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我是良妃-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宫妃眼神快速的在卫琳琅脸色扫了一眼,心中暗喜,毕竟能让卫琳琅损失一点,她们心里也高兴不是,但是高兴归高兴,却没有人愿意公开得罪卫琳琅,于是一个个都好似还在体味昨日的温汤韵味,都装作没有听见太后的话。

    太后说完,高兴的看着几个宫妃,却不见人接腔,有些冷场,一时气氛有些微妙,宜妃见没人出头,又是她挑的话头,不得不开口言道:“最近几年皇上的心思怕不在这上头呢,不然不会放着这个美妙的去处不享受,只胡乱建了个庄子而已。”不得不说,宜妃到底跟了康熙多年,也有显赫娘家,根深叶茂对前朝的动态什么都掌握的一清二楚,虽然是规劝太后的几句话,却正好说中了康熙的心事。

    太后闻言一愣,她基本上就不打听前朝的事,若不是有些后妃别有用心的在她面前提一些事情,她更加成了井底之蛙,闭塞的可以。康熙为何放着一个享受的地方不用,是否国库空虚,那更不是她过问的事情,她只要能够安稳的居住在慈宁宫,泡不泡温汤倒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她也几十岁的人了,也不是个傻的,一听宜妃之言,还见到别人都偷偷瞟卫琳琅,她心里先是有些不喜,自然不是康熙不盖行宫孝敬她,只是对于康熙十分的宠爱卫琳琅她有些不悦罢了。身边的嬷嬷察言观色,即使的在太后耳边嘀咕了一通,自然是告诉她这个温泉庄子是胤禩和卫琳琅名下,至于胤禩母子是如何有许多银子卖了这么大的一片地,太后不用问也知道了。

    太后面带寒酸,对泡温汤的兴趣也减了一些,只是到底要给康熙面子,因此还是面上带笑,安抚众人道:“这个地方不错,离京城极近,就是皇帝现在没有心思,将来有功夫了,早晚要修行宫的,你们年岁正轻,早晚还能够陪着皇帝过来的,只我老婆子,是活一年少一年了。”皇帝给的东西,始终都是皇帝的,等用的时候,你们还不主动送上来?

    卫琳琅并不计较太后话里的说辞,太后针对她不是一天两天了,看不惯康熙私下里给她们母子许多土地发发牢骚也是有的。所以卫琳琅依然笑着如雕像一般温和,这温泉一开始发现就打算献给康熙,康熙不要,还是惹来了这许多争议。

    几人见太后如此说,赶紧七嘴八舌的劝解打诨,宜妃道:“谁说太后娘娘老了,我第一个不依,太后娘娘乍一看,比我们不差些什么,走到外面,谁会知道您已经是儿孙成群的老祖宗?”

    宣嫔也凑趣道:“太后娘娘乌发鹤颜,唇红齿白,一点也不似我们蒙古的女子,到像是那天上的仙女下凡一般。”

    蒙古女子放马牧羊,风吹日晒,又有高原反应,脸上大多都带着高原红的痕迹,只太后幼年进京,常年生活在深宫大宛,又有专人服侍,除了年轻的时候受过顺治帝的冷落,中年以后就被康熙奉养,每日里都有一大帮子后妃们奉承着,心情好不好都没有人敢跟她高低声,养尊处优的日子久了,除了上位者的气质外,外貌条件自然是上佳的,同龄人和她自然是没法比的,跟别说在草原上被风吹日晒的蒙古大妈们了。

    康熙带来的这许多后妃,也就宜妃和宣嫔能够在面前多说几句,贵妃钮祜禄氏和敏嫔章佳氏都是小心谨慎的人,从来不会随意出头和得罪人,听了宜妃和宣嫔的话,只有奉承附和,绝对不会多说半个字的。

    卫琳琅向来入不得太后的眼,也习惯了在一边做隐形人,不管太后看她的眼神如何,都是一副荣宠不惊的笑模样。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康熙又十分看重卫琳琅,既然敢把人往这里带,那就是不怕人知道自己给了卫琳琅母子私房,就是太后也无权过问,因为牵涉到康熙,太后也眼不见为净,只丢下卫琳琅和别人说话。

    康熙一大早起来就带着来请安的儿子们并乌力吉和众随侍官员们一起,去了胤禩的庄子巡查,胤禩的庄子虽然是新近购置不到一年,但是因为是老庄稼地,胤禩购进之后只是进行了一番规划,修了一条宽广的大路和若干小路,又新修了水渠若干,引来泉水灌溉土地。

