个养殖场的动物数量,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与刚开始时的规模相比,大约成长了三倍左右,虽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幼崽,可能够做到如今的程度,不得不说是非常的成功了。
看到这一切,徐清的心中自然是高兴万分,整个秦州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着,因为养殖场的成功,现在很多富有的乡村已经开始从养殖场中领养牲畜到自己的家中养殖,根据徐清定下来的规定,只要村民们愿意养,所有动物的出售都会以贷款的模式进行买卖,以避免价格过高而伤害到百姓的利益。
而动物的饲料,在最开始的三个月间,将由养殖场来提供,之后则由自己负责,这也是为了避免饲料的价格过高,老百姓养不起而设置的制度,徐清想要的是让贫困者富起来,而不是想让那些本来就富有的人占官府的便宜,所以这些制度虽然麻烦,可徐清还是一意孤行的决定了这项事宜。
至于牲畜生养出来的幼崽,则全部归农户所有,不需要向官府缴纳费用,如果其中有能够领养多头的,则还能够减免一部分的利息,当然,前提是不能让动物大规模死亡,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将会从此失去在秦州获得朝廷官方贷款的渠道,并且赔债的金额将根据标准利息的模式来赔付,以此来保证村民们不会有掉以轻心的念头。
通过这些政策,秦州的百姓们开始真正享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在这期间,徐清曾经去过一趟王贵村长的村子,那是他来到秦州之后最先见到的村子,也是他来到秦州之后,给他印象最深的地方,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那里的贫困和绝望,这才让徐清产生了奋斗的意志,所以他必须要再去一次那个地方,看一看那里现在到底如何。
这一次去,村庄依旧很穷,到处都是黄沙漫天,于第一次来的时候别无二致,不过听村长王贵说,今年却再也没有饿死人了,冬天的时候,也再没有一个人冻死了,而且王贵还说,他们村也打算领养二十只鸡、三十只鸭子来养一养,看看明年的收成,听到这些,徐清的心中很是安慰,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改变起码比一成不变要来的好。
徐清跟王贵村长边走边聊,他这次来,除了想要看一看这个村子的改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扫墓。
去年的秦州叛乱,给整个秦州的百姓们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无数人民死在了叛军的手中,还有无数人无家可归,再也没有了亲人,而这个王家村,在这次战斗中,总共有四个男人、七个女人上了前线,回来的,却只有三个女人,其余的人全部战死,其中也包括那位王小康的父亲,还有那位最先来报名参军的王柴,也就是王贵村长的二儿子,是所有村庄里,牺牲最多的村子。
面对这个事实,徐清很难不把这些人的死,算在自己的头上,他有的时候会想,若是自己没有来过这里,没有对他们许下承诺,没有给过他们希望,他们是不是就会继续浑浑噩噩但却平安的活下去呢?
是的,他们为了自己的承诺死去了,可是这到底值不值得呢?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句话到底是对是错,生命是不是真的就比爱情和自由更为低贱,徐清在看着自己面前那七座崭新的坟墓时,在看着王贵老村长眼角的泪水时,心中摇摆不定,或许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吧,徐清心里想到。
“老村长,我对不起你,让你的儿子上了战场,却没把他带回来。”徐清看着涕泗横流,却不敢大声哭出来的王贵,满怀着歉意说道。
“大人万万不可如此说,小儿从军,乃是为自己,为老朽,为这个村子,既是为我等,大人又何必自责呢?”王贵本在缅怀自己的孩子,却没想到一旁的徐清突然之间向他道歉了,他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等意识到徐清的意思之后,他赶忙反驳道,他并不希望徐清误会王柴参军的原因,那不是因为徐清才参军的,而是因为他想保护这个村子,保护这个家而已。
徐清没有回答王贵,他把这话当做是宽慰之言,人都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想必王贵老村长的心中,是恨死自己的吧,王贵见徐清的情绪依旧低落,他有些着急起来,对着徐清说道:
“大人曾经说过,要让我们过上小康的生活,说实话,小老儿并不知道小康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从小到大就没有读过书,能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就非常不易了,至于小康是什么?没人知道,也从来没有人去想过,除了一代又一代,不停的种地之外,还能有什么样的生活。
可您却告诉我们,人是有另外一种活法的,那种活法,就叫做小康生活,我们虽然不知道小康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但老朽想,大抵就是过上更好的生活吧,那什么是更好的生活呢?
有几亩良田,有鸭子、有鸡、有牛羊,还是每年都有新衣服穿,又甚至是未来可以请先生到村子里来教书?没人知道,可正是因为这两个字,我们大家总算是敢去想象,我们还会有怎么样的生活了,大人,您知道老朽第一次幻想我们未来的时候有多么的激动么?!
若不是老朽已无能力提枪上阵,老朽必定与柴儿一同上战场,若问他等为何要上战场,就是因为我们总算有了可以做梦的能力了,大人,王柴,王小康的父亲,还有其他的乡亲,并不是因为您而死的,而是为了他们心中叫做小康的梦而死的,您怎么可以怪自己呢?!“
老村长的肺腑之言彻底震惊了本处于悲伤之中的徐清,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甚至从来没有想象过,一个连做梦都不敢,连梦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这样的人,当有一天敢做属于自己的梦时,到底会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一下子徐清就有些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去参军了。
他突然又想到,整个秦州境内像王家村一样的村落还有许多,他们或许也像王家村的村民们一样,祖祖辈辈都过着往复循环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象过,离开这片土地,或者换上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家里多了一条衣服的生活,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想到这些,徐清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或许在有些人的心目中,生命真的不是最为珍贵的吧,有些东西在某些人心目中,就是要比生命还要珍贵,而在王柴和其他的牺牲者眼中,做梦的权利就比他们的生命来的珍贵得多得多。
告别了王贵和王家村的村民,徐清马不停蹄的回到了成纪继续着日复一日的工作,从这天气,徐清愈发刻苦努力起来,原本他不愿意去的地方,现在他一个个的跑下来,原本他不想干的事情,现在他一件件亲自去干,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徐清几乎跑遍了整个秦州所有最为穷困的村落,跟每一个村长都进行了交谈,从他们的口中,徐清了解到了一个新的秦州。
这个秦州落后、贫穷、野蛮、荒芜,可这个秦州恰恰却是最为肥沃的,它有最为勤劳的人民,有最为渴望好日子的乡亲,有想要接触知识的孩子,还有想要进入城市,见见世面的男人,面对着这些鲜活的生命,徐清与他们一一交谈,然后回到成纪,召开了一场又一场的会议,有的时候经常要到晚上,天黑的看不见路了,这才放他们走。
整个秦州的工作便也越来越繁重起来,许多文吏们开始叫苦连天,可徐清却连一个怜悯的眼神也不愿意给他们,因为就在这一个月里,他看到越来越多的村落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拥有了想要养殖牲畜的意愿,也有越来越多的男人进入到大型工程之中开始打工,整个秦州都在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
而这改变,也惊动了远在凤翔府的韩琦,当徐清的报告书一封封飞到安抚使司衙门,来到韩琦的桌案上,韩琦的心中也不由得惊叹秦州的巨大变化,甚至每每在看完信后,韩琦的内心深处都不禁怀疑起徐清信中所说内容的真实性来,等到最后终于憋不住了,连夜带着几十名扈从,便来到了秦州,来与徐清见面。
当徐清大中午正在工作的时候,韩琦就那么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站在徐清的面前,一句话也不说,徐清抬起头看着遮蔽住阳光的眼前人,立时便认出了来者正是韩琦,心里一惊,笔杆子便掉落在了纸张上,染黑了一大片,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