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胡笳-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人,自然也要为蔡琰准备得妥妥贴贴的。
蔡家主院里,倒显得有些繁忙和忙碌,夫人正忙着让人备车,一边叫人收拾衣物和行李,看得蔡夫人要搬家一般。
“爹,这是干嘛?”
“国相被杀了,你和你娘快收拾一下,快去陈留找董祀。”蔡一脸忧虑。刚刚收到消息,王允利用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终于成功的挑唆着吕布杀死了董卓。现在长安城里 一片混乱,百姓虽拍手称快,可是蔡邕内心却矛盾重重,现在能做的先把妻子女儿送出去,而他自己决定留下。不管如何,董卓对自己不错,此时走了,让世人说自己是无情无义 之辈;再说此时逃走只怕天下人就真的以为自己与董卓一党了,为了家族的名誉,还有两个女儿的将来,他都只能留下。
“那您呢?不跟我们一起走?”蔡琰一惊,马上喊住了母亲,像看外星人一样的看着蔡邕,这位还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老头脑子没坏吧?这是自己的亲爹吗?好吧 !她承认,虽然心里她仍旧觉得上辈子的王老爹更亲,但这位好歹也算是亲的,不能太不给面子,最后还是努力放缓了语调,“这些年您虽然受他照顾,但他毕竟……不是好人。 ”
“琰儿,为父一生教学无数,世人说是最好的为蔡门九子,然在父心中,最最得意的学生其实是你。但最失败的也是你。”蔡轻的叹了口气,即使是知道女儿最终还是软化的 语调,但她的意思毫不保留的写在她的脸上。
第八章 走与留
“我学了您的学识,可是却永远也学不到您的风骨?”蔡琰知道他在说什么,可惜的是,她受党教育多年,从少先队起到入党之后,学会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趋吉避凶,随 波逐流’罢了。所以风骨这么高尚的东西,在她身上压根就从来没有过。蔡邕想教,但根都烂了,他上哪去挽救去?再说谁能比党还强大?
“对!”蔡邕笑了,看女儿很能正视问题,他很欣慰。他却不知道的是,蔡琰两辈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认错很快,就是不改’!
蔡邕望天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腆着有些突起的肚子,背手渡起步来,似乎在思索怎么教育蔡琰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但想了半天还是对蔡琰温和的笑了笑,“你真的很聪 明,但也许是你太聪明了。”
蔡琰看着蔡邕那胖乎乎的没什么皱纹的脸,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蔡邕是厚道的人,自己从小到大也没有看过他疾言厉色的对谁说过什么重话。他是谦和的君子,凡事都不 会说太直接,点到即止,时时处处的给人留有余地,现在对自己的女儿也是这般和蔼,还照顾着她的情绪,真是个好人。
蔡琰明白蔡邕的意思,在他看来,自己是太聪明了,聪明说白了就是滑头,不肯真的为什么而执着。更不要说什么‘理想、大义、为国为民’这些了。一般来说,史上的大英 雄其实都是有些一根筋的人,不可能是聪明人。当然,其实换个角度来说,蔡琰也知道自己这样的也不能算是聪明,最多算是点小聪明罢了。
蔡邕不是那种在蔡看来很迂腐的读书人,但有些时候,他却又自己的坚持。比如说对董卓就是这样,这几年,蔡邕虽然少管朝事,可是很多事却是避不开的,好在董卓不管对 别人如何,但对蔡邕倒是言听计从,几乎从不反驳蔡邕的建议,即使是想让献帝称自己为尚父时,也是被蔡邕拦了下来。
其实有时候读书人是很讲义气的,蔡邕这辈子其实最受重用和被尊重,就是在董卓的手下这几年,士为知己者死啊!蔡邕自然不敢公开真的说董卓是自己的知己,但现在董卓 出了事,听说还被点了天灯!家中无论大小老幼都一律处斩。着在蔡邕看来就是过分了,出于道义和良心,他都不愿在此时逃避。
老头宦海沉浮这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事,哪里不知道此时的长安就是个火药库,谁去谁倒霉。可是有了道义和良心在,他就不得不留下面对。不然,将来别说没面目见朋友 ,就是自己的学生和子女都是没脸见的。
