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尘劫录-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市王的行动速度很快,可惜忠平王也不算慢,眨眼间同样来到天阳殿外。于是广燃灯烛,二王拥太后、天子履阶入殿,即刻宣读早就草拟好的诏书,历数崇韬四十款擅权误国大罪,意料之中的判了他个磔刑,待天明游街而后执行。
崇韬的党羽,虎纲前为膺飏所杀,颉士高死在我的手里,阑沧死在乱军之中,此外彤越等七人也都判了磔刑,罪过较小的三十八人,或斩或绞或流,全都没有好下场。不过最惨的还是崇韬的家人亲戚,很多妇女和孩子本皆无罪,却也都连坐判了斩刑,一株就是九族,天亮后就要往东市上推过去六百余人——一日而杀如此多的人,肇国以来实属罕见,听都听得人毛骨悚然。
天子虽然迟早都是退位的命,却暂时仍高踞宝座之上,以天子之名颁发的恩赏诏书,比杀人诏书还多一倍,凡是参与此次“正纲”行动的,大家全都领到赏赐:高市、忠平二王各加赏一郡为国,留都摄政;丈人出任大司马,瀚原郡守获筇为太尉,全都封侯;连我也一步登天,银印青绶做了中两千石的卫尉。
不对,并非人人皆如所愿,国库里的钱帛已经被崇韬糟蹋得差不多了,就算抄了他家也得不着足够诸郡兵马的赏赐。就在我们这班军官佩授插貂的时候,那些小兵却连正常份额的军饷都拿不全……
天子所以还不让位,小皇帝依旧有名无实地在他两位大哥哥的挟持下处理国政,那全都因为二王争权不下,谁都想九五为尊,却谁都没有足够压倒对方的实力。说起来,最先杀进皇城的是丈人的军队,也就是高市大王的党羽,我又加了守卫宫禁的卫尉衔,论武力当然是高市王占上风。可惜单凭武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忠平王甚得士大夫心,他一入都,先派人把旧日的三公九卿尽皆保护或曰看管起来。最倒霉的是,中官组戏趁着兵荒马乱之际,竟然偷抱着玉玺去投了忠平王——公卿在手,顶得上丈人的军队,玉玺在手,顶得上获筇的军队,两样都握在手中,忠平王就得到了和高市王平分秋色的本钱。
我立下大功,又掌禁卫,立刻平步青云地和丈人、获筇等一样,成为高市王的心腹亲信——人生际遇,还真是曲折离奇,一点也不按照本人意愿去发展。有小半个月吧,几乎每天晚上高市王都会把我们几个召去他的私邸,门外全由孤人守把,我们就在屋内密谈,分析政局,商议对策。我是一点主意也没有的,只会随声附和,按丈人的意见,发兵夜袭忠平王邸,同时再劫天子,还怕对方不肯就范吗?但他的蛮干计划却被获筇阻止了。
获筇比丈人年轻得多,也就才四十出头,双目如线,一看就是个阴险的家伙。他说:“都中诸军,半为我有,半为他有,令袒虽为卫尉,所督禁军皆已胆落而不能战,事或有不成,反落他人口实。期期以为不可。”他提出的主意是,一面花大量金珠玉帛去笼络公卿们,一面借口禁军缺额,尽量从我方的军队中捡选人才替补,双管齐下,顶多三个月,就能不战而屈敌之志。
然而事态的进展并不如获筇所预想的那样乐观,增补禁军的工作,因为城门校尉磐溧的阻挠,一直开展不起来,而那些公卿更是犟骨头,大多买通不了——高市王金帛有限,我怀疑大老们根本就不看在眼里。气得高市王某天晚上拔剑斫案,大骂道:“这班老贼,我欲尽数杀之!”