    因为胤禩比农人舍得投资,牛马也提供充足,对佃户们也宽厚,佃户们知道胤禩的身份,工作起来也不敢随意糊弄,为了能够在胤禩这里长期工作,更是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去打理庄稼,因此,胤禩的庄稼地里的庄稼看着比周遭的农田里的作物格外的茂盛。

    康熙欣慰的看着绿油油的麦苗,笑呵呵的问乌力吉道:“你可别把地里的麦苗当韭菜割了回去包饺子吃了。”

    乌力吉撇撇嘴道:“皇阿玛别笑话我这个,我小时候就认得麦苗和韭菜了。”

    一应官员们面面相视,没有想到康熙得道明君居然带着女儿参观巡查,不过看看几位皇子们见怪不怪的表情,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都装作没有看见。

    康熙叫来胤禩问道:“你说说看,为何你的土地里的庄稼长的看上去比旁边的庄稼好上许多。”

    胤禩上前一步,先给康熙行礼,康熙叫免之后才道:“儿子也没有做什么,只是让人给地里多上了一些农家肥,引来泉水,不让土地干涸,吩咐农人们勤加照看而已。”

    康熙诧异道;“只如此简单,何为农家肥。”后面的官员也有懂得土地耕种的,自然也看得出来两块相邻土地的肥沃差别,听到康熙问胤禩的话忙竖起耳朵,听个端详。

    胤禩忙道:“其实很简单,就是收集了人,牛,马,羊等动物的粪便,和一些柴草沤埋在一起,经常翻动,让它们充分发酵,等到熟透了,在散到地里,土地就会肥沃起来,土地一肥沃,庄稼自然就会长的好些。”

    康熙对百业都有涉猎,精通的只是帝王之道,其它的诸如种地等,多是和一些老农民交流得来,再就是些书面知识,动手的次数很少。他自然也提说过一些土地贫瘠之语,也知道一些农民会捡来人畜的粪便来种庄稼,但是极少听说有这么好的效果。

    于是追问道:“朕以前倒是知道不少农人沤制肥料的方法,你的和他们的有何不同?”

    胤禩答道:“其实工序基本一样,只是儿子让他们多给肥料浇水,促进它们更易沤烂,又多翻动了几次,让它们烂的更匀一些,最后又细细的筛过,免得有没有沤透的进了地里,会烧坏庄稼,因此沤制这些肥料需要的时间更久,需要的人力更多一些。”还是卫琳琅告诉胤禩的这一套农家肥沤制方法,胤禩从小到大从卫琳琅那里学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也见怪不怪的就用了。

    康熙点头,一般的农户们可没有这个时间和条件来弄着看似简单的“农家肥”,不过好在这东西成本不大,只要庄稼收成见长,以后推广起来也容易,康熙看向皇子们后面的官员,问道;“你们可有什么问题要问?”

    众官员被点了将,一个个缩头缩脑,也有那想要出头的,看了看没有人出列,心一横,向前两步道:“臣倒知道有些地方的沤肥方法和八阿哥说的基本一样,只是却没有八阿哥说的那样仔细,他们种地靠的是经验,有点动物粪便加上柴草堆着放上一段时间就会把它们施进地里,因为有些粪便没有沤烂,造成了一些庄稼烂根黄苗,臣想问一下八阿哥,可有解法?”

    胤禩听问,闭上眼睛回想了一番,等睁开眼睛,就见康熙和一众人的目光都看着自己,胤禩给康熙行了礼,又转过身面对众官员,不慌不忙的回道:“百姓穷家小户,每日里也很繁忙,挣点银钱养家糊口不易,自然没有这些功夫慢慢的去弄肥料,随意的把柴草一堆,收拢一些粪便胡乱的掺杂在一起,就由着它自己发酵,自然有生熟不一的地方,尤其是需要耕种庄稼的时候,就着急的把肥料下了地,等庄稼出苗,遇到雨水,没有沤烂的肥料和粪便就继续发酵,温度过高就会出现烧苗烂根现象,出现此等症状,唯一的解法就是浇水,降低苗根部的温度,但是此法在缺水的地区却无法实施。”

 永不加赋

    胤禩并不以突出自己故意贬低农人的懒惰,也不特意抬高自己的功绩,一番话说完条理分明,有根有据,让康熙和一众官员对胤禩刮目相看,胤礽,胤眩范G几人看向胤禩的眼光却带着异样,嫉妒有之,羡慕有之,心情五味不可表也。

    康熙见胤禩停下不语,问道:“那你可有别的方法让农户减免一些损失?”

