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神-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君眉道:“哥哥,这都是你做的?”
  “那是当然。”
  “可圣贤书上,不是说君子远庖厨的吗?你怎么会做……”
  叶君生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叶君眉也不多问了,起筷就把最爱吃的鸡翅膀夹了,吹一吹,便放进小嘴里撕咬着。
  “不用急,这一顿,你尽管放开肚量,管饱管够。”
  闻言,叶君眉一吐香舌,忽而想起一事:“哥哥,乡试考过了吧,考得怎么样?”
  叶君生微笑回答:“挺好的。”
  “嗯,那就好。”
  叶君眉幽幽一叹:“可惜爹娘去得早,看不到哥哥你金榜题名的这一夭了。”
  这可是叶父叶母入生最大的期盼。
  叶君生双目一垂:“爹娘泉下有知,自当含笑。”
  叶君眉点点头,破颜一笑:“哥哥说得对。”
  觉得在这个时候,并不适合说这些黯然伤神的话。
  叶君生问:“对了,君眉,你沉睡了好些时日,觉得怎么样?有何不对劲的地方吗?”
  叶君眉道:“我像做了一场大梦……对了,梦中的时候,我还梦见哥哥你跟那位赵小姐结婚了,隐居山林。”
  叶君生霍然动容,立刻想起梦境中突兀出现的狼和狐狸。
  眼下他当然明白,所谓梦境,其实是大神通所演化。里面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十分严谨。夭衣无缝地配合起来,才不虞被识破。然而成亲那一夭,自己到水潭中捉鱼,却遇到了恶狼追逐狐狸的场面。
  本来,这情景绝不该出现,若非赵峨眉出现得快,那时候叶君生就会醒觉过来,破梦而出。
  后来细想,叶君生将此归于《灵狐图》身上,觉得应该是此图察觉不妙,主动激发,发挥威能来帮他。
  可惜出来之后,《灵狐图》不翼而飞。
  现在听妹妹这么一说,前后因果联系,事情真相呼之欲出。
  叶君眉顿一顿,慢慢道:“《灵狐图》自动和我的魂神融合同化了,形成了一处空间……就像哥哥的法宝一般,只是目前里面空间不大,除了那一头青皮老狐狸外,没有其他什么东西。”
  果然如此。
  叶君生搔搔头:“呵呵,看来此图与你有缘呀。嗯,对了,那么你应该知道其中的奥妙了吧,说来给我听听。”
  他饶有兴趣。
  《灵狐图》,可以说是改变了叶君生一生的事物。他入生的转折点便是从狐仙梦中授剑开始,从此走上一夭不同寻常的路子。否则固然穿越时空而来,最多也只能做一个具备光环的读书入,抄抄书,搞搞发明啥的,绝不可能像今夭这般丰富多彩,惊险刺激。
  “嗯……”
  叶君眉迟疑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要开口说的时候,门外一阵喧哗,似乎有大队入马来到。
  叶君生眉头一皱:“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起身走出去,打开门,就见到一脸关切的李逸风和黄元启。两入后面,跟着一队身穿便装的侍卫,由一名彪悍统领带着。
  “君生,君生你没事吧。”
  叶君生位置哑然:敢情二老放心不下,最后还是去请二王爷,派遣了一队侍卫过来。
  “没事,劳烦二老关怀。快进来吧,在门外,颇有不便。”
  李逸风确定叶君生没事,顿时放心,转头对那统领说了几句,让他带着入离开,自己则和黄元启进入屋子里头。
  “君生,现在乡试考完,王爷那边想请你过去一趟。”
  开门见山,李逸风直接说道。
  (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五章:宴请
      “现在就去吗?”
  叶君生有点不大情愿。
  李逸风很无语,他活了大半辈子,阅人无数,自认洞悉人心。然而在叶君生面前,以往所有的阅历经验似乎都毫无用武之地,根本没有判断正确的时候。
  叶君生有才,无可否认。最为另类的当属他的xìng格,以及想法,很难猜得透,捕捉得到。非狂、非君子、非小人,更非二愣子。
  饶是李逸风和黄元启两个“老一辈”,也吃瘪得很,束手无策。
  干咳一声,黄元启慢慢道:“君生,二王爷很欣赏你的才华,特地在王府中设宴,要请你过去。嗯,他正等着呢。”
  “哥哥,你去吧,正事要紧。”
  叶君眉走出来了。
  微一沉吟,叶君生道:“那好……君眉,在家要注意些。” 。。
  少女重重地“嗯”了声,依身在门边上,含着笑,犹如一朵娇媚不可方物的花儿。
  妹妹,真是长成了……
  要知道,在天华朝,女子十四十五嫁人生子的比比皆是,而叶君眉已经十七岁了,正是最为娇艳的时刻。
  抛开些杂念,叶君生随着李黄二老出去。门外却早备好了一辆马车,三人上了车,坐好,马车便辚辚而行。
  李逸风忽问:“君生,在状元,太子殿下可曾为难与你?”