嘴里虽然这些说,然而那些大老是得罪不起的,他们个人不过匹夫,但全都出身士家大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目前情势混沌未判的前提下,对他们只有笑脸相迎,谁都不敢得罪,更别说想挥剑斩之了。
六月底,我们还在一筹莫展,敌人倒先有了动作:太傅留易、司徒勾匡、司空澜虑等十二人先后上书,请朝廷罢诸郡兵。这分明是要削弱高市王的羽翼,诸郡兵马如果回乡,朝里还有谁说了算?当然就是这班无耻公卿了,到时候他们要立忠平王登基,谁都拦阻不了。对应敌人的此番策略,丈人、获筇等煽动所部鼓噪,称:“太后出自崇氏,天子为崇氏孙,我等诛崇氏而未得寸金赏,反遣回乡,是欲日后诛杀我也!”原本战后就陆续开出城外的郡兵们又纷纷进了城,哄抢集市,冲撞宫门,闹得都中乌烟瘴气的。忠平王没办法,只好暗示留易、澜虑二人辞官——双方暂时又打个平手。
然而这种平局是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的,朝廷上不可能有两个人说了算,两个人都说了算的结果,就是谁说了都不算,政令根本无法颁行,都中也不可能长期养着近十万的郡兵,他们人人思乡,而又拿不着应得的粮饷,迟早会闹出更大的乱子来。到了此时此刻,连获筇也没有主意了,逐渐倾向于丈人的用兵说。我反对用兵,不想把这个国家搞得更为混乱,但我不敢丝毫违拗丈人的意思,只好推托说禁军还没有完全掌握在手里,期望多拖一天,事情或许会有转机。
我在都中有了自己的官邸,那本是崇氏党羽、前卫尉委梁的私宅。都中尚乱,妻子也还没接来,我根本不可能有心思整治院落、购买仆佣,只从军中挑选了十余名老兵以充洒扫。高市王极为关照,派了两个妙龄女郎前来伺候我——据说她们原本都是宫人。当然,我依旧抱持着那份不合时宜的纯情,不愿也不敢背叛妻子。丈人听闻此事,倒是颇为欣慰,多次当着人面夸奖我。
夜深枕孤,我越发思念妻子——虽然就算同居,我们实际也不过是名义上的夫妻罢了。我盼着政局尽快稳定下来,好去高航和她团聚,或者直接把她接到都中来。然而前景混沌一片,连丈人、获筇他们都几乎束手无策,我又能期望些什么呢?
七月二日,宫中突然传出一个特别的消息来,据说在一座空弃的殿阁榻下,偶然发现一方锦匣,匣上加封,盖着先帝的私章。发现此物的中官不敢私拆,急忙呈递给大长秋昭遇——照理说这种东西应该呈递给天子,或者太后的,但昭遇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子,于是派人火速通知忠平、高市二王。
昭遇虽是内官,却素来和高市王交好,他传递出来的消息是:“昔崇韬矫诏以立今上,非先帝之意也。诚恐先帝所属,就在匣中,大王应预谋对策,以免受制于人。”高市王得到消息,立刻招丈人、获筇等人,还有我共商对策。获筇的意见是:“大王请速入宫。如匣中书大王名,要防忠平王篡改;匣中书忠平王名,则请离卫尉指挥禁军,即于启封时杀入,诛逆登基。此大变局,丝毫不可延误!”
我听到这话,不禁吓了一大跳。别说我根本没胆子杀忠平王,就算有这个胆子照办了,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忠平王骤然被杀,他的党羽定不肯罢休,都中顷刻又变修罗杀场。退一万步说,事情最终得到了解决,但以高市王之刻薄寡恩,不会把我当替罪羊除掉吗?
高市王转眼望我,我却匆忙低下头去,不敢领命。丈人轻拍我的肩膀,柔声说道:“我料匣中定书大王之名;倘或不然,天下为彼所得,你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诛杀谋逆,势不得不然,大王践极,贤婿首功,前途未可限量也。”
丈人的暗示我听得很明白。其一,他认为情势所迫,已经到了图穷匕现的地步,我不动手就只有等死;其二,他承诺事后会给予重赏,也就是说不会让高市王推我出去顶罪弥谤。丈人的话我是相信的,他没有儿子,我几乎就是他的继承人,他怎肯随便牺牲我的性命?
高市王也听懂了丈人的意思,急忙许诺说:“大事如协,卿为首功,孤必不敢忘也!”我并不相信他的许诺,可确实正如丈人所说,目前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于是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商定了应变的步骤,丈人即刻出城去召集部属,高市王在获筇等人的保护下进入宫城,我则间道去指挥禁军,准备发难。
骑上快马,才刚跑近贞义门,门前突然拐出数十骑来,当先一人铁甲虬须,正是太山大侠膺飏,高声喊道:“离大人,膺某恭候多时了!”我骤然想到,膺飏本是磐溧的部下、忠平王爱将,不禁大惊失色,几乎坠下马来……
第二部 龙池劫灰 第三十九章 祸福
p{text…indent:2em}
古诗云:造化之所成,祸福本相依。知雄而守雌,万理皆可推。
太山大侠膺飏,“正纲”以后因功封屯骑校尉,名义上掌控禁军中的骑兵,算是我的部属,但实际上卫尉和屯骑校尉这两个官署并无统辖,他有训练权,我有调动权。前此我想增补禁军,多安插进高市王的亲信去,就是被他和城门校尉磐溧两人明着暗着阻挠,才使计划功败垂成的。
我本来没想到会在贞义门前撞见他,不过转念一想,那也在情理之中。高市王聪明,忠平王也不傻,就算没有大长秋昭遇的提醒,他也应该能想到那方锦匣中可能暗藏着继承人的名字,两王必须在匣前摊牌,冲突随时都会爆发。在这种情况下,他派膺飏等人抢先控制宫城各门,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可惜我前此没想到这一点,难道是天欲亡我吗?!我为了赶时间,所带部属不过十余人,本以为进入宫城,聚拢禁军以后,自己就会安全了,连带着高市王、丈人他们也都脱离险地。此刻抬眼一望,膺飏所部比我多了一倍不止,并且个个盔甲鲜明,手提长槊,分明早有准备。光膺飏一个,我就彻底不是对手,何况对方这数十名骑兵?!