是,所以不管您怎么想,长安您不能留。等过些日子,事态平静些了再说。”蔡琰坚定的看着父亲。
董卓在朝时父亲虽然在虎口之下也救下了不少人,做了不少事,但董卓从始至终对父亲的尊重都是此时反对者的借口,‘董卓逆党’这个包袱其实是躲不掉的。此时此刻留下 来,那些人也不会说出更好听的话来,蔡琰总抱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什么时候先保住命,以图后着才是正确的抉择。
再说蔡琰也不知道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结束的,所以此时她能想到的就只能是,让老头躲起来,逃出长安再说,本来历史就是强者的游戏,老头只要活着,就能想怎么写就怎 么写。但她也知道,这个理由只会让老头更加愤怒,但又实在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只好给蔡夫人使了一个眼色,让她来劝蔡邕别去惹这个大麻烦。
蔡夫人一向很听蔡琰的话,再说,本来在她看来董卓死了,压在心头的大石也就放下了,现在他手上有的是黄金、珠宝,也想像董祀那样在曹操的地盘上买个小山,当当地地 主婆,过点清闲日子多好。于是刚刚还劝蔡邕这次正好时机,向朝廷请辞回乡,现在听蔡琰这么坚持,自然也就站在蔡琰这边了。
“老爷,琰儿说得对,不如等等看,现在长安已经很乱了,国相的人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两方对垒,只怕真的很麻烦的。”蔡夫人是和蔡邕一起得到的消息,自然对外头 的情况比蔡琰知道得要多点,更有说服力。
蔡邕深吸一口气,愤然的看着父亲,她历史再差,也知道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哪里轮得到蔡邕这些清流说话?若在这时还想着保有风骨,就是死路一条。此时不说,让 他冲出去与王允斗,就算不死,将来也一定能和曹操斗,那就置全家于不顾,蔡琰决心一定要让老爷子看清事实,别做无谓的挣扎。
“沾染那池污水,弄脏自己的羽毛?”蔡邕喃喃的重复了一遍,苦笑起来。原来这就是蔡琰的心里话,这些年来,她不在意门第,认真苦读,虽不轻易开口说话,但对时事又 颇有见地,自己一直那么的欣赏她。不止一次的在心里叹息,为什么她不是个儿子,那么蔡氏一门将又出一杰,会多么的荣耀?
结果,她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怕‘沾染那池污水,弄脏自己的羽毛’?她读书除了为自己之外,就从来没想过其他。原来蔡邕一生最最得意的弟子、爱女是个自私透 顶的家伙。
蔡琰从父亲的眼中看到失望与痛苦,她理解不了,但她还是会屈服,这个老头是她父亲,上辈子已经过早的失去父亲,她这辈子不想失去,默默的跪在了蔡邕的面前。
“知道错在哪吗?”看到蔡琰跪下了,蔡邕轻叹了一声。
“不该以一己之私,而罔顾大义。”蔡琰很老实,虽然并不认同老头留下是什么天下的大义所在,但还是说了。现在她必须把老头哄高兴了,老实的跟她走。她只是一个女子 ,她管不了天下,她只想管住父亲。
“女儿太自私,不应该只是怕父亲为大义牺牲,而置父亲的名声于不顾。只是四年前父亲能为了全族之人的命接了董卓的诏,此时难不成不能为了母亲河我们姐妹而再牺牲一 次?”看蔡邕的面色略缓,她再次打出了亲情牌,怎么说在老爷子心里,蔡夫人还有自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总不能真的舍下来吧!
“你也说了,那次是全族人的性命,为父再也不该也不会断了家族的香火。只是此次,最多只是为父的一条命罢了,再惺惺作态,就真是贪生怕死之辈了。”蔡邕也说得很平 静,四年前的那次奉诏至今还是他心时的一道抹不去的创伤,对他来说,这就是污点,他不想带着这个遗憾委曲的死去。再说,留下本来就是为了妻女族人啊,真的背上一个骂名 ,以后蔡家子孙还怎么做人?
“琰儿,你起来吧!”蔡夫人抹去眼里的泪,夫妻二十年,此时此刻她却比看着聪明的女儿更了解丈夫的心,也不说什么,直接走到门口吆喝起小子们来,“还愣着干嘛,把 东西放回去!”