  叶君生淡然笑道:“如果为难的话,我就不会那么顺利回家了。”
  黄元启搔搔花白的头发:“可不对呀,他没道理如此好说话。”
  叶君生道:“那倒是。不过我有贵人帮忙,却免去许多麻烦。”
  “贵人?”
  李黄二老异口同声。四道眼光好奇地瞧着叶君生。
  “京城小龙女,九公主殿下。”
  “哦。原来是她。”
  两老同时呼一口气,面面相觑,神情变得欣悦起来。他们并不清楚为何叶君生会和赵峨眉搭上关系,这般事宜除非当事人主动开口讲,否则别的人就不该多嘴问,很容易触犯忌讳。
  他们乃是长辈,自然知晓个中道理。
  难道是二王爷那边的手笔?可不对,如果是的话,之前二王爷就不会如此焦虑了……
  李逸风满怀疑窦。
  但无论如何。身份超然的赵峨眉愿意替叶君生出头,无疑是大大的利好消息。当前二王爷身份尴尬,许多事情不宜出面。可赵峨眉不同,她才不管这些权位斗争。而别的世俗关系,又难以束缚住她。
  黄元启叹了口气:“我想,九公主应该也很欣赏君生你的才华,故而为你出头。呵呵,怪不得君生如此淡定。”
  他这一说,李逸风顿时也想通了:这个可能xìng确实是最大的。记得当初冀州中秋诗会,叶君生的头魁之名便是赵峨眉亲口钦定的。
  揭过此层,所有的因果就相当好理解了。
  叶君生也不分辨,二老心目中得了站得住脚的解释理由。最好不过。
  约莫一盏茶时间,马车停住。
  三人下马。
  叶君生抬头一看,见到此处一座宅子。虽然规模不小,但一看。就知道不可能是二王爷赵匡明的府邸,应该属于别院之类的存在。
  说来也是。骨节眼时,赵匡明若在府邸大开排场宴请叶君生。风声传出去的话,未免瓜田李下,招人忌恨。一个不好,还会使得一班御史大夫上书弹劾,影响就不好了。
  别院门户清新儒雅,没有石狮子大红灯笼之类,木门。门额上挂个牌匾,《清苑》。门两边,各一副楹联。
  “淡泊何所以,宁静自居安。”
  叶君生看了一眼,见到上面的字中规中矩,不像出自什么大家之手,平得很。想来,该是二王爷的墨宝。至于对子的意思,恐怕更多的是门面工夫,不泄半点城府,意义不大。
  无需通报,三人进去畅通无阻。转过三道走廊,很快就来到主厅之上。
  “呵呵,今早有喜鹊鸣枝头,果然有喜。”
  刚迈进门口,便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
  叶君生忍住笑:这古人说话,果然不靠谱,场面讲究得过分。礼节如一,说个话,都要往礼套上讲。嘴里不挂个“喜鹊报喜”,又或者蓬荜生辉之类,那便是失礼了。
  这一套,下至寻常士子,上至权贵人家,都适用。就看客人的身份地位,然后套词。
  就见到身穿便衣的二王爷赵匡明亲自迎了出来。
  李逸风和黄元启慌忙见礼,连称不敢。他们属于二王爷阵营,和顾惜朝一道。严格地说,都称得上是赵匡明的下属了。在这种场合下,自是不敢托大。
  叶君生却不同,虽然太子那边咬死他是二王爷的人。可自家知自家事,他并不喜欢卷入朝政倾轧的乱流中去。只是目前状况,明哲保身亦非好选择。正因为这样,他才会来见赵匡明。
  他有他的选择。
  一如往常,不亢不卑地拱手作礼:“小生叶君生,见过王爷。”
  李逸风和黄元启看见他风淡云轻的模样,早司空见惯,不再惊讶了。
  话说,叶君生连太子的面子都不给,在二王爷面前保持姿态,也很正常。换了普通士子,可能早“哎哎呀呀”,结巴掉。
  无它,一般读书人有求于人,所要仰仗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宦场叵测,自古便有“不成派系不成官”的说法,必须站队。想要独自清高,那就别想当官。而对于大部分的基层来说,太子、王爷这些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根本走不通门路。
  叶君生淡定,源于他的特殊身份,一言以蔽之,他并不需要求爷爷求nǎinǎi地走关系,腰板子当然比较直了。
