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神-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心目中,一路相依为命的妹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己身功成名就,就将妹妹扔到一边,那还算是个合格的哥哥吗?
  有时间,多陪伴家人,才是叶君生的观念。
  这一观念,颇与世不同,用别人的话说,叫不够“大丈夫”。在他们看来,自家妹子嘛,生活好了,锦衣玉食养着,过得两年找户富贵人家嫁过去就算了,何须麻烦?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叶君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他始终觉得亏欠叶君眉良多,必须多加弥补。
  回书写好了,请一名小厮逐一还回去,算是有个交代。
  时候还早,可叶君眉、江静儿,以及小姑娘阿格早已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做元宵。
  江大小姐武艺高强,平时基本没下过厨房,此刻却是大姑娘上花桥,头一遭,唯有临阵磨枪,现学现用。
  叶君生本也想进去凑一脚,卖弄手艺,不料马上就被三女给轰了出来,道:“君子远庖厨”。
  他只得作罢,话说有美人做饭侍候着,端是人生一大享受。于是端坐在店铺中,忽而有感,就铺开文房四宝,提笔疾书,练字呢。
  正写得起劲,门外车马声响,抬头一看,竟是江知年来了。
  江老爷子风尘仆仆,身穿玄色劲装,大踏步走进独酌斋来,后面跟着两名镖师,也是熟人,正是上一趟叶君生跟镖时的两个。
  叶君生连忙起身行礼,一番寒暄不提。
  听到爷爷来到,江静儿也出来相见,让阿格奉上香茶。
  江知年眼睛冲江静儿身上眨了眨:“静儿,你怎地下厨了?罕见,太罕见了。看来爷爷这一趟真是来得凑巧,能一尝孙女手艺。”
  江静儿面颊上涌起一缕红晕,道:“爷爷说得甚话,人家就不能下厨吗?”
  “能,当然能!”
  江知年撸着胡须,开怀大笑。
  江静儿红晕更甚,赶紧又返回厨房中了。
  叶君生问:“江爷爷,你押镖来冀州吗?”
  江知年点点头:“交割完毕,顺路便来你这里看看,不错,真不错呀!”起身里外观看一番,见到偌大的宅子,布置妥当,一应俱全。这一份家业,已初见规模。
  回想起一年前,叶氏兄妹在彭城那会,因为宅子是父母留下来的,倒显阔绰。只是其中空荡荡,一件像样的家私都没有,屋顶常年漏水,家里用的碗碟,还是缺口子的。
  相比之下,简直判若云泥。
  叶君生自开窍后,真是一开不可收拾,前途似锦,蒸蒸日上。据说这座宅子,还只是他用一幅字换的。姑且不论叶君生的字到底值不值那么多钱,只要有人愿意换,那就表明叶君生的面子人情,已非常大了。
  对于这些,江知年并不陌生。当贫寒书生考取功名后,地方乡绅送宅子的情况屡见不鲜,都是为了卖人情。如今叶君生还只是个秀才呢,就有人卖好了,等日后高中,金榜题名,那更不得了。
  本该是打着灯笼都挑不着的好孙女婿呀,就那么失之交臂了……不行,一定不能错过,再等些时日,就算扯开这把老脸皮,也得开口说亲。
  心里定好主意,江知年有了决断。
  接下来的谈话,涉及江腾镖局的未来上。从江知年的口气中,他已有退休之意,而江静儿那边是不可能再让她接手的,故而想将镖局转让给人。毕竟这么多年的漂泊打拼,江家也算打下一份基业,如今青黄不接,唯有放手,安心做个富家翁,养老好过。
  对此叶君生很是赞同。镖局事业的传承,基本为父子,或师徒之间的关系,可眼下江知年的徒弟便只得江静儿,一个女儿家,平时帮忙走镖倒无妨,真正成为一家之主就难了。
  以江知年与江母的立场,他们也绝不愿意江静儿一辈子走这条路,除非招个武功了得的上门女婿。
  不过江静儿性格独立,非常有主见,关系一辈子的幸福,还是先让她选吧。
  等得两个时辰后,天色渐晚,厨房中的元宵也已做好,煮好。先要祭拜灶君一番,却要叶君生出面。
  灶君,其实也是三十三天所封的神,属于一大肥缺;其中当然会有小灶君大灶君之类的分别。
  叶君生怕恰逢灶君神念经过,便不敢怠慢,很标准地念叨了一番。
  拜完神,当即七手八脚帮忙,开两桌吃喝起来。
  这时候,冀州城内开始了狂欢,随处都听见燃放爆竹焰火的声响,各家各户中都有笑语传出来,街巷之中,一群群的孩童互相追逐嬉戏。
  一夜欢娱,就此拉开帷幕。
  ()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第一百三十一章:题诗
      (求订阅,求自动订阅!)