蔡琰看着母亲,突然恍惚回到上辈子当她还是王炎的小时候,记得那天她从楼下跟小伙伴玩完了,回到家找吃的。
却看到王老妈在开衣柜,却不是找什么,过了一会儿,王老妈把头靠在衣柜的门上,默默的流着泪。夕阳那时打在老妈的身上,形成一道美丽的光润。那天王老妈刚刚送王老 爹回部队,那时公元一九七九年,王老爹的部队接到了去云南边境的通知。
王老妈其实是个很平凡的女子,自私、小器、强势,也没多少文化,更加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世界观。王老爹和王老妈一生大仗、小仗不断,几次王炎姐妹都还以为这个家指 不上了呢。可是那次王老妈只是平静的送走了王老爹,背后一个人垂泪罢了。
后来长大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会常常想起那件事,虽然最终老爹也捞着仗打,安全的回家。但她后来也翻阅了不少那次战役的资料,其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每当这时她就 会莫名的松了一口气,庆幸老爹没真拉上去。
于是更加迷惑,以王老妈的性子,怎么就那么平静的送他走了,什么话也没说?那时她不可能知道,老爹此去会捞不着仗打?当然后来她也没问过老妈为什么就是了,每每回 忆这事,都会被老妈啐,然后说她胡扯,那会她才一两岁,哪就记事了?
后来想想,估计是老太太害羞了,要指着老太太说爱情那是不可能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也就更不可能的!说了她都不会信,老妈没那境界!于是久而久之,她也就淡忘了。
此刻,看蔡夫人一抹脸,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没听到过一般的同意蔡邕留下,那表情和当年的老妈是何其的相似?蔡琰看到蔡夫人和蔡邕的脸,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味这事她的男人,她不能让自己的男人留有遗憾,哪怕也许从此再不相见,她却希望能看到他的笑脸。当然蔡夫人也有自己的坚持,他走不了,她会陪伴 着丈夫一起面对。
第9章 危机应变
“琰儿,你快收拾一下,先去羊家,你们姐妹找机会快去陈留。”蔡夫人回过头来静静的吩咐着蔡琰。
蔡琰干脆坐下了,此时蔡邕不走,蔡夫人自然也不会走了,她也就不能走了。
蔡邕静静的看着妻子,嘴唇动动,最终没说下去。夫妇此时已经心意相通,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蔡琰送走。
“琰儿……”
“真有事时,总得有人接应的。”蔡琰淡淡的打断了父亲的话。这俩老头、老太太一个痴,一个傻,真有事时,还能指着老太太来想办法不成?两老头老太只能抱着团,一起 慷慨就义,而她绝不能让这事发生。
蔡邕怔了一下,马上明白了蔡琰的意思,夫人陪在自己的身边,也是抱着要殉葬的决心的。她虽这样想,可是自己却不能真的这么自私,有冷静的蔡琰在,至少夫人能有个寄 托,无奈的点点头。
蔡琰写了一封信给董祀,叫来董祀留下的保护家里的家将,让他快点去陈留交给他。让他直接报请曹操来长安接应父亲,此时董卓死了,曹操的反董联盟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 么,接收一下战斗果实?当然最好是能大军压境,这样蔡邕在长安才能安全。
安排完了外援,她看向了蔡夫人,蔡夫人抹去了刚刚又流下的泪花,清清嗓子,让人去请大小姐回来。蔡琰点点头,老太太看来还不糊涂,不管如何,家事要先安排好。
当夜娘仨加上蔡夫人的心腹嬷嬷,四人一起把府中细软、书籍移到了小宅的地窖之中。蔡夫人也是老成持重之人,在自己、蔡琰和蔡圭身上还各放了一些珠宝。用现代的话说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在蔡府里也不是什么也不留下,蔡琰出嫁时那些陪嫁的丝绸、布匹等大而无用的东西都满满的放在仓库之中,还有一些董卓在任时发行的那种薄如铁片的无字铜钱也推 满了帐房,真的有事时,蔡家并不是一个空架子,该有的全有。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静静的等待着,也能知道事态的发展。蔡家几个才懒得管朝廷如何了,她们只关心朝廷的改变,会对蔡邕如何。
而蔡邕反而平静下来,把所有时间都放在自己的《后汉书》,其实这事他一直在做这件事,并且从未停止过。当年被流放时,也正是因为他在续写汉史,被当时的灵帝知道后 ,便马上赦免了他。在吴地的十二年,教学之外,也是更多的收集资料、考证史实,有时蔡琰也会在边上帮助其抄录,现在也许是他感觉到了所剩时间不多了,于是把那些资料完 整的封存在小宅的地窖里,凭着自己的记忆默默的赶写着。
从陈留道长安其实并不远,来回就几天的功夫,可是这度日如年的时候,时间久显得漫长起来。这是蔡琰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这是乱世,即使在这高墙内一切显得那么平静安 逸,素儿每天让阿蒙出去打探消息,看看各方人马的动态,当消息一个个的汇集到蔡琰的耳里时,就变成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人间悲剧。看来自己不爱出门是对的,外面的世界果 然很无奈。
朝会终于召开了,召集人自然是司徒王允。
蔡邕平静的穿上自己的朝服,慢慢的走出门外。蔡琰送他出来,想了想,拉住了父亲的手,“爹,能不说话时,就别说话了。”
“我知道。”蔡邕笑着拍拍蔡琰的手,自己上了车。阿蒙亲自护送,怎么说少主说了,让他好好照顾老大人,现在蔡府危难时刻,他自然要更加尽心才是。
蔡夫人没出来,许是不敢,顺序是怕老爷看到她哭,只是静静的站在自己的房门口发着呆。
蔡琰没进去见她,有时她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人,越到这时,她越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人,只好逃开,在自己的小书房里等着消息,脑子里拼命的想,为什么董卓死后的历史,她 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呢?
