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鬼壶-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大乌龟叫‘玄武’啊,那大蝙蝠,大黑猫还有老爷爷你呢,都叫什么名字?”妮子问道。
“呵呵,”老者微微一笑,道,“那只正在睡觉的大蝙蝠名为‘朱雀’,大黑猫叫‘白虎’,老夫么,则是‘青龙’。”
“怎么都是动物的名字呢?”妮子好奇地问道。
“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灵兽,此乃天象,我们四位世袭在此守护‘中神器’已经快一千六百多年了……”老者道。
“一千六百多年……”妮子惊呼道,“那老爷爷已经一千多岁啦?”
“嗯,我们四位里,就属‘玄武’年长,有一千多岁了,‘朱雀’老蝙蝠三百八十岁,‘白虎’大灵猫四百岁,而老夫最年轻,只有二百五十岁,是雍正十三年生人。”老者嘿嘿笑道。
“二百五十岁!”妮子惊讶得嘴都何不拢了,最后幽幽叹道,“我才七岁。”
白发老者犀利的目光仔细地盯着打量她。
“老爷爷,人怎么能活这么久呢?我爷爷才活了七十多岁就死了……”妮子感慨地问道。
白发老者淡淡地说道:“这就需要有特殊的养生之道了。”
“什么养生之道?”妮子不解地问道。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身体内需要一种美丽养颜的虫子。”老者道。
“虫子?”妮子瞪大了眼睛。
“小姑娘,别害怕,你看老夫……”白发老者呲着满口黄牙说着,呼出的口气里有一种肉类腐败酸臭的味道。
妮子怔怔地瞧着他。
“嘎嘎嘎……”老者的颈部突然发出一连串响声,随即脖子渐渐地抻长了,满是皱褶的老皮也渐渐变得薄而透明,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皮下一条条青色的血管。须臾,他的脖颈便已经长了两米多,支撑着那颗白发苍苍、满是皱纹的脑袋瓜……
妮子吓得连连后退,一直躲到“小翠儿”母亲大灵猫‘白虎’的脚下。
“不必惊慌,小姑娘,老夫是在变戏法呢,只要你体内有了这种小虫子,不但可以活得很长久,而且还能随心所欲地转动头部……”说罢,老者竟然一圈圈地转动起自己的脑袋瓜来了。
大灵猫‘白虎’伸出巨爪护住妮子,“喵呜……”一声低哮,向‘青龙’老者发出了警告。
白发老者慢慢地缩回了自己的脖子,恢复了常态,然后笑眯眯地说道:“小姑娘,好玩儿么?你要愿意的话,老夫可以教你。”
妮子使劲儿地摇摇头,道:“妮子不愿意。”
半晌,白发老者神情悲凉地央求说道:“小姑娘,这地脐之中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来过人了,你就再陪陪老夫说说话,好么?”
妮子警惕地望着他,没有吱声。
“你叫妮子是吧?有明以来,晋陕一带乡村里的女娃都习惯的叫做‘妮子’,你有大名么?”老者搭讪着说道。
妮子看了看他,轻声回答道:“郭妮。”
“郭妮,你是哪里人?听口音也是河东一带的。”老者见妮子愿意回答了,于是十分高兴地接着问道。
“黄河风陵渡。”妮子说道。
“哦?”老者闻言大为惊讶,口中则缓缓吟道,“‘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这是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中的诗句,你听说过么?”
妮子摇了摇头。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以及关中咽喉要道,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鸡鸣一声听三省’,是个好地方啊,你家住在风陵渡什么地方?”老者感叹道。
“就在风陵渡镇的东面。”妮子回答道。
“镇东?”老者一愣,若有所思地喃喃说道,“镇东头有一间大古宅,门前长着一株老槐树……”
“那就是我家。”妮子接嘴道。
“什么!你是郭家的后人?”老者闻言面色骤变,惊呼道。
“是啊,那是我和爷爷的家,门口的老槐树好粗好粗呢。”妮子眨了眨眼睛,说道。
“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老者急急忙忙地问道。
“只有我和爷爷,可是爷爷死了……”妮子低下头,伸出戴着铜顶针的右手,轻轻的抚摩着,口中楚楚说道。
“你爷爷叫什么名字?”老者问。
“郭子昌。”妮子回答。
“‘子’字辈儿,嗯,不错,是郭家后人,那你父亲呢?”老者接着问道。
“妮子没有父亲,他早就死了……”妮子想起自幼无双亲,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日子,禁不住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你一定还有哥哥或者弟弟吧?”老者仿佛十分的肯定。
“没有,就妮子一个。”妮子回答道。
“不会呀……‘鬼抱香’格局,虽是一脉单传,但却永不会绝后,‘香灭火断’,难道是老槐树出了事?”老者面露诧异之色,遂又问道,“门口的那株老槐树没死吧?”