  正月十五的月亮,依然很圆。万家灯光,一城烟火,好一个不夜天。若果人能飞上高空,俯览而下,就能见到偌大的冀州城,街道纵横,人群熙熙,个个手里都提了灯笼,好像要摆开个灯笼大阵似的。
  此时此刻,人气极其旺盛,无数血气冲天而起,凝聚成一团团的,仿佛天上的云朵。
  这般情况下,对于阴魂鬼怪,简直是致命的影响,故而都不敢冒头出来。就算等闲术士的神通,都有方方面面的牵掣,威力大打折扣。
  元宵佳节,倒不是所有人都会留在城内,出城到鸭知湾、孤云峰、或者泛舟江上者,三五成群,都成规模。从而有效地形成分流,否则全部拥挤在城中,只怕无立锥之地,寸步难行了。
  顾府上,学政大人正与李逸风等聊天。
  李逸风问:“惜朝,你说叶君生另有事务,故而婉拒了你的邀请?”
  顾学政点点头,伸手捋一捋胡须,眼眸掠过一抹莫名的光芒。
  黄元启眉毛一皱:“此子难道不知受邀到学政府上做客,会有莫大好处的吗?”
  李逸风却想到另一层,忽问:“莫非东宫那边来人,也邀请他了?”
  论及“东宫”二字,在场诸人俱面色一紧。
  顾学政摆摆手,道:“没有的事……此子虽然声名鹊起,但还没有入得他们眼中。”
  确实。诗词之道,虽然最能带动名声,但毕竟还需要仕途上的支撑,才算有了根本,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是为何?平生以来,我可不曾听说过区区生员。会拒绝一位学政大人的邀请。”
  李逸风有些不解。
  一州学政,三品大员,就是该州管辖内的教育最高官。原则上。所有的读书人都由他管,权力之大,简直就是生杀予夺。不知多少人挤破头都要走其中门道。希望能得到一些照拂,那在乡试时,所能获得的好处不言而喻。
  说白了,对于普通生员而言,学政大人就是一根老大粗的金大腿,只要能抱上,恐怕戴绿帽都愿意了——前提在于,人家大人肯要。
  如今倒好,大人主动邀请,可叶君生居然说有事。不来了。
  能有什么事,重要过奔赴学政大人的宴席?
  就好比现代社会,如果一位教育厅厅长要邀请一名基层教师去吃饭,这教师可会拒绝?
  不会,也是不敢。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不识抬举”的大帽子,帽子一压之下,这一辈子就差不多了。
  黄元启道:“此子亦非恃才傲物之辈,端是奇怪。”
  顾学政斯条慢理啜了口茶:“峨眉园那边,也请他了。”
  李逸风霍然动容,一拍手:“原来如此。怪不得他会拒绝惜朝,敢情是要去公主那边……”
  顾学政一摆手:“他也拒绝了。”
  这一下,无论是李逸风还是黄元启,眼神儿都有点发直。以他们的立场,实在想不明白叶君生意欲何为?
  都说读书人清高,却不是一味地做姿态,其实更多的是在于“待价而沽”而已。
  除开极少数的狂士,或者死读书的书呆子,谁不想一展抱负?读圣贤书,不外乎要实现“修身治家安国平天下”的理想而已。
  想要达到这般目标,不可能单凭个人的努力就行,而必须有所依仗凭借,得到势力团体的赏识。
  现在,无论是二王爷这边,还是九公主,都算是庞然大物,都主动伸出了橄榄枝,却被叶君生婉拒了,他想怎地?
  要知道,叶君生不过是个出身破落户的生员罢了。等闲进士,想要抱这两根金大腿,都还要求爷爷哭奶奶,花出许多银子铺路,才能弄到些门径。相比之下,叶君生轻而易举就获得的青睐,简直让人疯狂。
  但就是这么两个宝贵的机会,却被他轻描淡写地推却了。
  叶君生既非狂士,又非书呆子,他心里究竟怎么想的?