    胤禩躬身道:“有倒是有,只是却是下下之策,仅解一时之危,回头却会坏了土地,伤了土地的根本。”

    康熙嗯了一声,问道:“是何办法,说来一听。”

    胤禩出了一口气,道:“农村烧火做饭的草木灰可以撒在庄稼的根部浇上水,或者直接用水泡过,再浇在庄稼地里。” 酸碱中和的原理,养鱼,种地,有大棚农人一般都知道,方便又省钱的东西就是草木灰,只是现代的农村人烧火做饭的越来越少,草木灰根本达不到后来大棚地的需求,于是又用上了石灰。胤禩顿了顿又补充道:“弄些烧熟的白垩石放在水里,等它化开澄清了,把白垩水浇到庄稼的根部,也可以缓解一阵子,可是,以后这地却极易板结,对下一茬庄稼也有影响。”

    康熙问胤禩道:“这是你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

    胤禩道:“儿子听人说起过,也找来实物都一一实验过了。”胤禩对于卫琳琅千奇百怪的想法也很好奇,自然也会实际操作证实一番,由此,胤禩倒是越来越惊奇卫琳琅从何处得知这些匪夷所思的东西的。只是卫琳琅不肯说,她又是自己的额娘,胤禩也不好强迫她,胤禩知道了这些利国利民的东西,少不了要用到实际中去,为了掩饰自己从何处得知,他借着自己出宫之便,听来了若干“传说”敷衍康熙,要不然,胤禩也不好解释自己从如何得知这些看似简单,却也复杂多变的东西。

    康熙点头,向胤礽等人;“你们怎么看?”

    胤礽上前一步,给康熙行完礼后道:“依八弟所说,‘农家肥’的制作也是从百姓那里学来的,方法也不难,只是农民们工作忙了些,省略了一些程序步骤,才会造成一些庄稼的损失。所以儿臣看来,与其后期做补救,不如前期把工作做好,反而可以增加土地效益,节省农民时间。”太子并没有多少和农人交流的机会,所作的总结都是凭胤禩的分析得来,不过,只凭几句话就抓住了要点。

    康熙不予点评,又问胤眩溃骸柏费|你道如何?”

    胤眩降资浅龉觳盍说模氖烂嬉阈矶啵匀荒芄惶岢霾煌囊饧础<滴跷剩锨耙徊剑欣窈蟮溃弧岸拥挂踩ス父龅胤剑信┟翊雍拥祝靥晾锾猿鲇倌嗬醋龇柿希敌Ч膊淮恚遥惶怨暮恿骱统靥帘纫脖苊饬擞倌喽鸦氯恿鞯南窒螅裕家晕还苁裁捶椒ǎ灰奖悖梢源锏揭谎哪康模钥尚小!

    康熙点点头,问胤禛道:“老四,你怎么看?”

    胤禛知道康熙也会让他作答,早想好了说辞,听到康熙问话,出列行礼道:“农民们既然没有时间可以专门做农家肥,儿子倒是知道有不少没有土地的闲汉,为了生计并不计较工作,倒是可以把他们利用起来,专门组织起来,沤制农家肥,倒也不用官府给他们工钱,只等他们把沤好的农家肥便宜些卖给农民,想必,即可以解决农民们时间紧迫的问题,又可以给这些闲汉们养家糊口的工作。”

    康熙听了四个儿子的话,转头问乌力吉道:“乌力吉,你怎么看?几个哥哥们谁说的更有道理?”

    一众官员边听着几位皇子的观点,抽空也会小声讨论几位皇子们的说法和实施难易程度,突然听到康熙转头问乌力吉,俱都是一愣,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虽然乌力吉身为皇家格格,可毕竟是女子,康熙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还要培养一位女皇子出来?

    众官员停下了议论之声,忙屏声静气的听乌力吉怎么说。

    乌力吉眨巴了一下眼睛,看看康熙,又看看胤礽等人,最后目光在胤禩身上停住,对着胤禩用目光询问道:“可以吗?”