快近午时,蔡圭也回来了,羊老大跟她一起回来的,蔡琰只能又回主院里,一家四口等着消息。
“怎么会这么久?”
“久是好事,越久越代表没事。”羊老大轻声的安慰着妻子,这些日子他也打听过,他觉得情况并不乐观,大家都知道王允心胸狭窄,特别是董卓对蔡邕的依重让他十分的愤 恨;再加上蔡邕会长安之后,清流以他为首,虽然蔡邕无心政治,但王允仍旧对他嫉恨不已。此时这么好的机会,王允怎么会放过,所以他很早就劝过岳父离开这是非之地,只是 岳父不肯听。
“是……”蔡夫人也想附和一下,却见在门口等着的素儿匆匆的进来,脸色有些发白,蔡夫人觉得手足冰凉。
“阿蒙回来了?”蔡琰提起精神。
“没有,他遣人来说,老爷被收押天牢,王允说老爷与董卓一党。阿蒙怕老爷出事,去守着了。”
“派人打听一下,朝中可有人为老爷求情。我要名字。”蔡琰吩咐到,素儿退了下去。
羊老大看了看门口,想想,“琰儿,这个还是我去打听较好。”
“姐夫,带姐姐和孩子们先离开长安。还有借我二十个家将。”蔡琰对羊老大笑了笑。
“琰儿!”
“等到现在就够了,姐,你还有孩子,走吧!”蔡琰还是微笑着看着蔡圭,没要求他们先走是知道,说了也没用,再说,真有事时,蔡圭会后悔,会自责。留到现在,成全她 的一份孝道,也就可以了。
“我送他们出城就回来。”羊老大扶起妻子,哑声说道。
“不用了,你回来了也没用,不如好好照顾他们。”蔡琰说得轻描淡写,羊老大有些挂不住了,但咬牙抱着哭泣着的蔡圭出门去了。
蔡琰低头喝着已经冷去的茶,思索着下一步怎么做。其实在知道董卓死的消息之后,蔡琰就做过无数的设想,每一步都在她的心里进行了无数的推演,她知道她下一步该做什 么,可是她却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
两刻钟的功夫,羊家的家将在羊老二的带领下赶了来,而羊老二的意思是不走了。
“二师兄,这是蔡家的事。”
“你也知道叫我二师兄,就不用再说什么了。”羊老二虎虎生威的坐在那儿,完全不让蔡琰拒绝,他说得很清楚了,他可是蔡门九子之一,老大是长子,还要送父母妻儿走、 其它五个还在吴地、老八死了、老九在陈留,谁知道赶不赶得回来,此时,他怎么着也不能让人说蔡门九子都是忘恩负义之辈,自然要留下为师门出力。
蔡琰没说谢谢,此时说那个没用,想了想,“找些地痞流氓出去传消息,王允妒嫉蔡邕,欲置他于死地。故事随便编,越玄越好。”
羊老二也不问为什么,出去吩咐了一声就回来了。这是小事情,只是他想不到蔡琰第一件要做的竟然是这么小的事。
蔡琰又沉默了,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好一会儿,素儿终于回来了,报出了几个名字,并且把朝中传出的一些对话转述出来。蔡琰默默的听着,仲道说过,下人们有下人们的游戏规则,蔡琰一出事就吩咐下去,让 几个外管家去结交大臣府上的下人们,就是为此时传递消息。
蔡琰苦笑了一下,没想到父亲只是为了一声叹息而入罪,看来王允真的早就不耐烦了,只是他太好颜面,一定要找个借口才肯入父亲的罪,文人的通病。想了想,既然他那么 好面子,那么,她就给他这个面子。
“娘,我去拜访王大人,您在家等着。”