  顾学政呵呵一笑:“谁知道他作何打算?也许,他真得有事,无暇抽身吧。我只希望,他是个真正的聪明人,才不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到此时,有些森森然之意。
  那边李逸风听着,心里猛打个突,暗怪叶君生不懂分寸。其实对于叶君生的才华,他倒颇加赏识,并不希望其会出事。只是今晚的举动,叶君生委实太过于笨劣了……
  “哥哥你好笨哦,‘孔雀东南飞’,‘孔’字飞掉东边部首,‘雀’字飞掉南面部首,剩余的结合起来,不就是个‘孙’字嘛。”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叶君生一行正停驻在一座灯谜塔下,猜着灯谜。
  这一座塔,属于临时搭建起来的,用诸多竹子构造而成,呈四方形,四边上则插着许多写有谜面的灯笼,猜着了的,可以拿下来,交给一边的守谜人,答案确认无误,就能够获得一定的奖励。
  奖励中包含一些钱,或者糖果、面饼、面具、小饰物之类。价值不大,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一些谜塔,属于官府出面搭建的,奖品也是由官府赞助。其实许多富贵人家,或者酒楼之上,还会存在私人性质的猜谜活动,由文人们互相出题,竞猜,彩头会丰富许多。
  谜语的最初雏形为“隐语”,到了汉时,开始用于游戏之上,名叫“射覆”;再到后来,文字谜才慢慢发展起来,并日趋成熟,并总结出许多规则谜格,成为一大学问。
  比如刚才叶君眉猜着的谜面“孔雀东南飞”,就是采自一种“方位法”。
  对于猜谜。无论前世今生,叶君生都没有太多涉猎,倒比不过冰雪聪明的妹妹了。
  叶君眉喜滋滋地拿下那盏灯笼,去守谜人那里对了答案,最后获得一个拨浪鼓,拿在手里,轻轻一摇。咚咚作响,非常悦耳好玩。
  她一面摇,脸上笑意盈盈。在璀璨的灯火映照下,就像落入凡尘的仙子般,充满了一种清丽脱俗的美。
  她的美。甚至都让一边的江静儿都有点失色了。
  一男三女,相伴而行,为怕被人群所冲散,三个女子的手都牵起来。他们并没有固定目标,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会猜猜灯谜,一会买些零食拿在手里吃,一时又一窝蜂跑到某个摊位上围观。
  自由自在,全无机心,显得天真烂漫。
  倒是叶君生就有些孤立了。不过陪女人逛街,男子都是打下手,以及付账的份,他倒无所谓,妹妹她们高兴就好。难得陪她们出来一趟。受些小委屈算啥。
  “哗,哥哥,这副面具好漂亮呀!”
  叶君眉欢欣地叫起来,她手里正拿着一副精美绝伦的面具,却是一口狐狸面具。
  面具是用手工描绘的,色彩逼真。形状栩栩如生,戴在叶君眉脸上,就真像是一只小狐狸那样。
  “喜欢就买下吧。”
  叶君生麻利地拿出钱来,也不贵,不过二十文钱——当然,这是相对他们目前的身家,换了以前,无论如何都舍不得化这些钱买一张面具的。没钱的时候,几十文都算巨款了。
  叶君眉戴上这面具就舍不得脱下来了,媚态可掬;那边江静儿看着心动,也买了一张,却是猫的,戴在脸上,甚是可爱。
  叶君生看着,哈哈大笑。
  又走了大概半个时辰,大家有些累了,便就近寻一间名叫“陶然阁”的酒楼上去,靠窗找桌子坐下,叫店小二上了数样小菜,一些面食。
  举首往下望,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就像天上的街市,别有一番风采。
  “哥哥,今晚元宵,你怎地不作诗词?”
  叶君眉问。
  叶君生道:“又不参加诗会,作甚诗词?”
  这时候,一名掌柜打扮的中年人忽而跑来,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朝叶君生作揖:“敢问阁下可是观尘书院叶君生叶公子?”
  叶君生一怔:“你认得我?”
  确定身份,掌柜大喜:“果真是公子,公子莅临本店,真是蓬荜生辉。这一顿,在下做东,还请莫要推辞。”
  叶君生为之哑然,道:“这可如何使得?”