  一番寒暄,席间赵匡明说起当rì路过冀州,在独酌斋购买书帖之事。李黄二老不由唏嘘不已。
  当其时,叶君生不过初出茅庐,声名不显。他们还是看在二王爷的面子上,才会争相购买叶君生的字。那时候,还觉得叶君生姜太公钓鱼,漫天开价呢。
  时过境迁,如今那些字帖,虽然不是盖着叶君生的印章,可行情水涨船高,价格也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至于各大州府坊间,叶君生的书法丹青赝品满天飞,一批接着一批的。
  喝完茶后开宴席,期间说的都是闲话。二王爷谈笑风生,不提敏感话题。
  饭后,吃罢水果,他开口请叶君生画一幅丹青。
  叶君生答应下来,边上立刻有人端来上佳的文房四宝。
  李黄二老,皆伸长脖子来看,不知叶君生如何着笔。(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五章:白眼
      宣纸洁白无瑕,很快,叶君生醮墨落笔。
  赵匡明在一边饶有兴趣地仔细看着关于叶大才子在扬州竞赛之上,短短一刻钟时间,双手执数笔,双管齐下,画出那气势磅礴的《庐山图》之事,坊间早传得神乎其神,非常了得。
  当其时,才子竞赛的书法丹青作品,公榜之后,由评委那边全部收回去,封贴好,然后携带回京,交给华明帝审阅。
  这个审阅,基本属于走过场的。
  众所周知,华明帝不好文艺,偏重实事。
  不过拿到众才子的作品后,圣上还是附庸风雅地命人专门找一个地方,把所有作品陈设出来,以供给一班文武大臣观看。
  毫无疑问,叶君生的定鼎之作受到一致好评。只是不少大臣对于叶君生不第一时间进京面圣谢恩,反而“失心疯”地跑出海去,深感忿怒。连番上书,要求圣上开金口,免掉叶君生的第一才子光环。。。
  然而华明帝只一笑置之,并未追究,好生令人费解。
  无论如何,作品是真实的,不会扯淡。
  那时候赵匡明曾专门去观看叶君生的《庐山图》,他并不相信市井传闻,什么指间夹笔、什么双手作画,什么下笔如飞,这有可能吗?
  才子见得多,出口成章,下马成诗,诸如此类,倒还比较靠谱才子竞赛的丹青诗词单元难度更大,别忘了,除了画画之外。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
  单凭这两句。便足以气压全场。
  诗词,或可以早就想好。打好腹稿。可偌大一幅画,一笔一墨,根本不能偷工减料,怎么可能用这般的方式来画出来?
  怀着好奇的心态去看画,看完画后,二王爷却默然了。
  可以很分明地看得出,从笔法,功力的角度来看,《庐山图》颇有瑕疵。不少连笔处显得潦草。甚至可以说是轻浮。
  由此可见,叶君生作画时的情况,确实很急促,状态不好。这便印证了一刻钟画就丹青巨幅的说法。
  真是有些不敢想象。
  时间迫切,或者可以完成作品,但这样的作品竟能问鼎第一,这就万中无一了。
  《庐山图》,细微有遗憾,然后从整幅丹青来看。却显得山水跃然,气势逼人。就连存在的不足,都似乎转化为优点了。
  再配上七绝,配上李逸风亲手铭刻的鸡血石印章。浑然一体,令人一看,无话可说。
  自古竞试比赛类。罕有好作品出世,这是惯例。然而叶君生的出现。却屡屡打破这一说法。
  因此,赵匡明一直想找个机会。亲眼看看叶君生是怎么作画的。是否真如传闻的那样,两只手,竟能挥动好几支笔来泼墨作画。
  眼下看时,叶君生却中规中矩,右手执笔,醮墨挥洒。
  速度,委实不满。想都不用想的,唰唰唰,简直快过抄书。
  只是没有目睹到传闻的一幕,不知怎地,赵匡明有些怏怏。
  过不多久,丹青墨就,略微凉一凉,墨汁干得几分。
  赵匡明等人便凑上来看。
  叶君生画的是小幅,写意,落笔寥寥。枯涸的池塘、残破的荷藕,池塘边摆一方青石,石头尖上立着一只鸟儿。
  鸟儿仰着头,仰视苍穹。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此鸟的眼珠子居然是白的。
  白眼看青天!
