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的大内总管-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吴绪宽摇旗呐喊,或许是太常寺少卿的唯一作用。
群牧司的牧监令,是负责养马的。
工部侍郎与工部尚书……工部是负责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衙门,工部尚书是工部首官,而工部侍郎则是副官。
说起来,工部尚书还是蛮重要的,毕竟是六部尚书之一,而且权利极大,抓他确实是有风险。
不过,工部的权利并不能对吴绪宽形成多大帮助,而且,抓工部尚书是有大义的,因为工部尚书太无能,就该抓他!虽说天灾**不是工部尚书的责任,但这些年东乾王朝各地河岸决堤、粮食减产等等问题,工部都没有做好补救措施,很多事他们难辞其咎。
工部尚书算是吴绪宽身边的实权重臣,但比起其他能对吴绪宽夺权形成直接帮助的重臣,他又显得没那么重要。
所以女帝点头,让锦衣卫抓了他。
这是一次很危险的试探。
幸好吴绪宽没什么反应。
锦衣卫还抓了都察院右都御史,他完全是替死鬼,因为女帝不敢动左都御史,都察院两名御史,以左为尊,左都御史才是老大,其也是吴绪宽的最重要的心腹重臣之一。
这个真不能抓,抓了就出事了。
所以右都御史被抓了,这只能算是对吴绪宽声望的打击,也没其他作用,毕竟左都御史不抓,都察院是还在吴绪宽的控制下的。
冬月十五大朝之后,锦衣卫又抓了焦国公。
焦国公致仕多年,虽门生无数,极有人脉,但并无实权,抓他是因为他威望高,而且一直在为吴绪宽摇旗呐喊,抓了他,实际对吴绪宽也没形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
冬月十五这天的黄昏时分。
皇宫深处,东暖阁。
“……这大半个月来,共抄查屋宅、田产、黄金、现银等,折合白银约三百万两,另有古玩书画等值钱物件,折合约六十万两……”周安来了已经有一阵,正在向女帝汇报。
女帝脸色非常难看。
她知道下面贪,但没想到贪到这种程度。
虽然东乾王朝近些年因为天灾**,朝廷一再减免赋税,一年东乾全年的赋税收入,已经不足盛世时期的一半,但那也是足足三千余万两。
她是没想到,锦衣卫才行动大半个月,就查抄出了三百多万两,足有国库年收入的一成了!而且被抄家的那些人,绝大部分,都只是小官小吏,称得重臣的,屈指可数。
他们都如此之贪,若去抓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该有多少?
更不要说他们面还有一个吴绪宽。
“焦国公,如何了?”女帝沉默许久才开口问。
“其全家老小皆被押在内狱,焦国公一直在喊,想要求见圣,袁将军还在审……”周安简单说了一下情况,焦国公是今天晌午才抓的,案子还没办妥。
女帝又问了一些关于焦国公的情况,焦国公是三朝老臣,历任过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最终是在吏部尚书的位置退下来的,其门生很多,影响力非常大,所以女帝才多过问了几句。
而后,女帝又就锦衣卫之后抓谁不抓谁的问题,与周安说了说。
“对了……”女帝说着说着,突然话音一转,像是想起了什么,看向周安道:“密侦卫之事,朕与康公商讨过,此司既已糜烂,又无大用,却开支甚巨,还是撤了吧……你替朕转告袁胜师,让锦衣卫加快追缉密侦卫逃犯之事,趁早结案……”
密侦卫的事,一直拖到今天。
这倒不是周安故意拖的,而是密侦卫的事处理起来确实是麻烦,这无关于乌国钰,主要是因为,密侦卫是一个很特殊的特务组织,不是那种所有办事人都在一起办公的衙门。
密侦卫的吏役,是散布天下的,先前锦衣卫抓了密侦卫很多人,多是管理层,但也跑掉了不少,这还只是在乾京城的吏役,不算外面的。
若真较真的来办密侦卫,那是得派人到全国各地去抓人的。
女帝倒是没想这么做,犯不,也耗不起,但至少从乾京城出逃的那些,该抓是得抓的。
就为了抓这些人,密侦卫的事一直悬而未决,因管理层被抓而空出来的那些位置,也都还没调人补。
女帝显然是没耐心了。
虽说,密侦卫不运作也不影响什么,可是还得花钱啊!密侦卫的开销非常巨大,若将供养密侦卫一万余探子的钱拿出来,去供养军队,足足能多养三万兵!