  “无妨无妨。”
  掌柜十分热情。
  那边江静儿看着,眼睛都鼓起来了:敢情顶个才子光环,出去吃饭都免费呀,比大侠光环还厉害些。
  要知道当大侠的,都是散财童子,请别人吃饭的居多,少有被人请的。
  请了饭菜,掌柜还舍不得离开,欲言又止的样子。
  叶君生瞧得心里明亮亮的,道:“掌柜可有话说?”
  掌柜便小心翼翼地笑道:“不错,难得叶公子来本楼吃饭,机会难逢,却想请你在影壁上题诗一首,不知可否?”
  心情有些忐忑,真希望叶君生能答应下来。
  所谓影壁,就是酒楼上建筑出来一种木制墙壁,下面有底座,可移动。一般设立在酒楼显眼处,进来的人一眼就能见到。这影壁另一功用,就是给人题诗写字,自不可能什么人都能信手涂鸦,如果留得名家墨宝,那真是一大宣传利器。
  叶君生唯一思索,道:“好!”
  掌柜心花怒放,立刻命人推那影壁过来,笔墨早伺候一边。
  叶君生提笔醮墨,在一片目光的注视下不假思索,笔走龙蛇,片刻词成,端是一气呵成。
  那掌柜本还担心叶君生会随手涂鸦,敷衍了事,待读完全词,心里只得一个念头:再也不怕对面那家死对头抢生意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魔踪
      (请牢记)(请牢记)得了这一首好词,那掌柜已笑得见牙不见眼,再三道谢,赶紧叫小二再端上五、六样招牌菜,好生招待,直吃得四人直打饱嗝。
  “哥哥,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出城放天灯吧。”
  这时叶君眉说道。
  天灯又称为“祈福灯”,说白了就是孔明灯,然后写上自己的心愿,张贴在天灯上,燃放上天,希望能飞到传说中的天庭,被神仙们所见到,从而能心想事成。
  叶君生固然明白这世上并无那些传说中的神仙,自不会扰了她们的兴致,当即答应下来。
  放天灯,不适宜在城中,而是到城外的大草坡地上,那才热闹,有气氛,而且都要自己准备好一众材料,亲手做好天灯,那才显得虔诚。
  冀州城东,地形开阔,正是好大一片空地。寒冬渐逝,春光将来,许多青草已破土萌芽,显得青绿一片。
  只是这时候,人群熙攘,胡乱践踏,却也顾不得怜惜刚冒头的草芽了。
  很快,叶君生等人就来到一块小草坡上,往地面铺开一张布,盘膝坐下来,开始做孔明灯。
  此灯做法简单明了,先用细长的竹篾扎成圆圈,外面糊上白纸,糊严了,不透气。内部用竹片支撑起一个十字,挂上浇透清油的灯捻子,要燃放时,点起捻子,就能借助浮力飞上天空。
  其中原理和现代的热气球有异曲同工之妙。
  冀州城中,同样有人燃放天灯,只是比较零散。远没有城外数以百计地升起的那般盛况。
  冀州城是热闹的,可其中的峨眉园却显得有些清冷。偌大的园林,水流淙淙的声音,远超过人语。
  赵峨眉也有些知交好友,但在数量上明显要少得多,聚会时间也极为短暂。只一个时辰后,宾客们便各自散去,离开了峨眉园。
  于是又只剩下赵峨眉一个。
  亭子,炭火温酒,气息袅袅。
  赵峨眉便坐在里面。周围悄无人踪,仿佛与世隔绝,有一种不染红尘的清冷孤寂。
  明眸看亭外。能见到高朗的夜空,不断有大发光明的孔明灯徐徐升起来,飞到虚空之上,煞是壮观美丽。
  “放灯求福吗?”
  赵峨眉晒然一笑,因为她心里清清楚楚。天上只有云朵,没有神仙。那些灯火不管飞得再高,最后只能落一个销毁的下场。
  “小姐。”
  忽有尊敬的称呼,声音苍老。
  赵峨眉从遐思中回神,道:“嬷嬷进来。”
  随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便弓着身子走入亭子里,一番施礼:“小姐。老身打探清楚了,那叶君生原来是陪自家妹子等在闹元宵呢,这时候已出城放灯去了。”
  赵峨眉眉黛一蹙:“哦。知道了。”
  那嬷嬷有些不忿地道:“此子好不识抬举。”
  “呵呵,不怪他,我们本就互不相识,他不愿意来园中,不奇怪。我倒是听说顾学政那边。他都没有答应去,难道是想保持明哲保身的原则吗?如今形势未明。倒是个好法子。”
  说到这,赵峨眉幽幽一叹:“对于我,他始终不过是一个稍微有些印象的过客罢了。”
  人生相遇无数,但其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匆匆过客而已。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更何况只是个陌生人?