膺飏见了我就喊:“离大人,膺某恭候多时了!”吓得我两腿一哆嗦,差点没从马背上倒跌下来。心里只想着:“完了,完了,不想我今日丧于此地。妻在高航,再无相见之日!”才打算驳转马头,落荒而逃,膺飏马快,眨眼就已经到了我的面前,伸出他巨大而有力的手掌来,一把就揪住了我的马缰。
危险关头,我只是浑身哆嗦,反应比平常何止慢了一拍。还好我反应慢,因为随即就听见膺飏小声说道:“宫中预先设下埋伏,高市大王如此刻进宫,必无生理。膺某特来报恩,救离大人性命!”
我又吃一惊,抬眼看到膺飏的表情竟然是前所未有的诚恳。“你……你说什么?”我的话语依然免不了的有些颤抖。膺飏点点头,解释说:“昭遇已为所买,所传乃是假讯。昨夜五更,忠平王已挟天子、太后,北出光德门,潜往永明宫去了。膺某在贞义门,磐溧在光德门,只待高市王入宫,便合兵杀之。离大人不可进宫,速速逃出都城去吧!”
听闻此语,我脑袋不禁“嗡”的一声,眼前发黑。原来什么锦匣密旨,全是对方预设下的圈套,若不是膺飏报讯,我今日定然命丧宫中。可是我该怎么办呢?听膺飏的话就此逃出都城吗?一旦高市王被杀,忠平王登基,就算丈人掌握了城外的郡兵,没有大义名份,没有拥戴的主君,迟早会被敌人剿灭的。天下虽大,莫非王土,我一个人逃亡吗?能逃到哪里去?
想想还不到一个月前,大司马崇韬被我所擒,满门抄斩,是何等的凄凉,不料同样的命运今天又落在了丈人和我的头上,这报应也未免来得太快了吧?直到此刻,我脑中突然冒出了苹蒿和萦山上那位老修道士的影子——若是早听他们劝,放弃纷扰俗世,出家去修行,应该就不会落到今天这般下场吧!
如果膺飏不来救我,反来擒我,把我捉起来五花大绑地扔在一边,等杀了高市王后再送我去西市凌迟,或许我心中还不会象此刻这般烦乱。磔刑怕什么?我又不是没被人磔过……然而无路可走的彷徨,远比明知必死的坦然要来得难受,人到此刻,真如同投身沸汤里,一时不得死,整个身心却必然受到长时间的煎熬。膺飏,膺飏,我何恩于你,你又为何要救我?
我这样想着,也就这样做了——换个生性刚烈的人,比方说就是面前这位原来的太山大侠,大概不会做出如我这般举动来吧。我长叹一声,伸出双手去:“好意心领了。你这便将我绑缚了去领功吧。”
膺飏一皱眉头:“大人何苦如此?人谁不乐生忧死,何必自蹈绝地?”我当然不会跟他说:我没地方逃,还不如落个痛快。我竭力为自己的破罐破摔编造理由:“某受高市王大恩,岂忍背之?一时父母妻子势将被戮,孤身而走,是人欤?非人欤?”
膺飏又皱一下眉头,突然松开了抓着我马缰的手,一拍自己大腿,好象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大人于我有全家之恩,大人自知报恩,膺某独不知耶?江湖豪侠,千金一诺,恩仇快意,是男儿本色!况忠平王懦弱,磐溧奸狡,若得天下,非苍生之福。膺某即将性命交与大人,你我卫护高市王入宫,并东取永明宫,以安社稷,如何?”