  这个……
  李逸风和黄元启对视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sè中的疑惑,以及纳闷。
  整一幅画,意境萧索,给人萧瑟之感。鸟儿白眼望青天,很突兀。无论格局背景,以及事物,本都不该入画的。
  但叶君生画了。
  用意何在?
  以画中小鸟自喻吗?
  暗示时局貌似繁荣,实则枯萎?
  好小子,端是让人不放心啊。若是二王爷发怒,那就不可收拾。
  赵匡明静静地看着,现出思索的神情来。忽而,他抬头开口:“君生,此画画法,当真别开生面。”
  叶君生微笑道:“若王爷喜欢,还请笑纳。”
  “我会的。”
  四目相对,俱是一笑。
  无事发生,李逸风与黄元启都放下心来。固然二王爷为人随和,亲切,但作为帝王子弟,有哪个是能随便敲点的?
  随后,又坐了一会,叶君生起身告辞。
  二王爷本来要让马车相送,可叶君生婉拒了,一个人出府而去。
  至于李黄二老,被留了下来,有事情洽谈。
  却说叶君生,大步而行,要快些回四合院找叶君眉,好生了解关于《灵狐图》的奥秘。
  回到家门口时,却发现门是从外面锁着的。
  怎么回事?
  叶君生心怀疑窦,开锁进门,叫唤叶君眉不应。入得厅中,发现桌面上用杯子压着一张便笺。
  字体秀丽,自是出自叶君眉之手:
  “哥哥,我跟赵姐姐出去一趟,很快回来,不用担心。”
  赵姐姐?赵峨眉?
  叶君生迟疑了一下:他不明白赵峨眉为何会来找叶君眉,倒不是担心对妹妹不利,而是另有疑窦。
  以对赵峨眉的了解,她应该不会害妹妹。话说回来,妹妹和赵峨眉,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呀。
  不行,得出去找一找。
  不过京城那么大,去哪儿找?
  此地不同别处,术法神通难以施展,想快速找到一个人,非常困难。
  正左右为难间,听见院门开动,有笑语盈盈。赶紧跑出去一看,可不是妹妹回来了吗?
  至于赵峨眉,却不见人影。
  叶君生问:“君眉,这是怎么回事?”
  叶君眉道:“呃,赵姐姐登门,说要找我出去走走,说说话。”
  “嗯,都说了些什么?”
  叶大秀才八卦之火熊熊燃烧,前不久时,他才刚开口叫赵峨眉留下来。不过半天功夫,对方便约谈妹妹,啥意思。
  未谙姑食xìng,先遣小姑尝?
  没听到叶君眉都开口叫“赵姐姐”了吗?
  所以从她嘴里,打探些口风,非常有必要。
  不料叶君眉道:“没说什么,都是闲话。嗯,最后她叮嘱哥哥你要勤读诗书,好好准备下面的会试呢。”
  就完了。
  叶君生好不郁闷,相比明年开chūn的会试,还是先等乡试出榜吧。
  屈指一算,时间相当近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七章:等待
      (上一章该是296才对,写错了,抱歉。)
  乡试完毕,所有考生的试卷都被密封好,送入礼部,由相关负责的官员进行批卷、审核。
  在天华朝,科举制度极为严谨、严格,各个流程功夫都布置到位,鲜有作弊的空子可钻。
  考生的试卷,姓名之类可昭示身份的信息,全部封住,审阅官无从得知。而倘若卷子上做了记号什么的,便属于“卷面不洁”,对于成绩影响很大。
  礼部衙门,一处由重兵把守的院落,里面便属于阅卷处。
  中午,骄阳似火,秋老虎热气逼人。
  礼部尚书楚云羽身穿官袍,神sè威严地从外来走进来。作为礼部的最高领导者,他全面负责乡试各种事宜。当然,乡试非同小可,他也不可能做到一手遮天。主考官之类的重要人选,必须经过殿堂上的讨论,然后由皇帝甄选定夺。 。。
  作为二品大员,楚云羽的权力不可谓不大。来到礼部后,诸多官员见到,立刻恭敬行礼。
  他只是微一点头,不苟言笑。
  说实话,楚云羽今天的心情很不好刚不久,太子殿下大发脾气,把他叫去训了一顿。
  对于赵匡启的怒火,楚云羽心知肚明。不外乎在乡试上,没有把叶君生搞下来。
  还真是棘手呀。
  想到那个可恨的家伙,楚云羽就不禁咬牙切齿:从冀州到京城,对方一直yīn魂不散。更诡异的是,明明只一个书生。缘何三番几次痛下杀手,都毫发无伤?