“圣,奴才以为,此事不妥,请圣三思!”周安却道。
“嗯?”侧卧在暖榻的女帝顿时蹙眉。
屋内其他小宫女、小太监都吓的低下头。
谁都听得出来,女帝只是告诉周安去如何办事,不是在与周安商议,周安竟然敢对女帝说不妥?不妥?!
………………………………
第九十八章 再次进言,再设新衙门?
女帝看着周安,从暖塌上坐了起来,马上有小太监上前,为女帝整理身后靠垫,好让女帝能舒服的靠坐着。
周安垂下头,不与女帝对视。
女帝是沉默了好一阵,才道:“有何不妥?”
“奴才以为,密侦卫虽然糜烂,但并非不可挽救。”周安躬身连道,“密侦卫于立国之初便已设立,虽几经改制,但从未遭到过撤裁,当前密侦卫虽层层贪腐,上行下效,但其基层吏役,多潜伏民间,隐藏身份,如寻常百姓一般,少能参与贪腐之事。”
“密侦卫烂了,却是只烂在了上面,烂在了管理者,与基层吏役牵扯不大,密侦卫监察天下之布局,并未遭到破坏,只是因官僚风甚重,再加上贪腐之顽疾,以至于政令不通,管理者欺上瞒下,使得密侦卫基层吏役,犹如一盘散沙,不得命令,无事可做。”
“奴才前些日子,便深入查过密侦卫之情况,密侦卫安插于全国四十八州、三百九十郡、一千余县的探子,足有一万两千余人,可以说,这天下稍大一些的郡县,都安插有密侦卫的人,而这一万两千余人中,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至今者,约有八千之数!”
“其中约有两千户,更是在密侦卫之初,其祖上便为密侦卫办事,传承至今已有十余代,一代代皆为密侦卫探子,其刺探侦缉能力极强,都是人才……圣上若将密侦卫撤裁,将所有吏役全部遣散,让这些人精通伪装、侦缉、刺探的人才,就此归于民间,奴才以为,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请圣上三思!”
女帝沉默看着周安,她也露出了思量的神色。
周安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密侦卫的探子,有些确实是厉害,毕竟祖上就是干这个的,侦缉刺探那都是祖传的手艺了,这种人才是很难得的,他们甚至要比军伍中,那些负责打探消息的探子,能力还强。
全遣散了,确实是可惜。
但,这并不是保留密侦卫的理由。
女帝对密侦卫的整体办事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不是女帝的问题,而是,近几十年来,密侦卫都是一个没卵用的部门,这与东乾朝廷整体开始腐败有关,也与密侦卫被打压有关。
贪腐与被打压,是成因果关系的。
密侦卫设立之初的作用,是监察江湖,刺探江湖,但在两百多年前,密侦卫一度有了监察天下的权利,调查贪腐,也是密侦卫的职责所在。
可近几十年,贪官越来越多,密侦卫又无乾厉宗时期的权势,让他们查谁,他们也不敢查,不能查,因为只要查某个大官,就会牵扯到太多关系,太多人脉,太多事。
结果就是,贪官们联手,不能让密侦卫做大,形成打压之势,威逼利诱走关系,什么手段都用。
这就是密侦卫近几十年来,都没什么卵用的原因。
因此,女帝根本就不知道,密侦卫究竟能有多大用处,她根本就没经历过,没听说过。虽然在史书上记载了,密侦卫在乾厉宗时期,办过很多大案,整个朝廷都被密侦卫从上到下的血洗过……可史书上对那个时期密侦卫的评价,是极为负面的。
当时的密侦卫为了邀功,为了进一步扩大权势,也确实是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危害一时。
也就是说,女帝现在对密侦卫的整体印象就是,这部门做大了,会有非常大的危害,这是无法控制的,弊大于利,而这部门失势了,限制其权利,那其就没什么卵用,还特别能花钱,要比一般的司法机关更花钱。
所以女帝想要废掉密侦卫。
朝廷因为连年赈灾,已经国库空虚,快要入不敷出了,废掉密侦卫这个没卵用的部门,节省很大一笔开支,何乐而不为呢?