乌云才刚笼罩,雷霆孕于云上,滂沱似降非降,瞬间却又云开日现,竟是万里晴空。就算人生遭际古多变迁,造化小儿惯会弄人,这种转变也未免来得太迅猛了吧?任谁都不会相信自己耳朵的,又岂独我为然?我愣愣地盯着膺飏,仿佛痴呆了一般,他如果不把刚才的话再重复一遍,我真要当自己惊恐过度,又幻听了呢。
膺飏讲完他的豪言壮语,见我竟无反应,一时也愣住了。我们两个对视片刻,那太山大侠突然又一梗脖子,说声“得罪了”,接过手下递过来的麻绳,亲自把我双臂反转,绑在背后。
果然,我果然听到的为虚,见到的才实,那不过一厢情愿的幻觉而已。麾下士卒看膺飏这般举动,早就呼哨一声跑散了,我闭上双眼,由他绑缚,心中慨叹道:“人生百年,安有不死?此番虽然遗臭,总也能标名青史了,又何憾焉?”
正在自我安慰,耳边听到膺飏轻声说道:“为惑敌也,大人休怪。”他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又幻听了吗?背在身后的双手轻轻一挣,竟然感觉绑得不十分紧密——不,膺飏很可能是打的活结。
我心中七上八下,忽尔万念俱灰,忽尔感觉自己还有一线生机,此番挣扎,比刚才更为难受。浑浑噩噩地让膺飏带着我的马缰,扯着我穿入贞义门,进入宫城,身周士兵越来越多,应该都是膺飏的部属,约摸超过三百名。才到天阳殿前,就看见磐溧统领着四五百兵马把高市王和获筇等人围困在中央。获筇手下还有百余名卫士,似乎想要拼死一搏。
对于他们来说,应该还没有失去希望,他们大概还盼望着我尽快带兵前来解围。而磐溧没见膺飏前来会合,也不见我的人头,暂时也不敢冒然进攻。只听高市王大声喝道:“尔等欲谋反耶?是受何人指使?!”
这不是废话嘛,磐溧他们不是受忠平王指使,还有谁敢来捋虎须?我们缓缓走近,敌我双方都已经看见了被绑在马背上的我,获筇长叹道:“罢了,罢了,一招不慎,竟落于竖子之手。”右手一松,手持长剑“叮”一声跌落尘埃。
磐溧“哈哈”大笑。高市王还不死心,又喝道:“我是摄政藩王,先帝血胤,谁敢杀我?”磐溧一扬手中长槊,也高叫道:“膺飏何在?”
这家伙还真是奸猾,他不肯背负杀害藩王的罪名,却想要膺飏前来动手。大概他以为江湖豪侠出身的膺飏,对于皇族权威,没有那么惧怕,也没有那么在意吧。我转头去看膺飏,只见他双目血红,虬须竖起,神情显得极为激动。
膺飏听到磐溧的召唤,挺起长戟,扬声大叫道:“太山膺飏在此,奉诏讨贼!”双腿一夹马腹,猛地蹿往前方,奋起一戟,把磐溧刺于马下!
我惊得瞪大了眼睛,几乎怀疑自己又再幻视。其实吃惊的岂止是我一人,高市王、获筇等人,以及磐溧的部下,全都被膺飏此番举动惊得目瞪口呆,一动不动。直到膺飏的部下割取了磐溧的首级,递给长官,膺飏举起人头来喊道:“磐溧谋逆,欲伤藩王,某已奉诏诛之!”我这才醒悟过来,双臂用力一分,把绑缚自己的绳索挣开——那家伙,果然系的是活扣。
所谓“奉诏”云云,全是瞎扯。现在天子在忠平王手中,哪会下诏来诛杀磐溧?但对于茫然无从的士兵们来说,矫诏最是有效——况且他们也没资格索看诏书——“呼啦”一声,磐溧的部下大多放下了武器,还有几个死党想顽抗的,立刻就被膺飏所部斩杀殆尽。
我双手得到自由,一带马缰,撞破人群,跑到高市王的身边。高市王还在发愣,膺飏跑过来,下马跪倒,递上人头,口称:“罪臣受逆贼蛊惑,欲不利于大王,天幸离卫尉晓以大义,今反正来迟,请大王责罚。”这家伙,倒还不忘先送一件大功给我。
“膺……爱卿请起,”高市王急忙伸手搀扶膺飏,“爱卿诛逆贼、救寡人,功莫大焉,何罪之有?”一脸的谦恭诚恳——实话说,就算对待我们这些心腹,他也从没有这样和蔼有礼过!