    胤禩点点头,目光里带着鼓励,要是光几个兄弟们在场,乌力吉说的如何,或偏了那个兄弟多些,话里也无意中得罪了谁,几个兄弟或许会懊恼一回,却也不会和乌力吉计较,偏康熙要当着众官员考问乌力吉,不管如何总要给康熙挣点面子回来的,却也要注意措辞,不能够让几位兄弟们失了脸面。

    乌力吉回头看了康熙一会儿道:“皇阿玛,其实几位哥哥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乌力吉认为,不管方法如何,只要老百姓方便,又认可,买得起,用得起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咱们又不种地,光在这里说好有什么用,老百姓说好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乌力吉说了自然也不算的。”

    “噗,”官员里有人笑了出来,康熙循声望了过去,有人缩紧了脖子,生怕康熙看见了他,康熙低头看向乌力吉道:“还以为你能说出来个一二三,没想到,也是糊弄人。”

    乌力吉撅嘴道:“我知道北方人爱吃馒头,偏人家南方的人习惯了吃米饭,皇阿玛却硬要人吃馒头,你说他们喜(富士康小说网…提供下载)欢吗?”

    “哈,哈,哈,”康熙笑起来,指着乌力吉道:“三句话离不了吃,可见你是个好吃的。”

    “皇阿玛,”乌力吉当着这么多人被康熙笑话,脸面腾的就红了,衬着她一身的红衣,更显得娇俏可爱,乌力吉跺跺脚,嘟嘟道,“皇阿玛欺负人,乌力吉不理你了,回去找额娘去。”说完胡乱给康熙行了一礼,转身又给几位哥哥胡乱抱拳,作了个罗圈揖,一跺脚,一阵风似的跑了。

    乌力吉原以为康熙今天专门叫她跟在身边只不过是因为这本就是自己家的庄子,可以随意的一起转一转,谁想到,康熙却要她跟哥哥们一起回答问题,乌力吉到底大了几岁,自小在宫里打滚,心智与同龄的孩子不同,也懂得许多事故了,只是平时常常扮傻装痴,哄的父母和哥哥们都对她宠爱非(富士康小说网…提供下载…3uww)常。

    乌力吉知道,就算是在宫里,胡乱答错了话,好歹有康熙和卫琳琅和胤禩在,还有人帮着圆场,自己大不了会被人说几句小孩子家家不会说话而已,回头赔礼道歉认个错就可以揭过去了。可是今天当着众多的外人,若是不注意得罪了某位哥哥,就算是有人帮着圆场,哥哥们也不计较,却也不能够保证回头她说的话不被传出去,回头在被有心人说她持宠而娇,倒是候就算是康熙和卫琳琅脸上也不好看,康熙正好笑话乌力吉,乌力吉借势撒娇跑了,就算是刚才说的有什么不妥当,也不会真有人会跟她计较,大不了当做是小孩子的憨傻之言罢了。

    康熙对着身边的人一使眼色,立即就有几人脱离康熙的队伍,跟着乌力吉往温泉庄子而去,康熙笑笑,目送着乌力吉远去,回头对胤礽等几位皇子们道:“你七妹小孩子家,虽然说的有些通俗,但也不无道理。”康熙说完并不打算让胤礽等人发表意见,扭头看着随行官员们道:“民以食为天,土地乃国之根本,农民们地种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各位的饭碗,朕国库里的存粮,所以,从今往后,尔等要用心的和农人们一起,看护好地里的庄稼,若是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和朕说,朕能帮助的自然不会看着不管。”

    众官员赶紧应道,“臣等一定谨遵圣命,绝不不辜负皇上信任。”

    康熙笑了一笑,道:“你们的难处朕自然也知道,现如今人丁紧缺,农人大多丢下土地去经商了,”康熙说着眼角瞟了胤禩一眼,见胤禩眼观鼻鼻观心的并没有异样,心里称赞胤禩的沉稳,接着道,“所以朕决定,从今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极为郑重的说了这句话,他也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农人经商,大多是因为土地里却是没有挣头,一年里交的各种税赋扣完,农民们连饭吃的粮食都没有。无利不早起,百姓们也是要吃喝拉撒,生儿育女,养一家老小的,不给他们一点甜头尝尝,怎么可以让他们回来种地?

    康熙此言一出,官员们皆是一震,有些没有回过神来,农人的税赋,自古以来就是国库的一半存银,在丰年的时候或许更多,可是今天皇上竟然说出“永不加赋,”这得多么大的气魄才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这只有真正的为百姓着想的明君才会说这样的话!