“密侦卫……”女帝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你的意思是不可撤,可若是不撤,又当如何?密侦卫不撤,便需重建,锦衣卫也只是抓了密侦卫司衙门的管事人,若是重建,还需将密侦卫内的其他蛇鼠之辈彻底肃清,怕是会耗费巨大,且旷日持久。”
女帝想要废掉密侦卫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密侦卫整体已经烂了,如果不废掉,就要将整个密侦卫清洗一遍,如此才能用,才敢用。
可麻烦就在如何肃清的问题上。
锦衣卫现在只是抓了密侦卫司衙门的管理层,也就是密侦卫位于乾京城总部的管理层,地方上的问题,可是都没管……女帝也是不想管了,不想追究,想直接全都遣散。
她跟密侦卫耗不起,真要是派人去全国各地抓人,抓在地方上管事的密侦卫基层管理,那得派出去多少人?耗费多少钱财?
吴绪宽可是在一旁虎视眈眈盯着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搞事,女帝完全犯不上跟密侦卫如此较真。
所以还是遣散了好,一了百了,省心省力。
“圣上,奴才以为,重建密侦卫并非大问题,毕竟大鱼已经抓了,剩下的,也只是下面的小鱼小虾,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而现在,圣上既愿以遣散的方式,赦免那些小鱼小虾的罪过,不予追究,那,何不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直接对他们既往不咎,让他们重新为朝廷、为圣上效力?”周安这话说的,也是挺没办法的。
真不能派人去全国各地抓人,耗费太大,需要的时间太长。
“小安子……既然你这么说,那朕问你,重建之后又当如何?密侦卫可堪大用?若维持现状,密侦卫依旧无用,若予密侦卫更大权势,怕是会复厉宗时期的劫难吧?”
女帝对周安还是极有耐心的,能说这么多。
而现在,她直接跳过了密侦卫如何重建的问题,直问最终的核心问题,留下密侦卫,究竟有什么用?!
从神都女帝时期,到现在神昭女帝在位,密侦卫一直都没卵用。
女帝还不敢给密侦卫过大的权力,因为有前车之鉴,厉宗时期的密侦卫,可是搞得天怒人怨,为祸一时。
“圣上,有些事奴才想要先向您禀明,不知您能否听听?”周安抬头道。
“说!”女帝回道。
“事关锦衣卫,这大半月来,锦衣卫办下许多大案,逐步蚕食削弱了奸党之势,但其中,波折却很多,锦衣卫在缉拿许多官犯时,对方都事先便得到了消息,畏罪自杀者有之,畏罪潜逃者有之,更有销毁证据、负隅顽抗者,等等,这使得锦衣卫屡次陷入窘境。”
“要去抓人,人却已经先跑了,或是抓了人,却无证据将其定罪,只能将其暂时扣押于内狱之中,一审再审……虽说目前还不能结案定罪的官犯,多是小官小吏,但就是因其事先有所准备,阻碍了锦衣卫调查取证,才使得锦衣卫无法将其定罪,进退两难,若再长此以往下去,内狱中所羁押无法定罪的官犯会越来越多,必会影响锦衣卫之声誉,更会影响圣上您之声誉。”
“嗯……所以呢?”女帝沉吟着问。
“奴才以为,锦衣卫屡陷窘境的结症,便是在调查取证的能力上,这与锦衣卫乃是新设、人脉薄弱、受满朝抵触、不与其他衙门合作等皆有关系,大半月前锦衣卫抓乌国钰时,锦衣卫便是在没证据的情况下,先抓了乌国钰,而后才找寻证据,幸好证据找到了,若那夜没找到证据,再加上吴绪宽搅局,锦衣卫怕是会万劫不复!”