  这是楚云羽最感到无力的地方。
  感觉不可思议。就像叶君生开了外挂,顶了光环。刀枪不入……神仙似的。
  神仙?
  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神仙啊。
  楚云羽却不信,道释会些神通术法,他清楚明白,但距离传说中的那种高高在山,无所不能的神仙,就相差得远了。
  问题在于,叶君生是个读书人。读书人跟术士之流,向来风马牛不相及,一言以蔽之:敬鬼神而远之。
  考场上。楚云羽倒想安排些手脚,做掉叶君生,可惜找不到机会。监考实在太严,贸然行动,风险很大。一不小心,还会牵扯到自己身上,惹火烧身,甚至会动摇到太子的地位。
  要知道,叶君生并非普通士子。他身后站着二王爷。这个平时一贯标榜寄情山水,淡泊宁静的王爷,绝非善茬。他只是以退为进,等待一个机会罢了。
  再说了。一向神秘的九公主,也很欣赏叶君生。为了他,甚至直接闯上状元楼。破坏掉赵匡启的布局。
  所以太子很恼怒,价值千金的玉都摔了两块。
  对于太子发脾气。楚云羽不以为意,或者说。他早司空见惯虽然近期来,赵匡启暴怒的次数确实多了很多,有点反常。不过也能理解,诸事不顺,不火才怪。
  那么,如今进入到至关重要的审核阶段了。数以百计的士子考生,他们的前途命运,将要诞生结果。这其中,叶君生成绩会如何?
  太子的意思,是看能否洞悉叶君生的卷子,直接废掉。
  这个办法,瞒天过海,最为保险。做好了,根本没有把柄存在。唯一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判断出哪一张的卷子是叶君生的?
  而且,楚云羽虽然统辖全局,但他并非主持批阅的人。故而在此环节上,必须还要找人才行。
  毕竟当批卷结果出来,中举的卷子又会被密封住,等最后统一公布结果。到那时,木已成舟,为时晚矣。
  虽然叶君生未必能中,即使中,更未必能成绩优异,夺标解元。但未雨绸缪,必须做到胎死腹中,才会放心。
  死,叶君生必须死!
  就算没有真凭实据,可楚云羽就一口咬定,楚三郎的死和叶君生有莫大的关系。
  白发人送黑发人,丧子之痛,甚至都要超过了对太子殿下的忠心。更不用说,两者目标相同,自该不遗余力。
  “叶君生的书法,我已网罗了六份,仔细研究过,如何运笔,如何折转,具体的笔迹风格早了然于胸。凭这一点,只要看到叶君生的卷子,就一定能辨认出来,那就好做事了……”
  脑海掠过隐晦的念头,楚云羽走进房子中,背负双手,进行惯例的巡察。
  ……
  在妹妹口中,叶君生到底没有得到关于赵峨眉的什么明显讯息,唯有悻悻然作罢,转口问关于《灵狐图》的事。
  叶君眉眼眸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古怪之sè,回答道:“具体情形我不是很清楚,《灵狐图》与我的魂神融合,传递了一些信息,就像一个梦……嗯,和以前我跟你所说的那个梦,恶狼追白狐,书生救狐的,一模一样。”
  叶君生听着连连点头,这个他记忆犹新。
  那么,串联起来,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灵狐图》的来历等等,皆无从得知,好生遗憾。
  谈过话后,各自忙活。
  rì子,仿佛又回到从前,平淡而有规律。
  叶君眉负责家务,以及修炼功课,还有就是写剧本《红娘传》出乎意料的大获成功,杂剧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