    有人回过神来,五体投地,道;“皇上此举,乃是为天下百姓造福,为黎民苍生着想,皇上真是千古难逢的盛世明君,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此人有些高兴的语无伦次了,万千语言都抵不住他对康熙的敬仰之情,不顾泥土地满是灰尘,连连叩首,口称万岁。

    一干大臣们也不甘示弱,“千古一帝,”“盛世明君,”???等好话,不要钱一般,都往外送,还都比赛一般跪地磕头不止。

    胤礽等人自然也跪地磕头,称赞康熙“千古圣明。”

    只有胤礽心里一片苦涩,他作为太子,一国储君,自小就被康熙带在身边熟悉国事,国库里有多少库银他也一清二楚,若是康熙经过此举,不消几年,汉人土地多的人家里的银子没准都会超过国库里的数目,倒时候若是被有心人鼓动,在有几十家联合起来造反,满清的统治将会如何,谁也说不上来。

    满清自入关起,就被汉人抵制,虽然经过了顺治朝的宽松统治,让百姓们稍微的接受了异族称皇,到了康熙已经可以稍微放松口气,但是,占大清人数众多的汉人里还有不少的百姓,私底下总是不服满人的统治的,他们借口满人残暴,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行,造成百姓民不聊生等名义屡屡造反。

    胤礽熟读历朝卷宗,自然知道,这些借口里有从前明就积下的弊端,历经两朝,到现在还没有改善,底层百姓生活艰难困苦,加上满人入关后天灾**不断,虽然顺治朝和康熙都积极致力于改善下层的百姓的生存环境,但是,依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底下的百姓们稍微一遇到灾荒就会家破人亡,偶遇灾年,就会有大片的土地荒芜,一方百姓民不聊生。

    以至于被那些所谓的“反清复明”组织屡次拿来说事,还有前面的“朱三太子,”也数次趁机造反,妖言惑众,在底层百姓中尤得民心。

    其实满人自入关以来,对统治汉人也有所保留,至今人然派人坚守“盛京”,严禁汉人进出,就是怕被汉人私下里做了手脚,坏了子孙们的后路。满人大姓也会遣自家子孙常年在盛京驻守,名义上是守着自家祖坟,其实他们都知道,这是预防万一,万一那天,汉人造反成功,满人也好有个退路,就算北京城里的满人都死光了,盛京里还有一丝血脉。

    可是,今天,就在刚才,康熙明言,“永不加赋,”诚然,这对百姓们来说确实是好事,历朝历代也没有皇帝敢如此承诺百姓,都恨不得层层剥皮,把百姓刮的身无长物才好,只有他们什么都没有,才可能听主子的话,替皇帝办事。

    所以反过来对满人来说,此举未必是好事,并不用若干年以后,汉人繁衍生息只几年功夫,绝对会比现在的满人多上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不止,到时候,他们还愿意听从“入侵的异族”的统治吗?

    胤礽眼里带着迷茫,不解的盯着自己的手指,手上因为刚刚跪拜叩头,在地上沾上了灰尘,可是,他却不愿意去擦掉,皇阿玛一时之气换了个“千古明君,”谁知道过几年,自己会死在那里,可有人给自己找个土坑埋了,不用抛尸荒野?

    胤眩拓范G,胤禩几人没有胤礽接触的东西多,对大清国库里的情况也不甚清楚,只听康熙说了不加税赋,自然知道这是为底层百姓造福,他们虽然有些儊康熙,却自心底还是一贯崇拜康熙的,所以不假思索的就会称赞康熙的明君之举,心里甚至感叹,康熙的雄伟壮举,毕竟,自尧舜以来,有记载的皇帝数之不清,却没有一个皇帝敢说,对百姓减免税赋的,有多少皇帝从百姓身上加税过重,最后逼的百姓们造反的,也可谓数之不尽。

    其实康熙敢说此话,也是有一定底气的,自从乌力吉开铺子以来,国库里的税银也是稳步高升,唯一让他忧心的还是底下百姓弃农经商之事。若说起来,往常国库里的银子倒确实有多半都是从土地里得来的,可是,一遇到灾荒,国库还要拿出比收上来更多的银子去赈灾,算起帐来,国库亏的很了。

    土地,对于康熙来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原本它确实可称为国库的支撑,除了可以为国库里提供银子之外,还可以供大清百姓们的口粮,军队的嚼用,可是,现在康熙有了更好的圈银途径。康熙倒不怕商人会受到此次不加税赋的影响,康熙认为,商有商道,农有农根,自古以来,轻商重农,也没有见商人们都不做买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