“奴才的意思是,锦衣卫的能力在于抓捕的执行力上,圣上一声号令,锦衣卫如猛虎出闸,势如雷霆,抓人杀人,皆不在话下……但锦衣卫在监视、刺探、调查取证等能力上,皆有欠缺,而密侦卫,刚好具备此类能力,能与锦衣卫形成互补!”
女帝精神一震,她好像懂周安的意思了。
“你是说,将锦衣卫与密侦卫合并?”
“并非如此,圣上!”周安马上又连道,“正如圣上之前所顾虑,若将锦衣卫与密侦卫合并,其权势将无所制衡,甚至比厉宗时期的密侦卫,更有权势,如此将祸患无穷。”
“那,你的意思是……”女帝皱眉看周安。
“奴才以为,可以密侦卫为基础,再设新衙门,此新衙门仅负责监视、刺探、调查取证等事务,而缉拿之权,将全归于锦衣卫,两个衙门相互合作,新衙门负责调查取证,锦衣卫负责抓人审判,如此,两个衙门既可互补,又能相互制衡,既能防止一方做大失控,还能解决锦衣卫因情报缺失,而屡陷窘境之状况。”
“另外,锦衣卫新设没多久,吏役仅数百人,最近又屡办大案,多案同时办理,已因人手不足而捉襟见肘,若以密侦卫为基础再设新衙门,与锦衣卫合作,还可让密侦卫之人,协助锦衣卫办案,执行抓捕行动,圣上也无需再抽调人手扩充锦衣卫,实乃一举多得。”
周安完全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说了以密侦卫为基础建设新衙门的种种好处。
女帝有些愣神。
因为周安的这个思路,是她之前没想过的,她就像是被周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感觉,好像哪里不对……
“奴才斗胆向圣上请命!”周安突然跨前一步,撩袍跪下道:“奴才愿提领密侦卫,着手设立心里衙门之事,为圣上分忧,请圣上准允。”
周安说完叩首。
这是周安要权倾天下最关键的一步。
等回话。
………………………………
上架感言
本书将于2018年1月1日零点准时上架。
历时四十多天的新书期,本书终于要上架了,说真的,狐狸内心非常的忐忑。
狐狸是老作者了,入行六年来,写就一千多万字,成绩也是起起伏伏的,这不是狐狸第一次上架,但忐忑难免,因为这书的题材,真的是有点诡异。
而且,这是狐狸第一次写涉及到武侠、历史、朝堂的古风架空文,为了写好这本书,狐狸每天都要查大量资料,不仅仅要在行文与人物语言上偏向古风,还要写好国仇家恨,写好朝堂纷争,以及江湖。
这本书,真的是倾注了狐狸的心血。
狐狸也不煽情了。
有个问题,狐狸在此向读者朋友们解答一下。
这本书之所以分在二次元分类,是因为这本书真的是二次元风格……这是一本二次元风格的原生幻想小说,只不过狐狸写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二次元,与日漫无关,而是国漫……这本书的风格基调,来自于两部国漫作品,《秦时明月》以及《画江湖之不良人》。
正因为国漫风格在,所以本书中才会出现一些超常规的元素,比如身高两米五的异族女汉子哈其格,比如云静公主那把丈长的斩马刀,亦或者是天罡大宗师一个能打几千的设定。
……
再有几个小时,本书就上架了,这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本来狐狸是没计划一号上架的,因为这本书推荐没上够,比起同期的几本书,狐狸这本书是少上了很多个推荐,但因为种种原因,狐狸不得不在一号上架。
有些突然。
狐狸手里稿子不多,因为上架的时间,比狐狸预想的时间早了很多,狐狸并没有准备,昨天才匆忙开始存稿,这本书写起来又很慢……
所以,狐狸也无法对读者们做出太大的承诺。
首日十更吧。
在零点时,狐狸会先更新几章,余下章节,狐狸会熬夜写,写不完睡醒继续写,狐狸会在上架当天二十四小时内,更够十章的。
狐狸是职业写手,是靠订阅吃饭的。
狐狸也不求读者朋友们的打赏,订阅,订阅就够了!只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们能支持正版订阅,狐狸在此拜谢。
另外,咳咳!