被驱出都门月余的郡兵们重又进了城,在丈人的指挥下接管了皇城和宫城的各门守卫,其间自免不了杀人、纵火、抢掠一番,也不必多述。我不敢埋怨丈人,他终究还算有统兵的经验,换了是我,根本无力约束部众,京师百姓所遭的厄难只有更大吧。
获筇献计说:“请大王速速遣将用兵,以伐永明宫,若逆贼郕瑜挟天子远遁,矫诏以召天下兵,战祸再起,诚恐息无日矣。”好嘛,现在图穷匕现,连忠平王的名号都不叫了,直接喊他“逆贼郕瑜”。如果忠平王见机得快,得到磐溧被杀的消息后即刻带着天子、太后离开永明宫,遁往它处去,确实以后的事情就很难办了。不过那时候他天子在握,颁布诏书讨伐高市王和我们几个,乃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很光明正大的事情,何所谓“矫诏”?还用“矫”吗?
高市王怒气冲冲,正在指挥部下搜查整个宫城,要揪那内通忠平王的大长秋昭遇出来活剐了,闻听获筇的建议,匆匆点头:“卿言甚是。”然后转头望向我:“离卿速往。”
我吓了一跳,没想到高市王这般看得起我,竟然将如此重任交托到了我的肩上。转念一想,忠平王的心腹若成党阀,就是获筇一党,丈人一党,重用我和重用丈人没有区别,而我才立大功,或许高市王认为获筇谋疏,感觉更该倚重我和丈人吧。
悄悄转头瞥了获筇一眼,还好那家伙脸上并无不悦之色。“即请离卫尉统军两万,往取永明宫,捕拿逆贼郕瑜,”获筇不但不反对我带兵,还建议说,“膺飏初归,要安他之心,可使与离卫尉同行也。”
让膺飏同行是再好不过。虽然他数次救我性命,而我心中对他的疙瘩还未能解开,终究他懂得驾驭部属,懂得行军打仗,我却完全是外行一个。将兵越多,难度越大,能将万人,斯可谓大将矣,而我自知自己的才能,顶多将一二百人罢了。
匆匆集结部队,让膺飏先率三千人前导,我将大军随后跟进。临行前,获筇凑到我耳边低声说:“郕瑜若敢抗拒,不妨杀之,绝不可纵!便天子不幸乱军中蒙难,亦承天意,非你我之罪也——可使膺飏为之。”
闻听此语,我不禁打个哆嗦,浑身汗毛竖起。获筇的话说得很明白,我真的绑了忠平王回来,夺了天子回来,在高市王反而因不愿落下杀亲的罪名,会感觉棘手难办,最好两人全都被杀,则无人可与争位,高市王就能名正言顺地履极登基。真是肮脏赤裸的政治呀,我怎么一步不慎,竟然堕入此种漩涡中来了呢?!
第二部 龙池劫灰 第四十章 永明
古诗云:六螭在天航,虚夜得永明。穷室虚夜外,孰计日短长!
永明宫在大成以东二十里外,肇建于大公承德四年,至十三年方始建成,前后花费了整整九年的时间。自永明宫建成以后,审宗元享皇帝就迁居至此,余下的岁月都在宫中度过。元享皇帝雅爱诗书,搜集天下孤本残篇,都堆在永明宫中,亲自查览批阅,甚至删定,想要总合起来做一本大书,可惜事业未竟就薨逝了。继位的益宗元炅皇帝喜欢狩猎多过读书无数倍,一辈子就没踏入过永明宫半步,说那里“多书蠹,朕所厌也”。此后百余年间,永明宫就荒废在那里,只偶尔皇帝东巡,第一日会在彼处落脚。
我统率大军杀到永明宫外的时候,天色已经漆黑了。先到的膺飏为了堵截妄图突围杀出的忠平王兵马,正忙得不亦乐乎,我立刻将方圆数里的宫殿群团团围住,严令不得放一人一犬出入。
膺飏来大帐向我禀报:“退敌三度突击,斩百余人。自俘虏口中得知,天子与忠平王尚在宫中,有卒千数。”“两万对一千,”我坦然地笑笑,“明晨杀入宫中,料皆为我所擒也。”膺飏却并没有我这么乐观,他展开才命人画得的宫阙图,指点着说道:“墙高堞密,又多复壁,凭坚而守,虽十倍难遽克也。宫中本多存粮,况忠平王若奉天子出,谁敢拦阻?”
这点倒不可不防,天子虽然丧失权柄,终究头戴至尊之冠,他若在阵前出现,我手下这些士兵都不敢举起武器相对,忠平王要是挟持天子突围,局势就会变得很复杂了。“密布箭手,见有人出,一律射杀之!”我嘴里虽然这样说,心中却雅不愿因此伤到了天子。终究弒君之名,谁都担当不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