  那嬷嬷又道:“对了,小姐,他曾上陶然阁,在影壁上题了一首词。老身已按照你的吩咐,抄写过来了。”
  说着,毕恭毕敬地呈上一张纸墨。
  赵峨眉饶有兴趣地接过,打开细细看起来。看完后,眼眸犹自有晶莹的光亮闪动,红唇喃喃,却还在回味着结句那意味深长的惆怅之意。一如自己,处身于热闹无比的城内,却一个人温酒独坐。
  这般感觉,真是莫名,彼此明明不曾照面,可对方所写,缘何总能打动心扉?又或者,他只是有感而发,写给别人的?
  赵峨眉问道:“这词已流传出去了吧。”
  嬷嬷回答:“是的,得了词文,那酒楼老板当即命人抄写了许多,到处分发开来,现在恐怕那陶然居,已人满为患。”
  这本身就属于一种给力的宣传手段,做得好了,能极大地拉动人气,商机无限。
  “你去将那影壁买下来,明天一起带走回京师。”
  闻言嬷嬷赶紧应是,退了出去。
  此时又有一批天灯飞上天了,赵峨眉目光犀利,甚至能看到灯火将一些字迹映照出来,不外乎一些祈福许愿的字眼。祈祷长辈安康的、祝愿良人如意的、还有渴望美好姻缘的……
  一道道,各有措辞。
  那是属于红尘凡人的心愿快乐,只是赵峨眉已走得太远,无法感受到了。
  ……
  叶君生并未动手,而是坐在坡上,看三女的手艺。就在此时,一大批孔明灯飘飘摇摇的飞上夜空,底下则是一片虔诚的目光注视,不少人干脆直接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数以百计的灯火,千千百百的人群一同许愿,场面非常的壮观。
  嗡!
  与此同时,叶君生顶上灵光中那一小口由道气凝聚成的小鼎非常活泼地旋动着,似乎要冲出去,吸收这众多的民心民意,化为己用。
  百千人们跪拜许愿,就有无数的民心民意产生。
  只可惜这些,却不是叶君生所能接受的,他也不敢。毕竟这般民意的愿望,他根本难以让人实现。接受了的话,最后很可能会违背,反而受到反噬。就像背信弃义的人,最终会被人唾弃。
  在这方面,叶君生的贤道途径与三十三天的神道截然不同。三十三天封神,赐予玉符赦命,能够净化香火意念,变成纯粹的力量,民心反噬效果不严重。但封神同样有局限,只能吸收信奉自己的那一部分香火。
  比如说总不可能百姓去龙王庙求雨,而你这当火神的也去抢香火,捞过界,那是不可能的。
  神道,等级森然,很是分明。
  道气所凝聚的小鼎,表现活泼,幸而有天地玄黄顽石印镇压住,否则表露出来,会露出痕迹。
  天地玄黄顽石印,先天纯阳之宝,号称“镇压第一”,可不是盖的。虽然目前破解的禁制重数不多,但只要炼化了,在敛息隐匿方面的效果,非常了得。
  此刻在场黑压压的人,目光基本都望向天上,目送孔明灯上天。叶君生的目光却有些游动,眼角余光,忽然见到在相隔十数丈远的山坡上,站立一名白须飘飘的老者,面目慈祥,身穿一件白布麻衣大褂。
  见到此老面目,叶君生脑海灵光一闪,顿时想起这副形象就是之前在那枚镇尸精魂片中一缕意念所化出来的模样。
  他竟是那骷髅门的长老,在荒山中建立石屋养尸的幕后异人,怎地也会出现在此地,观看放灯?
  叶君生心思转动,偷眼仔细观察,就见到对方盘坐不同,闭目养神的样子,双手结在胸口处,隐隐捏出一种古怪的姿态——如此看来,难道他竟敢于此时阴神出壳,吸收众多的民心民意?
  想到这个可能性,叶君生不由大是狐疑:鬼修魔宗,注定不会被道释接纳,更难以封神,除非他们占据主动,统治了三十三天,翻身当主人。对于这个远大目标,自古以来魔宗术士都一直为之努力,故而斗争不断。因为他们修炼,同样需要香火念力的帮助,修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