“没有,春天里还开好多好多的槐树花呢。”妮子摇了摇头说道。
老者沉思着,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妮子手指上的铜顶针上……
“妮子,把你手中的铜顶针给老夫看看好么?”老者目光炯炯地说道。
“爷爷说,顶针不能随便离手。”妮子把手背到了身后面,摇摇头说道。
“唉……”老者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幽幽说道,“妮子,你知道老夫是谁么?”
“你还没有告诉我呢。”妮子道。
“老夫郭儒昌,乃是你和郭子昌的先祖,我们都是一千六百年前东晋郭璞远祖的后人。”白发老者面色庄重地说道。
妮子愣住了,盯着白发老者看了老半天,最后摇了摇头,疑惑地说道:“你长得和爷爷一点都不像……”
“妮子,你看我哪点不像了?”郭儒昌微笑着道。
妮子认真地说道:“你是大鼻子,眼睛陷到眼窝里,脸皮的颜色也太黑了……”
“哈哈,这都因老夫体内之蠕虫所致,但老夫确实是你的先祖,那枚铜顶针还是老夫当年传给下一辈儿的呢。妮子,你知道这铜顶针是做什么用的么?”郭儒昌呵呵笑道。
妮子摇摇头:“爷爷没说。”
“老夫告诉你吧,那是一枚钥匙,专门开启地宫的钥匙。”郭儒昌颇神秘地小声说道。
“地宫?”妮子大惑不解。
“咦,你爷爷没告诉你么?”郭儒昌面露诧异之色,想了想又道,“也难怪,传儿不传女嘛。”
“没有,爷爷没说完话就死了。”妮子难过地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郭儒昌唏嘘道,“妮子,地宫就在这石台之下,乃是先祖郭璞设下的机关,老夫与白虎、朱雀、玄武就是专职守护‘中神器’的四灵兽。”
“‘中神器’,那是什么?”妮子好奇地问道。
“鬼壶。”郭儒昌回答道。
“‘鬼壶’?是一种尿壶么?”妮子想起爷爷就有一把尿壶,冬天寒冷的夜晚,爷爷是不出去撒尿的。
“这个嘛,老夫也不知道了,一千六百年来,地宫从未打开过……”郭儒昌叹息道。
妮子想了想,又问道:“这个铜顶针既然是老爷爷的钥匙,为什么你不打开地宫瞧一瞧呢?”
郭儒昌尴尬的笑了笑,道:“唉,不是不想看,而是打不开,地宫机关重重,光有钥匙还不行,还须懂得一种功夫。”
“功夫?‘先天气功’么,还是‘达摩五式’?”妮子问道,她只道这世间上只有这两种功夫。
“不,是‘祝由神功’。”郭儒昌答道。
“猪油神功?”妮子从来没有听说过。
许久,郭儒昌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妮子,最后,他缓缓说道:“妮子,你读过书么?”