“去吧!”蔡夫人一直力持着镇定,咬紧牙关硬挺着罢了。蔡琰对她笑了笑,转身还对羊老二深施一礼,这才慢慢走出来。
“素儿,去叫阿蒙回来。”
出了院门才对素儿说道。
素儿跑出去,蔡琰回自己院里拿了个包袱出来,还是一身缟素的坐上自己的马车,半路上碰到了赶回的阿蒙,她没说话,示意阿蒙跟着就好了。
王府其实离蔡家并不远,都在皇宫的两边,只是看上去比起蔡府来,似乎还是缺了点什么。拜匣送进去,顺便素儿还打点了一下门口门子,蔡琰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在车里等 ,静静的下车,站在门前。
一俏生生的小寡妇站在大司徒的门口,自然要引人侧目的。
不一会儿,就传出,‘王允因为嫉妒蔡邕而无故发作,要置蔡邕于死地,这是蔡家亲寡的二小姐迫不得已,抛投露脸,上门求情;
再过一会儿了,蔡邕这几年如何与怀柔政策,阻挡董卓做出更多大逆不道的事迹也传遍全城。顺便还有好事都对着王府大门啐了一口道,‘哼,这位大司徒,口蜜腹剑,想当 年董贼当政时,他可是做了不少恶心事,连董贼都看他不上,才害死董贼,想取而代之。’
王允本不要见的,傻子都想得到,蔡琰来干嘛,让她进来徒生事端,可是人家就是不走,等话越传越难听时,王允要气疯了,只能开门,请她进来,阿蒙替蔡琰奉着大包袱跟 在后面,门外一群人啧啧摇头。
第10章 救人计划的漏洞
大厅里,王允笑得扶起了行礼的蔡琰,却连开口的机会都不给蔡琰,“世侄女多礼了,尔父之罪乃朝堂所议,你如今莫要再说了。”
蔡琰拭拭泪花,接过阿蒙手上的包袱,还没转身,王允厉声喝道。
“尔好大的胆子,难不成想用区区铜臭,行贿本官不成?”
“老大人误会了,这是家父的几件换洗衣物,请老大人代为转交。”蔡琰平静的打开,里面果然只有几件半旧的袍子,还有一条羊皮褥子。
王允有些恼羞成怒;可是却又发不出火来;只有涨着通红的脸让人接过;蔡琰静静的告辞。
阿蒙随着蔡琰出来;等着看热闹的人看到阿蒙出来时两手空空;都发出了一声怪叫。
蔡琰扶着阿蒙的手臂上车时;轻轻说道;“你去查探一下王府的布局。”
阿蒙怔了一下,但还是点了头。蔡琰并没有回家,依次拜访了几位大臣家,转了一圈之后,才疲惫不堪的回到家里,阿蒙已经回来了。
蔡琰看了看母亲,叫人摆饭,同羊老二一起三人默默吃了饭,虽然都食不下咽,可是却都勉强自己咽了下去。让嬷嬷扶着蔡夫人回房去了,蔡琰这才看向了羊老二。
“二师兄,能不能带几个人去董卓的残部杀几个武将,再留下线索指向王允。”蔡琰字斟句酌的说道。
“你想干嘛?”羊老二已经沉默了一天,蔡琰问羊家借人,却又不多借,二十几个家将能干什么?羊老大自然让他挑出身手最好的二十人,跟自己过来。却不想,一天了,蔡 琰做的全是没用的事。
“挑事!让董卓的残部以为王允和吕布要收编他们,让他们打进长安城。再就是,以大家的安全为重,杀完了就赶紧带人去找姐夫,不要回来了。”
“然后你可以趁机救出先生?”羊老二眼睛一亮,本还想为何蔡琰只要二十人,加上董祀留下的二十几人,也难以成什么事,没想到蔡琰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