狐狸虽然是咸鱼写手,比不得同期上架的诸多大神,也知道新书月票榜上很难有狐狸一席之地,但人嘛,总该有些梦想,狐狸也希望支持本书的朋友,能够投下您宝贵的月票,再次拜谢。
还有,狐狸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
其实狐狸是一个太监,狐狸很自卑,狐狸一直想要接上,但没钱做手术,所以才来写书,希望读者朋友们多多支持订阅,好让狐狸能够有钱做手术。
狐狸要长出来呀啊!!!
就酱。
………………………………
第九十九章 太公爷身体有恙(求首订)
女帝沉默良久。
这事儿很大,大的她无法轻易决断。
不是说以密侦卫为基础建设新衙门是多大事,新衙门依旧是一个特务机构,而密侦卫本来也是一个特务机构,所谓建设新衙门,只是将密侦卫扩充一下,改一下内部的结构罢了。
所以,在建设新衙门这件事上,是没有任何阻力了,不算什么大事,女帝也没压力。
真正的问题在于,新衙门要与锦衣卫合作,这要牵扯的事就太多了。
而且,周安竟主动请命,想要负责新衙门之事,这就……
周安之前请命,入镇抚司衙门,虽是开了先河,但周安并无实权,他对镇抚司只有监察之权,并无号令之权,他参与锦衣卫办案,也是与袁胜师商量着来,周安一人,是无法让锦衣卫进行任何行动的。
可这次不同了。
这新衙门将是一个不受任何权力部门制衡,仅对女帝负责的司法机关,虽然将缉捕权全都交给锦衣卫,新衙门将失去密侦卫原本就有的缉捕权,但,其仅具备的调查权,就已经够吓人了。
新衙门既然是要与锦衣卫合作,那必然是要与锦衣卫平起平坐,也就是说,新衙门在理论上可以调查除了女帝外的任何人。
其实,这说到底,也没什么。
新衙门权利再大,都不如锦衣卫,毕竟缉拿的权利在锦衣卫手中。
关键还是,周安的请命。
周安把一切构想的都很好,说的也非常有道理,如果周安没有最后请命,而是只说建设新衙门的事,女帝说不定已经点头了。
女帝现在的迟疑,犹豫,皆是因为周安。
他是一个宦官。
假如女帝让周安负责此事,那么可就是真的开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干政!女帝并非不信任周安,她只是在考虑将来,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是好是坏,真是不可控的。
如果只考虑现今的话,女帝反而觉得,新衙门给周安负责,反而是非常合适。
因为周安是她的心腹,对她有绝对的忠诚,在周安是否够忠心这件事上,女帝是有绝对的把握的。
“此事,容朕好好想想。”女帝终于开口,又对周安抬手,“小安子,你且退下吧。”
“是!”周安未再多言,领命退去。
周安离开东暖阁没多久之后,得到消息的康隆基便匆匆来到东暖阁。
他之前不在,女帝也无法征求康隆基的意见,如此重大之事,女帝也没敢直接就定下的,她知道自己还年轻,还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所以凡事此类重大之事,得要先过问康隆基。
康隆基到了,女帝将情况说了。
而康隆基对此,却没说行或不行,他又让女帝自己做决定。
这已经是康隆基的表态的。
他每次让女帝自己做决定,都代表了,他没意见。
也就是说,女帝现在所顾虑之事,康隆基并不顾虑。
夜,乾武宫寝宫门外。
周安宛若幽灵,脚步无声,闪转腾挪,剑光纵横。
冬夜里气温极低,今日又是周安为女帝值夜,他本是可以不干这熬人的活的,但他自己愿意,自然也不会有人不让他干。
周安已习惯在为女帝值夜时,在寝宫外舞剑。
尤其是入冬之后,更是如此。
因为太冷,呆着不动会越来越冷,动一动反而舒坦。
时间已是三更天。
皇宫大内,一片寂静。
周安还在练剑,最近一个月来,周安一直都是很忙很忙,白天基本没时间修炼,只能晚上找时间,他也算得上勤勉,只要有时间就练这练那的,不曾懈怠。
哒哒哒。
脚步声突然响起,很急促。
周安瞬时间停下,扭头向院子一侧的拱门看去。
却见是一个小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