“认得几十个字,是爷爷教的。”妮子如实地回答道。
“老夫教你读书好么?”郭儒昌恳切地问道。
“我想回到地面上去……”妮子心中还是向往着蓝天白云,太阳月亮和绿树鲜花,还有各种好吃的东西。当然,她要找到贾道长,学会“先天气功”以后好去找娘。
郭儒昌点点头,道:“妮子,你是老夫的后人,当然希望你过正常人的日子,不过你要是学会了‘青鸟葬经’,可是大有用处啊。”
“什么‘青鸟葬经’?”妮子问道。
郭儒昌解释说道:“东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道‘黄帝相地理,则书青鸟之说。’是说当年风后为黄帝勘察地理风水时所著的一本奇书,刻于龟甲之上,叫做《青鸟葬经》,世间上早已失传。先祖郭璞有幸得到了这些龟甲,破译后誊写在白绢上,如今就在老夫的手里。”说罢,他自怀里掏出了一本薄薄的绢册,神情颇为自豪。
第二部 关中地脐 第一百一十章
这是一本绢色泛黄的小册子,扉页上题写着四个古隶书字“青鸟葬经”,看起来已经有年头了。
“妮子,老夫先给你讲一个故事,中原古往今来的第一个风水师乃是风后,其后,最有名的就是孔子与子贡师生两人了。孔子是50岁开始读《易经》的,三年没有走出过家门,53岁走出家门时的第一句话就是‘君子不与命争’,深谙易学之精髓。他在《易传》中说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郭儒昌见妮子用心在听,于是便高谈阔论起来。
“妮子不懂。”妮子插话道,连连地摇着脑袋。
“哦,”郭儒昌一愣,忙说道,“老夫那就说简单一点的吧,孔子死后,把他埋葬在什么地方好呢?墓地由其学生子贡去挑选,有人提供给他一块地,他看了之后说这块地风水非常之好,但是只适合于去葬帝王,不合适葬我的老师。后来他把这块地保留下来,随后自己去找到了一处风水佳穴,地址位于山东的曲阜。子贡说道,‘这块地非常适合葬我的老师,他的后人一代好一些,一代又差一些,一代又好一些,一代又差一些,它只主贵,既不富也不发官。’他将孔子葬在了曲阜,那里的孔庙历朝历代一直都香火鼎盛,而孔子的后代们,也确实都符合这个规律。”
“那原先的那块地呢?”妮子问道,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子贡先前所留下的那块地最后葬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在陕西的咸阳。”郭儒昌解释说道。
“哦。”妮子附和着,这些人名生疏的很。
“现在开始说咱们郭家的先祖郭璞了,他是中原历史上第一个撰述风水学的大宗师,所流传下来的《葬经》成为了后世堪舆家必读之典籍,但是真正最精华和诡异的东西却秘而不宣的留藏了下来……”郭儒昌继续说道。
“《青鸟葬经》。”妮子蓦地悟道。
“果真是聪明之极。”郭儒昌大为赞许道。
“这书好学么?”妮子有了些兴趣,很想知道先祖郭璞究竟在这本书里写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老夫来教你,如何?”郭儒昌祈求的目光望着妮子。
“嗯……好吧。”妮子终于同意了。
郭儒昌翻开《青鸟葬经》,借着绿莹莹的光线,开始逐句地慢慢解释给妮子听:“‘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形体乃父母之枝,一气相荫,由本而连枝也。生死殊途,情气相感,自然默与之通。今寻暴骨,以生人刺血滴之而渗入则为亲骨肉,不渗则非,气类相感,有如此者,则知枯骨得荫,生人受福。’先祖的意思是说,父母之阴阳精气结合才生出了孩子,如同大树的根与枝叶一样,没有树根则长不出枝叶来。父母死了以后,其遗骸精气不灭,并与子女遥相感应。古人曾验证,找一块遗骨,子女的血滴在骨头上,能渗入进骨中的,则是亲生骨肉,否则就不是。由此可知,父母与亲生子女的精气不因人死而断绝,葬在风水吉穴,骨不朽,必能荫庇后人。”
妮子念及自己的身世,忐忑不安地轻轻问道:“那么,捡来的孩子就得不到保佑了么?”
“哈哈,问得好,先祖又说,‘或谓抱养既成,元非遗体,僧道嗣续亦异所生,其何能荫之有?而不知人之心通乎气,心为气之主,情通则气亦通,义绝则荫亦绝,故后母能荫前母子,前母亦发后母儿,其在物则蒌薮螟蛉之类是也。’即使是捡来抱养的也好,过继的也罢,只要养父母与之心气相通,有情有义,也是可以庇佑的。”郭儒昌解释道。
妮子松了一口气,说道:“妮子明白了,只要孩子孝顺,不管是不是亲生的,父母在地下也会保佑的,就像凹里村有良家的桃树,嫁接的枝条也开花结果,长得很好。”
郭儒昌怔怔地望着妮子,天啊,这孩子简直是聪慧过人,不由得啧啧称赞道:“妮子,不愧为郭璞的后人,风水之理一点就通。”
“‘乾父之精,坤母之血,二气感合则精化为骨,血化为肉,复藉神气资乎其间,遂生而为人。及其死也,神气飞扬,血肉消溃,惟骨独存。吉地之中,以肉乘生气,外假子孙思慕一念与之吻合,则可以复其既往之神,萃其已散之气。盖神趋则气应,地灵而人杰,以无为有,借伪显真,事通阴阳,功夺造化,是为反气入骨,以荫所生之法也。’人死肉烂了,一般三年之后唯剩骨头还在,其精气与子孙思念之心相通,可以聚气,称作‘反气入骨’,庇佑后人。”郭儒昌继续讲授着。
“那么要是人死以后,火化烧成了灰,就像一渡法师那样,没有骨头了,骨灰也能庇佑后人么?”妮子问道。
“骨已成灰,神气俱散,就没有用了,所以自古以来,只有和尚道士以及无嗣者才火化,便是这个道理。”郭儒昌解释说道。
妮子点点头,她一面听,不懂就问,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妮子,这些都是《青鸟葬经》最初的风水入门知识,之后才是老夫要真正传授的东西呢。”郭儒昌郑重其事地说道。
“什么东西?”妮子问道。
“‘破局解穴诀’,专破天地间风水凶煞迷局,解人世间附体脏物。”郭儒昌神秘地微笑着。
“什么是‘附体脏物’?”妮子不解。
“就是附在人体、古树、老宅和阴地之上的那些不干净的东西……”郭儒昌面色严肃道。
“老爷爷快说。”妮子听了大感兴趣,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远古洪荒,天玄地黄,阴阳三界,破局解穴,世事欲明,青鸟葬经……”郭儒昌在地脐内憋了整整二百五十年,今日才终于得见郭璞的后人妮子,开始传授先祖的旷世绝学——《青鸟葬经》
郭儒昌揉了揉肚子,问妮子道:“你饿了么?”
“不饿。”妮子刚刚喝了巨鼠血,体内热量充盈有饱腹感。
“老夫可是要吃点东西了。”郭儒昌说罢,竟自绕过石笋阵,来到了湖边。
妮子紧跟在了后面,她很想知道在这二百五十年里,老爷爷究竟是吃什么才撑到了今天,而自己,一天不吃饭就饿得慌。
郭儒昌站在水边,晃动了一下颈部,“嘎嘎嘎”一阵脆响过后,他的脖子一下抻长了两米多,然后脑袋拱进了湖水中,水面上随即泛起了许多气泡和一圈圈的涟漪。许久,郭儒昌抬起了长长的脖颈,脑袋上滴淌着水珠,嘴角还残留着几片亮晶晶的鱼鳞和大虾长长的须髯……
“老爷爷,你原来吃活鱼虾呀。”妮子惊讶地问道。
郭儒昌一晃脑袋,“嘎嘎嘎”响声过后,脖颈缩回,他又恢复了正常,笑笑说道:“二百五十年来,老夫就是靠湖中的这些鱼虾活命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人世间的肴馔才真的是美味啊……什么羊肉夹馍刀削面,平遥牛肉苏三鱼,还有西北羊汤洪洞羊杂碎……”说着说着,他的嘴角流淌出亮晶晶的一条口涎来。
“老爷爷,那你为什么不回到地面上去买来吃呢?”妮子同情地问道。
“唉,”郭儒昌抹了抹嘴巴,叹息道,“郭家后人的职责便是看护这个中神器‘鬼壶’,又岂能贪图口舌之快而擅离职守呢?”
“唉,又是‘鬼壶’,它究竟是个什么重要的东西呢,值得郭家为它看守千年?”妮子实在是不能理解。
“妮子,你要是饿了,就告诉老夫,老夫为你捉些鱼虾来吃。”郭儒昌岔开话头,十分关切地说道。
妮子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回到了石台前,郭儒昌继续传授《青鸟葬经》。
“妮子,你要记住,《青鸟葬经》乃是先祖独创的一种‘梦书’,与其他书籍截然不同。”郭儒昌指点着说道。
“什么叫‘梦书’啊。”妮子问道。
“‘梦书’就是老夫讲解了过后,你会在睡梦中回忆并梦到书中的情节,如临现场亲眼所见一般……”郭儒昌解释说道。
妮子闻言不觉得打了个哈欠,倦意袭来,于是靠在了石笋下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梦中,她见到了有老树新枝,郁郁葱葱,有孤坟昏鸦,滴血刺骨,最后还梦到了爷爷和一渡法师,一个小和尚失魂落魄地朝着她走来,她知道,那小和尚就是有良。
接下来的两天里,郭儒昌将《青鸟葬经》里面的内容详详细细地传授给了妮子,而每当老爷爷讲完之后,妮子都会倦意袭来,睡上一觉,而在梦中,书中的情节则毫无遗漏的演示了出来,如同镇上的露天电影一样,一幕幕的记得分外真切。
妮子在地脐内,终于将郭璞遗留下来的那本旷世风水秘诀《青鸟葬经》学完了,尽管她现在还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用处,但郭儒昌确信,郭家唯一的后人妮子,将来一定会凭此术震惊江湖的。
第二部 关中地脐 第一百一十一章
风陵寺,下午三时正,西方日头斜斜地照在了千年老白果树上,申时到了。
“哈哈哈……”一阵磔磔的笑声蓦地在寺外响起,令人毛骨悚然。
客家嬷嬷站起身来,对东方弘和熊大海说道:“李地火来了,你们二人保护小主人在风陵寺内,哪儿都不要去,等老妪回来,明白么?”
“小的明白,恩人请放心,有我东方弘在,小主人管保没事儿。”东方弘哈着腰,毕恭毕敬地说道。
“大海知道了。”熊大海瓮声瓮气地答应着,同时对沈才华挤了挤眼睛,他老是想要传授通臂拳给才华,以报其救命之恩。
“师父,我也要去。”沈才华拽着嬷嬷的衣襟央求道。
“哈哈,大嫂,别磨磨蹭蹭的了,是不是不敢跟我下地脐呀?”李地火的声音明显带有着挑衅的意味。
“才华,此去地脐恐怕是危机四伏,到时候为师无法分身照顾你,你要听话……”客家嬷嬷拍拍小才华说道,随即身子侧向一纵,便飘出了殿门。
沈才华撅着嘴儿呆立在大殿之内,显得很不高兴。
“才……华,嬷嬷不,不让你去,一定是有,有她的道……道理的。”嘟嘟站在蒲团上安慰着说道。
“是啊,才华,我现在就教你通臂拳吧,”熊大海也不管沈才华乐不乐意,就热心的说道,“通臂拳,也称通背拳,此拳法多上肢动作,两臂宛如长臂猿,舒使猿臂,圆抡摔拍,直出穿点。通臂拳源于战国,为侠士白衣三所创,模仿猿猴运臂的动作和特点,结合武术招式,实战性极强。明代武术歌诀称‘柔太极,走八卦,打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你说厉不厉害……”
东方弘在一旁鼻子“哼”了下,不屑地说道:“打拳有什么好的?争强斗胜乃是莽夫所为,才华,你还不如跟我学学厨艺,咱东北菜可好吃呢,猪肉炖粉条,酸菜血肠,小鸡儿炖蘑菇……”
“你就知道吃!”熊大海眼珠一瞪,一招“大引手”摔了过去,吓得东方弘连连后退,不敢再吱声了。
就在这时,大殿外面传来一阵匆匆的脚步声,随后有人高声叫道:“香港弘易堂风水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风拜见前辈……”
东方弘闻言抢先步出大殿,翻起眼珠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认出站在殿外的这一老一少,就是在凌晨时分来过风陵寺那一伙人中的两个,于是说道:“嗯,你们有什么事儿?”
“在下徐风,想见一下前辈,有话说。”虚风道长谦恭地回答道。
“她老人家现不在寺内,有什么事儿你就同我说吧。”东方弘扬起脖子说道。
“啊……申时刚至,莫非前辈已经去了地脐?”虚风道长惊讶道。
“不错,她老人家是去了地脐。”东方弘看着他俩说道。
“前辈她是一个人去的么?”虚风道长问道。
“当然,她老人家那么大的能耐,自然是独往独来了。”东方弘鄙夷地看着虚风和有良说道。
“前辈怕是有危险了……”虚风道长摇了摇头,叹息道。
沈才华和熊大海也走出了大殿,嘟嘟踱着四方步,跟在了后面。
“小兄弟,你师父和那个假和尚李地火去地脐了么?”虚风道长瞧不起东方弘那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于是转过身去问沈才华。
沈才华点了点头,回答道:“嬷嬷师父是去了地脐,才刚刚走的。”
“你知道那地脐在哪儿么?”虚风道长急切地问道。
沈才华摇摇头,道:“不知道,刚才听见李老爷子在大殿外拼命叫唤,师父就出去了。”
“那么,前辈已经走多久了?”虚风道长问道。
“她前脚走,你后脚就到了。”熊大海在一旁搭腔道。
“哦,我来时远观并未发现有人离寺呀……”虚风道长自言自语道,“大驿土日申酉时,地脐开窍,申时亦称‘夕食’,乃猴子啼鸣之时,为金,金克木,原来如此……”他的目光落在了那株千年白果树上。
白果树,学名银杏,民间亦称“公孙树”,寿命极长,虚风曾经去过山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